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六个凶手
◆性侵受害者连环杀人案,根据真实故事创作!
◆他们是受害者,是破案人,是凶手。只有复仇,才能照亮他们的生命!
◆复仇即救赎!电影《命中罪爱》原著,国际影后张静初主演!
◆四个故事,每一个都可以拍成电影!
★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六个凶手》,讲述一起轮奸案发生十余年后凶手被连环击杀的故事,破案者正是受害者!小说已改编为电影《命中罪爱》,由国际影后张静初主演,李师江、阿美任编剧!即将上映!
★小说集收入四篇小说,每一篇能看到中国女性与男性对于性的禁忌与底线,在清晰坚决的同时,又是那么隐秘而模糊!
★李师江另一部小说集《爷爷的鬼把戏》同名主打篇目改编的电影《沃土》,由李师江任编剧,著名导演王小帅改编执导,2024年初在柏林电影节引发强烈反响。原著小说中,爷孙“打通生死”各有把戏,而改编电影更上层楼,打通土地的现实与历史,原著与电影,直扣中国人心底的隐痛与欢喜,余味悠长。《爷爷的鬼把戏》与《六个凶手》,均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可组合阅读。
-
90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意大利网红奶奶的人生哲思
迷茫时看一看,总能找到答案
只有当你停止寻找痛苦的意义时,你才能开始寻找生活的意义
——————————
出生于1930年的莉西亚,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贫困、战争、因为与众不同而被视作异类,都无法让她低头。关于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等陈腐观念,她从不在意。即使是独生女玛丽娜去世,也没有将她击垮,她擦干眼泪,承担起了照顾外孙埃马努埃莱的责任。
然而,相伴62年的丈夫阿尔多的去世,让她的世界变成一片死寂。她甚至准备绝食。这时,埃马努埃莱发明了一个“游戏”来分散她的注意力:每天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和无可挑剔的妆容拍照。
如今,莉西亚奶奶在Ins上已经拥有20多万粉丝,并登上了《滚石》杂志封面。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抱怨和回首过去是没有意义的,做你喜欢的事情,永远都不晚。
——————————
【编辑推荐】
我们为什么会迷茫焦虑?因为智慧不够!
学一学宝藏奶奶莉西亚,活出通透的人生!
迷茫时看一看,总能找到答案!
-
伦勃朗的眼睛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推荐!
◎BBC纪录片撰稿人、艺术史家西蒙·沙玛力作
◎半生荣华、半生凄凉,荷兰黄金时代艺术巨匠伦勃朗
◎近400幅原版高清名画,精装珍藏佳品
——————————————————————
【编辑推荐】
★ 凡·高挚爱的偶像,荷兰首屈一指的艺术巨匠,艺术史上特立独行的探索者。
伦勃朗是美术史上不可跨越的一座高峰。他一生痴迷于绘画,也是技艺精湛的蚀刻版画家,持续探索艺术语言、介质及题材的无限可能。他不拘泥于古典主义传统。在推崇光滑、明亮和流畅的年代,他固执地使用“粗糙”的笔法和极具未完成感的画面,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画家。他也是凡·高等众多大师追随的艺术楷模。
★ 用图像为时代作注,让画笔为普通人立传;透过大师之眼,观览17世纪尼德兰熙熙攘攘的风俗画卷。
在西蒙·沙玛看来,伦勃朗是一位像莎士比亚那样洞悉人性、囊括众生的绘画界剧作家。他是讲故事的高手,也是眼光毒辣的人性探索者。他一生只留下了极少的文字,但却创作了近80幅自画像,将自己打扮成历史人物、商人、东方来客、画家、酒馆浪子、小丑,甚至乞丐……我们从这些图像日记中看到他的千变万化、可爱可亲,也透过他的眼睛一窥当时的众生百态。天才画家的眼睛能洞悉世界的本质,他的魔法之手赋予了颜料以人性深度。
★ 艺术史名家耗时二十余年浩瀚力作,首次汉译引进;像历史小说一样流畅好读,一部酣畅淋漓的另类传记。
作为艺术史和历史兼修的著名学者,西蒙·沙玛综合大量历史文献和图像学资料,以波澜壮阔的时代视角探讨大师伦勃朗的一生。西蒙·沙玛也是一位善于修辞的文艺评论家、富有激情的艺术解说员。从浩瀚的尼德兰革命,到英荷海上争霸;从欧洲王室的八卦,到艺术界的掌故;从荷兰城镇的兴起,到阿姆斯特丹市民的一日三餐;从圣像破环运动,到尼德兰艺术风潮的流变……本书如同一幅巴洛克风格的历史画,用浓稠华丽的细节与戏剧性的表达,铺陈出艺术、历史与信仰之间的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
★ 在画作中解答大师之谜,用文献打破刻板印象,勾画一个立体的伦勃朗。
关于伦勃朗生平的记载如此之少,而他存世的艺术作品又如此之多。通过200余幅伦勃朗的画作,一窥大师的人生与创作理念。西蒙·沙玛通过梳理各方资料,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追溯了大师的一生:荷兰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环境,他接受的文化熏陶,他的恩师与赞助人,他与情妇的纠葛,他失去亲人的痛楚,他的挥霍无度,他的风光无两与败落……这些纷繁复杂的背景资料与伦勃朗的画作形成互文,讲述了画家通往自己独特风格的漫长旅程,映照出一个与时代对话、更加多面的伦勃朗——一个作为天才,而远非圣人的伦勃朗。
★ 精彩纷呈的画作解析,调动五感品味艺术,解锁名画观看之道。
《夜巡》等传世名画究竟好在哪里?伦勃朗为什么被视为无与伦比的肖像画大师?他的画为什么具有穿透灵魂、深邃动人的力量?他的色彩与笔触有哪些特征?他的画作中藏着哪些典故与现实?……作者在历史的洪流中娓娓道来,像细读文学作品一样“细读”一幅画。从创作背景、艺术技法到哲思内涵,深入剖析绘画中的视觉语言与技术创新。
★ 近400幅原版高清名画,来自100多家艺术机构的珍贵藏品,装帧典雅大气,适于收藏。
16开圆脊锁线精装,护封采用进口纸,细腻还原自画像中的光影层次与笔触肌理。内文采用收藏级画册涂布纸,柔软易摊开,全彩印刷,高品质呈现名画细节。排版有呼吸感,图片充分放大,图文紧随,带来舒适的观画体验。
——————————————————————
【 内容简介】
《伦勃朗的眼睛》是一部融合了历史、艺术与人物传记的宏大作品。
西蒙·沙玛以16至17世纪尼德兰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解读荷兰艺术巨匠伦勃朗各阶段的重要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这位绘画大师的天赋之才与起伏生涯:他如何从一个青涩却有着惊人天赋的模仿者,迅速成长为以无语伦比的独创性傲视群英、备受上流社会追捧的博学画师?又如何因特立独行、画风粗野而遭到冷落,以致晚年落寂?他在艺术风格上的持续探索、对自身境遇的淡然,揭示了怎样的艺术理念与追求?他令人唏嘘的人生结局,又折射出怎样的人性弱点与社会势态?
