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马灵芝的前世今生
【编辑推荐】
*第三届“《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王苏辛中短篇小说集,展现青年写作者的突破与冲击
王苏辛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青年作家,此前先后获得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第七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首届燧石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21年,获评为第三届“《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
《马灵芝的前世今生》收录了王苏辛二十五岁之前创作的六篇小说,展现了一个青年写作者的突破与冲击。
*以先锋叙事和奇绝想象,书写平凡生活中的“怪诞故事”,林白盛赞:“想到托卡尔丘克”
王苏辛以先锋的叙事和奇绝的想象,书写平凡生活中的“怪诞故事”。城市变成鸟飞走、男人变成雕像、护城河的鲤鱼暗藏怪病、地下的声音真假莫辨……
林白阅读之后大加赞赏:“在瞬间我想到了波兰的托卡尔丘克。”
*译林出版社“现场文丛”新增品种,聚焦中国青年写作现场
《马灵芝的前世今生》是继陈思安《活食》、周恺《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朱宜《我是月亮》之后, “现场文丛”书系的第四部作品。
“现场文丛”是由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主编,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连续书系。以瞩目汉语文学未来的可能性,推动中国青年文学图书出版为目标。书系勘探35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写作现场,鼓励文学探险和实验,旨在遴选世界文学视野的青年性和创造性的写作者。
【内容简介】
马灵芝为何发疯?须旦的父母何去何从?
火兽的传说是真是假?地下的声音来自何方?
男变女的怪病竟然来自护城河的鲤鱼?
吹唢呐的人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往事?
长帽口市、仓平县、青峦镇、糖水街,
普通的地名可能发生不普通的故事,比如城镇每天都会变成鸟飞走;
马灵芝、林莫可、赵自鸣、李挪,
平凡的人物可能拥有不平凡的经历,比如一个男人逐渐变成一尊塑像。
《马灵芝的前世今生》收录了王苏辛二十五岁之前创作的六篇小说,各自独立又相互勾连,作者以先锋的叙事和奇绝的想象,展现了一个青年写作者的突破与冲击。
【名人评价】
在瞬间我想到了波兰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林白
王苏辛的小说,不是反映,而是熔炼,它打开了小说在山穷水尽时的可能性——容纳庞杂无尽的碎片而抵达晶体般的虚构。
——李敬泽
结网纪事的结构里深埋了时间的秘密,王苏辛用稠密的心事和破茧而出的力量去推动人们的命运自行打开,尖锐、锋利的往事,埋伏在必经的路口,以冥思和警觉的气质,等待着叙事的平复或者揭竿而起。
——项静
-
数字劳动
本书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浏览、发布、转发、点赞、评论,都是在为资本“劳动”。
在传播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将劳动数字化、数字技术使用者“劳工化”的趋势下,数字劳工作为新的分析范畴,逐渐成为传播劳动研究领域的前沿。本书通过对数字劳动研究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两个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与探讨,希冀建构经典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场域。一方面启发读者深入思考数字劳动问题,充分发挥经典理论的思想潜能,以此来穿透实践与现实,同时为相关研究者打开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本书具有更强的否思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让读者切身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张力,以实践引导对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地洞察资本、技术与劳动三者之间多重复杂的勾连关系。
-
身体由我
这是一部女性健康科普著作,图书出版后在德国医学界和科普界收获了一致盛赞,长踞《明镜》周刊畅销榜,领衔了各大健康百科及女性健康图书榜单。
这是一部温情的女性身体启蒙著作。许多女性对自己身体所持的态度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否定的,特别是对生殖器官,提及时总带有羞耻感。其实,子宫、乳房、卵巢、生理期,它们存在于世界上半数人的体内,它们与生命密切相连,它们的健康直接决定了女性的生命质量,因此,它们是应当“被看见”、“被了解”的。如果足够了解,有很多痛苦,女性原本可以不必承受。
在认知身体的旅途中,女性将意识到,很多心理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都是由体内的荷尔蒙所掌控的,对荷尔蒙系统的深入认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抵御衰老和守护健康的准则。而所有的知识储备升级,都将带领我们,找到更加广阔的那个自己。
