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为胜利而战

    作者:押井守

    ◆备受宫崎骏推崇赞誉的日本动画大师、《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精准剖析导演工作,深度阐释导演的胜利之道

    【编辑推荐】

    1、日本动画大师《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独家观点,深度阐释导演的胜利之道

    日本动画大师押井守,获得国内外多项奖项肯定,素以目光独到、快人快语著称,本书是他关于导演工作的成败论的经典之作。

    2、备受卡梅隆赞誉,与宫崎骏齐名,国际名导斯皮尔伯格、沃卓斯基姐妹、昆汀・塔伦蒂诺视其为偶像。

    在本书中,押井守精准犀利地点评十五位世界名导的作品。

    3、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动画界的幕后秘闻

    押井守深耕日本动画界多年,披露动画界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秘闻。

    【内容介绍】

    对电影导演来说,胜利是什么?为什么说票房和声誉双丰收的宫崎骏导演是无限不幸的人?拍出《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卡梅隆导演,失败了吗?漫画大神手冢治虫给日本动画界带来了什么功与罪?押井守开始做动画是从模仿宫崎骏开始的?

    押井守被称为日本三大动画导演,其作品《攻壳机动队》《空中杀手》等自成风格,享誉国际。在本书中,他回顾自己的导演职业生涯,大谈日本动画界的幕后秘闻,幽默点评宫崎骏、卡梅隆、北野武、希区柯克、戈达尔等十五位世界名导的作品,深度阐释何为导演的胜利之道。

  • 电影意志

    作者:王小鲁

    王小帅、万玛才旦、李樯鼎力推荐

    《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专栏作家精选评论集

    从王朔到郭敬明,从《秋菊打官司》到《我不是药神》

    从DV运动、电影院复兴到新游民、二次元Z世代

    见证电影产业飞跃,把脉社会文化变迁

    编辑推荐

    电影是人类意志的表达。近年来新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得电影越来越超脱于个体创作,仿佛进化出了自己的意志。回望20世纪80年代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本书将“电影意志”的发展与转型过程呈现给读者。

    * * *

    #王小鲁语录#

    ◎评《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是一个好的借鉴,它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观赏时的沉重,但不代表它激发的力量不深刻,而且它是一种更加有效的介入,它的票房就代表了它的社会介入的成就。

    ◎评《小时代》

    “主体性”是“电影政治”的一个关键指标。若以此衡量,《小时代》的创作者缺乏主体性意识,他的人物没有真正的自由意志。但《小时代》同时是一部坦诚之作,它是新一代青年的精神状况报告。只是它不打算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评价和超越。

    ◎评《不成问题的问题》

    范伟扮演的丁主任这个角色相当厉害,他整个人看起来谦虚温和,有时候还带点真性情,却特别圆滑狡诈,他在温情脉脉中把整个社会的组织原则给败坏殆尽了。这个片子为中国电影史增加了一个有力量的人物。

    ◎评《银翼杀手2049》

    科幻片里面,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就是“real”,《银翼杀手2049》里面也一样。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对于自己地位的迷恋,这就是所谓后人文主义气氛中隐含的坚定的人文主义。

    ◎谈影评写作

    在写影评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心并不是公正的。虽然你觉得自己很诚恳,但你仍然是历史的人质、环境的人质,我们的思想也是我们自己身体的人质。有时候,所谓影评之争不过是一个有成见的人和另外一个有成见的人之间的斗争。

    即使我们反对我们也不应该反对娱乐片或者低俗电影,而是要反对让这种低俗和娱乐成为唯一院线景观的根源。如今聪明人不反根源,却反娱乐,是本末倒置。

    ◎谈电影研究

    在电影研究领域,我们乐于描绘电影作者的力量,但我们也要看到历史的因果,看到一种长远贯彻的意志。历史如同暗河,在生活的地表之下更为深刻和幽邃地流动。

    ◎谈“电影意志”

    “电影意志”有其路线和趋势,虽然它可能在特殊时期,被各种力量暂时改变,但我仍然相信其有光明的走向。哪怕这一点仅为我的个体之信念,但也唯有如此,我们才有继续表达和创造的勇气。

    苦难只是转化,而非被消除,但这并非无意义,它造成的流动性乃是人类活力的展现,而这其中的玄妙,其实我们人类并不能完全明了。能够确定的是,好奇是生命力的一种表达形式,因此电影新人的意志难以阻挡。

    名人推荐

    王小鲁的电影写作并不囿于电影,而更乐意探查语境、呈露机制,追寻深层的伦理想象。——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王小鲁的写作具有宽阔的视野和犀利的洞见,呈现了他对电影历史和理论的驾驭,以及把握文本和语境间错综复杂的脉络的功力。他对影像当下介入的可能性的探索,尤其难能可贵。

    ——张真,纽约大学教授

    王小鲁的文章,从没有高蹈的姿态、炫俏的词藻、泼赖的逻辑、困泛的思维,他只是一个堂堂正正、徒手攀爬的写作者。

    ——李樯,编剧、监制

    王小鲁对电影的研究和追踪,除了文本分析和历史梳理,更延展出了电影的政治。在严肃理论研究和批评缺失的时代,小鲁的孤独和坚持让人敬佩。

    ——王小帅,导演

    王小鲁在不断拓展电影研究的边界,他的文章也就自然地具备了一般同类文章很难具备的深度和广度。

    ——万玛才旦,导演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小鲁近年来发表于《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等报刊专栏的影评文章精选集。从《庐山恋》《顽主》《流浪北京》,到《算命》《山楂树之恋》《不成问题的问题》,作者以其一贯秉持的美学视野、锋芒毕露的用笔,梳理出一部198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备忘录。“电影意志”是人类意志的表达,而电影仿佛也拥有自己的意志,具有超越电影人向前发展的力量。本书力图展现电影风貌之下的历史因果,引领读者发现潜藏其间的文化脉络。

