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读史阅世六十年

读史阅世六十年

作者:何炳棣

分类:文学

ISBN:9787563353842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历史  何炳棣  回忆录  传记  读史阅世六十年  学术  历史学家  人物 

章节目录

序 言 1 国内篇 第一章 家世与父教 专忆1 何家的两根砥柱 【附录 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 第二章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专忆2 少年时代的朱英诞 第三章 南开中学 专忆3 爱国记录的创造者 第四章 一年插曲:山东大学 第五章 清华大学(上) Ⅰ.考试与入学 Ⅱ.“发现”自己,磨炼意志 Ⅲ.培养自修习惯 Ⅳ.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 第六章 清华大学(中)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 第七章 清华大学(下) “天堂”与“精神” 专忆4 雷海宗先师 第八章 两年彷徨:光华与燕京 第九章 西南联大(上) Ⅰ.留美初试失败 Ⅱ.“尽人事” Ⅲ.再“尽人事” Ⅳ.否不单临 Ⅴ.东山再起 【附录1 留学考试的英文水平】 【附录2 第四届中英庚款英文试题】 第十章 西南联大(下) Ⅰ.建校史略 Ⅱ.联大社群 Ⅲ.学风(上):人文社科 Ⅳ.学风(下):理工 Ⅴ.个人生活漫忆 第十一章 师友丛忆 Ⅰ.郑天挺(1899―1981) Ⅱ.钱端升(1900―1990) Ⅲ.陈体强(1917―1983) Ⅳ.张奚若(1889―1973) 附:罗应荣(1918―198?) Ⅴ.潘光旦(1899―1967) Ⅵ.闻一多(1899―1946) Ⅶ.孙毓棠(1911―1985) Ⅷ.丁则良(1916―1957) Ⅸ.冯友兰(1895―1990) 海外篇 第十二章 纽约和哥大(上) Ⅰ.选校补忆 Ⅱ.旅途观感 Ⅲ.令人留恋的纽约生活 第十三章 纽约和哥大(下) Ⅰ.岁月蹉跎的焦虑 Ⅱ.导师的选择 Ⅲ.课程忆要 Ⅳ.两次口试 Ⅴ.准备话别 【附录 美国人文社科博士生外语考试制度述要】 第十四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上) Ⅰ.西迁温古华 Ⅱ.博士论文计划受创 Ⅲ.哥大论文的完成 Ⅳ.论文出版的受挫 第十五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 Ⅰ.国史研撰的序幕 Ⅱ.埋首国会、哥大、哈燕图书馆 Ⅲ.决心踏进汉学以外的世界 第十六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下) Ⅰ.哈佛与明清人口史论 Ⅱ.哥大与《明清社会史论》 Ⅲ.学习“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Ⅳ.极不寻常的邀聘与考验 专忆5 胡适 第十七章 芝加哥大学(上) Ⅰ.芝加哥创校及其特色 Ⅱ.学校领导对中史教研的重视Ⅲ.国际规模的中国研讨会 第十八章 芝加哥大学(中) Ⅰ.课程的设计 Ⅱ.研撰(上):一再出入明清史的门槛 Ⅲ.研撰(下):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 第十九章 芝加哥大学(下) Ⅰ.《东方的摇篮》引起的波折 Ⅱ.新中国的号召 Ⅲ.衰象:东亚教研的暗斗 Ⅳ.师生关系 【附录 中国文化的土生起源:30年后的自我检讨】 第二十章 老骥伏枥:先秦思想攻坚 Ⅰ.重建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 Ⅱ.画龙必须点睛 Ⅲ.华夏文化中的宗法基因 Ⅳ.儒家宗法模式的宇宙本体论 Ⅴ.攻坚与翻案: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 卷后语

内容简介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的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60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何炳棣半个多世纪的亲见亲闻,弥足珍贵。阅读这本书,不仅可吸收他生平积累的治史心得,更可从何炳棣艰忍自强的性格和天生异禀的记忆力——特别有关三四十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师友和校风——重新体会中国过去百年的风云变幻。