本书作者是拥有超过30年科研及临床经验的畅销科普作家希拉•德利兹博士。她在德国屡次受邀参加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健康节目录制,被誉为“人们理想中的妇科医生”。她以带领女性冲破禁忌与成见为使命,希望帮助所有女性积极大方地探索自己无与伦比的身体。在这部书中,所有照本宣科都是被禁止的,这里的女性健康通识课,会如同“网飞”(Netflix)剧集一般引人入胜,情节扣人心弦。
-
仙那度
“仙那度”(Xanadu)是西方文化中对元上都的称呼。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在一个夏天梦到马可·波罗描述的忽必烈的宫殿,于梦醒后写下抒情诗《忽必烈汗》,使“仙那度”成了一个象征华美与富饶的西方著名文学意象。1980年代,还是大学生的英国知名历史作家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出于从小就有的对仙那度和冒险的憧憬,利用暑假时间,踏上了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仙那度“朝圣之旅”,而这本书就是关于这次巡礼的游记。
这趟文化之旅从作者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求取马可·波罗所谓的“长明灯圣油”开始,到他最终把灯油倒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忽必烈夏宫遗址的土里结束,横跨了夏秋两季。一路上他不断探访《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的地点或风物,经历了一次次文化冲击与冲突,克服了一道道阻碍他达成目标的难关,因此书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凭吊,又有对沿途现实的反思与调侃。
-
法治的细节
◎编辑推荐:
◇2020年度法治人物、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新法律随笔,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
◇集结罗翔近两年对法治与社会的观察,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盘点近年热点案件,理性而不失温度,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
◇从法律视角破解电车难题,思辨刑罚边界、胎儿权利等法理冲突,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收录罗翔走红后的心路历程,不仅普法,更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附罗翔青年照。
◎内容简介: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媒体评价: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人民日报》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让你知道法律跟生活是非常贴近的。他自己本身很懂,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出来。
——《南方周末》
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让你感受到一种被降维打击的快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满满。
——《第一财经》
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证;内核则是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这恐怕是罗翔之所以能持续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
罗翔老师满足了人们对有力量的通识教育的想像。用荒诞、极端案件逗笑人的同时,夹带出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理想主义的呼唤。
——《三联生活周刊》
“津津有味”是罗翔弹幕里的高频词。除此之外,人们喜欢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真性情。
——《网易》
-
中世纪研究导论
《中世纪研究导论》是一部综合性的中世纪研究导引,所收录文章均是后续研究的奠基之作,不仅概述了某一研究方向的发展轨迹和架构,而且推荐了阅读材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包括古拉丁文、古文献、中古英语文学、拉丁哲学、法律、音乐等十三个主题,既可以作为教材,供修中世纪导论课程的学生使用,也可以为他们之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此外,《中世纪研究导论》还吸纳了一些方法论层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保留了一些传统因素,后者对于中世纪学者的训练不可或缺。作者均为英语学界中世纪研究的名家。《中世纪研究导论》在1976年首次出版,1992年增补再版。
-
海德格尔、狄尔泰与历史主义的危机
本书是倪梁康、卓立主编的“历史现象学研究丛书”中的第一本,由查尔斯·巴姆巴赫著,书中对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的所谓“历史主义的危机”进行了解释。他将历史主义的危机简要概括为:许多德意志知识分子在1900年代对历史研究中之方法和对象的过多关注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他尤其强调两种影响:一是相对主义对绝对价值的解构,二是专注于过去而对当下的解构。全书分以下几章: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夹缝中的德国哲学;文德尔班的科学分类学;海因里希·李凯尔特的历史科学知识论;威廉·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 “时间的断裂”:青年海德格尔对历史主义的解构。