  • 只为女人拍电影:沟口健二的世界

    作者:[日] 佐藤忠男

    ☆ 连续五年入围、两度斩获威尼斯银狮奖,两次登顶《电影手册》年度十佳

    ☆ 深受巴赞、戈达尔等导演一致推崇,与黑泽明、小津安二郎齐名

    ☆ 日本电影巨匠 女性电影大师 沟口健二

    ☆ 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 生涯代表作

    【编辑推荐】

    1.沟口健二是与黑泽明、小津安二郎齐名的日本早期电影大师,也是作品最早受到西方各大电影节肯定的导演,其风格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的新浪潮。

    2.本书是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的代表作,以沟口健二电影拍摄生涯为线索,结合作品内容与风格的研究分析,拍摄背景和相关人员的详实介绍,是一部理解沟口健二、了解日本早期电影工业的经典之作。

    3.著名电影翻译家陈梅、陈笃忱倾情翻译,展示沟口健二的独一无二的电影世界。

    【内容简介】

    沟口健二是世界级电影巨匠,一生共拍摄90部电影,连续5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并两度斩获银狮奖。他的作品被奉为诠释日本传统之美的经典,“一景一镜”的长镜头摄影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女性是沟口电影的重要主题,他善于把女性的美、坚韧及悲剧性完美融合,塑造了诸多经典女性形象,并赢得了世界声誉。

    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在本书中回顾沟口一生的创作历程,不仅剖析了沟口卓尔不群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还比较了沟口与同期的电影大师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异同,全方位展现沟口健二电影世界的魅力。

    【名人推荐】

    我拍不出来的电影只有两部,那就是沟口健二的《祗园姊妹》和成濑巳喜男的《浮云》。

    ——小津安二郎

    后世没有系统地研究沟口健二,这是电影史上最大的耻辱。

    ——黑泽明

    沟口的艺术在于让事物呈现它原本的面貌,而这种“简单”也是他电影里最复杂的部分,如同他电影中的推拉镜头。少,却极美。

    ——戈达尔

  • 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

    作者:苏七七

    《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是电影学博士、知名影评人苏七七的第四本影评集。全书分上、下两辑,分别收录了作者观看国外经典电影以及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的评论文字。上辑所选电影均是世界电影大师——包括伯格曼、塔可夫斯基、费里尼等导演的经典之作;下辑所选影片多为青年独立电影,是实践作品,也是在电影爱好者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作品,包括一些争议性作品。影片的选取兼顾大众与小众、经典与突破,能一定程度满足不同爱好的读者需求。虽然是偏向专业的电影评论,但是因为苏七七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审美眼光,以及每篇评论前后偶尔出现的“个人化”表达,使得本书具有了私人化的、散文式的、自由、真实的风格,没有专业论文板着面孔的“一本正经”,更多了些发自内心的感触与领悟,亲切、从容、自在,能给读者带来比较好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无论是作为电影爱好者的参考读物,还是作为电影评论供导演、专业人士借鉴,或者作为感性的观影散文、随笔,都具有不错的价值和意义。

  • 在夢中

    作者:大衛.林區 / 克莉絲汀娜.麥坎娜

    人們閱讀《賈伯斯傳》去理解人為何要改變設計;

    讀這本自傳,見證一個人如何改變電影。

    在他的電影裡,你被迫做了一場夢……

    那些夢/惡夢,究竟是怎麼回事??

    大衛‧林區的親筆自傳。

    「穆荷蘭大道」「藍絲絨」「雙峰」影壇鬼才大導演自述傳奇一生

    首度揭露作品背後所有靈感來源與不為人知的私人生活。

    本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

    2003年衛報評選當今世界影壇四十位最佳導演第1名。

    2016年英國BBC評選21世紀最佳電影第1名──「穆荷蘭大道」

    2019年法國《電影筆記》評選近十年最佳電影第1名──「雙峰:回歸」

    跨世紀影史最令人不安的關鍵拼圖。

    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及亞馬遜年度百大選書

    ★★★「大衛‧林區的電影鮮,人鮮,寫起自傳方式也很鮮。值得一讀。」──李安,讚譽推薦

    一脈驚人的電影大師,一本迷人的自傳。

    如果他的電影是藍色盒子,這本書就是鑰匙。

    ★縱橫影壇半世紀,這本自傳是生活史、電影史,也是改變全球影史的歷史

    性、暴力、恐懼,還有死亡。無論是草坪上爬滿螞蟻的耳朵,牆後突然竄出的恐怖流浪漢,紅房間還是藍房間,大衛‧林區的電影總是充斥著荒誕、腐敗、犯罪,還有惡夢。人們不是很喜歡,就是很討厭,但從來沒有人覺得普通。

    屹立影壇半世紀,大衛‧林區首度毫無保留地公開他執著追求個人藝術視野的一生經歷,以及一次次自我突破卻屢屢不為當世理解的藝術創作,所遭遇過的種種心痛與掙扎。林區以其詩意、親密、不設防的一篇篇回憶,作為對克莉絲汀娜‧麥坎娜採訪超過上百位受訪者:當中包括他的妻子及前妻、子女、共事過的演員、經紀人、音樂家,以及各領域的藝術家們,他們直言不諱與大衛‧林區共度的歷歷往事,所整理完成一章又一章的林區傳記,提出他自己版本的複寫。

