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中国佛教美学史

中国佛教美学史

作者:祁志祥

分类:文学

ISBN:9787301169575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标签: 佛教 

章节目录

前言第一章 似花非花:佛教美学观的独特建构 一、镜花水月:佛教对现实美的否定态度 1.“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2.“美色淫声,皆是苦本” 3.女色如“革囊盛粪”,“唯苦无乐” 4.视美为丑之“不净观” 二、涅粲极乐:佛教对本体美的独特肯定 1.“涅粲”之美 2.“法喜”、“禅悦” 3.空静之美 4.“佛性”之美 5.“佛土”之美 6.死亡之美 三、色复异空:佛教对世俗美的变相肯定 1.“色复异空” 2.以“味”为美 3.以“圆”为美 3.以“十”为美 4.光明为美 5.七宝为美 6.以香为美 7.法音为美 8.像教之美 9.言教之美 10.莲花为美 11.形神、境界第二章 莲花初开:东汉佛教美学基石的奠定 概述 一、安世高译经体现的小乘佛教美学思想 1.由“缘起”而“非身”,取消审美主体 2.由“十二人”破“色我”,取消客体美 3.“不净观”:视美为丑之审美训练 4.人生皆苦,寂灭为乐 二、支谶译经体现的大乘般若学美学思想 1.大乘空宗美学之核心——般若空智特征解析 2.“本无”、“毕竟空”之世界观 3.破世俗之美 4.“乐无所乐” 三、牟子《理惑论》涉及的美学问题 1.佛陀其人的神化 2.佛经“言以亿数,多多益具” 3.佛经“广取譬喻”的修辞美 4.“人死当复更生”第三章 繁花似锦:六朝佛教美学译作的繁荣 概述 一、大乘空宗译籍之美学倾向 1.大品般若经译籍:空寂为美 2.维摩诘经译籍:俗中求真 3.中观经译籍:“涅柴乐”即“无涅槊乐” 二、大乘有宗译籍之美学倾向 1.净土经译籍:西方极乐世界 2.涅粱经译籍:“涅架者名为甘露第一最乐” 3.《佛性论》:诸法佛性之美 4.《大乘起信论》:“乐念真如法” 5.唯识经译籍:识、境、圆 三、楞伽经译籍:如来藏识之美 1.美在“如来藏阿黎耶识” 2.假言离言 四、法华经译籍:莲花、菩萨、观世音 1.“诸华之中,莲华最胜” 2.慈悲为怀,崇尚大乘 3.人格理想:菩萨 五、华严经译籍:空有相即,一多圆融 1.大日如来崇拜 2.形象之美 3.佛性本有,一切皆空 4.一多相即 六、小乘阿含经译籍:“于色不乐”与“涅槊安乐” 1.“不欢喜、不深乐,渐近涅粲” 2.“从此四圣谛,安隐趣涅檠” 七、中国僧侣著述之美学思想 1.道安:“淡乎无味,乃直道味” 2.支遁:“即色游玄” 3.僧肇:“道俗一观”、“美丑齐旨” 4.慧远:“始自二道,开甘露门” 5.道生:“无灭之灭,则是常乐”第四章 琳琅满目:隋唐佛教宗派美学的创构 概述 一、天台宗美学:以“止观”为特点的认识论美学 .1.智颚:“修行止观,心如金刚” 2.灌顶:“极圆之教,醍醐妙味” 3.湛然:“无情有性”、“染净不二” 二、三论宗及其代表人物吉藏:论“中道”美 1.“中道”即是“佛性”、“涅柴” 2.“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3.“八不”即是中道佛性 三、华严宗美学:一多圆融,以十为美 1.杜顺:“理事无碍”、“一切入一” 2.智俨:“十”美与“境界” 3.法藏:“圆融无碍”、“十十无尽” 4.澄观:道本乎心,以“十”尽理 5.宗密:美在本心 四、唯识宗:以“识”为本体的美论与以“爱”、“现量” 为特色的美感论 1.玄奘及其译注:境、识、受 2.窥基:真、善、美合一的本体论和以“现量”为特色的感觉论 五、禅宗:美在净心 1.慧能及其《坛经》:论美本体和美感 2.神会:真如为本性,烦恼为客尘 3.玄觉:论“女色”之恶和语言之美 4.