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生命边缘的女孩
《生命边缘的女孩》是蓝色东欧译丛第六辑中的一本,收入罗马尼亚当代著名作家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亲自选定的不同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这些小说题材丰富,手法多样,语言鲜活,涉及生命、爱情、死亡、命运等永恒主题,充满了诗意、想象力和现代气息,显示出作家全面的创作才华。翻译出版这部小说集,无疑能让中国读者领略罗马尼亚文学的魅力,并了解罗马尼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 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是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也是罗马尼亚目前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本书是他的小说首度引进国内。
2、 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被罗马尼亚文学评论界认为“是尼基塔·斯特内斯库以来诗歌语言最现代化的诗人,词语想象力异常丰富,无穷无尽”,转入小说写作后,他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作者曾获德国莱比锡欧洲理解图书奖、德国豪斯国际文学奖、斯洛文尼亚瓦伦西亚国际文学奖、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文学奖、西班牙莱特奥奖、西班牙福门托尔文学奖、奥地利欧洲文学奖等国际文学奖项。
4、 二十余篇小说谈及日常,情感,历史,欲望,内心,宇宙,未知世界,童年记忆,个人经验等等,凭借超凡的想象,丰富的词汇、饱满的寓意和哲思,以及多变的手法和文体,格尔特雷斯库仿佛掌握了一套小说艺术点金术,能让任何平凡的题材和古老的主题焕发出耀眼的光泽。
-
10 1/2章世界史
◆布克奖得主朱利安·巴恩斯颠覆既有世界史:虚构,戏仿,演绎,这才是人类历史的主题;爱,是我们最后的挪亚方舟!毕飞宇、马伯庸、苗炜私藏书单力荐
◆你熟知的历史一定真实吗?
大洪水时代,在方舟上度过这么多日子的挪亚一家吃些什么?浪漫的“梅杜萨之筏”上发生了食人事件?这个男人如何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中生还?阿勒山上的挪亚遗骨为何是个女性?……一则则故事中,巴恩斯在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似乎都有别的可能性。
◆用10½章写成一部世界史,只有巴恩斯可以做到
当以历史的名义来建构小说时,巴恩斯已经暗示,他只是和历史开了一个玩笑。在他的版本中,方舟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一再出现,但原本衔接着方舟与救赎意义的铁链却在不同的叙述者口中滑脱,历史学家精心编织的人类历史自此开始驶入未知之地。巴恩斯说,“我特别希望能有历史学家来评论,但是没有。”
◆读完书的你99%会疑惑,这是一部小说吗?
巴恩斯说:“我现在的底线是,我是一个小说家,我说它是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它就是。”
巴恩斯或戏说《圣经》,或品评名画,或演义历史,或虚构未来,将宗教传说、故事新编、历史记载、个人叙述等都拼贴于小说之中。
-------------------------------------------------------------
【内容简介】
历史在不停地重演,“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
上次世界末日,一只木蠹混进挪亚的方舟中。它目睹挪亚的所作所为和书中记载大相径庭。方舟在人类历史上反复重现,它或是遭劫游船,或是泰坦尼克,或是核恐慌中的海上孤舟……这个偷渡客也并未离去,它冷眼看着历史如何被歪曲,歪曲的又如何成为“真实”历史;它附身于巴恩斯的妙笔,教他以篇篇奇文拼贴出一部看似荒诞,但振聋发聩的世界史。
-------------------------------------------------------------
【名人评价】
处处闪现着才华、风趣和深刻的思想,给人以阅读之乐。巴恩斯如同中世纪的圣典注家转世,带给我们这部小说。它是历史的注脚,是对已知的颠覆。
——萨尔曼·拉什迪
他的作品与其他任何人所做的保持着复杂的距离。
——马丁·艾米斯
我看到《10½章世界史》的时候,立刻喜欢上了巴恩斯。
——苗炜
这部小说是巴恩斯被研究和讨论得zui多的作品。
——马伯庸
-
天使降临之塔
◎神秘的乡野信仰,嗜血的高塔祭祀
迷惑众人的天使究竟是什么?
◎推理新锐 里卡多 长篇力作
见证罪恶神迹与哀愁真相的漫长坠落
------------------------------------------------
★内容介绍
自由撰稿人叶深在一次田野调查过程中迷了路,误入深山中的神秘村庄,见到了一座破败的高塔。村子内的奇妙风俗令她颇为好奇,在亲历了献祭活动之后,她才发现,这竟然是向塔身中栖息的群鸦献祭活人的仪式!
避世的山谷,诡异的信仰,嗜血的建筑,叶深不知不觉间已深陷迷案的旋涡……
-
放熊归山
村上春树曾亲自翻译《放熊归山》,
只为鼓励更多青年释放内心的野兽!
★★★★★
❶村上春树对约翰·欧文近40年的文学崇拜,缘起就是这一本!
❷冯内古特赞不绝口:见鬼的爱死了《放熊归山》!
❸当代文坛小说宗师约翰·欧文26岁出道杰作
❹“活着的小说。”——村上春树
❻年轻就要气盛,就要释放内心的野兽!
★★★★★
故事简介:
找不到方向的青春,究竟是一场灾难,还是闹剧?
·
历史上只有两人解放过美泉宫动物园,一个是精神病人,另一个是对未来毫无计划的大学生格拉夫。共同点是,他们在那个时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如果事情顺利,原本和格拉夫一起解放动物园的,还有二手摩托店的年轻人希基。春天,他们凑钱买下摩托,穿越奥地利,和女孩们撒野,一路质疑,一路追寻,只要能离大学里没用的知识越远越好。路过动物园时,希基在动物身上看到了完整的人性,决定解放黑熊——就像解放一场战争。
但是,野性的摩托将两个年轻人带向了不同的终点和未来。
——
“”不要什么计划,格拉夫——这是第一点
“走野兽出没的路——第二点
“我们轻装出行,这是第三点
带上钓竿,我们明天就出发!