作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用重要的历史节点勾勒出16至17世纪尼德兰乃至欧洲的社会变迁,并填充生动的风俗起居细节,铺陈出一幅熙熙攘攘、随时代沉浮的市民生活图景。
作为艺术史家,沙玛将视角对准活跃于那个时代的众多艺术家,他们之间的交集与擦肩而过、传承与超越、惺惺相惜与相轻相竞,一展尼德兰艺术界百花齐放的盛况。
作为一名有人文精神的艺术鉴赏家,沙玛冷静而富有同理心,不仅全方位解读绘画作品的意蕴内涵,也由画及人,带领我们探知一代大师的内心世界与复杂人格。
本书文史并进,历史部分鲜活好看,如小说般跌宕起伏;画作解读娓娓道来,从创作背景、艺术技法到哲思内涵,无不精彩。
——————————————————————
【名家推荐】
伦勃朗对神秘的探索是如此深邃,他表达着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的内容。人们称伦勃朗为魔术师是有道理的,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凡·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1885年
一幅作为矛盾体的艺术家肖像。
——贡布里希(艺术史家)
一本包罗万千的大部头,充满新颖的观点与信息。它着眼的不仅是伦勃朗,还有他的生活、时代以及同代人。西蒙·沙玛让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观看一幅画。
——多丽丝·莱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动人而富有启迪……一个与我们的时代十分契合的伦勃朗。
——阿兰·德波顿(英伦才子)
伦勃朗之谜终于被西蒙·沙玛这位才华横溢的历史学家解开了……沙玛以专家的口吻娓娓道来,但他传递知识的方式十分轻盈;很少有人能比他更精辟、更流畅地传达如此广博的学识……这本书能牢牢抓住你的注意力,激发想象……一幅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家肖像。
——罗伊·波特(历史学家、《剑桥医学史》主编)
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文字绘画盛宴……一台宏伟的巴洛克式戏剧机器,充满了鲁本斯式的丰满、华丽的细节以及如诗如画的角落和罅隙……沙玛是纹理、色彩、色调、气味、声音、空间和动作的生动记录者,不羁地唤醒观察过往游行队伍的人眼底的情感风景。
——马丁·肯普(艺术史家、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
一场华丽的表演……沙玛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对伦勃朗的见解不仅体现在对17世纪的深刻了解上,还体现在他对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的文化物质表现的贪婪迷恋上……沙玛加深并丰富了我们对伦勃朗的了解,让我们更加明白为什么伦勃朗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弗朗西斯·斯伯丁(艺术史家)
西蒙·沙玛关于伦勃朗的这本精彩传记颠覆了传统的画家传记,就像《项狄传》和《白鲸》革新了传统的小说那样。《伦勃朗的眼睛》慷慨激昂、博学多识、视野开阔、论述精辟,不仅让我们对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产生强烈的欣赏,而且让我们不可自拔地沉浸在他的世界中。
——角谷美智子(文学评论家,普利策评论奖得主)
-
时代的精神状况
了解这个时代,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
《时代的精神状况》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重要作品,出版80年来不断再版,是一部存在主义哲学的经典。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1930年9月纳粹党在大选中的巨大成功。面对30年代的社会危机、虚无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的热潮,雅斯贝尔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家庭、工作、国家、教育、艺术、科学等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他表面上是在批判时代的精神状况,实际上却是在追问人类的本质。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主义给出的答案是,人之为人,就在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承担自己的责任。
*****************************************
★哲学史上震撼人心的经典名著
★被翻译成英、法、俄、意、日等十多种语言
★对技术时代人的生存状况的诊断书
★著名翻译家梁锡江教授德文直译
*****************************************
雅斯贝尔斯是康德的唯一传人。他像康德那样,不止一次地离开学院范围及其概念化的语言,去向一般的读者大众发言。——汉娜·阿伦特
在初版近一百年之后,《时代的精神状况》在今天这个技术时代与当时一样有效,促使我们去澄明人之为人的存在本原。——陈高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作为存在(生存)哲学的经典之作,《时代的精神状况》致力于“澄明”20世纪西方的时代精神,并凸显人的“超越”,值得深入研读。——罗松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绥靖时代
○想要获得“我们时代的和平”的人们,却走向了极力避免的战争
○从英国外交活动讲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人与事
【编辑推荐】
20世纪30年代,面对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不愿重蹈覆辙的人们选择了绥靖政策。作者布弗里精彩讲述了在这个绥靖的时代里各方势力所展开的活动,为我们描绘了一心求和的张伯伦、坚持备战的丘吉尔、虚与委蛇的希特勒,还有诸多在本国与德国之间活跃着的外交家们。
