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下载说明
1、问学谏往录是作者萧公权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文翔兄的评论最喜读大家治学忆往之书,如钱穆《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记》、严耕望《治史三书》、罗尔纲《师门五年记 胡适琐忆》、萧公权《问学谏往录》、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余英时《余英时访谈录》、《学思答问》、王元化《王元化晚年谈话录》,一流的学者,不但有第一流的学问,还有第一流的情怀。
-
子夏曰的评论荀子书中有三句名言:“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我们如果把这三句话改成“以学心读,以平心取,以公心述”,便可以作为我们写学术性文字的座右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p.71)
-
heaven618的评论读过《问学谏往录》 ★★★★★ “本书的写作风格与萧老的治学、做人风格,乃至其研究进路是一脉相承,是如此的一一对应,毫无差池。不知道,现在的年轻学者能否做到这样。” 网页链接
-
张宗子NY的评论1月读书:孟郊诗;杜牧诗;《风月堂诗话》等若干种;经鉏堂杂志;湛渊靜语;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王鼎钧《度天涯日记》;萧公权《问学谏往录》;陈之迈《旅日见闻》;《李锐口述往事》;详注本乔伊斯《死者》;杨译《堂吉诃德》;卢译钱德勒《漫长的告别》;阿普勒乌斯《金驴记》。
-
周雪光的评论[观察] 杨联陞“比较中美学者的短长,指出中国学者长于收集史料,美国学者长于论断史实。两者应当相辅相成,使前者不至于见树而不知林,后者不至于‘把天际的浮云误以为地平线上的丛树”(萧公权《问学谏往录》)。以我曾粗涉美国问题研究的经历,两个方向上均以为是。量化研究淡化了这一警觉,sigh!
-
后来学的的评论下午去了一下拾得,挑了四本书,《汉乐府研究》,张永鑫著,江苏古籍出版社;《问学谏往录》,萧公权著,黄山书社;《李济学术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李光谟、李宁编;《中国古代社会新研 历史的剖面》,李宗侗著,中华书局;一共60块。
-
孙兴峰FFSUN的评论终于进入河南地界,再有两个多小时就到站了,近乡情更怯!在嘈杂的车厢里,夜读了萧公权先生的回忆录《问学谏往录》,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但精彩之处多有删节,但根据上下文也能推断出大概。里面记载有萧先生于抗战爆发后辗转入川的艰难历程,大时代中身如浮萍 我在:站前路
-
未语花的评论#问学谏往录#我觉得写的很平实,作者很谦虚,记性也很好,文笔是民国文人的一脉相承,当然我就是看个热闹罢了。不过这样的书多了,对于了解当时历史大有脾益,总比后人瞎猜的历史要好很多。
-
王恒彤的评论萧公权先生《问学谏往录》,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版,243页。五小时,初读一过。最大的遗憾是1937至1946近十年,在成都后方的记述,太过简略。记得唐振常先生是他的学生,文章中有所回忆。还有那些学者的回忆录中有萧先生更详实的记录呢?一时毫无头绪。且待查检。
-
陈初越的评论萧公权的《问学谏往录》最后一章以“万里寄踪”为题,自述“我在1949年受聘到美任客座教授的时候没有久居海外的打算。”后来决定“且住为佳”,可能是那一代旅美知识人的典型心态。——摘自@李怀宇快雪时晴 新书《家国万里》 网页链接
-
贵阳晚报96669的评论萧公权《问学谏往录》中有个故事:1912年春,正在哈佛授课的诗人、哲学家桑塔亚纳(Santayana),见到教室窗槛上飞来一只知更鸟,他注视着,沉吟半晌,对学生们说:“我与春天有约(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遂翩然辞教,退隐著书。晚安,各位网友!
-
lawyer-2010的评论求《问学谏往录》,萧公权著,黄山书社出版,谢谢!!!@没有我找不到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