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睡魔5:一场游戏一场梦
⏳编辑推荐
尼尔·盖曼成名力作,美漫的里程碑
尼尔·盖曼(NeilGaiman)是欧美文坛备受瞩目的巨星、重要的畅销漫画作者,也是著名的幻想小说作家和无数奖项获得者,被《文学传记辞典》誉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睡魔》作为尼尔·盖曼的成名作,是美国漫画巨头DC公司Vertigo的重要作品,自问世以来,在评论界与读者中均收获极高评价。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漫画形式,将诗歌般的语言、超级英雄的类型化故事,与华丽精彩的幻想完美融合。
作为里程碑式的杰作,《睡魔》在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无数粉丝,根据原著改编的广播剧正在热播中,詹姆斯·麦卡沃伊(《赎罪》《X战警》)献声“睡魔”一角;网飞公司投资拍摄的衍生网剧也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
宏大的背景框架,华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睡魔》由数部独立的篇章组成,但所有故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构架宏大,跨越无限时空:可以在中国西域的大漠,也可能在中古黑暗时代的欧洲。而其中涉及的人物,既有莎士比亚、开膛手杰克等历史人物,又有DC宇宙中那些闻名于世的超级英雄:超人、蝙蝠侠、康斯坦丁,以及路西法……《睡魔》不同的主题和篇章,都由不同的漫画家参与绘制。所以,它充满了多元化的个人风格,画面语言如梦境般多姿多彩。而艺术家大卫·麦基恩为该系列所设计的封面,更已成为公认的艺术作品。
梦境出现,现实灭亡,它们此消彼长
一边是充斥着无聊罪恶的纽约,一边是居住着人马与牧神的童话大陆,而一位名叫“杜鹃”的小女孩的出现将这两个世界连接了起来:纽约市中心突然出现一只长毛大狗,童话大陆也被黑骑士占领,就如同小女孩的名字一般,她好像杜鹃寄生一样要占领两片世界……
《睡魔5》的一切只能在梦中才能被勾绘,现实与梦境之间,两个世界不断地冲撞、交叉、震荡和扭曲。其中的主人公也曾以路过者身份出现在前作故事里,人物关系千丝万缕,如同稠密的梦境一般。更值得一提的是,《睡魔5》里出现了代表性少数群体的人物形象,为这部奇幻大作加入了现实主义的思辨。
深邃奇妙的故事、诗意华美的语言
作为当代极为重要的欧美幻想作家,尼尔·盖曼为此奉献了他深邃奇妙的幻想,使《睡魔》具有了梦一般的迷人特质。其广袤、辽阔而迷人的故事与对白,更使得《睡魔》在欧美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内容简介
《睡魔》是史上极为畅销和广受好评的漫画作品。它设立了漫画领域中成熟、诗意的幻想的标准。
睡魔,一位身穿黑色风衣、有着星辰般双眼的忧郁男子。他既非神祇,也非魔鬼,更不是超级英雄,他是诞生于尼尔•盖曼笔下的“梦之主宰”,是DC宇宙中强大而神秘的无尽家族的一员。
作为尼尔•盖曼的成名作,《睡魔》以深邃绚丽、富有诗意的笔调,讲述了这位梦之主宰的传奇。它由数部独立的篇章组成,但所有故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构架宏大,跨越无限时空:从远古蛮荒到纽约街头,从现实到幻境,无论神鬼精灵、超级英雄,还是庸碌一生的凡人,都参与了这部悲喜剧的演出。而不同漫画家的参与,更使《睡魔》充满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画面语言如梦境般多姿多彩。
自问世以来,《睡魔》便好评如潮,荣获世界奇幻奖、艾斯纳奖、安古兰漫画节编剧奖等奖项,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被《娱乐周刊》评为“1983年—2008年百部必读书籍”。《睡魔》已成为与《守望者》《黑暗骑士归来》齐名的漫画杰作,并演变成一种影响全球的文化现象。
第五卷《一场游戏一场梦》讲述了两个世界的故事。一个是有着各种奇幻生物的梦之大陆,这里的居民祈祷着预言里的公主出现,带领他们摆脱“杜鹃”的邪恶统治。而另一个是人类的世界,在纽约生活的芭比过着消沉的生活。有一天,芭比在和邻居旺达逛街的时候,碰到了她童年梦中的朋友——一只巨大的狗型生物。此时,两个世界的命运被连接在一起……
媒体与名人推荐
无论你早已耳熟能详,抑或只是初闻,这都是你必买的一部杰作。尼尔·盖曼带来的绚丽的奇思妙想及精致的技巧,并不逊色于任何一部文学史上的巨著。
——IGN网站
尼尔•盖曼是一个堆满故事的宝库,无论以何种媒介阅读他,都是我们的幸运。
——斯蒂芬·金
有史以来最伟大、最独特的漫画作品。
——《洛杉矶时代杂志》
-
高濑川
★芥川奖得主平野启一郎日本现代心理主义小说集
★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人气作家蒋方舟赞誉推荐的日本作家
★另类运用阿波利奈尔“图画诗” 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技法的日本式先锋实验之作
★突破传统固态写作模式,颠覆惯性物理阅读体验
★亚马逊Kindle芥川奖作家作品电子书下载榜 BEST300
内容简介:
《高濑川》是日本芥川奖得主平野启一郎的现代心理主义短篇小说集。作为作者早期的先锋实验探索作品,表现出当代日本心理主义小说反常规的写作风格。小说集共收入其4篇作品,分别为《清水》《高濑川》《追忆》《冰块》。其中,《清水》为具有意识流风格的心理小说,阅读门槛较高。标题作《高濑川》讲述了一对中年作家男女在京都旅馆里的一夜,具有私小说和心理小说融合的痕迹。《追忆》参考了法国先锋诗人阿波利奈尔“图画诗”的技巧,表现回忆思绪的断裂感。《冰块》则另类运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技法,以物理性质的双线叙事来表现少年飘忽不定的心理。
-
岩边的禅院
《岩边的禅院》是近年颇受瞩目的科幻作家七月的长篇新作。同以往“星辰大海”的常见科幻设定不同,此次的故事设定在一座“禅修”寺庙,故事以一桩离奇的坠崖案件开头,给人一种悬疑小说的错觉,随着记者杜宇和方七的入寺调查,这座禅院的秘密非但没有揭开,反而疑点越来越多,外表古朴的寺庙其实内藏玄机,是以脑神经科学来助人“修行”的诡异场所,伴随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主人公的调查也开始导向一场惊悚而失控的头脑风暴。Dejavu、脑神经科学、人格分裂、意念控制等科幻元素轮番登场,悬念层层加码,多重反转惊人。作品将科幻的推演置于“暴风雪山庄”的密闭空间,甚至一个人的大脑之中,悬念性娱乐性强,构思别出心裁,节奏紧锣密鼓,主题极有纵深,是可以满足所有期待的“中国科幻”佳作。
-
30岁的反击
没有任何一种别人定义的人生,值得你磨灭自己内心的期待。
✦ 济州4·3和平文学奖获奖作品
✦ 韩国女作家孙元平最新力作,献给在绝境中选择背水一战的你。
【内容简介】
将痛苦遗忘,将无法反抗当作安然自处的理由,将自己的声音融入大众,如此才能作为一个普通人活下去。
在似乎败局已定的30岁,一件意外的小事在金智慧沉寂的生活中激起波澜,从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张匿名的纸条,一道无意义的涂鸦,一场精心策划的恶作剧……
在一次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反击中,她的想法和人生轨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媒体评价】
小说的主人公在目睹以及经历那些抵抗行为的同时,逐渐从顺从型自我中摆脱,最终找回了主体自我。——济州4·3和平文学奖评语
【作者简介】
孙元平,韩国小说家、电影导演和编剧。
她凭借第一部长篇小说《杏仁》获得了第十届创批青少年文学奖,从此步入文坛。第二部长篇小说《30岁的反击》获得了第五届济州4•3和平文学奖。其首次执导的电影《侵入者》已于2020年上映,由宋智孝主演。
-
空屋
★2019年的冠军作——周刊文春年度推理小说best 10第一名
★2020年的亚军作——”我想读推理“年度第二名
★甚至超越国界——德国《时代周报》:“如果推理小说有诺贝尔奖,就该颁给横山秀夫。”
★横山秀夫。“一笔入魂”。暌违7年的全新杰作。
★读者热泪激赞:“压轴的部分厉害得可怕!”“横山秀夫最好的作品!”
★震惊!可怕!全家失踪!空空的别墅里只有一把椅子!可是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一个你说啥是啥的设计师。但是那把椅子,竟然和我的过去有关……
★丝丝入扣的谜团,无法解释的巧合,唯一的答案竟藏在被我遗忘的过去!一部让疲惫的灵魂满血复活的唤醒之书。
★超越推理的动人之书。即使身体被掏空成了空屋,也要固执地充满光!
内容简介:
山间坡顶,一栋造型奇特的别墅里,房主全家失踪,只留下一地脚印,和一把古旧的椅子。为什么砸下重金造房又满心期待的屋主,却在交房后一天也没住就消失了?
出于隐隐的不安与愤怒,别墅设计师青濑踏上了毫无线索的寻人之旅。然而随着追查的进展,新冒出来的疑点却远远比找到的答案多,而且隐隐指向他不愿想起的过去……
-
挚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殿堂级唯美文学大师川端康成,不被遗忘的传世之作,中文简体版首次出版!
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我们是最亲密的挚友,却隔着最遥远的距离!在关于“友情与成长”的书写中,感受川端康成的文学初心。
川端康成的文学有着另一张常常被漏视的面孔:温暖,甘美,平易近人,满满的少女趣味。少女之间无法隐藏的任性和嫉妒、成长中的挣扎、分离时的苦涩,就是青春时代懵懂而美好的我们自己。
★众多名家的心爱作家,不可不读的文学经典之作!余华、莫言、贾平凹联袂推荐!
余华:川端康成的作品笼罩了我最初三年多的写作。
贾平凹:我喜欢他,是喜欢他作品的味,其感觉、其情调都是川端式的。
★独家收录“日本文豪关系图”,一张图带你理清日本文学史。
一图在手,日本文学名家全有!超全面、风趣的日本文豪知识点梳理,盘点史上著名的日本作家,展现文学大师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国内知名设计师操刀,精品内外双封,展现川端康成独一无二的淡雅与美感。
纯真、质朴的少女手绘花瓣,如毛线般纠缠着的浅蓝色少女之心。完美呈现了忸怩的少女心事,以及美好青春独有的炽烈和羁绊。
《挚友》川端康成最后一部少女小说,以大师的细腻笔触,描写最复杂又最亲密的感情——友情。
《挚友》是发生在容貌相似的两个少女之间的故事。惠美和霞美出生在同一天,而且有着一模一样的可爱面容,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两人自然而然成为了好朋友。虽然面容和生日一样,家庭环境和性格却截然不同。惠美,家境优渥,是家里的长女,性格沉稳;霞美,父亲离世,她在母亲的宠溺中长大,敏感又任性。
她们在一起发生了一件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这些生活的琐碎和必然,让两人更加亲密的同时也产生了分歧,最终迎来分别的时刻......
