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部:採集 Gathering 1. 勇於求知:了解越多,選擇越自由 / 起司拼盤 這麼做甚至不需要多麼勇敢,只要多花一點時間求證就行了。再說,了解更多確實會讓人更珍惜自己吃下的食物。 2. 自給不自足:互相依賴讓我們更強大 / 義大利燉飯 相信自然會源源不絕供應人類食物的人,肯定不夠了解自然。另一方面,我們並不需要相信人性,才有把握另一方會履行合約,畢竟商人只要失去信用就沒戲唱了。 3. 時間的果實:追求當季的理由 / 蘋果黑莓奶酥 想要聽聽跟我們的生命一同滴答流逝的時間,到菜園裡就能找到……變化無窮的菜園也鼓勵我們要放下,美好的事物終會消逝,只能期待來年有福享受。 4. 有機之外:以地球的管家自居 / 單粒小麥麵包 妥善管理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不揮霍浪費,也不僵化守舊。這就是我們決定要買什麼食物時真正應該考慮的事,而不是上面有沒有有機標章。 5. 慈悲的殺生:吃素不一定比吃肉更人道 / 羔羊肉漢堡 死在獵人手中的野生動物,不會比死在其他動物口中或通常也會痛苦的自然死亡更糟。假如農場動物不比野生動物遭受更多痛苦,那麼牠們也算擁有難能可得的美好生活。 6. 公平貿易作為一種選擇:用選擇抵制剝削 / 修道院馬芬 這波新飲食復興運動端上的菜色看似美味可口,背後往往是以壓榨生產者為代價。如果我們相信追求公義是種美德,就不應該對光靠選擇就能抵抗的錯誤方式視而不見。 7. 二分法的危險:麥當勞=跨國大企業=萬惡資本家? / 經典量產食品 太執著於規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最強大的改革推動者往往不是有強烈意識的個別消費者,而是大型連鎖店……最需要掙脫的枷鎖,就是把飲食店或零售店看成非好即壞的簡化思維。 第二部:烹調 Preparing 8. 撕掉食譜吧:別用標準規則取代個人判斷 / 鷹嘴豆泥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很多都無法規格化、量化,也無法精準測量或規範,無論在廚房內或廚房外都一樣。 9. 傳統的真諦:延續傳統,但不堅持原味 / 鮪魚燉菜 搞清楚現代演繹的傳統美食跟原始版本有何不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這不表示越接近原味就越傳統。一道料理延續多久,比它從什麼時候開始更加重要。 10.化科技恐懼症為科技的實踐智慧:職人手感 vs. 機器量產 / 用麵包機做麵包 科技實踐智慧就是即使機器能媲美或提升達人手藝,我們還是希望達人手藝繼續蓬勃發展,因為重要的不只有結果,還有抵達結果的過程。 11.例行公事不無聊:求新求變反而無法投入 / 義式番茄醬汁 維持一點例行公事是好的,這樣能讓我們更加感謝簡單的料理,以及把料理傳給我們的人,同時也能避免我們隨著變來變去的飲食風潮起舞,無止盡地追求新奇的口味。 12.過猶不及:對科學研究和專家建議保持懷疑的態度 / 燻肉拼盤 營養學諷刺的地方在於,越是發現它有多複雜,我們的飲食原則就應該越簡單。 第三部:不要這樣吃 Not eating 13.拒絕自助早餐的誘惑:從日常生活中鍛鍊品格 / 什錦穀麥 重點是自助早餐怎麼吃才合乎倫理,原因不在於它給了我們當聖人或當膽小鬼的機會,而是因為它給了我們鍛鍊美德或壯大惡習的機會。 14.減重教我的事:意志力的效用和限制 / 湯品 「我肚子餓。」很好,所以呢?沒事啊。我只是肚子餓了。肚子餓又沒什麼,更嚴重的痛苦都有人挨得過……只要接受這點,真心接受並相信,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15.不復胖比減重更難:謙卑面對屬於我們卻不完全受我們控制的身體 / 松露油 我認為肚子餓(需要吃東西)和嘴饞(想要吃東西)是不一樣的。有時我甚至覺得,我的實際體重跟理想體重之間的差距,不過就是肚子餓和嘴饞之間的差距。 16.禁食跟齋戒的不同:懂得自我管理才是真自由 / 燕麥粥 最高境界的自由,就是心甘情願節制自己的行為,因為你知道這麼做對自己有益。相反的,為了信仰而齋戒只是屈服於他人的意志。 第四部:好好吃 Eating 17.