    一部傳記與回憶錄的「雙重」混合體。「在夢中」是一部劃時代的鉅作,林區透過將作品「解密」的方式,向喜愛他的影迷敞開祕徑,走進書裡,窺探這位被譽為當代最具原創性、最費解的謎樣藝術家的生活與心靈。他不僅是傑出的電影導演,同時是出色的畫家、作家、作曲家、攝影師、冥想者。作品主題經常圍繞都會空間、語言的不尋常性及超現實主義的傳承。

    歷經四段婚姻、廿三場藝術展、八張錄音室專輯、卅五部影視長短片,閱讀他的回憶,你會發現他的創作不僅皆有所本,甚至有多重意義。性、暴力、愉虐、創傷,書中鉅細靡遺地回應人們好奇他作品背後的一切事情。「你在電影中所不瞭解的部分,也許正點出了你內在需要檢視的部分。」大衛‧林區以他獨特且超現實風格的電影作品聞名於世,它們向你提問但不回答,讓你在電影結束後仍浮想聯翩、目眩神迷。

    工作室入口擺放波希「塵世樂園」複製畫的大衛‧林區,一直用前衛的作品提醒世人:真實,是混亂而脫序的。從一知半解到夢中醒來,作者親筆寫下無數林區迷期盼已久的自傳,終能一見造夢大師複雜作品背後的思考與感性。

    「大衛,我們已經走到現在這個地步了,看過《橡皮擦頭》的人跟看過《大白鯊》的人一樣多了啊。」——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最愛《內陸帝國》

    他的電影很駭人、很怪異,怪的是能與你相通。

    他的人生很豐富,很做自己;這是一本迷人的自傳。

    ◆深度透析林區創作

    橡皮擦頭

    像人

    沙丘魔堡

    藍絲絨

    我心狂野

    雙峰

    雙峰:與火同行

    驚狂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穆荷蘭大道

    內陸帝國

    雙峰:回歸

    本書特色

    ◎收錄超過100張珍貴照片。

    ◎中文書名由大衛‧林區親筆題字。極具收藏價值。

    各界推薦

    李 安/導演

    張艾嘉/導演

    蔡明亮/導演

    鍾孟宏/導演

    易智言/導演

    徐漢強/導演

    沈可尚/紀錄片導演

    周東彥/劇場、紀錄片導演

    聞天祥/影評人,金馬影展執委員會執行長

    藍祖蔚/影評人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廖偉棠/詩人,評論人

    鴻 鴻/詩人,劇場導演

    簡莉穎/劇作家

    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

    王俊傑/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兼主任

    王君琦/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

    牛俊強/視覺藝術家

    王派彰/紀錄片製片,策展人

    李達義/影評人

    陳曉珮/金馬影展影展部總監

    張全琛/東昊影業負責人

    塗翔文/影評人,策展人

    鄭秉泓/影評人,策展人

    焦雄屏/電影學者

    黃建業/電影學者

    吳珮慈/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專任教授

    潘扶擇/社團法人瑪赫西維德教育學會理事長

    好評推薦

    「今天,最執迷於醜怪的藝術家,非大衛‧林區莫屬了。」──紀傑克(Slovaj Žižek)

    「看過大衞‧林區的《藍絲絨》,於是找來他的攝影師佛雷‧艾爾姆斯拍自己的《冰風暴》,沾染到那一點晦暗的光芒也好。大衛‧林區的電影鮮,人鮮,寫起自傳方式也很鮮。值得一讀。」──李安

    「我從來沒有看懂他的作品,但是我卻一遍又一遍地重看,沒完沒了無法自拔地重看。」──鍾孟宏

    「每次看林區的電影,都像是在看深邃迷宮裡的鏡子,讓人恐懼,無法呼吸,但又令人著迷不已。總是能比任何人都更準確地用影像捕捉那些無法言喻的夢境本質。」──徐漢強

    「從電影、電視、當代藝術到音樂作曲,大衛‧林區時而疏離,時而晦暗的精彩創作與人生,令人歎為觀止!」──王俊傑

    「大衛‧林區的才華,讓綠野仙蹤也能變成暗黑迷宮。」──聞天祥

    「百葉簾切割著月影,螞蟻爬過了日常,大衞‧林區的詩意,在詭異中發生。」──黃建業

    「大衛‧林區總能看穿我們看不見的真實。」──藍祖蔚

    「我就是去看大衛‧林區的電影才遇到小康。」──蔡明亮

    「美國電影用一百年建立的偉大敘事傳統,被大衛‧林區一隻手就翻轉了過來。」──鴻鴻

    「他的作品,是關於清醒前,最清楚也最想忘記的那個夢。」──牛俊強

    「夢裡遞給你一把刀,當你剖開自己胸膛時,在你耳畔唱著情歌。」──阮慶岳

    「大衛‧林區總是能一再挑戰電影的另一種可能。」──塗翔文

    「短片是大衛‧林區腳下的根莖泥土,是《雙峰》和《穆荷蘭大道》之所以迷離美麗的創作原點。這本書是通往那些關鍵的一把鑰匙。」──鄭秉泓

    「『做自己』從內在改變開始,活出圓滿自在,無悔人生。名導演大衛‧林區的覺醒武器是什麼?本書中可以找到。」──潘扶擇/社團法人瑪赫西維德教育學會理事長

    「洞察力清晰,全面剖析林區的專業。」──《紐約時報》

    「一幀讓人難忘的偉大導演肖像,讓我們看見大衛‧林區對藝術的狂熱。」──《衛報》

  • 映画术

    作者:[日] 盐田明彦

    「日本电影学院」金牌大师课

    《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书

    作品当选2019年旬报十佳的现役导演

    带你重新认识电影

    打通经脉的观影功法秘籍

    趣味横生的脑内冒险之旅

    长居日本亚马逊电影类畅销书榜

    名场面拉片×电影史漫游×作者论辣评×东西方观照

    点亮宫崎葵、苍井优、小松菜奈早期演艺路的导演,

    解答什么是天生电影脸?

