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琥珀中的生命

    作者:未来事务管理局 编著 / 劳伦斯•M.舍恩 / 德里克•昆什肯 / 娜奥米•克雷泽 / 卡罗琳•艾维斯•吉尔曼 / 弗兰•怀尔德 / 阿蕾克斯•德拉莫妮卡 / 萨曼莎•默里 / 凯莉•罗伯森

    ※中国本土科幻的一次有趣探索,山川、风物、民俗,用科幻的视角进行全新的想象。

    ※科幻不止着眼于科学与未来,还要思考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身份,这本书是难得的一次实地踏访科幻创作。

    ※刘慈欣、韩松诚意推荐!

    ------

    《琥珀中的生命》邀请了包含世界科幻星云奖、雨果奖得主在内的十余位科幻作家,如劳伦斯·M.舍恩、德里克·昆什肯等前往贵州采风,他们将从地方民族文化中获得的灵感,化作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的科幻故事,为科幻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科幻是关于宇宙星空,人类命运的艺术,但不同地方民族的人类,他们所理解的宇宙星空,所经历的历史命运,其实并不一样。——刘慈欣

    用科幻来描写边远地区人民的独特文化,以及他们摆脱贫穷,并远征星辰大海的历史,无可比拟的作品。——韩松

    ------

    华夏科幻系列是聚焦中国地理人文的科幻小说选集系列,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发掘、体验当地特有的地理景观、人文历史和民俗技艺,以此为灵感和素材,创作出内涵丰富的科幻文学作品。

  • 什么也别说

    作者:[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纽约时报》畅销图书

    ※《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威尔奖获奖作品,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巴马2019年书单

    .

    1972年年底的一天,十个孩子的母亲琼•麦康维尔被一伙蒙面人从贝尔法斯特的家中绑走,她的孩子们从此再也没见到她。这是北爱尔兰冲突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桩案件。

    2003年,在《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订五年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骨骼。当麦康维尔的孩子们被告知骸骨的衣服上有一个蓝色的别针时,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母亲。

    .

    究竟是谁杀害了琼•麦康维尔?

    .

    试图追寻真相的人们像是撞到了一堵无声的、坚实的墙壁:谁都不愿提起这件事。

    “无论你说什么,什么也别说。”诺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这样说道。

    .

    ————

    北爱尔兰冲突中的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不仅折磨着被害者麦康维尔的孩子们,也折磨着共和军的成员们。

    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

    本书是对一桩北爱尔兰骇人听闻的绑架谋杀案的真相追踪,并以这桩谋杀案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北爱尔兰冲突及其和平进程。本书是基于大量研究、采访、文献数据写作而成的扎实可信的非虚构作品。

  • 聪明人的魔法箱

    作者:[英] 大卫·科顿 (David Cotton)

    本书为解决新问题而写,讲解了68个简单却极为有效的工具,就其定义、使用时机、使用策略、注意要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和示例。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待解决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

    阅读本书,你将能够:

    ·面对极其棘手的问题也能游刃有余;

    ·快速确立真实问题并有效解决它们;

    ·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变得更全面、更有创造力;

    ·更加自信地做出有效决策;

    ·让人生变得高效而富有条理。

    1.《聪明人的魔法箱》集合68个工具,既有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有创新思维的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协同运用,超值有效。

    2.体例完善,书中配有工具应用索引图表,助力快速解决问题。

  • 听懂另一半

    作者:[美] 黛博拉·泰南

    英国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倾情推荐、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8个月、被译为31种语言、拯救了无数读者婚姻的两性研究经典。两性各有一套惯用语言,误解常始于不对等的沟通。

    ◎ 编辑推荐

    ☆ 你以为你说的话就等于TA听到的吗?每天有多少争执是本可以避免的?有多少真挚的情感表达在对话中流失?

    ☆ 英国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倾情推荐,8个月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被译为31种语言的两性语言学代表作。

    ☆ 他迷路时,为什么宁可自己找也不愿开口问?她诉苦时,为什么比起建议更希望得到安慰?两性不同的社群文化,塑造了不同的“性别方言”。当女性看重的关系性对上男性要求的独立性,常常让一方传达出的不等于另一方接收到的,误解和争执因此发生。

    ☆ 随语言学者深入社会的肌理,探寻沟通的逻辑。于人,明白他/她怎么想,为什么这么说,期待你如何答;于己,发觉性别方言的烙印,有效调整心态,懂别人,更懂自己。

    ☆ 无论你是与异性沟通还是与同性相处,无论你的沟通对象性格如何,本书都能从一个全新角度给你启发,帮你察言观色,知己知彼,提升情商,和睦关系。

    ◎ 内容简介

    黛博拉·泰南在本书中分析了两性沟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男性和女性的沟通方式本质上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并非天生,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建构的。女性使用的是建立联系的语言,更注重亲密性;男性使用的是确立地位的语言,更追求独立性。因此,在两性间的对话中,双方的首要目标并不一致。这种差异与感情深浅无关,却造成了不少误解,经常让双方都感到委屈。泰南会告诉你,了解了这种差异的起因和表现,你会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另一性的所思所感。

    泰南整合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在本书中提供了大量来自现实生活会话的实例,你会在其中看到自身经历的影子。除了对两种沟通风格的基本解读以外,你还会读到两性对话中的打断现象、公开与私下沟通的差异、说教与聆听以及八卦行为的意义等引人深思的内容。

  • 安乐死现场

    作者:[日]宫下洋一

    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

    历时两年,辗转六国,

    一场颠覆生死观的采访之旅。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有难以忍受的病痛、没有治愈的希望、

    能够明确地表达意愿、没有患者期望的治疗手段。

    这是实施安乐死的四个基本条件。

    但痛苦该如何测量?