“这是一场在荣耀与可怕战争之间的两难选择,他们无从得知如何在这场抉择中获胜。”布弗里将为我们呈现在这个绥靖时代里英国进行重要抉择的背景环境,为我们讲述这个从虚假的和平走向战争的故事。
【内容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避免新的冲突发生也许可以说是整个欧洲最普遍的愿望,“不要重蹈覆辙!”这句口号在欧洲人耳边久久回响,而这种观点也将影响欧洲的未来,并成为英国人所实行的绥靖政策的核心。
蒂姆·布弗里将本书所讲述的时期定为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通过重新构建英国一次次“绥靖希特勒”的谈判,展现了在纳粹于欧洲开展领土扩张等活动时,英国政府的犹豫不决、外交失败和议会内讧,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探讨了英国绥靖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影响,表明最终走向战争的结局并非是少数人的盲目选择,而是具有时代特点的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关于当时的英国,本书进行了深入的档案研究,包括部分从未使用过的资料,对英国大臣、贵族和业余外交官在该时期的各项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作为与不作为,决定英国的选择并影响了欧洲的命运,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
【媒体推荐】
一篇关于国际关系中愿望思维外交和意外效应法则的引人入胜的叙述。
——阿里·安萨里,《今日历史》,*年度图书*
蒂姆·布弗里以极大的天赋和自信,将他的主题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优雅地勾勒出历史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呈现出扣人心弦、节奏明快的叙述。本书生动、细腻,充满了令人惊讶的细节,是一部令人惊叹的处女作。
——亨利·赫明
过去没有一本关于绥靖主义的书能够如此生动、详尽和引人入胜地揭示 20 世纪 30 年代末上演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政治阴谋。蒂姆·布弗里出色地展现了当时的紧张局势、政治手腕和无数戏剧性事件……这是一部最引人入胜的政治剧,读者在放下书本后仍能久久回味。堪称佳作。
——詹姆斯·霍兰德
蒂姆·布弗里引用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有趣的资料来源和人物,对在那个十年里轻信、自私和糟糕的判断悲剧性地、无情地战胜了道德和理智的情况进行了引人入胜的学术性描绘。这是对历史最好的报道。
——卡罗琳·穆尔黑德
这是一位杰出的年轻历史学家的精彩出道作。蒂姆·布弗里写了一本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况的书,读起来就像是一部惊险小说。我爱不释手。
——彼得·弗兰科潘
-
外族的智慧
在人类历史上,文明的相遇发生了无数次,在这些相遇中,一些文明存续、壮大,另一些则衰落,甚至湮灭。怎样正确、恰当地对待外族文明,是永恒的发问。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莫米利亚诺的代表作,旨在说明希腊文明与其周边文明在希腊化时代的交流和联系,以及希腊人的态度对自身历史命运的影响。作者研究了希腊人对罗马人、凯尔特人、犹太人和伊朗人等外族人的态度,通过分析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这几个文明的政治、文化和知识互动,莫米利亚诺认为,正是由于希腊人对外族文明的畏惧与虚构,以及拒绝学习他们的语言的自傲,最终将自己送入了文化自大的幻影中。
-
糖与雪
【编辑推荐】
·在不同历史时期制作冰淇淋需要什么材料 ?
·没有机械制冷技术的过去 ,人们如何制作冰淇淋 ?
·蛋筒冰淇淋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
【内容简介】
冰淇淋在欧洲曾经是贵族专享的甜点。可是在当今社会,购买一个冰淇淋是一个普通人也能负担得起的消费。
从 17 世纪的意大利柠檬冰糕到 20 世纪的美国草莓冰淇淋,这一广受欢迎的冷饮经历了技术变革和民众喜好的变化。如果没有新技术简化了冰淇淋的生产,没有生产成本的降低,也许冰淇淋是始终属于少数人的美味。
追随冰淇淋在欧美传播的脚步,从意大利、法国、英国再到美国,我们会发现它的历史充满了神话、传奇和各种趣事,它的事业逐渐发展壮大,直至在现代食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还收录了若干选自早期出版食谱的冰品、冰淇淋配方,读者可从中一窥当时人们对冷饮的口味偏好和研发者的创新之举。
-
瀚海行脚
本书收录了西域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在六十载新疆考古与研究中创作的十五篇考古手记,记录和叙述了他从开创伊犁河流域考古开始,到发现孔雀河青铜时代墓葬、主持并参与楼兰、尼雅、克里雅、丹丹乌里克、小河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过程中的所见、所思与所感,也呈现了他一生投身考古事业不断求索的时间脉络。
全书二十六万余字,插图照片一百五十多张,全部与王炳华先生曾经踏查、发掘过的考古现场紧密相关,再现了新中国第一代新疆考古人历经的艰辛与奉献精神,也通过详实的叙述给读者带来一个近距离了解考古工作的视角,让我们可以通过孜孜求索的王炳华先生的行脚笔记,获得西域考古研究的沉浸式体验。新疆考古事业从无到有、由沉寂到为世界关注,在王炳华先生的瀚海行脚历程中得到了圆满的见证。
-
回音室
▶著名艺术史学者、牛津大学荣休教授柯律格全新中国艺术专著
以考古发掘般的严谨打捞史料中的细节,结合前沿研究方法与成果,呈现艺术史学者多年的思考结晶
▶跨国界、跨时代、跨语言、跨学科,打破艺术史研究的藩篱,重新认识20世纪初的中国艺术
谢赫在加尔各答,康有为在罗马?摒弃泛泛的传统东西二元论叙事,以全球化的眼光颠覆关于东西方艺术的固有认知
以“气韵生动”一词的翻译与流转为线索,揭露思想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连通古今与中西,细致入微地讲述“中国艺术”在20世纪的形成
▶中英双语完整呈现,特别制作阅读折页,追踪“回音室”中的每个声音!
