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从韩国到东亚

    作者:[日] 宫嶋博史

    《从韩国到东亚》收录了宫嶋博史进入2000年后执笔的部分论文。各篇论文都是作者作为日本的韩国史研究者,在思考该如何应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时代性课题时的产物。

    本书共分4部分,第一部分收录的是与东亚“小农社会论”相关的论文,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东亚视域下的朝鲜王朝,第三部分主要讨论的是如何理解近代作为小农社会的东亚与欧洲的相遇过程,第四部分是作者对于今后韩国研究乃至东亚研究的方向性问题的一些相关思考。


    无论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小农社会论”,还是“东亚儒家式近代”,都是作者试图克服当前东亚历史研究中潜存的欧洲中心主义影响,跳出西方话语框架,从真正意义上的内在视角来理解东亚历史的尝试。

  • 希罗多德的历史方法

    作者:[美] 唐纳德·拉泰纳

    希罗多德研究必读之作

    洞察其文学技巧与智性习惯

    探究《历史》的开创性成就

    --

    希罗多德为文学开辟了新天地,他是西方第一个从对历史事件的真切追忆与混乱偏颇的回忆中创造出秩序与意义的散文作家,具有讲述故事、捕捉真相的复杂技巧。

    本书关乎希罗多德的智性习惯与文学原则,从修辞与写作传统、叙事技法、材料来源、主导思想等方面全方位解析其“研究”(即“历史”) 可能的内在“方法”。通过分析《历史》当中反复出现的特定风格、哲学成见、论辩习惯、研究技巧与塑造性观念,拉泰纳考察了这部著作的奇特构造,帮助读者把握希罗多德在文学与历史研究方面的开创性成就。

  • 广州历史地理

    作者:曾昭璇

    本书是第一部研究广州历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书中深入分析论述了广州历史时期地形、气候、河道的演变,以及广州古城选址及拓展、港口更替、历代风景区的开辟等。这部专著已成为广州历史地理科研的基石,书中的观点被地理、历史、考古、城建规划、建筑等多学科在区域研究中广泛引用。由于初版在30年前,考虑到本书之价值,今次经典著作再版,收入《岭南文库》。

    《广州历史地理》放在我的案头三十多年,一直是我研究岭南文献、广州文化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我作为一个广州人,对广州的历史地理,自然会感到亲切,并有兴趣去深入了解。古时读书人都很重视历史地理,二十四史、稗官野史以及各种方志都有大量的资料,前人在著述中也经常引用,但二十世纪前,历史地理一直没有形成一门学科。曾先生精熟广东、广州的历史地理,这本书是系统的现代式的研究成果,书中引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梳理历史上广州的地理环境,如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我尤为关注;书中论及广州历史地理,广州城的历史变化,读起来更是醰醰有味。曾先生在书最后有一些设想,对广州的城市建设也有参考价值。曾先生这一类型的著作,为岭南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我相信,每个对广州有感情,有兴趣去了解和研究的人,包括学者、广州市城市建设者,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了解广州的历史地理,加深对广州的认识与亲和感。开卷有益。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正

    有很多真知灼见,如七星岗海岸遗址,南汉咸宁县的位置,明清时广州西关、河南、东关的开辟等,有些地方不囿于前人旧说,通过实地考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如汉代番禺的位置……,总之是研究广州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培忠

    1.一座海洋城市历经三千年不淹不淤,内中有什么历史地理成因?

    2.广州白云山、观音山(越秀山)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二山有什么历史渊源?

    3.番山、禺山、兰湖、菊湖、西湖是怎样消失的?

    4.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古海遗址”和坡山“仙人脚印”体现了广州古海岸和古江岸有着怎样“沧海桑田”之变?

    5.今天珠江之名来自于海珠石一段怎样的美丽神话?

    6.从唐至清,珠江江岸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7.广州四季气候形成成因是什么,气候是怎样影响当地作物种植和风物形成的?

    8.小满水、龙舟水是怎样来的?

    9.广州历史上有过多少次的旱涝灾害记载?

    10.南越越城、南汉番禺城、唐代广州城的范围和形胜有着怎样的变迁?

    11.唐代蕃坊、光塔、扶胥外港怎样见证了当时广州兴盛的外贸?

    12.宋代广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外贸港口,东城、西城、南城三城并立和八个卫星城镇是怎样配套建设的?

    13.宋、元、明、清的“羊城八景”怎样随着城市建设而历代变化?

    14.明清时期广州西关平原是怎样开发出十八甫商业区、纺织工业机房区、西关住宅区、十三行、沙面的?

    15.广州河南是怎样随着珠江平原的淤积引来移民建村逐步发展起来的?

    16.广州有“东村西富”之说法,清代广州东关的开辟建设是怎样进行的?

  • Y的悲剧

    作者:[美] 埃勒里·奎因

    长期生活在畸形家庭的凶手,杀起家人也不留活口。

    -----

    ◆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博尔赫斯追更大半辈子的推理之神,其作品累计销量超2亿册!

    ◆埃勒里·奎因六获爱伦·坡奖,作品无数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和漫画。

    ◆博尔赫斯:“我们这个时代里再没有比埃勒里·奎因更好的推理作家了。”

    ◆《Y的悲剧》是推理之神埃勒里·奎因改变推理历史的神作!豆瓣推理小说Top 100!阿加莎直接用代表作向本书致敬!

