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优素福·卡什:镜头内外
精选伟大人物的标志性肖像照片
揭示大师镜头之后的心灵和思想
编辑推荐
优素福·卡什的人像摄影定义了许多伟大人物在公众眼中的形象。卡什在照相馆接受的严格训练结合他对戏剧和舞台灯光的喜爱和对拍摄对象的敬重,发展出鲜明的个人风格。戏剧化灯光打造的暗色调肖像不仅细腻呈现出拍摄 对象的形象特征,还展示了他们的内在力量。本书精选卡什职业生涯中尤为重要的74幅作品,包括温斯顿·丘吉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巴勃罗·毕加索、格蕾丝·凯利、琼·贝兹等众多名人的标志性肖像。
每张照片配有卡什对拍摄对象的评论或拍摄过程的回忆。有些故事卡什在不同场合讲了一遍又一遍,比如他如何让“咆哮的狮子”丘吉尔安静下来;有些故事他第一次和盘托出,比如他如何劝说赫鲁晓夫穿上远超自己身材大小的皮毛大衣。通过卡什的语言,读者了解到拍摄对象在公众形象之外的私人一面,并对他的照片建立起更深层次的理解。
著名策展人特拉维斯在导言中细致讲述了卡什的一生。他和家人在家乡奥斯曼帝国经历了骇人听闻的种族大屠杀后,死里逃生辗转移民到加拿大。他从照相馆学徒做起,用彬彬有礼的态度、敏锐的洞察力、精湛的技巧以及一点点运气,逐步成为一位世界闻名的摄影大师。读完此书,你会发现卡什本人跟他的拍摄对象同样伟大。
内容简介
1988年8月—9月,杰里·菲尔德(Jerry Fielder)——优素福·卡什工作室的长期助理,现为卡什遗产管理人——聆听这位摄影大师回忆了他辉煌生涯中的许多肖像拍摄经历,录下长达九小时的录音。
卡什谈到他的拍摄对象和早期经历,包括许多之前从未公开的事情。卡什在他早期的摄影集中写过很多与肖像拍摄有关的内容,但他很少对自己与那些名人的互动发表意见。
根据之前从未面世的1988年的录音,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前摄影策展人戴维·特拉维斯带领读者走过一段无与伦比的旅程,让读者认识卡什的众多标志性作品。他还构建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示这位镜头背后的大师具有的洞察人心的惊人能力。卡什的工作建立在情绪层面而不是理性层面上。因此,他很少深入讨论他对自己的艺术经历的看法。特拉维斯不仅关注这些轶事本身,还为读者呈现以往出版物中一直缺少的一样东西——摄影师的声音。
媒体推荐
他对自己的作品一向讳莫如深,这本书罕见地让我们了解到卡什与伟大人物会面背后的故事,以及他在面对拍摄挑战时的审美选择。——《出版人周刊》
本书揭示的是卡什掌握了一个卓越的肖像摄影师所需要的技能:不仅有恭维、哄骗和操纵的能力,还有拍摄呈现出独特个性的肖像的眼光。——《图书馆杂志》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主要通过优素福·卡什的一些人像摄影作品来了解他。现在我知道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胸怀和心态最终转化为出类拔萃的摄影作品。——美国亚马逊读者
-
慢教授
邓小南、李连江、应星、项飙一致推荐!