-
帝国之路
法兰西学术院戈贝尔奖、拿破仑基金会大奖、政治人物传记大奖、阿雅克肖文学大奖和纪念奖。
法国当代权威拿破仑传记。
◎ 编辑推荐
☆法国大革命研究前沿学者的经典之作
☆立足于浩如烟海的原始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
☆讲述拿破仑在时代潮流中脱颖而出、夺取最高权力的传奇历程
☆传统传记写作在新史学框架下的复兴
◎ 内容简介
拿破仑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一个没有显赫祖先和姓氏的人,凭借意志、勤奋和天赋的力量造就了自己。本书致力于探究拿破仑投身于历史的洪流并最终成为其推动者的历程,记述了他自诞生于科西嘉岛至成为终身执政的前半生,并基于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了拿破仑性格中的过人之处,描绘了大革命时代的背景,同时还评估了当时的种种社会舆论。通过作者对历史细节的辨析还原,我们得以用接近当事人的视角,看待拿破仑和他所处的时代。
◎ 名人推荐
(格尼费)对拿破仑的青年和少年时代……做了极好的解读……这样的作品让人眼花缭乱……(格尼费)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宏伟而精彩……这本书将作为法国拿破仑研究的经典著作,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史蒂文•英格伦,《纽约书评》
这本书对拿破仑生涯中的各个阶段的叙述都是详尽无遗、准确无误的,而且极富说服力。这本书很可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被视为拿破仑传记中的权威作品。
——大卫•A.贝尔,《国家》
这是一部神奇而又令人振奋的传记……(格尼费)以18世纪末法国思想史为基础,写出了一部强有力的传记。这本书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与大多数传记不同的地方,就是格尼费的主题紧扣着时代精神……这是迄今为止出版的关于拿破仑一生的最详细而具分析性的论述,讲述了自他幼年从军到1802年被宣布为第一执政的故事……格尼费下一本关于拿破仑的帝制时代的作品,令人热切期待。
——艾伦•福里斯特,《文学评论》
关于拿破仑的书成千上万,但只有少数作品能像这本书一样鹤立鸡群。
——《费加罗报》
-
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
唤醒、 滋养、 疗愈, 一个日本治疗教育者的艺术教育实录, 艺术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
遇见TAKA老师, 激发孩子被遮蔽的智慧。艺术治疗,是治疗,也是教育。它不改变特别的种子 ,它让每一粒种子都能依从自己的独特结出果实。
本书是日本艺术治疗教育专家川手鹰彦在德国北 部一家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从事艺术治疗教育的实录,记录了川手如何采用童谣、儿歌、童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打开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孩子封闭的内心,激活他们身体里被隐藏的智慧
-
再见,西贡
玛格南资深摄影师回忆到访西贡的三次经历
从战火纷飞中的异国风情到标准的全球化大都市
历史的碎片折射出越南1964—2014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辑推荐
◎ 战场内外的现实
德帕尔东用尊重且带有同情的镜头,力图贴近在越南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又不让他们变形失真。战场上神情紧绷的越南士兵,村庄里镇定自若的老太太,安静撤离基地的美军士兵,练习过马路的失明的战争受害者……他冷静地展示多年的战争给越南平民和日常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
◎ 越南城市面貌的变迁
与其说本书是一本战地摄影集,不如说是越南战时生活图景集。德帕尔东的图像印证了西方游客对许多热带殖民地的想象,西贡街头身穿传统白色长袄的年轻女性、东西方风格混杂的建筑、聚在一起闲聊的三轮车车夫等,被摄影师一一收入镜中。这些异域风情后来被摩天大楼、航空公司广告牌、连锁餐饮店稀释,西贡成为一座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别无二致的城市。
◎ 摄影师的难忘回忆
德帕尔东第一次到访西贡时年仅22岁,已经历过三场战事,呼啸的子弹声依然让他紧张,目睹士兵伤亡令他惘然。他在西贡与心仪的女孩去电影院约会,与同行的摄影师彻夜畅谈,享受战争边缘的悠闲。50年后当他旧地重游时,每一个熟悉的街口都有了新的面目。他用这本书纪念在战场上牺牲的同行、朋友,也纪念自己曾经的岁月。
内容简介
雷蒙·德帕尔东在他的摄影师生涯中曾多次前往越南。他目睹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西贡经历了法国殖民时期、南越政府治理时期,再到被解放与更名,直到成为一座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别无二致的城市。本书按时间顺序呈现了在法越战争结束后的1964年、1972—1973年越战末期、2014年西贡解放40周年之际德帕尔东在越南拍摄的照片。这些历史的碎片折射出过去几十年里越南翻天覆地的变化。
-
圈外编辑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珍奇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报道日本本地嘻哈歌手;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每个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捕捉主流之外的怪诞景色,挖掘日常而不平常的人间故事,当代日本极具独立精神的自由编辑都筑响一,从杂志记者到做书编辑,他拒绝乏味,打碎常规,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怪招迭出,特立独行。
“白费功夫的编辑会议”“不要跟同行喝酒”“就算碰不到也要伸手”“不把东京放在眼里”……毒舌且有冲击力的文笔背后是对人间的温暖观察,剑走偏锋的编辑生涯是对主流社会与体制的不妥协。
这本书是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更是一段洒脱、真实、痛快的编辑传奇。
【编辑推荐】
1、编辑出版界的“泥石流”,行走的毒舌炸弹!
“杀死出版的正是它的创造者——我们这些编辑。”
“催生无聊杂志的正是‘编辑会议’。”
“不要跟同行喝酒。”
“网络搜索是种毒品。”
“别看读者脸色,关照自己。”
……
以上内容都出自本书。都筑响一40多年来从未领过固定月薪,作为体制外独立编辑,他对艺术、设计、出版等领域有独特而精准的认识。本书文笔极富冲击力,幽默随性,酣畅淋漓,吐槽犀利痛快,毒舌金句频出,带给读者一记来自主流圈外的新奇能量重击!