    ◆畸形的家庭环境;邪恶大家族的诡异谋杀;全员变态,全员嫌疑人!结局极其震撼。

    ◆ 阿加莎·克里斯蒂、博尔赫斯、约翰·迪克森·卡尔、斯蒂芬·金、东野圭吾、大山诚一郎……后世几乎所有推理作家都是埃勒里·奎因的忠实读者。

    ◆ 翻开本书,揭开畸形家族的谋杀真相。

    ◆ 认准读客读悬疑,本本都是大师级。(读客悬疑文库)

    -----

    哈特家族富有而神秘,全员性情古怪。男主人约克·哈特在某天突然失踪,尸体被一艘渔船发现,面目全非,被判定为自杀。两个月后,哈特家族连续发生多起谋杀。

    警方调查后发现,所有证据都诡异地指向早已自杀的哈特……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光了所有证据。

    家族邪恶的血脉,滋生出一个又一个充满欲望、畸形扭曲的人。直到律师公开哈特家族的遗嘱,家族成员们才终于暴露本性。每个人都想得到遗产,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

    警方寻求侦探哲瑞·雷恩的帮助,但随着调查的深入,雷恩发现了一个无比可怕的事实……

    ◆这么多年来,埃勒里·奎因的新作一直是我无比期待的东西。

    ——阿加莎·克里斯蒂

    ◆我们这个时代里再没有比埃勒里·奎因更好的推理作家了。

    ——博尔赫斯

    ◆我对推理小说的兴趣植根于对埃勒里•奎因作品的阅读。

    ——博尔赫斯

    ◆这么多年过去了,埃勒里·奎因核心谜题的独创性从未被超越。

    ——《科克斯书评》

    ◆埃勒里•奎因是继爱伦·坡之后美国悬疑小说领域无比重要的人物。

    ——《神秘出版社》

  • 涅墨西斯的使者

    作者:[日] 中山七里

    ⭐“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得主、日本推理界“擅长反转的皇帝”中山七里诚心之作!

    ⭐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推理内容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故事节奏紧凑,全程高能,紧张又刺激,没有喘息的时间。

    ⭐小说通过各种案件引导读者对人性、正义和公平进行思考,指出公正只有在一定的范围里才能 实现。

    ⭐日本销量超50000,内容质量保证,社会派悬疑推理小说首选。

    ⭐新颖的叙事方式:采用刑警和检察官双视角,以刑警视角推进案件的调查与侦破,以检察官的视角抒发对制度的思考与讨论。

    ————————————

    · 染着血的指尖微微挨着墙壁。在这上方大约二十厘米的地方,赫然写着一行血字。

    · 那是横着排开的四个片假名。字迹有些弯弯扭扭、断断续续的,但依然能清晰识别。

    · “涅墨西斯”

    · 城市中发生了两起极为相似的案子并且在死者身旁都有用血迹写成的“涅墨西斯”,警方调查发现死者们都是穷凶极恶之人的亲属,而涅墨西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表复仇的正义女神。

    · 以正义为名的恶行是正确的吗?

    · 支持废除死刑论的温情法官,无辜的被害者家属,始终追求正义和真相的检察官……谁才是涅墨西斯的使者?

    本书是一本悬疑推理小说,社会性较强,采用双视角的形式,视角在作为主角的刑警与重要配角检察官之间来回切换,以刑警视角推进案件的调查与侦破,以检察官的视角抒发对制度的思考与讨论。

    城市中发生了两起极为相似的案子并且在死者身旁都有用血迹写成的“涅墨西斯”,涅墨西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为了防止案件继续发生,出现更多的受害者,主人公渡濑和前辈的助手古手川携手调查连环凶杀案。渡濑通过层层调查和推理,最终找出了案件的真凶。

  • 种子与播种人

    作者:[南非]劳伦斯·凡·德·普司特

    本书由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写就。1942年初,日军占领爪哇岛,盟军溃败,数万人被俘。普司特正是其中一员。他先后被投入苏卡布米、万隆的战俘营,直到三年后日军投降。

    小说以日军军官世野井、原,战俘西利尔斯、劳伦斯为主角,讲述了生与死、情谊与暴力、个体与时代的冲突与较量。

    1 983年,日本导演大岛渚将小说搬上荧幕,改编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成为一代经典。

    【编辑推荐】

    ★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原著,尘封70年终于面世,一部让人等待了太久的经典

    ——不可复制的影视经典,坂本龙一×大卫·鲍伊×北野武唯一一次跨界合作

    ——30w+豆瓣用户的文艺圣经,8.8超高评分

    ——传世名曲《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灵感来源

    ★我从来不拒绝死亡,也不惧怕深渊,可我害怕你的眼睛

    ——我曾是他的俘虏,第一次看见他的眼睛,我就知道,他和我同属一类,都是那种为自己明亮的羽毛所困的鸟儿。

    ——他曾是我的俘虏,第一次看见他的眼睛,我便怕他。后来他死了,而我永远没能忘记他。

    ——“我们曾一直是同一事物的两半,截然相反却又要彼此依存。”跨过深渊,越过战火,爱是本能更是救赎。

    ★一个“高敏感人”的自白:有人说他人即地狱,可我觉得自我才是。

    —— 我的心上有一块动荡之地,一直在打仗,永远在闹鬼。

    ——他们说我是好人,把我当圣人,可我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病了的人,一个把刀挥向自己的人。

    ——这本书归根结底讲述的是,在一个混乱不安、无限未知的年代,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在人类破败的精神家园用刀剑种一朵花,于灵魂厮杀的战场道一声:“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这本书关于人对人所造成的极端恐怖之下,温柔与爱能承载最大能量。它值得被视为某种人文意义上的“医学发现”。(纽约大学郎格尼医学中心)

    ——经典反战小说,重塑人性之作。“当这个世界和一切理性都宣告终结时,请以我们唯一可能的方式,重塑对生命、对生活的信念。”

    ——“被暴力与强权包围的世界有多窒息,鲜花、亲吻与醉意,就有多珍贵,那是人类还需要人类的瞬间,是爱与脆弱得以自然流淌的时刻。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豆瓣影评,豆瓣ID:黑鸦)

  • 走仔

    作者:黄守昙

    “我不是你仔,我是你走仔” ,母女关系的极限拉扯

    除了把对方越推越远,一个女儿还能做什么?