☆ ☆ ☆ ☆ ☆ ☆ ☆ ☆ ☆ ☆ ☆ ☆ ☆ ☆ ☆ ☆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就连大学的象牙塔内也难以容下安静的书桌。校园的时钟滴答作响,大学变得像公司一样,不断催促教授们速度能再快些,效率能再高些,成果能再多些,却全然不考虑这些考核会如何破坏我们的学习和思考。在《慢教授》一书中,伯格和西伯两位教授呼吁在学者生活中引入“慢原则”,用“慢”来修复人文学科的生态。整本书以学者的职业生活作为方法,从教学、科研到同事相处,依次展开,揭示并分析了当今学界的绩效文化和速度焦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种解困之道。在提升教学、科研和学院生态的同时,又能减缓个体所承受的焦虑和压力。学界朋友,在你们觉得快得停不下脚步时,不妨试着翻开这本《慢教授》。
☆ ☆ ☆ ☆ ☆ ☆ ☆ ☆ ☆ ☆ ☆ ☆ ☆ ☆ ☆ ☆
在一个推崇效率的时代中,《慢教授》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该书就其本质而言是理想主义的。书中讨论在大学“公司化”的取向下,追求思想智识的师生如何面对今日的挑战与焦虑。作者强调学人在制度语境内的行动力,娓娓道来的是校园内习见的日常,尝试疏解的是抉择的困惑与纠结,呈现的不是答案而是贴切的建议。所谓“慢”与“宽”相关联,关系到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重新理解与感知。自主地“慢下来”,让学术过程更从容、回旋天地更舒缓,通过情感的融通和智识的韧性,激活学人交流对话与深度思考的能动力。
——邓小南,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 ☆ ☆ ☆ ☆ ☆ ☆ ☆ ☆ ☆ ☆ ☆ ☆ ☆ ☆ ☆
田雷教授翻译《慢教授》,固然因为与作者会心不远,更多因为他自爱与博爱。自爱助他超脱,在考核杠杠重压下谋定了生存,就踏实耐心地培养发扬才能,不在虚荣鞭子驱赶下荒废生命。博爱令他度人,不忍见谋定生存的同仁匆忙依旧,费心费力分享他了然于胸的智慧。
——李连江,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不发布,就出局》作者
☆ ☆ ☆ ☆ ☆ ☆ ☆ ☆ ☆ ☆ ☆ ☆ ☆ ☆ ☆ ☆
在国内学界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所谓“学科建设”中,我们实在是太需要读一读《慢教授》这样的著作了。两位作者给我们清晰地还原和展示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学术终究是比慢而非比快的。急促、焦躁与跟风不仅会毁了教授,也会毁了学科,最后只能看到一代又一代的“新父”们在学术舞台上自鸣得意的拙劣表演,而且各领风骚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促。只有慢才是真正“以科学作为天职”的学人的守身之道!
——应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社会科学》主编
☆ ☆ ☆ ☆ ☆ ☆ ☆ ☆ ☆ ☆ ☆ ☆ ☆ ☆ ☆ ☆
一个人走进博物馆,对讲解员的述说很不耐烦,而不断问这些展品值多少钱。只有钱数让他对艺术品产生有意义的感知。不要嘲笑这个人的无知。这正是大学教授们对待同事的研究、甚至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方式。研究的具体内容不重要,脑子里想的只是发表了多少、在哪里发表、这些发表在职称和奖金上如何兑现。强调早出、快出、多出成果,不是让学者多做贡献,而是相反,是让学者避免深度分析、避免干预历史、影响现实。无法控制自己时间的人,最容易被控制。慢下来,不仅是降速,而且可能带来根本的转向。对少数以快为乐的人,《慢教授》可以是一个及时的惊醒;更少数的已经在“慢性抵制”的学者,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取力量;对大部分在快和慢之间挣扎的学者,这本书也许能够为你开出一片新天地。
——项飙,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
在中国大地上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激荡传奇的80年代,老外视角的全新记录
内容简介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 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编辑推荐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 激荡传奇的80年代,在一个 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
★ 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
获奖记录
1989年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推荐语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记者,总能问出你心中的问题……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可以化平凡为神奇。
——《独立报》
《在中国大地上》记录了保罗·索鲁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他在途中极尽毒舌之能……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同陌生人搭讪,比如气质忧郁的方先生和登山家克里斯·波宁顿。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也我们更加了解作者本人——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游遍天下,他就是你最理想的旅伴。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不是游记,而是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下1980年代中期剧变的中国。作者堪称何伟的先驱和师傅。跨越东西南北行程、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分析,超越迄今绝大多数国人。
——豆瓣网友
-
尖叫的经典
【编辑推荐】
为什么林忆莲、孙燕姿、田馥甄、王菀之、尚雯婕等华语歌手纷纷前往冰岛拍摄MV?
为什么村上春树对冰岛赞不绝口?为什么全球的文艺青年都向往定居冰岛?