2、怪招迭出的选题捕手,剑走偏锋的人间观察家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
在这本书中,都筑响一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野生编辑特立独行的大世界。当下社会有诸多强制的、隐性的条条框框,都筑响一本人,和他报道及出版过的题材,都在激发我们对别人的生活少一点判断,多一点尊重。自由有趣的灵魂、对编辑和做书的另类认知、令人拍案叫绝的选题,都筑响一拒绝乏味,持续捕捉身边被忽略的日常“奇观”,挖掘那些不被认可的无名天才。
独立、纯粹、反抗、好奇心、真性情,野生编辑带你冲破主流的条条框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3、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出版同仁激赏共荐!
做一本书要从何开始?如何养成自己的编辑视点?编辑为谁做书?出版的未来会如何?全书以8个问题划分,都筑响一打破出版常规,回答直击人心,呈现出一个独具人格魅力的天才编辑和一段浓墨重彩的人生传奇。
轻型纸,让阅读手感舒适,小开本,轻便小巧易携带。四色全彩印刷,多幅都筑响一代表性编辑出版作品,丰富有料,趣味多多。
-
流放者归来
《流放者归来》对年轻一代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风格的赞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在这些故事里找到共鸣的读者。而且,这种作用仍在继续。
——唐纳德·福克纳(文学评论家)
***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这些后来创造了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年轻作家倍感疏离与压抑,纷纷逃离美国,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
他们便是“迷惘的一代”。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与过去脱离了关系,无法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是因为他们想生活在流放中。他们向着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探索,在疑惑、不安与反抗中写作、喝酒、观看斗牛、和情人做爱,同时又依然思念着早已失落的故乡。
《流放者归来》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它对他们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时代的赞美,激励了此后一代代年轻人。
在中国,《流放者归来》曾多次再版,影响深远,曾入选“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深的100本书(1978-1998)”。此次新版增补了文学评论家唐纳德·福克纳的精彩导读、1934年版的尾声、围绕《流放者归来》的出版史及大事记、作者亲手绘制的1924—1949文艺生活史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黄金一代作家的思想历程,以及20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一代人最为优秀的一本书。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代,不仅对于美国文学来说是如此,对于整个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来说也是如此。
——《纽约时报》
考利先生为 1920 年代的美国作家描绘了一幅经典的群像,无论在真实性还是艺术性上,它都是一本很难超越的书。
——《纽约先驱论坛报》
《流放者归来》对我青春时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本书:一群美国作家,他们讨厌美国,他们要到欧洲去寻找自己的文明。他们逃离自己的家乡,结果海明威发现只有在巴黎的时候,他才能写他的家乡密执安洲,才能写他童年的故事。我特别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到世界各地去流浪,逃离自己的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理解你的家乡。
——许知远(作家)
他们流放到艺术,流放到巴黎。和我们相似,他们的流放也是在富足幸福中主动的流放。和俄罗斯流放一代的沉痛不同,他们的所得欢快愉悦得多。他们对出发的家园不够在意,因而叛逃与归来都失去根底。他们最终大部分回到原点,回到小木屋,回到纽约的经营与世俗的经济。
——郝景芳(雨果奖获奖作家)
一代美国作家走出国门走进世界,就像格林童话里的孩子们逃离了冷酷的继母。他们为了寻找宝藏而在外流浪多年,然后返回祖国,像成年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家乡挖掘宝藏。但生活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宝藏也许真有,也许就一直埋在他们父亲的花园里,但流放者们没有在花园里找到它。他们仅仅找到了别人也找到的东西:尽己所能努力工作,抚养家庭,教育子女。冒险生涯已经结束,他们再次成为平凡生活的一分子。
——马尔科姆·考利
-
2000年以来的西方
【编辑推荐】
特别值得读,国内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写出来。
——陈嘉映
.
在过去的十八年里,刘擎的“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已经成为中国知识界辞旧迎新的保留曲目和年度大餐。
不同于阅后即焚的同主题媒体报道,刘擎的书写既有知识的积累,更有思想的沉淀。他尝试站在中国思考西方, 又从西方反观中国,在往返折冲之间不断地追问和求索。
在我看来,刘擎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思想的节制和平衡:视野开阔但绝不仅仅停留在表层上,不会因为过度自省而模糊立场,也不会因为同情心强大而丧失批评的力道,为汉语学界的公共写作确立了标杆。
——周濂
.
★了解西方不仅是情报学的必要(西方作为对手),也是伦理责任的必要(西方作为邻人),更是认识自我的必要(西方作为内在于自我的部分)。
.
★ 不止于新闻记者式的报道和历史学家的编年体记录,更有深具理论素养的剖析和把握:沿着自由主义民主及市场经济、技术文明和身份政治三条主线,围绕争论、事件和重要书籍,呈现21世纪前二十年的西方思想图景。
.
★ 由于前二十年也是中国进入和深刻改变全球秩序,并对西方产生冲击的时期,这一思想图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的肖像。借助这一他者的目光,可以更冷静地反观中国的处境,而不是急于呐喊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
★ 就21世纪作为一部思想史而言,本书既是未完成之作,也可以视为提前完成的五分之一。阅读本书既是在同时阅读许多本书(由于其材料的丰富),也是在阅读时代这部大书。
.