慧海:中道净心,“自然快乐” 5.希运:“虚通寂静,明妙安乐”第五章 一枝独秀:宋元禅宗美学的延续 概述 一、禅宗《灯录》传承的美学意蕴 1.以灯驱暗、光明为美 2.道不废言、借言悟道 二、延寿:“此识此心,唯尊唯胜” 1.人生之苦 2.“心起无心,尽善尽美” 3.净土之美 4.“诸法真空.不破不坏” 5.以“圆”为美 三、契嵩:“心乎,大哉至也” 1.心性之美:“心固至妙” 2.“僧乎,其为人至,其为心溥” 3.情之善恶美丑 四、宗果:“须参活句,莫参死句” 1.反对“文字禅”与“默照禅” 2.倡导“看话禅” 五、明本:无执之美 1.离言而即言 2.“化执无越于忘情” 六、知礼:“真妄和合”、“圆融不二” 1.“法性”、“无明”,本自具有 2.“内外二境,不分而分” 3.以“圆”为美第六章 晨钟暮鼓:明清佛教美学的余响 概述 一、梵琦:“美味悉从中出” 1.“真金不自外来”,“觉道无过自悟” 2.“离却二边中道,洞然清净光明” 3.“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花开朵朵莲” 二、临济宗:“文字禅”的否定之否定 1.德宝:“即念即疑”、“彻悟真心” 2.圆悟:“一条白棒,当头直指” 3.法藏:不落“语”“默”,“参”“看”圆融,“名快活人” · 三、曹洞宗:“言可以障道,亦可以载道” 1.慧经:“得大自由,不受罗笼” 2.元来:“宗”、“教”合一,“禅”、“净”合一 3.元贤:“禅、教、律三宗,本是一源” 四、袜宏:“念佛参禅”、“往生极乐” 1.“画眉春色就,镜中一骷髅” 2.“心净土亦净”、“重重美无尽” 3.禅、净合一与禅、教合一 4.尚“圆” 五、真可:“心美”说与“言道”说 1.“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2.“象”与“意”、“言”与“道” 六、德清:“善用其心”,则得“极乐真境” 1.由心生物,万法如幻 2.“美色淫声,皆是苦本” 3.“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 4.“执教者迷宗,执禅者毁教” 七、智旭:“极乐即唯心” 1.“极乐弥陀,心作心是” 2.即言离言、“说默俱妙” 八、袁宏道:《西方合论》 1.由禅人净,人世而出世 2.“积劫情尘,去垢方明” 3.十种净土,光光各显 4.十全十美 九、王夫之:《相宗络索》 1.“八识” 2.“三境” 3.“三量” 4.“大圆镜智”余论 走向自觉:太虚法师论“佛法与美” 一、太虚法师生平 二、佛教美学走向自觉的时代氛围 三、《佛法与美》的主要内容 四、论佛教美术后记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美学史》是学界第一部系统梳理中国佛教茭学思想史的专著。作者以美是普遍快感及其对象、美学是感觉学为独特视角,聚焦汉译佛典关于愉快情感及其对象的形态、特征、本质、规律及其价值评判的思想理论及其演变历史。 佛教从“色即是空”的基本世界观出发,对纯粹的官能快感及其对应的现实世界的形式美、形象美持否定态度,竭力追求出世的清净无染的道德美、真实无妄的本体美,同时又从“色复异空”的中观世界观出发,对官菔快感对应的现实美加以变相的肯定。《中国佛教美学史》由此展开了中国佛教美学思想的历史巡礼。东汉佛教美学莲花初开。奠定了大小乘美学思想的基石;六朝佛教美学繁花似锦,佛典的翻译和著述催生了佛教美学的繁荣;隋唐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创构将美学世界装点得琳琅满目;宋元禅宗美学一枝独秀;明清佛教美学余音缭绕;近代太虚法师宣告了佛教茭学走向自觉。

下载说明

1、中国佛教美学史是作者祁志祥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