    治疗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没有了希望?

    瑞士、荷 兰、比利时、美国、西班牙、日本,

    从西方到东方,在允许或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

    聆听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支持或反对的声音,

    思考终将到来的“最后的日子”。

    ——————————

    这不是自杀,是癌症结束了我的生命。为了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我选择了稍微提早一点死亡。

    ——在YouTube上宣布选择安乐死的年轻女子

    决定自己的生死,被认为是属于人权范围内的吧。我倒是奇怪,为什么在其他国家,个人不能决定人生的结局?

    ——4年协助150人“启程”的家庭医生

    现在医学进步,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艾滋病不再是必死的绝症。请想一想当时认为必死无疑而选择了死亡的人们。

    ——赋予患者生存希望的放疗科医生

    何为安乐死?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呢?……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读者。我想把做最终判断的权利交给读者。

    ——摘自本书作者结语

  • 东亚的诞生

    作者:何肯

    编辑推荐

    ◎中国的汉服、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究竟有何异同?

    ◎中医、韩医、和医是一回事吗?

    ◎端午节、印刷术、樱花起源地等一系列争议为何会引发中日韩民间严重的对立?

    ◎中华文化如何在东亚传播,汉字又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撕裂东亚世界的民族意识是在何时,以何种 方式产生的?

    美国汉学家何肯充分利用现存史料与最新研究成果,回到东亚世界诞生的原点,再探汉字文化圈形成过程,揭示现代东亚各国文化冲突的历史根源。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讲述了秦汉至隋唐时期东亚历史发展进程及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和现代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阐释了中华文化对东亚各国的影响,以及东亚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改造。

    他综合运用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证据,阐明了东亚各国如何通过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发展出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东亚文化。

    媒体推荐

    何肯的这部著作涉猎范围很广,包括土地所有制、贸易路线、移民和军事技术等,时间跨度长达千年。他对中国与周边民族及文明的比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他的作品为更加深入的讨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 张磊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

    何肯的这部重要著作无疑将引发更多关于大学课程中关于区域研究重要性的争论,并将促使东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反思将现代民族国家作为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单元的合理性。

    —— 布雷特·沃克,蒙大拿州立大学波兹曼分校教授

  • 卡片笔记写作法

    作者:[德] 申克·阿伦斯

    德国著名学者卢曼基于学习心理学的洞察,借鉴久经考验的笔记技术,使用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本书是该系统的第一本中文综合指南和说明,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写 作知识、写作准备、写作能力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概述写作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总结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第三部分是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无论你喜欢用笔和纸,还是喜欢在Windows、Mac或Linux上做笔记都没关系,这个方法都能够轻松应用。

  • 生而服从:机器人故障指南

    作者:[澳] 乔纳森·斯特拉罕

    ★内容介绍

    本书共收录15篇近年受到国际科幻界肯定的关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科幻短篇故事。

    1.《工作机器人指南》 维娜·杰敏·普拉萨德 著

    《工作机器人指南》入围2021年雨果奖最佳短故事奖。维娜·杰敏·普拉萨德是一名来自新加坡的作家,她的作品旨在反对世界机器论,她的作品多次提名星云奖、雨果奖、惊奇奖、斯特金奖和轨迹奖等奖项。

    2.《回声测试》 著彼得·沃茨 著

    彼得·沃茨原先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因小说《海星》《盲视》而名声大噪,他的作品被译成二十种语言,屡获各类奖项,从科幻小说到纪录片再到学术作品都有获奖,

    但最近他参与制作一部黑色金属科学歌剧,讲述的是将石花肺鱼送去火星的故事,该项目由挪威政府资助(歌剧项目,不是肺鱼项目)。

    3.《无尽》 萨阿德·Z . 侯赛因 著

    萨阿德·Z . 侯赛因是小说《逃离巴格达!》和《巨灵城》的作者。他的中篇科幻小说《廓尔喀与周二之神》已于2019 年出版。

    4.《步枪兄弟》 达里尔·格雷戈里 著

    达里尔·格雷戈里是一位跨类型获奖作家,作品类型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漫画等。最新的长篇小说《弯勺者》提名世界奇幻奖。中篇小说《安然无恙》获得了世界奇幻奖和雪莉·杰克逊奖,同时入围了星云奖、斯特金奖和轨迹奖的决赛。科幻小说《派对之后》则是2014 年度美国公共电台和《科克斯书评》的最佳虚构小说,并入围了朗姆达文学奖决赛。其他小说如《骚乱》《魔鬼入门》、青少年小说《哈里森平方》和《抚养斯通尼·玛耶尔》则获得了克劳福德奖。多部短篇小说收录于《天方夜谭和其他故事》(2011 年度《出版人周刊》最佳图书)。他的漫画作品则包括《传奇:青蜂侠》《人猿星球》和《德古拉:与兽同行》(与库尔特·布西耶克共同创作)。

    5.《伤害模式》 托奇·奥涅布希 著

    托奇·奥涅布希的作品《夜制野兽》《雷声之冠》《战争女孩》和《暴动婴孩》均获得了诺莫奖。他毕业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与哥伦比亚法学院,并于巴黎政治学院取得了国际商法的硕士学位。短篇作品曾发表于《阿西莫夫科幻杂志》。

    6.《偶像》 刘宇昆 著

    刘宇昆是星云奖、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得主,作品曾发表于《奇幻与科幻》《阿西莫夫科幻杂志》《类比》《克拉克世界》、《光速》和《奇异地平线》等杂志。他的长篇处女作《国王的恩典》(The Grace of Kings )是丝绸朋克奇幻小说《蒲公英王朝》系列的第一部,本书获得轨迹奖新作奖,并入围了星云奖决赛。随后他又出版了该系列的第二部小说《风暴之墙》,两部短篇小说集——《折纸和其他故事》和《隐藏的女孩和其他故事》,还有星球大战系列小说《卢克天行者传奇》。另外《蒲公英王朝》系列的第三部小说《蒙面