完整收录作者英文文稿,方便对照阅读、研究
随书附赠折页,辅助理解“气韵生动”与“韵律”的传播路径
▶巫鸿、包华石、郭伟其、阮圆 知名学者联袂推荐!
·
20世纪初,随着中国艺术品流入海外,西方掀起了中国艺术的热潮。以“气韵生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画论与彼时的西方思想潮流不谋而合,经历冈仓天心、劳伦斯·宾扬、喜龙仁等多位汉学家的转译,在多种语言的回音室中流动、循环。而留学海外的陈师曾、滕固、刘海粟等人又将其从日语、德语、英文等语言译回中文,并应用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奠定了谢赫“六法”在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部创新之作中,著名艺术史学者柯律格运用多元材料,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既定的边界,以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新思考艺术史的边缘和被形塑的“中国画”。
·
通过发现和重构中国美术进入国际语境的若干关键历史时刻,柯律格教授引导我们思考“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二元观念如何通过理解和误解而逐渐形成,又如何成为人们思考中国艺术的基础框架。这是一本叩问深层问题的书,灵活的叙述也非常引人入胜。
——巫鸿
·
柯律格针对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艺术史的世界主义思想基础提出了新颖的见解。这部历史佳作考察了其中关键性的“遭遇”和翻译上的细微差距,引导读者重新思考东西二元论,并欣赏艺术世界中丰富的跨国融合。
——阮圆
·
柯律格教授的演讲力图打破“东西相遇”的泛泛之谈。从“六法”翻译入手展现“跨国”语境中的观念纠缠,在北京年度讲座结束之后的写作中,柯律格进一步将这一语言循环流动的跨国空间概括为“回音室”,既形象地描绘出跨越欧亚大陆的艺术观念世界,也勾起我们对讲座现场的回忆,仿佛精彩的演讲与问答至今余音绕梁。面对不断突破边界的对象,柯律格的研究同样很难简单界定为“中国艺术史”,这一充满创意的著作本身,也必定将如“回音室”一般。引起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重要话题做出强度不一的种种回响。
——郭伟其
-
寻找六边形
1949年,康奈尔大学年轻的博士候选人施坚雅怀着对中国研究的热情来到战争中的四川,安顿在成都西南的高店子,展开了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调查。他努力学习四川话,住进农户家中近距离体验乡村生活,也常常坐到茶馆里与人聊天,观察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对从市场角度研究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逐渐从市场运作中发现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密码。
基于在高店子的田野调查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施坚雅在本书中引入“中心地”“六边形模型”等概念,剖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及其现代变迁,提出了著名的市场体系理论和基层市场社区理论,跳出行政划分的范围,为中国研究开拓了新局面。本书是施坚雅模式的理论起点和基础,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领域产生了广泛反响,至今仍是中国研究绕不开的经典之作。
-
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
⭐李峰、陈伟、朱腾、陈侃理、郑威一致推荐
⭐尤锐(Yuri Pines)作中文版序
⭐一部重写秦史的里程碑之作,从“网络”视角重构中华帝国之形成
【编辑推荐】
◎从全新视角构建中华帝国的形成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中华帝国的形成是自上而下征服的过程,本书则将帝国视为一种互动网络,分析网络中多元主体的作用,挑战了中华文明起源于北方中原的单一中心范式。
◎重新认识东亚南部在早期中华帝国形成中的地位
本书以东亚南部作为研究焦点,建构其在帝国网络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性,纠正早期中华帝国研究中“重北轻南”的倾向。
◎重写秦史的里程碑之作
在宏观层面,通过研究区域间交流的模式与互动网络变动的性质,以理解秦帝国扩张的方向、过程及结果;在微观层面,探讨了秦地方政府在南方的活动,是如何通过改造人口流动与资源转移的模式,以及促进地理与环境知识的积累,从而影响帝国社会经济的。
◎文献翔实,言必有据
广泛运用里耶秦简等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以及考古资料,吸纳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视野广阔,学术分量厚重。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秦汉帝国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试图证明中华帝国的建立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过程,展现了长江以南早期区域间交流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中华帝国扩张的方向。
本书的首要目标之一是,根据传世文献、考古证据、出土法律文献及里耶档案文书等大量资料,将有关长江以南中华帝国早期势力的广泛且多元的文献证据,与重构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东亚南部互动空间的历史学、考古学叙事相结合。本书主要关注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向长江以南扩张及紧随其后的一段时期,从网络视角探讨了帝国的形成,并将其视为根植于东亚大陆上,通过文化、经济与政治军事关系联系起来的各社群之间长期互动的过程。对于中华帝国克服恶劣环境、瘟疫及后勤方面的困难,以巩固对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的统治而言,这一网络被证明至关重要。本书也首次探讨了古代东亚帝国网络与远距离互动框架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怎样塑造了中华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轨迹及其对欧亚全球化的参与。
《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共8章,围绕早期帝制国家的形成、世界体系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对帝国的比较研究所展开的讨论,对东亚研究、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名家推荐】