★★★★★
名人、媒体、读者推荐:
我被《放熊归山》字里行间那种让人喘不过气似的青年时期的“思想”所深深吸引,尽管这种“思想”含有未加处理的成分,但它反而更加真实地将那种焦躁展露无遗。——村上春树,《放熊归山》日语版译后记
·
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村上春树
·
欧文25岁时写下的这个奇特的青春冒险故事,5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怦然心动。《放熊归山》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欧文:别出心裁的结构,灵动诡秘的笔法,还有你绝对意想不到的魔幻色彩……——中文版译者 陆汉臻
·
这部小说,简单地说,关于人对自由的渴望,描述了一段获得自由的旅程。——宾夕法尼亚图书中心
·
想象一下,骑上摩托,穿越森林,然后策划青年时代盛大的冒险!——《纽约时报》
·
黑色幽默,喜乐参半,结尾则鼓舞人心。年轻人的闹剧就是好看,相对的,循规蹈矩的人生该有多么乏味啊。——读者H
·
从广义上说,《放熊归山》就是为了找到他们人生的信仰。——美国读者Mr. Cairene
★★★★★
随书附赠书签:
美泉宫动物园放行券——人们蜂拥入园,动物们鱼贯而出。
翻开《放熊归山》,去疯,去野,去释放内心的野兽!
-
烟与镜
编辑推荐
◆看得头皮发麻的同时,原始的人性一览无遗。
◆《烟与镜》是格芬奖、斯托克奖、轨迹奖提名、世界奇幻奖提名作品!
◆作者尼尔·盖曼是当代奇幻大师,被斯蒂芬·金称作“故事的宝库”。
◆收录29个尼尔·盖曼经典短篇,写尽原始人性中的爱、嫉妒、贪婪、自私、恐惧和悲伤。
◆尼尔·盖曼颠覆经典,改写《白雪公主》,摒弃童话中的真善美元素,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集悬疑、惊悚、哥特风格于一体。彻底打破幻想和现实的界限!
◆盖曼是一位罕见的作家。他用心书写故事,充满智慧,有时甚至用一种相当独特的、毫不掩饰的视角看待人性。——Goodreads 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29个尼尔·盖曼经典短篇,写尽人性中的爱、嫉妒、贪婪、自私、恐惧和悲伤。
当天堂发生谋杀案;当“白雪公主是好人”是一个由公主讲述的谎言;
当世上不再有动物可吃,只有婴儿可供选择;
当恶魔吃掉男孩,以男孩之名走进人间;
当性别可以借助药物随意转化;当买凶杀人可以享受批发价……
翻开《烟与镜》,看得头皮发麻的同时,原始的人性一览无遗。
媒体评论
1.尼尔·盖曼是故事的宝库,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斯蒂芬·金
2.尼尔·盖曼是英国国宝,现在他也同样成为了美国国宝。——科幻大师威廉·吉布森
3.当你全身心沉浸到尼尔•盖曼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他拥有非凡的创造力,他从不遵循一致的规则,他随心所欲,惟追随梦想而写作。——《娱乐周刊》
4.盖曼的作品将H.G. 威尔斯的想象、H.P.洛夫克拉夫特的诡异氛围以及伍德豪斯的幽默智慧结合在一起,他既能让我们的血液凝固,也能让我们仰天大笑。——《明尼阿波利斯星论坛》
5.尼尔·盖曼的思想就像深不可测的幽暗海洋。每次沉入海中,周遭世界随之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恐怖、也更加美妙的世界。——《纽约时报》
6.阅读盖曼的乐趣之一就是看他如何颠覆我们对魔法、恐怖、幻想和世俗的期望。 ——《泰晤士报》
-
生而为奴
“文艺的桌子上怎么能没有猫呢?”
※猫奴、房奴、孩奴……豆瓣人气作者的“为奴”日常
※独特水墨妙趣写意猫生百态
※超150幅奇思喵想,绘遍铲屎官的喜怒哀乐
※不,只有喜乐。生而为奴,我很幸福!
------
◎ 编辑推荐
生而为奴,不得不服:它们驯服了我
从道出 “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的陆游,到说出“逃离生命迷思的方法有二:音乐和猫”的艾伯特·史怀哲,总有智者告诉我们,养猫乃人生一大幸事!
从拥有让人吸得欲罢不能魔力的黑猫“鸦片”,曾浪迹公园称霸江湖的女侠“十三”,到活力十足一刻都停不下来的豹猫“千寻”,每位主子都不好伺候:铲屎、陪玩、梳毛、当沙发……
三只猫,各有各的脾气,只有铲屎官没脾气。三款猫,总有一款能驯服你!
豆瓣、微博高人气漫画首次结集成册,当代水墨漫画勾勒蛮趣猫态,逗趣写意戏话喵言喵语
从做自漫画编辑、公司创始人,到回归个人创作,漫画家雨谷在此期间坚持做着同一件事——画猫。当然,猫奴也是画奴。也是老婆奴、房奴,后来又成了娃奴,五奴俱全。其实,人人生而为奴,谁头上还没有三座大山呢?然而,正所谓“看热闹的不怕事大”,诸多看客催更不打赏,作者的哀号晒在网上,常常引来“哈哈哈太惨了”“哈哈哈哈现实”之类毫无人性、幸灾乐祸的评语。
如今精选画作结集出版,恳请读者认真欣赏作者“由巧反拙”后的独特水墨画风、多种形式(单幅、条漫、分镜)的艺术尝试和“逸笔草草、漫然而画”的审美追求。
精美双封装帧+定制书签,作者独家生活及创作Q&A
本书为20开独特开本,方便随时翻阅吸猫。
外封采用米色云萱纸,打造质朴韵味之余,手感满分,内页柔软细腻,还原水墨质感的同时兼顾图书的阅读体验。附赠两款定制书签,供人读书(包括其他书)时小憩片刻。
书末更有独家Q&A,带你一窥画作背后的生活闲趣与创作历程。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猫奴”画给“猫奴”的水墨漫画。作者用灵巧的画笔展现和家中三只“猫主子”——千寻、鸦片和十三的暖心日常,以及伺候各位主子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喜乐。
-
寺山修司幸福论
★编辑推荐★
这是寺山修司关于幸福的一次次自我剖析。
他曾呼喊,“我是不幸的,请爱这个不幸的我吧”!
