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词学十讲

词学十讲

作者:龙榆生

分类:文学

ISBN:9787200057447

出版时间:2005-05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标签: 诗词  龙榆生  大家小书  古典文学  词学  文学  文学研究  诗词入门 

章节目录

第一讲 唐宋歌词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 第二讲 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 第三讲 选调和选韵 第四讲 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 第五讲 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第六讲 论对偶 第七讲 论结构 第八讲 论四声阴阳 第九讲 论比兴 第十讲 论欣赏与创作 附录一 四声的辨别和练习 附录二 谈谈词的艺术特征 附录三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内容简介

本书是龙榆生先生毕生治词心血的结晶。他将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心得与填词经验,融会贯通,冶于一炉,从而构成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专著。比之从前所作,在理论上更加概括、更加深刻、更加系统。

下载说明

1、词学十讲是作者龙榆生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花冈石的评论
    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大辽推荐】《词学十讲》》[转载]【大辽推荐】《词学十讲》
  • zee微博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大辽推荐】《词学十讲》》【大辽注】每一曲调的构成,它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必得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应。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大辽推荐】《词学十讲》
  • 青冥殿_独尊阁_天极帝君的评论
    龙榆生著 词学十讲 网页链接
  • 绿茶无泪的评论
    《诗词格律概要》《唐宋名家词选》《笠翁对韵》《禅心剑气相思骨》《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唐诗三百首》(名家集评本,中华)《读词偶得-清真词释》《词学十讲》《知堂书信》(华夏95版)《闲章释义》
  • 菁梦悠悠的评论
    回复 @两人对酌 对博文 【暮秋词一阕】 的评论:"象棋,经文乃词学十讲及清真词集,哈哈哈" 查看原文:暮秋词一阕
  • 朴鲁日记的评论
    我正在看龙榆生先生:《词学十讲》, (来自@手机百度,点击下载: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 中国海关杂志的评论
    【睡前阅读】龙榆生《词学十讲》(节选)。晚安。
  • 佩文1的评论
    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转】龙榆生先生词学著作选/词学十讲/》[转载]【转】龙榆生先生词学著作选/词学十讲/
  • 这一世的热振的评论
    #书香云集书摘#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觅句欣得# #词学十讲# 网页链接 下载网页链接
  • 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的评论
    #网站纠错#《词学十讲》中《宋词名作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一节,“‘无情’从‘也无人情’推进”,应为“也无人惜”。感谢网友的指正。
  • 刘钰魁的评论
    【图书】龙榆生《词学十讲》 |   龙榆生先生简介   龙榆生先生,名沐勋,晚年以字行。1902 年 4 月 26 日出生于江西万载,1966 年 11 月 8 日病逝于上海。在家族中行七,故又自称龙七。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荒鸡警梦室主。生平爱竹 网页链接
  • 板凳啊美丽的评论
    龙榆生《词学十讲》,是龙榆生给当时研究生开的课,觉得现在给高中生讲也可以,因为着重“声音”,给还不完全懂意思的读者以直接的启发。
  • 静月清音的评论
    【引用整理 龙榆生《词学十讲》(4—6) 】 第四讲 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   琴按:为阅读方便故,将榆生先生之原讲义据其内容拆分为五部分如下,各部分标题为我所加。 1、曲词句式的历史发展   长短句歌词的形式之美,是根据“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八字法则加以错综 网页链接
  • 弃言的评论
    读过《词学十讲》 ★★★★★ “龙榆生先生尤其注重词的音乐性,讲解十分精妙。” 网页链接
  • 箪瓢夫的评论
    读过《大家小书·词学十讲》 ★★★★★ “非作者深知甘苦道不出” 网页链接
  • 关鹏飞1988的评论
    王兆鹏老师在词学研究方法十讲中讲治学门径多为有得。但讲到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认为如此需要读八遍。王老师主张先想好各个方面,然后一遍下来,按主次收集完毕。然而看与王庠书五,云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则翻书一次非阅读一遍、一意非一个方面之意可知。 我在这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 存齋118的评论
    好啊,再收一本。正在重读读您的词学十讲。
  • 迟来的后记的评论
    想读《词学研究方法十讲》 网页链接
  • 山猫山葡萄的评论
    #偶尔说诗##词学十讲#1、对句之情感,平仄相补则谐婉,平仄相激则拗怒;2、词之用韵,平、入各独用而上、去同用,平韵谐婉,入韵激越,上去则含蓄缠绵;3、转韵诸格,平仄迭转则谐,以上、去而转入韵,则更增激痛。4、句式长短,关乎“奇偶相生”,正用、反用、杂用其理,各得不同情感。@zephyr05
  • 小西瓜爱论文的评论
    王兆鹏.词学研究方法十讲.pdf - 共享资料下载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