感謝主賜我們豐盛的食物:認真對待盤中飧 / 蛋炒飯 好的習慣促使我們做出能帶來最佳結果的決定。不過這也指出,我們需要仔細思考哪些行為會有好的結果,哪些只是無謂的作態。 18.超越喜好:飲食的客觀標準 / 葡萄酒 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容易,了解什麼是好東西比較難,可是一旦了解就能讓你更懂得欣賞自己喜歡的東西,甚至讓你喜歡的東西更好。 19.表演開始:米其林餐桌上的美學體驗 / 墨汁墨魚 少了好食物的人生,至少跟少了好藝術的人生一樣貧乏,而烹飪藝術確實應該跟其他藝術享有同樣的地位。但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專家達人的卓越成就上。 20.午餐吃了沒:用三餐調整一天的節奏 / 米沙拉和義式烘蛋 好的食物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繞過我們的存在焦慮,提醒我們無論時局如何動盪,日常生活還是會有一再出現的美好。 21.一個人吃飯:豐富內涵的好機會 / 辣醬蔬菜 認為單身跟吃得好沾不上邊,是一種強烈的文化成見。幾乎所有跟美食有關的刻板印象都離不開社交場合……獨居者跟任何人一樣能夠投入這些事,並從食物中獲得樂趣。 22.筵席的精神:一起生活,分享喜悅 / 中東小菜 當我們扳開一塊好麵包時,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我本質上都是脆弱的、有限的血肉之軀,卻學會了把存活的工具變成生命中最令人滿足的喜悅。 23.及時行樂不快樂:在覺察中體驗快樂 / 蘇打麵包 當我們問心無愧,知道食物的來源跟它的味道一樣好時,我們得到的快樂更完整、更合乎人性。 結語
内容简介
當代最暢銷的天才型哲普作家。飲食哲學的第一本書 人是一種會吃、會思考、會享樂的動物, 而餐桌正是我們可以同時做這三件事的地方。 怎麼吃是一門有深度又有趣的思考;懂得吃才能帶來身心靈最大的滿足。 這是一本非常迷人的食譜書,喔,不,是哲普書! 作者深入飲食傳統和文化,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哲學思考: 有機就是良心?在地生產比國外進口環保? 吃素比吃肉慈悲?吃得越清淡越好? 跨國大企業等於萬惡資本家? 純手工製作比機器量產好?傳統古法勝過創新料理? 而關於吃的行為,作者也指出許多值得深思的道德問題: 把食物吃完才不算浪費?吃到飽可以吃但不能帶走?減重關乎意志力? 實際體重和理想體重之間的差距,就是肚子餓和嘴饞之間的距離? 針對這些反思,本書將一一加以辯證與釐清。 我們處於飲食文化的黃金年代,無論是美食、食品營業和衛生都發展到巔峰。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像萬國博覽會一樣,可以吃到各國美食。可是我們沒有認真思考一些重要的議題:為什麼食物那麼重要?我們和它的關係是什麼?我們選擇要吃什麼,其實涉及人性的本質層面:動物性、感官、社會、文化;創造性、情緒性和知性。對飲食的認真思考,需要考慮到和自然的關係,和其他動物的關係,和其他人的關係,以及我們自己。所以說,關於飲食的思考,其實也涉及如何做個有德行的人,以及決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本書所提出的「吃的美德」,並不是傳統的德行,而是更能因應世界的變化的飲食觀念。書中每一章都會提到關於飲食的某個面向以及和它對應的美德。第一部討論當今有關飲食倫理的熱門議題,包括有機食物、永續發展和動物權。第二部著重於我們如何建立自己的好壞、對錯判斷。第三部和第四部則強調如何養成好的飲食性格和習慣。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個既深且廣的飲食哲學,一種如何吃、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論述,藉此為目前的飲食大雜燴理出一些脈絡。懂得如何吃,你就懂得如何生活。
下载说明
1、吃的美德: 餐桌上的哲學思考是作者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