下载说明

1、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作者何炳棣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之水人的评论
    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读着读着,让人对那个年代的读书生活,求学生涯充满了艳羡。也觉得让自己充满了斗志! 乐山·乐山师范学院
  • SWUFEZHSS的评论
    一年一度的捡菌子时节。何炳棣先生在《读史阅世六十年》里提到的鸡枞,今年因为太干旱而鲜有。回家碰上第一场雨,找到些香菇,也算慰籍。暑假难得,任性一下[嘻嘻]
  • 南槐国大宗师的评论
    今天中午新收当当2单书。第1单2本书,108元。1、《韩昌黎文集校注》,2、《读史阅世六十年》。
  • 饭局常务副局长的评论
    向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顾青 提问:#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请问,继《读史阅世六十年》之后,还有何炳棣先生著作的出书计划么? 进入本场微访谈
  • ZiyaoM的评论
    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记他在哥大读博的岁月,说纽约地铁票价之便宜稳定,数十年不变(五美分),工薪、学生一族皆爱之云云。又记一直到他离开哥大那年(1948),票价才涨到一毛。。。时光荏苒~ 我在哥大的时候,对纽约地铁的印象比何老差很多。再尼玛涨下去,对比华盛顿地铁都没有价格优势了。
  • 我的-小号的评论
    看完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其实也是当故事一般看的。书中的何性格方面是爱憎分明的,他对观点相左的东西向不惧直言,也不惧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很多言论尚需佐证,但不妨此书的可读性。
  • 阿宅不想出门的评论
    何炳棣与黄仁宇:海外华人史家的两种典型:何炳棣(1917-2012)和黄仁宇(1918-2000)都是享誉国际的海外华人历史学家,都在本世纪初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和《黄河青山》。对...文字版>>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长微博_长微博工具_...)
  • 邓三三给小弟娃示范投三分的评论
    何炳棣与黄仁宇:海外华人史家的两种典型: 何炳棣(1917-2012)和黄仁宇(1918-2000)都是享誉国际的海外华人历史学家,都在本世纪初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和《黄河青山》。...文字版>>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长微博_长微博工具_...)
  • zyqllcblm的评论
    我想读《读史阅世六十年》: 确实应该多读读文学类书籍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乐上耿勇的评论
    看《读史阅世六十年》中,何炳棣在申请博士候选人口试时,我得出几个结论:老师都爱好学生,爱惜有才能的学生,并且因为爱惜他的才能,愿意为他开绿灯,走后门,打圆场,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他更好的深造并更有成就;其次,真正的学者看得书真是汗牛充栋,而且要做横向纵向的比较学习,并有自己的观点。
  • abc同学你好的评论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大气磅礴,内容丰富,甚至连学生时代事情,都仿佛历历在目,记载清晰。我以为是何炳棣记忆力太好,不过转念一想,大概因为有日记留存。像是季羡林,生前关于他留学德国的十年岁月,只有薄薄一册的《留德十年》随笔集。但死后却被人挖出几百万字的《季羡林留德日记》。[doge]
  • 苍阳雪-青衣秀士的评论
    昨天看到李中清先生那个统计,第一感觉是受何炳棣影响,后来一看果然是何先生弟子。刚才突然想到,读史阅世六十年里有提到李先生,明明看过却忘了。还有今天发现,余先生那篇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去年也看过。。。。真是人老了[拜拜][拜拜]
  • 早起月的评论
    何炳棣先生追忆“一二九”运动中之旧人旧事(作者:散木) (豆瓣书评 - 关于书籍《读史阅世六十年》) 网页链接
  • 上书房行走---的评论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回忆录,一是芝加哥大学何炳棣教授所著的《读史阅世六十年》,何教授国学造诣深厚,我对他的精深学问一向钦佩不已。他的这部回忆录记叙了他从求学到治学的往事,亲切温暖,我看后十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