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应邀之作:拉金随笔
菲利普•拉金是蜚声国际的英国诗人,其作品影响大、流传广,为一众知名作家如德里克•沃尔科特、谢默思•希尼、克莱夫•詹姆斯等所称道,许多诗人更是将其作品视为写作灵感的来源。《应邀之作:拉金随笔》收录拉金1955年至1982年间应报刊、杂志等媒体约稿发表的五十余篇随笔、杂文、 书评和乐评等,在其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浓缩了拉金一生的主要审美理想和艺术观点。拉金文笔凝练,亦庄亦谐,许多文章虽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玑,向为欧美读书界所推重。
● “我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工作一整天,然后做饭、吃饭、洗东西、打电话、写付费文章、晚上喝酒看电视。我几乎从不出门。我想每个人都在试图忽略时间的消逝:有的人通过做很多事情,在加利福尼亚住一年,下一年再去日本;或者是通过我这种方法——让每一天、每一年都过得一模一样。很可能这两种方法都不管用。”
●“我在某个场合说过,小说写的是其他人,诗歌写的是你自己。我想麻烦就在这儿,真的。我对其他人不够了解,我对他们不够喜欢。”
●“困厄对于我而言,就像黄水仙对于华兹华斯那样。”
●问:“您是怎样萌生这个念头,要用癞蛤蟆的意象来代表工作或劳动呢?”
答:“纯粹是天赋。”
-
表现力
场成长类书籍,13大表现力艺术、20多年领导力教练经验倾囊相授,麻省理工学院领导力中心首席执行教练匠心之作。
【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及教育学博士格洛丽亚·舒克作序推荐,马歇尔·戈德史密斯背书,帮你激发自我潜能, 提升影响力,成为卓有成效的领导者;
·基于作者的表演经历,以学徒模式为框架,借鉴舞台表演方法,帮助我们从最好的自己出发施展领导力,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13大表现力艺术、20多年领导力教练经验倾囊相授,帮你培养领导表现力,使他人对我们的感觉更好,同时过上想要的生活。
【内容简介】
我们都知道表现力很重要,可是要如何培养它?
本书给出的答案是,从做最好的自己出发。只有你呈现出最好的自己,并与他人建立了真实而紧密的连接,才会不断改善他人对你的看法。而要实现这一点,作者认为,我们需要培养做事的风度与仪态,提升临在感,持续扩大影响力,进而激发我们的潜能。
而要实现上述目的,要修炼我们的表现力,我们有哪些资源可以借助?本书给的答案是表演。多年来,作者走遍世界各地,面对不同的观众表演精彩的节目,后来他把表演所悟所得迁移到了领导力教练上,与多家《财富》500强企业合作,有效提升了很多领导者的表现力。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领导力中心首席执行教练,罗布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路线图,它将帮我们发展提升表现力所需的风度、仪态和影响力。通过独特的技术、活动和个人故事,罗布揭示了如何运用我们内在的资源和经验,来塑造自信并掌握更具包容性的领导方式。在书里,他还分享了来自真实客户的练习与故事,他们曾挣扎过,但是最后都突破了自己。
人人都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只要你愿意欣赏和呈现自己最好的素质与天赋。本书将帮你激发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和沟通者。
【名人推荐】
《表现力》出自一位堪称完美的艺术表演者、一位领导力教练,他对领导力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是一部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的促进个人和机构成长的手册,读来引人入胜,定然会让你渴望阅读更多。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 全球知名领导力教练
戏剧表演的存在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通过戏剧,我们理解世界;通过表演,我们探索自我,也影响他人。想要变得更优秀、更卓越、更具影响力,我们无须成为表演大师,只须向内挖掘出自我的更多维度即可。而《表现力》这本书里,有关于这方面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马徐骏 商业演讲教练、《开年演讲》策划人
罗布的合作者都是堪称大腕级的领导者,现在罗布通过《表现力》将他所有的智慧及其领导力教练内容倾囊给你,让你触手可及,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
——乔舒亚·玛格利斯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
如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结,罗布对此给出的指导非常有价值。他通过令人信服的故事和案例,用更强的真实性和更大的目的感,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领导力指明了方向。不管你是处于哪个层级的领导者,都可以从自己作为一个人最核心的那部分出发,运用这些清晰明确的指导,增强技能,构建影响力。