----
1877年,一名丹麦医生曾写信给报纸说“论音乐,冰岛人的水平不值一提。”
今天,整个世界的音乐行业都视冰岛音乐为高级、领先、创新的代名词。
作为冰岛人最引以为豪的文化输出,冰岛音乐经历了什么?
◆ 中文世界第一部冰岛音乐简史
破解爱乐人迷思:为什么人口稀少的冰岛有那么多好音乐
◆ 冰岛总统古德尼·约翰内松 亲自撰文推荐
◆ 献给中冰建交50周年的礼物
世界小语种音乐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张长晓、冰岛知名音乐人古尼筹备数年,呕心力作
冰岛共和国驻华大使馆/QQ音乐 / 世界小语种流行音乐研究中心 鼎力支持
◆ 前往现代流行音乐灵感的富矿,求索鲜活多样的音乐之源
冰川、极光、瀑布 、孤独、冷淡 互联网上的冰岛标签
冒险、大胆、前卫、空灵、包容、与众不同……声音艺术里的冰岛风貌
◆ 近200年冰岛音乐史+400余张珍贵照片+百余位冰岛音乐人
一支乐队脱颖而出,会迅速催生出很多唱着相似歌曲的相似乐队。
但在冰岛,这种事绝不可能发生。
在这里,每个人都尽全力创作自己的音乐,独一无二的音乐。
◆ 拥抱即兴的快乐,创造火热的生活
无论是大型演唱会,还是小型音乐工作坊,冰岛音乐能让各个年龄层的人放下身段跟着乐器的敲击
声完全投入其中。
冰岛音乐启发生活:不需要循规蹈矩、不需要担心做错什么,只要你感觉有意思,那就去做吧。
--------------------------------
【内容提要】
本书从1836年雷克雅未克进口了一架手风琴和25首歌曲讲起,讲述了近200年间冰岛音乐如何掀起全球乐迷的追逐和尖叫。系统地梳理了冰岛音乐的发展历程,摇滚、朋克、民谣、嘻哈、雷鬼、重金属、电音等音乐流派在冰岛的出现、发展和更迭流变,也详细地介绍了代表性的冰岛音乐人和音乐作品。
对乐迷而言,这是一份难得的冰岛音乐档案。对于大众来说,这是一趟冰岛文化之旅。我们能够看到历史事件、自然环境、经济动荡等宏观因素对冰岛音乐进程的影响,也能看到富有生命力的不同个体在追求音乐的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调整和完善。
-
我的姑姑三毛
三毛家族唯一认可的三毛传。
三毛一手带大的侄女天慈,深情讲述家人眼中不为人知的三毛。
贾平凹、饶雪漫、陈圣暖心作序。齐秦、孟庭苇、马思纯、鲁豫、《滚滚红尘》导演严浩、周兴哲、猫力寄语推荐。
三毛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发行,收录从未公开的秘密趣事、珍贵照片。
·
为三毛拍下 最后一张肖像的摄影师肖全说:“三毛*大的精神是决定自己的人生。”
·
导演严浩说:“人们都叫她小太阳 ,但其实她很孤独。”
·
外人眼中的三毛,大多有着这样的形象。
但在孩童天真烂漫的眼中,这位传奇的女子,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
22篇回忆性质的散文,回忆幼时和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
-
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
阿拉•古勒之于伊斯坦布尔,如海伦•莱维特之于纽约,罗伯特•杜瓦诺之于巴黎,森山大道之于东京。
古勒是启迪奥尔罕•帕慕克书写伊斯坦布尔的摄影师。帕慕克说:“每次我细细观看古勒的伊斯坦布尔照片时,我都会有一种奔回书桌去书写这个城市的冲动。”
酒馆里出神的客人、贫穷但快乐的渔民、雾气迷蒙的街道、在天空摇曳生姿的煤烟……全书精选古勒拍摄的153张有关伊斯坦布尔的黑白照片,记录上百万人的城市记忆,见证半个世纪间的日常生活和不朽诗意。
-----------------------------
本书包含153张照片,是对1940年代到1980年代伊斯坦布尔日常生活的生动记录。透过“伊斯坦布尔之眼”阿拉•古勒精确的镜头,这个城市的忧郁之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发生震荡。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交汇之处,伊斯坦布尔的性格和它的历史一样层次丰富,而古勒的照片就传达了这一切。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黑白照片之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撰写的详细而深情的序言。这位作家和摄影师古勒一样,都生于伊斯坦布尔,他们年轻时都曾渴望成为画家。二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他们的故乡,通过图像和文字,捕捉了伊斯坦布尔的灵魂。
