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海洋与权力
这是荣获了2018年吉尔德·勒曼军事历史奖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全球海洋史领域知名学者、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兰伯特的核心著作。
这本有着“大思考”意义的作品,讲述了海权国家曾经的辉煌时代与未来的方向,探索古往今来中等国家如何有意识地打造以海洋为核心的特色,深度剖析海陆文明的根本冲突与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
在这书中,作者着眼于五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海权国家:雅典、迦太基、威尼斯、荷兰、英国,探讨其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海权文化如何使得它们获得了超越自身疆域规模的成功,成为盛极一时的“海洋霸主”。但当陆权与海权的冲突日益鲜明,全球格局因之发生剧变之时,“海洋”的地位开始被重新思考和定义,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
能量与文明
比尔•盖茨2017年度书单图书
高效利用能量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引擎
华语世界首次引进,加拿大历史学家、科学家瓦茨拉夫•斯米尔能量研究重磅之作
从远古采集社会到化石能源时代,全景展现能量利用与文明进化互相交织的历史
以能量为标尺,对人类社会的进化进行的一次有文化的、精确的分析
“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开篇语振聋发聩,奠定了本书讨论的基调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无所不包”的大书,既大气磅礴,宏观地回溯了采集社会到油气时代,人类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搜寻食物,到创造出足以更改地球面貌的毁灭性武器的壮阔历程,又细致入微,从都江堰的具体建设与规划思路到阿兹特克浮园的天才设计,从冬宫广场上美丽的亚历山大石柱的竖立过程到爱迪生与特斯拉的电流之争。……有趣的小故事,缀满了这部注定不易阅读的著作。不论是想要从能量的角度一窥人类文明史,还是希望看到一本另类的“百科全书”,抑或因对人类的化石能源使用现状感到忧虑而希望找到出路,你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答案。
◎ 内容简介
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要想达成任何目标,能量都必不可少。大到改变板块构造的力量,小到微小雨滴的累积侵蚀,能量无处不在。通过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为植物质的光合作用,生命得以形成。人类文明的存续更是依赖于各种能量——从化石燃料的采掘到光能发电。本书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量的利用之间关系的重要历史作了全面解读,范围上至远古采集社会,近至当今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
作为唯一能够系统地利用体外能量的物种,人类利用能量来开发智力、制作种类丰富的器具——从最简单的工具,到现代最先进的内燃机和核反应堆。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人类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战争与武器、信息与通讯、经济、政治、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斯米尔的研究是跨学科的,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全景式的视角。本书基于斯米尔1994年的《世界历史中的能量》,并作了大量增补和修订。在本书中,斯米尔组织了大量的新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去二十年中人们在能量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 专业推荐
《能量与文明》一书的作者从人类发展进程对能量的依赖谈起,诠释了能量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作用,提出了一方面需要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合理地利用能量,另一方面是要改善能量的来源,从两个方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作者对能量与文明的相互关系做了严谨的思考,期望能量更多用于推动文明的进步,而不是相反。总之,《能量与文明》一书值得能源工作者阅读和回味。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这本书回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客观地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明水平。全书通过俯视人类的文明史,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那就是使用能量这个标尺。《能量与文明》一书能够让我理解文明如何发展至今,又将向何处去。
——吴军,计算机科学家
这是一本基于扎实研究的心血之作。只知道什么时代的人用什么方式取得能量是远远不够的,高级知识都在细节之中:这种方式和那种方式相比,消耗多少、取得多少、浪费多少,由此产生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差异是什么?当时的人被能量限制而未必能意识到能量这条线索,我们却可以掌握这个思考维度。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有些读者试图从思想和主义的角度理解文明,但实际上,那些都是被修饰过无数次的说辞。想要拨开各种迷雾,就要从资源、武器、人口上入手。而这三要素都是由能量转换效率、获取能量的成本决定的。这本书,扎实就扎实在这里。
——卓克,科普作者
能量是贯穿宇宙运行、文明演进、社会建构、产业创新的通行货币。这本《能量与文明》揭示的这个道理,令我震撼。全书糅合了历史学家、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综合功力,帮助读者在一个全新侧面,重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及与之互动的社会。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类社会数千年,如何生产与使用能量始终是最大的主题。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人类社会运用能量的轨迹清晰地描述了出来,堪称智者的深邃思考。喜欢思考底层逻辑的你不应该错过。
——仇子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能量与文明》追溯了人类的故事,以及能量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生产、使用、食用以及浪费的。能量在很多方面统治着我们人类社会。这是一本细节丰富的书,所以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似乎有些出于意料。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总结了能量对文明所有主要领域的影响。这是一本让人类思考自身命运与未来的好书。
——李大光,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教授通过一个有趣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控制能量的演化历史。通过详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能够利用的能源形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能量是如何改变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且驱动其进步的,很是值得一读。
——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总编
在《能量与文明》中,斯米尔深入而广泛地解释了人类将能量转化为热、光和运动的能力方面的创新,是如何在过去一万年中推动我们的文化和经济进步的。——比尔•盖茨
一部充满智慧、饱含怜悯的重要著作。
——《外交》(Foreign Affairs)
他(斯米尔)悄悄塑造了整个世界对能量的看法。
——《科学》(Science)
斯米尔是一个不允许真相被政治遮蔽的作家。
——《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人类所完成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获取能量的能力。有关能量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瓦茨拉夫•斯米尔是全世界顶尖的研究者。毫无疑问,《能量与文明》将是21世纪有关这一课题的最重要的指南。
——伊恩•莫里斯,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古典学教授,《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
斯米尔的非凡见解为我们阐释了能量在创造文明、维持文明的延续中的核心地位。本书立足于科学,对文明之间的差异保持敏感,内容翔实,是关于这一主题的权威性著作。
——大卫•E. 奈,历史学家,《百年流水线》《电气美国》作者
-
天下英雄谁敌手
这是“刘勃说书”系列的第二部。
三国还未归晋,曹刘已成传说。故事流传千年,方有《三国演义》。解读三国的常见套路,是用史料纠错演义;本书反其道而行之,探究史实如何被大众审美和文人趣味塑造成型——犹如看见两位美人,是如何一步步化妆乃至整容的——这无疑是极有趣的。
★ 厘清:三国历史的人物真相,史书文学的形象演变
★ 还原:锚定曹刘的历史坐标,茧剥人物的文学形象
★ 融合:人写的历史说得通透,写人的小说谈得到位
-
生命的探问
在经历创伤后,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弗兰克尔一生都在传递一个主题:所有危机,都是考验人性的机遇。本书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弗兰克尔年轻时经历战争,一家人经历了很长的集中营生活,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不幸在集中营内丧生。
他目睹了难以形容的恐怖。他经历了人类最悲惨的经历。
他从集中营获救 11 个月后,在维也纳工人区奥托克林的成人教育中心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在讲座中,这位后来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解释了他关于生命意义和韧性的核心思想。
“要像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一般的生活”,他揭示了他的基本信念:“作为人类而存在,意味着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独特的坚韧。”
本书是弗兰克尔重新被发现的一部杰作,其中所收录的文章是弗兰克尔于1946年发表的三篇演讲的抄本,其内容强大有力,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这些文章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他以自己经历的丧失、失去自由、饥饿和对死亡的恐惧等这些痛苦的经历为支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将希望、友谊和使命感传达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用毕生的努力向世界表明:只要活着,凡事都有可能。
1.意义疗法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尔遗珠之作,简体中文首次引进出版!