    10个发生在潮汕、香港、澳门等地的南方故事

    “我家的男人更像外人” 男性缺席,女人何为?

    ☆☆☆☆☆

    荷官发牌、名品店售货、小孩子表演乐器都用白手套,而越南女佣曼达戴的是红手套,洗污糟通屎渠,作为手套之家的闯入者,她有怎样神秘的过往?

    每年九月初六,渔村仁海村都要举行鱼王祭,像西游里陈家庄一难一样,会有两个孩子被选为“童男童女”,这一年,完成“献祭”仪式的却是两个男孩儿;

    “我不是你仔,我是你走仔”,不愿意走入婚姻的走仔吴文霞回乡照顾生病的母亲,不得不直面这么多年横亘在母女之间的冰川,除了把对方越推越远,一个女儿还能做什么?

    《走仔》收录了十个南方故事,以潮汕、香港、澳门等为地景,描绘了诸如年轻学生、女性劳工、疯女人等角色的故事,她们在新旧文化中、在疯狂与理性的交替里探索自我秩序,活出她们自己。

  • 我们好好聊聊

    作者:[美]米拉·雅各布

    ◎世界在越变越好吗?

    一本对话构筑的神奇之书,直击时代之殇的应景作品

    一位对社会失望透顶的母亲,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在对话中互相启发、彼此救赎

    时而一本正经,时而幽默搞怪

    获奖无数,各种霸榜刷屏!(《时代》《出版人周刊》《纽约时报》《图书馆杂志》《科克斯书评》……)

    ◎献给对这个世界充满疑惑的你,对社会的割裂失望透顶的你,

    也献给明明知晓这一切却依然抱有希望的你。

    ------------------------------------------------

    ★内容介绍

    “有时,当你尝试跟别人解释一些重要的事情时,才知道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我们好好聊聊》从孩子的好奇发问、她与丈夫的回答开篇,围绕美国当今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日益紧张的种族和性别态势展开,一面书写父辈故事,一面记录当下日常,直击当代社会和心理现实。作者米拉·雅各布是“9•11”亲历者,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落幕与另一时代的开启,她四两拨千斤地将难解的问题化成日常对话,简单却不失深刻,幽默又深具亲和力,以再简单不过的对话还原了无数个体的真实生活,堪称对话艺术的颂歌。

    ------------------------------------------------

    ★编辑推荐

    ◎打赌是你从没见过的一本书,直击时代之殇的应景作品

    是……漫画?不是。

    是……自传?也不是。

    那,是图像回忆录?是,也不是。

    探究人性之幽微,拆解爱之复杂,一语戳破真相:“爱我们的人有时会选择一个不爱我们的世界”

    ◎对话写就的神奇之书,用巨简单的对话,探究超难解的问题

    你上次和朋友聊天是什么时候?

    上次和父母聊天是什么时候?

    上次和孩子聊天是什么时候?

    你多久没和别人好好聊聊了?

    一问一答中互相启发与救赎,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但沟通本身就已足够宝贵

    ◎搞笑又治愈,毒舌又深情,令人忍不住大笑又痛哭,是你我正在经历的日常

    身为女性/东亚女儿/一位母亲,是什么感受?

    你能接住别人的所有提问吗,尤其是来自孩子、刁钻的那种?

    魔力非凡,颠覆一切,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四色印刷,精致锁线,可180°平摊,全新阅读体验

    “我是谁?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这是小直挂在嘴边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问个不停,问到大人哑口无言。对话另一头的大人,也在不断的解释中,更加厘清了当下这个不断割裂的世界。《我们好好聊聊》是一部相当特别的作品,虽然许多问题最后仍然无解,但还是给了我们偌大的安慰。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小直,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米拉。

    ------------------------------------------------

    ★名人推荐

    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痛彻心扉……这正是我们当下所需要的作品。

    ——伍绮诗

    这本书在我心中排名很靠前。作者通过描画一个印度-犹太裔的美国家庭,折射出了有关交叉性、身份认同、婚姻、家庭等话题。它非常特别,发人深省,有趣、动人又坦诚。

    ——伯娜丁·埃瓦里斯托

    书如其名,里面的对话常常刨根问底而且很搞笑,阅读这些私人对话,就像坐在跨城巴士上听邻座的对话一样轻松……形式也是魔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书中的对话和图画充满了古老的魔力,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人们的肤色有黑白之分,问题的答案却不是非黑即白。

    ——朴艾德,《纽约时报书评》

    米拉·雅各布彻底打破了我们对书、对哪类作品才可以称之为艺术的定义。她的书颠覆了一切。

    ——基斯·雷蒙,《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关于身为一位棕色皮肤儿子的母亲意味着什么,生活在“后9·11时代”的美国意味着什么,以及作为有色人种,作为女性,作为艺术家又意味着什么,这本书太神了,令人瞠目结舌……米拉·雅各布太才华横溢了,在她的妙笔之下,时而滑稽,从来坦诚,最终治愈,《我们好好聊聊》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杰奎琳·伍德森,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我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深刻而坦诚,风趣又有力,同时还特别应景,而且它的呈现主题形式实现了真正的艺术超越。

