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东亚史

东亚史

作者:罗兹·墨菲

分类:文学

ISBN:9787510047114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标签: 历史  东亚史  罗兹·墨菲  东亚  亚洲研究  后浪  大学堂  2012 

章节目录

序 开拓东方历史研究的新视野陈奉林1 前 言8 关于亚洲名称和词汇书写的说明11 大事年表12 第1章 东亚:共同基础和地区差异 1 1.1 分界线和本土 3 1.2 自然观 4 1.3 农 业 5 1.4 社会运行规则 9 1.5 村庄和城镇 12 1.6 传统体系 15 1.7 地区差异 16 1.8 中国本土 18 1.9 中国和东亚其他地区的联系 20 1.10 农业文明 21 1.11 更大的内部差异 22 第2章 史前时代、中国起源和商朝 25 2.1 新石器革命 27 2.2 东南亚农业的起源 29 2.3 东南亚人口和古代王国 31 2.4 史前中国 32 2.5 中国的起源 34 商 朝 36 周 朝 38 第3章 周朝:从创建到衰败, 哲学家的时代 41 3.1 战国时代 47 3.2 孔圣人及其教诲 49 孟 子 51 荀 子 53 儒学和“天” 54 墨 子 57 3.3 道 家 57 3.4 汉 语 62 第4章 秦汉:帝国的形成 71 4.1 秦朝威权主义 76 4.2 汉 朝 78 汉武帝时期的版图扩张 79 中国和罗马 81 开放的贸易模式 83 汉朝文化 83 古代中国城市 87 汉朝的成就 88 对环境的压力 90 第5章 佛教、蛮族和唐朝 97 5.1 佛 教 98 乔达摩佛陀 99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佛教的 传播 101 5.2 汉朝的终结 103 5.3 北 魏 105 5.4 南迁运动 106 5.5 重新统一:隋唐时期 108 5.6 大唐体制 110 5.7 辉煌年代的长安 114 5.8 唐朝末期的佛教 119 5.9 佛教宗派 122 5.10 衰败和灭亡 124 第6章 成就和灾难:宋元(960年— 1355年) 129 6.1 北 宋 132 6.2 文官体系 134 变 法 135 文化和征服 137 6.3 南宋时期 138 创新和技术发展 139 开封和杭州 141 南方的崛起 144 新儒学 147 绘画和瓷器 148 6.4 蒙古人 150 元朝中国 153 朝代循环和延续 155 第7章 中华帝国新辉煌:明朝 159 7.1 明朝的创立 160 洪武:草莽皇帝 161 明朝的朝贡体系 164 明朝海上远航 165 7.2 繁荣和保守 167 7.3 商业和文化 169 资助和文学 172 大众文化 174 精英文化和传统主义 175 7.4 北京皇城:大明朝轴心 179 7.5 自满和衰落 181 7.6 满族入主中原 186 第8章 清朝的繁荣和衰落 191 8.1 繁荣和人口增长 197 康熙和乾隆 199 8.2 东亚传统社会 203 家庭和婚姻 203 生儿育女 204 妇女的地位 206 性习俗 206 法律、犯罪和惩罚 207 8.3 清朝后期:衰落和惯性 209 来自新蛮族的压力 210 8.4 辉煌大清和落后技术 212 8.5 鸦片和中英战争 215 第9章 古代朝鲜:另一个中国 219 9.1 朝鲜传统 220 汉朝征服及其后果 223 三国时代 224 新罗的胜利 226 高丽王国 228 蒙古征服及其后果 229 9.2 李氏朝鲜 231 第10章 前现代的越南 239 10.1 古 代 242 10.2 北属时期 245 10.3 佛教王朝 248 10.4 南扩、地域主义和内战 252 10.5 文化发展和与西方的联系 256 第11章 日本历史的开端: 范式与起源 261 11.1 与朝鲜的联系和造墓人 267 11.2 神话般的历史 268 11.3 氏 270 11.4 神 道 271 11.5 与中国的联系 273 11.6 大化、奈良和平安 274 中国艺术和佛教艺术 276 11.7 佛教和日本文化 276 庄园制度 278 平安文化 279 紫式部夫人 280 11.8 艺术和园林 281 11.9 假名和僧兵 283 11.10 对环境的压力 284 第12章 武士、僧侣和冲突: 中世纪日本 289 12.1 平安朝的瓦解 290 12.2 镰仓时代 293 12.3 蒙古来袭 295 武士和僧侣 296 12.4 文学和艺术 298 12.5 镰仓的灭亡和足利的崛起 300 应仁之乱和经济增长 302 贸易和海盗 304 室町文化 305 12.6 内战再起307 第13章 西方人的到来 313 13.1 独立发展 314 13.2 欧洲背景 316 葡萄牙人到来 318 葡萄牙商业帝国 320 菲律宾的西班牙人 321 13.3  “基督徒和香料” 322 13.4 战略和基地 323 13.5 利玛窦:进入明朝宫廷的传教士 325 