2.由心理学大咖,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协会创立者,李仑老师亲自翻译、导读!
3.弗兰克尔提供了一条寻找希望的路,哪怕是在那些最黑暗的时刻。——《纽约时报》
4.弗兰克尔一生都在传递一个主题:所有危机,都是考验人性的机遇。
5.“要像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一般的生活”,他揭示了他的基本信念:“作为人类而存在,意味着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独特的坚韧。”
6.本书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
大地之上
“人这辈子迟早是要哭一场的”
布克奖、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作品
荣获加拿大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最佳图书奖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超过90个版本
《每日电讯报》评选的“亚洲十大小说”第二名,紧随《红楼梦》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书 | 《泰晤士报》“25本此生必读经典” | 《卫报》“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
————————
一段比《活着》更为惨痛的民族血泪史,一幅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全景式画卷
一曲苦难与希望交织的生命之歌,一部写尽人性善恶与生活真相的文学经典
-
1975年的印度,民生凋敝,时局动荡,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阴云笼罩了这片大地。
从一场灭门惨案中逃生的伯侄伊什瓦与翁普拉卡什,经人介绍,乘火车去往裁缝迪娜的住处,以期获得一份工作。在火车上,他们结识了青年学生马内克。巧的是,马内克恰好是迪娜的新房客,于是三人结伴而行。
门铃响起,迪娜打开房门,背负着各自苦难的四人即将在这间小屋里开始新生活,他们的命运也由此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大地之上》是罗欣顿•米斯特里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以四位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印度数十年的风云变幻,描绘了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苦乐悲欢和他们坚韧的生命力。作品出版后获得极高评价,入围了布克奖短名单、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并斩获加拿大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最佳图书奖等文学奖项。自1995年面世以来,全球已经有90多个版本,成为不断再版的经典之作。2006年,塔马沙戏剧公司将《大地之上》改编成舞台剧,在伦敦汉普斯特德剧院上演,荣获各界好评。
————————
米斯特里以极大的激情写作,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人类处境的慈悲心和敏锐观察,这使他成为最激动人心和最重要的当代英语小说家之一。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提名辞
很少有人能够像米斯特里一样捕捉到印度所蕴藏的真正苦痛与难以置信的生命力,以及生活中的曲折与美妙。
——《时代周刊》
这部小说有勇气去记录并再次定义了我们是谁。它继承了那些伟大小说的传统,颂扬着充满光辉而永不熄灭的人类精神。
——《环球邮报》
那些喋喋不休地说着小说已经衰微的人,应该看看罗欣顿·米斯特里的作品。他不需要注入魔幻现实主义来使现实充满生机,在他看来,现实本就很魔幻。
——《纽约时报》
一部叙事宏大的小说,结合了狄更斯对底层人民的怜悯和索尔仁尼琴克制的愤怒,刻画了人类精神的韧性和梦想破败后的心碎。
——《柯克斯书评》
一部充满启示和慈悲的杰作。和其他所有伟大的小说作品一样,它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卫报》
在视野及洞察力方面,尤其在对人类的悲悯上,这是一部高水准的作品。
——《蒙特利尔公报》
这个故事展现了如蝴蝶展翅一般的优雅与美丽……太精彩了。
——《泰晤士报》
字字句句都像大海上闪耀的光芒……成就非凡。
——《苏格兰周日报》
-
奇迹之年
我们身处的世界,奇迹未曾来过,还是已然消失?