-
山水天地间
《山水天地间》聚焦于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通过大量的图像细读,结合经典画史画论中的描述与品评,对宋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分“物象与心观”“近质与远势”“天高与地远”“人迹与神居”“笔墨与品格”五个方面做了深入剖析,逐渐展开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胸中的大观世界。在古今中西对比的视野下,探寻中国艺术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高度。
在现代世界里,不能只有政治、社会和经济构成的总体史,而必须还要有一种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的自然王国,以作平衡和矫正。对于中国文明,恰恰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中古以降的山水系统的发育,构造了独特的文明基因。
古人所谓“胸中丘壑”“胸中气味”“胸中磊落”,讲的都是人的境界。把自己挥洒在整个世界里,浸没在整个世界里,山林中的那份自然,是士人全心的构造,是超越性的,是精神性的。中国人没有了这种内生性的心意心境,我们的文明便早就覆灭了
重新构建完整的山水,重新构建中国人的宇宙观,重新构建中国人整全的超越世界,才是中国艺术的真正出路。艺术的未来,不是跟在资本屁股后面,搞一个小想法,抓住一个小意念,换一种新材料,而是要真正逼近西方和中国的整个传统,对历史和现实有整全的理解。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山水,永远是我们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
-
罗马史研究入门(第二版)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的罗马史研究指南,包含历史概述、史料介绍、研究史概述、重点问题解析,以及对相关学术资源和工具书的介绍。第二版在首版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国内外罗马史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并深入罗马史研究提供了路径与参考。
-
易代
明清之际,从嘉定士人的死生弃用看个体人物的命运如何嵌入易代大历史。
【内容介绍】
明清易代,是一个生命与历史紧密交织着的沉重话题。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取舍之际,各人的考虑永远是不同的。太平年代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乱世人的心情。但我们必须要明白,承平之世写道德文章易,危难之际行杀身成仁难。这是读书人最易忽略的问题。时势既能造英雄,有时也会成为人性的镜子,照出人类的复杂和一些人的尴尬。
本书从《侯岐曾日记》着手,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以侯岐曾家族及亲友为代表的嘉定文人群体的心态和事迹。全书共分八章,每章择取一个或几个主人翁,分别讲述了其在易代之际的个体遭遇,意在为《日记》中出现的诸多人物立传,并由此深入探讨朝代鼎革之际,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夏完淳、陈子龙、侯峒曾、侯岐曾、陆元辅等士人的生死选择、遗民心态以及女眷的遭遇、师友仆人的行止等充满戏剧性和张力的诸多历史问题,还原了大变局中小人物的人生遭际和价值选择。
【名家推荐】
《易代》想写的不仅是侯岐曾一人的生命史,也是嘉定侯氏一家的生命史,进而呈现一种处于传续和裂变过程的社会生命史。这种写法与林耀华的 《金翼》有相似之处,亦可谓之曰 “生命传记法”。
——张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宋代范浚及其宗族考论》、《清代杨沂孙家族研究》、《莫友芝年谱长编》等
《易代》从侯岐曾、夏完淳或者陆元辅们的经历写来,每个人的声音和立场交会起来,往往打破了一些原有的“定见”。书中对历史人物模糊行为的细辨、推究和复盘,让我们看到了在血腥暴力的时段中,各种偶然和日常理性、世俗考量的始终在场。
——王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话本小说的历史与叙事》、《漫说三言二拍》等
【本书卖点】
1.专家联袂推荐。著名学者张剑、王昕等于专业书评期刊发表学术书评,专文推荐;
2.“微观史”的研究方法。本书以微观的研究视角,从日记、书信、回忆录及史志资料中再现嘉定士大夫侯岐曾及其亲友在易代之际的曲折遭际,重塑了明清江南士人及家眷死丧离乱的家国记忆。“易代”这个概念在《侯岐曾日记》中是怎么体现的?这个词所承载的沉重的家国黍离之悲是如何刺激着侯岐曾、夏完淳、侯玄汸等士人的乱后生活?侯岐曾们又是各自凭借着什么样的信念在死生、弃用的进退维谷中说服自己?为什么曾经的第一等家族在易代之后渐次凋零,终成绝响?透过本书,即可一一追索。
3.突显“女性”的话语和立场。区别于以往的著述在书写明清之际家国离乱时几乎将视角集中放在传统士人群体之上,本书花了相当的篇幅去书写易代前后侯氏家族的女眷们如何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处境中体验人生命运的离奇。侯氏家族的年轻女眷们,在明亡之前,是“锦帏重重,时举兰亭之会;群雌粥粥,谁逊咏絮之才”;明亡之后,则是“独有云和楼上月,天涯还照几人存?”家门今夕、骨肉离散之悲,可为长叹!