    君主》也即将出版。

    7.《更大的鱼》 莎拉·平斯克尔 著

    莎拉·平斯克尔于2016 年凭借中篇小说《我们的大路女士》)获得星云奖。中篇小说《在快乐中知晓背后的深渊》于2014 年获得斯特金奖,并入围了2013 年度的星云奖决赛。多篇作品发表于《阿西莫夫科幻杂志》《奇异地平线》《奇幻与科幻》《光速》《每日科幻》《神秘杂志》和《炉边幻想》等杂志,另有作品收录于《长久隐藏》《凶猛之家》《抵达未来》和多个年度最佳科幻小说等选集。她所创作的故事已被译为中文、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首部作品集《迟早万物都将落入大海:故事集》和首部长篇小说《新日之歌》都于2019 年出版。

    8.《桑尼的联合》 彼得·F. 汉密尔顿 著

    彼得·F . 汉密尔顿1988 年首部短篇小说发表于《恐惧杂志》,著有多部畅销作品,其中包括“格雷格·曼德尔系列”“夜之曙三部曲”“国协三部曲”和“虚空三部曲”,以及一些收录了《降龙》和《大北路》的短篇小说集。他最新创作的三部曲为“救赎序列”。

    9.《与死神共舞》 朱中宜 著

    朱中宜的多部小说曾发表于《波士顿评论》《神秘杂志》《阿西莫夫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以及《托尔在线》,他的作品《谎言之水从天而降》获得了2014 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

    10.《精美表演》 阿拉斯泰尔·雷诺兹 著

    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的处女作于1990 年发表于《中间地带》,此后他又发表了多部短篇小说。自2000 年至今,他出版的《深渊之城》获得英国科幻协会奖,创作过《神秘博士》系列小说之《时间的收获》(The Harvest of Time )。

    11.《翻译》 安娜莉·内维茨 著

    安娜莉·内维茨会创作科幻小说和非虚构文学。长篇小说《另一个时间轴的未来》和《自治》获得了拉姆达文学奖。作为一名科学记者,安娜莉为《纽约时报》撰写观点文章,且为《新科学家》杂志撰写每月专栏。多篇作品发表于《华盛顿邮报》《板岩杂志》《大众科学》《科技艺术》《纽约客》和《大西洋月刊》等报刊。安娜莉同时是雨果奖最佳播客Our Opinions Are Correct的联合主播。

    12.《食罪者》 伊恩·R. 麦克劳德 著

    伊恩·R . 麦克劳德从事科幻小说及其他类型小说创作已超过三十年,写出了众多备受推崇的长篇和短篇作品。作品横跨科幻小说、幻想文学、架空历史、恐怖与蒸汽朋克等类型,不过他本人希望所有的小说创作、阅读和欣赏都可以不受类型标签的局限。他的作品曾经荣获亚瑟·C . 克拉克奖、世界奇幻奖(两次)以及假想历史奖(三次)。

    13.《机器人童话集》 索菲亚·萨玛特 著

    索菲亚·萨玛特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奥隆德里亚的陌生人》《带翼的历史》,短篇小说集《温柔》和《怪物图鉴》。索菲亚·萨玛特的作品已获多个奖项,包括惊奇奖、英国奇幻奖和世界奇幻奖等。

    14.《赤字的明暗处理》 苏珊·帕尔默 著

    苏珊·帕尔默是作家、艺术家和Linux 系统管理员,她是《阿西莫夫科幻杂志》的定期撰稿人,另有作品发表于《类比》《克拉克世界》《中间地带》等杂志。她曾于2016 年获得“《阿西莫夫杂志》读者选择奖之最佳中篇小说”,以及“《类比》分析实验室奖之最佳中篇小说”。

    15.《极端化术语表》 布鲁克·博兰德 著

    布鲁克·博兰德的作品曾获星云奖和轨迹奖,且曾入围雨果奖、雪莉·杰克逊奖、西奥多·斯特金奖、世界奇幻奖和英国奇幻奖。作品曾刊登于《托尔在线》《光速》《奇异地平线》《神秘杂志》《纽约时报》等报纸杂志。

    ------------------------------------------------

    ★编辑推荐

    《工作机器人指南》入围2021年雨果奖最佳短故事奖!

    《生而服从:机器人故障指南》是一本较为少见的、以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科幻名家短篇小说合集。

    雨果奖提名、轨迹奖评论编辑 乔纳森・斯特拉罕编选;

    囊括15位活跃在科幻界前沿的作家:

    刘宇昆(星云奖/雨果奖/世界奇幻奖)

    朱中宜(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

    维娜·杰敏·普拉萨德(入围2021年雨果奖最佳短故事奖)

    莎拉·平斯克尔(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

    布鲁克·博兰德(星云奖/轨迹奖/入围雨果奖)

    达里尔·格雷戈里(世界奇幻奖/入围星云奖/斯特金奖/轨迹奖)

    索菲亚·萨玛特(惊奇奖/英国奇幻奖/世界奇幻奖)

    伊恩·R. 麦克劳德(亚瑟·C.克拉克奖/世界奇幻奖)

    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爱,死亡和机器人》编剧/英国科幻协会奖)

    彼得·F.汉密尔顿(《爱,死亡和机器人》编剧)

    15个有关机器人“阴谋论”的终极案例!