【内容简介】
“在知识的意义上,西方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对西方而言,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只是中国问题专家关注的对象,也正在成为他们知识思想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参照。”
本书为刘擎教授自2003年到2019年撰写的西方知识界年度回顾,致力于从“内部视角”去观察西方,并为当今中国的公共讨论提供相关背景和线索。作者围绕重要的思想争端、事件和书籍,从政治发展趋势、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等方面,呈现西方世界在20世纪前二十年的思想图景。同时,书中还收录作者重要的演讲和访谈,从总体上评估全球秩序的困境与未来、西方社会的现状和主流趋势,探讨世界主义与身份政治之间的关系。
-
张枣诗文集
●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 梅花便落了下来”
● 张枣逝世十一周年后,迄今全部诗文首次结集
● 全新收录张枣书信、佚作等大量珍贵文字
● 附《张枣年谱简编》,可做张枣研究重要材料
——————————
诗人张枣迄今发现的全部诗文,共五卷:《诗歌卷》《诗论卷1·现代 性的追寻》《诗论卷2·讲稿随笔》《书信访谈卷》《译作卷》。
《诗歌卷》:迄今发现的张枣诗作全收录,包括近年新发现的《拉丁黑门》《北京城的碎片》等13首首版《张枣的诗》中未收录的新诗;
《诗论卷1·现代性的追寻》:张枣在留德期间的博士论文,从一个当代诗人的写作经验出发,构造了一种个人的新诗史逻辑,梳理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史;
《诗论卷2·讲稿随笔》:收录张枣的讲稿和文章,讲稿部分是极其精彩的现代诗歌课,其中新收入张枣关于卞之琳、闻一多的比较文学讲稿数万字,以及《雪花》等数篇短文;
《书信访谈卷》:张枣书信内容首次出版,萃集张枣写给友人、同行和学生的六十余通信件,收信人均为当年书信的背景和缘由作了笺释;
《译作卷》:张枣的译诗、译文合集,卷末附有编者颜炼军编纂的《张枣年谱简编》。
-
阴翳礼赞(摄影集)
想了解阴翳世界的美,不妨先尝试把灯关上。
日本摄影大师、“捕捉氛围的高手”大川裕弘版《阴翳礼赞》,以百余张展现日本房屋、风景、服饰、器具“暗影之美”的相片,完美再现《阴翳礼赞》的幽微世界。
《阴翳礼赞》是日本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名篇,围绕“日本人何以钟爱暗淡的光线”一题,探究了日本人的生活美学,幽默深刻、耐人寻味,出版以来深受全球读者欢迎,是每一个想要考究日本美学之人的“圣经”。
“本书即是调和了‘谷崎文学’与‘大川美学’。衷心希望您读完最后一行,观至最后一张,享受‘谷崎+大川’的《阴翳礼赞》。”——谷村鲷梦(日本著名出版人、俳句作者)
********************编辑推荐********************
一、美若过了界,看上去就全是俗气
阴翳之美,是含而不露、敏感丰富、恰到好处的东方古典美,而《阴翳礼赞》写透了这种美。三岛由纪夫、永井荷风、是枝裕和、隈研吾至爱的“日本美学圣经”,了解东方美的必读经典。
二、 《阴翳礼赞》首部图文版
日本摄影大师大川裕弘花费40年为《阴翳礼赞》拍摄超100张艺术大片,《阴翳礼赞》出版88年来首部图文版。长期盘踞日亚榜首,日本读者盛赞:因为这本书,我终于有了翻开《阴翳礼赞》的冲动!
三、 “有史以来ZUI美的《阴翳礼赞》”
日文版被誉为“有史以来ZUI美的《阴翳礼赞》”“阴翳礼赞的企划展”,中文版从开本、设计、版式,精细复刻日版设计,带给读者由内而外的绝美享受。
四、 止庵力荐的青年译者,每句译文都韵味无穷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教师、文学博士代珂倾情献译,文学名家止庵曾盛赞其语感。曾翻译东野圭吾、三岛由纪夫、伊坂幸太郎等名家名作,多本获豆瓣高分推荐。
-
看电影,学历史
《荒野猎人》中小李子舍命捕猎的海狸,是昙花一现的时尚风潮,也是北美殖民地早期的经济命脉?《和食之神》结尾一闪而过的味精才是日本料理传遍世界、日本化工全球化的真正功臣?谈论全球化现象的经管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如何改编成一部爱情喜剧?《鸦片战争》考究的场景细节,暗含了哪些书写鸦片战争史的新取向? 致力新文化史、全球史研究的学者蒋竹山,以电影为引子,展开二十三堂生动的历史课。时而抽绎历史片段,探究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感官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时而延伸触角,聚焦全球史、战争史、性别、环境、大众史等前沿热点。透过五光十色的影像本事,探索电影里没说的历史,教你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理解、思辨。
-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比尔·盖茨精选推荐!
2020年卡尔·萨根科普奖得主马修·沃克成名作品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NO.1
全景呈现熟悉又陌生的睡梦领域,让你轻松获得一夜好眠!
◎ 编辑推荐
“要使大脑和身体健康恢复到最佳状态,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事,就是睡觉,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佳对抗死亡方法。”
★ 比尔·盖茨盛赞推荐,称此书让他告别熬夜,开始好好睡觉!
全球销量已突破100万册,被译为34种语言畅销世界!为什么要睡觉,睡不好有什么坏处,怎么睡个好觉,一切答案尽在其中。
☆ 2020年卡尔·萨根科普奖得主马修·沃克成名之作。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排行榜NO.1,《观察家报》《金融时报》《卫报》《每日邮报》《标准晚报》年度选书,一部不可不看的权威力作。
★ 我们生命中有1/3的时间都在睡觉,但你是否真的了解这件平常之事?
酒精、空调、LED屏幕,现代人为自己设置了多少安睡障碍?癌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病,睡不好到底会带来多少身心伤害?儿童期、中年期、老年期,怎样睡才能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实际需求?理解力、学习力、创新力,梦境如何奇迹般疗愈痛苦创伤,带来认知飞跃?褪黑激素、处方药物、非药物疗法,失眠者的科学选择是什么?
