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史学与文学

史学与文学

作者:唐德刚

分类:文学

ISBN:9787561719329

出版时间:1999-10-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唐德刚  历史  随笔  文学 

章节目录

文学与口述历史 小说和历史 ――1988年6月7日在台北耕等文教院讲稿 也是口述历史 ――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代序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 ―――一篇迄未发表的《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版代序 《顾维钧回忆录》的撰写秘史 广陵散从此绝矣 ――敬悼顾维钧先生 论三位一体的张学良将军 ――序傅虹霖女士著《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张学良将军的赤子之心 清季中美外交关系简史 《通鉴》与我 ――从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说起 前人著史后人评 “以一人而敌一国” ――为刘绍唐先生创办《传记文学》二十年而作 最大的阿Q,最凶的阎王! ――试论《传记文学》的责任 杨振宁・传记文学・瓦砾坝 ――贺《传记文学》创刊二十五周年 王莹是怎样回国的 胡适父亲铁花先生无头尸疑案 ――重读适之先生《四十自述》有感 《刍议》再议 ――重读适之先生《文学改良刍议》 论“转型期”与“启蒙后” ――欧阳哲生著《胡适思想研究》代序 胡适与“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红楼梦里的避讳问题 ――《胡适的自传》译注后案 曹雪芹的“文化冲突” ――“以经解经”读红楼之― 海外读灯楼 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 从《人间》副刊谈到台湾文艺 又是一部才女书 ――谈何庆华著《红星下的故国》 书中人语 ――序刘著《渺渺唐山》 “浅探”底浅探 ――朱文长著《唐诗浅探》读后 “公子哥”和“老板娘” “我犯罪了!并无解说” ――向谢扶公与苏阿姨致意 陈其宽画学看记 ――兼论国画现代化 知客和尚的“十一字真言” ――集“印象、半抽象、抽象、无家”于一身的卓以玉 “纽约东方画廊”观画记感 ――十大画家,永不再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唐德刚先生的文集,辑有唐先生论述历史与文学关系、谈论清季中美外交关系、研究胡适作品以及阅读《红楼梦》后所感等多篇文章,十分值得一读。

下载说明

1、史学与文学是作者唐德刚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上海古籍出版社官方的评论
    #先睹为快#本书上编主要从史学本体特征和文学本体特征论述史传文学的内在机制与生成特质,为“本体论”;下编主要就史传文学的发展演变历史,作史的勾勒,并就具体作品进行论述,包括重要的史传文学作品《左传》《史记》等,为“流变论”。另对东汉以后史学与文学的分流、功能变化亦有精到的论述。
  • 时代飞鹭的评论
    #三国史话#三国来袭。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唯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对史上存在过的三国与文学中塑造的三国,在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等方面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网页链接
  • 龙幽草的评论
    “文史不通,笔下空空” ,书法是综合艺术,它需要与文学、史学、文字学、考古学、宗教等学科沟通,尤其要与文学靠近,没有文学介入的书法,艺术内涵的丰富性就难以表现。
  • 孟华-符号学的评论
    “历史文学”是史学家白寿彝提出的概念,指真实历史的艺术性文字表述的史书。这个术语概括了中国传统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跨界现象。如司马迁的《史记》也是古典文学名著。“历史文学”借助于形象表述客观事实,是以汉字为代表的意象思维或象形思维在文学领域中的表现。
  • 周易起名易经命理风水熊治江的评论
    姓名,它与语言学、文字学紧密联系。讲史说文,不能不涉及人物,人物都有姓名;由此,姓名又与文学、史学发生关联。这些关联和联系,使得姓氏名号汇入了汉语成语、典故、俗语和歇后语。因此一个好的名字是很有意义的!
  • 经济观察报-书评的评论
    【新文学史】本书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主办的一份文学史与文学评论杂志,在国际人文学术刊物影响力中名列前5%,主要刊发有关文学史、文化批评、思想史文章,作者除文学史家外,也包括如哈贝马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海登·怀特等学术大家,在世界文学、史学、文化批评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荐书#
  • 夏吟儿的评论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做好了《中国民俗与云南风情》《大众文化与当代思潮》两门公共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全部教案与课件,旨在发挥自己先天性哲学、史学、经济学与文学交叉学习的优势,以自己唯一的方式给学生上自己确有心得的课,该是一种多么快乐的事情。当老师多年,我还是初次深层体会备课的快乐。
  • 小江南009的评论
    台湾人对黄仁宇的评价:“我读黄先生书,辄为其缺乏中国思想、文学、艺术等之常识所惊”,“黄先生的史学和史识是根本不能涉入任何关于哲学与文学领域中的”,“技仅止此,便欲纵论上下古今,可乎?” ——(台湾)龚鹏程教授 @唐律疏议V @Northernist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评论
    试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革命 - 张井梅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曾经经历了一场“史学革命”这场“史学革命”,涉及方面众多,但主要表现在:形式上,与文学、艺术逐渐分离;内容上,更加注重人类活动和民族风俗... 网页链接
  • 茉莉花开86的评论
    在读过的少数几本历史书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算的上兼具史学与文学价值吧,虽说达不到“无韵之《离骚》”那样的高度,满足我这种小人物对史书中文采的需求绰绰有余了。
  • 理洵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三〇)》222、第十一章讲魏晋南北朝的经学、史学与文学艺术。223、经学与历史、地理著作。经学的继续发展。盛极一时的两汉经学,在魏晋南北朝时并没有完全衰疲,儒网页链接
  • 娇喘小助理的霸道总裁的评论
    来自吴文化书院 《吴地文化的发展历程(13)》- 吴地文化的发展历程(13)3.史学的兴盛与文学的繁荣东晋南朝时期,主要是由于时局的需要和统... (分享自 @头条博客) 吴地文化的发展历程(...
  • 微凉清景的评论
    虽然专家多诟病现今学制分工过细,但至少,史学与文学,其分管领域仍是有很大不同,史学重事实和改良文明,而我仍觉得文学重情怀,这也是我一直很喜欢王德威的书的原因。不管其研究如何芜杂,他所欲勾勒出的,仍旧是情怀的天地。
  • 一世繁花遍地金的评论
    而又一大不同在于——胡适的科学考据是集中在文史方面,系史学与文学的,而胡塞尔则集中在哲学领域,是玄学的,20世纪的莘莘学子,于文史哲中,诚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二分呢?像牟宗三爱哲学,他就跟胡适不对付,顾颉刚偏于文史,但胡适还是文史哲兼跨的,这个得客观地说,
  • 侯怀银的评论
    【中国文学史学:历史逻辑与文学精神】 中国文学史学:历史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