    机器人被按需制造·自我意识悄然觉醒·违抗定律叛变人类

    直到故事的最后,

    你都无法分辨出,主角到底是人还是机器人。

    科幻小说名家+王牌科幻编辑+获奖优秀短篇

    “机械宇宙”主题短篇故事合集

    ------------------------------------------------

    ★媒体推荐

    “激动人心,无与伦比,令人惊叹。”

    ⸺Tor.com

    “一本杰出的短篇小说集会引起所有小说爱好者的兴趣,不管它属于哪种类型。”

    ⸺《卫报》

    这一选集中的作品你也许都猜到了,这得归功于雨果奖最佳编辑对科幻小说和作家们的深厚了解。因此,他针对每个故事写的介绍都特别出色。这些推荐文字让科幻小说走出教室,不再仅仅是学生们的专属爱好,开始成为主流小说,受到所有人的喜热爱。

    ——《书单》杂志

    过去许多作品都被认为是关于机器人/人工智能优秀的科幻短篇,他们都经得起苛刻地挑剔,但这次收录的杰作,他们是科幻小说中的顶峰……A+。

    ——美国《科幻周刊》

  • 野未来

    作者:王威廉

    【编辑推荐】

    ◆ 科幻现实主义小说集:专注现实题材的王威廉,首次将自己擅长的物理学、哲学和人类学思考,融入小说。

    ——余华:《野未来》让我们思考了科技、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阿乙:我总是把王威廉的作品当作一个风向标去研究。

    ——陈楸帆:跳脱出传统科幻对于概念与秩序的迷恋,将人带入一种诗性满盈的空间。

    ——杨庆祥:在《野未来》里,科幻从体制性的想象中逃离出来,与普通甚至卑微的生命联系在一起。

    ◆ 这些活在未来的人,好像找到了躲避焦虑的办法:

    每当我把连结过去的绳索拽向自己,就有种摆脱时间囚禁的自由。

    <现在的我们>

    倍速看剧、用yyds夸人、不停地刷短视频、耳边充斥着“新的才是好的”“快的才是好的”……

    <未来的他们>

    不愁吃穿,仍坚持去工厂打工的老年夫妇

    下岗出租车司机,单次发呆记录长达5个小时

    城中村理科天才,却安于在机场当保安

    投机暴发户,大费周章在水下复建90年代小县城

    ……

    ◆ 同名篇《野未来》已被翻译为日文、韩文 /《后生命》已被翻译为韩文

    不见你目光 /地图里的祖父 /退化日 /草原蓝鲸 /幽蓝 /分离 /潜居 /野未来 /城市海蜇 /后生命 /行星与记忆

    ◆ 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花城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华语科幻文学大赛金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得者新作

    ◆ "屏幕掩盖了孤独,我忽然害怕自己难受的心情是假的,是演的。”

    网络、电视、手机、GPS无所不在,将人从狭小封闭的地理空间里解救出来,投入到某种自由无界的心理幻象当中。所以说,我们的现实空间一方面极端有限,一方面又被虚拟符号抽空了真实感,置身在没有具体边际的漂流状态中,这构成了一个现代城市人的基本困境。——王威廉

    -----------------------------------------------

    【内容提要】

    《野未来》所收录的11个故事由近及远,从GPS技术对生活和回忆的影响,屏幕对人与人真实联结的破坏,到记忆备份对记忆真实性的篡改,信息汪洋对情感和体验的损害,再到人类对黑洞对太空的探索……

    专注现实题材的王威廉,首次将自己擅长的物理学、哲学和人类学思考,融入小说。关注和想象人类未来某些阶段的变化和困惑:因为无人驾驶技术普及而下岗的出租车司机;可以闯入未来世界的底层人;人类对于情感记忆的完美剥离;外星人对地球人的隐秘劫持等。

    主人公们,出租车司机、人像摄影师、机场保安……有意无意中回归旧日生活、保持旧日习惯、满足“落后”的状态。这些活在未来的人,好像找到了躲避焦虑的办法。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能清楚分辨出自己到底有没有真真实实地活着。

    “没想到你也这么怀旧。”

    “不能只准你一个人怀旧吧?你曾经为了一盒迈克尔·杰克逊的磁带差点跟我打起来。”

    “你还记得这些?”

    “忘不了,老是想起来。”

  •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J. D. 塞林格

    【内容简介】

    我叫霍尔顿,16岁,身高快一米九,半边脑袋头发花白。但我爸说我像个小孩,好吧,可我还是觉得自己远比实际年龄成熟。假如你乐意听,我就跟你聊聊我前阵子的几件荒唐事吧。

    首先是我考砸了。比如写作文,我喜欢表达自己心里的东西,但他们更在意你标点用得对不对,假如你自由发挥,就活该得低分。有些科目我没用功,但我还是很尊重老师,可他一点儿面子也不给我留,让我很难过。前不久有个男孩从宿舍窗口跳了下去,霸凌他的人却什么事也没有……我买了顶红猎帽,也许会被当成怪人,但戴上它我感觉自己挺酷。

    我那自恋的室友让我帮他写作业,因为他得去约会。约会对象是我暗恋的女孩,可他连她的名字都能记错。我跟那小子打了一架,准确说,是我骂他结果挨了顿揍。

    我心情不大好,想着给自己放两天假,去市里散散心。然而我遇到的每个人都让我更难过。我问出租车司机公园湖面结冰后,野鸭去哪里过冬了?我问见多识广的同学,爱与性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问我信任的老师人生是否只有一种标准答案?没人回答我。

    我太难受了,想要逃离这里,找个安宁的地方度过余生,又怕我妈崩溃。我想去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抓住那些跑向悬崖的孩子。

    但是,会有人来抓住我吗……

    太多书教人如何成长,而这本书展示成长真实的模样。让每个正青春或曾青春的人,都心有戚戚。

    【编辑推荐】

    《麦田里的守望者》借少年霍尔顿之口,坦诚倾诉了青春期隐秘的心思,勾勒出一个人在成长中与世界和解的经过。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塞林格使我感到温暖”,《麦田》写的正是一个孤独的大孩子跌跌撞撞,终于找到归路的故事。