他用尽幻想与幽默来表演、释放,把自己从被定义中解放出来。
他完成了这场关于幸福的邂逅、冒险与狩猎。
如果你也曾感受“不幸”,不妨来看一看寺山修司。
这位作为岩井俊二、园子温、今敏、森山大道、横尾忠则、安藤忠雄、押井守等诸多日本巨匠灵感来源般的存在,是如何表达他潜伏于暗夜的异端温柔。
也许你会从字里行间中找到寺山修司幸福论的本质。
那便是,“爱自己”。
-----------------------------------------------------------------------------------------------------------------
★内容介绍★
幸福是什么?是睡懒觉、上网、吃美食?还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哪些人才有资格谈论幸福呢?你的答案又是什么?也许正如寺山修司所说,“我们这个时代失去的不是‘幸福’,而是‘幸福论’”。
在这本书里,寺山修司从完全不同的独特角度出发,整修和批判古今中外的幸福论,用想象力和表演考察幸福。寺山修司没有给出明确的“何为幸福论”的答案,但毋庸置疑,你会期待邂逅幸福。
-
史前人类简史
★追溯人类历史中关键的一万五千年,用科学的眼光填补历史的空白
公元前20000年的地球,寒冷、干燥、多风,大气中满是尘埃,四处横亘着冰川和沙漠。人类随时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只能同严寒和干旱斗争,艰难地生存下去。然而,他们尚不知道自己正身处巨变的前夕——随后的一万年,气候从干冷转向湿热,地球从冰河期转向间冰期。
就在这段时期,人类从居无定所的狩猎采集者转变成了定居农耕者。他们驯化了新的动植物、发明了农业,建造了城镇;他们开始拥有风俗和习惯,形成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并最终创造了我们所拥有的文明。
他们没有书信、没有日记,甚至没有文字用以描绘他们的生活和见证的事件,在仰赖书面记录的历史学家眼中,他们的生活一片空白。考古学家检查他们留下的垃圾,以严谨的科学还原这段神秘的历史。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认知考古学先驱,用前沿的技术与靠谱的考古证据,呈现有趣的史前史
汇聚考古学、遗传学、植物学、地质学、气候学、语言学、基因历史学的前沿技术,深入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结合科学与人文,重现不复存在的远古世界。
不列颠的甲虫遗骸,证明了冰河时期的严峻低温;比利时的桦鼠与仓鼠,标志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开端;敲打加工过的燧石条、搭建的火炉、散落的鸟骨,见证了对整个史前世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生火工作。
从古代沉积物中的花粉粒,追踪猎人们从地中海沿岸向东迁徙的足迹,再现史前人类餐桌上美味的天竺葵与藜;从墓室中的驼鹿雕像与狐狸牙齿和鹧鸪腿骨制成的珠子首饰,探索宗族、阶级、宗教信仰的原始面貌。
石质工具、陶器、火炉、食物残渣、动植物遗骸、被遗弃的定居点、壁画、墓葬、基因、语言……作者米森抽丝剥茧,以有趣生动的讲述全面完整的史前史。
★通过一个现代人的穿越时空之旅,横跨五大洲,再现史前人类的生活全景与细节
史前人类是头脑空空的野蛮人吗?这些人发明农业、筑造城镇,最后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北欧的猎人在风雪中追击驯鹿,法国的艺术家在山洞绘制壁画,中国的制陶人同时驯化了稻米。还有一群人在乌克兰用猛犸骨骼建造房屋,在苏格兰烤榛子,在死海西岸的住所为亲人的头骨涂上石膏,并在土耳其的加泰土丘建造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
他们驯化了绵羊和山羊,驯化了谷物与豆类,完成了人类从狩猎和采集向农业生活的转变。他们搭建村庄、打磨石器、储备食物、围绕篝火开展聚会,建立社群秩序与宗教信仰。
穿越时空,回到石器时代,一同体验冰河时期之后面对全球巨变的史前人类,如何在努力生存的同时创造历史,成为人类文明鼎盛的基石。
----------------------
内容简介:
公元前20000年,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顶峰——大气层中弥漫着浓重的尘埃,沙漠和冰川横亘在广阔的陆地上。人类即使能够生存下来,也时刻面临着灭绝的威胁。随后的一万五千年,全球骤然变暖,气候变迁带来农业、城镇和文明的兴起。新驯化的动植物开始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和采集转向农业,人类的历史进程彻底转变了方向。
《史前人类简史》综合了考古学、遗传学和环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这一万五千年的人类历史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作者史蒂文·米森想象了一位现代旅行者约翰·卢伯克。读者将跟随着他的脚步,一同探索五大洲的各处史前遗迹,纵览全球人类的进化图景,并思索这一特殊时期如何为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奠定根基。
-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内容介绍
“如果你看见过我曾见到的。”母亲总是一再重复这句话。
“亲爱的上帝,请让我感觉她感觉到的,只要一瞬间就好。”多年之后,女儿这么说道。
娜塔莎·沃丁十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也更惊心动魄。
------------------------------------------------
★编辑推荐
◎一部家族史,百年世界灾难缩影
◎20世纪东欧灾难实录,填补二战东方劳工史出版空白
◎堪与温弗雷德·塞巴尔德媲美的作家,用文字抢救逝去的生命与记忆之书
◎重写东欧史,拼接历史的碎片,完整还原悲恸个人史。12000000名东方劳工,绝非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之外的历史注脚,展示欧洲文明悲剧的全景,揭示乌克兰人不为人知的命运
◎斩获德语第二大文学奖“莱比锡图书奖”(非虚构类)、德布林奖,德语文学在线、《明镜周刊》、《德国时代周报》、《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等高度赞誉
◎一出版即译为法国、黎巴嫩、意大利、立陶宛、荷兰、西班牙、乌克兰、阿拉伯等文字,长期踞于德国图书榜首
------------------------------------------------
★媒体评论
以家族史展现了世纪全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明镜周刊》
……只有通过个人性的叙述,我们才能知道历史事件是怎样影响了一个人的经历,当下的事件是怎样从根本上形塑了一个人的生命。这部作品让人看到了德国伟大的记忆艺术家塞巴尔德从遗忘中抢救逝去生命的影子,这绝非偶然。
——勒夫勒(Sigrid Löffler),2015年德布林奖颁奖词
关于遗忘的重要文本。……这部扣人心弦的杰作,已经远远超出了寻找个人家族之根的范畴。
——德语文学在线