    「电影导演这一行可真是造孽的营生啊!(笑)」

    编辑推荐

    电影中人物的动线,竟能概括过往人生、预示命运走向?

    《惊魂记》的精髓,在于希区柯克找到了命中注定的那张脸?

    小津安二郎为什么要让演员显得面无表情?

    日本剑戟片和香港动作片如何制造杀气?

    喜剧明星寅次郎的表演,其实是一种“歌唱”?

    …… ……

    让学生选课挤破头的“日本电影学院”头号热门老师盐田明彦

    “以表演和导演的相遇为出发点,对电影进行再考察”

    精选名场面拉片讲解,以奇妙独到的思路打通感官,抵达更高的美学境界

    颠覆你的电影认知,增加观片乐趣,提升创作功力

    ◎看脸有门道

    日本导演盐田明彦,是“立教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曾多次入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职业生涯中曾挖掘、合作过宫崎葵、苍井优、柴崎幸、竹内结子、小松菜奈等诸多女星,她们在盐田的电影中都发挥出了别样的魅力。这样一位挑脸、拍脸眼光极准的导演有着怎样的“看脸”说?作者漫游影史细数“颜控”大师,亦结合自身创作经验进行论述,从希区柯克对脸的物化迷恋,到布莱松的视线调度,再到小津安二郎让脸抽离表情……电影以演员的面部作为舞台,挑选、塑造一张有故事的脸,正是在大银幕上吸引观众目光的强有力手段。

    ◎动作藏奥妙

    盐田明彦认为,所谓电影,就是发现和组合动作,并创造出一个整体的事件;所谓镜头,则是对被拍摄对象及其动作的一种发现。动线设计和动作安排,可谓一个导演在制作电影时所涉及的根本性工作。影史上的名导演们往往在其中暗藏玄机——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仅用动线就预示了角色的命运?日本剑戟片和香港动作片如何编排动作来酝酿杀气?盐田和程小东合作动作片《多罗罗》时偷学到了什么技巧?……本书将为你一一道来。

    ◎辣评名导演

    杜琪峰——即便是拍低预算的枪战,也要凭借创意取胜,让香港黑色电影复活

    程小东——“在拍摄前什么也没想”,这就是他的诀窍

    小津安二郎——消灭表情就能树立“场”

    沟口健二、特吕弗、卡萨维茨——刻画“昏厥女性”的世界三大导演

    希区柯克——被“拍摄脸本身”的这份毛骨悚然所吸引

    布莱松——视线才是主角,演员们几乎被刻画成了拥有视线的机械人偶

    弗里茨·朗——不断重复的主题是,以“正义”为挡箭牌,化身愚民的人们是何等的恐怖

    * * *

    盐田明彦抓住人心の金句赏

    「电影导演这一行可真是造孽的营生啊!(笑)」

    「对电影演员来说,头号重要的事,就是你本人得有趣。」

    「“表演”这一工作,极其考验一个人的智力。」

    「电影抓住人心的奥秘,在于电影导演的想象力和演员的存在感这两者间决定性的相遇。」

    「动线,简单说来就是“让人物如何运动”这件事。我认为,仅仅是知道“动线”这个概念,独立电影的水平就能提升三倍(笑)。」

    「一位美丽女演员那被战场化了的面孔,和投入巨额制作费完成的壮观的战斗场面是同等级的,甚至是更高一级的戏剧化的瞬间,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内心。」

    「“电影里面是脸在发生战争”。演员的脸就是一座巴尔干半岛的火药库,总是呈现着一种对抗,哪怕面无表情也是在对抗着。」

    「布莱松明明一脸严肃地说着什么“商业演员的表演和真实相距甚远”,然而每次他电影里的女主人公,总是有着让人觉得脱离现实的美貌。」

    「在把人脸当作物品看待这件事当中,隐隐包含着某种不祥之气。当人脸被展露出来时,没有把脸作为拥有表情的“和他人沟通的装置”来发挥它的功能,而是超越了这一点,只把脸作为脸本身来看待,这是何等的恐怖……」

    「胡金铨导演是早期将纵向动作带入香港电影界的人物,他被称为“香港的黑泽明”。李小龙无法舍弃对高处的向往,他被香港电影中独特的那种“向上,再向上”的咒语束缚住了。成龙则试图运用“从更高的地方落下”这一反向思维而超越李小龙。」

    媒体推荐

    令人豁然开朗、改变你观影方式的一本书。

    ——《朝日新闻》

    影人必读的名著。

    ——《电影旬报》

    这本书,从大银幕上演员们的具体动作、表情和道白中,读取“导演”的效果和意图,是一本难能可贵的电影评论著作。作者不愧是一位实际创作者,所拥有的视角的确不同!

    ——宇多丸,RHYMESTER宇多丸的weekend shuffle推荐图书

    将被视为名作的电影进行一帧帧的比较,仔细考察导演的意图、演员的表情和视线……特别是把一个场景分解,选出十几张图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分析其调度思路的时候,让人觉得是只有现役导演才有的眼光。

    ——日本亚马逊读者

    作为电影讲义书,只能选用静帧图片来示例说明。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限制,我才觉得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凝聚在其中。那是一幕一幕的震撼力。我变得更想看电影了。

    ——日本亚马逊读者

    内容简介

    令观众着迷的人物如何从外在塑造?