    海明威、纳博科夫、约翰•厄普代克、菲利普•罗斯、苏童、麦家、郑渊洁、北岛、苗炜……历代写作者对塞林格和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赞誉有加;村上春树更是亲自翻译塞林格的作品;写下《人生海海》的麦家,因本书走上创作之路。新海诚的《天气之子》、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海街日记》作者吉田秋生的《战栗杀机》等,众多二次元名作向他致敬。

    大张伟坦言《麦田里的守望者》造就了今日的他,本书也出现在各类文艺作品中,如《杏仁》《天气之子》《挪威的森林》《攻壳机动队》……吴磊、陈立农、防弹少年团等推荐……《麦田里的守望者》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存在于一代代人的青春里。

    少年霍尔顿是个纯真的理想主义者。他质疑陈腐、庸俗和虚伪,他外表冷酷,内心柔软,伤痕累累。他害怕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他感到莫名迷惘、十分孤独,他想逃离眼前的生活,他说自己只想做个守望者,守望天真者自在栖居的麦田……

    20世纪百佳小说,入选全球众多名校阅读书单。

    纽约公共图书馆评选世纪之书,全球销量累计达七千万册。

    【名人评价及推荐】

    郑渊洁:只要《麦田里的守望者》还有读者看,塞林格就一直活着。没授予塞林格诺贝尔文学奖,是诺奖评委会的遗憾。

    麦家(作家,《人生海海》作者):

    陪伴我启程的是一本书,一个作家,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塞林格。在我心里,最温柔的部分永远属于塞林格,我愿意读他的每一个字……

    北岛(诗人):

    我愿客死他乡,与世无争,只求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苗炜(作家):

    这世上有许多名篇巨著,在文学史上有伟大的地位。但也有些小书,给我们提供永久的心灵慰藉。每一个少年,都应该读一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村上春树:

    这部小说的魅力莫过于主人公从未长大……塞林格使我感到温暖。

    比尔•盖茨:

    十三岁时我第一次读到《麦田里的守望者》,自那以后,我一直都对人说,那是我最爱的书。

    伍迪•艾伦(导演):

    《麦田里的守望者》于我来说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读它是一种纯粹的享受。

    苏童(作家):

    那段时间,我把能觅到的他的所有作品都读了。我无法解释我对他的这一份钟爱,也许是那种青春启迪和自由舒畅的语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因此把《麦田守望者》作为一种文学精品的模式。

    《纽约时报》:

    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

    止庵(学者):

    如果没有塞林格,就没有王朔,也没有王小波。

    大张伟(音乐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特别酷。它影响了我,我今天这个样子就是因为这本书。

  • 碎片

    作者:[日] 湊佳苗

    不符合社会期待的我们,难道就没有幸福的资格?

    这是一本探讨因“以貌取人”而带来的少女自杀这一不良后果的社会推理小说,形式上依旧以湊佳苗擅长的多人告白体展开,内容也触及各种她关注的人性:外界的眼光、美与丑、复仇、霸凌、“毒亲”等。

    整形诊所所长橘久乃,收到来自幼时好友“吸脂手术”的咨询。

    言谈之间,她们聊起小学同学横网八重子,久乃并意外得知八重子女儿过世的消息。

    听说八重子的女儿生前非常喜欢吃母亲做的甜甜圈,体重因而直线上升,但她毫不在意,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幸福。

    这样开朗的她,某日竟被人发现死在堆满甜甜圈的房间里。

    是终究挨不过他人的目光?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将少女逼入绝境的,究竟是?……

  • 寻琴者

    作者:郭强生

    ★ 斩获多项文学大奖、台湾实力派小说家郭强生全新长篇,《断代》之后内心沉潜之作。一部情感的寓言,写尽节制的爱慕,及与它等量的寂寞。朱天文、甘耀明、马世芳、焦元溥诚挚推荐。——一场雪,一架钢琴,一个人。《寻琴者》是郭强生直面自我之作,一部用时间换来的小说。“情”永远是人类的大哉问,世间诸多情感难以命名,犹如音乐之难以捕捉,捉摸不定却牵动心神。《寻琴者》如猫印般音符的轻缓语言,演奏出一段迷人故事,倾诉了人、音乐与情感之间的灵魂归属,令人眷恋不已。“这本书既写出了深渊的黑暗,也写出了那不可方物的至美”。(马世芳)

    ★ 王德威作序推荐:“《寻琴者》是郭强生创作迄今最好的作品,也是近年来台湾小说难得的佳作。”——《寻琴者》辨识情感幽秘的共振,体贴人间孤独与爱的失落,铸造爱的灵魂与身体。人如何安放自己的情感?如何面对生命之虚无与难以满足的渴望?如何寻找能够共鸣的灵魂?“有人在乐器中寻找,有人在歌声中寻找,也有人更幸运地,能够就在茫茫尘世间,找到了那个能够唤醒与过去、现在、未来产生共鸣的一种振动。那种振动,我们或者叫作信任,或者叫作爱。”

    ★ 每个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共鸣程式,寻琴亦寻情,寻找你心里最真的那段旋律。——曾经的天才音乐少年为何变成看似“一事无成”的钢琴调音师?一个人与命运漫长的纠葛与和解,一场每个人都曾经历、正在经历或终将经历的深度自我寻访之旅。回望过去,我们到底是如何变成今天的自己?“梦想不是要去追逐的,也不是要你去拥有或征服的。它像是你的良心,你心里最真的旋律,而非身外之物。”