☆ 一本全面、专业、尖端、实用的“睡眠百科全书”,带你寻回一夜好眠。
◎ 内容简介
你认为自己最近睡眠充足吗?你还记得上一次自然醒后神清气爽的感觉吗?不用怀疑,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失眠已经成为流行病的时代。
作为一名杰出的神经科学家,沃克对生物的睡眠行为充满好奇,这促使他成了睡眠研究方面的专家。本书中,他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睡眠研究成果,以及前沿的科学突破,告诉我们睡眠的运行机制、睡眠不足的坏处、睡眠与做梦的有益功能,以及睡眠对专业人士个人能力提升的惊人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商智商、记忆力、运动力、学习力、生产力、创造力、吸引力,甚至食欲,这些让日间生活丰富多彩的能力,原来都与夜间那场睡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充足的睡眠了吧。打开这本书,看平凡的睡眠如何带来非凡的生命能量,顶尖科学对于睡眠的所有了解及如何睡好觉的诀窍都将在这部关于睡眠的“百科全书”中逐一揭晓。
◎ 名人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是一本重要而迷人的书……关于这项地球人都需要的基本活动,我从沃克那里学到了很多。我想他的这本书也将教会你很多。
—— 比尔·盖茨(Bill Gates),微软公司创始人
令人震惊……一本很棒的书……包含了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东西。
—— 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好莱坞影星
这是一本必读的书。名闻世界的睡眠专家马修·沃克带我们踏上了一段有趣旅程,让我们得以了解最新的睡眠知识。这本书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还探讨了睡眠质量下降对认知、健康、安全、工作方面产生的影响;这些见解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在现在这个让人焦虑的时代,很难找到比这本书更值得一读的书。
—— 亚当·格萨雷(Adam Gazzaley),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学、生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在《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一书中,马修·沃克博士精辟地阐释了夜晚,解释了睡眠如何让我们更健康、更安全、更聪明、更有效率。他明确地提供了知识和策略,以帮助我们避免这个缺乏睡眠的社会所带来的威胁生命的风险。我们对睡眠的普遍需求确保了每个读者都能从沃克博士的见解中找到有价值的建议。
—— 马克·罗斯金德(Mark R. Rosekind),NASA科学家,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成员,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前局长
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我们三分之一的人生在做什么。沃克在这本清晰且引人入胜的书里,解释了最新的科学,让这个由来已久的神秘问题迎刃而解。在睡前翻阅《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会让你有一段愉悦的时光。
—— 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 媒体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是一本肩负使命的书……沃克提出了极具说服力的观点,主张我们正处于一场“沉默的睡眠缺失流行病”之中,这构成了“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这本书为解决社会性睡眠不足及正视睡眠益处等问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从最实用的角度给出的建议是,在床头阅读它。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位神经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方法,能让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快乐、更健康,那就是睡个好觉……现在就告诉你这本书能拯救生命,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我可以告诉你,它让我大开眼界。
——《卫报》(The Guardia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睡眠科学中心”主任探索了睡眠的目的。事实证明,了解“为什么”会对“如何做”大有裨益。
——《人物》(People)
一位顶级睡眠科学家认为,对我们的健康来说,睡眠比饮食、锻炼更重要。
——《泰晤士报》(The Times)
热情,急切……这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观察家报》(Observer)
马修·沃克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标准晚报》(Evening Standard)
一本富有启发性的重要著作,作者就像自己说的那样,“热爱睡眠和它所做的一切”。但请不要在就寝前翻开这本书。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沃克描述了我们的休息习惯如何随着历史演变,睡眠、慢性病和寿命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用来帮助我们睡得更久更深的药丸,实际上却让我们的夜晚变得更糟糕。最重要的是,他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方法,让我们得到更好的休息──就在今晚。
──《男士杂志》(Men's Journal)
沃克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为一般人而写,用容易掌握的类比来说明复杂的概念。这对企业家、教育工作者、家长、政府工作者,以及曾经睡不好觉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
瓦猫
【编辑推荐】
●《瓦猫》是一本有关手艺人的小说,然而又不全是。他们经手而成的物件,是曾在这世界过往的zui好宣示。他们的命运,交织与成全于历史;他们的尊严、执着与信仰,如棱镜,折射这世上大多数的我们;他们是这时代的理想主义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篇目在杂志刊发后 ,即跻身“收获文学榜”“十月小说榜”等各大文学榜单,并被《新华文摘》等刊物纷纷转载。其中《书匠》更入选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热议。
●华美精装,专色印刷,特邀知名设计师设计,封面插画由九岁艺术神童绘制。封面用纸采用米白稻香,典雅素朴,二封为宫墙红,庄重浓烈,内文60g瑞典轻型纸,随身携带不负重。
【内容简介】
《瓦猫》一书事关手艺,其中涉及古籍修复师、理发师以及陶艺师三个匠种,空间跨越三城三地,由南京、香港到昆明,从江南、岭南再至⻄南,时间跨度则从当代溯至⻄南联大时期,呈现出多元的叙事⻛格和气象。此次以“匠人”为故事之引,葛亮寻找的仍是人的尊严、执着与信仰,时代开阖变迁之际,人的遭遇与变革,一鳞一焰,是为匠传。
