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

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

作者:冯钢

分类:文学

ISBN:9787213008542

出版时间:199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标签: 社会学  冯头 

章节目录

目 录 序一…………………………………………………………………………张 琢 序二…………………………………………………………………………谷迎春 导言 上篇:发展理论的发展 第一章: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一、 18世纪的预言家 二、 19世纪的奠基人 第二章:发展社 会学的古典理论 一、 引言 二、 杜尔凯姆 三、 韦伯 第三章:当代进化理论 一、 非西方社会与“现代化理论” 二、 帕森斯的“新进化论” 三、 文化进化论 下篇:马克思主义与发展理论 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 一、 引言 二、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 三、 关于“跳跃卡夫丁峡谷”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关于不发达的理论” 一、“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 二、“不发达”的发展 三、“依附”与“不平等交换” 四、 世界体系论 第六章:马克思与东方社会理论 一、“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 二、国家和阶级 三、东方社会停滞之谜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简介

目 录 序一…………………………………………………………………………张 琢 序二…………………………………………………………………………谷迎春 导言 上篇:发展理论的发展 第一章: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一、 18世纪的预言家 二、 19世纪的奠基人 第二章:发展社会学的古典理论 一、 引言 二、 杜尔凯姆 三、 韦伯 第三章:当代进化理论 一、 非西方社会与“现代化理论” 二、 帕森斯的“新进化论” 三、 文化进化论 下篇:马克思主义与发展理论 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 一、 引言 二、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 三、 关于“跳跃卡夫丁峡谷”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关于不发达的理论” 一、“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 二、“不发达”的发展 三、“依附”与“不平等交换” 四、 世界体系论 第六章:马克思与东方社会理论 一、“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 二、国家和阶级 三、东方社会停滞之谜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导 言 20世纪,社会发展研究的焦点集中反映在占世界人口绝大部分的非西方社发展问题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状况以及这些地区绝大多数人民的贫困落后,已成为对人类文明事业的巨大挑战。特别是二次大战以来,众多民族国家挣脱殖民统治枷锁获得了独立。但由此起步的社会经济发展却极其困难。这些国家为了寻求发展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与在战后和平时期获得高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却反而越来越大。 “发展社会学”——旨在探讨非西方社会发展问题的一门专门学科——最初产生于欧美。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变迁理论一开始就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不过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变迁理论的现实基础是16世纪以来欧洲社会的历史过程。而以往的社会学家对非西方社会的具体历史又知之甚少。因此,发展社会学的主题就局限在把古典变迁理论所描述的欧洲工业化过程移用到非西方社会今后的发展上去。一度极为盛行的“比较研究”就是探讨那些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持有而为非西方社会所欠缺的各种“变量”,并将其作为推动非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输入不发达地区。 传统的发展社会学理论的主要错误在于它把一切社会发展都绝对模式化了。因而至多也只能被视为对西欧工业化经验的概括。显然,当代非西方不发达国家面临的时代条件完全不同于西欧工业化时代。18、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刚刚从西欧产生,世界经济结构才开始形成。而当今资本主义制度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不发达国家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及其面临的不利条件是任何一个已发达国家都未曾经历过的。再者,一切社会发展都必然是在其自身基础上的发展。非西方社会大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历史和传统。欧美社会的各种特有“变量”也是它们自己的历史发展的产物。因而这些“变量”的动力作用都只能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得以发挥。能否将其移用于非西方社会,这完全取决于对这些社会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具体研究后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取决于理论家的热情及理论本身的固执。 在社会发展理论中,马克思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对西欧社会历史所作的概括和抽象被看成是一切社会发展都必须与之适应的唯一“模式”,因而被一些人批评为“欧洲中心主义”。甚至“依附理论”也没能正确地区别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与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依附理论”之所以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我认为,主要是由于这个理论中包含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一些观点。因此,尽管这个理论带有很大片面性,但是它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历史背景出发,揭示了“发达”与“不发达”之间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历史联系,从而结束了“西方现代化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随后继起的“世界体系理论”是对“依附论”的继承和发展。与早期“依附论”者相比较,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所创立的“世界体系理论”中更详细地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独特理解。 对于马克思来说,“世界历史”进程开端于资本主义大生产以及建立在普遍交往基础上的世界市场。这一历史进程无情地席卷了一切乃至最落后的民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把非西方社会不发达的原因仅仅归结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马克思十分清楚地意识到,那些被资本主义奴役的非西方社会之所以落后的内在原因应从这些社会自身的历史和现状中去寻找。“亚西亚生产方式”理论正是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体研究东方社会的一个尝试。如果说“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都只揭示了非西方社会发展的外部障碍而没能为消除这种障碍提供可行的方案,那么,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则为非西方社会从自身变革入手去探索发展道路指出了方向。当然,这种变革决不是去适应”模式”,而是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和“世界历史”进程,审时度势,指定并实施一系列适应变化着的形式的具体发展方案。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谈“发展社会学”。包括它的理论渊源(第一章)、古典理论(第二章)和当代理论(第三章)。与一般谈论理论发展史不同,在该篇中主要揭示的是当代发展社会学如何把那些概括西方工业化历史的理论变成了为所有非西方社会制定的“现代化模式”。下篇论述马克思学说与各种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复杂关系。在第四章中,笔者力图恢复马克思“世界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这一思想至今仍被许多人指责为“黑格尔影响的残余”。这实际反映了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社会发展学说的一个关键性的误解。第五章讨论马克思学说对“不发达理论”的影响。第六章讨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以及该理论在当代东方社会理论中的实际影响。

下载说明

1、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是作者冯钢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