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这个世界,别的夜晚

    作者:裴洪正

    青年作家裴洪正首部短篇小说集,对无端之恶沉重、痛楚的控诉。特别收录第一届知乎故事大赛特等奖作品,受到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等评委的郑重推荐!

    本书是一部当代中短篇小说集,由五个故事组成。故事的主人公生活在小乡镇上,有校园霸凌中绝望的自杀少年,有亲手终结家族疯癫的母 亲,有频繁遭遇家暴渴望逃亡的女人,有在土地变迁中彷徨迷茫的农民,有遭受非议与攻击的小镇画家。他们在生活的泥潭中奋力挣扎,谱出无法磨灭的苦难悲歌。

    ----------

    霸凌、疯癫、家暴、异变、攻击,五个故事,谱写成五首荒诞的悲歌。

    很难说清事情为何发生,痛苦、失落、心酸、不由人愿,它们如同流淌着血和泪的音符,在名为生活的泥潭之中奏响。

    魔幻的现实,荒诞的真相,苦难的人生。正如作品中的主人公所言——那些压抑在我心里的事与数年来伴随我成长的如同深海般的黑暗已可以诉诸笔端,我讲给人们听,但他们只是说:“傻子的话,谁会相信呢?”

    五则在太阳坠落,夜晚来临之后发生的故事。无论多么黑暗,总觉得还有光存在,在无数寒冷的夜里握紧你的手,告诉你别放弃。

    “等时机成熟,就会有纯粹的爱,自从前那股绝望的力量之中生发出来。”

    ----------

    1️⃣《溺亡少年往事》:我和王芗纶共同体验了拳脚、挣扎、爱和残酷的破坏。他的旺福,白色的毛被染成了红色,往事中的这个血色场景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一场热病带走了我言说的能力,我只好写下我们的故事。可是,傻子的话,谁会相信呢?

    2️⃣ 《疯掉的塔达与失落的废墟》: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意外染上疯癫,在长达数十年的悲剧中隐入废墟。

    3️⃣ 《逃亡》:一个长期遭受家暴的女人,在一次片刻的臆想中谋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

    4️⃣ 《坐落无声》:一片贫瘠的大地上挖出化石后,村民和土地开始在现实与魔幻中发生异变。

    5️⃣ 《一个艺术家的故事》:一个小镇艺术家在遭受长期非议与残忍攻击后,他选择决绝地离开来拯救破碎的自我。

  • 星之创造者

    作者:[日] 谷甲州

    第45届日本星云赏获奖作品

    “小松左京接班人”谷甲州代表作

    月球地铁|火星供水工程|水星电磁弹射基地|木星悬浮工厂|金星“风筝”发电站|土星采矿工区|太阳决战

    翻开本书,看平凡人如何缔造伟大

    【内容简介】

    测量、挖掘、观测、分析,组成了一个技术人员的一天。他们在月球挖掘隧道,在火星开采水资源,在金星建设发电站,在土星挖矿。就在他们以为工程会顺利推进,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月球隧道塌方、火星供水工程失火、土星矿区离奇失踪……技术人员深入工程腹地,却发现这一系列问题竟然事关太阳系的生死存亡?!这些普普通通的技术人员又将如何改变历史?

    【名人推荐】

    谷甲州君曾在尼泊尔实地参与过国际合作工作,他把握问题、推敲细节、执笔完成宏大故事的能力实在令人叹服。——日本科幻元老级作家、科幻“御三家”之一 小松左京

    本书绝对是硬科幻的杰作。——日本科幻翻译家、书评家 大野万纪

    士木工程科幻小说,第一篇就是如何在月球上修铁路……但是等等,最后怎么变成宇宙战争了?——本书译者 知名翻译 丁丁虫

    我并没有因为从工程师转向写作而后悔,不过在我内心深处依然还有牵挂。我想写那些每天从事平凡工作的人,他们是最伟大的,英雄就在他们当中。——作者谷甲州自述

  • 名利场

    作者:[英] 威廉·萨克雷

    后浪插图经典系列,名家名译名画

    收录传世插画,精心打磨译本

    齐名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家

    堪比《红与黑》的警世讽喻名篇

    两百余幅作者亲绘插图 × 著名翻译家杨必全新修订译本

    名利场里周旋人情世故,烟花梦中追逐虚利空名

    “浮名浮利,一切虚空!”

    编辑推荐:

    ◎幽默大师萨克雷经久不衰的杰作,将讽喻演绎至登峰造极的奇书

    《名利场》是幽默大师萨克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被誉为他一生中“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作为与狄更斯齐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名家,萨克雷对19世纪初期英国上流社会的描绘可谓鞭辟入里,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名利场中的腐朽浮华。

    “狄更斯专写下层阶级,萨克雷擅写中上层阶级。我们读了狄更斯和萨克雷的作品,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可以看到一个大概了。”

    ——杨绛

    萨克雷继承并发展了18世纪由斯威夫特、菲尔丁、斯特恩等人开创的讽刺小说传统,被称为“19世纪的菲尔丁”“伟大的小说天才”。他的文风尖锐,善于讽刺与幽默。文中精彩的讽喻随处可见,令人拍案叫绝。

    ★一个看破世情的法国人曾经说过,在恋爱的过程中,两个当事人,一个主动地爱人,另外的一个不过是开恩赏脸让对方来爱自己。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面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的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照我看来,名利场上一切不老实的张致,再没有比装场面摆阔更普遍的了。这些人还要自鸣得意,以为能够把自己家里实在的经济情形隐瞒起来,就算德行超群,值得大家赞扬。

    ★想想吧,你的道德好,不过是因为没有受过多大的引诱;你的处境顺,不过是机会凑手;你的地位高,不过是恰巧有祖宗庇荫。你的成功,其实很像是命运开的玩笑,你有什么权利看不起人家呢?