站在祛魅时代,追溯奇迹消失的那一年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最具潜力的青年小说家东来《大河深处》后全新力作
★期待已久的文学新声,不设边界的写作 探险,五部作品,五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学风姿
★语言惊艳,主题大胆,糅合古典雅致与现代锐感;跳脱小镇生活与私人情绪,关于边缘与出走的故事,探询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人如何自处
★奇幻城市的浪漫跳跃、“特异功能”热潮的回溯、都市死神与犯罪少年,南朝将军与昙花一现的赣剧名伶……
《奇迹之年》是东来的最新小说作品集。在这部小说集中,东来展现了五种令人惊讶又截然有别的文学风姿,再度证明了她独特的文学观与非凡的写作实力。《代春日行》清雅流丽,颇具老庄意趣;《奇迹之年》以魔幻写实,强烈摇撼现实与非现实的界墙;《琥珀》探讨生死伦理,惊悚处凉意顿生;《洄流》技法高超,还原悲剧漩涡的形成;中篇《南奔》串联历史、回忆、现实三重时空,让人不知今昔是何年。持重之作《奇迹之年》以两名男子在沙漠旅馆中的长谈,钩沉起八九十年代颇具魔幻色彩的特异功能热潮,以传奇般的故事和极富纵深的思考撼动着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界墙。
-
一把刀,千个字
王安忆的长篇《一把刀,千个字》从清袁枚的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进入,以一位淮扬名厨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为叙述线索,他生于东北的冰雪之地,记忆却从因避难而被携来上海寄居的亭子间开始。古人道,礼失求诸野,他启蒙于祖辈扬州乡厨的鲜活广博,蜕变于上海淮扬系大师的口授身传,后来在纽约法拉盛成为私人定制宴席的大厨……就如他精神世界的启蒙源自《红楼梦》《黄历》《易经》一样,不同地域间的舌尖上的美味,其实开阔出另外一番融汇了天地与自然体悟的精妙世界,而时代更迭与反复冲刷席卷下的个人命运与抉择,也呈现了多重视角与评述体系下的民间记忆。
《一把刀,千个字》先期在《收获》杂志发表,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读者和评论者都被王安忆在本书中展现的人物、故事、内涵赞佩不已。思考的深沉,功力的深厚,情感的深潜,表达的精巧,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创作更上一层楼。
一把刀,故事从谁讲起? 千个字,写到哪里结束?
刀工秀气,字写深沉,在人间烟火的张力中,诘问、思辨、不断挖掘人性
“一把刀”,杀鱼斩骨,从上海到纽约,刀下无数佳肴。
“千个字”,花前月下,竹影如人,认不清,写不完。
来自中国的陈诚,靠一手厨艺在纽约法拉盛谋生。姐姐不时带美国男友来弟弟家吃饭,姐姐尖刻,弟媳爽快,二人时有言语较量。姐姐的男友知一二中文,似懂非懂之间常常插进点睛之语,令人或捧腹或惊诧。陈诚的父亲与一众朋友,闲聊中常有碰撞,带着老一辈的认真执着。
陈诚少小离家,寄人篱下,沉默内向。以往父母工作繁忙的时代,姐姐掌管家务大事,敢想敢做。父母的性格也如姐弟俩,父亲平稳持重,母亲活泼多思。一家人动静兼容,倒也和睦。
生活轨迹的改变与社会动荡相关,陈诚被送到上海和嬢嬢相依度日。孤僻的嬢嬢给了他文化的开蒙和谋生的本事,里弄的生活给了他可靠的朋友和意外的妻子。而消失的母亲,一直深刻而无形地对父亲、姐姐和他产生影响,给他们增添了许多故事,许多幸与不幸。多年以后,嬢嬢去世,陈诚回上海奔丧。睹物思人,抚今追昔,少年时的谜团不解自开,唯有感慨无法言说。
如果我们只是把《一把刀,千个字》看成王安忆得心应手、技艺纯熟的又一部力作,就有可能忽视这部长篇所要挑战的巨大困难:它是小说叙述的困难,也是今天这个时代言说和表达的困难。小说从纽约法拉盛海量匿名存在的一个扬州菜厨师起笔,追溯他从童年到中年的历程,时间推移,时代改变,地理空间一迁再迁,但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消除生命中的一个黑洞:它是虚空,却无处不在。它是上一个时代的后遗症,英雄母亲决绝地飞蛾扑火,但代价绝不止于个人的牺牲——没有母亲的下一代,要用几乎全部的人生与这个后遗症的幽灵周旋、闪躲、抵抗、搏斗。王安忆真诚而锐利地来叩问、思考、辨证、描述,在革命、理想、信仰与油盐酱醋、请客吃饭、人间烟火的张力中推进叙述,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历史、时代、个人的难以化解的纠结和持久的创伤,由此成就的这部作品,不仅再次证明她创造力的历久弥新,也向虚浮嘈杂的现实提示文学铭刻的庄重和深沉。
——复旦大学教授 张新颖
-
堂吉诃德
“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不朽杰作ZUI全中译本,罕见收录全部卷首诗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万字长序力荐,西班牙语文学专家陈众议倾情翻译
保加利亚插画大师、希腊国家插画奖得主斯韦特林·瓦西列夫历时5年,近80幅传神画作,让400年前英雄人物满血复活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译本,完美还原塞万提斯亦庄亦谐的独特文风
参照西班牙皇家学院“400周年纪念版”,四分之一世纪以来首度完整修订
装帧典雅大方,封面覆进口触感膜,内文采用高档纯质纸,全彩精印
随书附赠精美金属烤漆徽章(“黄金骑士”堂吉诃德和/或“青铜仆从”桑丘,限指定店铺)+主题明信片4张
* * * * *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先后分两部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拉曼却乡绅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却因沉迷于骑士小说而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便拉上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做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文学评论家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堂吉诃德:插图典藏版》由我国著名西班牙语言文学专家董燕生教授移译,荣获中国文学翻译至高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彩虹翻译奖。此番补译了10篇初版《堂吉诃德》卷首辅文和11首塞万提斯为本书所作序诗,是目前ZUI全的中译本;以西班牙皇家学院2015年“四百周年纪念版”《堂吉诃德》为底本,四分之一世纪以来首度完整精心校订,全面提升了文本的准确性;DU家收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所作序言《一部面向21世纪的小说》(社科院学部委员陈众议翻译);完整收录保加利亚插画大师斯韦特林·瓦西列夫历时5年,为本书创作的近80幅精美彩色丙烯插画,近1200页内文全彩印刷,让本书具有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