——朱莉·斯塔德迈尔 辉瑞公司人才管理与发展副总裁
-
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
铸刻文化出品
一瓜一世界,无瓜不清凉
曾创造单条微博2万+次转发、超2000万阅读量
建筑师、画家鱼山备受喜爱的西瓜画首度集结
100张脑洞大开的西瓜画,好吃好玩好看
90首精挑细选的季候诗,从立夏到立秋
一本妙不可言的治愈画集
一本消夏祛暑的诗歌精选
让有趣的灵魂打开奇妙的想象力
本书是画家、建筑师鱼山所绘的西瓜图的合集。鱼山以传统的水墨,画出新鲜又古典、富有生活情趣的西瓜图:籽可以是雨滴,瓤可以是云彩,瓜皮则成为舟船与穹顶……以瓜观物,如梦似幻,自成奇趣。
画集依照夏天时序编排,从立夏开始,跨过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到立秋结束,100张 脑洞大开的西瓜图,陪伴读者度过漫漫夏日的每一天。同时,本书还收录了鱼山抄录的古人关于夏天的诗词名句,这些诗词的物象景观、意境情感,也依照孟仲季的次序,从“春去夏犹清”,走入“清秋时节近”。90首古诗词,引人步入一条销夏避暑的清凉小径。
可以说,这是一本专为夏天而作的季候书,期待有趣的灵魂打开美妙的想象力。
-
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
为什么效率低下的美国银行客服部,仅仅增加了员工的聊天机会,业绩就大幅提升?
为什么在谷歌实验中,经常暴露自己情绪缺陷的领导,团队的创新绩效反而最高?
为什么大众汽车组织不同部门的员工定期吵架之后,分歧反而减少了?
为什么EverYoung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 ,却更喜欢雇用老人?
为什么阿里隐藏序列职级后,管理更高效了?
……
这些看似反常识的做法,其实都遵循了组织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都有哪些规律?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规律?这本《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会给你答案。
-
情感学习
★跨越德、美、英、意、法、荷、挪、俄、瑞典等世界各国,考察百余种经典儿童文学与教育手册,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情感的认知与学习的异同。
★焦虑、信任、虔诚、同情、同理、爱、羞耻、痛苦、恐惧、勇敢、思乡、无聊,十三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勾勒十二种情绪的百年发展史。
★从《绿野仙 踪》到《霍比特人》,从《鲁滨逊漂流记》到《爱丽丝漫游奇境》……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并非天生,而是通过阅读形塑,并不断改变。
★“光启·情感史”系列第一部,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王晴佳策划作序,著名历史学者蒋竹山推荐 。填补儿童情绪史研究的空白,为儿童情感研究奠定框架。
本书研究百年来经典儿童文学如何引导孩童与青少年认识感觉、学习情绪,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主任、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乌特·弗雷弗特主编,集合该中心的数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共同撰写。
1870-1970年是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对儿童情感的讨论最蓬勃发展的年代,儿童被视为需要教养的独立于成人的个体,无数童书与教育手册协助父母引导儿童学习情感、掌控情绪,并由此发展出“健全”的人格。本书即通过考察这一时期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种畅销儿童文学与教养手册,还原其阅读情境与读者反应,探索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通过阅读来学习感受、认识情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儿童会与书中主人公一起体验成长,通过模仿与自我调整,学习各种情绪,并且将这些情绪转化成知识。作者们也将这些情感置于历史转折与社会变迁中讨论,勾勒出十二种情绪的百年发展史。
在探讨这些书籍传递出哪些情绪知识以成为儿童的情感养分时,本书分析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如儿童如何在《蝇王》中学到“羞耻”“痛苦”与“同理心”,通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懂得“分离焦虑”;而曾被鄙视的“胆怯”,在《绿野仙踪》里有了新的诠释,从托尔金的《魔戒》《霍比特人》到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恐惧的概念又变得更加复杂……这些作品鼓励儿童拥抱恐惧、摆脱羞耻,接受思乡病为一种合情合理的感觉,并赋予儿童掌握自我情绪的权利,儿童有了不同的选择与空间,同时也开始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