人类的生命是如此渺小又如此丰富,在历史的粉碎机里消逝得又是如此悄无声息。这就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所讲述的,作者在虚构和研究、重构和记忆中游走,寻找。……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但这再合适不过。……非常伟大、极富影响力的艺术。
——犹克‧玛根瑙(Jörg Magenau),德国广播电台文化台
不可预知和令人大跌眼镜的线索盘根错节,活像一部犯罪悬疑片,每个细节都增添了张力,偶然又衍生出了一连串不可思议……《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是二十世纪灾难史的缩影,其影响至今绵延不绝。
——赫尔穆特·伯蒂格(Helmut Böttiger),《德国时代周报》
近年来有好几部关于二十世纪梦魇的作品,它们与暴力相关,如档案中记录般遥远。虽然娜塔莎·沃丁仅展示了正在发生的故事的一小部分,但她的讲述是如此拉近了读者,我们在当中看到了我们自己。
——《法兰克福汇报》
娜塔莎·沃丁确立了一种既古典又非凡的写作范式。
——汉斯-彼得·库尼施(Hans-Peter Kunisch),《南德意志报》
革命,饥饿,世界大战,内战,古拉格,这是一个更富戏剧性的家族故事。……娜塔莎·沃丁继承了历史学家似乎无法接续的使命:将强制劳工和战俘的历史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中。
——德意志广播电台
这本书引人入胜,读开头第一句话就把心提溜到了嗓子眼,悲壮,震撼,很难停下翻动纸页的手指。……属于赫塔·米勒和凯尔泰斯·伊姆雷一脉。
——《科隆城市报》
……一部伟大的书,对抗沉默。那是一段鲜活的,生动的,发出叩问的,绝望而又动人的历史。当然,也充满了痛苦。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书,是多重线索和寻找下的个人史书写。
——巴伐利亚州第二电台文化频道
凭借有限的信息,沃丁小心翼翼地把谜一般的家族史碎片拼接起来,于是便有了这部饱受赞誉的深情杰作,堪与W. G. 塞巴尔德媲美。……《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填补了文学领域的空白,通过对母亲家族的深情追溯,为成千上万东欧人民树立了纪念碑。
——New Books in German
这本书呼吁人们关注那些鲜为人知且往往不是焦点的历史议题,纳粹德国的东方劳工史即其中之一。有时候它像一本推理小说,在这本书面前你根本停不下来,因为你不知道娜塔莎·沃丁还要往窟窿里填充什么。许多东西浮出历史地表,但还有许多没有说出来。这就是书写家族史的意义。
——Beyond History
此书再次揭开了德国历史上的一块伤疤。许多档案材料被刻意销毁,记忆随着当事人的去世而荡然无存,即便尚有知情人在世也大多缄口不言。……相信随着该书的传播,这段被遮蔽和遗忘的历史会重新进入公共记忆之中。
——中国《文艺报》
-
动物与人二讲
- 编辑推荐 -
★深受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加塔利、贝尔纳·斯蒂格勒、布鲁诺·拉图尔推崇的哲学家——吉尔伯特·西蒙东首部正式出版的中译本。
★在其哲学名著《个体及其物理—生物起源》中,西蒙东自问:“心理与生命是如何彼此相互区分的呢?”为求其解,他感到有必要首先回顾动物与人的生命观念。在本书中,西蒙东就生命、动物与人的生命之间的统一性,还有生命与智性、习惯、本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问题,为我们呈现了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如何对此展开思考。
★动物与人的关系是什么?苏格拉底会说:人类理性与动物本能之间存在本质差别。柏拉图会说:人是一切动物的原型,动物是低等级的人。笛卡尔会说:动物既无智性亦无本能,它是一台机器、一种自动之物。西蒙东则会回答:动物与人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一切都是存在,我们每一次都必须以特定的方式思考存在的意义。
- 内容简介 -
本书脱胎于吉尔伯特·西蒙东两次课程的讲稿,主要探讨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这虽然算不上哲学的根本问题,却一再闪现于古往今来诸多哲学巨擘的思想图景之中。在书中,西蒙东为我们梳理了该问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17世纪的简明历史。他不仅论及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等哲学史上最重要人物的相关思想,还谈到了许多不常被哲学家们触探的作者,如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蒙田、博须埃和拉封丹等人的相关著述。西蒙东没有执着于将诸学说的论述推至艰深晦涩的抽象层面,而是从观念的历史维度切入,清晰地为我们呈现了不同流派的学说对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而做的贡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不仅牵涉认识论的维度,还广泛地包括了伦理,甚至宗教,以及最终的形而上学的维度。
-
帖木儿之后
★重新理解世界史,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读这本书!
★牛津大学重量级史学家重写600年世界史,总结欧亚帝国兴衰历史,探索全球化世界由来及未来走向。
★沃尔夫森史学奖历史巨作!
///////////////////////////////////
【编辑推荐】
●重写600年世界史,一部全新视角的全球史。真正跳出欧洲中心视角,在欧亚大陆的时间和空间里,重新解释全球史,重写600年世界史。
●总结欧亚帝国兴衰历史,探索全球化世界由来及未来走向。以帝国兴衰为线索,回溯世界权力版图的分配,透视600年世界舞台风云变幻,理清今日世界局势的历史根源,探索未来世界格局。
●荣获国际学界殊荣沃尔夫森史学奖,被赞誉为“一部大历史的巨作,也是一位全球史大师的伟大成果”!
●牛津大学重量级史学家极具雄心的代表作。作者约翰·达尔文为牛津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首任主任,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2020年凭借卓越学术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CBE勋章。
●北京大学强世功教授1.5万字专文导读,盛赞推荐:应当成为欧亚大陆所有政治家的案头书,也是我们思考未来世界秩序的入门书!
●契合世界与中国时代精神的历史巨著,郑永年、赵磊、昝涛、朱联璧、何帆、向松祚、刘苏里、徐瑾、郭建龙……国内学者名家罕见一致推荐!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蒂莫西·布莱宁(《企鹅欧洲史·追逐荣耀》)等国际学术巨擘赞誉推荐!
●席卷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拥有众多语言版本的当代历史经典!
●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南德意志报》、法国《世界报》、俄罗斯《圣彼得堡时报》等全球媒体好评如潮!