13.6 俄国人在亚洲 327 13.7 日本的基督世纪 328 13.8 荷兰人在亚洲 330 英国人在亚洲 334 第14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 339 14.1 德川秩序 342 14.2 驱逐西方人 345 经济增长 346 江户和城市文化 348 农业部门 351 文学、艺术和社会 352 木版画和葛饰北斋 353 德川体系的压力 355 14.3 兰 学 357 来自西方的新挑战 358 影响和应对 360 14.4 德川幕府的衰亡 362 成 就 363 第15章 19世纪的中国: 耻辱与回应 367 15.1 帝国主义的威胁 368 15.2 经济和幻觉 371 15.3 四面楚歌的中国 373 15.4 商人和传教士 378 15.5 太平天国起义 379 自强运动 380 15.6 条约口岸和教会学校 381 15.7 海外华人 383 15.8 征服、民族主义和耻辱 383 “自强”和中兴 386 新耻辱 389 15.9 革新变法 390 15.10 义和拳运动 391 第16章 日本的自我改造 395 16.1 天皇和政治领袖 396 16.2 新秩序 398 财政难题 400 对外侵略和萨摩之乱 400 经济发展 401 全民努力 402 工业化 403 16.3 西方化 405 明治宪法 407 16.4 日本帝国主义 408 与俄国的冲突 411 吞并朝鲜 412 第一次世界大战 414 16.5 新日本帝国 415 16.6 明治文化和维新成就 415 第17章 朝鲜、越南和东南亚的 帝国主义 421 17.1 抵制外国理念 422 外国人争夺朝鲜 424 日本统治之下的朝鲜 426 17.2 东南亚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428 缅甸和马来亚的英国人 429 法国、荷兰和美国的殖民统治 430 独立的暹罗 432 海外华人 433 17.3 多元社会 433 种植园体系 435 多元主义和民族主义难题 437 17.4 东南亚民族主义的崛起 438 17.5 越 南 441 第18章 四分五裂的中国: 1896年—1925年 449 18.1 西方列强的新一轮掠夺 450 门户开放照会 451 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 454 清朝的最后岁月 455 18.2 宪政主义和革命 457 18.3 孙中山和1911年 458 袁世凯上台 461 18.4 军阀统治 463 18.5 社会新流动和新文化运动 464 鲁 迅 466 18.6 “五四运动” 468 18.7 俄国和党组织的建立 470 第19章 中国和日本: 通向战争之路 475 19.1 中国民族主义 476 北 伐 477 南京十年 478 失败和成功 480 长征和统一战线 483 19.2 上海:条约口岸的模范 485 19.3 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 大正民主及其命运 488 军国主义的崛起 491 侵略东北 493 军部独大 495 “中国事变”的背景 496 第2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洲战场 503 20.1 日本侵略中国 504 撤退和抵抗 506 国民党方面 508 难民和共产党 510 20.2 蒋介石和美国人 512 20.3 重庆:困境中的战时首都 514 20.4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17 通往珍珠港之路 519 20.5 缅甸和战争的结束 525 第21章 1945年后的中国 531 21.1 内 战 532 毛泽东和群众路线 536 外围地区 537 21.2 “大跃进” 539 中苏分裂 539 21.3 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540 成就和未来 542 自由化新需求 544 21.4 台 湾 545 21.5 香 港 547 第22章 1945年后的日本 553 22.1 日本的复苏 554 占领和美国化 555 经济和社会发展 559 22.2 日本的全球角色 567 东京和现代世界 569 日本与昔日敌国的关系 571 第23章 朝鲜和东南亚大陆 577 23.1 朝鲜的分裂 578 23.2 1960年后的朝鲜 583 23.3 “二战”后的东南亚 588 1945年后的越南 589 血泊中的柬埔寨 597 老挝:被遗忘的国家 599 23.4 缅甸、泰国、马来亚和新加坡 600 缅 甸 601 泰 国 602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603 23.5 东亚及其未来:“太平洋世纪”? 605 参考文献 610 译后记 613 出版后记 614