波拉尼奥的肖像
★波拉尼奥,比肩马尔克斯,文艺青年的新偶像_ 苏珊·桑塔格x余华x毕飞宇x格非 挚爱作家
·
★聚焦波拉尼奥的口述与访谈 ———》 中文版重磅面世!_ 这本口述访谈录,从波拉尼奥真正的朋友们,那些可以和他促膝长谈、心心相映的人的视角,追忆波拉尼奥。在众多声音中,波拉尼奥显影。
·
★《2666》《荒野侦探》标配读物_ 波拉尼奥的大量创作素材、创作原型在这本众人口述访谈中,一一揭露,出版前后谜团一一展开。
·
★写作x青春x流亡x爱情x拉美文学圈x现实以下主义x冒险,让你在此读懂波拉尼奥!_ 本书由很多人的口述与回忆叠加而成,涉及波拉尼奥的写作、流亡、爱情、童年、死亡,以及政治、拉美文学圈等方方面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 内容介绍
罗贝托·波拉尼奥,智利诗人、小说家,当代西语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中国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本书作者莫妮卡在与波拉尼奥由书信往来构成的访谈中,成为波拉尼奥的挚友,对波拉尼奥的人生和内心有很深了解。
这本口述访谈录,从波拉尼奥真正的朋友们,那些可以和他促膝长谈、心心相映的人的视角,追忆波拉尼奥。它是断片的、忧郁的、零星的,由很多人的口述与回忆叠加而成,涉及波拉尼奥的写作、流亡、爱情、童年、死亡,以及政治、拉美文学圈等方方面面。
————————————
▼ 媒体推荐
阿根廷《民族报》
这部作品的贡献在于,能让你看到神秘背后、现实一面的波拉尼奥,他甚至就在读者的手中。
·
阿根廷《共和报》
这本书对于波拉尼奥的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宝藏,翻阅完472页后,你会发现波拉尼奥就活在你眼前的每一章节中。
·
墨西哥《至上报》
在畅销书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逐渐忘记如何去了解一位作家在历史上代表的力量。在波拉尼奥逝世近20年后的今天,这部作品能够帮助你透过波拉尼奥,追溯拉丁美洲文学的重要意义。
·
智利《合作》
.这本访谈录是目前为止最接近波拉尼奥传记的一部作品,首次向读者揭秘作家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的种种细节。
-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
本书从小说巨匠毛姆所著一百多篇短篇中精心遴选二十三篇代表作。作为现代社会的冷静观察者,毛姆用他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解剖人性,世俗男女们,在一幕幕悲欢冷暖的短章里,出演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传世角色。
-
在海上
≈你所经历的一切决定了你是谁≈
≈只有记住这一点,才能到达彼岸≈
《爱尔兰独立报》年度选书
爱尔兰当代文学扛鼎作家保罗·林奇长篇力作初次引进
爱尔兰法语国家大使文学奖 | 凯爱瑞集团年度爱尔兰小说奖 得主
《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出版人周刊》等国际媒体一致称赞
————————
海难后的绝境求生 | 汪洋上的孤独漂流
一次存在主义危机 | 两个人的灵魂救赎
-
圣诞节前一个月,经验丰富的渔夫玻利瓦尔带着年轻人赫克托驾驶一艘小渔船出海捕鱼,没过多久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困在太平洋上。日子一天天过去,物资匮乏,营救杳无音信,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活下去,是他们的首要难题,然而更大的挑战是他们能否有勇气面对内心的幽灵……
————————
《在海上》既令人恐惧,又如此美丽。
——《卫报》
感情丰沛,情节奇异,近乎一场幻觉,与加西亚·马尔克斯遥相呼应。一本萦绕心头、梦幻般的小说。
——《星期日商业邮报》
保罗·林奇讲述了一个存在主义寓言,在一场生存危机中,勾画了人类精神的脆弱与坚韧。作者用诗意而深刻的语言写了一个净化心灵的救赎故事。
——《读者》
《在海上》让读者关注生与死的问题,关注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什么。保罗·林奇将读者放在了太平洋上的一艘小船上,我们都在那里,我们必须面对玻利瓦尔和赫克托被迫面对的问题。
——《纽约图书杂志》
保罗·林奇的《在海上》让我惊叹不已。这是一部笔触优美、有着精细控制力的小说,表面上讲的是两个男人的海上漂流,(深层次上)讲述的是人类精神,以及当人处于极限状态时会发生什么。
——《爱尔兰独立报》
-
限时医院
醒来后,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自己穿着浅蓝色的,像浴衣一样的衣服。
这正是病患在医院里穿的病号服!