    ——柯蒂斯·希登菲尔德,《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我们好好聊聊》始于孩子对种族问题的天真提问,慢慢变成一段坦诚、直接、笑中带泪的心灵之旅。作为一个嫁给犹太人的棕色皮肤女人,一个混血孩子的母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多重体验:它让我心碎,让我笑得很大声,但最终,它也迫使我思考自己过去给孩子的那些反种族主义的教导是否正确。

    ——林恩·诺塔奇,普利策戏剧奖得主

    ------------------------------------------------

    ★媒体评论

    雅各布的回忆真挚,心碎,同时又不失轻松和幽默。最可贵的是,她在剖析家和爱的复杂性时怀有的慈悲。

    ——《时代》

    光彩夺目,戳心,令人眼前一亮。《我们好好聊聊》直面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美国人,同时又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犹太人、彻彻底底的印度人、彻彻底底的混血儿等身份下的个体境遇,他们人生的复杂性……它试图用幽默和真诚回答那些最困难的问题。

    ——《喧嚣》

    小直对世界的迷人看法是这部感人有趣的图像小说的精髓。

    ——《时尚先生》

    引人注目的钢笔画拼贴在生动的照片和插图背景上。这本书以极大的勇气和直率,使读者渴望读作者更多的智慧和光明之语。

    ——《柯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轻快而又沉痛。书中的文字节制,令人难以忘怀;对话也切中要害,时而搞笑,甚至荒谬,但正因如此,才更彰显出这些对话的难能可贵。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对话。

    ——《出版人周刊》星级评论

    对话艺术的颂歌。

    ——《娱乐周刊》

    一部富有洞察力和影响力的图像回忆录。

    ——《纽约晨报》

    米拉·雅各布是一位犀利、深深打动人的喜剧大师。《我们好好聊聊》节奏快,以对话推动情节,有趣温柔又悲伤。

    ——Hello Giggles

    动人又让人捧腹大笑……这本书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并没完全为我们认为已经做好准备的事情做好准备。

    ——109

  • 入木三分

    作者:[美] 约翰·厄普代克

    本书是厄普代克著名的三部艺术随笔集(《浮光掠影》《目不转睛》《入木三分》)中的一部,首次出版于2012年,共收录15篇艺术评论随笔。作者通过1990年代以来二十余年的观展经历,引领读者无限走近艺术大师的作品,从“美国视角”对近两百年来西方大师级艺术作品进行全面评述,从古典到现代,从印象派到波普文化,赏析了包括莫奈、德加、米罗、维亚尔、贝克曼、马格里特、利希滕斯坦等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单独辟一篇评述收藏大家克拉克兄弟,阐述了艺术与人文的特殊关系,即艺术作为文明生活的附属品如何成为一种精神赌博或是未来的投资。

    作为一位人类灵魂的文学画师,厄普代克试图用自己的哲学理念和审美作为艺术的解锁密码,去召唤潜藏在画作中的一个暗示、一首诗,甚至一个魔鬼;将视觉拥抱延伸到精神思考,实现了从“入目”(look)到“入木”(see)的跨越。全书随文配有近二百幅艺术作品图片。

  • 浮光掠影

    作者:[美] 约翰·厄普代克

    ★ 文学与艺术的天作之合:文学巨匠厄普代克艺术评论集中译本首次出版

    ★ 大师视角、幽默语言、智性思考,23篇艺术随笔,多角度剖析海量艺术佳作

    ★ 幽默诙谐的文学语言,睿智独到的艺术见解,启迪心智的艺术品鉴

    ★ 全四色彩印,正文铜版纸,16开标准画册开本,近200幅图片完美复刻艺术佳作摄人心魄之美

    ---------------------------------------------------------------------------------------------------------------

    《浮光掠影》共收录美国文学大师约翰·厄普代克的23篇艺术随笔,品评对象从印象派的莫奈到萨金特,从现代派的安德鲁·韦思到德加,甚至还驻足品评一番早已被世人遗忘的《纽约客》杰出漫画家拉尔夫·巴顿、法国雕塑家让·伊普斯特吉等人的作品。

    厄普代克睿智幽默、深刻独到的评论,配以190余幅精美图片,完美展示了其在探讨传统和现代艺术方面,将散文、视觉艺术作品与艺术评论融为一体的最兼收并蓄、最具趣味性、最具启发性的一面。本书还收录多幅厄普代克本人创作的线描画,向世人展示了这位文学大师不为人知的杰出艺术天赋。

  • 摹神记

    作者:[英]约翰·拉斯金

    大16开画册,210mm×280mm,跃入无尽的蓝

    西方绘画之父乔托36幅湿壁画+艺术评论家拉斯金逐一深度解读

    五种不同质地特种纸+五种不同印装工艺

    编辑推荐:

    ★艺术世界

    乔托

    类似于挚友但丁在文学中的地位,乔托是中世纪最后一个画家、文艺复兴第一个画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方面造诣颇深。

    师从契马布埃十年后,乔托到罗马、那不勒斯、米兰等地绘制壁画,代表作有帕多瓦阿雷纳教堂壁画、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壁画等,并设计佛罗伦萨主教堂钟楼(乔托钟楼),被授予“艺术大师”的称号。

    帕多瓦壁画

    1306年,正值创作巅峰的乔托移居意大利北部城市帕多瓦,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他不仅创作壁画,并参与教堂设计,使壁画布局与教堂结构完美融合。这组湿壁画共有38幅,主要描绘与圣母、耶稣生平有关的《圣经》故事,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与成就。

