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编者的话 题记春节:民族的心结,亲情的驿站 壹、春节溯源:丰收祭与新岁首 贰、春节的历史演变 (一)上古春节雏形:岁终大祭与新年祈谷之礼 (二)中古春节:朝会与拜贺 (三)近代春节地位的变化与节俗传承 叁、春节习俗深描 (一)忙年 1.腊日与“报信儿的腊八粥” 2.二十三,祭灶王 3.二十四,扫扬尘 4.二十五,磨豆腐 5.二十七,洗疚疾 6.二十八,贴花花 (二)团年、守岁 1.年夜饭 2.压岁钱 3.守岁 (三)新年庆贺与拜年 1.爆竹迎年 2.天地、祖先祭祀 3.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4.贺年与拜年 5.送穷鬼与祭财神 (四)正月初七“人生日” 1.七菜羹 2.人日戴胜 3.人日登高 (五)正月里来是新春 1.鞭春 2.春饼 (六)闹元宵 肆、海外华人春节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头子要戴新呢帽。”这首流传于北方地区的年节歌谣,生动地传递了旧时民众盼望新年的热切心情。 尽管现在“天天吃好的,天天过大年”,尽管现在限制放鞭炮,年夜饭有时都跑到饭馆去吃,但物质生活的丰富却始终没有改变“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一年不赶,赶三十晚”,每年春运期间返乡过年的汹涌人潮,反衬出了春节对大家的意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对于不能回家过春节的人来说,总有一种漂泊的失落感,总感觉新年开头开得不带劲。 老北京人过年的时候要吃荸荠,谐音“必齐”,说的是亲人要新年团聚,没有回来也要摆上一双碗筷。在许多地方,年夜饭的餐桌上必定有鱼、肉做成的丸子以及其他象征团圆安乐的菜肴。年夜饭的背后,是亲情与相聚,是交流与感激。平时吃得再好,也没有年饭吃得有滋味。正是这些年夜饭、压岁钱、贴春联、放鞭炮、舞龙灯、走亲戚、逛庙会、闹元宵等等的新春仪式,营造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增加了亲人朋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欢乐和传递欢乐的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完成了一次精神的强化与更新。 《春节》一书结合简明的史志文献与生动鲜活的地方节俗调查报告,系统梳理了春节传统民俗:从节俗起源、典故、诗文,到节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沿着春节的时间进程,对各项节俗逐次展开叙述,主要包括腊八、祭灶、扫尘、年节食品备办、洗浴、装饰门庭、团年、守岁、压岁钱、爆竹迎年、拜天地祖先、拜年、贺年、送穷与祭财神、人生日、迎春、闹元宵等。大家在品味着浓浓的年味的同时,亦会清晰地看到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 该书作者为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共10万字,插图60余帧,由《汉声》杂志创办人、设计家黄永松先生指导装帧,形式考究,溢满年味,亦为新年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下载说明
1、春节是作者萧放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