4.书写生与死的剧烈张力。在生与死的决然对峙中,在追念胜国与依附新朝的矛盾中,理解易代之际士人从行止到精神的尴尬与冲突。承平文章易,危难杀身难。在多数遭际易代离乱的士人身上,见之于行动的踟蹰正是和内心的彷徨互为表里,这其实正是鼎革时期一代士人的精神写照。
5.生动雅致的文字叙述家国历史的吊诡和个体命运的不可捉摸。《易代》通篇文字明白通澈,叙述生动,没有缠绕艰涩之感。作者既有一种放胆论文的犀利和畅快,又有与其作为文史研究者身份若合符契的谨严和克制,整合各类常见和稀见的史料,去呈现大变局下的家国历史和探微隐藏在大历史背后的个体小人物命运,以小见大,时有洞见。
6.装帧简雅精致,用料精好,附赠精美夹页。封面设计融合了《侯岐曾日记》中的书法手稿元素,突显士人身上的文雅。内文版式设计方面则将原版单色印刷升级为四色彩印,并配合文字,对图版大小做了合理的调整,突显图文并茂,从而更适合于阅读和鉴藏。此外,我们还随书设计制作了一张正反两面彩色印刷的三折页,内容为《侯氏家庭成员信息图》及《<练川名人画像>所载侯氏家族及亲友肖像》,作为附赠品夹于书内,制作精美,值得拥有!
【编辑推荐】
明清易代之际,传统士人多身陷死生弃用的两难抉择,既困于道德轨范与离乱生活之间的尴尬较量,复于追念胜国与依附新朝的矛盾中进退维谷。在多数遭际易代离乱的士人身上,见之于行动的踟蹰正是和内心的彷徨互为表里,这其实正是鼎革时期一代士人的精神写照。
承平文章易,危难杀身难。嘉定侯氏,恰恰经历了这种家国历史的吊诡和个体命运的不可捉摸:“十年往事不堪论,凭杖清樽减泪痕。独有云和楼上月,天涯还照几人存?”易代,于国于家于己,都注定是一段痛史。
-
反战之战
【内容简介】
1928年盛夏的一个炎热下午,全世界的国家领导人为了消除战争而齐聚巴黎。当天签署的《非战公约》几乎被世界上所有国家批准。于是,历史上第一次,战争在全世界成为非法行为。但承诺转瞬即逝。
《反战之战》将《非战公约》置于自17世纪至今的漫长历史中,分析阐述了诸多律师、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思想,为我们解答了很多重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反法同盟在处置拿破仑一世的问题上为何犹豫不决,到底面临怎样的法律困境?二战后为纳粹高级官员定罪为何困难重重,法理和情理究竟有何矛盾?人类如何从战争合理的认知阶段走到今天达成反战共识?置身于各国联系更为紧密的时代,我们应如何应对国际社会上的强权者和不合作者,法律会为我们提供怎样的保护?除了法律,我们还能求助于哪些手段?
《反战之战》不仅是一部人类战争思想的演变史,也是一部让我们看清今日世界的实战指南。
【媒体评价】
就像《文明的冲突》和《历史的终结》一样,这部精彩的著作在几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下解释当今世界,展现了一种远见卓识。海瑟薇和夏皮罗的讲述既有文学创作的才华和理论分析的深度,也有历史研究的一丝不苟。它将改变你记忆20世纪历史和阅读21世纪新闻的方式。”——史蒂芬·平克,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反战之战》研究全面深入,行文优雅流畅,探讨了战争非法化的深刻影响。海瑟薇教授和夏皮罗教授通过叙述许多个人(其中有些人并不为大多数历史系学生所知晓)的经历来丰富他们的分析,这些人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没有人能像海瑟薇和夏皮罗在这本书中所做的那样,将人和事有机融合,浑然一体。——保罗·肯尼迪,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
真正的独创性作品在政治史上是不常见的。《反战之战》是一部原创著作。书中的大部分主角都是法学教授,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两位法学教授,这让人感觉温馨愉悦。事实上,这不仅令人温馨愉悦,而且意义重大,因为《反战之战》的观点之一是思想很重要。海瑟薇和夏皮罗进一步认为,思想是由人类产生的,但这一点在思想史上没有得到充分承认,因为思想通常是以书与书对话的形式被呈现出来的。这是一个关于个人用思想改变世界的故事。——路易斯·梅南德,《纽约客》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又极具挑战性的书,它提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考虑到当前世界形势,《反战之战》的出现恰逢其时。——玛格丽特·麦克米兰,《金融时报》
《反战之战》提供了一项伟大的服务,说明法律如何能够有力地影响个体决策者。作为一部法律史,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华盛顿邮报》
