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超越自由民主

超越自由民主

作者:贝淡宁

分类:文学

ISBN:9787542629494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标签: 政治哲学  贝淡宁  政治学  民主  现当代中国  哲学 

章节目录

致谢 第一章 引言:质疑普遍适用性 自由主义民主发展的局限性 适宜东亚的人权 适宜东亚的民主 适宜东亚的资本主义 关于政治理论的文化分析方法的建议 第一部分 适宜东亚的人权 第二章 正义战争与儒家思想:对当代世界的意义 理想世界与非理想世界 儒家关于善政的一般性观点 孟子论正义与不正义的战争 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第三章 人权与“亚洲的价值”:对东西方对话的反思 价值之间的折衷与优先 亚洲对人权的解释 亚洲价值与西方自由主义:合理的道德差异? 人权的跨文化对话:目的在于什么? 第四章 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伦理挑战:对人权活动家与 理论家对话的反思 文化冲突的挑战 全球贫困的挑战 募集资金的挑战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东亚开展活动的意义 第二部分 适宜东亚的民主 第五章 公民的积极参与有什么问题?对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 的体育教育的比较 两种古代文明 为何比较两种古老文明中由国家支持的体育教育? 政治竞争与体育竞技 商业社会、闲暇时间以及对体魄的追求 对当代东亚社会的意义 第六章 认真对待精英主义:有儒家特点的民主 政治精英主义与民主:两种重要的价值 儒家民主的制度化 第七章 民主对少数群体而言是“最不坏”的体制吗? 一些基本定义 民主与国家建构 外部民主力量的意义 第八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民主教育:新加坡的经验和教训 新加坡的政治历史 课堂上的种族主义? 包容性的多元文化主义 新加坡之外? 第三部分 适宜东亚的资本主义 第九章 文化与平等发展:儒家对财产权的限制 在当代社会可行并且合意的儒家价值 物质福利的压倒性价值 照顾需要帮助的家庭成员 输出儒家思想? 第十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资本主义 东亚资本主义与经济生产率 东亚资本主义与社会福利 对公共政策的意义 第十一章 外籍劳工所需要的正义?东亚的外籍家庭劳工问题 中国香港与新加坡的外籍劳工所关心的政治问题 应当赋予外籍家庭劳工以平等权利吗? 文化的角色 中国大陆的外来家庭劳工 第十二章 对批评者的回应:实际回应与理想回应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来源于自1991年以来我在不同的东亚社会生活与工作的经历,其目的是理解政治发展,指出我们可以从这些社会中有所收获,尽管它们与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存在差异。在中国,这样的观点应当不会具有太大争议。我主要从儒家价值理念中寻求启发,将它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当作研究的典范,最近的儒学复兴应当让这样的一些论断在中国环境中更可信。但是我发现,从邻近的东亚社会的社会与政治实践中进行社会与政治改革思考存在更多的阻力。为了寻找灵感,新左派转向斯堪的纳维亚社会,自由市场主义者转向美国式资本主义,而马克思主义者则转向前苏联。但是这些社会在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人口(我所居住的北京市海淀区人口比挪威都多)方面都与中国距离遥远。为什么不试图从诸如日本、韩国这样有着类似的传统与经济发展道路的东亚国家的经历中进行学习呢?似乎民族骄傲以及关于最近的历史冲突的记忆起到了阻碍作用。本书试图指出,中国的邻近社会可以为中国的社会与政治改革提供更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本书被批评除了儒家价值之外还援引了一些法家的价值观念。如果我们求助于传统的目的是为了社会与政治改革,我们就不能完全忽视法家思想:儒家与法家一直以来是东亚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政治传统。法家思想的功效体现在在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混乱时期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以及如何在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家中建立能够提供政治稳定与物质福利的经济与政治体制。但是法家必须建立在儒家的道德基础之上,这意味着国家的最终目的应当是“为人民服务”,而一些受法家启发的方案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考虑一下成都附近二千三百年前建设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它甚至经受住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虽然附近的建筑物倒塌了)。建设者李冰直到今天仍然被赞颂,这一防洪工程壮举使四川成为中国最具农业生产力的地区。我们应当仅仅因为它是在受法家思想启发的秦国统治者命令下建造的而反对这样的工程吗?是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是如果法家观念在今天有前景,我们不应当因为过去的滥用而拒绝它们。 但是为什么不花更多的时间讨论道家与佛教呢?一个原因是它们的政治影响相对边缘化。我对道家有着特别的疑虑:它看起来是脱离尘世的,而且对于管理一个巨大的国家而言不是非常实际。它还忽视了类似社会责任与政治承诺这样的价值。当它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时候,它常常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对佛教最严重的迫害是由唐武宗发起的,而他是一位虔诚的道教徒。当然,儒家同样在实践中存在问题,我不是想暗示道家在这方面是唯一的。同时排除如下可能性也是独断的,即道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应对当代所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恶化。但是那已经是另一本书的主题了。 或许本书最具争议的方面是对受儒家启发的由具有才能的政治精英进行治理的体制的辩护。在西方世界,质疑以竞争性选举来选择国家最高政治领导人的观点极具争议。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关键原因是西方人对民主进行思考的方式变了。他们不再认可激励了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19世纪对民主进行辩护的假定。密尔认为民主机制在根本上有价值是因为它的功用,而且他可以思考其他具有道德基础的机制的可能性,而不会被认为失去了道德方向。今天,民主被认为具有本质上的价值。似乎一人一票的民治成为了当代西方最神圣的价值观念,而不管效果如何,我们都应当给予支持。我们如何解释政治视角中的这种转变呢? 我不是一个历史学者,但是我猜测这与20世纪民族主义的高涨有关,而不是对康德或基督教关于人人平等的观念的支持增加了。毕竟,民主平等停止在政治社群的边境:社群外的那些人不被平等对待。或许一人一票成为了团结民族社群的关键仪式。 这为什么是个问题呢?选举制民主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整个社群对民主选举产生的政治领导人的关注:他们应当服务于选民,而不是生活在政治社群之外的外国人。甚至运转良好的民主机制也倾向于关注公民的利益,而忽视外国人的利益。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政治家决定他们国家的利益没有什么不好的:这是他们应当做的。在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我们没有必要担心。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政治领导人的决策会影响全世界,他们的决策需要考虑世界其他人民的利益。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我看来,就中国而言,我们有理由期望有更多的比西方式民主运转更好的精英模式。 幸运的是,中国具有漫长的精英统治的传统,而这有可能推进关于精英体制的辩论而不被视为某种危险的保守言论而被摒弃。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在复兴这种传统,变得更精英化------它挑选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入党。同时可能也需要对精英机制进行更多的体制上的试验。中国是一个巨大而且多样化的国家,它是尝试不同的政治改革的很好的实验室。在农村,村一级的民主选举尝试已经进行了十多年,最近也有人就深圳与贵阳这样的城市中的党内民主以及民主试验进行讨论。那么为什么不尝试一些精英制的试验,看看有什么效果?一旦我们对什么东西在地方层面有效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在全国层面进行一些尝试也许不会具有太大的风险。 最后我要感谢我在清华大学的同事,特别是系主任万俊仁教授。我很荣幸并且很高兴有机会在清华大学进行教学和研究。我还想感谢译者李万全以及特约编辑徐志跃出色的工作和支持。 (李万全 译)

下载说明

1、超越自由民主是作者贝淡宁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