而自己的下半身不光没有穿内裤,甚至还穿着尿布!
当一切还是一团乱麻时,这里居然有包括我在内的5人,都是如此境遇。
而我们竟都与那场神秘死亡的真相有关!
到底是畏罪自杀还是另有隐情? 这些人真的可信吗?
或许绑架大家的犯人就假装成受害者混入了其中,
甚至也不能排除就是他们几个合伙把我监禁起来的可能性。
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的6小时!这究竟是最后的机会还是最终的惩罚?
-
放学后的小巷
献给青春与怀念与谜
首届QED奖首奖作品
堕落巷——在这条承载着少年们所有悲伤与快乐的巷子里发生着一起又一起不可思议的事件。
酷爱香菜的同学为什么没有加香菜?为什么每天老师都拖堂?怎样使抽中奖的概率提升?同学的记忆卡在游戏厅中失窃,犯人是……?
首届QED奖首奖作者——钟声礼,邀你来参观自己即将要溢出纸面的情谊与回忆。
-
银匙
《银匙》是作家中勘助的儿童小说代表作,与《窗边的小豆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共同入选日本小学生推荐读物。
"我"发现了一把儿时的银汤匙,它像一台时光穿梭机,带"我"踏过回忆的小桥,穿越时间的荒原,来到那遗落在远方的童年。温柔的伯母,活泼的玩伴,耐心的老师,风声虫鸣,茫茫绿野……童年时光如阳光下明亮的河水轻轻流淌,在记忆里留下清澈透明的感动和怀念。
《银匙》将童年故事、学校生活、家庭温情结合在一起,描写少年的日常和所思所想,以及每个人都有过的成长中的困惑与不安。作家周作人盛赞本书是近代小说中描写儿童的绝妙之作。文豪夏目漱石则评价其文字透彻纯净,描写细腻,是具有创造性的自传体小说。
-
梦海
●全球销量超150万册、感动多国读者的《小小巴黎书店》,作者全新小说!
●弥留之际,我们或我们爱的人,会经历什么?
——生死之间一片“梦海”,过去现在重叠交错,如果能重新回到那些改变了我们一生的重要时刻……
●德国文坛重量级作家妮娜·乔治“告别三部曲”最终章。
——《梦海》写作于妮娜父亲骤然离世后,她用这本小说挽留的,是与父亲共度的时间。
●《小小巴黎书店》里,我们一路追寻,最终学会好好告别;《梦海》中,开篇即车祸意外,为了告别,我们开始一路追寻。
●让我们用故事,补上那堂告别课——
在我读过的有关生死的书中,《梦海》是最具洞察力的。——美亚前 50 名评论人VINE VOICE prisrob
这本书探讨了那些戛然中止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带有一种萦绕于心、引人遐想的魔力,是读书会和阅读俱乐部的完美首选。——《出版人周刊》
妮娜·乔治写透了生活中的恐惧与无常,以及我们避而不谈的:死亡。——美国读者
这是一个哀伤而深刻的故事,关于渴望、怀念,以及错失良机的痛苦。——《科克斯书评》
一本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令人深深触动的小说,它深入探索了生命中一些最让人难以忘却的问题。——《书单》
诗意的文笔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情节新颖独特、引人入胜。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美国读者Amethyst64
.