这部发人深思、研究全面的著作带给我们的乐趣之一是,它挑战了我们的一贯认知,让我们看到,那些认为他们可以非法化战争的人并不是傻瓜,而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失败的构想在创造战后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出人意料的影响……两位作者的研究既精致巧妙又细致入微。——《华尔街日报》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斯科特·夏皮罗和乌娜·海瑟薇合著的《反战之战》是一本具有感染力、引人入胜和意义重大的著作。它值得所有认真研究外交事务的学生学习收藏,它有望突破传统智慧,促进健康辩论。——杰·温尼克,《1865年4月》和《1944年4月》作者,外交关系委员会驻会历史学家
本书对国家暴力和战争的相关争论进行了研究性分析……它寓意丰富,在一个好战的时代,尤为如此。它契合学习现代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学生的兴趣。——《柯克斯书评》
对于经常被不屑一顾的1928年《非战公约》,海瑟薇和夏皮罗持根本性的修正主义观点,认为该协议标志着国家间战争终结的开始。《非战公约》激发了人权革命、经济制裁的运用以及致力于和平的国际组织的建立……作者自信且大胆地争辩说,自1945年以来,征服作为“改变边界的公认程序几乎消失了”……海瑟薇和夏皮罗的结论可以被辩论,但不容易被否定。——《出版人周刊》
在这本出现及时、行文优雅、论证有力的著作中,乌娜·海瑟薇和斯科特·夏皮罗帮助我们理解了那些设想终结战争的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当世界处于回归更早时代的风口浪尖时,《反战之战》号召维护全球法律和秩序。——伦敦大学学院法学教授菲利普·桑兹,《东西街》作者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它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来解释过去五个世纪的国际关系。——《图书馆杂志》,重点书评
这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书,使原本可能是国际法理学的神秘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书中充满了奇闻轶事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其写作建立在对一些历史久远的档案进行非常认真搜寻的基础之上。本书有很多值得欣赏和思考的地方。——《卫报》
这是2018年每个学生都应该读的一本书。——史蒂芬·平克,商业内幕人网站
-
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
牛津大学教授手绘思想地图,带你轻松穿越马克思的理论密林
西方马克思思想导读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全面且平易近人的马克思思想导读书。作者乔纳森·沃尔夫认为,我们可以将马克思对当前社会的批判与他对未来社会的预言区分开来,马克思仍然是眼下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 社会的最出色的评论员。沃尔夫还认为,“伟大思想家”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宏大理论的真实性,而在于其独创性、洞察力和系统的眼光。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在如今仍非常值得阅读。
*媒体/名人推荐
一本迷人的读物。作者……进行政治哲学阐释的技巧特别纯熟。在本书中,他认为马克思被误解了,而这位伟人在很多未获赞誉的地方都是对的。
——《经济学人》
这也许是过去二十年来关于马克思的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它让公众和知识界对马克思哲学的观感发生了转变。
——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布雷恩·莱特
乔纳森·沃尔夫用极其清晰的文笔探究了马克思在当今持续拥有的吸引力。沃尔夫轻巧地将马克思思想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拣选出来,展示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批判仍未失去紧迫性。