    名导演与演员打交道有何独门高招?

    如何深度欣赏一部电影的调度设计?

    …… ……

    北京电影学院有门超人气的王牌课程,多年来一座难求,课堂笔记在影迷中广为传播,那就是徐浩峰老师的视听语言课。在日本的映画美学校(即东京电影学院),盐田明彦开设的“电影表现论之表演和导演”也是这般火爆的课程,他试图解答如上问题,授课讲义整理汇编后即为《映画术》。

    盐田老师精选了欧美中日多部经典影片的华彩段落,截取名作名场面的静帧画面,用类似拉片的方式,从演员的脸、视线和表情、动线和动作安排等方面进行评述,读取导演的调度意图,破解场景背后人物关系、情感逻辑的“暗码”,将导演和演员之间互相依赖、彼此成就的关系一一道来,进而揭开影史杰作抓住人心的奥妙所在。

    充满魔力和趣味的映画术在此展开,相信本书将刷新你对电影的认知,增加观赏电影的乐趣,对创作亦会大有启发。

  • 寄生上流:分鏡書

    作者:奉俊昊

    「我的電影和分鏡圖幾乎沒有兩樣!」

    162幕奉俊昊手繪分鏡,每一幕都讓你起雞皮疙瘩!

    100%紙上電影,給創意工作者的靈感聖經

    【精密的場景/鬼才導演驚人的腦內劇場】

    *韓國最會說故事的人──奉俊昊的工作手稿,史上獨一無二的分鏡圖全書

    ‧用放大鏡看2019第一神片《寄生上流》,導演的腦袋在想什麼?

    ‧鏡頭怎麼跑,什麼時候Track、Zoom in?如何移動人物Focus?

    ‧布景安置、人物情緒動作、運鏡指令……把精密的構思化為漫畫般的精緻手稿。

    分鏡圖是電影拍攝前的基本指南,將片段、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導演奉俊昊的腦內劇場,如何一分一秒的構築了《寄生上流》既寫實又虛幻的162幕場景?

    無論是陰暗窮酸的半地下室、氣派驚人的豪宅、「寄生蟲們」血腥鬥爭的戶外宴會,

    包括人物走位、對白時機、演員表情、布景道具、鏡頭操作,

    皆由奉俊昊一筆一畫親筆手繪,無比細膩!

  • 给孩子的电影

    作者:戴锦华 编著

    《给孩子的电影》由当代著名人文学者戴锦华编选,在世界范围内,遴选出50部经典电影,几乎囊括了世界电影版图的各个角落。在编选过程中,戴锦华跳脱出“横”的地理空间,以“纵”的时间的概念串联百年电影时光,除大陆以外,还囊括港台及海外的各语种影片。值得一提的是,编选这50部电影, 戴锦华和她的编选团队,注重第三世界电影的发展,除好莱坞外的国家,比如伊朗的《小鞋子》以及东欧的电影。力求让电影在孩子心中不仅是“眼睛的冰淇淋”,还是心灵和视野的启蒙者与拓荒人。除选出的这50部外,还特意又以列表的形式,列出50部影片。一来求其全面,有些同样精彩的电影,遗漏可惜。另一方面,也是让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延伸阅读与观摩的参考。

  • 蜥蜴的尾巴

    作者:[日] 野上照代

    ★黑泽明的左膀右臂、山田洋次把她的故事拍成电影,侯孝贤、蔡明亮、朱天文的往年交,贾樟柯说:她的叮嘱我记住了。

    ★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亲历者、活历史,回望日本影坛与文坛半个世纪的生死悲欢。

    ★个人史与昭和史交融,既写文艺圈,也写作为女性电影人的成长。

    ★丰富附录为全书加分,既有罕见的影人对谈;也有野上照代手绘的1980—2016的彩色贺年卡;以及详细的野上照代个人年谱。

    -------------------

    野上照代的私人昭和文艺史。

    她亲历日本巨匠辈出的电影黄金时代。师从伊丹万作,供职左派阵地的八云书店,见过太宰治,与井伏鳟二私交甚密;后成黑泽明的御用场记、制片人、亲密友人,与他合作长达半个世纪,也是山田洋次《母亲》的原著作者……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不同主题的五篇野上照代访谈录,关于人生、父母,与黑泽明一起工作时发生的种种趣事,对大师的旁观与思考,自身的职业生涯和情感历程;第二部分为随笔,记录了自身成长历程中与著名文人如太宰治,电影人如伊丹十三、山田洋次等相遇相交的独家片段。

    书中细节遍布,野上以自己独有的幽默、细腻、生动与人情味,写下自己作为电影人的成长、半个世纪的私藏电影轶事,既令人窥见神坛之下艺术大家们的生死悲欢,也回望了整个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

  • 秋冈芳夫

    作者:[日]秋冈芳夫

    无印良品“人与物”系列文库本·之七

    ◎秋冈芳夫 日本生活设计之父

    ◎匠人之心 生活即美

    ◎为了生活的设计

    ————————————————————————————————————

    ☆内容简介

    “珍视材料而制作出的产品对购买者也更有诚意。”秋冈芳夫,一位在消费社会中停下脚步的工业设计师,主张“变消费者为惜物者”,与好物长久相伴。本书收录秋冈芳夫语录和《用双手看,用身体买》等八篇随笔。