    这组壁画不仅在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空间场景和光影效果方面进行创新,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法,注重作品的故事性和连贯性。这组湿壁画被誉为“14世纪意大利艺术的重要纪念碑”,至今仍保存完整,是帕多瓦小城入选世遗的核心。

    拉斯金艺术评论

    19世纪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拉斯金对乔托推崇备至,把乔托比作自己时代两位重要的英国艺术家透纳和庚斯博罗。在总论中,他叙述了乔托的生平经历(尤其是负有盛名的“乔托的圆”)与艺术成就。接下来,他详细描绘每一幅壁画,深度解读其艺术独到之处。

    同时,他大量引用大英博物馆珍藏手稿,林赛伯爵、瓦萨里、巴尔迪努奇等人相关记载与研究,以但丁、罗杰斯、提香、丁托列托、佩鲁吉诺、委罗内塞等哲人、诗人、画家为观照,深入剖析乔托的思想、艺术观。

    ★设计制作

    封面与工艺

    专色深蓝呼应壁画蓝色背景,亮金文字呼应壁画金色人物,营造静谧神秘之感。书名烫金,文字印金,压凹贴片,呈现多层次立体视觉。

    开本与版式

    大16开画册,210mm×280mm,淋漓尽致地展现乔托壁画的色彩,尤其是无数种不同调子不同质感的蓝。让我们跟随这个善于绘画天使的画家,跟随画中的那些天使,跃入无尽的蓝中。

    纸张与印装

    硬壳精装,覆触感膜。环衬靛青蓝罗莎彩,连接封面与内文不同层次的蓝色。贴片日本进口绒马纸,触感细腻。内文浅米色樱桃丸纸,完美再现壁画细节。樱花布包脊锁线,瑞士装订,180°平摊,提升阅读体验。

    ★适读人群

    绘画爱好者

    乔托开创了佛罗伦萨画派,对马萨乔、米开朗琪罗等画家影响深远,更是影响了其后五百年间的西方艺术大师。帕多瓦壁画作为其代表作,被视为现代西方艺术的起点。

    艺术爱好者

    同时代人文艺复兴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都对乔托推崇备至。在其身后的艺术家中,乔托的影响更是无以估量。从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到琴尼尼的《艺匠手册》,任何一部西方艺术史都无法绕过乔托。

    内容简介:

    1306年,正值创作巅峰的乔托移居意大利北部城市帕多瓦,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这组湿壁画共有38幅,主要描绘与圣母、耶稣生平有关的《圣经》故事,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与成就。19世纪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拉斯金,逐一解读了这组湿壁画。

    在总论中,他叙述了乔托的生平经历(尤其是负有盛名的“乔托的圆”)与艺术成就。接下来,他详细描绘每一幅壁画,深度解读其艺术独到之处。同时,大量引用大英博物馆珍藏手稿,林赛伯爵、瓦萨里、巴尔迪努奇等人相关记载与研究,以但丁、罗杰斯、提香、丁托列托、佩鲁吉诺、委罗内塞等哲人、诗人、画家为观照,深入剖析乔托的思想、艺术观。

  • 黑格尔入门

    作者:[德] 蒂娜·埃蒙茨 / [德] 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

    《黑格尔入门》一书由两位德国古典哲学领域的权威学者蒂娜·埃蒙茨和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联袂撰写,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黑格尔哲学的快速概览。

    黑格尔是德国唯心论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极为复杂且深刻,强调理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内在逻辑。他通过辩证法阐述了现实的动态发展及其背后的规律,主张自我意识经历从最初的自我与非我分离到最终的绝对精神统一的过程。黑格尔认为,哲学可以揭示现实的总体性,并提供理解世界及其发展方向的框架。

    本书系统介绍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理念,涵盖了其辩证法、自我意识、绝对精神等关键概念。两位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入剖析黑格尔的理论,帮助读者克服理解上的障碍。通过简明而透彻的讲解,本书为学术研究者和对哲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条通向黑格尔思想的清晰路径。

  • 维特根斯坦私人笔记 1914-1916

    作者:[奥]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著 / [美] 玛乔丽·佩洛夫 编

    哲学与生活的蒙太奇

    维特根斯坦私人笔记首个中文单行本

    ----

    维特根斯坦在一战前线所写的战时笔记,包括左手页的私人加密笔记与右手页的哲学笔记,因其与《逻辑哲学论》的写作过程密不可分,从而具备不可替代的哲学史研究价值。本书编者、英译者玛乔丽·佩洛夫依据挪威卑尔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目前公开的版本,在完整呈现三册幸存私人加密笔记的同时,穿插编排了与之对应日期的重要哲学笔记,并以详尽的导言对两种笔记之间的关联与呼应作出了颇具启发性的阐释。

    本书真实呈现了维特根斯坦在生死边缘探寻语言和德性界限的灵魂之旅。读者在此书中可以看到青年路德维希的真实身影,从字里行间找到《逻辑哲学论》的灵感来源,以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形成过程。本书依据玛乔丽·佩洛夫2022年新出的德英双语版本译出,是维特根斯坦战时私人笔记的首个中文单行本。

    ----

    【编辑推荐】

    “对于不可说的,应当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结束句,一句被无数次引用的哲学名言,最早出现于他1916年7月7日的私人加密笔记中。