-
刑罚的历史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历数五花八门酷刑,讲述刑罚从残酷走向人道的过程
◇超千万人催更的刑法历史课堂,从刑罚的演变历史,看懂人类历史的前进规律
◇墨刑、宫刑、流放、株连……回首骇人听闻的刑罚制度,珍视来之不易的法治精神
◇酷刑把人当作纯粹的工具,是对人的物化,刑罚当然要惩罚犯罪人,但是必须把他当作人来惩罚,这种惩罚本身也是对犯罪人的尊重。
中国古代的法律以刑法为基础,其主要的法律后果就是刑罚。成文刑法自产生以来,一直试图约束刑罚权。但是人治传统决定这一目的不可能真正实现“法有限,而情无穷”的刑罚思想导致酷刑泛滥,法外之刑五花八门。直到20世纪初,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现,才将曾经无限膨胀的刑罚权,束缚在法律的轨道之内。
刑罚的历史并不单纯是对旧闻掌故的叙述。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直至近现代五刑,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漫长而艰难,折射出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嬗变,也让法治背景下的自由价值显得尤为珍贵
-
一堆谎言
王家卫、贾樟柯之启蒙导师
斯科塞斯、文德斯之美学偶像
戛纳、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三金大满贯纪录创造者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世界殿堂级艺术大师
安东尼奥尼的故事速写
导演目光下的独有景观,用词句演绎的纸上电影
收录《云上的日子》《爱神》之灵感胚胎
「我们具体的真实世界 ,有鬼魅般抽象的本质」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世界殿堂级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创作笔记,记录了他在工作、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创意构思,33篇故事皆作为酝酿中的电影素材而写就。这位“写作的导演”以充满摄影眼自觉的视觉化笔法,对种种情境进行“速写”,组织起了意蕴万千的景观和意象,不仅有着超然的文学性,也与其执导的电影群相勾连,构建出一位大师的诗性世界。
* * *
◎ 世界三大电影节三金大满贯得主的灵感速写本,安氏风格元素的集中爆发:
暧昧疏离的情感、难以捉摸的命运、莫名暗涌的暴力、无助赤裸的内心、隐匿虚无的真实……延续《奇遇》《夜》《红色沙漠》《放大》等代表名片的现代主义内核,用词句演绎精神世界的危机和不安。不仅收录晚年经典《云上的日子》《爱神》之“文本胚胎”,更是未拍之作的“创意魂器”。
◎ 视觉的蒸馏精粹与主题蒙太奇,邀请读者体验名导演对世界的观察模式:
安东尼奥尼独特的“电影眼写作”,不只是电影用语的闪现,如“眼睛摇摄”“开始淡入”,或是“声画不同步”的场景和听到的“画外音”,更是未拍成电影前,种种素材的视像化白描和蒙太奇拼贴。作者在非虚构与虚构间自由游走,透明展示了包含叙述核观念的构思过程。
◎ 新版封面装帧由新锐设计师操刀,尽力贴合安氏风味,更具收藏价值:
视觉主图选用点彩派代表画家乔治·修拉的素描画《夜游》《阅读的男人》,迷幻红绿恣意渲染,一如安氏弥散意识流之书写。护封选用膜银卡覆超亮膜+逆向上光工艺,还原雾面光影感;内封选用太空梭哑粉覆触感膜,手感奇特微妙,契合细腻空灵气质。
内容简介
一次始于终结的邂逅
一份引而不发的情爱
一封自我剖白的信件
一桩逆伦弑父的罪行
一场动机未明的枪杀
一段生死飘摇的航程
…… ……
这是安东尼奥尼的故事速写,也是他酝酿中的电影素材。
种种情感残简和灵感片段,构筑出一位大师的超然世界。
名人推荐
在学生时代,我在专业上受到很多安东尼奥尼的影响,看过他很多电影,也看过他很多书。我还记得他对空间的描述,是说沉浸到一个空间里十分钟,可以与它做交流。那时,我才顿悟到空间也是有生命的,是可以触摸、可以交流的。
—— 贾樟柯
