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新千年版序 修订版序 第一版序 一、导论 (一) 试从一个新的角度看中国文化 (二) “良知系统”与“深层结构” (三) 中国历史形态的超稳定性 二、中国人的“良知系统” (一) 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 1. 中国人对“人”的定义 2. “二人”与“一人”3. 中国人的“身”4. 中国人的“心”5. 中国人“良知系统”的特色 (二)“身体化”的倾向 1. “身体化”的诸般迹象 2. “民以食为天”3. 口腔化的倾向4. 中国人的“养”5. “安身”与“安心” 6. 集体、团体、大体 (三) 中国人的“人心”逻辑 1. “生”与“熟”2. “内外有别”3. 心意不到之处 4. 有关“私心”的问题 5. “上下一心”与“发动民心” (四) “心”对“身”的照顾 1. 中国人“二人”之间的照顾 2. 中国人两代之间的关怀3. “为人民服务” (五) “心”对“身”的组织 1. 口腔阶段2. 肛门阶段 3. “非性化”与性泛滥 4. “自我”之被非组织化 5. “母胎化”的倾向6. 国家对社会的组织 三、“二人”关系 (一) 中国人的“和合性” 1. 从中国人的烹调术说起 2. 中国人的“人情味”3. 人我界线不明朗4. “和为贵”5. 中国人的“在一起”感6. “团结”的倾向 (二) 他制他律的人格 1. “良心”的内容 2. “做人”与“面子”问题 3. 羞耻感的文化 4. “门面”与“样子”5. 渠道化的“做人”方式 6. “听话”7. “治”与“乱”8. 中国文化里是否有内省式的人格? (三)中国人的代际关系 1. 代际的“和合”2. 杀子的文化3. 精神上从未断奶4. 将成人当儿童5. 少年的老年化6. “儿童化”与“老年化”的诸般排列组合形态7. “撒娇”的文化 四、中国人的“个体” (一)“社会”对“个人”的极权主义笼罩 1. “人”被当作生育的工具2. 私人状态的不发达3. 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二)自我压缩的人格 1. “让”外必先“按”内2. 逆来顺受3. “存天理,灭人欲”4. 不敢让自己太有吸引力5. “不敢为天下先”6.一潭死水的生存状态7. “心理形势”的问题8. “弱者道之用”9. 中国人有无“自我扩张”的人格? (三)“个人”的不发展 1. 从身体动作看出的端倪2. 被弱化了的“个人”3. 没有“个性”4. “小丑化”的倾向5. 依赖感6.推卸个人责任的倾向7. 难于维持人格的完整性8. “类型化”的倾向 (四)不发展的“个人”对别人的伤害 1. 党同伐异2. 中国人的“私心”3. “人”是工具,还是目的?4. 未开化的利己主义 五、国家与社会 (一)中国式的专制主义 1. “政”与“教”的混同体2. “良知”的国有化3. “礼乐”与“刑政”4. 国家强大于社会5. “处列国竞争之世,行一统垂裳之法” (二)“大一统”的倾向 1. 中国式的“政治”2. “与中央一致”3.重京师而抑郡国4. 中央与地方的“和合”5. 所谓“共和” (三)“小国寡民”的倾向 1.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 壁垒森严3. 各自为政 (四) 铲平主义的倾向 1. “太平”思想2. 跟大家一样3. “我出不了头,你也不要出头!”4. “嫉妒的普遍化”5. “自外于国人” (五) 特殊化的倾向 1. 铲平是为了特殊化2.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六、对待世界的态度 (一) 锁国心态 1. “匪夷所思”2. 按“等级”、“层次”、“类型”来划分外面的世界3.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4. “大圈”心态5. “夷夏之防”6. 所谓“里通外国”7. “洋鬼子”与“洋大人” (二) 中国人的现实感 1. 天与人的“和合”2. 士大夫——“政治挂帅”3. 老百 姓——没有超越,也没有拯救4. 中国人之现实与不现实5. 反省与批判官能的麻木6. “弘道”与“弘人”7. “形而上学猖獗”8. 中国人的幻想世界 七、“现代”中国人政治行为的“文法”规则 (一) 代际的政治关系 (二)“外抗强权”与“内除国贼”的关系 (三)“团结”与“斗争”的关系 (四)“天下大治”与“天下大乱”的关系 (五)“广开言路”与“壅塞防川”的关系 (六)“土”与“洋”的关系 1. 从“五四”到30年代2. 中共党内的“土派”与“洋派”3. 台湾的“土”与“洋”之争 (七)“锁国”与“开国”的关系 1. 日本 2. 中国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下载说明
1、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作者孙隆基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晚晴小妹的评论#长寿花#第二十六天[微风]好久没去图书馆了,晚上在图书大厦粗略看完《自品牌》,看了一点《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微风]
-
羊小哒的评论正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开诚布公的“逐利”行为,也没有具有尊严的“逐利”方式,才会出现大家都必须把自己说得堂而皇之及纯粹“无私”的现象,结果,“公”与“私”的界限就不知道划在哪里,而任何人都可以假“公”之名以逐其“私”。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
-
朱学东的评论酒后,写了篇我的书房系列之我与书的故事之《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1900余字。文中写到的“像当时特别流行的四通中文打印机”应该是后来特别流行的。。。#码字党#
-