【内容介绍】
【我们都会好奇,在弥留之际,我们或我们爱的人,会经历什么。】
——————————————————
套上一件罩衫,给手和前臂消毒,再用口罩遮住口鼻。
这里看起来像是一个难民营,因为人们叫的不是昏迷病人的名字,而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A3,血糖下降。”
“B9,情绪不稳定。”
我的父亲是C7,是“僵尸”之一。
13年来,我第一次见到他。
——————————————————
亨利曾是一位战地记者,善良、疏离,热烈又冷淡;他周游世界,愿意在宿醉的清晨去任何地方,除了家。他有一个13岁的儿子萨姆,只在孩子出生时得到过一张照片,此后从未得见。亨利的紧急联系人始终是前女友埃迪,这个名字也出现在他的遗嘱里,但在两年前,是亨利决然放弃的这段感情。
那是他等了很久的一天——
素未谋面的儿子萨姆,邀他相见。
可就在那一天,他撞上汽车,陷入长久昏迷。
亨利孤独、矛盾而迷人的一生,就此成了谜。
他来到了生与死之间一片虚无的“梦海”里,他的过去与现在重叠交错。亨利不断做着梦,重新回到那些改变了他一生的重要时刻……
而隔着那层羽绒被般厚重蓬松的麻醉剂,萨姆和埃迪也想知道,那些没能问出口的话,该如何才能得到解答……
-
星降山庄杀人事件
◎首届本格推理大奖得主 仓知淳
作家生涯代表作重磅登场
◎布局扎实,伏线密布,推理严谨
带给头脑一场真相难觅的逻辑风暴
◎入围第五十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原书房“本格推理20年 BEST OF BEST”榜单第七位
------------------------------------------------
★内容介绍
杉下和夫因顶撞上司而被社长降为艺人助理,不得不跟着观星家星园诗郎外出工作。两人受邀来到一处山间度假村,却与UFO研究学者、小说家及其秘书等人一同被大雪困住。突如其来的杀人案令众人惊慌不安,迟迟等不到救援更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星园与杉下临时作为“侦探和助手”,搭档寻找案件真相。
可当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与一切不合逻辑的行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案件调查却陷入了迷局。隐秘的凶手究竟藏在何处?
-
家族往事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BIB作品
第一部当代绘本版《战争与和平》
20世纪俄罗斯“历史百科全书”及
“生活博物馆”
1 栋老房子、5 代人、80位家庭成员、100 种珍藏物件
集体讲述俄罗斯百年家族的悲欢往事与国家沧桑历史
编辑推荐
英、法、德、日、韩、意等十余国版权售出,2017年出版以来,不断加印、再版,在全球媒体上获得压倒性好评,赢得无数奖项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 (简称BIB)”
●俄罗斯图书插画大奖赛“图书形象奖”
●入选2019年博洛尼亚书展“最佳作品奖”
●插图作者获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第二大文学奖“林格伦文学奖”提名
◎世界门槛最高插图奖BIB作品,堪称第一部当代绘本版《战争与和平》。
由一个家族,读懂一个国家,20世纪时代集体画像与心灵史。
◎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百科全书”。完整讲述俄罗斯从1902年到2012年,100年间的大事件。涉及10个重要历史阶段。
◎俄罗斯复杂多面的 “生活博物馆”。百余件真实物件,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各个面向。
· 在20世纪各个年代,人们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玩什么?聊什么?