///////////////////////////////////
【内容简介】
1405年,最后一位“世界征服者”帖木儿,在前往中国的途中去世。这不仅造成了帖木儿帝国的崩溃,自成吉思汗以来,草原帝国主导整个欧亚大陆的时代也就此结束,全球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在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史叙事中,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的兴起”——这些名词构成了人们解读近现代全球发展历程的关键线索。但在牛津大学重量级史学家约翰·达尔文看来,世界历史的重心是欧亚大陆而非海洋世界。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欧亚世界来说,1405年才是多元化的全球现代历史的开端。帖木儿霸业的溃败,直接催生了欧洲、伊斯兰世界与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欧洲在数百年里都感受着来自其他文明的巨大压力。这种漫长的动态均势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欧亚革命”的来临……
这部重新解释全球化世界由来的历史巨著,跳出欧洲视角,全方位俯瞰了1405年以来的世界舞台,将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中华”、日本、俄罗斯(苏联)、英国、美国等帝国,拉进欧亚大陆竞逐的大棋盘,使得这600年的世界历史,不再是西方的独角戏。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当今世界正处于一大全新转变的边缘,且这一转变的影响比起18世纪末的“欧亚革命”,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帖木儿之后》呈现出宏大的世界历史图景,展现了欧亚帝国的兴盛与衰落。而在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当下,这部巨著有助于我们思考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在新形势下的定位。
///////////////////////////////////
【媒体评论】
达尔文这部总结欧亚帝国兴衰历史的著作,无疑是我们思考未来世界秩序的入门书。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读懂中国,不仅要看中国,更要看世界,在世界地图中来定位中国。这本书摆脱了西方史学家过往以欧洲作为中心的世界史叙事,通过对近600年的欧亚世界史的回顾,梳理出全球历史结构转型的脉络,预见了从西方中心到后西方世界的巨变。通读这部书,读者对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看法或许都将改观。
——郑永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
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时间上跨越600年,空间上立足欧亚大陆,基于这个“世界岛”的视角,精彩呈现地缘、经济、文明的复杂互动,引导读者重新审视欧洲或西方中心主义,让我们感悟历史与现实比我们想象的深刻。
——赵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与“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这是一部大开大合的全球史,意在重新解释全球化世界之由来。本书结构大胆而富有新意,行文生动而有史有料。作者将内亚史、帝国史与海洋史很好地结合了起来,给人以开脑洞般的启发。
——昝涛,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
《帖木儿之后》是一本思想深邃、发人深省又具可读性的经典全球史作品。约翰·达尔文笔下的现代世界的诞生并不等同于西方世界的兴起,而是全球各地此消彼长的帝国交流与竞争的结果。无论是想了解诸帝国留下的过去,还是想理解帝国的遗存将如何影响人类的未来,此书都值得一读。
——朱联璧,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欧亚大陆始终是历史的主场,在这个舞台上,西方、东方和中东各种力量相互较量,相互交织。所谓的全球化,不过是各方暂时达成的一种共识。从更长的视野来看,共识已经被打破,竞争并未结束。巨变才刚刚开始。
——何帆,《变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站在全球的高度,运用大历史的视野,我们才能理解人类政治经济体系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这部作品讲述了600年来全球历史的重大变革,视野宏观,气势磅礴,令人耳目一新。在大变局时代,这是一部正合时宜的历史史诗。
——向松祚,经济学家、《新经济学》《新资本论》作者
把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中华”、俄罗斯等帝国,拉进欧亚大陆竞逐的大棋盘,使600年的历史,不再是欧洲人(后来是美国人)的独角戏,或许更接近历史真相。
——刘苏里,学者、万圣书园创始人
将600年内的全球博弈,欧亚帝国龙争虎斗,现代与前现代的碰撞变迁,生动而简练地浓缩在一本书之内。读了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换个角度了解历史,也可以更好理解当下的诸多问题。
——徐瑾,《白银帝国》作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公众号“徐瑾经济人”主理人
作者立足欧亚大陆整体,展现了这场欧亚革命的兴盛与衰落,有助于读者们思考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在新形势下的定位。
——郭建龙,历史作家、《帝国密码三部曲》
-
天女临凡
◎ 编辑推荐
☆皇帝被称为『天子』,那么宫廷里的后妃大概就是『天女』了。宫廷生活一直是公众的兴趣点,但充斥着大量的戏说和野史。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扎实的研究,从正史的角度,讲述了宋朝至清朝历代后妃、宫女的典型经历与事迹。
☆皇帝不仅是我们熟悉的帝国统治者,也是儿子、丈夫、父亲;后 妃不仅依附于皇帝生活,也在某些特殊时刻掌握了滔天的权势,决定王朝的前途命运。比如北宋时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曹太后、高太后;明成化帝的万贵妃,年长皇帝17岁却长久盛宠不衰;明嘉靖帝时的壬寅宫变,杨金英等宫女难以忍受皇帝的多疑暴戾,趁其熟睡之际险些将之勒死;明天启帝的乳母客氏利用皇帝的信任,与大宦官、对食丈夫魏忠贤一起横行后宫,使天启帝无子而终;清康熙帝有54位嫔妃,生育了56名子女,后宫一片和谐,宫斗失去土壤;清乾隆帝没有宠妃,却独爱和珅;慈禧作为帝制中国*后的女性实权者,关于她的传说,到底是真是假?