    ◎呼之欲出的各色人物,常读常新的冷暖世情

    一本“囊括多样人性的教科书”:

    在当时那个人人皆被利欲熏心、一切向“钱”看的时代,混迹于“名利场”中的各色人物在萨克雷的精心安排下一一登场。书中对人物的形象与心理的描写精准巧妙,塑造了众多秉性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堪称是一部“人性的教科书”。

    其中女主人公之一,狡诈虚荣、野心勃勃的利蓓加·夏泼,更是塑造得活灵活现,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知名恶女、世界文学中罕见的女冒险者。

    利蓓加是一个穷画家之女,自幼父母双亡,从小混迹底层社会,个性要强,为跻身上流不择手段,而爱米丽亚出生于富商家庭,知书达礼,天真善良,柔弱而缺乏主见。两人的际遇在书中交织在一起,多次逆转,最终引出了萨克雷对于世事的感叹:

    “浮名浮利,一切虚空!”

    一面“照彻虚伪世情的明镜”:

    本书书名来自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1678)。在这部寓言中,“名利场”指的是朝圣者之路上的一站。班扬将当时的世俗社会浓缩到“名利场”中,描绘了一个经济和物质利益至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买卖来衡量的社会,正合萨克雷的创作主旨。

    曾有友人向萨克雷抱怨说,《名利场》的故事过于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本可以“更加令人愉快和健康”,对此,萨克雷援引经典反驳了这一点: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凡是能叫自己难受的情感,一概压下去,凡是不能随时变更或是收回的约诺,一概不出口。要在这名利场上成功发迹,得好名声,受人尊敬,就非这样不可。

    ★在名利场上,再没有比旧信更深刻的讽刺了。把你好朋友十年前写的一包信拿出来看看,——从前是好朋友,现在却成了仇人。或是读读你妹子给你的信,你们两人为那二十镑钱的遗产拌嘴以前多么亲密!……誓约,诺言,道谢,痴情话,心腹话,过了些时候看着无一不可笑。

    ★孩子啊,你如果肯直爽谦虚地认错,不知能得多少好处。我从前认识一个老于世故的人,在名利场很有些地位,他时常故意在小处冒犯别人,以便将来再向他们豪爽坦直地谢罪。结果怎么样?我那朋友克洛格·道厄儿到处受人欢迎。

    ★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

    ◎著名翻译家杨必全新修订译本,忠而不泥,活而不滥。

    本版《名利场》的翻译在文学大家钱锺书及著名翻译家傅雷的指导下完成,遣词造句屈伸灵活,在紧扣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不拘一格地传递了萨克雷文字中的幽默与讽刺。半个多世纪以来,杨译《名利场》始终被文学翻译界奉为不可多得的典范译本。

    傅雷对杨必的翻译风格极为推崇,他曾在1954年2月10日给傅聪的信中赞扬杨必译文之俏皮轻灵:

    “这几日开始看服尔德的作品,他的故事性不强,全靠文章的若有若无的讽喻。我看了只是栗栗危惧,觉得没能力表达出来。那种风格最好要必姨(即杨必)、钱伯母那一套。我的文字太死板,太‘实’,不够俏皮,不够轻灵。”

    ◎ 收录作者亲绘两百余幅精美插图与罕见彩插,沉浸式体验“名利场”中人生百态。

    本版《名利场》完整收录了萨克雷为小说所绘的两百余幅插图,线条流畅清晰,造型多样,夸张滑稽的素描与小说情节相得益彰,图中更埋下伏笔,昭示人物的命运结局。

    文前特别加附14张英国著名漫画家刘易斯·鲍默为《名利场》1913年版所绘粉彩插图,其笔下人物特点鲜明,栩栩如生,画面充满张力,为读者提供别样的审美体验。

    ◎珍藏版撞色函套精装,附赠精美藏书票

    ·函套

    摈弃繁复装饰,采用玫红与绯紫两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纯色拼接,附以沉稳烫黑书名,简约大气;

    ·书脊

    纯色色块与精致人物碰撞出强大戏剧感,耐磨牛津纸与环保高棉纸拼接,装帧层次与手感丰富迷人;

    ·书封

    封面前景为萨克雷亲绘的两位女主人公,专色铺设《名利场》专属主题色彩,直观展现主人公性格特色与人物形象;后景采用报纸拼贴式的复古设计,名利场中众生在此上演追名逐利的浮华闹剧;

    ·内文

    两册书均采用圆脊锁线精装,原色75g优质胶版纸印刷,平滑轻柔,为读者提供舒适翻阅体验。

    ·藏书票

    上下两册各附赠精美藏书票一张,书名处专色印刷,图样采用萨克雷所绘插图,一为故事之始,一为全书之终,与内文情节遥相呼应。

    内容简介:

    本书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威廉·萨克雷的代表作之一,首版于1847年。全书围绕利蓓加和爱米丽亚两位性格迥异的年轻女子的际遇展开,以圆熟泼辣的手笔,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骄奢淫逸、勾心斗角的生活图景,无情地揭露了上流阶层腐朽堕落的本质和资产阶级追名逐利的虚伪面目。