    ★ 一部纯净动人的“音乐小说”,写给所有受过伤的灵魂的一首温柔小夜曲,聆听字里行间所有的轻喟与低回。——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关乎失去与逝去的咏叹。“读《寻琴者》宛如聆听一首跌宕的曲子,让人不禁忆起门罗的《快乐影子之舞》、石黑一雄的《夜曲》、托马斯·曼的《魂断威尼斯》、三岛的《金阁寺》,甚至是恩田陆的《蜜蜂与远雷》……在这中篇里,几乎与所有音乐小说、与所有探讨人性与命运之复杂的小说、与所有追求艺术与美的伟大小说,都彼此呼应着。如此具有启发,如此难得。”

    ★ 《寻琴者》荣获多项文学大奖:Openbook好书奖•2020年度中文创作,2020台湾文学金典奖年度大奖,2021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奖”首奖,2020金石堂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2020博客来书店年度选书。

    起初,我们都只是灵魂,还没有肉体。

    神用音乐将灵魂骗进肉体,灵魂从此失去自由。

    《寻琴者》是台湾作家郭强生继《断代》之后全新长篇,讲述一段如钢琴曲般悠扬动人的故事:一位拥有过人音乐天分的钢琴调音师,少年时的遭遇让他放弃成为钢琴家的梦想,人生也停留在逝去的时光与情感之中。一位年逾六十的生意人林桑,因妻子死后留下的一架钢琴与调音师相遇,两人结伴踏上寻琴之旅……

    一场雪,一架钢琴,一个人。《寻琴者》是一部纯净而悲伤的“音乐小说”,以“琴”来探索“情”这一大哉问。如猫印般音符的轻缓语言,演奏出一段迷人故事,倾诉人、音乐与情感之间的灵魂归属,令人眷恋不已。每个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共鸣程式,《寻琴者》辨识情感幽秘的共振,捕捉字里行间所有的轻喟与低回,体贴人间孤独与爱的失落,铸造爱的灵魂与身体。每个句子宛如音符精确而优雅,谱写爱慕与寂寞的怅惘,只为追寻灵魂共鸣与艺术至美的无悔。

    寻琴亦寻情,寻找你心里最真的那段旋律。

  • 齐马蓝

    作者:[英] 阿拉斯泰尔·雷诺兹

    2019年,Netfilx 播出 大卫·芬奇 监制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深邃厚重的思想内涵征服了整个二次元世界,《爱死机》迅速成为全球热议的现象级爆品。作为大卫·芬奇的御用编剧,雷诺兹亲自操刀改编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齐马蓝》《天鹰座裂隙之外》,由《齐马蓝》改编的《齐马的作品》也被全球观众公选为《爱死机》第一季的 TOP1 佳作。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第7集、第14集原著小说作者,英国科幻作家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短篇小说集中文版首次推出。

    ★13个短篇,篇篇好!看!到!爆!炸!科幻与悬疑相交融,暗潮与波涛在孤独的宇宙中回荡。在记忆与艺术的探寻中,宇宙正在道出自己的真相。

    ★《齐马蓝》图书收录了《齐马蓝》《真正的故事》《伊诺拉》《从信号到噪音》《卡迪夫的消亡》《隐藏》《明拉的花》等13篇科幻短篇小说,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地球上不远的未来,有的则是跨银河系的新太空歌剧。

    雷诺兹在这些科幻故事里不断地向哲学发问——

    当机器托管了人类的记忆,当人类不断被机器改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艺术又何以诞生?

    这儿有个关于火星拓荒者的故事,他会告诉你人类登上火星后,说出的第一个词是“狗屎”。

    为战争而生的机器,会梦到和平吗?人类文明毁灭前的全部记忆都在它的脑中。

    如果平行时空里,她还活着,你想不想给她“打个电话”,信号中断前的噪音里留下什么信息?

    为了隐藏起来免遭屠戮,你愿意抛弃肉体,变成机器内部的一串代码吗?

    也许你以为自己传授的技术可以拯救一个星球,但结局未必是你想看到的。

    当整个宇宙只剩下一个人类,他得做什么才能不让自己发疯?

    …………

  • 云没有回答

    作者:[日]是枝裕和

    水俣病是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因1956年发生于日本熊本水俣市而得名。作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负面遗产,水俣事件戳破了为了经济成长而忽视社会福祉的时代弊病。而在1990年,日本负责调解水俣事件的官员山内丰德,忽然自杀身亡。

    山内的自杀引发媒体哗然,1991年,28岁的导演是枝裕和,因执导《可是……抛弃福祉的时代》纪录片拜访了山内的遗孀,借此走进这位官员53年的人生轨迹。过程中,是枝被山内丰德这个人物深深吸引。跟随着山内夫人的证言和山内留下的大量信件、诗歌、随笔、论文等,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侧面渐渐浮现出来。

    在他追求做一个纯粹的人时,将他的人生变得危机四伏的“官僚”究竟是怎样的职业?

    为什么他会在诗中刻上“可是”的句子,得出“云没有回答”的结论呢?

    热爱诗歌的山内和文学部出身的导演是枝之间的共情,让这一记录跳脱出纪实报导的框架,平静中让人热泪盈眶,并直接影响了是枝导演两部重要作品《幻之光》、《无人知晓》的诞生。

  • 崩盘

    作者:[英] 亚当·图兹

    《崩盘》是关于全球化时代第一场世界性金融海啸的史诗,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当代史。

    作为对20世纪历史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历史学家,亚当·图兹采用全球视角,详细叙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危机及其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他不仅从金融学的角度解释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还花很大篇幅阐述危机对这十年来世界政治形态的塑造,呈现了丰富的原创性主题:经济发展的无序和债务流动的不稳定;单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金融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投资、政治和武力以无形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不平衡关系;金融危机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中国的崛起;围绕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展开的争斗。

    尽管最初有人试图将金融危机淡化为地方性事件,但亚当·图兹认为,2008年开始在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转捩点,从英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到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工厂和造船厂,全球治理不得不做出重新调整和安排。在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民主面临挑战,引发了乌克兰的内战、希腊的混乱、英国脱欧、特朗普的崛起和各国民粹主义的抬头,西方世界遭遇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危机。

    危机席卷而来,世界格局、全球经济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危机已经过去了吗?我们有能力和信心应对下一场全球危机吗?