——雷丁大学教授理查德·贝拉米
*编辑推荐
导读书向来难写,大思想家的导读书尤其难写,既要原汁原味又要平易近人,既要全面系统又要重点突出。本书可以说是非常完美地完成了这些任务。作者抓住了马克思理论系统中的三个关键概念:异化、劳动价值论和共产主义,不仅使大众读者得以全面地接触到马克思的早期思想、经济学和历史理论,其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手法也很值得专业读者及写作者借鉴。
-
谈判中的城市空间
在帝制中国的晚期,城市化是发展的核心。尽管学者们一致认为,它既没有引发韦伯式的城市自治,也没有引发哈贝马斯式的公民社会,但它的影响仍备受争议。本书认为,这种概念性僵局源于这样一个事实:看似连续不断的城市扩张实际上被种种“王朝式城市主义”打断了。作者认为,历史学家不应将城市化视为商业化发展的副产品,而应将其视为每个朝代的制度框架和文化趋势所塑造的过程。
这一特点在明朝尤为明显,其城市发展的性质和结果被证明是由明初设想的乡村理想所定义的。作者以长江流域的大都市南京为例,展示了在明朝时期,城市居民如何利用为农村制定的制度和文化资源,重塑城市的地位。“王朝式城市主义”的发现为这一领域提供了一条理解帝制中国晚期城市化发展的新途径,使真正有意义的比较城市史成为可能。
-
以书会友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由于印刷业的蓬勃发展,书籍成为自我提升、家庭娱乐和邻里社交的重要工具。《以书会友:十八世纪的书籍社交》聚焦十八世纪英国中产阶层的阅读生活,关注他们如何获取并阅读书籍,阅读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以及大众阅读偏好与书籍出版甚至是文学体裁发展间的互动。作者用文学性的笔触,重现了十八世纪的阅读场景,进而使我们窥见当时的社会心态与文化风尚。《以书会友:十八世纪的书籍社交》入选《华盛顿邮报》50本“受欢迎的非虚构图书”,是一本优秀的、有深度的书籍史著作。
-
潮汐图
这真是一部让人期待已久的南方叙事,一座早该由广东人吐露成型的海市蜃楼。我需要再三重读,好看清林棹如何放荡她那肆无忌惮的想象力,从珠江江底泥层疍艇的尸身,打捞出十九世纪海洋帝国那水彩般的残影。
——梁文道
幻象中蕴含着自然饱满的躯体,方言里埋藏着民族丰盈的神识,以缜密的虚构技艺,林棹描画出一个特殊时空的异样风姿。
——黄德海
一八二〇年代,身世成谜的苏格兰博物学者H游历世界,登陆广州,在当地芦竹林中遭遇一只雌性巨蛙,成功将其诱捕,豢养在澳门好景花园。由此,奇异的笼禽困兽、寰宇新知并四海众生相,悲喜相侵地进入蛙的生命。鸦片战争前夕,H破产自杀,好景花园如大梦般消失,而蛙也将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这个根植于岭南风土的魔幻故事,从珠江水上人家,到广州十三行,在澳门奇珍园略作停留,又探向万物有灵的江河重洋。中西在此相逢,大大小小的乌托邦相互碰撞,是一次穿越近代世界的迷人宴游。
-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个地方……
一寸法师的不在场证据:一寸法师打败恶鬼保护了公主。他靠打出小锤变大,心里却藏着一个计划……
花开死者的留言:老爷爷撒灰让樱花盛开。好心的他把城主的奖赏捐给了村里,反而遭人杀害……
鹤的反倒叙:村里的青年收留了无处可去的阿通。为了感谢他,阿通织了一匹布。青年得知那种布能卖高价,就让阿通再织更多……
密室龙宫:浦岛太郎救下一只海龟,被带到龙宫参加饮酒作乐的宴会。此时,伊势龙虾化身的伊势却被杀害了……
绝海鬼岛:桃太郎和他的伙伴上鬼岛打鬼,最终获得胜利。可是,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
木乃伊的口红
【编辑推荐】
☆大正浪漫•女性书写系列,装帧纤巧精美,内文使用优良纯质纸,阅读舒适,便于携带。
☆日本大正时代惊才绝艳的女作家,日本著名作家幸田露伴的入室弟子。作品国内初次引进。她创作的全胜时期,也如这个时代般,理性、浪漫、绚烂又短促。
☆以大胆唯美的笔触,颠覆东洋隐忍乖顺的妻子形象,细腻勾写女性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缭绕繁复的内心,摹绘厌恶因爱恋而放弃自我、同时具备天使与恶魔两副面孔的倔强女人。
☆日本版的《伤逝》。爱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热情消褪后,文学青年们又该用什么来维系理想与爱意。
————————————————————————
【内容简介】
田村俊子是大正时代红极一时的女作家,也是日本近代最先靠稿费谋生的职业女性之一。