    名人推荐:

    ★萨克雷观察细微,对人生和人类的心灵了解深刻,富有幽默感,刻画人物非常精确,叙述故事非常动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罗斯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作家)

    ★萨克雷的才智是杰出的,他的幽默是迷人的,他的作品是孕育在云中可以致死的带电火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著名作家,《简·爱》作者)

    ★萨克雷写小说力求客观,不以他本人的喜爱或愿望而对人物对事实有所遮饰和歪曲。人情的好恶,他面面俱到,不遮掩善良人物的缺点,也不遗漏狡猾、鄙俗人的一节可取。全部故事里没有一个英雄人物,所以《名利场》的副题是《没有英雄的故事》,就是现代所谓“非英雄”的小说。这一点,也是《名利场》的创新。

    ——杨绛(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英蕤窈窕,元气淋漓,非文字功力出众,小说文学修养精湛者不可为。

    ——陆谷孙(著名学者、翻译家、《英汉大词典》主编)

    ★她(杨必)对原作理解深透,十分细致。从整个章节中去琢磨一词一语的含义,从人物一贯性格中去体察作者选词的意图,字斟句酌,力求神似。她的译文往往打破语法的桎梏,摆脱语序的束缚,推倒原作结构,紧抓原作实质,大胆地来一个‘再创作’,达到了译作的较高境界:忠而不泥,活而不滥。

    ——李端严(著名英语语言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佩服杨必教授,她的中文真够用……(杨译《名利场》)是真正难得看到的佳译。

    思果(著名散文家、翻译家)

  • 理解漫画

    作者:[美]斯科特·麦克劳德

    ★美国知名漫画理论学家斯科特·麦克劳德代表作,畅销30年,全球译本超过16种语言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漫画理论杰作之一,多次斩获“哈维奖”、“艾斯纳奖”等国际大奖

    ★剖析漫画这一强大却被误解的艺术形式,一步步解构漫画中的各种元素

    ★以简单直观的漫画形式呈现内容,即便没有绘画基础或对漫画一无所知,也能轻松读懂

    ————————————

    《理解漫画》是美国漫画理论学家斯科特·麦克劳德的代表作,通过诙谐幽默的漫画系统地介绍了漫画这一当代艺术形式的发展沿革、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是一本向大众普及漫画艺术的入门书。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更通过具体的事例论述创作漫画的具体步骤和方式,以文字和图画恰如其分的组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漫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时,读者不需要有任何绘画基础,甚至也不需要看过漫画,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漫画。作者每次讲到新的漫画概念时,会将概念以漫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理论具有自我实践性,也可以说是以漫画论漫画。

    精彩纷呈!!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将漫画作为一种有效的媒介进行了剖析和思考,任何对这种艺术形式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威尔·艾斯纳

    无论是看漫画,写脚本,教漫画,还是画漫画,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尼尔·盖曼

    斯科特·麦克劳德将自己的理论巧妙地绘制成一本简单易读的漫画书,在解构漫画语言的同时,还不经意地揭示了时间、空间、艺术甚至整个宇宙的秘密!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有智慧的漫画,太棒了!——阿特·斯皮格曼(《鼠族》作者)

  • 时间困境

    作者:[美]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家庭越来越按照讲究效率的“工作场所”的规则来运转

    工作场所却被设计为强调幸福、归属感的“温暖大家庭”

    工作与家庭的情感磁场发生逆转

    工作中的时间要求刻不容缓,家庭中的时间则任人宰割

    霍克希尔德关于工作与家庭缘何被颠倒及其代价的专著

    李一诺、淡豹、佟新、吴愈晓联袂推荐

    --

    本书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关于工作-家庭的平衡为何难以寻求这议题的社会学著作。基于在一家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田野调查以及对其员工的深度访谈,本书考察了那些隐秘的、促使职场父母长时间工作的社会力量。作者在这家公司——化名为阿莫克(Americo)度过了三个夏天,采访了高管、普通员工、工厂工人等。她的发现令人吃惊:尽管公司提倡工作家庭平衡,提供兼职上班、工作分担、灵活工作时间地点和职业年休等机会;接受采访的每个母亲和大部分父亲都说“家庭第一”,但这些在职父母中很少有人质疑自己的长时间工作,也很少有人利用公司提供的弹性工作时间、陪产假或其他“家庭友好”政策。是因为员工们不了解这些政策,还是他们担心享受这些政策的负面后果?是因为经济的问题,还是经理们故意阻挠?