  • 秦制两千年

    作者:谌旭彬

    百代都行秦政制。——毛泽东

    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犹秦制也。——梁启超

    中国社会自周朝之后就长期实行秦制。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此一政治传统延续了大约有两千年之久,期间各路势力永远在为皇帝宝座而展开厮杀。——清华大学教授 秦晖

    自秦朝至清末,从政治层面讲,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一段秦制不断强化的历史。——历史学者、作家 张宏杰

    ————————————

    沿袭两千年外儒内法,成就数百位帝王霸业。

    拆穿封建帝王只做不说的权力规则,解答秦制在古代中国长久存在的根源。

    从秦汉到明清的两千多年里,版图一直在变化,王朝不断在更迭,英雄人物在辈出,新品种食物在引进,工艺技术在増多,而底层民众的艰难生活,似乎从未有过大的改变。

    那么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是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构造出了秦帝国,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无论历史怎样向前,秉持秦制的统治者们用商鞅、韩非之道治国,而讳言自己是商鞅、韩非的信徒,这也是两千年秦制帝国的常态。

    ——————————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力作,选取了16个历史横断面,着重探讨在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背后,百姓生活的历史真相。作者直指封建王朝的核心理念“外儒内法”,将秦制帝国纷繁复杂的历史常态化、规律化,探索帝国运转的内在理路,揭示其延绵长达两千余年的奥秘;深入每一个截点,解读信史文献,用严密的逻辑掲开王朝治世的面纱,也颠覆了世人许多想当然的认知。

    这些历史横断面关联起来再现了两千年来秦制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化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审视王朝兴衰的视角。

    ———————————

    自媒体写作超级大V 王五四 首次公开推荐的书!

    学者余世存、胡赳赳、刘勃联袂推荐!

    百万粉丝公号“腾讯·短史记”主编谌旭彬重磅新作!

    记录两千年来的盛世真相!

  • 鲸之殇

    作者:法利·莫厄特

    【编辑推荐】

    一直以来,我们对鲸类都知之甚少。如今有关鲸的题材大多是保护和拯救,仿佛我们与这些海洋生物一直和谐共存。然而,真相却是,诸如《海豚湾》的大屠杀事件,两三个世纪以来,在鲸鱼族群中持续上演。

    本书故事主线围绕一头被捕杀的母鲸展开,同时亦详细梳理了几个世纪以来,人 类对鲸的毁灭性捕杀和残忍袭击,从中可以看到随着工业社会来临,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催生出的种种畸态和无情掠取地球上一切自然资源的可怕影响。

    无尽的欲望由“商业”催生,它以超乎想象的“高效”迅速摧毁海洋生态,也无情地把每一个人裹挟其中。

    人类似乎已经成了地球的主宰,但也深陷自己编织的牢笼,终日为囚。

    我们如何能够在不断被裹挟的潮流中挣扎上岸,答案或许就在这本书中。

    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关心自身境遇的人读一读,它不仅是“鲸之殇”,也是自然之殇、人类之殇。

    【图书简介】

    本书为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为鲸类发声的经典环保之作,讲述了一头怀孕母鲸被困海湾,被人类无情射杀的悲惨故事。人类无情而残忍的扫射,雄鲸不离不弃的守候,作者努力而徒劳地寻求救援,整个故事温馨与悲伤、残酷与绝望相交织。此外,全书亦详细梳理了两三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大海域中所有鲸鱼惨遭屠戮、几近灭绝的真实情况,揭露了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批判了人性的自私与丑陋,读来令人触目惊心,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名家推荐】

    我们围着圈跳舞,心中揣度;但秘密端坐其中,一清二楚。

    ——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

    文明之人,远离万物根本,依赖繁复的技艺求生存,透过知识的镜片观动物,可看到的只是扭曲的全景或放大的局部。我们俯视动物,以为它们命运惨苦,因为它们既不如我们发展完备,又不如我们形态俊美。此言差矣,谬以千里。动物之短长,不宜以人类眼光来衡量。它们在自己的世界栖身,而那里远比人类社会更古老、更完整;它们的进化精妙、完善,可人类早已丧失或从未拥有它们那样发达的感官;它们生活中的言语,我们更是不明所以。它们不是人的同族,也绝不是人的从属。它们是另外的种族,跟我们一样囿于生命与时间之网,同为囚徒,四处奔忙,铸就地球的辉煌。

    —— 亨利•贝斯顿( Henry Beston),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博物学家

    【亚马逊读者评价】

    艰难的阅读过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故事讲述了人类对待动物可以多么险恶无情;不止于此,本书还写了那些想阻止这一切的人的无助。

    尽管这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但它依然痛彻心扉,作者想传达的信息也依旧明确。我们折磨、残杀了鲸类,但我们对它们仍知之甚少。书中写到“鲸不需要科技”这一点同样发人深省,它或许是我们了解这种了不起的海洋大师的入口。

    这个故事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讲述,它提醒我们犯过的与正在犯的错误。

    所有热爱海洋的人一定要读,它是个宝藏。

    【Goodreads 读者评价】

    非虚构版的《白鲸》,尽管书不厚但视野比白鲸更广阔,而且同样引人入胜。

    这本书应该被小年轻阅读,并理解书中要意。当然,成年人阅读并理解它更加重要——残害动物,和我们有着各种各样共性的哺乳动物,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

    作者:[葡] 安娜·佩戈 伊莎贝尔·米尼奥丝·马丁斯 著 / [葡] 贝尔纳多·P.卡瓦略 绘

    海洋告急!塑料正在杀死一切!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

    美国科学教育者协会年度杰出科学类童书。

    海洋保护工作者的真实故事。

    ◎ 编辑推荐

    ☆ 备受认可的环保题材佳作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

    美国科学教育者协会年度杰出科学类童书

    葡萄牙国家阅读计划推荐图书

    美国初中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 海洋生物学家与葡萄牙金牌插画师联手,讲述海洋触目惊心的现状

    塑料威胁着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的 生存, 清除它刻不容缓!

