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余杰:山坳上的中国教育——评《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 余杰 1949年以来的半个世纪,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误,获取了太多的教训。有的失误是能够弥补的,有的失误却正在并将长期地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巨大障碍。有人指出,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问题,教育方向所造成的恶果短期是看不出来的。越是一时看不出来,积累下来的问题就会越多,隐藏着的恶果也就必然越大。为什么一方面是教育本身已经危机重重,另一方面却是人人都采取鸵鸟政策、避而不谈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近十年以来,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放弃了“社会良心”的角色、放弃了现实批判的使命,心安理得地以某一方面的“专家”自居。即使是许多身居高校的教授,也对当下教育的状况漠不关心。他们不仅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基本功能,而且连一个普通“公民”的职责也没有尽到。当我在1999年的春天、20世纪最后一个春天读到朋友冉云飞的力作《沉疴》的时候,仿佛是听到了斧子砸开冰面时凛冽的声音。这种声音我已经久违了。 《沉疴》一书,有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展示中国当前教育的现状,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从大学教育到师范教育、成人教育,从宏观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到微观的师资力量、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几乎“一网打尽”,但又重点突出、有条不紊。材料的丰富与立论的准确相得益彰。例如,作者在分析考试制度时,从“杀人的分数”入手,一直深入到中国人国民性中鲁迅先生所说的考试的“遗传症”上面,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中国教育的病根在于“整人压制人、把人当奴才使唤”,可谓剥皮见骨、鞭辟入里。第二条线索是纵向梳理中国的教育发展史,将病根追踪到中国漫长的专制时代,正如朱总理所说,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伸,那么,当下教育的危机和弊端,也跟传统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条线索是横向对比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作者时时以西方教育的传统和现实为镜子来比照中国教育的传统和现实。这面很管用的镜子果然照出了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例如,在分析中西教育的文化哲学背景时,作者指出,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始终是人本主义教育占主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教育则是以教化为要求,把人当作驯化工具。显然,如果没有对西方教育思想的深刻领悟,是很难建立起这一参照系来的。全书三条线索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精彩之处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真正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把人引导向更加自由的境界的教育。早在2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陶行知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是现代的国家,如果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么它的教育,便不能不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伴随着竞进”。70多年以后,我们再读到陶行知的这几句话,简直要羞愧而死了。冉云飞在《玩乐的权利与身心健康》一节中痛切地描述了中国少年儿童被剥夺起码的玩乐权利的悲惨境遇。联合国《儿童权利保护公约》郑重告示:玩耍是儿童的权力。然而,我国公布签署该公约6年之后,并没有几个家长和老师把它当作一回事。中小学生的正当玩乐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个中学生把爱情流行歌曲《最爱你的人是我》作了如下的改编:“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让人忍俊不禁,却又觉得无比辛酸。本来,孩子应当在游戏中长大,通过游戏获得知识和身体上的训练,并且能够从中学会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具有“健康体魄、农人身手、科学头脑、艺术兴味、改造社会精神”的现代人。但是,枯燥的教材、繁复的内容、陈旧的教学法、巨大的升学压力,让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丧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最多成为掌握了某种技能的工具。作者总结说:“不把人当作一个活物来看,不把人当作千差万别的个体来对待,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一个必须长期清算的顽疾。”读到这里,稍微有点良知的人,哪能不痛心疾首!所幸,领导层已开始重视这些问题,最近对中小学生的“减负”,反映一些举措正在出台。 《沉疴》其实讲述的是一些“常识”。然而,这些常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受到了遮蔽和掩盖。申明这些常识,意义比发明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甚至还要重要。教育的问题并不是太复杂,一说大家都明白。但是,大家谁都不去捅破这层纸。冉云飞自己说,他写作这本书是站在一个“公民”的立场上,这种表态让我很感动。他不是居高临下地以“专家学者”的姿态发言,而是意识到了作为现代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他在书中多次强调,“应从小给学生进行尊重个性,尊重个人,尊重创造,发展潜力,尊重其权利,知晓其责任的公民教育。”他尖锐地指出,当下的所谓“德育”教育,充斥着假、大、空、死的知识,高不可攀的榜样、不着边际的好人好事,已经与当今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思想资源严重冲突。只有重视“公民”教育,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国民来。而公民教育应当贯彻这样的一个原则:尊重个人的发展与自由,尊重个人的人身权利等方面的权利不受侵犯。 《沉疴》是一本由一个有良知、有热血更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国公民所写的书。它值得每一个有良知、有热血也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国公民阅读。 摘自2000年第4期《博览群书》
下载说明
1、沉疴是作者冉云飞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牛人1040617223的评论生活杂录 杂梦 身薄心疲倦不堪,沉疴摧脊背己弯。 昔日往事眼前飘,近来始觉梦中牵。 堆案杂事接瞳来,何时歇班去心烦。 晚昏惜看夕阳景,逗得飞霞意中乱。 2016.06.30
-
粉红色的怪力少女-的评论“总有人 长作命中沉疴”
-
贾明同学人称小明的评论TNND 欠债不还 还要删除微信好友[怒] 对这样的人还能说什么呢?祝你早日失业,身染沉疴,早日上天。[蜡烛][蜡烛][蜡烛]
-
lida2017的评论“我们用不着借此反思新闻行业风气或制度沉疴,用不着。借该事件去攻击南方系或南方系记者,不是无知就是无良,或者是无知基础上的无良。”
-
张雅黛Gie的评论新的夏天,有新的机遇,它不会复制过去,只会根据你准备付出的努力和持续长虹的气势,来决定高下。#不管拿过多少好牌,或者肩负多少沉疴,都有洗牌和重建的机会#
-
步潜老人的评论【为诗友友因沉疴隐迹不归而作】 @步潜老人 相知若许年, 一旦付山川。 濡沫终有别, 不须泪沛然。
-
百万李嬉皮的评论兀然对坐的茧,足不能行,口不能言,光透不进来,呐喊无用,所有的杂念都硬生生扼杀在千丝万缕的痂壳中。我们在沉疴中辗转苦吟,同时蓬勃生长。 襄阳
-
肝胆疾病专家王东的评论看来大家还挺担心未来中国没有人当医生,没有好大夫给大家看病,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沉疴势必影响健康行业自身的健康,好医生没有了,又有谁来保证整个国民和国家的健康?特权阶层和有钱有势人士倒不必担心这个问题,最担心的和最受害的还是平民阶层! 一张震惊医疗圈的&q...
