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李君维先生不滥情,不空发议论,不妄加评判,他的喜怒哀乐在淡雅舒展、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他写大学同学同时又是张爱玲好友的炎樱、写旅美作家董鼎山、写“小报大王”唐大郎,都是视角独特,情趣盎然,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他的《张爱玲的风气》、《<太太万岁>中的太太》等一系列谈论张爱玲的文字,不但文笔隽永,更是“张学”研究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他对现代时装颇有研究,这不但体现在他的小说里,也反映在他的散文里,《穿衣论》、《沧桑话旗袍》诸篇娓娓道来,妙语如珠,堪与张爱玲的名作《更衣记》媲美。 总而言之,读《人书俱老》中的散文足以长人见识,启人心智。 李君维,笔名东方��,1922年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院,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上海《世界晨报》、《大公报》记者、编辑之职。在董乐山、董鼎山兄弟影响下,他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作品散见于《小说》、《生活》、《文潮》、《幸福》、《宇宙》等刊物,其中一部分结集为《绅士淑女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海书店出版社曾影印出版这本被收入到魏绍昌先生主编的“海派小说选辑”之中)。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君维先生迁居北京,“海派”成了“京派”,小说家成了电影刊物编辑家,从此金盆洗手,在中国文坛上销声匿迹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君维先生才“重操旧业”,先后在上海《新民晚报》连载长篇《名门闺秀》(原名《芳草无情》)和中篇《伤心碧》。但因均署了真名,没有读者会联想到今日的李君维就是当年的东方��。由于种种原因,东方��被遗忘了。直到整整五十二年后的1998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三位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增订本)出版,君维先生和他的小说创作才正式进入文学史,书中是这么说的:“兼有通俗、先锋品格的作家,……尤其是东方��,仅一册《绅士淑女图》,用一种富丽的文字写出十里洋场上旧家族的失落和新的精神家园的难以寻觅,文体雅俗融洽,逼似张爱玲,透出一股繁华中的荒凉况味。东方��在意像的选择和营造方面,也和张爱玲一样与现代主义相通”。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张爱玲的风气》、《穿衣论》、《(太太万岁)中的太太》等几篇发表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文章均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子善先生在故纸堆中发掘出来的,此次一并收入书中,尤为珍贵。另外陈子善先生还为此书撰写了六千字的长序予以推介。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始终与李君维先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由作者校阅两遍,陈子善先生校阅了一遍。另外,书中三十余幅插图大多是老照片,尤为本书增色。
内容简介
李君维先生不滥情,不空发议论,不妄加评判,他的喜怒哀乐在淡雅舒展、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他写大学同学同时又是张爱玲好友的炎樱、写旅美作家董鼎山、写“小报大王”唐大郎,都是视角独特,情趣盎然,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他的《张爱玲的风气》、《 中的太太》等一系列谈论张爱玲的文字,不但文笔隽永,更是“张学”研究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他对现代时装颇有研究,这不但体现在他的小说里,也反映在他的散文里,《穿衣论》、《沧桑话旗袍》诸篇娓娓道来,妙语如珠,堪与张爱玲的名作《更衣记》媲美。 总而言之,读《人书俱老》中的散文足以长人见识,启人心智。 李君维,笔名东方蝃蝀,1922年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院,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上海《世界晨报》、《大公报》记者、编辑之职。在董乐山、董鼎山兄弟影响下,他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作品散见于《小说》、《生活》、《文潮》、《幸福》、《宇宙》等刊物,其中一部分结集为《绅士淑女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海书店出版社曾影印出版这本被收入到魏绍昌先生主编的“海派小说选辑”之中)。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君维先生迁居北京,“海派”成了“京派”,小说家成了电影刊物编辑家,从此金盆洗手,在中国文坛上销声匿迹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君维先生才“重操旧业”,先后在上海《新民晚报》连载长篇《名门闺秀》(原名《芳草无情》)和中篇《伤心碧》。但因均署了真名,没有读者会联想到今日的李君维就是当年的东方蝃蝀。