-
海东五百年
明清两朝的海东邻国——朝鲜王朝(1392-1910)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王朝?它是怎样逐步摆脱了前朝国教佛教的影响,转变成一个以程朱理学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教国家?这个王朝在漫长的五百年中,经历了哪些挑战与波折,又与明清两朝有过怎样的故事?本书将以14世纪晚期以来东亚与朝鲜内部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为线索,讲述朝鲜王朝自身以及它与明清两朝的往事。
-
重走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是青年作者杨潇的新作,也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关于一个不无困惑的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
1938 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 年,处在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 1600 公里长路。这是一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不时要与大货车擦肩而过,但沿途山色、水光、鸟鸣、人语与历史上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流亡者所见所闻渐渐重叠、交织,乃至对话、共振,一个层累的、被忽视的“中国”缓缓浮现。
-
达摩流浪者
1957年,《在路上》出版,让“垮掉的一代”登上文学版图,并让凯鲁亚克跻身畅销作家之列。仅一年后,《达摩流浪者》出版。相比前作,这部小说具有同样的开阔、幽默和对生活的感人热情,故事则更有凝聚力,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对佛法或真理的激情探寻。他们的冒险集中在对禅的追求,这最终引导他们攀上内华达山脉,去体悟孤独之道。
作为凯鲁亚克最优秀、最受欢迎的自传体小说之一,《达摩流浪者》基于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真实经历,当时他对佛教的精神理解模式产生了兴趣。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贾菲·赖德的原型即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
-
眩晕
【编辑推荐】
1. 塞巴尔德小说处女作,中文世界首面世:苏珊·桑塔格誉为“心灵的自画像”;既是塞巴尔德不竭的灵感之泉,也是其小说风格的源起,往后的作品都是其分身和改写。
2. 最贴近塞巴尔德本人的“存在之书”:致敬卡夫卡,以卡夫卡笔下的神秘人物贯穿全书;从具体的历史主题抽身,关注个体与记忆的对峙,通过一贯的虚实结合、图文并置,书写存在的冷峻本质。
3. 眩晕与骗局:德语标题 Schwindel 既指眩晕,也指骗局。充满了重复、巧合、异变、断裂的文字让叙述的时间发生扭曲,互相交叉,“我”和读者都被甩入了大脑无法处理的、不可知的四维空间——记忆,这也许就是眩晕感的来源。不可靠的记忆伪装成秩序与规律,让人错觉能通过记忆把握过去、预见未来,而历史从不是整体,时间并不连贯,生命也没有范式与模板可循,人只能被围困在记忆的骗局里,以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存在。
4. 叙述的负空间:虽然塞巴尔德细致入微地描写旅途风景、绘画与建筑的专业细节、个体的敏锐情绪,主题却是在反复表达中愈发浓重的沉默——它们是塞巴尔德作品的不变母题,即无法讲述的真相、无法和解的过去和无法理解的记忆。绕着这些不可接近的存在打转,读者将获得一次目眩神迷的阅读体验。
(塞巴尔德的文字有一种“越说越沉默”的特质,细节越详尽、句子越绵长,书的气氛就越凝重、声音越沉寂,这是因为他的文字是为那些无法被讲述的主题服务的:真相、过去与记忆。就像一幅黑白正负画,文字组成了画面中最显眼的白色部分,主题却落在不被讲述的黑影中。)
5. 塞巴尔德小说系列收官之作:
处女作《眩晕》:塞巴尔德书写的发源,融合记忆、历史与神话的存在之书;
成名作《移民》:半虚构传记,四个关于背井离乡的犹太人的故事;
经典作《土星之环》:非典型游记,一座跨越文学、艺术、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记忆博物馆;
代表作《奥斯特利茨》:塞巴尔德风格的集大成者,内容包罗万象,结合犹太人历史更加深刻地探讨了“记忆”这一贯穿塞巴尔德作品的主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小说处女作,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以司汤达的视角,讲述了他的从军经历、与梅毒的斗争以及无果的爱情;第二章讲述了“我”在意大利多地的旅行,或者说被不安驱动的一次次逃离;第三章讲述了卡夫卡于一九一三年在意大利的一次公务出差和浴疗之旅;最后一章,“我”重返德国故乡,挖掘自己的童年记忆。
四个部分都围绕着一个孤独的叙述者,他们都踏上了古怪而令人不安的旅程,而“我”在旅行中撞见了各种分身、尾随者、历史鬼魂,不断与神秘的猎人格拉胡斯相遇,还隐约与不同时空的司汤达和卡夫卡共享了相似的惊恐和困顿……
【精彩书评】
这是一幅心灵的自画像——关于一颗躁动不安、持续不满的心灵,一颗受尽折磨、轻易落入幻觉的心灵。——苏珊·桑塔格
塞巴尔德是一位激动人心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家。他让叙述成为一种查究的狂喜状态。——《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高度私人化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塞巴尔德写作的发源,并不断为他提供了新的刺激和灵感。——《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一个人在日常阅读中,不可能遇到像《眩晕》这样的作品。从书中抽离时,他会被震撼、吸引,且深深打动。——安妮塔·布鲁克纳
塞巴尔德的主题是记忆,以及记忆的韧性和不可靠性……他从记忆的衰退、狂热的想象、富有创造力的荒芜状态入手,对记忆的虚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执着的、看似随意的流浪——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次邂逅到下一次邂逅——有一种疯狂的精确性。他记录微小的对话,仔细描述与他短暂同行的陌生人,给出地图和时间表。他似乎在用写作使自己保持镇定。——A. S. 拜厄特
-
周一就开始想周五去哪里喝一杯
一本“干饭人”的生活自嘲剧场
谁说我要放弃那个普通又平凡的自己?