    作者在对多个典型样本家庭进行了深入访谈与交流后指出,家庭正在被“男性化”,越来越按照讲究效率的“工作场所”的规则来运转,个人需求被取代、压制或耽延,而工作场所却在被“女性化”,推行强调信任、团队建设和周到对待“内在客户”的管理哲学。工作已经成为了“家”——在那里人们感觉自己得到奖励、受到关注、得到 “父亲般”上级的鼓励和同事们的支持;与此同时,家则成了一个在太少的时间里有太多事情要做的地方,变成了孤独的“工作”场所。

    本书内容翔实、论证有力,跳脱出“提升个体”的角度,从更为宽阔的社会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工作家庭平衡议题,透视工作和家庭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一切带来的社会后果。这对当下中国工作—家庭平衡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来自英国的冬宫御医

    作者:[英] 露丝·沃德

    ★美国《时代周刊》2022年最佳图书,2022年普希金图书奖入围作品

    ★一场跨国邂逅,揭开叶卡捷琳娜二世接种天花疫苗的隐秘轶事

    ————————

    【编辑推荐】

    ★人类防疫史上鲜为人知的跨国合作,揭开一段全球公共卫生运动的惊人内幕

    在人类历史上,天花曾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早在18世纪,随着流行病席卷欧洲,人痘接种法逐渐为人所知。当天花肆虐俄国并威胁到俄国王室的安全时,叶卡捷琳娜二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英国贵格会医生托马斯·迪姆斯代尔召至圣彼得堡,执行一项将改变彼此生活的秘密任务——为女王及其王室成员接种,本书即以精妙的叙事揭开了这段人类防疫史上鲜为人知的隐秘轶事。

    ★当政治家遇上科学家,见证女性力量和启蒙理想、科学信念的碰撞

    叶卡捷琳娜二世面对严峻的天花疫情,以自身性命为赌注,接受当时仍遭受欧洲社会质疑的人痘接种,并在顺利完成接种后将其推广至俄国社会各界,使其领导下的俄国成为第一个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国家。在女王完成这一历史性决策的背后,也有医术高超的托马斯医生,用其崇尚科学的务实审慎态度、刻苦钻研的医者仁心,在人类征服疾病的历程中留下发人深省的一笔。

    ★还原医学之争,追溯传统观念变迁下的世相百态,彰显人性的深度与高度

    叶卡捷琳娜二世与英国医生的故事,可贵之处不只是两人并肩抗疫的情谊,更是其中所反映的18世纪欧洲政界、思想界、医学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特别是科学观的转变——从痴迷于传统和迷信的医学到相信以科学为基础的实证医学。在这一过程中,蒙塔古夫人等人为托马斯的接种试验以及女王的成功接种奠定了基础,表现了人类在危机之下的勇气和决断。

    ————————

    【内容简介】

    提及叶卡捷琳娜二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其卓越的执政能力、美艳的形象和为人津津乐道的情感生活,长此以往,这些光鲜亮丽的“女王符号”更进一步遮蔽了关于这位领导者的另一面叙事。在传记、影视作品中,叶卡捷琳娜二世与天花的故事也常常被一笔带过。本书作者即从这一经常被忽视的历史细节入手,结合英国、俄罗斯两地的历史文献,以小见大,以精巧的构思和平实的语言完整呈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英国贵格会医生托马斯·迪姆斯代尔的帮助下接种天花疫苗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叶卡捷琳娜二世战胜天花的经历正是18世纪全球公共卫生运动的壮举,也是理性与科学的胜利。

    ————————

    【专家、媒体推荐】

    一本出色的历史著作,营造了童话般的氛围,雪橇之旅、皇家宫殿和英勇冒险……这正是我们此刻需要读的书。

    ——美国《时代周刊》(The Times)

    这本扣人心弦的作品讲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一位英国医生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为拯救俄国人民免受天花之害而进行的战斗,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生平。

    ——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严谨扎实的著作,带有惊悚小说的刺激感。这是一个关于女性领导力和个人勇气的精彩故事。作者以她的才华,结合她作为记者的洞察力,还原了历史上真正“追随科学”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女性代表。

    ——英国议员哈丽雅特·哈曼(Harriet Harman)

    这本书通过贵格会医生托马斯·迪姆斯代尔的一生,以及他前往俄国治疗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旅程,讲述了巴斯德之前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天花接种……我很久没有读过如此精彩的历史作品了——它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英国约克大学教授、《科学的诞生》作者戴维·伍顿(David Wootton)

  • 图书馆

    作者:[英] 安德鲁·佩特格里 / [英] 亚瑟·德·伍德温

    从古亚历山大图书馆到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从泥板、羊皮纸、莎草纸到没有书籍的阅读;历经几个世纪才建成,也可能在一天内被摧毁;装饰着金箔和壁画,或者装满了豆袋椅和儿童绘画——“图书馆”这个文化意象仿佛一触即碎,又惊人的坚韧与长久。

    -

    历史学家安德鲁·佩特格里和亚瑟·德·伍德温向我们介绍了塑造了世界上最伟大藏品的古董商和慈善家,追溯了文学品味的兴衰,揭示了在追求稀有手稿时犯下的重罪和轻罪,并探索了图书馆在塑造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万川“书之书”系列新作。

    ——————

    ……正是严肃的读者想要了解的那种迷人、雄心勃勃的学术作品。 ——《华盛顿邮报》

    -

    《图书馆》证明了事实比小说更有趣。这部作品……充满了有魅力的人物和令人惊讶的事实。——《泰晤士报》

  • 北宋的改革与变法

    作者:梁庚尧

    北宋的政治史基本上以两大问题为中心,一是对外关系,二是改革运动,而这两大问题又相互牵连。在对外的情势上,北宋承受着辽、夏强敌的威胁,当外患进逼时,让人警觉到内忧。由于华夏对外一向有“修德来远”的主张,北宋在取得对外和平的同时,也可能进一步从内政上反省致弱的原因,把“修德来远”的意义从维持和平的消极态度,转化为改革内政的积极要求。

