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章节目录
胡适讲国学 1
前言 1
第一章 胡适谈儒学:修仁以为己任 3
1.什么是“做圣”与“率性”? 4
2.胡适眼中的儒圣——孔子 7
3.胡适眼中的儒家发展史 10
4.儒家孝义真的是吃人的礼教吗? 13
5.儒家的孝道在如今还有什么用? 16
6.孔子死后为什么两三代里不曾出一个拔尖的人物 19
7.胡适的实用主义与儒学有关? 23
8.胡适借鉴了哪些儒学方法论? 26
9.为什么胡适说儒学有“苏格拉底传统”? 29
第二章 胡适谈道学:道法自然可行也 32
1.胡适:道家是中国哲学的集大成派 32
2.老子是道者还是儒者? 35
内容简介
胡适讲国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胡适谈儒学:修仁以为己任;胡适谈道学:道法自然可行也;胡适谈佛学:心有净土,随遇而安;胡适谈墨学:兼爱以自爱为先;胡适谈文学:文章需言之有物;胡适谈史学:应大胆假说,小心求证等。
下载说明
1、胡适讲国学是作者季风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秦岳明的评论[大师眼中的国学] 胡适讲国学.pdf - 共享资料下载 网页链接
-
秋风秋雨入茶来的评论于丹南怀瑾讲国学、房龙胡适讲英美自由主义、周作人讲日本……都是似是而非,又是在中国绝有人气的。一个有点旧学功底的人读南怀瑾的书,知道他的话里虚的、错的地方很多,但同时却不容易去怀疑胡适。同理,一个治西洋哲学史的,不太会怀疑周作人知日。其实同理可推,在中国什么书最流行,什么就可疑了
-
憨宝1895的评论读书所得——关于国学。1923年,胡适在北大《国学季刊》上讲,国学即国故学,大家普遍认为,国学是包括过去的一切学术。1938年,马一浮在浙大提出“国学者,即六艺之学”,六艺,即“六经”。刘梦溪2013年在报刊指出,六艺与小学,是国学两根支柱。似更有意思。
-
蛐蛐笑的评论从鲁迅谈国学和胡适讲国学的文章中看,鲁迅是点,胡适是面。而从现有的民国人物的国学论著来看,在民国人物对国学的认识理解中,胡适的全面性和高度是没人可以达到的。 //@周青崖:@徐晋如 先生曾说过的:鲁迅有学问有城府,陈独秀有学问没城府,胡适没学问有城府。[偷笑]
-
离原祉薇2012的评论排版不是越花哨越好,一定得考虑易读性。年初买了本《胡适讲国学》,字体记不清了,反正不是宋体,看一会儿就觉得眼睛累。
-
夏日望霖的评论恰巧今天开始看《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第一章就讲胡适。还是李敖说得好啊,四十年来无进步//@麦爸林乐://@蛮子文摘:胡博士引用十五世纪人文主义者伊拉斯摩斯从意大利返回祖国荷兰时的豪语说:“我们回来了。一切都会不同了。"可是,你们什么时候再次回来?
-
HyowookJeong的评论在读《胡适讲国学》 网页链接
-
中山市国学促进会的评论北大国学门创办刊物《国学季刊》,创刊词请胡适撰写,胡适在发刊词中讲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省称。国故概念是章太炎发明的,指所有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人物、语言等一套知识,国故学简称国学。胡适最早也是第一次对国学概念做分梳。
-
书生不带刀的评论如果鲁迅坚持活到文革时代,该有九十多岁了。他的命运可能会有两条:一、因为历史问题,遭批斗;二、识相的收起投枪,不戳别人以求自己不被戳,彻底的偃旗息鼓。这个结论是国学大师、鲁迅的老朋友胡适先生讲的。1955年胡适在给赵元任的一封信中说道:“鲁迅若还活着,也是应该被清算的!
-
夫子喟然叹曰的评论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人有专讲史法者史学往往不甚高明之叹。中外学者如内藤虎次郎、胡适等人推崇备至的章学诚,陈垣也讥为读书少而好发议论的乡曲之士。
-
门拓-贝塔的评论在读《胡适讲国学》 ★★★★ 网页链接
-
丧心病狂小白兔的评论胡适讲国学=胡说 //@刘继兴:国学正是胡适的软肋,当年不少学者讥讽过胡适不懂国学,书商攒本书,贴个国学标签,你还当圣经了 //@鱼不带: 推荐本书《胡适讲国学》,看完了再说,而且原PO主这种断章取义的手法我见的多了,黑谁不行黑胡适。
-
kaixin安安的评论正在听中文一同事讲《国学导论》课,介绍了胡适推荐学子应必读的一些书目.真的一本都没看过,际了电视剧版的《西游记》。虽然显得很没文学素养,但我依然不想去看那些文言文[害羞]
-
Sissi的小牢骚的评论分享俺近期的书架宠儿2:《胡适的情缘与晚境》、《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1、2》、《何处寻你》、《胡适讲国学》、《林语堂讲国学》、《辜鸿铭讲国学》、《巨流河》
-
台大大的评论看过“建党伟业”我才明白什么是自由! 没有蔡元培那宽阔的心胸,北大哪容得下美国留学回来的胡适,留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哪教的出来五四的那一群“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学生们。 感慨啊,世界变了。。。
-
贝壳手机用户93766422的评论转:听胡适先生讲国学,跟辜鸿铭先生学英语,找李大钊先生借图书,还有陈独秀先生掌中文,不时地还能亲耳聆听大师们思维的碰撞,生逢彼时的北大,何其幸福——建党伟业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