画在便利贴上的180篇英式没品笑话
Ins红人风靡欧洲的减压神器
附赠“干饭人”心情便利贴周边
——————————
查兹·赫顿是一位便利贴生活方式大师,他为大家承担了把一切都弄清楚的责任,这样我们就不用这么做了。这本书里涵盖了我们人生中所有重要的事情:约会、工作、吃饭、牙膏的物理原理、袜子抽屉的家族史,等等。基本上,许多你没有意识到需要回答的生活大问题都在其中。
——————————
【编辑推荐】
● 在便利贴上,用图表、简易插图和吐槽来展现日常生活的高潮与低谷。分解普通人的日常缺点,让你大笑的同时窥见生活真相,引起无数共鸣。
● “神仙”翻译,还原英式幽默。原书售出英、德、法、波兰文版,“干饭人”的心情跨越语言和国界,人人心领神会。
● 精美彩色印制、生动俏皮字体,更有定制便利贴周边献给“打工人”。
——————————
查兹·赫顿在黄色便利贴上画了一些简单而又精彩的图表、图表和漫画,展示了我们成年后的一些愚蠢的小想法和观察。 ——《赫芬顿邮报》
你这周看到的最有趣的帖子:建筑师的搞笑迷你图让他成为 Instagram 明星。——《每日邮报》
-
资本的旅行
本书将东亚及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从亚洲经济圈的视角讨论侨汇与亚洲金融贸易体系的关系,论述了从19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华侨、华人金融网络的情况。在丰富的移民、侨汇个案研究中发现侨汇推动形成的亚太区域网络,促进了交通、邮政、商业网络、金融汇兑等环区域、环海域的国际性交流,华侨、华人因此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中华关系网。
-
银、剑、石
★201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榜中榜非虚构获奖作品
★2020年安德鲁·卡内基优秀小说与非小说奖入围作品
★理解拉丁美洲的钥匙,就藏在银、剑、石三股力量交织的历史之中
.
【内容简介】
莱昂诺尔·冈萨雷斯生活的小社区位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5 500米的高处,那里是海拔最高的人类居住地之一。与已故的丈夫一样,她在金矿上工作,其工作方式与西班牙征服后的印第安人被迫从事的几无二致。在当地,文盲、营养不良和疾病与五百年前一样盛行,而时至今日,一个矿工的生存状况依然受制于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卡洛斯·布埃尔戈斯是古巴人,年轻时曾在安哥拉内战中浴血奋战,现居住于美国新奥尔良郊外的一个安静社区。他是1980年古巴驱逐到美国的数百名罪犯中的一员。他的故事呼应了贯穿拉丁美洲历史的暴力行为,从前哥伦布时代的征战到西班牙殖民的暴行,从19世纪和20世纪的战争与革命到今日的街头动乱和军事镇压。
哈维尔·阿尔沃是一位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耶稣会神父,他移民到玻利维亚,数十年如一日在原住民中工作。他自认在思想和情感上都是一名印第安人,因而在自己的“第二祖国”广为人知。尽管他的目标更多是学习而非传教,但他的经历实际上与一段充满变数的过去一脉相承。那时,神父与征服者并肩前进,为了争夺新世界而强制原住民皈依基督教。从那时起,天主教会就在拉丁美洲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中心作用,而这种作用显然具有两面性。
在《银、剑、石》一书中,秘鲁裔作家玛丽·阿拉纳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扎实的纪实写作将三位当代拉美人的故事与拉丁美洲过去千年的历史无缝编织在一起,从而阐释了自前哥伦布时代至今,定义拉丁美洲的三个恒久主题:来自外部的对资源的无尽索取(银)、挥之不去的暴力阴影(剑),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石)。串联历史与现实,抛开“胜利者视角”,阿拉纳尝试挖掘拉丁美洲的独特经历奠定的“本性”,勾勒出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身份、心态与命运。
.
【编辑推荐】
1、揭开朦胧面纱,用一本书感知拉丁美洲
怎样全面把握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怎样的特征?无论是神秘的古代文明、鲜明的文学风格,还是动荡的政局、不平衡的发展,拉丁美洲究竟为何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此不同?读完这本书你或许会有答案。
2、银—剑—石:把握拉美灵魂的三元素
作者阿拉纳独到而大胆地提出了千年来定义拉丁美洲这片土地的三个恒久主题:银——来自外部的对矿藏资源的无尽索取,剑——根深蒂固的暴力手段,石——宗教信仰的持久力量。它们的影响自殖民者到来之前就已存在,也根植于今日拉美人的思维之中,是理解拉美的重要切入点。
3、秘鲁裔美国作家真诚思考拉美身份,尝试挖掘拉美的“本性”
阿拉纳出生于秘鲁利马,9岁移居美国(父亲是秘鲁人,母亲是美国人)。她童年经历了两国生活的转换和适应,对拉美文化身份有多年的思考和洞察,既有丰富的切身经验,又能具备他者视角,既有批判,又有反思,堪称写作本主题的不二人选。
4、历史与纪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兼具全景与洞察
阿拉纳以记者身份深度跟踪3位访谈对象,短则5年,长则25年,用特稿式的生动写作呈现了他们的经历。她又用扎实而严谨的文献研究铺陈出拉美的千年历史大背景,使我们看见这3位矿工、士兵和神父的生活轨迹如何与数百年前的祖先遥相呼应,拉美人民的命运如何与“银、剑、石”的故事交织在一起。
.
【名人/媒体推荐】
玛丽·阿拉纳的拉美史新著《银、剑、石》意义深远,令人惊叹。建议任何想了解这个半球和我们当前危机的人都去读一读这本书。
茱莉娅·阿尔瓦雷斯Julia Alvarez
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美国国家荣誉艺术奖章获得者,《蝴蝶飞舞时》作者
正如阿拉纳本人所言,《银、剑、石》并非一部直截了当的拉丁美洲史。同样,它也不是一部新闻纪实作品。确切而言,它是个混血儿,将学术性的历史分析与深度报道和政治评论结合在一起……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的表达,值得广泛关注。
阿尔瓦罗·恩里克Álvaro Enrigue
墨西哥作家、普林斯顿拉美研究项目研究员,《突然死亡》作者
追寻一个大陆的灵魂是一项非凡壮举,玛丽·阿拉纳以精准的学术性、公允的道德立场和优雅的行文做到了这一点。任何想要了解——真正了解——拉丁美洲是什么以及从何而来的人,不妨从《银、剑、石》开始。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Juan Gabriel Vásquez
哥伦比亚作家、《坠物之声》作者
基于细致入微的研究,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史诗般的叙事、优美的文笔和丰满的人物刻画……阿拉纳的优势在于她讲故事时的激情与力量,她对过去五百年里是什么塑造了拉丁美洲的阐释触达了真相……上佳之作。
《华盛顿邮报》
The Washington Post
通过对三重“烙印”的独到挖掘,阿拉纳将拉丁美洲的历史娓娓道来……在这部探索、联结与分析的杰作中,阿拉纳提供了一种扣人心弦、另辟蹊径的视角,重新看待一个被贪婪和暴政背叛的重要地区。
《书单》(星级书评)
Booklist (starred review)
-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如果你看不懂抽象画?至少应该知道为什么!