    《北宋改革与变法》主要爬梳北宋庆历改革与熙宁变法的缘由、实施内容及其施政阻力与偏失,进而探究熙宁变法与北宋晚期党争激烈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法对于南宋历史的影响。本书将带领读者一窥庆历改革与熙宁变法在宋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借此说明这两次改革事件是把握北宋政治史概观的核心议题。

  • 宋代的身份与审判

    作者:柳立言 著 / 赵晶 修订

    即使是手握法典,也不见得能依法而判,时而依赖执法者运用情、理和礼,来补法之不足。

    本书试图发现各种影响宋代司法的人为因素,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着重探索僧人的宗教身分和妾的家属身分这两种因素的影响,探究宗教戒律、儒家文化如何左右司法。并别开生面地从司法者的角度,综合 考虑法官做出裁判的复杂性,直击传统中国治理的深层脉络。

    基于对法典和案例的分析,阐释司法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以及当时人的命运、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概念、潜意识的观念,从司法的角度,以跨学科的知识互通与交流,深刻解析传统中国的文化脉络。

    ————————————————————

    本次出版——

    经典作品 修订再版

    新增万字修订内容

    呈现三代学人的讨论与最新学术进展

  • 思辨力35讲

    作者:庞颖

    ✮ 职场、生活、网络反PUA终极指南!

    ✮识破13种逻辑陷阱,重塑9个问题分析框架

    ✮詹青云特别助阵,1V1重现紧张刺激的经典辩论现场

    ✮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的宝藏干货

    【编辑推荐】

    1.职场、生活、网络反PUA终极指南,快速识破逻辑陷阱

    “女性到了中年收入会下降, 所以一定要结婚?”“他是个老实人,怎么会杀人?”“猫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只能立即扑杀?”面对日常和工作中的种种说法,你是不是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无法反驳?有时觉得自己明明有理,却总被对方的逻辑绕进去,反驳没有方向?面对网络热搜、社会新闻下一团混战的讨论现象,始终分不清什么是杂音,什么是核心?这是因为你没有足够思辨力来识别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谬误!本书总结了13个常见的逻辑谬误:把相关等于因果、制造虚假的进退两难、滑坡论证、样本偏误……结合日常和工作案例剖析,逐层分解,逐个击破,重塑清醒的逻辑思维,不再掉入对方的思维陷阱。

    2. 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的宝藏干货,迅速提升思考、分析、表达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汇报时,如何才能让听众更相信你的观点?面对复杂的问题,无从下手时,如何才能通过框架逐层拆解?当无法与对方达成共识时,如何通过思维技巧让讨论获得进展?庞颖作为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董事经理,整理了9个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核心思维方法:MECE框架、明确定义、决胜点意识……帮助我们迅速提升思考、分析、表达的能力,让道理听得进去,让表达有条有理。

    3. 詹青云特别助阵,1V1重现13个经典辩论现场

    第三章由知名辩手、律师詹青云特别助阵,与庞颖一同重现紧张刺激、环环相扣的1V1辩论现场,精选了13个经典、热门、难解的公共议题:受困洞穴,“抽签吃人者”是否有罪?生育是社会责任还是个人选择?短视频是当代人的精神毒药还是解药? 对弱势群体的优待是不是一种歧视?……如果你也思考这些问题,却一直没有头绪,这13场辩论现场将打开你从未进入的思维大门,体会到思辨的智慧与乐趣!

    4. 5个热门公共议题,将逻辑学真正落地到生活

    如果你想提升逻辑思考,却看不进干瘪、学术的逻辑学读本;如果你知道“滑坡谬误”的概念,却无法在生活中辨别它的出现,那这本书很适合你。作为资深辩论教练,庞颖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读了22个逻辑学的核心知识,并结合了35个热门的公共议题,带你破除概念的壁垒,在生活、工作的真实情境中,精准提炼出每个观点背后的底层逻辑,以帮助读者将逻辑学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提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套帮助你识破逻辑陷阱,迅速提升分析、表达问题的实用指南。在工作中遇到分 歧,如何有效沟通、准确表达?面对热搜和复杂的公共社会议题,如何获得理性视角,达成共识?在与家人、朋友讨论时,如何识别逻辑谬误,抓住问题的核心,不被牵着鼻子走?

    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从十几年的经验中,总结了一套可迁移的思辨技巧与方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破”—带领读者识别13种逻辑结构,揭开我们身边常见的逻辑谬误;

    “立”——重塑9种分析问题逻辑框架,重塑论证的整体结构;

    “场景重现”——通过结合一系列真实案例的模拟演练,练习表达。这部分特别邀请辩手詹青云,双方以模拟辩论的方式,生动演绎了思辨力的纠正与重塑。

    本书源自“看理想”热门音频节目《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整合修订后出版。

  • 政治的视野(第一卷)

    作者:[英] 昆廷·斯金纳

    享誉世界的英国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教授的倾心之作

    发扬剑桥学派的理论特色,凝结几十年的学术思考所得

    【编辑推荐】

    《政治的视野》是当今著名享誉世界的英国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新近出版的三卷本学术专著。作为剑桥学派的三大思想家之一,斯金纳长期致力于政治思想史 、观念史的研究,并将剑桥学派得以立足的“历史语境主义”研究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独有特色的研究范式。该书即是集中展示了斯金纳几十年来的深刻学术思考所得。一方面指出了历史学家在获得知识和对历史解释时面临的理论上的困难,另一方面提供了分析和解释这些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斯金纳的思想富有哲理,论述明晰,行文优雅,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本书不仅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又富有实践性,对于学术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是国内学界盼望已久的经典著作之一。