☆除了史籍文献,作者的研究还关注了《金枝欲孽》《甄嬛传》等热门宫廷剧,用严谨而不失轻松的笔触,探讨了宫廷后妃的生活和她们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使读者可以透彻了解古代后妃的真实生活情况。
◎ 内容简介
作者充分利用古籍官修史书和时人笔记小说,兼及当代国内外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梳理了宋朝至清朝历代后妃的典型经历与事迹,围绕一夫多妻制度下的后宫关系和女性统治两个焦点,考察不同朝代选拔宫廷女性时的不同倾向、她们的生育与受宠情况、她们的品阶与晋封、她们与奴婢的关系、她们与娘家的关系等主题,探讨了宫廷后妃的生活和她们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使读者可以透彻了解古代后妃的真实生活情况。
◎ 学者推荐
倾国倾城母仪天下的后妃们,始终笼罩着皇室、权力和政治的神秘面纱,她们作为女人的情感与欲望以及妻子或母亲的角色及践行,往往罕为人知。汉学家马克梦借助史籍与文学的魔力,导引我们穿越浩渺历史时空,观览这部盛演千年波澜跌宕的禁宫热剧。
——潘建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马克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博学、全面的关于中国君主后宫的描述。从宋到清,所有著名的叙事和轶事都被记录在这本迷人的书中。
—— 达米安•肖桑德(Damien Chaussende),法国国家科学院教授
本书是西方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皇帝、后妃、男女情人亲密生活的著作。基于广博的数百条原始史料和二手资料,马克梦阐述了皇室婚姻的细节和这些关系对理解中国历史的意义。本书对中国的学者、学生和全球学者都极具吸引力。
—— 宋汉理(Harriet Zurndorfer ),荷兰莱顿大学教授
-
我在京都居酒屋
作者库索在京都生活六年,探访了无数载满故事的居酒屋。在这本书里,库索挑选了十余家京都居酒屋进行深入探访,全方位展现京都现代人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生活状态。
居酒屋自四百年前的江户时代开始盛行,京都人,有的喜欢传统居酒屋,从傍晚开始喝到深夜;有的老头老太太,从中午就开始喝小酒 ;也有下午四五点就下班的打工人,只喝一杯冰啤酒,到六点就准时回家与家人共聚晚餐……作者通过和老板、客人的聊天,感受陌生人的生活状态,倾听他们的故事。一间居酒屋,也是人生百态的缩影。
作者库索说:所有在居酒屋里遇见的熟客,都会说:“这里是生活里最能让我松一口气、得到治愈的地方。” 我写下这些居酒屋,想写的其实是“相遇”“理解”和“日久生情”,以及在这之中一些充满仪式感的“告别”。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昭和风酒吧、列车居酒屋、手工啤酒坊等各种不同类别的居酒屋,读者也能在书中看到京都酒文化以及时令下酒菜等各种实用介绍。
————
【编辑推荐】
1、豆瓣2020年度好书作者,青年作家,资深媒体人,前《新周刊》记者 库索全新主题作品集。
2、作者库索旅居京都六年,开启“京都新职人”系列写作,陆续走访一些在新的领域将工作做到极致、更为年轻的人。他们看似普通,其实不可或缺,他们有新的职人精神,也为京都这条传统的街道注入了新的血液。这本书便是从无数载满故事的居酒屋开始,全方位展现京都现代人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生活状态。
3、一家居酒屋,也是人生百态的缩影:居酒屋自四百年前的江户时代开始盛行,京都人,有的喜欢传统居酒屋,从傍晚开始喝到深夜;有的老头老太太,从中午就开始喝小酒;也有下午四五点就下班的打工人,只喝一杯冰啤酒,到六点就准时回家与家人共聚晚餐……作者通过和老板、客人的聊天,感受陌生人的生活状态,倾听他们的故事。
4、多类型居酒屋为读者展示丰富的日本文化:昭和风酒吧/列车居酒屋/白天木材店,晚上居酒屋/立吞酒吧/手工啤酒坊……读者在书中还能收获京都酒文化以及时令下酒菜等各种实用介绍。
5、特别装帧:特约插画师定制简约日系手绘插画+地图, 书中附赠48P超值版作者摄影居酒屋图集。同时随书赠送京都居酒屋漫游地图精美折页。
————
【媒体推荐】
库索笔下的京都居酒屋,是寂寞人、真心话和好故事的家。
—— 殳俏,作家、编剧
这本书令我想起京都迷人的夜晚,在居酒屋、高濑川流连的日子。
——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读库索笔下的京都居酒屋,我的思绪常常回到十年前的广州:很多个夜晚,我们在居酒屋对饮,然后各自摇晃着回家。那时库索刚开始学习日语,我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后她会独自前往日本,在陌生之地重建生活。大概只有库索这样的人才能写出居酒屋的灵魂吧:平凡世界中的温暖、勇气、坚守和奇迹。
—— 刘子超,作家、记者
-
罗马:永恒之城
打开一本书,许你一座城
•可靠、精准、生猛,庖丁解罗马
•一座罗马城=一部西方艺术史+西方世界历史,一本《罗马:永恒之城》=大理石般历史质感+湿壁画般艺术色泽
•他被《纽约时报》《卫报》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其姊妹作品《新艺术的震撼》全球观看人数超过2500万
★一座罗马城=一部西方艺术史+西方世界历史。有的人可以谈谈罗马的历史,有的人可以谈谈罗马的艺术史,但很少有人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这本《罗马:永恒之城》完美结合了这两点。休斯不仅比我们能更近距离地接触到罕见艺术品,他更能透过它们为我们讲述一个与众不同的罗马。那座有大理石般历史质感和湿壁画般艺术色泽的罗马。一本《罗马:永恒之城》就够了。
★被《纽约时报》《卫报》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的罗伯特•休斯的代表作。其《新艺术的震撼》全球观看人数超过2500万。这位艺术批评界的“生猛海鲜”,在《罗马:永恒之城》中,以其渊博的学识、特有的语言风格为大众打开通往罗马的艺术人文之门。
★ 一部可靠、到位、好读的历史书,附历史珍贵插图。全书从古罗马城的建立→奥古斯都罗马的鼎盛→古罗马的衰落→基督教的罗马→中世纪罗马→文艺复兴→十七世纪罗马→巴洛克鼎盛时期罗马→新古典主义时期罗马→现代罗马→未来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罗马→梦回罗马。一日看尽长安花。以“读城”拼砌你的世界历史。
罗伯特•休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与文化评论者之一,给我们带来了一部纵横延伸、广泛深刻的私人罗马史——作为一座城市、一个帝国,也作为西方艺术与文化的起源。休斯追溯两千多年的历史,通过艺术品以及翔实的历史细节,描绘了罗马的建立与发展,从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展,早期基督教的兴起,文艺复兴,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的兴亡,一直到现代罗马。偶像崇拜与亵渎神明、践踏侮辱与肃然起敬交相混杂。无数艺术隗宝与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重唱出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辉煌。