    1914年8月7日,一战爆发没几天,维特根斯坦以志愿兵的身份入伍。两天后,他开始在笔记本上,用他那潦草的大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从9月份起,他开始在日常笔记的旁边记录下自己的逻辑和哲学思考,亦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逻辑哲学论》的雏形。通过三本幸存下来的笔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和生活蒙太奇般生动地交织在了一起。

    从第一本笔记的第19页开始,维特根斯坦便刻意将自己的笔记分成了两部分:左手页是他用密语记录下来的个人感受与日常,右手页则是他用正常文字写下的哲学思考。笔记右手页未加密内容早已被出版发行,并成为阐释《逻辑哲学论》的关键。但左手页上的加密笔记却迟迟未正式出版,尽管它们早已被解密、转录,并被维特根斯坦的传记作者们大量引用过。私人加密笔记的出版历史充满波折,所具有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其人、其思想的重要文献。

    “最隐晦的灵魂”和“最明晰的逻辑”,均隐藏在这部维特根斯坦私人笔记里。

    ----

    【名人推荐】

    我们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是隐藏在《逻辑哲学论》字里行间的那个人,他同时在为个人问题和逻辑难题而烦恼。佩洛夫的版本既能被维特根斯坦业余爱好者接受,同时又适合专业学生和学者阅读。

    ——詹姆斯·C. 克拉格,《语境中的〈逻辑哲学论〉》作者

    这部被长期忽视的杰作终于有了新译本……其编者、译者是美国现代诗歌评论界的女中豪杰玛乔丽·佩洛夫,这个版本将美学、文化价值关怀和哲学深度融为一体。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阿兰·雅尼克,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维也纳》作者

    本书描述了一个人在黑暗年代里的灵魂之旅,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维特根斯坦同时在探索关于我们所处世界的可以言说的极限。玛乔丽·佩洛夫将这些文本以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从而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科尔姆·托宾,《大师》作者

    玛乔丽·佩洛夫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带着合情合理的共鸣去看待神秘的维特根斯坦。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让我们对这位备受研究、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又多了一份真正的了解。

    ——珀西瓦尔·埃弗雷特,《我不是西德尼·波蒂埃》作者

  • 大国的命运

    作者:包刚升

    著名学者复旦教授包刚升重磅新作

    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框架

    ————————————————————

    大国如何应对英国兴起之后的政治危机?

    如何实现国家再造?

    大国的命运,其实就是我们许多人的命运

    ————————————————————

    本书的四大亮点

    1.复旦政治学教授、学术畅销书作家包刚升全新力作

    2.聚焦关乎大国命运的五大议题: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领先

    3.一本书教你洞察大国政治经济变迁背后的真实逻辑

    4.全球比较视野、丰富案例分析、崭新理论框架,极富解释力与洞察力

    ————————————————————

    阅读本身,至少为你带来的五大收获

    1.一个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框架

    2.一组解构大国命运过去未来的理论工具

    3.一次穿透世界历史演变迷雾的兴衰复盘

    4.一套洞察大国局势前途走向的趋势推演

    5.一场抽丝剥茧酣畅淋漓的政治学智识之旅

    ————————————————————

    许多主要大国在英国兴起之后为什么会普遍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它们如何进行艰难的国家再造?

    非西方传统大国的未来又会怎样?

    ————————————————————

    1800年以来,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兴起之后,许多主要大国——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普遍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危机,而后又普遍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重生或国家再造的过程。本书试图解释这些国家在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变迁,理解这些变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本书用五章内容,阐述了英国兴起之后大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五个阶段,即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领先,通过对具体大国案例的分析解读,构建了一个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理论框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与很强的现实意义。

    英国和西方兴起之后,为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地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何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大国转型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而有的却能维系和平?中美之间会爆发剧烈冲突吗?到底何为全球领导者?全球领导者的基本特征和逻辑到底是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是否有机会成为新的全球领导者?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作者都在本书中做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 满世界寻找敦煌

    作者:荣新江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

    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极佳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 玻璃底片上的宇宙

    作者:达娃·索贝尔

    ✨ 百年星空档案书写现代天文学史 ✨

    ✨ 天体摄影与光谱学的兴起,从天文观测到天体物理学 ✨

    ✨ 畅销天文科普作家、《经度》作者新作 ✨

    ✨ 变星、新星、小行星、星团与星系的环球探索之旅 ✨

    ◎ 获奖记录

    ✫ 入选2017年度笔会/E. O. 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长名单

    ✫ 入选2017年度美国图书馆协会安德鲁•卡内基奖非虚构长名单

    ✫ 《经济学人》《史密森尼》和《自然》年度图书之一

    ◎ 编辑推荐

    ✫ 如今我的生活就是研究天文学,它几乎是我的生命。我展望未来时不再感到恐惧。——安妮·坎农,1896

    ✫ 专注于恒星位置或彗星轨道的传统天文观测如何发展为利用光谱学来研究的天体物理学?目视观测又如何转向天体照相?在大西洋两岸妇女参政权运动之时,天文学如何为女性的能力提供发挥空间?