-
你的炸哥的评论这说走就走了。一个儿子一个媳妇去年刚去世,还一个小儿子真不想说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挽姑粑粑:为家庭操劳、为儿孙担心、不得已忍气吞声、其心可苦、其身可累。无半曰淸闲、无一刻停顿、到老来沉疴不愈、是子无能、是天不公。 银川·贺兰山西路街区
-
蜗牛童姥的评论梳发镜前复重磨,遥眺高低画双蛾。 挟岳途中闻变虎,冯河水上看飞蛇。 满眼历历填欲壑,独心迢迢起沉疴。 人间自是多犹大,太阳花前听小歌。
-
知木追源的评论天下视吾泳儿,多鄙意,虽得百冠,不能去其辱,幸有园慧,以顽童心,以顽童态,视荣辱若无物,誉不加劝,非不加沮,快乎吾心,游乎逍遥,一时阴霾,大笑驱扫,一时沉疴,大笑愈之。[玫瑰]
-
tan-free路上的评论真不舍得看太多伪装者,好片子珍惜看完。下猛料才能治沉疴,幻灭了才能升华。我去,明楼和阿城居然是三面间谍,太强了,间中间,三重身份,最终终归在共党。到现在,前面所有的安排和线路就都说得过去了,都是在拆招和装招,掩藏引导。尼玛,这编剧也神了,找来的演员饰演也很到位,无论是靳东还是王凯
-
浦奕安的评论“幸有园慧,以顽童心,以顽童态,视荣辱若无物,誉不加劝,非不加沮,快乎吾心,游乎逍遥,一时阴霾,大笑驱扫,一时沉疴,大笑愈之。 此女以天真心挽大辱于既倒,其洪荒之力,勉哉。” 为什么傅园慧说自己是...
-
命里解不开的劫是你的评论当卸下所有的伪装,才发现早已认不出自己,当承担应有的责任,才懂得与命运握手言和,在慢慢老去的路上,也渐渐变作我们曾经痛恨的那种成年人,生活慢慢成为不快乐的沉疴,却也成为微笑的梳妆台。
-
陈朝华的评论搜狐新闻:《搜狐快评:傅园慧的“洪荒之力”涤荡观念沉疴》搜狐快评:傅园慧的“... (分享自@搜狐新闻客户端)
-
牛轰轰仙小象的评论昨晚,因一沉疴固疾又发生单方面的争吵。自觉本是不眠夜。恍惚间今早起来略感身体不适,默叹一句气大伤身……谁知,果真,太伤身[拜拜][拜拜]
-
小谢牛牛的评论《更漏子 意融沉疴梦断 》夜已深,苦无眠,一夜知秋留恋。锁愁眉,缘海边,惆怅旧香怨。悲秋水,浪花涓,意融沉疴梦断。芳草艳,争斗欢,烦恼在人间。
-
迷鹿宝宝miu的评论很多事情就算后悔又能怎么样..发生过的已经没办法改变.. 我也在后悔.也在难过.如果可以都恨不得回到那个时候告诉自己现在会这么难过.可是都只是如果啊.. 这个态度是我预料之中..只是还是会那么难过. 也不知道到底在难过些什么...唉.. 沉疴 ,我爱你爱你爱你@幽灵木偶偶
-
大舞台大世界的评论田沁鑫作品李敖原著话剧《北京法源寺》,奚美娟、周杰、贾一平主演。庙堂高耸,人间戏场。讲述沉疴晚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在光绪皇帝提出维新变法之后,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百日维新”故事。2016.11月宁波大剧院上演,期待史作。
-
苏言suyan_的评论有时候烦躁和不安以为是一瞬间迸发的,但其实沉疴已久,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段特定的事件和情境被触发出来。像是埋藏已久的地雷,忽然被明火引燃,一旦爆发就难以收拾。这颗地雷是扭曲的思维和情绪,深埋在内心和思维里,只有根治掉这些隐患,才有可能彻底铲除这颗地雷。虽然这并不简单,过程也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