我看到好多我特喜欢的电影,就是所谓的直面世界的,像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云上的日子》,到今天他还在告诉我,告诉我们大家,他在《奇遇》里看到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生活一团糟。几十年来他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一团糟,但是实际上你能看到他有些变化,可能他会加上一句:我们的生活一团糟,但生活就是这样。
—— 娄烨
我被《奇遇》以及安东尼奥尼后来的电影摄去了魂魄,他直视着灵魂之谜,我希望自己能不断地去体验这些画面,并在此间漫游。
—— 马丁·斯科塞斯
我更倾向于从角色的主观立场去观察和思考,而米开朗基罗更冷静、更疏离,不在中间,而是讲故事的人的俯视。间离是他的主题:分离、不相容、疏远。我的电影也贴着类似标签。对我来说,疏离在影片里逐渐成形,而米开朗基罗的疏离是持久存在。
—— 维姆·文德斯
媒体推荐
在世界上空虚寂静的空间中,他找到了能够照亮我们心目中寂静空间的隐喻,他还在其中找到了一种怪异可怕的美:简单质朴、优美典雅、充满神秘、萦人心头。
——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这些文章,就像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一样,把明亮的风景和空灵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这些显然是他的工作笔记,无论从对导演方法的分析和文学内容本身来看,它们都很有趣。
——《图书馆杂志》
余韵不绝、萦绕心头,令人耳目一新的讲求真实……本书在问的,是一些严肃、坚韧的电影人无可回避的问题——电影对于思想的欢迎,是否一如其对伟大的情节之神的热情?
——《纽约时报书评》
-
辨色视朝
清代的政务运作,可体现为文书的流转过程,而最重要的政务文书题本与奏摺,又是朝会的主要内容。朝会与文书,是政治决策的要素及具体的呈现。君臣天不亮便须进入理政与朝会程序,这被清人概括为“辨色视朝”。 本书尝试疏通晚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政务流程与决策过程中诸多细节,包括清代三种朝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政务文书的产生和流转过程,垂帘听政、训政、归政时期皇太后、皇帝、军机处各自的权限,晚清的“廷议”,新政时期内阁与军机处的改革,辛亥革命前后两次责任内阁的区别,尤其注意对重要史料的细致解读和细节的深入挖掘,从制度史的视角,探讨晚清高层政治决策的特征。
-
钱锺书选唐诗
本书以1983到1991年间,由钱锺书先生遴选、杨绛先生抄录而成的一部唐诗选手稿整理而成。这部手稿此前从未对外公布,直到2020年11月,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获准首次出版。人文社的编辑对手稿进行了必要的整理。本书收录诗人308位,选诗1997首,充分体现了钱锺书先生对待唐诗的态度和选诗的独特视角,是研究钱锺书诗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全面展示唐诗艺术风貌的大型选本。此外,杨绛先生在手稿上标注的日期、旁加的评语,也体现了钱杨夫妇在学术上的日常互动。
通过《钱锺书选唐诗》,读者朋友不仅可以欣赏到唐诗的多样全貌,也可以了解这两位学人隽永美好的诗书生活。这是一部充满文学趣味,且饱含学人性情的诗选。在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的出版,向两位逝去的老人表达诚挚的纪念。
-
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腾讯新闻&BOSS直聘联袂推荐
☆美国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获奖图书×公理商业图书奖铜奖作品
☆历时5年,135位职场妈妈,4种迥异的家庭福利政策模式,刷新你的“妈妈观”!
☆直击当代职场妈妈的焦虑根源,颠覆工作与家庭平衡的传统目标
瑞典为什么有“爸爸月”?德国的产假为 什么从3年缩减到12个月?意大利的婆婆也带娃?美国的“妈妈岗”是什么?
☆职场妈妈的未来会好吗?
时代在进步,女性要真正走出困境,还要激发男性的觉醒,不光两性关系需要一个全新的定义,婚姻与育儿的价值一定也需要重估。
从个体家庭到公共社会,是时候重新分配育儿责任了!
