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珠还记幸

珠还记幸

作者:黄裳

分类:文学

ISBN:9787108022080

出版时间:2006年4月第一次印刷

出版社:三联书店

标签: 黄裳  散文  随笔  书话  三联  散文随笔  文化  文学 

章节目录

二十年后再说“珠还”写在新版《珠还记幸》重印之前张奚若与邓叔存谈“掌故”《别时容易》续篇傅增湘琉璃厂往事谈影印本谈“全集”读画记北京诗话——《竹叶庵文集》北京诗话——《京师百咏》春夜随笔关于地方文献的出版忆侯喜瑞珠还记幸小引郭沫若朱佩弦茅盾印象许寿裳乔大壮冰心的手迹王剑三诗人冯至废 名周乔峰海内存知己忆李广田浦江清槐痕老树涉园主人补 记钵山一老自庄严堪秋明室马叔平五石居士贺昌群润例及其他《无题》宿诺卞之琳的事请巴金写字卷 ■《玉君》与杨振声沈兼士三叶天行山鬼故人书简——钱锤书十五通拟书话——《西行书简》拟书话——《忏余集》南行琐记东单日记东单日记续篇后 记伤逝——怀念巴金老人书缘小记

内容简介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黄裳开始有意识收集师友辈作家、学人的手书墨迹。积之既久,渐具规模。张元济、沈尹默、马叙伦、邓之诚、周作人、许寿裳、沈从文、废名、茅盾、朱自清、巴金、冰心、曹禺、叶圣陶、俞平伯、钱锺书、杨绛等数十位现代名家皆应其约请题赠。十年浩劫期间,这批手迹与作者藏书一样难厄运,悉数籍没。“文革”后,这批私藏得以部分“珠”还,于是有了这组三十余篇“记幸”文字:随笔以作家、学人的手迹为缘起,或散记作者与其交游因缘,或述评其生平、创作、研究大端,或品藻其收艺风格,类乎师友记风神,而又兼具人物评传路数。而今,这些现代名家大多先后谢世,纸上烟云也化作历史遗存,于犹存的墨迹中重晤前贤,想见其道德文章,不无兴感。

下载说明

1、珠还记幸是作者黄裳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麦豆的评论
    脉望馆: 闻近事有感 | [读写人(duxieren.com)文摘] [文章来源:脉望馆]    读黄裳先生《珠还记幸》,时有新奇感受,不少篇章仿佛可以穿越时空,说的明明就是当下的事。 写郭沫若那篇里引他的七绝一首很让人震撼:“偶语诗书曾弃市。世间仍自有诗书。周厉当年流彘后。卫巫... 网页链接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珠还记幸》:当年琉璃厂书铺的伙计就是每天用蓝布包袱包了一叠“头本”跑宅门送书的。住在宅门里的“藏书家”大抵都是老爷,总要到近午才会起床,小伙计们就在门房里排排坐,等候老爷的传唤。选书,论价……起码要跑好几趟才能做成一笔生意,还要看老爷的脸色。这种细节,今天的年轻人大抵不大了然了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黄裳《珠还记幸》:记得我还曾想法去买过阮大铖的《和箫集》,费了很大的力气。书未买成反被经手人打了一个小报告,奉送给我一顶专收坏人著作的“桂冠”,结果连自己所藏并非全是坏人的著作也一股脑儿都被车拉去了。有时也真不易想像买书会碰到如此的艰难和危险。但这却是事实。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珠还记幸》:又看见《立斋闲录》的名目,也像遇见老朋友那样的高兴。不知道所据是否鲁迅旧藏的明抄本。鲁迅先生在文字中曾两度提到此书,其中记有明永乐帝的许多故事。这类野史曾给先生以不小的影响,正是鲁迅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珠还记幸》:我们都知道清末民初是怎样一种时代,在水深火热中过活的人民是不能不关心政治的。他们听厌了官话,看够了现实。自然想知道在这两者之间到底掩藏着怎样丑恶的东西。这中间也许有好奇心的驱使,但主要的还是想明白真相。小道新闻就是这样产生的。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黄裳《珠还记幸》:就从这封信开始,邓叔存写出了他从法国到西班牙一路上的所见所感。这不是通常的游记,是一位美学家丰满的旅行感受记录。我们实在不该忘却这本小册子(《西班牙游记》)。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黄裳《珠还记幸》:中国古代的文评中有一种特别的品种,例如司空图的《诗品》,能用简洁的语言,就勾魂摄魄似的抓住了对象的本质。这是很困难的工作。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珠还记幸》:这本回忆录(《辛亥革命回忆录》)记录得很好,真实而生动。文章中还有许多丕强加的附记,都是很有风趣的。这些在翻印本中好像都删去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新闻记者能够写出的最好的记录的范本。真实与文采极好地融合在一起,但它并不是“报告文学”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珠还记幸》:一次潘静远以北大学生兼《文汇报》记者的身份跑到北大校长办公室找胡适谈话了,谈话进行得很热烈,自然是不同意见的交锋。谈话结束以前,静远摸出一张花笺来,说我想请胡博士题字。这其实并不是我的请求,而是静远的主意。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黄裳《珠还记幸》:当时的北平和上海都是全国重要的文化中心,就思想界说,是进步与反动势力激烈斗争的焦点。那里有大量全国知名的学者、教授,旗帜鲜明地站在进步阵营中的是少数,反动的也是少数,大多数是同情、向往人民革命的知识分子。
  • 众醒成独醉的评论
    黄裳《珠还记幸》:解放后报纸“公私合营”时,我们这些人得到通知,从这时起算是参加革命工作了。听了当然是很高兴的,但也有点觉得可笑。难道过去那些年一直是在资本主义道路上拼命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