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编序】 不可不信缘(王道) 【影像】 张家往昔 【辑一】 少年时光 我的幼年(充和)-《乐益文艺》 一九三三年 别(充和)-《乐益文艺》 一九三三年 手(张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九日 隔(乔留)-《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四日 马夫(真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一月九日 兔(季能)-《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梧桐树下(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五日 风筝(杨枝)-《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开冻(如海)-《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墙缝(季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七日 变戏法(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五日 乡土(如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日 扇面(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一日 箫(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五日 【辑二】 岁月留痕 梁石言先生略传(充和) 《乐益文艺》 一九三三年 张大千画展一瞥(真如) 《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活文学(茹)-《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阴晴(真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海边(季轮)-《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 海(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病余随笔(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九日 崂山记游(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八月一日 崂山记游(续)(季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凋落(张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瘦西湖(真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四日 吃茶(季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藏(华)-《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二日 写信(茹华)-《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因果(那含)-《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 网(充)-《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日 蚕(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冬春之交(季能)-《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八日 门(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一月十六日 创造(如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扔(充)-《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五日 路(充和)-《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六日 寻(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她(张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日 【辑三】亲情记忆 晓雾(茹)-《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三日 我们的庭院(真如)-《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三月十日 痴子(旋)-《中央日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七日 二姐同我(张充和) 附录:周有光致信充和四妹 三姐夫沈二哥(张充和) 附录:初识沈从文(傅汉思) 附录:读四姨诗书画选引起的回忆(沈龙朱) 附录:康州的秋雨(周和庆) 附录:张家小五弟眼中的四姐(张寰和口述,王道记录) 【辑四】桃花鱼歌 不须百战悬沙碛,自有笙歌扶梦归——张充和早期诗词试析(张定和记录,王道编注) 趁着这黄昏(张充和作词,张定和谱曲) 一次同期,两首昆诗(王道) 附录:张充和致信余心正 【代跋】编后中的“编后”(王道)
内容简介
合肥张家的文化,如水流动,斯文百年,绵延不断。张家十姐弟各有才艺,成就斐然。四姊妹中的小妹张充和,书法、昆曲、诗词等出身传统,却又不拘泥于古风,早已经汇进世界的文化主流。对于这个斯文流动的家族,对于自己的特殊的成长经历,张充和女史本人会作何无意书写? 1936年,张充和经胡适介绍进入《中央日报》编辑“贡献”副刊,一年多时间,她发表了大量的短文,散文、小说、随笔、书评、艺术评论等等。追溯张充和民国文选,亲情、师道、成长、变故、友谊、旅程、信仰、感悟等等,张充和的小文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隐含着无限的悲悯之心,她以一个“退步者”的姿态,逐步走向她的“无所不能”的造境(沈尹默语)。 《桃花鱼》背后的曲折和坦阔,《小园即事》里的寻常家境,龙门巷的童年记事,姑苏城外浓雾里的母女情深,扬州外婆家的黯然,青岛海边的绮丽旅程,曹操点将台的古意回归,拙政园里的昆音袅袅……看张充和文字里“有古人尤其是有自己”的多情世界。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最后的闺秀”或许太过于传奇和正式,不妨从充和本人的文字开始,还原她自己。 附记:文字之外,本书披露一百多幅往事图片,包括沈从文长子绘画不同时期的四姨张充和(顽皮、青春、时尚、优雅、亲切),以及九如巷张家新发现的1936年卞之琳、张充和苏州园林合影,等等。付梓之际,衷心感谢张寰和、周孝华夫妇提供稿件和口述回忆,感谢周有光、傅汉思、张定和、沈龙朱、周和庆、陈安娜诸位多篇文章,感谢史景迁、金安平夫妇与郑培凯、鄢秀夫妇祝贺题词。
下载说明
1、小园即事是作者张充和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沉默的草帽兔的评论从“小园即事”到“天涯晚笛”,越读越sentimental(酸的馒头)啊。在张充和的故事里,教科书上出现过的人物都是立体的。昆曲其实是一扇很大的窗子,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
绚烂锦端的评论读过《小园即事》 我的评分:★★★★★ 贵族,从来都不是炫富奢靡,反倒内心里始终保持着一种对物质的敬畏和自矜。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林楮墨的评论《怪手拾零:张充和的一文两版》——很久没有认真写过文章了,数来大约有三年了。除了写诗外,多半是懒惰使然。写文的念头全赖于小允兄@米與書 的一句话,他提供了很多宝贵建议,并赠予《小园即事》的书影以供贴出,特此谢忱。写此文,向张充和女史致敬! 怪手拾零:张充和的一...
-
七月妹的评论睡前看张充和的《小园即事》,里面有几张她的照片觉得特别好看,面容清秀,眼睛里有内容,很有自己的气场,比现在的女生好看多了。
-
归朴堂的评论“……我们三个人都是一句话也没有,悄悄地立在晨曦初破的花影下,默然地诉尽各人的惆怅。”——张充和《小园即事》
-
乱蓬蓬海的评论在重庆时,张充和去看沈尹默写字,在沈先生背后,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沉醉其中。她对所谓的进步不但毫无兴趣,甚至有自觉的抵制,《小园即事》中所选的她的作品,完全看不出所谓的“现代性”,不论感情方式和语言风格,都属于标准的传统文化。
-
煞风景集--黄恽的评论张老太太充和女士去世了。她的文有《小园即事》和《水》上数篇,在女性作家中也得排一千位以外。她的昆曲,或许不错,在苏州也是后起之秀,比她唱得好的不知有多少,她的字吧,在美国肯定数一数二。在中国也难说特出,张氏姐妹,姿色是一个不如一个,老大老二漂亮。老三一般,老四最差。
-
恣在海邊的评论"轉過臉去看大海 ,海的教育勝過一切教育 。你們這些明亮的眼睛,希望它們永遠不要見到所謂文明。"他們都四散去撿螺蚌去了。 海邊 【小園即事】 張充和
-
蘑菇以后长哪里的评论#民国最后才女去世# 学期初才看了她的《小园即事》当时随手拍下了书中的一幅插图 觉得年轻时的她甚美 而几个月后的今天 她竟已成回忆[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