· 诗歌、歌曲、戏剧、广播、电影电视,涉及俄罗斯文化的方方面面,供读者延伸学习。
◎鼓励代际对话的礼物书,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点滴时光。
历史是你,你的家人,你的故事,而不是窗外的某个地方。
·我们总是爱谈论外面的世界,对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的故事却一无所知。本书鼓励读者关注家人,提问、寻找并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
·每个人都会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和家人的影子,伤感与喜悦并存的普通人生活。
内容简介
在莫斯科一条安静的小巷里,有一栋老房子。往上爬六段楼梯,左转,就是穆罗姆采夫的家。1902 年10 月的某个夜晚,我们走进他家,在那里待了整整100 年。我们认识了穆罗姆采夫家族的几代人,也认识了他们的邻居和朋友;我们目睹了他们的相聚和分离、快乐和悲伤、希望和失落,经历了许多俄罗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中所经历的一切。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仅有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媒体评论
非同寻常的俄罗斯历史视角,触动人心的百姓生活。——《出版人周刊》
我愿意把它看成一本家庭相册,或是一座生活博物馆,最重要的是,它没有掩饰任何历史真相。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
浪漫地理学
“浪漫”与“地理学”看似是一对矛盾的词。地理学脚踏实地,充满常识,亦是生存所必需。在过去,每个人都要懂得去哪里寻找食物、水源和栖息地;而如今,所有人都必须细心经营地球家园,使之更宜安居。当今的地理学著作缺乏戏剧性,地图、数据、描述和分析比 比皆是,却没有豪侠之举,没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远的历史中,地理学的确曾有魔力,并被认为是浪漫的。那是一个英勇探索的时代。探险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沙漠和极地冰原,检验着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忍耐力……作者指出,若是将精神视为人类存在的核心,或许人类需要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超越中庸之道,信奉诸如光与暗、高与低、头脑与肌肉等两极化价值,皈依一些并不满足生存需要,却迎合热烈的浪漫渴望的地理环境。全书以灵动的笔调,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讲述人性与大地的互动,发掘地理学的诗性潜力。
过分注重细节的地理学需要与浪漫且先验性的洞察力为伴——无论是像威廉•华兹华斯所说的“仿若那寄寓于落日灿烂余晖之中的、渗入万物魂灵的虚无缥缈”,还是如爱因斯坦说的“宇宙的音乐”。
——段义孚
-
彻悟
※入围澳大利亚书商协会年度最佳图书奖。
※印度旅行最佳读物之一。
※背包客印象vs旅居印度两年多的体验。
※双侧肺炎与新生,一个人的宗教探险。
※近距离接触几乎所有宗教信仰
※深入体验著名瑜伽、修行实践。
※女性作家的视角与关注,展示了一个深刻而富有层次的女性世界。
※极高的可读性,她的观感是异乡人的,她的表达却是非常印度的。
本书是澳大利亚记者萨拉·麦克唐纳两年多印度生活的回忆。萨拉·麦克唐纳二十多岁时曾背包在印度游玩,炎热、污染和贫穷是印度留给她的印象,因此,当机场乞丐给她看手相并预言她会为爱重返印度时,她并不相信。然而,十一年之后,预言成真。因为在ABC电台工作的男友被派到新德里,她不得不为爱牺牲,离开悉尼,来到这座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刚安顿下来,萨拉就得了严重的双侧肺炎,陷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她活了下来,并决定直面这些危机,找到内心的平静,于是开启了她在印度探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的发现之旅。