有人说她执拗古怪,也有人说她是真诚坚韧的理想主义者。她是日本现代化初期在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一生追求自我与独立,力图摆脱女性传统的附庸地位,可受限于时代与环境,她在经济与精神上,又无法完全独立于男性。她笔下的爱情缱绻热烈,却也不时让人尝到亲密关系中的冷漠与伤害;她擅长以极尽唯美的笔调书写女性对生活的细腻感触,却也在空灵的叙事中无比冷峻地镂刻着易变的人心和世态的炎凉。
本书是田村俊子的小说选集,收录了《女作家》《炮烙之刑》《木乃伊的口红》《断念》四篇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在事业与家庭间挣扎着,不断理解确认“自我价值”的年轻女性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大正风情。
-
病鹤
【编辑推荐】
★“大正浪漫•女性书写”系列,名作精选,译笔细腻,装帧雅致,珍藏佳品
★ 冈本加乃子,才情惊艳的日本女诗人、小说家,大正文坛耀目而永恒的流星
川端康成眼里高贵而丰润的文学奇女,芥川龙之介心中最优秀、最聪明的女性
★创作受其师与谢野晶子、爱慕对象谷崎润一郎、好友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代表作品入选日本国语教科书,成为公认的文学经典
★本书选篇除《金鱼缭乱》外,均为国内首次译介,包括她以芥川龙之介为原型的小说成名作《病鹤》
★爱情的铭心刻骨,文坛的往事云烟,命运的终极探问,艺术的永恒追求,她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流转自如,尽抒人间的“求不得”与“意难平”。
————————————————————————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大正文坛奇女冈本加乃子的小说选集,收录了《金鱼缭乱》《老主人的一个时期》《河流》《小艺伎》及她以芥川龙之介为原型的成名作《病鹤》。她特立独行,飞扬不羁,人生经历远比小说更跌宕、更传奇,文笔则沉稳细腻,极富张力,写尽女性的热望与迷惘,人生的郁热与寂寥,于华丽绚烂中透出内敛而强韧的生命力,又仿佛从不可名状的命运中来,达至一种禅思般的深邃与了悟。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在文学世界里,像冈本这样内心如此丰盈而深刻的女性,今后还会再出现吗?我不禁感到我身边的温暖都消逝了。”——川端康成
“加乃子是我所知道的最优秀、最聪明的女性。”——芥川龙之介
“冈本加乃子以非常华丽绚烂的笔触,表达了女性对生命的热情与渴望。 ”——文洁若
-
被毁损和被染病的
恐怖小说大师托马斯·里戈蒂再一次超越定义
追步爱伦·坡、洛夫克拉夫特、斯蒂芬·金
改变类型小说写作的短篇集
☆编辑推荐
◎ 托马斯·里戈蒂,布拉姆·斯托克终身成就奖、奇幻奖、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得主,当今zui为杰出的超自然恐怖小说家,是为数不多生前作品即已收入“企鹅经典 ”丛书的作者。
◎ 《被毁损和被染病的》是其全盛期创作恐怖小说集,仍然倾注笔墨于小镇、畸人,将爱伦·坡、卡夫卡等传奇作家的风格与技巧融为一体,论者称誉俨然超越了恐怖小说的樊篱,发出了难以定义的独特声音。
◎ 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影视、漫画等,对音乐及亚文化圈也有深刻影响。2014 年火爆网络的美剧《真探》,主角的部分台词被指源自里戈蒂的小说,编剧尼克·皮佐拉托后坦陈深受里戈蒂影响,无怪乎该剧和里戈蒂的小说基调极为相似。
☆内容简介
《被毁损和被染病的》是一部恐怖小说短篇集,包括三小辑十三篇作品。小说描写普通生活之外的人物、几乎无人涉笔的怪异现场,进而赋予人类生存状况一种阴郁的视像,就像一个永久的噩梦。在他的独特世界里,在那古怪的小镇和黑暗的街角,挤满了小丑和可怕的人偶,而受折磨的人和阴鸷滑稽的怪人上演着他们的厄运。
☆媒体推荐
◎ (本书)与其他作品截然不同。该领域中最独特的声音之一。他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Science Fiction Chronicle
◎ (里戈蒂运用)克制的、抒情的散文和微妙的令人不安的图像,这些都是坡本人可能欣赏的。——USA Today
◎ 在恐怖小说史上,托马斯·里戈蒂拥有一个最为安静、最为精彩的写作生涯。他是一位精练、睿智又极富创造力的作家。 ——《费城询问报》
☆名人推荐