●瓦猫,是庇佑匠人的神兽,看得见莽莽过去,亦守望着无尽未来。
-
达洛维夫人
本书详尽地讲述了克拉丽莎·达洛维为了一个上流社会派对所做的筹备,通过每个人物的回忆、联想,穿梭时空和进出人物内心世界,由此铺开了她的爱恨纠葛,她的处境,她的青春,衰老给她带来的死亡的恐惧以及客人的到来引起她的对人际恩怨的回顾,小说充满了意识流的描写,想象丰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编辑推荐:
1.10部传世力作,首次结集《伍尔夫作品集》丛书。
2.20多个角色的自由切换,用一天时间写尽女人的一生。
3.依据多个版本互相参校。
4.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与女性主义文学先锋,也是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知名文学组织“布鲁姆茨伯里派”的组织者之一。
专业书评:
英国传记作家福斯特:“她属于诗的世界,但又迷恋于另一个世界,她总是从她那着了魔的诗歌之树上伸出手臂,从匆匆流过的日常生活的溪流中抓住一些碎片,从这些碎片中,她创作出一部部小说”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她希望给小说找到一种新的技巧,好让小说家能够非常真实地把内在的现实描绘出来;而且,她还要表明这种现实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存在。成熟时期的伍尔芙既不像萨特那样判断,也不像劳伦斯那样说教。她所关心的只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清晰、更新颖的生活视域,以开阔他的眼界,使她能从表面事件之下发现那些难以觉察到的思想感情活动。”
精彩文摘:
大厅里很凉快,像在地窖,达洛维夫人抬手挡住眼睛。女仆露西关门时,她的裙子沙沙作响。达洛维夫人感觉自己像一个修女,远离尘世的修女,感觉那熟悉的面纱就在她周围,感觉到过去的虔诚得到了回应。厨师在厨房里吹口哨,打字机咔嚓咔嚓地响,这就是她的生活。她在大厅的桌子前低下头,受到感化后鞠躬,感觉自己受到了保佑,得到了净化。达洛维夫人从桌子上拿起记录电话号码的本子,自言自语,这一刻多么像是生命之树上的花蕾,它们是暗夜之花(就好像一些可爱的玫瑰只为她一人绽放)。她一刻也没有信仰过上帝,正因为如此,她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仆人、狗、鸟儿有所报答。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丈夫理查德有所报答,他是这一切的基础,有他才有欢乐,有他才有这些绿色的灯,甚至有他,厨师才可以放心地吹口哨。因为沃克夫人是爱尔兰人,她们有成天吹口哨的习惯。——人啊,一定要有所回报,不然就不会有这么美妙的时刻藏在心底。正好露西在跟前,她就想解释给露西听,手里仍旧拿着电话本。
“太太,达洛维先生……”
克拉丽莎仔细看了看电话本上的留言 :“布鲁顿夫人想知道达洛维先生今天是否可以和她共进午餐。”
“太太,达洛维先生让我告诉你他不回来吃午饭了。”
“天啊!”克拉丽莎说。她想让露西和她一样感到失望,露西也的确失望了(但还没到痛苦的程度)。露西感受到了她和达洛维夫人的默契,她对这种暗示也是理解的,她思考着上流社会人们之间的爱情,心态平和地规划着美好的未来。露西接过达洛维夫人手中的阳伞,就像接过一件女神从战场凯旋后卸下的神圣武器,然后把它放置在伞架上。
“无须再怕。”克拉丽莎说。无惧骄阳酷暑,因为布鲁顿夫人请理查德而不请她,这件事让她感到颤抖。正如船桨划过,河床上的植物会抖动一样,她也摇晃、颤抖。
米莉森特·布鲁顿中午的聚餐据说别有一番风味,可布鲁顿居然没有请她。庸俗的嫉妒是不会把她和理查德拆散的,只怕日久生变。你看布鲁顿夫人的脸,简直就是刻在毫无知觉的石头上的日冕,从她的脸上不难看出,她的生活质量在下降。她的生命一年年地减少,余下的时光是那么少,不能再像青春时期那样延伸,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吸收人生的色彩、养分和声音。这样,她一进屋,室内就充满了她的气息,当她站在自家客厅门口犹豫不定的那一刻,她常能感受到一种美妙的焦虑,就像潜水员入水的那一刻。此时,脚下的海水忽明忽暗,波浪大有把海面分开之势,但只是轻轻划破了表层。海藻被带着水珠的细浪裹挟,时而翻滚,时而被遮盖。
达洛维夫人把电话本放在大厅的桌子上,然后就上楼去了。她把手搭在楼梯扶手上,似乎刚参加完一个宴会。宴会上,这个朋友或那个朋友回想起她当年的音容笑貌。似乎她关上门,走到外边去,独站良久,独自面对这可怕的夜,准确地说是面对这个实实在在的六月早晨的凝视。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玫瑰花瓣闪闪发光,她能感受得到。达洛维夫人在楼梯间敞开的窗户前停了下来,窗帘的啪啪声、犬吠声破窗而入,想着想着,她突然感觉自己萎缩了,变老了,胸部也变平了,磨面声、风声、花开声也都进来了,她感觉自己突然出了门,出了窗户,远离了自己的身体与大脑。现在她的大脑也不好使了,就因为布鲁顿夫人,她的午餐宴会别有一番风味,却没有请她去。
像是修女退场,又像是小孩探索塔的奥秘,她上了楼,在窗户前停了一会儿,又来到了浴室。浴室的地垫是绿色的,一个水龙头在滴水。生活的中心是空虚的。还有阁楼。女人们必须脱下华贵的服装,中午她们必须脱去衣服。她把别针插在针垫上,把羽毛装饰的黄帽子放在床上。床单很干净,用一条白色的宽带子紧紧绑在床上,她的床窄得不能再窄了。蜡烛已燃掉半截,马尔博男爵的回忆录,她读得很投入,她在深夜读了从莫斯科撤退那部分。因为下议院总是开会到很晚,而她又身体抱恙,所以理查德坚持让她独自安睡,以免受到打扰。说实在的,她就喜欢读莫斯科撤退那部分,他是知道的,于是就把她的房间安排在了阁楼上,床是窄床,便于她躺在那里看书,因为她常睡不好觉。生完孩子后保留下来的那种处女感,像床单一样裹着她。少女时期的她就很可爱,忽然某个瞬间——比如在克利夫登树林的河边—由于她生性冷漠,她让他失望了。后来在君士坦丁堡也是如此,再后来几次也都是如此。差在哪里,她自己明白,不在长相,也不在头脑。而是一种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东西,一种有温度的东西,它可以冲破表层,使男女和女人之间冷漠的接触泛起涟漪。对于这样一种东西,她隐隐约约可以察觉到。对于这样一种东西,她很憎恨,心里存在顾忌,这顾忌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老天才知道,她觉得是大自然恩赐的(因为大自然总是明智的)。然而她有时却不由自主地被女人而不是少女的魅力所倾倒,是女人们在争吵后或做了傻事后敢于承认错误的魅力,这种事她们经常做。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因为她们的美貌,还是因为她的年龄偏大,或是出于某种机缘巧合——比如一股淡淡的清香,或是隔壁的小提琴声(在某些时候声音的威力还是相当大的),无疑她和男人们有同样的感受。只有一小会儿,但已经足够了。那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就像一丝脸红,想要把它控制住,却又不能,只好任其发展,这时你就会躲得远远的,浑身发抖,整个世界都向你靠拢,惊人的力量和抑制不住的狂喜不断膨胀,终于冲破一层薄薄的表皮,喷涌而出,带着无穷无尽的慰藉,在裂缝和伤痛上倾注。那一刻,她看到了光明,像番红花中燃烧的火柴,内在的意义都表达出来了。但是正在靠近的事物开始远离,坚硬的物体开始软化。那一刻——结束了。在这样的瞬间(和女人们在一起时也有这样的瞬间),床、马尔博男爵和燃烧掉一半的蜡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放下帽子时)。她躺在床上睡不着,地板吱吱响,灯火通明的房子突然暗了,如果她抬起头,就能听到门把手轻轻的响声,那是理查德穿着袜子悄悄爬上楼来的声音,多半他还会因为失手把热水袋掉在地上而骂自己。那时,她笑得多么开心!