    ☆民艺运动之后,进一步思考日本工艺与艺术的关系

    自柳宗悦倡导“民艺”,日本社会反对工业化浪潮的风气涌动。在这一背景下,工业设计师秋冈芳夫,进一步审视工业产品的价值。

    书中收录秋冈喜爱的日用品,见“ 生活的纪念”一节。

    ☆一器多用:重复使用的生活智慧

    以多种方式使用一件器物,是日本人的生活智慧。书中展示日常生活器具,猪口、便当盒等一器多用的巧妙办法,均由秋冈设计。

    ☆“从触觉出发反复斟酌,对碗筷挑三拣四,我们是执念深重的民族。”

    展现工业设计师秋冈芳夫的设计理念,艺术品既当满足日用之需,也应享受生产过程,是秋冈身为设计师坚持“用手思考”、日日手制不辍的珍贵理念。

  • 莱比锡的选择

    作者:赵清

    这本书以1510面的篇幅记录了历年获奖国家、作者与设计师、获得奖项、开本重量等详细资料,获奖书的英文原版评语和中英对照的内容提要和设计亮点,每本书的精彩书影和重要版式展现。以每本书四面的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了七大不同门类近200本获奖书籍的纪要。除了获奖图书的内容展示,全书还对所有获奖书目的信息、数据、版面细节进行了统计,通过历年获奖图书的横向、纵向比较,制作了相应的图表。封面延伸到书口的横线为快速检索导览,清晰直观,便于查找,有如一本“最美的书”的统计辞典,更像一座永不过期的“纸上博物馆”。

  • 建構視覺文化的13人

    作者:《idea》編輯部

    日本平面設計界最具代表性的十三人

    從童年、在學、沒沒無名到獲獎無數,他們的初衷和想法

    身處設計界巨大變動的時代,他們如何因應,又如何集其大成

    本書蒐錄了日本設計雜誌《idea》依序訪談的十三位重要平面設計師及其代表作,這些指標性人物,儘管身處於二十世紀末的平面設計巨變浪潮中,依然能發揮超越市場邏輯的文化影響力。

    所謂平面設計的巨變,簡單地說,就是戰後建構起的產業結構、價值體系面臨解體和重整。在資訊技術革新和全球經濟加速之下,過去制度化的領域,逐漸成為網路化的資訊架構及市場原理的一部分。而設計這種行為,也隨之擺脫魔術般的光環,逐漸普及,設計師的職能開始分化為兩極,一是構思整體的指導者、諮商者,一是實際執行作業的操作者。

    而在這波浪潮裡依然能堅守主導權的設計師,是以何種方法或態度開展其具主體性且自主性的活動?《idea》訪談特輯的主題之一,便是引介可供參考的實踐案例。

    在此之前,並非未曾出現過平面設計師如藝術家般的自主性活動,只是多半由享有威望的設計師,在專業領域之餘才能做到。而本書所介紹的人選,不單只是「設計師」,也能在時代當下與相關合作者有良好的互動,體現出另一種超越了純粹作者論的典範。

    訪談過程中主要的關注點,並非各人的「感性」或「靈感」,而是他們如何將自己置於社會、文化與技術的脈絡當中,創建出屬於自己的世界。讀者可從他們的言論中有所收穫、有所觸發,本書也將成為形塑二十一世紀設計史的一股助力。

    葛西薰

    最值得參考的就是自己。

    一九四九年生於北海道。一九七三年進入SUN-AD廣告公司。以藝術總監之職長期負責三得利烏龍茶(一九八三年~)、United Arrows(一九九七7年~)等品牌的廣告製作,操刀虎屋的企業識別、空間計畫、包裝設計(二〇〇四年~),統籌三得利、三得利美術館、TORANOMON TOWERS等的企業識別、標誌計畫,以及電影戲劇宣傳製作,攝影集和小說的裝幀等。曾榮獲朝日廣告獎、東京ADC大獎、每日設計獎、講談社出版文化獎書籍設計獎、原弘獎、龜倉雄策獎等。

    服部一成

    不如把自己的弱點完全暴露出來吧。

    一九六四年生於東京都。二〇〇一年起轉為自由接案的藝術總監、平面設計師。擔任丘比、JR東日本等廣告之藝術總監,雜誌《真夜中》、《流行通信》、《here and there》的編輯設計,設計「三菱一號館美術館」、「Utrecht」等商標字型,負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橫濱美術館等展覽之平面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等。曾榮獲東京ADC獎、第六屆龜倉雄策獎、原弘獎、東京TDC大獎、JAGDA獎、每日設計獎等。

    有山達也

    「雜亂」對雜誌來說是必要的。

    一九六六年生於埼玉縣。一九九三年設立有山設計商店。參與雜誌《馬可孛羅》(文藝春秋)的設計後,陸續擔任《ERiO》(NHK出版)、《store》(光琳社出版)、《夢未來》(倍樂生企業)等雜誌藝術總監。目前以《ku:nel》(MAGAZINE HOUSE)、《雲之上》(北九州市)、《座・高圓寺》(座・高圓寺)等編輯為主軸,從事各種平面設計的藝術總監、設計。

    山口信博

    只留心意、不留意義。

    一九四八年生於千葉縣。一九七八年獨立,設立山口設計事務所,以書籍設計為活動主軸。二〇〇一年起創辦折形設計研究所,進行日本自古以來的「折形」研究及開發。折形與神道相關,因此也獲得了神職「權禰宜」的資格。俳句社團「澤」的同人之一,俳號為方眼子。