    【媒体推荐】

    昆廷·斯金纳自 1997 年起担任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教授,被誉为当代早期现代政治思想历史学家中最具原创性、最多产、最受尊敬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方法论和实质性文章是政治思想史学家的必读书目……

    ——《文艺复兴季刊》 (Renaissance Quarterly)

    【内容简介】

    《政治的视野》为当今享誉世界的英国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新近出版的三卷本学术巨著。其内容如作者所言,是其未发表和发表过的一些论文合集,但并非一般意义的学术论文集,而是作者几十年一以贯之的学术研究思想和路数。在第一卷中,斯金纳在反思和批评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以奥斯汀为代表的言语行为理论,围绕如何理解和解释文本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包括如何理解文本的意义,如何辨析著作家的动机和意图,如何把握语词、观念与现实的关系等具体问题,为思想史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方法论基础。

  • 大萧条的孩子们

    作者:[美] 格伦·H.埃尔德

    1930年代,美国经济雪崩,大萧条袭来,而对处于此背景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危机,危机,为什么有些孩子更多感受到“危”,有些孩子却抓住了“机”?

    社会学一代宗师 格伦·H.埃尔德教授

    近40年 深入追踪167个不同出身的孩子

    首度展现生于大萧条时代儿童的人生历程

    埃尔德教授将来自劳动阶级和中产阶级的167个孩子,根据其家庭经济受损/未受损状况,分为四个群体,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从求学到婚恋以至事业的纵向研究。这些孩子的独立性、自尊心、社交力、抱负心、成熟度、责任感、理财能力、教育程度、职业生涯、金钱观、生活方式、婚恋观、家庭观、育儿观、幸福度等受何影响?各群体间有何区别?

    生命历程理论的开山之作,科学而硬核的人生答案书。

  • 行者拉班·扫马的收集与爱情

    作者:广奈

    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寻找文学之形态

    以想象虚构世界,理解文学、爱情与人生

    青年作家广奈小说

    李洱×孙甘露×笛安 联袂推荐

    ——————————

    【内容简介】

    《行者拉班·扫马的收集与爱情》是青年作家广奈的一部长篇小说,模仿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虚构了一场充满想象的神秘之旅,以一位名叫拉班·扫马的收集者名义,在诸多看不见的城市中游历,寻找文学之形态。

    1275年,马可·波罗终于到达了元大都,并朝见忽必烈,向他讲述一座又一座看不见的城市,座中无不惊叹。第二年,拉班·扫马得到忽必烈的许可,踏上了他的西行之路。那些遥远的故事一旦被讲述,就会连绵不尽地吞噬现实:变形的时间与空间、修补 词语碎片的女人、令人产生迷惘爱欲的《O》、永远无法写完的小说、太阳的诞生……未来和过去产生于同一瞬间,生者与死者共存于这个宇宙。

    1887年,人们在一本叙利亚文残稿中发现了拉班·扫马断断续续的记录,我们无法得知他的旅途充满多少危机,唯一确定的是,从他进入故事的梦境开始,他再也没有机会返回故土。

    “故事的核心在于延续,因为肉体是易逝的;人无法拥有永恒,所以迷恋神圣的幻觉;欲望通过书写,得以消解。”这是关于拉班·扫马的故事起点,我想讲给你听。

    ——————————

    【编辑推荐】

    《行者拉班·扫马的收集与爱情》是青年作家广奈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模仿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此书是马可·波罗向忽必烈讲述游历的55个城市),以一位名叫拉班·扫马的元朝人的名义,在诸多看不见的城市中进行游历,寻找文学之形态。作者自述,希望对《看不见的城市》进行补充。在小说中,拉班·扫马见证了44种文学形态,在许多故事中,都与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进行了对话。因而,此书并非常规的、以情节取胜的小说,作者以出色的想象力虚构了诸种世界,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爱情与人生的理解。

  • 熊猫骑士

    作者:钟声礼

    今日热搜

    #熊猫骑士#

    #烧焦的尸体#

    #由泥地构成的密室#

    #凭空消失的凶手#

    ★命案起始

    圣诞节,市区烂尾楼附近发生了一起密室杀人案——

    暴雨夜、一具烧焦的尸体

    出入烂尾楼必经的泥地上没有留下任何人的脚印,以及……

    被目击到的熊猫骑士?

    ★间隔多年的两起命案与流言交错,编织成一出荒诞剧

    有不少目击者称凶手是惩恶扬善的英雄“熊猫骑士”

    但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

    多年前的悬案——律师被害案的真相也浮出水面

    两起案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谓的英雄,会不会其实是负面情绪的阴影?

    ——我想熊猫骑士一定是守护城市的英雄!

    ——熊猫骑士也不一定是什么英雄。似乎有传言说熊猫骑士也做了不少坏事。

    ——你口中的都市英雄熊猫骑士,根本就不存在!

    ★当这张面具戴得太久,强行摘下反而会撕扯下一层皮肤。所以,又何必否认面具是自我的一部分呢?

    交警、外卖员、酒保、网吧流浪汉、讨债的混混

    摘下职业的面具后,他们又会是谁?

    互不知情的人们在命中注定的这一夜,接连登上命运之舟……

    ★本书为仅于一晚上发生的荒诞、烧脑悬疑推理小说

    小心,每一处细节皆有可能是伏笔!