诺奖得主、著名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运用脑科学原理来阐释人的审美背后的神经和心理机制
编辑推荐
你是否觉得抽象画——
与涂鸦无异,不知所谓,甚至连标题也让人看不懂。
你是否进一步思考过——
抽象艺术为什么会成功?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看懂抽象画的人究竟看到了什么?
著名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从大脑的角度告诉你答案:
美不仅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也存在于观看者大脑的前意识创造过程中。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对抽象艺术缺乏了解,乃至存在误解或偏见。
●抽象画激活大脑的方式与具象画非常不同,而我们缺乏相关学习与训练。
●抽象艺术家所主张的:对视网膜的感官刺激,不过是点燃联结性记忆的火花。
◎为什么你要了解抽象画
●根据《艺术新闻》历年发布的全球博物馆及展览观众人数调查报告:现当代艺术展的观众流量最大。而国内观众似乎更偏好经典绘画展。抽象艺术在海外取得了成功,我们却不知其为何及如何取得成功的。
●抽象艺术家分离出复杂图像的基本成分,不仅让观看者获得不同以往的知觉和情绪感受,也是创造条件鼓励自上而下的联想,让观看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补全绘画。这是欣赏抽象艺术之所以艰难的原因,也是乐趣所在。学会欣赏抽象画,我们不仅是学习一种看待艺术的新方式,也是以一种新方式看待我们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为什么建议你通过本书了解抽象画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可以了解审美背后大脑的运作机制,如果你是科学研究者可以知晓抽象艺术的探索过程,倾听这场艺术与科学的对话,或许可以启发新的艺术创意或科学想法。当然,如果你是普通读者,更可以同时习得脑科学和抽象艺术的相关知识。
●不同于以往艺术家或艺术评论家的著作,本书作者坎德尔是一位热爱艺术的神经科学家,这给我们提供了认识艺术的新视角——科学视角。作者清晰的逻辑、简明易懂的写作更是带给我们舒畅的阅读体验。
●英文原书出版于2016年,得以引入脑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配以百余张彩色高清示意图和艺术名作,我们在直观感受每幅抽象画的同时,也知道我们观看时的所有反应是为何以及如何发生的。
内容简介
艺术与科学应该对话,但如何对话?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以两个领域共享的方法论——还原主义——为切入点,在艺术与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科学的视角解释了大脑如何对艺术品作出反应,又从历史的视角展现了艺术如何受到科学的影响而不断演进。还原主义方法是贯穿本书的关键词,指通过研究复杂现象的基本成分及组织方式,来解释这个现象。艺术家用以分离出形式、线条、色彩、光线等要素,则是为了让人获得与观看复杂图像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本书引入了脑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配以百余张彩色高清示意图和艺术名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而且可以打破对抽象艺术的误解和偏见,学会更好地欣赏现当代艺术。
名人推荐
像“天才”或“文艺复兴人”这样的词在这个主张平等的时代很少被使用,但这样的描述并非完全不适用于坎德尔。坎德尔以其在记忆方面的工作闻名,他现在写了一本不同凡响的书,书中充满了诗意的见解,同时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
——V.S.拉马钱德兰,著名神经科学家,《脑中魅影》作者
为了缩小艺术与科学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距,坎德尔通过还原主义模式提出了审视抽象艺术的新方法:当涉及激发大脑的创造力和引发我们的审美反应时,少即是多。
——艾米丽·布劳恩,著名策展人,纽约州立大学艺术史特聘教授
对神经科学家以及任何一个对视觉艺术和人文科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杰伊·舒尔金,美国乔治敦大学神经科学系研究教授
媒体推荐
这是关于心智科学和现当代艺术的一次引人入胜的研究……坎德尔的想法值得深思,这也许会为神经科学的探索和艺术创作开辟出新的路径。
——《出版商周刊》
获奖记录
美国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2017年度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类图书荣誉奖
-
数星星的夜
【编辑推荐】
☆数十年来,在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他的诗歌朗诵会及纪念活动源源不绝,似乎每个时代都需要他的诗歌予以见证。他长眠于其出生地中国延边,他的墓地常有闪电光临。
☆一个被“掩埋”的朝鲜族诗歌天才,一份被忽视的“特殊文学遗产”。他只活到28岁,数十年来,每一首诗都在敲打人心!