南方地区的加入,在中华帝国的形成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过去大多数著作中将这一过程描述为由秦帝国发起的军事征服不同,马硕此书将其描述成为一种经济、文化、人口流动和行政网络的延伸,乃至于秦帝国对既有网络的参与和利用。马硕先生不仅精研包括里耶秦简在内的秦汉简牍文献,而且谙熟西方各种政治和经济史理论,视野宽广,因此他写出来的秦汉史往往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值得推荐的是,他基于里耶秦简,揭示了秦帝国地方行政和市场的互动(或者说国家对市场的直接深度参与及市场经济对国家行政的关键支撑作用),让我们看到了早期中华帝国的运行机制和其深层逻辑。与地中海地区的古代帝国相比,这可以被看作是早期中华帝国的重要特点之一。
——李峰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
通过对先秦、秦汉时期考古资料、出土简牍和传世文献的深入研究,该书作者马硕博士主张,早期中华帝国的发展植根于此前长达数百甚至数千年历史的跨区域互动网络,秦国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多个互动网络之间,这一特点对理解其征服、行政措施与经济政策而言至关重要。《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以边疆地区作为研究焦点,指出帝国的许多关键制度与管理机制形成于边疆地区,军事行动与行政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将边疆人口纳入帝国管控的社会中,并开发利用边疆的资源。与既往研究偏重从帝国中央政府的角度“俯视”被兼并地区不同,该书从基层社会的角度分析秦汉帝国在长江以南扩张的历程,分析东亚南部各地区的人口为何参与或退出帝国所创建的网络。作者认为,中国史始终是世界历史中重要的活跃因素,秦汉时代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转型加强了跨区域远距离的经济交流,开启了中古早期的“全球化”。
——陈伟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史记》《汉书》等历史巨著在论述早期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时往往秉持着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叙事立场,但不断出土的考古文化遗址及金石、简牍文献却一再提醒人们注意传世史著眼中的早期中国的边疆对先秦秦汉文明之形成的深刻介入。马硕的大作显然对此有着足够的认识,并在综合利用传世及出土文献、考古资料而对早期中国的文化区系展开长时段观察的基础上将秦汉帝国视为由若干地域构成的网络,进而以其南部领土的社会治理实态为例,把早期中华帝国的运转理解为各地域间就军事、资源、人口等因素展开广域交流的宏观图景,修正了关于秦汉帝国之“中心”与“边疆”的习惯性界定。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书还试图从对早期中华帝国发展史的解读出发反思“世界体系”等术语在早期帝国史研究中的应用,表现出了作者的令人钦佩的理论雄心。
——朱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书采用“帝国网络”概念,克服自上而下的单一视角,在“统一”和“征服”之外提供了第三种叙事。书中探讨了经济交通、资源交换和文化交流方面的丰富现象,体现出网络中多元主体的能动作用。作者以统摄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超广角镜头,重构江南山地从进入华夏政权的互动网络到成为帝国领土的千年历史;又以过人的语言能力和学术精力,广泛汇集中、英、日、德历史、考古和出土文献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言必有据,帮助读者一窥国际学术的前沿风景。可以说,本书的译介为中文学界引入了双重的“大视野”。而在微观上,作者独具慧眼地关注新地迁陵的货币化以及粮食、金属和动植物资源的开发等问题,在史料稀少而颇显沉寂的中国早期经济史领域中探索新路。这些都将启发有关秦汉乃至整个帝制中国历史的思考,并刺激我们的研究在精耕细作之上,大刀阔斧,别开生面。
——陈侃理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长聘副教授
有关长江流域及以南如何逐步成为中华帝国之一部,传世文献记载的历史过程充满了单向的军事扩张与征服,而南方出土的文献材料则提供了丰富的细节。马硕先生的这部书不同于传统叙事方式,从更宏阔的东亚大陆的地理维度,讨论了新旧领土内各社群在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互动情形,进而提出中华帝国在东亚南部的建立是一个基于空间网络的过程;同时充分结合秦汉简牍文书,主要以迁陵县为例,探索了地方政府在南方如何通过改造人口流动与资源转移的模式来实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该书既展现了作者在早期中国研究方面的理论成就,又反映了作者在史学微观分析方面的卓越能力,特别是所倡导的将传统的秦汉帝国南方边境研究转换为中华世界新的经济与文化核心的重构研究,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郑威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
沉默时,请大声朗读情书
★不会拍电影的小说家不是好喜剧人。脱口秀演员梁彦增首部短篇小说集,收录刊于《收获》APP的作品《酒的声音》(原名《酒是什么声音的?》)。
★东北文学领军人物班宇倾情作序。
★十个关于过去与此刻的故事,无数活在挣扎与失落中的人。
★一些身影正在水中淹没,我还没有想好,要不要一起沉下去。
★从远方回望的家乡,从未来回望的过去,从现实回望的理想,从荒诞中生出的浪漫。
★一些真实,一些小人物,一些记忆里割舍不去的片段,一些曾经的自己的幻影,被生活慢慢磨碎揉搓,塑成遥远陌生的形状,站在我们面前。
★既辽阔又渺小,既真实又离幻,从无可奈何的生存困境中,内化生长出澎湃的力量。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产煤,是座不折不扣的“煤城”,也是座有矿区、火车、寒冷的冬季、酒和血性的东北城市。
有玩牌永远不会输的少年,在学校约架的少年,钻游戏厅钻台球房的少年,一声不响坐火车去松花江的冰面上躺着的少年,想成为侠客的少年。
许多许多年后,少年们被现实困在了不同的地方。从双鸭山跑到北京,却只能绕着小区开车的出租车司机;要在生命结束前赶回家乡,听逝去的青年时代唱一首歌,来证明自己不曾遗忘的迟暮老人。一些真实,一些小人物,一些记忆里割舍不去的片段,一些曾经的自己的幻影,被生活慢慢磨碎揉搓,塑成遥远陌生的形状,站在我们面前。
-
鸡蛋的胜利和其他故事
✨“美国现代文学之父”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集
《小城畸人》姊妹篇
✨福克纳、海明威、伍尔夫、卡佛、菲兹杰拉德倍加赞誉的文学巨匠
我们如何无法生活在别处?