内容简介

《东亚史(插图第4版)》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东亚地区的共同基础与地区差异为开章,以占全书一半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前的的东亚历史,其中中国古代历史因其保留了大量文字记载与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而占据了主要篇幅。第二部分记述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东亚各国历史,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各国面对后来居上的西方以及后来的帝国主义所持的不同态度。第三部分以中日战争为主线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东亚。最后一部分对二战之后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主要地区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在整体上四部分又紧密相关,前后贯通,使东亚地区的历史以完整、鲜活之姿展现于我们眼前。

下载说明

1、东亚史是作者罗兹·墨菲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芊芊龙的评论
    中国几千年来的疆域变化完全就是一部东亚史,这个视频一路看下来只恨自己的历史知识不足啊,开疆辟土,大大小小的战役、分裂、合并,自豪、屈辱让人看得心潮澎湃,BGM配得非常燃,还有朝代的专属配乐:汉宫秋月、秦王破阵乐、将军令。。。推荐! 【历史地图】中国历代...
  • -Steeeeeeeeeephanie的评论
    Royal Ontario Museum 一个依靠东亚史撑起半边天 和加拿大历史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博物馆 [拜拜]
  • sodalulu90的评论
    读过《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 我的评分:★★★★ 近现代史的部分就熟悉多了,读起来也快些。小岛毅时刻强调着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不要走入偏狭的误区,强调透过世界史和东亚史的角度看待日本史,批判性地解读了日本明治以后的发展历程。也...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Spencer-Hydromancer的评论
    最近在整理东亚史,重读废妃尹氏和她儿子燕山君的乱史,私以为尹氏母家应该有躁郁症的基因,善妒锱铢必较的性格母子皆是。仁粹大妃当年怂恿成宗废后,应该斩草除根废掉燕山君的世子之位,一念之差酿成祸患,引出中宗反正之后更大的腥风血雨。政治容不得一点妇人之仁,稍稍心软,就会血流成河啊。
  • 狎鸥客的评论
    由于陪儿子上数学课,每周六总有时间在外面读读书,藉一杯咖啡或红茶耗掉一二个小时,避开店外呼呼北风。这本通俗版东亚史,也读到了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 伊露桑III的评论
    假设没有金史,你就不知道。比如某人带十万大军出征,实际上只有五千家丁,支了十万军饷,这十万军饷拨到这人手里,肯定没有十万。只有金人知道,实际上大明只来了五千家丁。但他也有可能为鼓励金人,将计就计,说我军歼敌十万。然后史书上,可以查到的就是“出兵十万”。东亚史全部都是这样的。
  • 刘永华CN的评论
    #读书#对不熟悉日本、朝鲜历史的人来说,田中健夫《倭寇》最大的好处,是提供了倭寇与日、朝的关系,真正做到从东亚史解读倭寇现象。本书还论述了元末明初的倭患,这是明初沿海地区迁界、建卫所、筑城墙的重要背景。倭寇还常将俘虏贩卖为奴,看来14~17世纪东亚似乎有个跨国奴隶市场。
  • 有只喜庆得鸟飞来飞去的评论
    我不是历史学家,对朝鲜半岛历史的涉猎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正确。关于国家地域的划分,在《晓松奇谈》,看见一句话表达的是:现在中国和韩国的历史学家已经达成默契,不再做过多的探讨。举个栗子,在罗马时期,环地中海都是意大利的内湖呢。。我特别欣喜的了解到中日韩联手撰写 《东亚史》。[好爱哦]
  • 时光的故事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楼劲:离开王朝谈中国史,就像抛去骨骼研究人体》楼劲:离开王朝谈中国史,就像抛去骨骼研究人体熊丰2016-04-2509:48近年来,全球史、区域史包括东亚史、新清史和内亚史研究的兴起,对传楼劲:离开王朝谈中国...
  • 文通史不通的评论
    1.帝国即王朝,2.清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3.区域史依然在王朝史内4东亚史是王朝史的扩大,5.天下秩序依然是王朝体制,
  •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的评论
    葛兆光教授座談會:「從宗教史、思想史到東亞史——大陸1980年代以來的學術變遷)及演講「不在場的在場者:從朝鮮通信使文獻看近世東亞文化史」(2016年4月12、14日)。詳見海報。 【延伸閱讀】黃秋韻:〈立場與方法〉(葛兆光:《宅茲中國》書評),《二十一世紀》,2012年6月號,网页链接
  • 灵西朱怡的评论
    一个规律。一本书上如果有青蛙或它的哥哥,我一定随手翻开就是那张图。自然书,生物书,历史书,东亚史,从小到大,防不胜防。
  • 江上苇01的评论
    一个东亚史上被异国端掉首都次数最多(偶尔去异国首都也只是朝贡),自古以来陆上胜率无限趋近于零的武装力量,正在吹嘘他们是多么滴厉害……[悲伤][鼓掌]
  • prag_2b的评论
    给自己挖的新坑是历史……世界史尤其是东亚史(中日)……回头望向戏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