    松本弦人

    不用格線的設計,就像素描速寫。

    一九六一年生於東京都。一九九〇年設立Sarubrunei。在以電腦從事平面設計的黎明期,即率先採用尖端技術,運用在各種創意設計上。在數位作品《Pop up Computer》、《Jungle Park》、《動物番長》中擔任企畫、導演、設計。二〇〇七年創立可製作電子書的網站「BCCKS」,兼任BCCKS首席創意長/概念設計、企畫、設計負責人。

    平野甲賀

    書本做完了,思想和設計未必完結。

    一九三八年生於京城(現稱首爾)。曾任職於高島屋宣傳部、京王百貨宣傳部,後成為自由接案平面設計師。此時期起與津野海太郎合作,負責過《黑色帳篷》等戲劇的舞台、宣傳美術。一九六四年起接下晶文社所有的書本裝幀,確立了該社的形象。一九七三年創立雜誌《Wonderland/寶島》。一九七八年創立《水牛通信》。此時期起參加高橋悠治等人「水牛樂團」的活動。一九八四年以木下順二《本鄉》(講談社)一書的裝幀,榮獲講談社出版文化獎書籍設計獎。

    羽良多平吉

    無法言語化的東西反而充滿更多可能性。

    一九四七年生於東京都。一九七九年三月設立了編輯、設計事務所「WXY」,一九八九年六月起擔任「EDiX」代表。以「愉快編輯、有趣設計」為關鍵字,兼具可自在操控補色特色的纖細色彩感,以及橫斷活字到斑駁字型的獨特字型設計感,發展出獨一無二的設計。一九八七年以「第二十二回竹尾紙展覽」Paper Show海報,榮獲通產大臣獎、生產局長獎。一九九一年以稻垣足穗《一千一秒物語》(透土社),獲講談社出版文化獎書籍設計獎。二〇〇二年以《機動戰士鋼彈公式百科事典》(講談社),獲第三十六屆裝幀競賽日本印刷產業聯合會會長獎。

    松田行正

    看起來「像」,其實是很重要的想法。

    一九四八年生於靜岡縣。以其簡單強力的設計,負責過許多以書籍為主的設計工作,同時對包含文字和記號等各種「形狀」的起源和生成現場、發想「形狀」的瞬間帶有無盡的好奇,自行持續研究。創立牛若丸迷你出版社,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創作具挑戰性的內容和書籍裝幀。也曾負責過仙台媒體中心、大社文化堀兼、港都未來21的元町中華街車站月台、松本市民藝術館、富弘美術館等建築之識別系統設計。

    仲條正義

    彆扭也是一種美的要素,或者說設計的意志。

    一九三三年生於東京。曾負責資生堂企業文化誌《花椿》、The Ginza/Tactics Design的藝術總監及設計。松屋銀座、華歌爾Spiral、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細見美術館CI計畫。資生堂沙龍(Shiseido Parlour)的商標字體及包裝設計。主要以東京銀座資生堂大樓的商標及標識計畫等平面設計為活動主軸。擔任東京ADC會員、JAGDA會員、TDC會員、TIS會員及女子美術大學客座教授。曾獲ADC會員最高獎、TDC會員金獎、JAGDA龜倉雄策獎、每日設計獎、日本宣傳獎山名獎、紫綬褒章、旭日小綬章等眾多獎項。

    北川一成

    假如刻意脫軌能帶來效果,我會刻意這麼做。

    一九六五年出生於兵庫縣。一九八九年進入GRAPH(前北川紙器印刷株式會社)。目前擔任GRAPH董事長/首席設計師。二〇〇一年獲選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由世界約兩百五十名頂尖設計師組成之世界最高設計組織)會員。二〇〇四年法國國立圖書館以「近年來印刷和設計均優異的書籍」為由,永久保存其多數作品。二〇一一年秋在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辦的現代日本平面設計展中,獲選為十五位作家之一。

    宮田識

    設計就像「空氣」一樣,無緣無故就想接近。

    一九四八年生於千葉縣。一九七一年設立宮田識設計事務所,一九八九年公司更名為Draft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創立自家品牌「D-BROS」,開始產品設計之開發、銷售。主要作品有麒麟啤酒「一番搾」、「麒麟淡麗〈生〉」、麒麟飲料「來自世界的Kitchen」、新日礦控股公司、Panasonic、「PRGR」、「摩斯漢堡」、「LACOSTE」、「BREITRING」、華歌爾「un nana cool」、「salute」等。東京ADC會員。曾獲日宣美獎勵獎、朝日廣告獎、ADC大獎、ADC會員獎、日本宣傳獎山名獎等眾多獎項。

    淺葉克己

    不做多餘的事,每一顆到眼前的球都打回去。

    一九四〇年生於神奈川縣。一九七五年創設淺葉克己設計室。以藝術總監身分製作許多在日本廣告史上留名的知名海報、廣告。一九八七年設立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東京TDC)。主要作品有西武百貨店「美味生活」、三得利「夢街道」、武田藥品「合利他命A」等廣告、長野奧運官方海報、三澤房產「三澤・設計・包浩斯」海報、民主黨商標等。東京TDC理事長、東京ADC委員、JAGDA會長、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日本代表,設計協會會長。日本桌球協會評議員、桌球六段。曾獲東京TDC獎、每日設計獎、日本電影學院獎最優秀美術獎等眾多獎項,二〇〇二年獲頒紫綬褒章。

    寄藤文平

    說得愈有把握愈有說服力。

    一九七三年生於長野縣。藝術總監。武藏野美術大學中輟後參與博報堂廣告製作。一九九八年成立寄藤設計事務所,二〇〇〇年設立文平銀座。近年來主要活躍於廣告藝術指導和書籍設計領域。負責JT「成人吸菸禮儀講座」、「禮儀中的新發現」、東京地鐵禮儀海報、雜誌《Brain》、《孫之力》等的藝術指導,《海馬》(池谷裕二/與糸井重里共著、朝日出版社),《SWISS》(長島有里枝著、赤赤舎)等書籍設計。

  •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作者:[英] 阿拉 • 霍尔马托娃

    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需要懂技术吗?开发人员需要懂设计吗?