    找到你心中的真相:是都市的英雄,还是杀人的凶手?

    ——熊猫骑士,到底是谁?

  • 超级玛丽历险记

    作者:陈润庭

    ☆陈润庭首部小说集,张柠、贺仲明、魏微推荐

    ☆无数哀愁的想象,人生矩阵里的惊爆与落潮

    ☆不断跨越次元壁的浪漫骑士,在虚幻的城堡里肆意搏斗

    内容简介:

    机械复制时代,如何追寻一个人消失的幻影;

    夜色幽寐的酒吧,隐藏着骑士的爱与躁动;

    纸城堡里,少年的天真和顽固都已褪色;

    书店里的惊奇空间,时间似魑魅变形……

    一次追踪、一场探险,游戏拥有无数个结局,人生可被反复试验。无限增长的想象随时链接你的大脑——在每一个瞬间的背后,都隐藏着足够的可能性。

    名家推荐:

    别致的叙事兼具先锋性与可读性,奇异的想象浸润在年轻的冷感中,新感受力与现代艺术水乳交融。——张柠

    陈润庭的小说,是对讲故事这一古老技艺的本体性探索,兼具先锋性与在地性的双重面向。在他的叙述之中,童年与故乡,现实与梦境在幻想之中互相生发,共同生成神奇的文学空间。——贺仲明

    陈润庭的写作具有先锋的气质,他不落痕迹地拆解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展现出自由、奔放与蓬勃的精神气象。——魏微

  • 鹿隐之野

    作者:押沙龙

    ★ 历史循环往复,人性亘古不变

    ★ 《读水浒》作者押沙龙首部小说作品

    ★ 致敬《故事新编》的神作

    ★ 写尽人性的七宗罪

    ------

    《鹿隐之野》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一部历史寓言集。

    作者押沙龙将历史、神话、传说熔炼于作品中,创作了七个脑洞大开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奇幻,比如开篇从上古时期讲起,流落人间的天人发现了一个孩子,教会他建立文明的秘密;

    有的伤感,比如讲人牲的逃亡,在保护爱人和自己苟活之间做出选择;

    有的则很荒诞,比如闯入桃花源的军官发现,原来那里的原住民都只是自己痛苦的回忆……

    这些故事指向人和权力的关系,以及复杂人性的弱点在这种关系里的反应。

    比如贪婪、软弱、冷漠、自私、暴力等等。

    鹿隐之野是一个梦幻之地,它既见证过王朝的倾覆,也见证过文明的兴起。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不停重演。

    在押沙龙笔下,这些故事提供一种启示,触发人们对历史以及展现出的人性作出思考。

  •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

    作者:[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芭芭雅嘎是女巫,但不属于女巫的团体;她既可以是善人,也可以是恶人;是母亲,也是杀死女儿的凶手;是女人,但没有、也从未有过丈夫;她伸出援手,也策划阴谋;被人类社会驱逐,也与人类沟通;是战士,但也操持家务;是“死人”,也是活生生的人;她会飞,但同时也被束缚在地面上;她只是个“偶然出现的人物”,却也是主人公通往幸福之旅的关键一站:“礼貌的”和“粗鲁的”主人公在她的小屋前驻足,他们吃饱喝足,舒服地洗个澡,听取她的建议,带走她送的魔法礼物,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翻译成更现代的语言,她是异见者、流放者、失败者、隐居者、老处女、丑八怪。她的形象依赖于口述传统,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也是一面集体的镜子。她的人生故事开始于更好的时代,那时她还是金色芭芭、大地之母。后来,她成了被驱逐的稻草人,但依然用诡计统治着人们。如今,她缩在小屋中煎熬时日,像子宫中的胚胎,或棺材里的尸身。

    没有一个人带着花和巧克力,再次敲响她的门。

  • 从熊口归来

    作者:[法] 娜斯塔西娅·马丁

    编辑推荐:

    ☆法国新锐人类学家娜斯塔西娅·马丁的成名作,出版后即在法国引起轰动,连获索梅尔奖、生命之光奖、皮埃尔·马克·奥兰奖等多项殊荣,被翻译成德、西、葡、俄、意、荷等各国文字,通行近三十个版本,还被改编成不同版本的舞台剧在美国、巴西、法国等地上演,撼动全球读者与观众 。

    ☆著名翻译家袁筱一倾情翻译并撰写译后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重走》作者杨潇、文化人类学者袁长庚等诚挚推荐。

    ☆一场人与熊的相互启蒙,一次艰苦卓绝的内向探索。我们仿佛与作者共同经历了这段重创后的重建之路,感受到我们所处的日常世界中看不见的暴力与野蛮,也发现原来还有其他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内容简介:

    年轻的法国人类学者娜斯塔西娅·马丁长期和北极圈内的原住民共同生活。2015年秋天,她在翻越堪察加火山的途中遭遇了一头熊,被咬去了半边颌骨。她奇迹般幸存了下来,而她生命中的危机才真正开始:辗转俄法多家医院,被绑在床上,切开气管,脸上植入金属板,反复经历手术、插管、感染,遭受秘密警察的盘问和猎奇者的围观……这一切几乎将她摧毁。