——————————
【内容简介】
《鸡蛋的胜利和其他故事》是“美国现代文学之父”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集 ,收录15篇作品:
一枚小小的鸡蛋,竟能彻底击溃一个人、一场“美国梦”;此刻,玛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在这个小镇待了太久了,前一天晚上,父亲告诉她,他患有心脏病,随时可能死去;一个穿棕色外套的男人不停地写作,他的笔下却没有一句话能够将他带入生活;罗莎琳德抛下小镇和父母,向前奔跑,迈出的每一步都让她体会到新鲜的逃离感……
安德森是人类心灵的勘探者,他潜入小镇上的人们一览无余的日常生活,简洁、准确地刻画了他们内心的脆弱与孤独、幻想与欲望,触及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
【名家推荐】
✨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我们的后代将永远继承他所开创的美国文学传统。
——福克纳
✨舍伍德·安德森创造了现代小说。
——斯坦贝克
✨舍伍德·安德森让我睁开眼睛,描写周围发生的事。因他之故,我猛然意识到,写作的世界并非依赖米兰或伦敦,而是始终围绕着正在写作的那只手,这只手就在你写作的地方:你身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中心。
——奥兹
✨我非常喜欢他的一些短篇小说。那些短篇写得很朴实,有些地方写得很美,而且他理解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并且深深地关注着他们。
——海明威
✨越过舍伍德·安德森先生的肩膀,我们可以初步瞥见这个世界的景象。
——伍尔夫
——————————
【编辑推荐】
✨舍伍德·安德森:福克纳、海明威、伍尔夫、卡佛、菲兹杰拉德的文学引路人
海明威在《“迷惘的一代”》中直言:“安德森的短篇小说写得太好了。”
✨《鸡蛋的胜利和其他故事》:入选“20世纪全球百佳英文小说”的名作《小城畸人》姊妹篇
《呐喊》《彷徨》之于鲁迅,正如《鸡蛋的胜利和其他故事》之于安德森。
✨短篇小说名作《鸡蛋》,“反美国梦”的另类演绎
一枚小小的鸡蛋,竟能彻底击溃一个人、一场“美国梦”。
✨“出走”的大师笔下“出走”的人们
1912年的一天,安德森神志不清地离开了办公室,在大街上游荡数日;
安德森笔下的人们总是试图逃离禁锢着他们的村庄、观念、生活,却步履维艰。
✨“她无疑是畸人,但全世界的人也都是畸人。”
他们是渴望被爱的人、疲倦的人、孤独的人、沉默的人、恐惧的人、一直散步的人、无法沟通的人……
安德森潜入小镇上的人们一览无余的日常生活,书写小人物的脆弱与孤独、幻想与欲望,触及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
重影
【编辑推荐】
◆ 两个底层女性的绝境求生——化身“恶女”,反击命运的刁难
◆ 冯小刚监制同名剧集原著小说
◆“燧石文学奖”得主、《大象无形》作者 泽帆 悬疑长篇新力作
◆ 人生的剧本糟透了,如何自救?硬抗还是反抗?
◆ 悬疑×换身诡计×时代感/心理学×魔术×社会派推理
◆ 获读者赞誉:“深入人性的复杂幽暗之处,以性格冲突驱动情节发展”“笔力在人物及其命运上纵深,展露了在文学性上的巨大潜力”
◆ 如献祭般的复仇,不正确,却是绝路上唯一的选择
-
写《重影》这个故事,基于两个野心,一是将诡计置入这个监控密集、人无处可逃的时代,更新这个诡计。二是希望把类型小说尽力写得像现实一点,如同“另一个世界的新闻”(卡佛语),这也是我在小说其中点缀我成长岁月熟悉的见闻的原因。——泽帆
【内容提要】
秦虹,服装店老板,一头红发,左手腕有一枚火山文身。替恋人报仇杀了人,自此,从东北一路逃亡到福建。
张妍,商场导购员,离过婚,独自带着6岁的女儿生活。因工作关系,与一名仓库管理员相识,交往、同居后,身心备受折磨。侥幸摆脱,却被频繁勒索。
机缘巧合下,两人相遇,知晓了彼此的秘密。身处绝路的她们,为了给对方谋一条生路,用尽了自己的力量……
-
次要人物
♠ 生活是流动的,但代价往往是人的一生。
♠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代表作。以微妙而清晰的视角切入命运肌理,探索错位人生的起点——命运是否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俄罗斯女性文学领军者乌利茨卡娅小说代表作
☆ 切入命运肌理,探索错位人生 的起点——命运是否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 封面选用高档大地纸,外封专色精印,内封简素压凹,肌理有如广袤俄罗斯土地
☆ 内文选用优质纯质纸,长久存放不变色,顺纹裁切,可180度平摊阅读
————————
【内容简介】
“如今她就像被放逐的夏娃,望向自己的过去时觉得往昔的一切看上去都无比美好,所有的怨恨和屈辱都漂白变淡,直至彻底融化消失。”
本书共收录七个短篇。在故事微妙而清晰的视角下,日常那些微不足道的起伏和转折变得尖锐深刻,错位人生的起点呼之欲出。原来生活并非简单的二分法,头等与末流经常互换位置,赢家会变成输家,而输家又享有一些不属于赢家的馈赠,宏大历史中那些不起眼的“次要人物”不知何时就出现在了舞台中央……
————————
【名家推荐】
她以自然科学家式的冷峻兴趣平静地对待她笔下的人物,她是大自然的工作者,把“自然主义者”这个词的含义展现得淋漓尽致。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作家中最优秀的人物之一,她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细节的描写细致而准确。
——列夫·库克林(俄罗斯诗人、剧作家、作曲家)