由于种种原因,东方蝃蝀被遗忘了。直到整整五十二年后的1998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三位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增订本)出版,君维先生和他的小说创作才正式进入文学史,书中是这么说的:“兼有通俗、先锋品格的作家,……尤其是东方蝃蝀,仅一册《绅士淑女图》,用一种富丽的文字写出十里洋场上旧家族的失落和新的精神家园的难以寻觅,文体雅俗融洽,逼似张爱玲,透出一股繁华中的荒凉况味。东方蝃蝀在意像的选择和营造方面,也和张爱玲一样与现代主义相通”。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张爱玲的风气》、《穿衣论》、《(太太万岁)中的太太》等几篇发表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文章均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子善先生在故纸堆中发掘出来的,此次一并收入书中,尤为珍贵。另外陈子善先生还为此书撰写了六千字的长序予以推介。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始终与李君维先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由作者校阅两遍,陈子善先生校阅了一遍。另外,书中三十余幅插图大多是老照片,尤为本书增色。
下载说明
1、人书俱老是作者李君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阿飞要去澳洲搬砖的评论“遇会之际 人书俱老” 还年轻,就不要太焦灼[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
-
悠嘻龍酱油ing的评论“本科学的喂狗了”>_< 网页链接 优秀的建筑师,追求的是得体,是境界,是人书俱老。你 分享自Kindle
-
颍上吴鹭鸣的评论这是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公元755年,安禄山攻破洛阳,次年又占长安,玄宗逃往四川。太子在灵武即位,次年收复两京。为纪念唐王朝转机,颜真卿楷书《大唐中兴颂并序》,公元771年夏刻于湖南祁阳浯溪石崖。颜鲁公此时人书俱老,只可惜历时太久,多经捶拓伤损、剜改,已多失真。 宁波
-
王治东平兰的评论Day33.冥思遐想,人书俱老。喜欢老师的书桌 郑州
-
林少华的评论端午节过去了。我也去青岛劈柴院老街凑热闹。但见满街女孩一起举着烤鱿鱼串大吃大嚼,竹签又长又尖,吓得我抱头鼠窜。走南闯北,境内境外,最后还是觉得家里书房好。尤其黄昏时分,淡淡的天光,浅浅的灯盏,纸拉窗,榻榻米⋯⋯伴随我读读写写,冥思遐想,最后人书俱老。是的,上有天堂下有书房。
-
柿子红了官方微博的评论写来写去还是写不美气,最后一张老爹写的,龙飞凤舞看起来就是老辣,真真是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厚积薄发,我还得多多磨练![思考]
-
弥里至高无上的母上大人的评论[鲜花]篆书线条要看吴昌硕70岁后的作品……"人书俱老"~
-
耕石老牛的评论酒是陈的香,书是老的妙!书法需要养,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眼界越开阔。今天小编找了吴昌硕73岁以后的篆书,看看什么是“人书俱老”!庚申年... 网页链接
-
她沿着沙滩走_王肖的评论中国书法讲究“通会之际,人书俱老”,音乐何尝不是如此?“老”到你都忘记这张新砖有浓浓的爵士风,就像听你喜欢的人在耳边说话一样。 分享单曲All the Wa... (@网易云音乐 )
-
瘦山竹的评论相信前四是真东西,气定无物,人书俱老;中间一位若非仿冒,犹似青雏;后一位了不得,直接就是打渔杀家,靠撒网称雄。
-
我的一日一花的评论一日一花:芭蕉(芭蕉科芭蕉属),又名大蕉、仙扇,原产中国。叶入诗画,苞片若笔,从小荷初露,到人书俱老,一步一折中,果实累累。
-
汤统之的评论孙过庭《书谱》有云学书三部曲:“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又云:“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广州·尊古书屋
-
蓝女巫CeciliaSui的评论摩羯满月,水金拱土:“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
荏珞的评论意外被送一方小砚盒,正好开启草书新篇章。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
暄桐菠萝的评论#进入草书#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 与王国维“昨夜西风凋碧树....”之人生三境界论 好有一拼……寥寥数语道尽人生,为自己的母语跪了!!
-
青山依旧在J的评论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
该怎么微笑才好的评论有人说,提笔就老,人书俱老。文字有暮色,心还年少,多好。 而我心里,一直开着八九十枝花呢。 亲爱的姑娘,生日快乐[可爱][鲜花]
-
靖宇阳光的评论赵孟頫52岁,人书俱老也! 《周易系辞》是大德九年,也就是1305年,赵孟頫52岁的时候为杜道坚真人书写的。
-
美爱妞的评论总是忍不住陷入音乐爱情,一句比一句深情,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深深深,人和岁月共蹉跎人书俱老似水流年热辣辣的夜风拂面流声光影倾国倾城。。。
-
學-書的评论【 文徵明 书法《陋室铭》】--- “ 这是文徵明84所作的行草,用笔沉稳含蓄,人书俱老。其中文字略有出入,当是文徵明默写致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