    ✫ 星光透过棱镜,在玻璃底片上定格

    航向南半球的探险,展开新的天空

    光谱解析恒星的秘密,有关成分、速度和温度

    变星、小行星、星团和星云从黑暗中走出……

    ✫ 我用望远镜扫描搜寻,夜晚那些幽深的街巷,有星星从无垠中喷涌而出,汇成灵动流光之泉。——安东尼娅·莫里,1896

    ✫ 我早年在哈佛时,大家平等相会,争论与交往,没人因为我的性别或年纪而居高临下地对待我。我们是科学家和学者,这两个词都没有性别。——塞西莉亚·佩恩,1979

    ✫ 百年星空档案书写现代天文学史

    一部以哈佛天文台拍摄和研究玻璃底片为中心的19世纪至20世纪天文学史,塑造女天文学家群像,以丰富细节还原现代天文学发展历程,包括全天照相观测、德雷伯恒星光谱星表的编制、新星的发现、对球状星团和宇宙图景的探究……

    ✫ 科技进展与社会进步携手并进

    爱德华·皮克林相信并需要借用女性力量开展恒星的光度测量,光谱学和摄影术的发展改变了天文学的研究方式,女子学院的兴起和女天文学家的工作激发了更多后辈参与天文学,女性从作为天文学家的家属参与工作到成为专业人士——这些与妇女参政权运动同时发生。安妮·坎农设立了专门授予女性天文学家的“安妮·坎农奖”,这一奖项从1934年起颁发至今。

    ✫ 天文学发现背后的故事

    赞助人对天文学的热情,透镜制造与打磨的艺术,望远镜和玻璃底片在大洋中的航行,宇宙图景的设想与争论,大西洋两岸天文学界的合作和情谊,天文学界如何适应战时生活,天文学家如何与大众对话。日复一日的观测和计算之外是戏剧般的生命历程,女天文学家们绕开限制,延续职业生涯。

    ✫ 《玻璃底片上的宇宙》是《经度》作者、天文科普作家达娃·索贝尔最新中译作品,附有哈佛天文台大事记、天文名词表和天文学家小传,提供了大量注释和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中译本增加作者的中译本序,译后记介绍达娃·索贝尔三部作品引入中国的故事,另附录专文讲述哈佛天文台在20世纪40年代与中国天文学界交往逸事。

    ◎ 权威推荐

    ✫ 索贝尔将深邃的主题与对主人公生活点滴的讲述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示了科技进展和社会进步如何携手并进。

    ——《纽约客》

    ✫ 无与伦比的学者传记。

    ——《经济学人》

    ✫ 一个优美的历史故事……来自天文学的讲故事大师。

    ——《波士顿环球报》

    ✫ 敏锐、严谨,充满发现的奇迹。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普利策奖得主、《大灭绝时代》作者

    ✫ 精彩的思想史。达娃·索贝尔擅长发掘不为人知的科学故事。

    ——杰拉尔丁·布鲁克斯,普利策奖得主

    ◎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哈佛天文台是最早雇用女性担任计算员的机构。起初,这些女计算员来自天文台常驻天文学家的妻子、姐妹和女儿,她们计算和解译男同事夜晚观测的结果。随后,越来越多的女子学院毕业生加入其中。她们见证了摄影术与光谱学兴起的时代,工作内容从计算转向研究“玻璃底片上的宇宙”——通过天体照相定格在玻璃底片上的星星;利用这些底片分析恒星光谱、进行恒星分类、编纂星表、发现新星和变星,并找到一种通过星光测量太空中距离的方法。

    这是一个有关哈佛天文台历史上赞助人和天文学家的故事,也是一部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中期的天文学史。作者通过日记、信件和回忆录等大量材料为我们精确还原了哈佛天文台与近现代天文学发现史上的一些重要现场,以及背后许多不曾为人知晓的点滴。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回到了爱德华·皮克林与哈洛·沙普利任职哈佛天文台台长的时代,亲历了天文台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到秘鲁再到南非的观测活动与玻璃底片库的扩充,见证了安娜·德雷伯和凯瑟琳·布鲁斯两位女性赞助人对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慷慨解囊,更沉浸于威廉明娜·弗莱明、安妮·坎农、亨丽埃塔·莱维特、安东尼娅·莫里和塞西莉亚·佩恩等女天文学家的职业生涯中——她们创造了历史并影响至今。

  • 安南想象

    作者:朱琺

    《安南想象:交趾地方的奇迹、异物、幽灵和古怪》是朱琺继重述越南汉文小说的《安南怪谭》之后的第二本小说集。“安南”“交趾”均系中国古代对越南的旧称。

    不同于一般以情节为主的小说,在本书中,作者利用残存在中国古典文献史料的只鳞片爪,以奇崛想象,拼贴复原出据说曾存在于古老南方的诸般奇迹及古怪,共二十九种,重新辑录、书写古代中国人对遥远南方的想象与态度。

    初作于2008年至2015年间,源自作者当时频繁往来于中越之间的“候鸟时期”经验,增删修订至今。采用“常见于古典文献、新用于小说”的双行夹注格式。属于21世纪的小说主人公们的经验,“包括但不限于懊恼、惭愧、缅怀、自嘲、惘然等等”,仿若一条暗线,闪隐其中。配有三十张篇末小图,均采自百年前越南出版的三语刊物《南风》杂志。

  • 忒弥斯之剑

    作者:[日] 中山七里

    ⭐“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得主、日本推理界“擅长反转的皇帝”中山七里诚心之作!

    ⭐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推理内容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故事节奏紧凑,全程高能,紧张又刺激,没有喘息的时间。

    ⭐小说通过各种案件引导读者对人性、正义和公平进行思考,指出公正只有在一定的范围里才能 实现。

    ⭐本书还表达了对于日本司法中死刑意义的思考和讨论,关于死刑是否应该存在等问题,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社会派推理的典范之作,中山七里大胆探讨日本刑法,对日本司法体系中刑警、检察官等公职人员的众生相进行描绘。

    ————————————

    “您还记得法律女神忒弥斯吗?”