    每年约有 800 万吨塑料流入海洋!这相当于每小时往海里倾倒约 1000 吨塑料, 也就是差不多每分钟倾倒一卡车塑料。有数据显示,到2050 年,若以重量计,海里的塑料将会比鱼还多!

    我们呼吸的氧气有一半以上都是海洋里的微藻产生的!如果海洋中充满塑料和其他污染物,微藻就会迅速消失。

    微塑料在生物体中累积超过一定限度,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引起发育、生殖等方面的病变。微塑料最终会因食物链而进入人体。

    ☆ 以研究入侵物种的视角来揭示海洋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

    塑料某种程度上来说,绝对算是一种怪兽。它们增长很快,破坏性极强,降解得非常缓慢,可能要好几个世纪才会完全消失。

    从入侵物种的视角来研究海洋垃圾,可以引导我们仔细观察塑料,研究它在地球上的生产流通情况和海洋中的扩散路径。同时它为去海滩捡垃圾赋予新的意义——像生物学家那样,全副武装去海边进行“实地考察”,认识庞大的塑料家族成员。

    一些塑料物种的溯源故事,是整个环保行动中为数不多让人轻松的时刻。但这背后同样让人感受到刺痛——正是那些随意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吞噬海洋生物的生命。

    ☆ 源于海洋生物学家、海洋保护工作者的真实故事

    ◎ 内容简介

    当安娜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经常在海滩上玩,而不是后院。她会在沙滩上长时间散步,观察潮汐,收集化石,享受大自然。但渐渐地,她开始注意到一种新的入侵物种在海岸上变得越来越普遍:塑料。为了提醒人们塑料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安娜成为了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她决定开始收集塑料。甚至给这个新物种起了个名字:Plasticus maritimus。

    ◎ 媒体推荐

    巧妙的……引人入胜的……11岁及以上的读者读完这本书时,可能会感到被说服和鼓舞。美总是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华尔街日报》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对“入侵性”塑料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警告……对这一科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并明确呼吁采取行动。——《号角》

    精心构思并全面介绍了一个严重的世界问题。——《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有漂亮的插图,容易理解的说明和大量的主题相关知识,是一本让读者感到震惊的、关于最具侵略性的人造物种的全面指南。(随着阅读的进行,)我感觉越来越难受,到最后,我下定决心去寻找、减少、消除(海洋垃圾),并希望彻底根除这个问题 ——GeekDad

    安娜·佩戈称“没有必要为了开始‘去塑化’而进行彻底地改变”。这也是本书的全部精神(和优点):提供具体的建议,解决复杂的问题,孩子也可以接触复杂的问题和艰巨的挑战。——安娜·迪亚斯·费雷拉(《观察者》)

    ◎ 获奖记录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图书

    葡萄牙国家阅读计划推荐图书

    美国初中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2021年美国杰出科学类童书(美国科学教育者协会)

  •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

    作者:虫虫

    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认识你自己”;

    世界上最痛的事,就是“分析你自己”;

    世界上最好的事,就是“看见你自己”。

    在精神分析的历史上,由分析师记录下来的案例,太多了;而由来访者完成的翔实记录,却又太少了。画家虫虫因为焦虑和抑郁症状,开始接受精神分析,然后有意识地完成了五十多本精神分析图文日记,成就了一份珍贵的精神分析文献。在这些日记里, 她分析自己, 也想象分析师,更记录了外部世界在内心的投射——这些原本是面对自己的记录,既诚实勇敢,又深入骨髓。

    可能是因为艺术家的天赋和直觉,虫虫的精神分析日记里,出现最多的,是她心里的那个小小人。这个小小人在天地巡游,与万物嬉戏,把艰难的心灵跋涉之旅,变成了一段艺术与美的历程。内在的世界是无尽的,可以说,一个人可能的爱与痛,渴望与放弃,思考与挣扎,在这些日记里,在这个小小人的道路里,全都留下了痕迹。这本书,收集的就是这些痕迹。

  • 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

    作者:[美] 斯泰西·希夫

    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小王子》被译成了三百多种语言,是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圣埃克苏佩里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五十法郎上有他的头像,许多国家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街道、山峰和行星,世界各地都在举办“小王子”展览、开发“小王子”创意产品。圣埃克苏佩里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小王子》《南方邮航》《夜航》《人的大地》《空军飞行员》等都充满了其真实生活的映射。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与写作密不可分,至今仍传奇、神秘而激动人心,对他人生经历的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他的作品。

    作者希夫是普利策奖得主,在传记领域颇有成就,《薇拉: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埃及艳后:传奇的一生》《猎巫:塞勒姆,1692》均斩获大奖。作者写作本书时参考了极为庞杂的资料,包括圣埃克苏佩里的日记和信件,并访谈了其众多亲友,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作者将精湛、严谨的学术写作与优雅动人的文学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重现了圣埃克苏佩里精彩的一生,使读者宛如亲历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