当一名职业女性成为妈妈,她必然要面临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冲突,这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
本书以美国职场妈妈的困境为出发点,选取了社会政策和文化环境非常不同的四个国家——瑞典、德国、意大利、美国,对其中的135位中产阶级职场女性进行访谈,调研她们想要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以缓解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从而从国家制度、市场配置、文化氛围等角度,试图勾画一种对职场妈妈更为公平并能够提供更为充分的支持的社会图景。
-
恶人
本书起源于作者詹姆斯·道斯对二战老兵“中国归还者”的访谈。这些人年轻时曾犯下最残暴的罪行,却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了反战主义的布道。作者以小说家的笔法演绎抽绎他们的战时回忆,串起了本书各主题之间的脉络,并汇集哲学、文学、宗教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关于“恶”的思考,藉以还原“邪恶”的真相、成因、背景,及其内隐的意涵。
作者也借此探讨了再现创伤所引发的一系列难题和悖论,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应对邪恶和残暴等人性的晦暗面,而在这一过程中,“同理心”又能发挥多大效用。此一困难的人性钻探,将在阅毕本书后得到解答。
-
铁壁之围
沃尔夫森历史奖、古根海姆-莱尔曼奖军事史奖、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2015年英国陆军年度军事图书、2014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历史图书、2014年《新政治家》年度图书
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视角看向第一次世界大战
◎ 编辑推荐
☆以一战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角度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普通民众在这场战争中的体验
☆将可靠的资料与生动的描述相互结合,将政治、外交、军事历史与社会历史融为一体
☆在字里行间展现中欧社会经历的变迁,引人思考一战的有害遗产
◎ 内容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同盟国认为己方有望轻松获胜。但是,随着德国对法作战计划战败,奥匈帝国的军队蒙受沉重损失,速胜的希望很快落空了。对于同盟国来说,这场战争现在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包围战。英国实施了无情的封锁包围。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获得军需物资和食品,他们的士兵面对着武备更好的敌军,两国平民面临着饥馑。征服和劫掠、陆上攻势、潜艇战都无法对抗或打破封锁包围。同盟国陷入了协约国构筑的不断收紧的铁壁之围当中。
◎ 媒体推荐
这本书为学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盎格鲁-撒克逊学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原创性视角。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亚历山大·沃森这部非凡的一战史前所未有地清楚展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了中欧的各个社会的,特别是德国和奥匈帝国。
——P. D. 史密斯,《卫报》
英国历史学家通常倾向于主要从协约国的角度来看待这场世界大战。沃森从同盟国的角度审视了这些熟悉的事件,从而为我们的认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沃森的视角转变提供了启发性的侧面信息……在关于德国发起潜艇战这个灾难性决定的精彩章节中,沃森的平衡作用是最有效的。但是,是流离失所的东欧难民群体,在这本杰出著作的巨幅画布上留下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图景。
——米兰达·西摩,《每日电讯报》
一份真正不可或缺的贡献……选取熟悉的题材并对其进行新的解释,这是历史学家的才华的一个标志。沃森的书就是这项技能的绝佳例证……《铁壁之围》既是一部政治史或外交史,也是一部关于由苦难和战争引发的情绪的历史……沃森成功地将他密集的自下而上的描述与战争关键决策时刻的宏大叙事结合在一起。
——亚当·图兹,《华尔街日报》
-
珠崖
汉学名家薛爱华作品
研究海南岛早期历史的权威著作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汉学名家薛爱华的早期学术作品,《闽国》的姊妹篇,从历史、自然、原住民、交通、流人等方面探寻海南岛的历史,是研究海南岛早期历史的的权威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富有浓厚南方色彩的海南岛,着重描述海南岛的开发历史,是关于这一地理区域的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历史、自然、居民、交通及中央王朝贬谪之士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及宋以前海南岛的情况。苏轼的海南经历及其海南诗作是最主要的文献依据之一。
◎专家推荐
作为20世纪美国汉学界的一流学者,薛爱华在四十多年的学术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个性, 他的治学方法不仅为其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也给后人带来了丰富的启迪。
——南京大学教授 程章灿
《珠崖》以中古时期的中华帝国边缘地带为研究对象,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用又有趣的信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
——法国高等汉学研究院院长 侯思孟(D.Holzman)
-
植物与帝国
在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史诗中,很少出现植物的身影。甚至在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中,也十分鲜见。但其实,植物常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8世纪,欧洲皇室资助了一批科学航海家,让他们去探索新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挖掘土著居民与植物之间的秘密。这些生物勘探家从新大陆为他们的君主和国家带回了药物、奢侈品和当地的主要物产。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勘探异国的植物,与他们的君主一起创造了植物学的全球文化。本书解释了植物学与奴隶制、好奇心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隐秘关系,讲述了混杂着残酷和勇气的殖民历史,展现了植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沉默的病人
世界狂销300万册的烧脑悬疑神作!
