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导言:迷影文化与电影史 1829-1895:游戏冲动与电影的诞生 1895-1912:梅里爱与导演的诞生 1919-1924:德吕克与电影批评的诞生 1916-1926:让•雷诺阿的迷影时光 1936-1950:安东尼奥尼的影评生涯 1936-1968:朗格卢瓦的“电影教堂” 1944-1958:安德烈•巴赞的遗产 1946-1967: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 1948-1966:“希区柯克症候” 1953-1968:罗热•泰耶尔与《正片》杂志 1973-1981:特吕弗的“文化上正确” 1973-1992:电影之子塞尔日•达内 1981-1991:雅克•朗格改革 结语:从“作者论”争论看“迷影话语”的本质 附一:电影迷恋与场面调度——让-米歇尔•傅东访谈 附二:论作者论/安德烈•巴赞 附三:1968:风暴中的戛纳/李洋 后记
内容简介
如果你热爱电影,你会在这本书中找到伟大的知音,他们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梅里爱、让•雷诺阿、路易•德吕克、安东尼奥尼、安德烈•巴赞、乔治•萨杜尔、亨利•朗格卢瓦、特吕弗……他们曾改写了电影史,并非因为他们在特定时代担负了某个身份,更因为他们对电影有着共同的热爱和痴迷,这独特的热爱和痴迷就是“迷影”(cinéphilie)。 苏珊•桑塔格说:“电影是一场圣战,电影是一种世界观。喜爱诗歌、歌剧和舞蹈的人心中不仅有诗歌、歌剧和舞蹈,但影迷会认为电影是他们的唯一。电影包容一切——他们的确做到这一点,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迷影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电影的热爱、信仰和忠诚,如果没有对电影的爱,就没有电影的历史。 本书作者根据旅法多年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述了“迷影”如何改变了电影和电影文化的历史,从1895年电影的诞生到传奇杂志《电影手册》,从因痴迷电影而破产的乔治•梅里爱到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与萨特的论战,从1950年代的“作者论”到1968年的“朗格卢瓦事件”……作者从“迷影情结”衍生的理论话语和美学话语角度触发,对“上镜头理论”、“摄影机笔论”、“作者论”等电影理论史上诸多重要话题的话语背景进行了清理,文笔生动又不失严谨,是电影爱好者、电影专业学生不可多得的必读佳作。
下载说明
1、迷影文化史是作者李洋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恒者微言的评论@阿碎_Sky 说:"想起《迷影文化史》提到,二战时,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创始人亨利·朗格卢瓦和朋友一起偷偷将大量影像资料运到德占区以外,许多珍贵的影片得以保留下来。而现在,基金会正在做着和朗格卢瓦同样的事情,却势单力孤……"
-
景德镇文艺复兴的评论【文艺复兴公益图书馆】◎加入读书会,会员永久免费借阅◎:"迷影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电影的热爱、信仰和忠诚。如果迷影死了,电影也就死了---<迷影文化史>李洋著
-
AusserAtem的评论@大旗虎皮 老师的新书终于到了[鼓掌]还记得当初读【迷影文化史】激动得晚上根本睡不着,不断回想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看来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啊。PS:没去成北京要签名真是憾事。
-
何耀雄2014的评论母上大人剛微信發來照片 從「迷影學刊」收到了李洋老師的「迷影文化史」扉頁還有題字 好棒嚛 其實只校對了一篇昆汀訪談而已吶
-
阿碎_Sky的评论#书之乐# “电影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电影的热爱,信仰和忠诚。如果迷影死了,电影也就死了。”——苏珊·桑塔格。夜读《迷影文化史》。
-
谋杀电视机的评论出自@大旗虎皮 :迷影文化史,希区柯克症候,看来从古到今导演翻身得靠屌丝
-
岚杰纳多德普普里奥的评论[3]特吕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在《迷影文化史》的前四分之三篇幅中,作者将其安置在无敌配角的地位,以陪伴的姿态站在如德吕克,萨杜尔这样的大人物身边。而这个名字浮现律极高,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悬念不断升级,最终在篇末四分之一处揭开面纱。书末附照那刻,一位俊俏导演演员影评人跃然纸上。
-
大旗虎皮的评论很久不去豆瓣了,突然看到了《迷影文化史》这几年积累的短评,很有感触。我对自己的第一本书要求不高,在豆瓣四年来1000多人打分,最后得8.3分,我很满足。感谢大家的阅读和短评,不论是批评还是牢骚,我都非常感激。[呵呵][嘻嘻] 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