◎ “以一针见血的犀利笔触,休斯记述了从奥古斯都大帝到费德里科•费里尼时代的罗马艺术与建筑。这堪称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尽管偶尔相当固执己见,休斯却是一位颇具趣味的评论家。”——《旁观者》
◎ “若要游历罗马,你无疑应该带上这本由激情洋溢、博学多闻的好斗者写就的旅行指南——一部融汇了历史、艺术与旅行见闻的鸿篇巨著。”——《星期日泰晤士报》
◎ “我们爱读休斯,恰恰是因为他摒弃了今日艺术史写作中司空见惯的束手束脚、忸怩作态。多亏不用为了保住大学里的终身教职或谋求梦寐以求的美术馆馆长之位而发愁,他才能以发自肺腑的热情直抒胸臆,抨击庸碌无能,以激情来捍卫卓越。”——《文学评述》
◎ “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通晓展露无遗。”——《星期日电讯报》
◎ “讲好一段延续了近3000年、在西方文明起到中枢作用的故事,需要记述者具有几乎难以达到的渊博学识,还要拥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使读者不至于患上文学版的‘司汤达综合征’。休斯先生,《时代》杂志的澳大利亚裔艺术评论家,比任何人都更接近胜任上述工作,以这部包罗万象的书卷,他大获成功。”——《经济学人》
◎ “与一位伟大的向导同游一座伟大的城市:还有谁还能做得更好?”——《旗帜晚报》
◎ “休斯在书中扮演了一位兼具趣味性与渊博学识的向导。他是个无可挑剔的故事高手,高屋建瓴、自信自如、诙谐机智。”——《每日电讯报》
◎ “在这部庞然大物般的巨著中,休斯抓住了罗马精神的真髓:纵使艰难险阻、挫折失败,依然怀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视野》
-
现象学导论
◎ 编辑推荐
☆ 一本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导论。不是对各现象学家思想的简单堆砌,而是面向现象学本身,展现作为科学的现象学自身的显现。
☆ 以“知觉”“意象结构”“时间性”“本质直观”等精确的现象学观念为引导,层层深入揭示现象学的不同面向,还原人在认识实践中的意识活动。
☆ 敏锐的问题意识,广阔的思想史视野。叙述接过理性精神接力棒的现象学对后现代思潮意义缺席的回应。彰显现象学在回归哲学的古代理解与回应现代哲学议题上的强大生命力。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清晰生动的文风和大量的例证,呈现了现象学领域的主要学说。它考察了知觉、图像、想象、记忆和指涉等现象,并展示了人类思考是如何从经验中生发出来的。这本书还探讨了个人身份同一性在时间中的确立,并讨论了哲学的本质。除了对符合论的真理观提出了一个新阐释,本书作者还解释了现象学是如何与现代和后现代的思考形态分别有所区分的。
◎ 媒体推荐
本书是优秀的本科生课程教材。作者针对现象学提出了新颖且引人入胜的诠释,并就现象学对当代智识生活的重要性提出了耐人寻味的观点。应当有更多人来关注这本书。
——《形而上学评论》
本书从胡塞尔基本观点出发,用尽可能少的专业术语和美国习惯用语直白地介绍了哲学现象学。
——《现象学心理学杂志》
索科拉夫斯基的导论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十分出色。他以值得称赞的明晰度书写了复杂而微妙的问题,这其中甚至包括意识的时间性、自我现象学、意向活动与意向对象关联性等高度思辨的问题……他对现象学的研究相当全面……至少对那些同意本书现象学基本观点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极富价值的教学资源。
——《胡塞尔研究》,2002年
-
骨骼之美
218幅高清作品 × 16万字翔实撰述
摄影艺术与生命科学的至真结合
侘寂美学与演化之道的超级碰撞
骨骼之美,达于极致
·
◎ 编辑推荐
☆ 129种动物骨骼标本,218幅黑白显影照片,尽显脊椎动物骨骼之美
从鱼类到哺乳类,脊椎动物的骨骼标本在摄影师汤泽英治的镜头下,散发出特殊 的幽异美感,邀请读者一窥自然演化的玄妙。
☆ 详细平实的专业文字与示意图,将脊椎动物演化的历史通过骨骼娓娓道来
东京大学毕业的兽医东野晃典结合照片与示意图所撰写的解说文字,简洁而全面地串联起脊椎动物演化历史。
☆ 从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到私人藏品,摄影师为完成自己心中的“Real Bones”踏遍日本
对汤泽英治而言,本摄影集既源自现实,又超越了现实。他与东野晃典一起,从各类标本中挑选精品,一起去拍摄,多次从各个角度检查画面,相互借鉴。一切只是为了呈现极致的“骨骼之美”!
☆ 在逝去之物中见生命之华,在“自然”中现“大美”。不仅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更是侘寂美学与演化之道的碰撞
☆ 日本进口NPI纸张,雅昌独门“雅映”印刷术,匠心打造高端摄影集
·
◎ 内容简介
骨骼是脊椎动物身体的基础,通过骨骼,我们可以看出其主人的生活形态,得知其运动方式。骨骼是生物在演化中产生的不断“升级”的精密结构,造就了脊椎动物独有的魅力。然而,与其他展现生命魅力的因素相比,支撑着每个运动的骨骼,很少有机会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前半部分是汤泽英治用特殊手法所拍摄的骨骼照片,除了令人惊叹的生物演化的鬼斧神工外,独特的黑白色彩更传达出一种幽异的美感。后半部分则是由东野晃典撰写的详细解说,内容包括各类动物的生物特性、骨骼构造、骨骼如何与附近肌肉组织协调工作最终完成肌体的运动等。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艺术和生命科学融合的全新摄影集。
·
◎ 名人推荐
动物的很多“内在”美不容易被人类观察到,骨骼就是其中之一。动物骨骼不仅有支撑、保护、运动等功能,也隐藏了这类动物系统发育、行为乃至生存环境的秘密。《骨骼之美》用黑白世界绝妙的光影,展现魅力非凡的生命的艺术,以及艺术的生命。
—— 王原(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我在大学是学过解剖学的,但这本《骨骼之美》还是令我大开眼界,甚至大吃一惊。摄影家所呈现的各种动物骨骼的美,简洁,冷峻,刚劲,富于秩序,加上强烈的黑白对比,真有一种达于极致之感。
—— 止庵(作家、学者、文化评论家)
-
面孔
★李敬泽、麦家、韩东倾心推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代文体破界创新之作。以古雅的汉语白描俗世众生相。连接浮生与幻梦,探访怪人和诗人。
★东君以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筑起了一个清静的小说世界。在这个喧哗的时代,《面孔》为我们带来了片刻出离周遭纷扰的可能。
★《面孔》的文体源自中国古代笔记小说,而内里蕴含着对现代生活的深刻洞察。传统形态与先锋精神在东君的笔下交融合一。