多少看似完美的夫妻,都在等待杀死对方的契机。
——————
杀死丈夫时,艾丽西亚33岁。
她往丈夫脸上连开五枪,从此不再说一个字。她被精神诊所收容,成为臭名昭著的“沉默的病人”,唯一留给外界的,只有一副诡异的自画像。
我,心理治疗师西 奥,被她的故事所吸引,希望能通过心理 治疗,帮助她走出沉默的死局。我确信,只有她能述说真相,只有我能使她开口。
哪怕艾丽西亚的沉默背后,是远超我想象的黑暗深渊,正引诱我步步深入,直到万劫不复……
当她真的开始述说真相,我又真的有胆量倾听吗?
——————
多少看似完美的夫妻,都在等待杀死对方的契机。
一起残酷的谋杀,一则诡异的希腊神话;一段漫长的沉默,一场致命的心理治疗!
-
◆霸占《纽约时报》畅销榜整整392天!
◆出版1年来,发行102个版本,热销45国,世界范围内销量突破300万册!
◆2019年美国亚马逊年度图书、年度悬疑佳作;
◆2019年《出版人周刊》年度悬疑佳作;
◆2019年Goodreads读者票选年度悬疑佳作,12万册书评疯狂推荐!
◆伏线千里◆细思极恐◆极限反转
翻开本书,直面300万读者口中的“烧脑神作”!
——————
【媒体评价】
◆这本独特、布局精致的心理悬疑小说,建立了麦克利兹的一线地位。──《出版人周刊》
◆藉由向希腊神话、艺术以及爱情的致敬,成功模糊了精神变态与理智之间的界线。──《书讯》
【名家评价】
◆亚历克斯·麦克利兹的《沉默的病人》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所有心理悬疑小说中的佼佼者。这部小说拥有绝对出人意料的结局,它是一场压力沉重的偏执梦魇。——布莱克·克劳奇(《人生复本》作者)
◆实在太诡谲独特,应该自成一个类型才是。我花了两个晚上就看完了,所有优美的文字、恐怖的相会、惊奇的转折,都让我回味不已。指尖急速翻阅的摩擦力,将会让你的书着火!──大卫·鲍尔达奇(《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
热带
编辑推荐:
◆层层叠叠的故事和复杂的线索,烧脑阅读,等你来挑战!
◆打磨近十年之作,森见老师粉丝不要错过!
◆日式脑洞和日式悬疑,就是这个日本味儿!
◆超有梗、超有料、疯狂掉书袋……你也爱书?巧了,森见老师也是!
