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死于威尼斯

死于威尼斯

作者:[德] 托马斯·曼

分类:文学

ISBN:9787020091010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标签: 托马斯·曼  德国文学  朝内166  德国  小说  外国文学  死于威尼斯 

章节目录

死于威尼斯 受骗的女人

内容简介

《死于威尼斯》是托马斯·曼流传最广、最具知名度的中篇小说。从《死于威尼斯》中可看出他在思想和情感上经历的矛盾、痛苦和追求,看到他逐渐形成文字精雕细刻,语言幽默讽刺,略带夸张、揶揄的独特叙事风格,为他以后的长篇巨著奠定了基础。本书还收入作者的中篇小说《受骗的女人》。

下载说明

1、死于威尼斯是作者[德] 托马斯·曼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亚瑟王与圆桌骑士们的评论
    2016第七十一本:三岛由纪夫《禁色》。五星。不把《丰饶之海》四卷算在一起的话,应该是三岛单独篇幅最长的作品。悠一美啊,但是在我心中美不过排在第一位的清显(《春雪》)和第二位的塔齐奥(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到此为止三岛的全部堪称代表作的作品都读过了,容我再重申一次我是三岛脑残粉的事。
  • Galaxxxxxx_ie的评论
    一个读《死于威尼斯》的男孩子。一只不怕生的黄鹂。
  • 严了辽的评论
    《死于威尼斯》的美估计全来自于托马斯·曼对笔下塔齐奥的描写吧,美到极限即超越性别……老男人写起美来简直要命
  • HIQaH的评论
    几乎每个艺术家天生都有一种任性而邪恶的倾向,那就是承认“美”所引起的非正义性,并对这种贵族式的偏袒心理加以同情和崇拜。——《死于威尼斯》
  • 西山人质的评论
    ——[闪电]【艺术家善于将严于律己与放荡不羁的这两种秉性融为一体,对于这种根深蒂固的秉性,又有谁能理解呢?因为无法使自己保持清醒,就是放荡不羁的表现······】——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
  • 一朝酒醒的评论
    艺术家善于将严于律己与放荡不羁的这两种秉性融为一体,对于这种根深蒂固的秉性,又有谁能理解呢?因为无法使自己保持清醒,就是放荡不羁的表现。 《死于威尼斯》
  • Kindle中国的评论
    #枕边书#《死于威尼斯》:求爱的人比被爱的人更加神圣,因为神在求爱的人那儿,不在被爱的人那儿。网页链接
  • 我是松树pine的评论
    读书多了 容颜自然改变 #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死于威尼斯》 绍兴·绍兴文理学院
  •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的评论
    要是和《死于威尼斯》一样,把托马斯曼本人带入到《受骗的女人》的女主角的话,这托马斯曼是多么渴望小鲜肉美少年啊,实在太痴汉了![doge]虽然女主受骗于她最崇敬的“大自然”的主题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 不似长街千堆雪的评论
    “他了解了威尼斯的秘密,他觉得威尼斯现在所犯的错误好像也有自己一份。” “现在我要走了,你还留在这里;在我走远了你看不到我的时候,你再走开好了。” .《死于威尼斯》 嗯 深夜一口气读完 我大概理解了一些什么了吧。
  • 南明堂锅炉房澡堂大爷870736558的评论
    我愿死于威尼斯,做一条孔雀鱼
  • 林蔻子Chantal的评论
    世界上排名第二富裕的犹太家族 Guggenheim 的女儿 Peggy 佩姬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收藏使里最重要的女人 1979年死于威尼斯附近 享年81岁,她的骨灰和她的狗一起被葬在自己公馆后花园 陪伴她一生最重要的 只有艺术和她的狗
  • 夜用小白的评论
    懂得一切就会原谅一切吗?我不知道。有一种什么东西,我把它叫做知识的厌恶,丽莎维塔,就是当你看穿了某一桩事物,就会觉得厌倦得快要死了,却丝毫没有妥协的情绪。——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
  • 生活在别处的兰波的评论
    读过《死于威尼斯》 我的评分:★★★ 我要是这样爱着一个人,宁愿被羞辱也要去告白啊。【太年轻太着急。过两天补一下同名电影。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DearHato的评论
    懂得一切就会原谅一切吗 我不知道有一种东西 我把它叫做知识的厌恶 就是当你看穿了某一桩事物 就会觉得厌倦得要死 却丝毫没妥协的情绪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
  • 强迫症患者fxj的评论
    豆瓣相册:水城夏日水城夏日 时间在烈日灼烧下停滞,我愿抬眼最后一次瞥望,心已死于威尼斯。 网页链接
  • An_Error_Occurred的评论
    自己都不相信居然把《死于威尼斯》这本书看完了...以后应该不太会想碰德国文学了...
  • 实在界的鬼脸的评论
    看完《死于威尼斯》后买了本德语原版的。托马斯·曼的这本小说讲一位五十岁的作家在威尼斯旅游期间爱上一个13岁的波兰美少年。后来城中爆发霍乱,作家卒。所以我觉得这本小说应该叫《霍乱时期的爱情》。它和《洛丽塔》、《卡罗尔》有一种镜像般的对称关系
  • 污力多的评论
    1.求爱的人比被爱的人更加神圣,因为神在求爱的人那儿,不在被爱的人那儿。2.对于人类肉体之美,文字只能赞美,却不能再现。3.也许每个老男人心中不止有一个洛丽塔,还有一个塔齐奥。——《死于威尼斯》
  • 久久尔之的评论
    阅读摘记 死于威尼斯 打算在这几天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