这就像凯西·莱特(Kathy Lette)和汤姆·罗宾斯(Tom Robbins)在开往瓦拉纳西的慢火车上相遇,比尔·布赖森(Bill Bryson)给他们上了一份印度炸洋葱饼……这是一本非常、非常有趣的书。莎拉·麦克唐纳捕捉到了印度的一切令人沮丧、恼怒和欣喜的人和事,再将它们娓娓道来,让人读得欲罢不能。——彼得·摩尔(Peter Moore),《心碎者的斯瓦希里语》的作者
一段耐人寻味的自我发现之旅……作者对印度的超凡魅力有着独特的见解。——澳大利亚《周日电讯报》
赫尔曼·黑塞的精神故乡,奈保尔的幽暗国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世界。你不可能了解的印度:富有又贫穷,精神又物质,残忍又善良,愤怒又平和,丑陋又美丽……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父亲及外祖父均在印度传教多年,母亲也出生于印度,印度是他的精神故乡,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英国印度裔作家奈保尔在成年后踏上印度的土地,开启他的“寻根之旅”,写下了包括《幽暗国度》在内的“印度三部曲”。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世界看到了印度的冰山一角,而贫民窟、宗教冲突、种族歧视等电影反映的印度现状至今仍未改变。
※印度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既古老,又现代,只有在旅居印度的前记者萨拉·麦克唐纳的笔下,印度的真面目才会逐一展现出来。
-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
“红星”
本书前半部分从1937年日本政府公报登载的一幅错误的“毛泽东”照片入手,追寻外界逐渐认识中国革命领袖的历史过程,以及其间所发生的误解、巧合与蓄意隐瞒。后半部分则致力于复原《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过程与版本流变,详细梳理了它在中国、苏联、日本等地的历史命运,澄清了后世对于这一名著的诸多误解与不实指控。
-
让我独自一人
【编辑推荐】
※ 如火焰般纯净,比眼泪更骄傲,不驯服的女人,在病痛与失恋中解剖爱情;
流星般一闪而过的天才作者,在肺结核与恋人分手的双重打击下,用手术刀般的精准笔触剖析爱情与欲望。
※ “让我受苦,让我治愈,让我独自一人”——在这份爱情病例的体检报告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一个在爱人面前始终站立着的女人,审视这段爱情结束的全部过程:剖开自我,也解剖爱情;直面丧失,也直面死亡。
※ 情感强烈,文字优美,饱含爱、痛苦与尊严的独白书写,20世纪女性文本的里程碑;
全书由四封书信组成,以第一、第二人称叙述的独特方式,开独白书写之先河:“如果你爱我,我将会痊愈”;
以极度痛楚但又极度清醒的文字,突显女性的自主意识,直视存在本身:深情同时骄傲,饱含爱与尊严。
※ 法国文学不曾被遗忘的明珠,出版近一个世纪以来数度再版与搬上舞台,引发几代读者情感共鸣;
1933年初版后,每隔几年都会重新再版,千禧年以后更是数次被搬演上舞台以独白剧方式呈现,同时被译为数种语言畅销全球,引发不同年代、不同国家读者同样的情感共鸣。
※ 来自边缘人物的真诚书写,感动一干文坛名家,获得一致好评;
保罗•克洛岱尔、勒内•克勒韦尔、保罗•瓦莱里、克拉拉·马尔罗、罗伯特·布拉西亚克等法国文坛名家热烈推荐,将其誉为“一簇反抗生命的纯净火焰”。
※ 法语文学教授、译者袁筱一六千字长文倾心导读:哪怕躺平的时代终将到来,也让我们站着爱吧!
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著名法国文学译者、研究专家袁筱一老师长文导读,深度还原玛塞勒·索瓦若的生平、写作背景与文学价值,帮助读者理解这部鲜为人知的法国经典。
※ 单向文学节年度设计奖得主、新锐设计师山川担纲装帧设计。
120*160精装小开本,典雅便携;设计师精排全书,倾心设计。
————————
【内容简介】
“让我受苦,让我治愈,让我独自一人。”
1930年,身患肺结核的年轻女子在疗养院收到恋人的分手信。
在内心的阵痛与煎熬之中,她以天才般的细腻笔触写下四封剖析爱情的信件,却从未寄出。