◎ 托马斯·里戈蒂是超自然恐怖和怪异小说无可争议的大师,并极具原创性。他以令人敬佩的诚实和严谨追求自己的独特见解,表达的方式又令人回味不已……可以说他就是天才。 ——拉姆齐·坎贝尔(英国恐怖小说家、编辑、评论家)
◎ 托马斯·里戈蒂是一位不同等级的大师,实际上是一个不同的物种。要是他试过,他可能无法伪装,然而他从未尝试过。他的写作就像恐怖的化身。
——特伦斯·拉弗蒂,《纽约时报书评》
◎ 被誉为唯一能与爱伦·坡和洛夫克拉夫特齐名的当代美国作家......无论所描述的事件多么可怕,里戈蒂的行文总是精练又恰到好处。
——迈克尔·德里达(普利策奖得主,专栏作家)
-
死梦者之歌与阴郁的抄写员
★恐怖小说大师托马斯·里戈蒂成名作
爱伦·坡、洛夫克拉夫特之后,惊人黑暗想象力之重现
★编辑推荐
◎ 托马斯·里戈蒂,布拉姆·斯托克终身成就奖、奇幻奖、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得主,当今最为杰出的超自然恐怖小说家,是为数不多生前作品即已收入“企鹅经典”丛书的作者。
◎ 《 死梦者之歌与阴郁的抄写员》,汇集奠定里戈蒂在恐怖小说界一流作者地位的两部短篇集,全方位展现作者恐怖小说写作的精妙笔触。译自“企鹅经典”丛书新版,主要评论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华盛顿邮报》《纽约客》等盛赞。
◎ 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影视、漫画等,对音乐及亚文化圈也有深刻影响。2014 年火爆网络的美剧《真探》,主角的部分台词被指源自里戈蒂的小说,编剧尼克·皮佐拉托后坦陈深受里戈蒂影响,无怪乎该剧和里戈蒂的小说基调极为相似。
★内容简介
《死梦者之歌与阴郁的抄写员》,汇集了处女作小说集《死梦者之歌》(1986)和之后的《阴郁的抄写员》(1991),是作者恐怖小说的成名作,因其独特风格超出了类型小说的范畴,有论者称之为“超自然恐怖”“哲学恐怖”。小说多描写隐藏在我们生活中隐秘的事,通过一些古怪的事件,试图重新审视现代社会,探究其中的薄弱之处,给我们探究生活内涵的别样目光。比如第一篇《欢闹》,场景设定在晚上戴维·芒克医生家的客厅,他刚到诺尔盖特小镇监狱任职,他和妻子莱斯莉闲聊一个病人某约翰,这个病人做小男孩模样的工艺品。
★媒体推荐
◎里戈蒂,三次布拉姆·斯托克奖得主,最好的短篇恐怖小说家……理解作者不停歇的恐惧风暴的世界,本书是最佳入门。 ——《纽约时报书评》
◎《死梦者之歌》充满了不可言喻的、令人震惊的乐趣……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洛夫克拉夫特和爱伦·坡之间吧,它属于那里。 ——《华盛顿邮报》
◎实验性和荒诞性,他编织出腐朽的人性、不可企及的疯狂以及不同于任何恐怖电影的噩梦世界……读完这些,你可能再也睡不着了,但这是值得的。 ——《名利场》
◎作为当代恐怖小说的被崇拜者或“秘密”,里戈蒂将随着这本集子的发行而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本集子汇集了他的前两本“哲学恐怖”作品。 ——Flavorwire
◎(一位)隐秘的恐怖大师……里戈蒂写的是哲学性的恐怖作品,摒弃了喷涌而出的血腥,而聚焦于存在性恐惧的洪流。几十年来,里戈蒂一直是恐怖作家的恐怖作家,但他可能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Men's Journal
◎里戈蒂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的沉浸式哥特式小说使大多数恐怖故事看起来像发条玩具一样无害。——《西雅图时报》
◎这两本(集子)都是开创性的作品,是宇宙恐怖小说迷的必读之作……此外,不仅仅是恐怖小说读者(包括我自己)可以欣赏托马斯·里戈蒂,因为他也表现出了华丽的文学感觉,他的散文是那种经常需要多次重读才能充分品味其结构之优雅和余味的,甚至是感官的愉悦。他完全当得起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威廉·盖伊,甚至非流派作家乔纳森·勒瑟姆和村上春树等人得到的赞扬。 ——Lit Reactor
◎在恐怖小说史上,托马斯·里戈蒂拥有一个最为安静、最为精彩的写作生涯。他是一位精练、睿智又极富创造力的作家。 ——《费城询问报》
★名人推荐
◎托马斯·里戈蒂是一位不同等级的大师,实际上是一个不同的物种。要是他试过,他可能无法伪装,然而他从未尝试过。他的写作就像恐怖的化身。 ——特伦斯·拉弗蒂,《纽约时报书评》
◎被誉为唯一能与爱伦·坡和洛夫克拉夫特齐名的当代美国作家......无论所描述的事件多么可怕,里戈蒂的行文总是精练又恰到好处。 ——迈克尔·德里达(普利策奖得主,专栏作家)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