衷肠无诉的评论而正如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指出的,目前中国人面对的知识环境是一种童稚状态,处于弗洛伊德所说的肛门时期。 分享自Kindle
-
朱学东的评论三辉图书,年度出版品牌,他们出版中国文化深层结构,普里莫莱维的书,我在2015年读过。感谢三辉。#翻书党#
-
苏州特大鱼丸的评论我想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图书中国文化的深层结... 来自@豆瓣App
-
跳宝宝的妈妈的评论好像就是很久前看武老师提到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当时就买了书,只是最近才开始读,各种理论结合起来思考,很有意思。 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如何...
-
晶报的评论【孙隆基的“新世界史”】70岁的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孙隆基上月底在北京高校讲堂、书店沙龙连做三场演讲。有人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三十年前写满眉批、画了无数道道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书当然是盗版。孙隆基的“新世界史” @胡洪侠 @晶报人文正刊
-
婉萧秋诵的评论读过《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我的评分:★★★ 鲁迅大于柏杨大于孙隆基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烂柯-光阴流转的评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表面上是对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批判,本质上是一个赞同个人主义的现代人,对于前现代社会种种加诸个人的身份性限制的激烈反抗。只不过前现代这次改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了。该书所有的珍珠和鱼目,皆源于此种倒后镜思维的运用,也造成了不少因果倒置的论述硬伤。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辩论协会的评论在经过一个下了一整天雨的星期日,终于又迎来了阳光满满的星期一。今天向大家推荐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川师社团联合会 @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成都·四川师大(商圈...
-
云起翠微77的评论读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恨读得太晚了。非常有意思,深刻!下一步应该读《历史学家的经线》。
-
zkwl的评论中国人的成长,可以用父母作枕垫,成人之后用社会关系作枕垫,老年则用子女作枕垫。然则中国人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将原本可以全面盛开的青春阶段这一个高峰铲低甚至铲平,去填补老年时势将面临的深堑;亦可能导致对一己生命之主权的让渡。——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
拥有一整块腹肌的小陈同学的评论“非性化”是当前一些孩子的主流。这个词来自我看的一本惊世骇俗的书,这本书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中最尖刻的一句话是:“在中国人自诩为无性老实的地方,西方心理学家看到了一种宠坏的人格,一种自己不求去表现浪漫风趣,不去理性地面对障碍,却幻想对方会无限度地来迁就自己
-
金都九如斋主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结构:它应该是指示某一个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又出现相互联系性,可以让我们用结构的概念去综括之。深层结构:是指一种针对特定范围——中国的共时性设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蓑翁论书#《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基于对中国历史与社会文化的无比熟悉和深度思考,全面分析中国文化中种种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元素。这些元素在前现代社会里,足以支撑中国维持两千多年的超稳定结构,但在现代化进程面前却显得不合时宜。孙先生鞭辟入里的到位分析,就连我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都深感
-
宏行万里的评论没有"人格平等"的意向,就不可能产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在中国文化里,既然超然于特殊化人情渠道一一尊卑、长幼、亲疏一一以外的"人格"观念很难浮现,自然就不可能导引到"人格平等"的观念。~~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
纯白四句号的评论via.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孙隆基
-
风情万囧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9/100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没带回家,所以看家里的《诱僧》P253-258 #今日贴纸打卡# @十点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