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开篇辞第一讲 孔子思想的哲理特点和传承焦虑 第一节 孔子哲理思想综述以及与其他宗教的对比 第二节 孔子之后儒家焦虑的问题:如何“自见于后世”? 第三节 什么是普遍主义和非普遍主义? 第四节 孔子及儒家哲理的独特性——非普遍主义的情境中生意成真第二讲 《春秋》的深远寓意 第一节 《春秋》最晚出却最奇特 第二节 《春秋》岂止于一史书 第三节 《春秋》的特异之处(一) 第四节 《春秋》的特异之处(二)——《春秋》文本的强烈引发性与“书文/口说”二向性 第五节 口说造就“素王”第三讲 《春秋》的乐感与诗意 第一节 《春秋》通礼乐 第二节 《春秋》之“元”中的乐意 第三节 “元”之乐的时间展现 第四节 “时”与“不时”——灾异与讥贬 第五节 哀与乐——《春秋》之始终第四讲 曾子之孝与《大学》古本蕴义 第一节 曾子感受的孔子 第二节 曾子展示与传授的身体 第三节 曾子之孝——孝亲哲理中的“毋必”本性 第四节 曾子孝道与《春秋》大义 第五节 《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含义——朱熹擅改《大学》文本之谬第五讲 子思和《中庸》(一) 第一节 子思其人及其学说的基本倾向 第二节 子思学派论“身” 第三节 《中庸》之身 第四节 《中庸》与《性自命出》论“性”与“情”第六讲 子思和《中庸》(二)——诚与乐 第一节 情无伪 第二节 诚于性情 第三节 诚之乐 第四节 乐之诚第七讲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一)——限情、尽心与养气 第一节 孟子其人其书;《孟子》与《中庸》的关系 第二节 孟子为何、如何限制“情”? 第三节 孟子对“心”的基本看法 第四节 如何“尽心”? 第五节 浩然之气——心之气,气之心第八讲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二)——性善论 第一节 性的含义 第二节 孟子要反驳的人性论 第三节 性善的理由(一)——人的共通特性与天然趋向 第四节 性善的理由(二)——本心的乘机发作 第五节 性善的理由(三)——原情择善、元气向善第九讲 荀子的心伪性恶论——它的现象学维度和名相分类维度 第一节 荀孟之争的关键——性与心的关系;心的结构 第二节 心的“壹”和“两”——“伪”的可能与含义 第三节 伪与性恶 第四节 荀子哲理的方法论关键——分、类结语本书引用的主要文献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孔子晚年及其身后的儒家思想和命运,从孔子“作《春秋》”及其历史传承展开论述,梳理了从曾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的先秦儒家在中国历史中的思想谱系,以生动平实的语言讲解了先哲思想之间的传承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儒家有关诗、礼、乐、心、性、情等思想的文本,发掘出其丰富、原发和独特的哲理光彩。
下载说明
1、先秦儒家哲学九讲是作者张祥龙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