章节目录
绪论: 前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分子 一 本书的视角——前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和城市知识分子 二 本书的课题、理论准备以及学术史的简要回顾 1 本书的课题 2 理论准备:网络论和文学社会学 3 两种袁枚形象——兼学术史的简要回顾 4 性灵派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三 本书的构成 四 需要说明的问题第一章 城市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清代中期苏州、扬州、南京的比较研究 一 导论 二 扬州、南京、苏州城市社会的特质 三 血缘社会的空间探讨 1 宗族形成契机的先行研究 2 苏州、扬州、南京宗族构造的异同 3 血缘社会的空间探讨 四 城市化空间秩序中知识群体的编成 1 作为“文学场”的扬州、苏州、南京 2 作为“经学场”的苏州、扬州、南京 五 城市基础设施和知识分子的猬集 1 谋生城市和冶游城市 2 地域中心城市知识分子的社会构造 六 结语第二章 造访随园的人们 一 清代中期知识话语的分裂 二 围绕“知识”的社会结合 三 袁枚与南京 1 袁枚小传 2 袁枚的“性灵说” 3 清代中期的南京 4 随园 (一)随同的机能 (二)灯笼与焰火的盛会 四 造访随园的人们——袁枚在南京的交游网络 五 江南乡试和南京交游网络的形成 六 结语第三章 正统性是如何被生产的——袁枚的社会威信在苏州的扩张 一 导论 二 清代中期苏州文化的特征 三 袁枚在苏州的交游网络 四 袁枚在苏州的文化活动 五 道学批判的符号斗争 六 结语第四章 湖楼诗会考——袁枚晚年在杭州的文化活动 一 袁枚在杭州的社会威信 二 交游网络中的杭州籍成员 1 以“同”为纽带的交游网络 2 袁枚的同乡后盾:在南京的杭州籍官员一同年以外 3 晚年在杭州的交游者 三 “湖楼诗会”与《湖楼请业图》 1 第一次“湖楼诗会” 2 第二次一湖楼诗会 3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 四 重整杭州社会基盘的意义第五章 作为媒介的《随园雅集图》 一 文人画的媒介特征 二 清代文士人物画的盛兴 三 随园雅集与《随园雅集图》 四 《随园雅集图》传递了什么 五 余论第六章 袁枚雅集活动的意义解读——文人雅集的仪式化特征 一 导论 二 随同雅集、湖楼诗会和绣谷同诗会 三 仪式化雅集的构造和功能 1 仪式化雅集是虚拟的世界 2 仪式化雅集是象征的体系 3 仪式化雅集是社会的表象 四 结语第七章 泛文与泛情——袁枚交游网络的共有话语 一 清代中期知识分子的一才名焦虑 1 “泛文”与“泛情”的时代 2 文人社会中的“才名焦虑” 二 袁枚:“泛文”和“泛情”时代的象征 1 《随园诗话》——随园的泛文性与泛情性之一 2 《子不语》、《续子不语》——随园的泛文性和泛情性之二 3 穴续同人集》、《随园八十寿言》——随园的泛文性与泛情性之三 三 围绕“著作”与“考据”的论争 1 清代中期义理、考据、词章的分类 2 袁枚与孙星衍围绕“著作”、“考据”的论争 3 焦循与章学诚对论争的意见 四 结语附章 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华夷观——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心 一 导论 二 内在华夷观 1 批判胡安国《春秋传》 2 重新定义《春秋》本 3 正统论 4 对金朝的评价 三 外在华夷观 1 外国书提要 2 杨光先事件——康熙历案 四 结语附录 袁枚的交游网络——数据库文献目录后记
内容简介
《城市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袁枚及其交游网络的研究》从前近代中国城市知识分子社会形态的角度来论述袁枚及其交游网络,着重研究处在前近代城市空间网络中的知识分子如何应用各种文化策略,以适应城市空间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一种文学社会学研究。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往往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似乎“过于”注重袁枚及其性灵派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细节”问题,而比较忽略各种社团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学意义以及作品本身所体现的文学自律性。
下载说明
1、城市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是作者王标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