☆著名作家、《悬崖之上》编剧全勇先与姐姐全明兰联袂翻译,文字精雕细琢,打造典藏译本,致敬诗歌与母爱。
☆“他留下了纯净如美丽星星般的诗歌。”尹东柱的诗克制而又暗含激情,天真而又富有深意,谦逊而又充满个性,诉说着浓浓的乡愁、对和平、自由的向往,对身份认同的疑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无论相隔多久多远,都能抵达人内心深处。
☆精装锁线裸脊装帧,内文采用进口轻型纸,柔软轻便易翻阅;装帧精美,封面精选臻质雪松绿特种纸,烫金工艺,经典大气、颇富质感,适于典藏和赠与,附赠精美藏书票。
☆韩国“国民主持”刘在石,顶流偶像权志龙、防弹少年团,新锐实力青年演员姜河那等文艺界名人诚挚推荐。
☆直到死亡那一刻,让我仰望天空,心中没有丝毫愧疚。——《序诗》
—————————————————————————————————————
【内容简介 】
他生于中国,死于日本。他远离故土,失了姓氏,却以笔为戈,在28年的短暂生命中,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写作,以最单纯的文字,为最残酷的时代证言。
本书收录了朝鲜族诗人尹东柱的91首诗歌和4篇散文,道出了在日治的黑暗年代,他对故土、人民的热爱,对独立、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
电影的口音
著名电影、文化学者戴锦华作序,贾樟柯诚挚推荐;贾樟柯20年电影人生全纪录,亲述从汾阳走向世界背后的动人故事;第一手访谈资料、10部重要电影作品、63幅珍贵照片,一代导演的执着与探索,尽录于此。
【内容简介】
贾樟柯善于用镜头记录时代中小人物,叙述在超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普通 人的悲欢离,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
本书是著名中国电影研究专家白睿文对贾樟柯电影的集中访谈,以年代为序,集中探讨了从《小山回家》《小武》到《江湖儿女》等10部重要的电影,也是贾导电影人生的梳理与总结。书中,贾樟柯亲述从汾阳走向世界背后的动人经历,分享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创作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反思。
通过访谈文字,我们可以也看出贾导对电影美学、创作理念等的见解,对电影形式的探索,更可见一代电影导演的成长之路。
【名家推荐】
这本书由我在UCLA与白睿文先生在公开课上的对谈发展而来,跨越十余年的创作记忆。白睿文先生的专注和洞察力对我很有启发,这是回望,也是检省。
——贾樟柯
贾樟柯的电影,自20世纪末端逶迤铺陈,以一个连续的轨迹,穿行过21世纪最初的20年。自“独立电影”的倔强、青涩与才名到崛起的中国电影业巨无霸中的平行坐标原点。这也是一个在对话中显露出形态和内涵的故事:关于电影、关于艺术、关于创作与选择,关于生命之河的急缓、汇流、蜿蜒与水中和岸上的偶遇。
——戴锦华
在贾樟柯的电影作品里,可以见证本文提到的中国电影史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写实时代、中国电影新浪潮、商业电影的时代。贾樟柯所有的电影里都可以看到对写实时代的关怀。实验性(或称“新浪潮”或“艺术电影”)一直是贾樟柯偏爱的电影模式。
——白睿文
【本书卖点】
1.著名电影、文化学者戴锦华作序,贾樟柯诚挚推荐。
2.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20年电影人生全记录。贾樟柯亲述从汾阳走向世界背后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再现一代导演的执着与探索。
3. 集中探讨了贾樟柯最重要的10部电影,以第一手访谈资料,63幅剧照及拍摄花絮,深度回顾贾樟柯的电影世界。
4.深度剖析贾氏电影美学,揭示“故乡三部曲”等剧情长片的创作秘密,其独特的文艺见解,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窗口。
5.中外视野下关于电影与现实的深度思考和碰撞。“贾樟柯所有的电影里都可以看到对写实主义的关怀。”美国学者白睿文基于对中国文化与电影的研究,对贾导深入访谈,以对话的方式阐释两人看待电影与社会的态度。
6.精致内外双封,严选烫黑工艺,精美双色内文印刷,图文混排,版式舒朗雅致,细腻还原精彩访谈内容,打造舒适阅读感受。
【编辑推荐】
贾樟柯电影的关注对象是边缘人群,贾樟柯在电影中创作了小武、崔明亮、韩三明、沈涛等人物,他们的故事也可被视为贾樟柯重新诠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故事。
大学拍《小山回家》痛苦而重要的经历
和朋友21天拍完《小武》的故事
拍摄《三峡好人》的临时起意
城墙、火车、摩托车、流行歌曲等贾导电影符号
……
这场关于贾樟柯电影的对话
为你呈现一个多元的电影世界
-
城市
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如何决定一个城市的历史道路?
形式、图案、色彩、结构,多样的城市样貌如何折射人类对其影响?
金融中心、政治中心、教育中心、工业中心……为何一些城市具备重要功能?
城市如何如同生物一样源源不断的交流运转?
山间、水上、沙漠,那些非同寻常的城市如何建设如何维护?
如何迎接当前的挑战?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城市的未来何去何从?
·崛起、衰落和新生 ·色彩和结构 ·聚光灯下的城市 ·活力城市 ·非同寻常的城市 ·未来的城市
6大板块,跨越时空
全方位展现人类这样聚集于大地的——城市
☆ 编辑推荐
◎绝美典藏品质
百余幅优质卫星图像,大开本精装高清展现; 高档太空梭哑粉纸全彩印刷,还原每一处细节
◎科技与美学交融
从数十万米高空俯瞰地球,欣赏全球特色城市超乎想象的壮美图景; 如“外星人”一般的崭新视角,开启非凡的太空视域
◎覆盖全球范围特色城市
无论无比繁闹的国际大都市,还是罕有人迹的安第斯“金城”拉林科纳达 让人看见即使亲临当地也无法领略到的独特视角,展现多元而震撼的人类文明印迹
◎深切的人文关怀
直观记录人类生存环境的急速变化及对自然的影响, 呼吁公众关注环保,反思究竟应如何做到“诗意地栖居”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百余幅高清卫星摄影图像,展示了世界不同类型城市的规模、结构的多样性,并用言辞优美的文字简要介绍了当地自然条件、城市特点及风土人情。从距离地球400千米到900千米的高空俯瞰地球,无论是流光溢彩的国际大都市伦敦、巴黎,还是人迹罕至的安第斯山脉中的“金城”,抑或是空无一人的“鬼城”普里皮亚季,城市的丰富色彩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视域,在人类文明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本大开本的图集也集中展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聚焦于人类生存空间中那些令人着迷的细节,期望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引导公众反思自身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身改变自然的能力,并承担起对未来应负的责任。
-
东京梦华录