乌利茨卡娅的风格特点不仅在于把周围环境纳入散文内容,还在于以一种通常朴实无华的形式,清晰、形象地描绘情节。她的笔法非常轻盈,这无疑是乌利茨卡娅特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在印刷字体的线条背后,我们可以惊讶地看见她描绘的图像,读者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叶夫根尼娅·谢格洛娃(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地方志学家)
阅读她的书令人信服而上瘾,很有欲望想要了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美国《纽约客》杂志
-
土广寸木
►作家魏思孝全新长篇力作
►一部拆解当代乡村的文字纪录片
►献给养育我们的村庄及生活其中的人们
►王德威、梁文道、韩东联袂推荐
魏思孝的创作根植于土地,饶有底气。他的风格既反讽又充满悲悯,实在令人感动。农村题材写作源远流长,突破不易,但他下笔精准,别有新意,为这些年来所仅见。——王德威
【内容简介】
“这块弹丸之地,四季交替,雨雪飘落,人如虫蚁疲于奔命,到头来两手空空。”
《土广寸木》是作家魏思孝全新长篇力作,书名为“村庄”二字的拆解。村庄,是一个形容词,是每一个面对生活不堪重负的人的处境写照。“辛留村”的芸芸众生与日常生活,如纪录片镜头般徐徐展开。百余人物,年岁时节,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一张面孔都有无尽的故事。
《土广寸木》在写法上消弭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挑战的是传统对于乡村的想象式书写。上篇“局部”聚焦人、事物及地点,由此勾连出辛留村的人物谱系与世事百态;下篇“一年”则以老付与“我”这对母子的生活为主线,记叙村庄一年内发生的大小事务,涉及农事生产、婚丧嫁娶、基层政治等等,全景式描绘当下乡村的真实景观。《土广寸木》如一部当代乡村的文字纪录片,充满切近的细微观察及深刻而具体的关怀。辛留村的生活图景里,藏着历史的幽灵,也展露着时代的惶惑。
-
银河边缘018:啊,火星
碎片时间里,除了看手机,还能看什么?
一本随时随地、想读就读的科幻小说集
哪怕在最拥挤的地铁上也能享受幻想的乐趣
通勤路上、摸鱼间隙,与手机抢夺你宝贵的注意力!
------------------------------------------------
★内容介绍
“银河边缘”是一系列专为年轻群体、快节奏都市人群、科幻迷打造的科幻小说读本。本书采用方便阅读携带的文库本形式,打造“随身携带,随时阅读”的文化生活方式。
《啊,火星》是“银河边缘”系列第十八辑,精选潘海天、但适、索耶、卢基扬年科等优秀作家的作品。中外作家同台竞技,脑洞大开的幻想故事与极具特色的本土科幻,为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震荡与别样的阅读体验。
------------------------------------------------
★“银河边缘”系列介绍
挣脱现实的引力
将宇宙和星光随身携带
6篇脑洞大开的短篇故事带你漫游于亦真亦幻的奇异空间!
超凡绝伦的幻想,精彩动人的故事,唤醒我们蠢蠢欲动的好奇心!
中外顶级科幻创作队伍同台亮相,携手呈现创作生涯巅峰力作!
……
科幻大师、新锐作家,一展独特科幻妙思!
一改科幻小说“硬核”的外观,将大面积留白引入科幻文学的视觉设计;
封面起鼓+烫银打造极致的未来感,带来超脱现实的美学享受!
随书附赠异形书签1枚,将科幻美学融入生活。
《银河边缘》,一套随时随地、想读就读的科幻MOOK!
世界顶级科幻人共同打造的幻想文库
-
小宅门
******【编辑推荐】****************************************
1...全网累计百亿热播电视剧系列《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原著作家鲁引弓,继高考、小升初、低龄留学后,聚焦又一国民话题——买房
2...一间小居室的曲折辗转,一个大家庭的悲欢愁喜。《小宅门》延续鲁引弓“小系列”故事特质,紧凑精湛的情节人物设计、明快有趣又真实的平民质感,以一家五户十余人一年间的疾驰买房路,浓缩九〇年代以来中国三十年三代置房史,勾勒中国式家庭买房众生相
3...三年调研,寻访近五十家中介公司,提炼知识分子有房族、家庭主妇炒房族、外地进城购房族、留学-考研-打工-创业等青年买房族、高龄老人离婚分房养老族等典型家庭案例,提供了当代中国人探讨房产、伦理、职场、教育的公共圆桌。
4...小宅门里的热辣滚烫,有生命的痴怨纠缠,也有挥手自兹去。徐晓鸥、毛尖、黄灯推荐。
******【内容简介】****************************************
男生丁咚的出生,与房子有关。为赶九〇年最后一批福利分房末班车,丁咚父母认识两周就火线结婚,又因性格不合匆匆离婚,留下了1岁的婴儿丁咚作为这场短命婚姻的遗产。
长大后的丁咚意外成为房产中介,他和那些涉世未深的小哥一样,在深入某些房子的过程中,有时一不小心,就直抵了他人生活中隐秘的底处——房子,房子。
一篇报道、五张订单。丁咚自此卷入海归女青年雷岚百般腾挪、奔走买房的跌宕历程,以及尚城丁家“桃李迎春风”兄妹五人为各自子女买房的曲折百态故事。
买房,如同一场挟风带电的奔跑。众人屡陷困境,屡现转机,又屡屡失控。
鲁引弓,20年传媒记者、总编辑、出版人,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等。始终以当下感、信息量、真实感为创作原则,寻访近五十家中介公司,三年记者式调研,积累海量案例,继高考、小升初、低龄留学后,再次出手的《小宅门》对准的则是又一国民性热议话题——买房,书写三十年来三代中国百姓买房百态。