《面孔》收入的四篇小说均有笔记小说的特点,叙事志人,只寥寥几笔,却风神能见。面呈异相的人、行为怪诞的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人、默默无闻的诗人……他们注定湮没于历史,游走在烟火人间,与面具共生,与影子缠斗。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东君以古雅的汉语白描俗世众生相,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话漫谈间,那些无名之辈的面孔便如幽灵般一一浮现。
【评价】
多年来,他致力于将口语写作与词语写作加以融混,而词语与口语之间的萦绕、磨擦、激荡,给他的小说带来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氛围与气韵。他在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却扮演着一个说故事的人,并且以一个苦吟诗人的方式,在小说中营造着一种独特的意境,发出一种属于个人的声音。因此,他的小说更接近于中国古琴或水墨画:含而不露,虚实相生,于无声处有声,于无画处有画,在轻拢慢捻的叙事节奏之间忽生宕逸,在清淡幽静的语言内部暗藏讽谕。——茅盾文学新人奖组委会颁奖词
他的文字有一种被旧家具染了的潮气和巫气。他的叙述给你带来的魅力就是让你离开现实。你看到的每一个场景,里面说话的声音,甚至闻到的大街的气息,都是和现实不一样的。——麦家(作家)
东君表面上很谦让,很秀气,很文雅,骨子里很硬。这个人有一个奇怪的点:他是一把琴,又是一把剑。剑和琴怎么在东君身上,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出来,这是最引诱我的东西。——程德培(评论家)
东君的小说有着很好的阅读舒适度。这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叙述方式的化用,因为传统的语言方式隐含着千年传承的集体无意识,根植于我们的血脉。就此而言,东君为中国当代文学写作提供了一种很有价值的样本。——陈东捷(《十月》主编)
《面孔》以中国笔记为体,融汇世界现代文学的观念涵养,成为当代文体破界的创新之作。文体的破界和不确定性是东君对这个时代的写作所尝试贡献的一种新状态。——吴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面孔》并没有把散落的珍珠搭建为一座玲珑剔透的珍珠塔的主观意图,但这些珍珠又可以串联起来,有机服务于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有各种各样的面孔、各种各样的性情,也有各种各样的活法,因此构成了人类的丰富性、多样化。——肖瑞峰(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东君希望写出那些最为必要之物,希望直抵生活最隐秘的核心,为此,他召唤出无数陌生人的明灭面孔,且找寻它们与星辰之间的关联。——张定浩(诗人、评论家)
-
天方夜谭谋杀案
【编辑推荐】
环环相扣 ☞ 久负盛名的安乐椅神探垂范之作
抽丝剥茧 ☞ 推理界天王令人叫绝的超强逻辑流
地道中文 ☞ 广大推理迷呼唤良久的全新精良译本
☆约翰•迪克森•卡尔,无可争议的“密室之王”
☆两夺埃德加•爱伦•坡特别奖,与阿加莎•克里斯蒂及埃勒里•奎因并称“推理黄金时代三大家”
☆曾获推理界的最高荣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终身大师奖”
明明11个疑点均已得到解答
而真凶仍深匿于11名嫌犯中
真相就摆在你眼前,可是你偏偏看不见
————————————————————————
【内容简介】
暗夜,陈列东方文物的博物馆外,两位不速之客先后造访。其中一位飞扑袭警并摔昏在地,随后突然不知所踪;另一位口袋中掉落的字条上写着:亲爱的G,得搞到一具尸体……苏格兰场巡官当即赶往博物馆,却看到守门人正绕着一方棺椁跳舞。而打开华美的旧式英伦马车,滚落的竟是一具东方男尸。
无异于天方夜谭的事件接连发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三位警方精英竭尽全力却逐一受挫,十一名嫌犯中,究竟谁是真凶?
大名鼎鼎的菲尔博士又能否揭开这博物馆之夜的神秘面纱?
————————————————————————
【媒体及名人推荐】
现今的推理作家很少有作品能困惑我,但卡尔总能。——阿加莎•克里斯蒂
若克里斯蒂是推理界天后,那卡尔就是天王。——安东尼•布彻
卡尔确可跻身英语语言国家继爱伦•坡之后三四位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之列。——埃德蒙•克里斯宾
卡尔的满星杰作!——安东尼•布彻
一个吊人胃口、妙不可言的好故事。——《纽约时报》
-
永恒之王
★伟大的奇幻经典X无数电影改编的原型故事
★《X战警》电影主角X教授和万磁王的zui爱
★无数的熟知的漫画、电影皆向《永恒之王》致敬
★与《魔戒》《纳尼亚传奇》并列为20世纪三大幻想小说
★当代最富盛名的幻想作家 J.K.罗琳、尼尔·盖曼等深受影响并极力推荐
★迪士尼动画《石中剑》,电影《亚瑟王》《亚瑟王:斗兽争霸》——所有与亚瑟王、圆桌武士相关影视改编皆源自这个故事背景以及它背后的骑士精神。
★他的家教是魔法师梅林,他拔出石中剑成为英格兰之王,他定义了圆桌骑士精神,他是世界公认著名的神话与传说人物之一。
★身兼学者和作家的怀特,梳理无数诗歌、散文及史料,以前所未见的博学观点,完整还原亚瑟王及圆桌武士的故事细节;亦人亦神的英格兰之王,在研究者的犀利和小说家的细腻中,褪下传奇的躯壳,找回最平凡的肉身。
《永恒之王》改编自15世纪马洛理爵士的长篇传奇小说《亚瑟之死》,作者马洛理爵士在狱中写下该经典作品,奠定往后亚瑟王故事的基石。熟稔法文与英文,并具骑士身份的马洛里,集结英文及法文版本的骑士文学,并将散见在诗歌、民间传说、散文间的零散故事,重新经过润饰、编排及创作,融铸了他个人对骑士和时代的诠释,可说是亚瑟王文学的第一位集大成者。
而怀特投身亚瑟王研究,并选择重要著作《亚瑟之死》为蓝本,加入新的亚瑟王研究的诠释,也带进他对亚瑟王时代和英国文化的了解。怀特的写作手法似是说书人的诠释,挑选精彩、可发挥之处,在细节与故事性方面大幅强化;也不时夹叙夹议,以后来的英国历史和二十世纪的文明背景分析、解说当时故事的景况。
本书不仅更细腻深入百年来的传奇,稳健详实的文笔更能将读者重新带回当时的传奇时代,甚至可以说,读者不必再四处寻觅亚瑟王的故事,只要读完这一本作品,便能完整掌握亚瑟王的世界全貌。
-
风景画家的片段人生
《风景画家的片段人生》是阿根廷作家塞萨尔•艾拉的中篇小说集。书中包含了两部中篇小说:《我如何成为修女》和《风景画家的片段人生》。前者接近作者自传的小说,从一个名叫塞萨尔·艾拉、自认为是普通小女孩的六岁孩子视角出发,讲述了发生在小主人公身上的一系列奇趣事件,生动勾画出这一想象力丰富、充满活力、孤僻而自由的儿童形象,同时细致表现阿根廷小城生活风貌;后者以世纪一名德国风景画家在智利、阿根廷采风时所遭遇的奇异经历为主线,在叙事同时,也表达作者对艺术的反思。
《风景画家的片段人生》收录的两部中篇被公认为是艾拉的巅峰之作。这两部短篇小说处理的题材迥然区别。《我如何成为修女》以童年视角呈现成人世界的癫狂和残暴,而女童作为主人公,居然以游戏的态度勾引成人一切的暴力行径,并毫不示弱地成为被残杀的对象,而同名主题小说,完全进入了现实与虚构的分界线,叙述随时可以出入,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漫游过程中,身为主角的风景画家完全让自己成为了自然的宠儿。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