在保罗•克洛岱尔、保罗•瓦莱里、勒内•克勒韦尔等知名作家的支持下,书信得以结集出版,近九十年来不断再版,已成为法国女性文学经典之作。
————————
【重要评价】
▲ 小小的一卷,如此苦涩,如此纯洁,如此高贵,如此明朗,如此雅致,如此凌厉,如此格调高雅的荒凉与残破。人们几乎可以说,这是女性写作的最佳代表作之一。
——保罗•克洛岱尔
▲一簇反抗生命的纯净火焰。
——勒内•克勒韦尔
▲本该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部由一个不驯服的女人写成的书;如男性目光一般准确,目光所及,亦敌亦友,没有分毫奴性。……是一部带着简洁的忧伤的书,直面死亡,直面装出一副权威态度的男性的弱点,一部充满尊严的书。
——克拉拉·马尔罗
▲所有喜欢真实与简单的小叙事的人都会喜欢上……这部如此丰满的作品,因为,无论如何,这首先是一部值得爱、关于爱的作品。
——罗伯特·布拉西亚克
▲可以说是由和弦与对位组成的作品——每个主题皆有其回响,每个观点都有其对应,展现一个非凡卓越的内心世界,特别写出了对于自我的检视。
——保罗•瓦莱里
-
让我独自一人
【编辑推荐】
※ 如火焰般纯净,比眼泪更骄傲,不驯服的女人,在病痛与失恋中解剖爱情;
流星般一闪而过的天才作者,在肺结核与恋人分手的双重打击下,用手术刀般的精准笔触剖析爱情与欲望。
※ “让我受苦,让我治愈,让我独自一人”——在这份爱情病例的体检报告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一个在爱人面前始终站立着的女人,审视这段爱情结束的全部过程:剖开自我,也解剖爱情;直面丧失,也直面死亡。
※ 情感强烈,文字优美,饱含爱、痛苦与尊严的独白书写,20世纪女性文本的里程碑;
全书由四封书信组成,以第一、第二人称叙述的独特方式,开独白书写之先河:“如果你爱我,我将会痊愈”;
以极度痛楚但又极度清醒的文字,突显女性的自主意识,直视存在本身:深情同时骄傲,饱含爱与尊严。
※ 法国文学不曾被遗忘的明珠,出版近一个世纪以来数度再版与搬上舞台,引发几代读者情感共鸣;
1933年初版后,每隔几年都会重新再版,千禧年以后更是数次被搬演上舞台以独白剧方式呈现,同时被译为数种语言畅销全球,引发不同年代、不同国家读者同样的情感共鸣。
※ 来自边缘人物的真诚书写,感动一干文坛名家,获得一致好评;
保罗•克洛岱尔、勒内•克勒韦尔、保罗•瓦莱里、克拉拉·马尔罗、罗伯特·布拉西亚克等法国文坛名家热烈推荐,将其誉为“一簇反抗生命的纯净火焰”。
※ 法语文学教授、译者袁筱一六千字长文倾心导读:哪怕躺平的时代终将到来,也让我们站着爱吧!
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著名法国文学译者、研究专家袁筱一老师长文导读,深度还原玛塞勒·索瓦若的生平、写作背景与文学价值,帮助读者理解这部鲜为人知的法国经典。
※ 单向文学节年度设计奖得主、新锐设计师山川担纲装帧设计。
120*160精装小开本,典雅便携;设计师精排全书,倾心设计。
————————
【内容简介】
“让我受苦,让我治愈,让我独自一人。”
1930年,身患肺结核的年轻女子在疗养院收到恋人的分手信。
在内心的阵痛与煎熬之中,她以天才般的细腻笔触写下四封剖析爱情的信件,却从未寄出。
在保罗•克洛岱尔、保罗•瓦莱里、勒内•克勒韦尔等知名作家的支持下,书信得以结集出版,近九十年来不断再版,已成为法国女性文学经典之作。
————————
【重要评价】
▲ 小小的一卷,如此苦涩,如此纯洁,如此高贵,如此明朗,如此雅致,如此凌厉,如此格调高雅的荒凉与残破。人们几乎可以说,这是女性写作的最佳代表作之一。
——保罗•克洛岱尔
▲一簇反抗生命的纯净火焰。
——勒内•克勒韦尔
▲本该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部由一个不驯服的女人写成的书;如男性目光一般准确,目光所及,亦敌亦友,没有分毫奴性。……是一部带着简洁的忧伤的书,直面死亡,直面装出一副权威态度的男性的弱点,一部充满尊严的书。
——克拉拉·马尔罗
▲所有喜欢真实与简单的小叙事的人都会喜欢上……这部如此丰满的作品,因为,无论如何,这首先是一部值得爱、关于爱的作品。
——罗伯特·布拉西亚克
▲可以说是由和弦与对位组成的作品——每个主题皆有其回响,每个观点都有其对应,展现一个非凡卓越的内心世界,特别写出了对于自我的检视。
——保罗•瓦莱里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