-
哥谭重案组3:诡案现场
昔日盟友分道扬镳,哥谭警局有了新敌人——蝙蝠侠!
前所未有的叙事角度,超级英雄世界中的硬核罪案故事
漫画界顶级犯罪小说作者,联手斩获艾斯纳奖、哈维奖
◎ 编辑推荐
硬核罪案故事,聚焦超英世界中的普通人
《哥谭重案组》是极少数以普通人为主角、从普通人视角叙述的超英漫画之一。主角并非能飞天遁地的超级人类,而是读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见的普通警察。在面对各种匪夷所思稀奇古怪的案件时,主角们只能通过传统的刑侦手段锁定嫌疑犯,顶住各种谣言和传闻缉拿真凶。
主人公为了侦破迷案,只能依靠现场流落的蛛丝马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寻访目击证人,凭借自己的双腿追逐凶手。这使得《哥谭重案组》系列更像是一部有超英客串其中的硬核罪案小说,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超英漫画。
哥谭警局有了新敌人——蝙蝠侠
自蝙蝠侠诞生起,哥谭市警察局就和蝙蝠侠密不可分,从早年间的漫画到时下的电影、电视剧,蝙蝠侠和代表警察的戈登局长缔结的友谊一直是蝙蝠侠系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当哥谭市遭遇重大危机,极具象征意义的蝙蝠灯就会在哥谭警局的天台亮起,召唤这位披风斗士。义警从天而降,协助哥谭警察,清扫阴暗中的罪恶。
然而在《哥谭重案组3》中,警察局因警员之死彻底和蝙蝠侠分道扬镳,著名的蝙蝠灯也被从天台拆除。自此,蝙蝠侠不再是哥谭警察们可以信任和并肩作战的伙伴,而是他们需要提防的“怪胎”。
知名编剧画师强强合作,斩获艾斯纳奖哈维奖
编剧艾德·布鲁贝克还未加入DC时,就曾凭借《意外死亡》《罪案现场》等作品提名艾斯纳奖。之后他更是为DC和漫威这两大漫画巨头贡献了无数了经典之作。
编剧格雷格·卢卡是一名知名作家兼漫画编剧,不但创作了多部小说,在如《蝙蝠侠》《神奇女侠》《金刚狼》《星球大战》等著名的美漫系列中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
画师迈克尔·拉克的则为《哥谭重案组》系列贡献了他那黑色电影的绘画风格。他沉重的色调,粗犷凌厉的线条,都和这一系列的冷硬罪案风格相得益彰。
集三位作者之力,《哥谭重案组》系列于2004年分别获得艾斯纳奖“最佳系列故事奖”和哈维奖“最佳单行故事奖”。
◎ 内容简介
因一次意外,原本联手打击犯罪的哥谭警局和蝙蝠侠分道扬镳。局长下令拆掉了安装在警局屋顶的蝙蝠信号灯,禁止警员再向蝙蝠侠求助。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前所未见的反派现身哥谭。失去了蝙蝠侠的帮助,重案组的警察们不得不独自面对强大而可怕的敌人。
◎ 媒体推荐
一部备受赞誉、全方位展现蝙蝠侠神话的作品。——《好莱坞报》
想象一下,一部《山街蓝调》,但里面有小丑出没,不断制造大范围的恐怖。哥谭重案组将展现一个在充斥着超级反派的世界面临着比死亡更严重的威胁时,警方能否凭破案手段出色地完成任务。——《 好莱坞报》
一部由漫画界两位最优秀的犯罪小说作者创作的缜密精彩之作。——IFC.com
“剧情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该漫画系列画面精美,剧情动人,图像小说成熟的艺术风格由本书可见一斑。”——《教育图书馆期刊》
-
电子脑叶
2081年日本·京都。
信息忧郁症,是日本这个超信息化社会的灾难级心理疾病,许多民众因此走上自杀一途。科学家道终常一企图改变这场浩劫,研发出了人造脑叶——“电子叶”,只要将之装进大脑便能有效管理信息,是一举扭转人类文明的重大科技革命。然而,世界并未按他的理想发展下去……
道终常一最后一位指导过的学生御野连,遵守与老师的约定进到政府工作,并在偶然间发现老师留下的“暗号”。没料到在前方等待他的却是一名少女……重重谜团令御野无所适从,老师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神秘少女又是谁?这一切的答案,似乎都在她的身上……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