    “记得,过去我曾对你讲起过她。”

    “记得当时您说,忒弥斯手中的剑所象征的权力,必须时刻与正义相结合。然而忒弥斯的另一只手里还提着天平,这杆天平又要怎样来衡量您的罪行呢?”

    新手刑警渡濑与资深前辈鸣海对一起凶杀案的嫌疑人屈打成招,被冤枉的嫌疑人在狱中绝望自杀。五年后又发生一起作案手法极相似的凶杀案,刑警渡濑抓住凶手,而这起案件的凶手正是五年前冤案的真凶,由此牵连出警视厅的一批刑警,他们皆因渎职罪而免职。

    若干年后凶手出狱的当天,即遭人残忍杀害,刑警渡濑通过层层调查、推理最终找到凶手,凶手是受冤枉而自杀者的父亲,日本的刑罚制度对待死刑极为谨慎,真凶没能被判处死刑,作为冤死者的父亲对他产生了极端的愤恨之情,所以犯下此案。

    刑警渡濑察觉到一连串的事件似乎是有人在背后引导,于是开始推理调查,没想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是……

    本作对日本司法体系中刑警、检察官等公职人员的众生相进行描绘,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引发读者对司法程序、正义、道德等概念的思考。

  • 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

    作者:[俄]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妙手可以治愈病痛,良知能否支撑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代表作,文学与医学的完美结合,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俄罗斯女性文学领军者乌利茨卡娅小说代表作

    ☆ 2001年俄罗斯布克奖获奖作品

    ★ 用医学之针串起命运之线,历史与哲思交 织其间,勾连两代人的爱与别离

    ☆ 封面选用高档大地纸,外封专色精印,内封简素压凹,肌理有如广袤俄罗斯土地

    ★ 内文选用优质纯质纸,长久存放不变色,顺纹裁切,可180度平摊阅读

    ————————

    【内容简介】

    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库科茨基是一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上天赋予他异于常人的医学天分(他私下里称之为“内视力”),整个故事也由此开启。在个体层面,他每天都在面对深渊,也就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界限,而它同样也是生与死的界限、真理与谬误的界限。身处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他也不可避免地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经历了诸如遗传学遭打击、爵士乐兴起等历史的变迁,而他的养女塔尼娅虽然始终对家庭怀着真诚的爱,但在变迁当中与父母渐行渐远,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作者无惧于对身体进行医学式的描写,在字里行间铺陈了大量生理学知识,这些段落与“命运”这一主题紧密交织在一起,孕育出近似于古希腊悲剧的崇高意义。

    ————————

    【名家推荐】

    作为俄罗斯叙事传统的继承者,乌利茨卡娅以其充满活力的散文对广博的小说技巧遗产进行了更新。在乌利茨卡娅的作品中,俄罗斯文学的万神殿与令人钦佩的精湛技艺组合,她将这种技艺作为欧洲文学的一部分加以阐释、扩展和再创造。

    ——西班牙福门托尔文学奖委员会,2022年

    在她的小说中,人们,尤其是女性,在充满悲剧的俄罗斯为了生活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她指出了二十世纪的悲剧,找到了几代人之间的联系。她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法国《电视全览》周刊

    她以自然科学家式的冷峻兴趣平静地对待她笔下的人物,她是大自然的工作者,把“自然主义者”这个词的含义展现得淋漓尽致。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作家中最优秀的人物之一,她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细节的描写细致而准确。

    ——列夫·库克林(俄罗斯诗人、剧作家、作曲家)

    她能以意想不到的情节转折取悦读者,以出人意料的逻辑描绘复杂的人物品质和命运。她不怯于揭开人类灵魂的秘密,尽管有时会释放出人性中相当丑陋的一面。

    ——斯维特兰娜·科尔舒诺娃(乌克兰文学评论家、策展人)

  • 大狗

    作者:常小琥

    【编辑推荐】

    *作家常小琥首部短篇小说集

    *悲情满怀慈悲,缝隙里生满野草

    *隐秘而巨大的离心力扑面而来,有人浮出水面,有人活在海底。生活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的隐疾,在面目可憎之前将世界生吞,簌簌作响。

    *“小说家不该只是为了写作,我相信那是某种道义的火种在传递”。——常小琥

    【内容简介】

    *六则短篇故事,六场质地坚硬的悲悯之旅

    聚焦那些失意却骄傲的人,形同虚设但生机勃勃

    《岁寒三友》

    写了这么多年的字,落笔在得意或意外的位置,分不清它究竟对我是种祝福还是诅咒。

    《穿心莲》

    打不着火的二手夏利、腾不出屋的蹩脚老房,和装在信封里的钱,变成为女儿生计奔走父亲的精准类比。

    《大狗》

    片警与混混、旧南城与大时代,谁也走不出的逼仄胡同,何时会成为一片明亮的平阔天地?

    《回家》

    精神科医生和努力想要与社会接轨的病人,声嘶力竭地要把一切推入正常的范畴,却唯独没有把回不去的家塞进去。

    《变脸》

    如父如子的师徒两人,一生苦攒的大活,在日暮前上演。杂技少年的旧时空里下起了一场阵雨。

    《吉米,唱吧》

    拥有绝对音感却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子,与曾经万众瞩目却中年失意的摇滚老炮,一段荒唐无力的父子情,一场摇摇欲坠的红尘梦。

    “我总是在小说里写到从前。 其实我也说不好这是什么毛病,也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必要,只能套用《英雄本色》里的那句台词:‘这个世界变了, 我们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了,我们太念旧了。’”

    【作者简介】

    常小琥

    北京人,生于1984。

    著有《琴腔》《收山》《如英》。曾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小说佳作奖、《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奖、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