《小宅门》延续了鲁引弓“小系列”深受读者观众喜爱的故事特质,以紧凑精湛的情节人物设计、明快有趣又真实的平民质感,将一家五户十余人一年间的疾驰买房路,浓缩三代中国人城市置房史,勾勒中国式家庭买房众生相。探讨青年人“返穷”现象、掏空口袋“釜底抽薪”买房、拽回子女“房子风筝线”、 “新门当户对”婚恋、购买婚房“亲家互逼”、婚房是买还是租、年轻女性“婚前买房”“自己房间”独立意识、“单身互助”“恋爱合伙”、高龄离婚“以房养老”等新兴社会现象,思考当代人深陷房产社会的困境与破局,重塑房子与家的意义。
******【名家推荐】****************************************
一间小居室的曲折辗转,一个大家庭的悲欢愁喜。《小宅门》集中呈现了三代中国人和房子间的复杂抉择、羁绊互塑、扶持接力,以温暖明亮的基调,浓缩展现了三十年来中国百姓安居史。—— 徐晓鸥(《小欢喜》《三十而已》总制片人)
小宅门里的热辣滚烫,有生命的痴怨纠缠,也有挥手自兹去。—— 毛尖 (学者、影评人)
每种困难,都有解法。鲁引弓的小说总能捕捉到当下中国生活的痛点,他的新作紧扣年轻人的房子困境,从每个真实的处境出发,讲述我们的情感、教育、事业、财产与房子的关系,启发颇深。—— 黄灯(学者、非虚构作家)
-
人生的愚者
“谜托邦·日本早期侦探小说杰作选”03号作品
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山村正夫、中岛河太郎,众多名家推崇的日本侦探小说大师
“侦探小说艺术论”的提倡者、首位斩获“直木奖”的侦探小说巨匠、战后提出“推理小说”称谓之第一人、“哲学性侦探小说”代表人物
时隔88年,木木高太郎长篇侦探小说代表作、第四届“直木奖”获奖作《人生的愚者》中文译本(作者手签名印签版)首度出版
特别收录:第一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短篇奖获奖作《新月》、侦探小说评论名篇《到底还是跟甲贺三郎展开论战了》
护封特别选用日本浮世绘大师月冈芳年画作《月百姿·卒都婆の月》
◆内容简介:
实业家比良良三因儿子良吉的“胡作非为”,决定让他去欧洲留学几年。
恰逢“十月革命”十五周年纪念,良吉从东京出发后决定前往苏联。
然而,围绕着比良家却发生了一起起离奇事件——
在本乡发生了一起毒杀事件,死者身边留下了比良家工厂生产的口香糖。
良吉祖母一直珍藏的祖父留下的手枪竟不翼而飞,众人都以为是被良吉拿走了。
一模一样的毒杀事件又接连再次发生。
律师高冈日出夫被发现早已死在了比良家的仓库,死因便是枪杀。
而最大的嫌疑人不是别人,正是已经远走他乡的良吉……
◆名家推荐:
木木高太郎先生是我一生的老师。——日本著名作家 松本清张
木木先生无愧是为侦探小说史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作家,是侦探小说转型变革的先驱者。——日本著名推理评论家 山村正夫(代表作《论那些我怀念的侦探作家》)
《人生的愚者》让侦探小说头一次找到了能够可以自己进行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人物。——日本著名推理评论家 中岛河太郎(代表作《日本推理小说史》)
-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爱情与道德的是与非,两代女性的沉与浮。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代表作,用轻盈的笔触,糅合神话般的历史,探讨重大的议题。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俄罗斯女性文学领军者乌利茨卡娅小说代表作
☆ “家族记事”文学典范之作,描画两代女性的沉与浮,书写爱情与道德的是 与非
★ 用轻盈的笔触,糅合神话般的历史,对家庭、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 封面选用高档大地纸,外封专色精印,内封简素压凹,肌理有如广袤俄罗斯土地
★ 内文选用优质纯质纸,长久存放不变色,顺纹裁切,可180度平摊阅读
————————
【内容简介】
美狄亚·西诺普里膝下没有子女。她虽然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女巫美狄亚同名,但她却是整个大家族的守护神——她不像女巫那样杀戮,而是倾尽心血在脆弱的家庭内部维持联系,用她的操劳和博爱将亲人们聚集在她所居住的克里米亚半岛上,不论亲疏远近。俄罗斯人、立陶宛人、格鲁吉亚人、朝鲜人、北方少数民族乃至来自海地的黑人儿媳,这些亲戚都是美狄亚的孩子,都属于受她庇护的大家庭。而她的侄孙女玛莎则在爱情的驱使下,冲破了传统道德的束缚,最终跌入痛苦的深渊。几代人迥异的生活围绕着小小的克里米亚半岛展开,折射出二十世纪这片土地上一段段引人回味的历史。
————————
【名家推荐】
作为俄罗斯叙事传统的继承者,乌利茨卡娅以其充满活力的散文对广博的小说技巧遗产进行了更新。在乌利茨卡娅的作品中,俄罗斯文学的万神殿与令人钦佩的精湛技艺组合,她将这种技艺作为欧洲文学的一部分加以阐释、扩展和再创造。
——西班牙福门托尔文学奖委员会,2022年
作者虽然以传统的家庭小说体裁为叙事基础,但她改换了“家庭”这个概念的内涵。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原子化的离心力与家族的本质针锋相对,但作者强调的家族不仅是血缘的团结,而且是道德的亲近,这样的解读是对人类共同体理念的新理解。
——斯维特兰娜·季明娜(俄罗斯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学者)
乌利茨卡娅是描写日常生活的大师。她的史诗始终如一地详细描写了主人公的生活,同时也描写了人物的整个家庭历史。
——加林娜·叶尔莫申娜(俄罗斯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