    破碎中的娜斯塔西娅回想起,堪察加的埃文人中有一个词叫“米耶德卡”(“半人半熊”),在这场相遇之前,她也曾被当地人称为“玛杜卡”(“女-熊”)。为了重新理解这一事件,她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候中穿越800公里的森林,重返埃文人的部落,和他们共同生活。在这段日子里她重建自我,也探索与世界相处的其他方式,直到再次出发……

    评价推荐:

    我们仿佛与娜斯塔西娅共同经历了创痛、恐惧、绝望,直到走出漫长黑暗的隧道,豁然开朗。也让我们发现看似“正常”的社会生活里的“异常”、“文明”世界里的“野蛮”。

    ——张新颖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者的叙事功力非常了得。这是一部从死亡边缘重生的回忆录,也是一次对自我与他者、对文明与自然的再认识。

    ——杨潇 作家、记者

    法国人类学家娜斯塔西娅在勘察加半岛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被熊袭击。独闯异乡的智识之旅因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力量的碰撞而变成惨烈的意外事故。遇袭事件之后,人类学家沉重的肉身被迫在人类世界的医疗景观内部漂流。与角落里会窜出恐怖强力的自然相比,文明内部幽暗的脆弱和荒诞似乎更让人难过,也正是在疗愈的过程当中,娜斯塔西娅确认了野兽的启示:对于游走在边缘地带的人类学者而言,肉身上的创痛提醒她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着另外一种逻辑。本书不是拟人化地把野兽纳入人类社会的伦理系统,而是以身体和生命的脆弱性为代价,对世界的开放性保持存在论意义上的忠诚。

    ——袁长庚 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马丁始终令自己的文字处于试图言说不可言说者,而又不落入任何既定象征体系的“不舒适地带”。正是在这种“不舒适地带”中,读者会像灵光乍现一般感受到任何民族志中都很难感受到的对于原住民的深刻理解与共情,感受到我们所处的看似正常的世界的异常之处、不合情理之处、野蛮之处。

    ——谢晶 复旦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这是一本关于恐怖、痛苦、忍耐和自我蜕变的令人着迷、震撼心灵的书,其感知的强度和风格的独创性可与 J. A. 贝克的经典作品《游隼》相媲美。在这里,娜斯塔西娅·马丁将我们带到了人类最遥远的极限。

    ——New York Review Books

    马丁的叙事,具有个人散文的骨架和散文诗的升华感……在仍然被掩盖和分离的事物中猎取美。其结果是令人激动和着迷的,因为她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每个人认知的极限:什么是自我?什么是“他人”?…… 如果一只熊能突然撕下你的部分头颅,你到底有多珍贵或神圣?

    ——The New Yorker

    这是一本令人震惊的蜕变之书,是人类学和文学的混合体,它既记录了一次内部旅行,又邀请读者以另一种方式看待世界。

    ——L’Humanité

    美妙得可怕……对万物有灵论——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界限——的一次迷人的、雄心勃勃的探索。这本书既展现了坍塌,也代表了重建。

    ——The Guardian

    马丁执着地回想着她的暴力遭遇,努力从中寻找意义。本书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生存故事,让人联想到阿尔托和米肖,在深渊的边缘徘徊。

    ——Le Monde des Livres

    这部作品横跨脏体和大脑两个层面。既是一部关于遭遇野兽并改变人生的动人回忆录,也是关于边界和边缘性、关于在自我与他者的互动中吸收他者的一部分,以及人类学作为理解这一切的方法的局限性的探索……令人兴奋,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

    ——4 Columns

  • 知识过载

    作者:[墨西哥]加布里埃尔·扎伊德

    墨西哥作家扎伊德写道:“人类每三十秒钟出版一本书。”普通读者如何才能跟上最新发行的图书?更不用说众多可以追溯到荷马和柏拉图的经典著作。即使对于最伟大的藏书家来说,出版的前景也令人畏惧。此外,扎伊德认为,人们似乎对写书比对读书更感兴趣(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1%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应该写书)。尽管对这种状况感到沮丧,但扎伊德称该行业的一个优势是其多样性。在出版业中,一本只吸引数千读者的书很可能会被出版,而商业电影业和其他大众媒体几乎必须完全在超预算规模上运作。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是关于21世纪初出版业和文学发展的思考与观察。

    加布里埃尔·扎伊德的这本宝藏小书既令人愉悦又颇为实用,就像添加了维生素的巧克力一样。他的作品融合了智慧和对现实精明的认识,实属难能可贵。对于任何关心书籍和精神生活的未来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振奋人心的必读读物。——琳恩·莎伦·施瓦茨,著有《读书毁了我》

    扎伊德俏皮地赞美了文字的传播,提到每30秒就有一本新书出版,乐观地指出因图书销量低而唉声叹气的出版商“把好事错当成坏事。和报纸、电影或电视不同,图书产业允许小规模运作的存在”。号称藏书过万的扎伊德表示,他有时认为“让无法控制自己的作者戴上贞操手套”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他也开心地宣称:“真正有文化修养的人即便拥有上千本未读图书,仍能泰然自若,保有对更多书籍的渴望。”

    ——《纽约客》杂志

  • 近世社会的形成

    作者:王章伟

    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作者以宋代最重要的大族“河南吕氏家族”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古门第大族没落、科举制度代兴后,宋代所形成的“新门阀”。作者从朝廷政治的起伏、科举制度对家势维持的异化等几方面,析论了宋代士族精英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情况;同时涉及近世社会中的妇女、儿童和科举教育等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从唐宋变革”到宋元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