文字版《清明上河图》,千年前大宋都城汴京繁华录,宋代文明的纪实典范,翔实的汴京旅游指南。如果拥有一次穿越的机会,不妨去大宋汴京看看。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极其富庶、开放、先进的朝代,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要想了解中国宋代都市文明,便不 可绕过《东京梦华录》(东京即北宋都城,也称为汴京,今河南开封)。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世界经济学家冈德·弗兰克亦说:“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东京梦华录》可谓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画上所画与书中所写,都是北宋都城汴京的都市风貌和百姓生活。一书一画,可以说对后世可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盛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本版特别用了《清明上河图》细节图做插图,并附有《清明上河图》 全图等56幅传世宋画,全彩插图,图文结合,以期尽可能地对后世窥见彼时风貌打开一个可供想象的窗口。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 ;箫鼓喧空,几家夜宴。”这段描述便选自《东京梦华录》 作者序。北宋灭亡后,在汴京生活二十余年的北宋遗老孟元老回忆起汴京生活,“节物风流,人情和美”,恐时间日久,后世说之失于事实,于是,梳理记忆中的汴京风貌和百姓生活书写成《东京梦华录》,以期后世之人“开卷得睹当时之盛”。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1147年,1187年初次出版流传于世,是北宋遗老孟元老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的笔记体著作。
全书共十卷,翔实地描绘了东京上至贵族、下及百姓的生活全景和都市风貌,涵盖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铺摊肆、饮食起居、吃喝玩乐、岁时物货、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等,事无巨细,无所不包,是迄今唯一一部全面记载北宋汴京的浮世绘和风情画,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得益彰,堪称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对后世研究宋代城市布局、建筑、交通、百业、民俗、货物、饮食、岁时、地理乃至气象等,都有很高的价值。
本版全四色印刷,附完整版《清明上河图》,56幅传世宋画,66幅《清明上河图》细节图随文注解,兼注释、译文,重难点字注音,以明弘治本为底本,参考元刻本、明代嘉靖本、邓之诚版本等诸多版本勘校,以及宋代相关文献,核查勘误,查漏补缺。
就让《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一起,带我们走进那个千年前的繁华都市大宋汴京,感受曾经的繁华盛景,领略彼时的都市文明、市井百象、风雅韵致,以及带给我们的美丽与怅叹。
编辑推荐:
◆将《清明上河图》和本书融合:附完整版《清明上河图》,66幅《清明上河图》细节图
《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相得益彰,可谓为我们了解宋朝都市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版附完整版《清明上河图》,并将66幅《清明上河图》细节图随文注解,一书一画,以期为读者打开了解汴京盛景的窗口。
◆吃喝玩乐,歌舞百戏,如果只能穿越一次,不妨去大宋汴京
北宋被很多读者称为无比向往的朝代,爱吃,爱玩儿,爱宋朝风雅等,想要穿越过去体验一番。本书就是大宋都城的生活指南。我们可追随孟元老的笔触,坐客船沿汴河入城,还会经过宛如飞虹的虹桥,入城后,可到客店“久住曹二家”安顿,然后去侧旁理发修面的小铺理发修面,待收拾清爽,沿街游览,渴了在街边可买点香饮子喝,然后去孙羊正店体验大酒店的热闹,点一份鹅鸭排蒸、荔枝腰子就酒喝,要是喝多了酒怕伤胃,就到赵太丞家买一份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怕有酒气,就去陈家买一块沉檀楝香增增香味,想解闷再到勾栏瓦肆听李师师唱曲,说不定还能碰上大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累了可以坐轿子,或者骑骑马坐坐驴车。夜晚来了不要怕,夜市也开始了,热闹非凡,玩到太晚没关系,夜市结束,早市又开始了。如果正好碰上是元宵,歌舞百戏一定让你大饱眼福;如果到了除夕,也好,可到皇宫看看驱鬼逐疫的大傩仪。然后,新年一年开始了,又可以准备春天到来的游春了。
◆一部接地气的汴京回忆录,囊括正史难以兼顾的百姓生活细节
上至贵族,下至百姓,吃喝玩乐,饮食起居,游园节庆,岁时物货,风俗礼仪,早市夜市,搬载杂卖,等等,孟元老以白描的记述,带我们深入了解彼时百姓的生活细节和生活万象。
都有什么店铺摊肆,茶坊酒肆都有什么菜?娶妻生子都有哪些流程,举行哪些仪式?一年四季各个节日,大家都举行什么活动?都吃什么特殊食物?勾栏瓦肆里,都有哪些令人惊叹的表演?春天来时,都有哪些园子可以赏花?赏花时大家都做什么?等等,不管是想要了解彼时的百姓生活状态,还是想要写宋朝相关的影视剧剧本、小说等,这本书都可以提供丰富的细节。
◆翔实记载千年前北宋都城城市风貌和百姓生活的笔记体典籍
此书可谓文字版《清明上河图》,一部翔实的大宋都城汴京生活指南,是可直观了解北宋都市文明的一面镜子。翔实记载了北宋都城东京上至贵族下至百姓,一年四季的生活景象: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铺摊位、四季民俗、吃喝玩乐、娱乐节庆、岁时物货、典章制度、衣帽服饰、游园观景,等等,事无巨细,一部书带我们可全面、立体、感受千年前的都市风貌和百姓生活。
◆宋朝的重要地位:一部了解宋朝风雅和文明之书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冈德·弗兰克亦说:“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极其富庶、开放、先进的朝代,在经济、文化、思想上均达到一定高度。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北宋是不可绕过的朝代。
◆附《汴京城市布局图》,及56幅传世宋画
附李合群老师绘制的《汴京城市布局图》,并结合内容配以56幅传世宋画:《清明上河图》《文会图》《千里江山图》《冬日婴戏图》《花篮图》《群鱼戏瓣图卷》《五马图》《歌乐图》《骷髅幻戏图》《瑞鹤图》《货郎图》《蚕织图》《妆靓仕女图 》《春宴图卷》《溪山春晓图》,等等。在图文结合中,重游宋代文明。
◆全书体例丰富:原文,注释,译文,插画,重难点字注音
1)精选底本,以明弘治本为底本,参考元刻本、明代嘉靖本、邓之诚版本等诸多版本逐字勘校,以及大量宋代相关文献,核查勘误,查漏补缺;
2)精简注释;
3)通俗译文,译者化身导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我们浏览汴京并了解汴京人民的吃喝玩乐、风俗礼仪、娱乐庆典等;
4)生僻字随文注音,轻松阅读;
6)《清明上河图》图解,考据诸多资料,为《清明上河图》做图注,不仅了解书的内容,也能了解《清明上河图》中的丰富细节;
◆全四色印刷
全彩插图,呈现古画之美。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