内容简介:
小说家森见登美彦为新作的构思而苦恼时,想起在大学时买过一本叫《热带》的小说,作者是佐山尚一。可他读到一半却发现这本书不见了,此后遍寻各大图书馆和书店都没有找到这本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沉默读书会”,并见到了一位名叫白石珠子的女性,她手上就拿着一本《热带》。
各种各样的人因为相似的经历聚集在了一起,他们都读过《热带》,可惜没有读完书就离奇消失,大家纷纷讲出自己的回忆,试图拼凑出关于这本书结局的线索,然而,这些线索却引发了一场奇异的大冒险……
关于《热带》的故事,永远都不会结束。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内容简介】
“我要让男人和女人们全面、诚实、纯洁地想性的事。这才是我这本书真正要说的。”
——D.H.劳伦斯
1917年的克利福德•查泰莱请了一个月的假回来与她完婚,
蜜月后又回到了弗兰德战场。
可六个月后他就伤残了,
运回英国时几乎支离破碎。
康斯坦丝,他的妻子,时年二十三,他二十九。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D.H.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英美遭禁长达三十多年。1960年,审判《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案震动世界。六天的辩护中,三十五位名流为之做证,此书全本终于得以公开发行,一度洛阳纸贵,高踞畅销书排行榜数周并常销至今。
【编辑推荐】
•世界文学经典,却被禁长达三十多年,一举震动文坛的争议之作。
•想要挣脱乏味和空虚,只有勇敢地爱与生活。追随内心,无关对错。
•黑马经典译本以禁书审判案后企鹅发行的未删节版为底本,历经四次大范围修订,增补删节段落,保留原书用词,还原劳伦斯本初的写作面貌。
•特别收入劳伦斯特为此书所著辩护长文,呈现完整的创作初心。
•护封使用伦敦艺术中心1961年首度排演《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剧照,采用艺术纸印刷,还原年代触感。
•内文版式疏朗,锁线平装,易平摊,轻松阅读。
【名人评价及推荐】
我们是不健全的,像一人冬天在游泳池旁逡巡不敢下水,只佩服劳伦斯下水的勇气而已。这样一逡巡,已经不大心地光明。裸体是不淫的,但是待要脱衣又不脱衣的姿态是淫的。我们可借助劳伦斯的勇气,一跃而下水。
——林语堂
他和班杨、布莱克同样拥有那种对世界的热烈观感,对于它所应该具有、但事实上却没有的面貌,有着恳切地解释。
——E.M.福斯特
劳伦斯,我要为你哭泣。
——亨利•米勒
-
希腊众神
诸神与英雄的权力游戏!
✦ 世界级畅销作家、《荆棘鸟》作者考琳麦卡洛生动再现诸神与英雄的权力游戏
✦ 本书的精彩的程度堪比一部惊心动魄的奇幻史诗电影:
心怀叵测的众神、身怀绝技的英雄、知识渊博的马人、骁勇善战的女子军团、惨无人道的活人献祭……为了胜利,双方用尽了各种手段:间谍、卧底、游击、情报学、心理战……
这是一本会让你读完大呼过瘾的小说!
【内容简介】
宙斯、波塞冬、雅典娜、阿瑞斯、阿波罗……奥林匹斯诸神高坐云端、各怀心思,他们以凡人的命运为棋子,酝酿着一场狂风骤雨的权力博弈。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掳走了希腊美女海伦,希腊大国王阿伽门农终于等来了向特洛伊开战的借口。
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埃阿斯……希腊的英雄们纷纷应召来到特洛伊这座宏伟坚固的城池跟前,挥舞火神长矛和美杜莎盾牌,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展开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残酷大战,同时上演了一幕幕战争背后的爱欲纠葛和权力游戏。
间谍、卧底、游击、情报学、心理战……为了胜利,双方用尽了各种手段,这场诸神主宰、英雄角逐的战争,谁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媒体评论】
考琳·麦卡洛,她代表了小说的最高成就。——《时代周刊》
无与伦比,她笔下每一个角色都鲜活得令人赞叹!——《纽约时报》
一个疾风迅雷的故事,将政治阴谋、战争、浪漫和戏剧性精妙集合在了一起。——《书单》
考琳·麦卡洛,登峰造极的讲故事大师!——《洛杉矶时报》
-
伊藤润二短篇精选集
★内容介绍
共收录10篇短篇,包括人气很高且难得一见的《亿万个孤独者》及《阿弥壳断层之怪》。
------------------------------------------------
◎大开本,超强冲击力,享受伊藤润二杰作中的杰作
◎伊藤润二在本书中探讨了孤独、焦虑和爱情,涉及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是真正的“精选集”。
《人间椅子》和《不属于人世的爱情》,江户川乱步的奇情与伊藤润二的画风,是绝配!
《阿弥壳断层之怪》,思细级恐的经典之作。
《亿万个孤独者》,从未收录的人气作品,难得一见。
《楳图先生与我》,自传性质短篇,致敬日本泰斗级漫画家楳图一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