    应当先做设计再出规范,还是先出规范再做设计?

    如果老板的意见与设计师自己的想法相左,设计师应该坚持己见吗?

    针对这类问题,先进的互联网团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方法论——设计体系(design system)。设计体系是指产品团队内部形成的用于指导其设计工作的一系列共享的最佳实践。本书告诉你如何在团队里建立一套通用、共享的语言,从而让团队成员得以有效地开展合作。

    “《设计体系》是给所有设计师和设计团队的宝贵参考。本书旨在帮助你打造卓越的数字产品体验,内容丰富且引人入胜。从阐释‘设计体系’这一概念的角度来看,还没有一本书能如此立体而生动。”——Jon Bell,Netflix高级产品经理

    “在团队或组织中建立一门通用语言,能大大减少内部成员间的沟通成本。如果你正有此意,那么本书中关于设计语言的讨论值得一读。”——Bethany Sonefeld,Cloudflare高级产品设计师

    “构建设计体系不仅涉及技术解决方案,还涉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包含了难题的解决之道,并为团队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的愿景开辟了道路。这就是本书内容的高明之处。”——Amy Thibodeau,Shopify UX设计总监

  • 我的字體排印學之路:字體排印新浪潮之父沃夫岡‧魏因加特

    作者:沃夫岡‧魏因加特

    ──美國設計教父Paul Rand、國際書籍設計大師Lars Müller專文作序──

    「打破設計原則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理解它。」

    字體排印新浪潮學派之父──沃夫岡‧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

    40年設計生涯完整自傳及作品集結 中文世界首度出版

    透過他的人生回望,回顧當代字體排印設計崛起、輝煌、流轉的黃金年代

    沃夫岡‧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國際知名平面設計及字體排印設計師,也以其對於設計的哲學思考和教育而著名。從根源於他故鄉瑞士的「瑞士風格」字體排印,他的反叛(或說是「進化」)的精神引領了新的潮流,在基本的編排原則下利用字體粗細、構成方式探索不同的表達方式,另外,也透過底片拼貼等媒介手段嘗試新的可能性。

    「對我來說,字體排印設計的視覺準則並非不可侵犯。我想要喚起對基本設計媒介和它們彼此關係的魅力,比如傾斜、字重、大小,各種字體的表達,可讀性的限制,還有最有趣的——字母間距的影響,來挑戰常規。」

    身為字體排印學承先啟後、新浪潮流派(亦稱瑞士龐克字體排印學)的主導人物, 魏因加特以設計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在本書收錄了他四十年來在這門領域的思考和作品彙總,並且在本書的圖像和文字的形式表現上,給予讀者他自身美學最直接的展現,除了為他重要的作品及思想留下完整紀錄外,也是所有平面設計師及相關科系師生相當值得參考的經典著作,啟發性十足。

    本書共分為十大章節。在前三大章,魏因加特分別回顧了他的童年時代、學徒時代,以及進入到巴塞爾設計學院求學進而於該校執掌字體排印學教職的歷程。他描述了成長經驗及環境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如何發現自己對手作的樂趣;接著,他陳述在斯圖加特擔任字體排印學徒的經驗,以及瑞士風格的字體排印和大師作品對他如何產生影響,進而使他前往瑞士求學;而進入了巴塞爾設計學院後,面對學院教育他有所反叛,但也因此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進而深刻影響了當代字體排印學的發展及後輩。

    而在後七個章節,他首先分別介紹了三個重要的個人計畫:〈圓形構成〉、〈線性圖像〉、〈字母M〉,接著描述他與學生如何試圖在既有的字體排印學上打破既有規則,摸索出新的字體排印學。但在反叛過後,魏因加特也遇到了瓶頸,他也闡述了他如何透過重複單調的字體排印設計度過低潮,接著由於膠片技術的發展,讓他找到了新的創作方法,迎來自身設計的再一次突破。

    在最後一部分,他整理了生涯黃金時期的各類型作品,包括印製品與封面、與字體排印雜誌《TM》的合作、書籍設計、與瑞士巴塞爾工業展的合作,以及他最廣為人知的經典海報選輯。

    「多年後,我才意識到最好的靈感源於過程。我很少試著預先構思想法,相反地,我往往在過程中摸索著,導向未知,發現新天地。雖然我『玩耍』著工具的非常態作法,可能會被資深匠人斥責,但對我來說驚喜要先自娛,才能娛人。」

    美國設計教父Paul Rand形容他的作品「是畢卡索、馬拉美,是馬里內蒂、馬列維奇、蒙德里安、莫侯利-納吉、利西茨基、希維特斯,是同領域的皮特•茲瓦特,沃爾特•德克梭,馬克思•布查茲之流,加上更多的古騰堡,灑上一些幽默」;而國際書籍設計大師,也是本書原作出版者的Lars Müller更說「這本書是設計師也能夠設計和文筆『文武雙全』的佐證」。

    除了魏因加特的個人作品及思想之外,本書也可透過魏因加特的回望,以第一人稱的角度窺見那個大師群起,平面設計、字體排印界風生水起的變動時代,以及數位技術的演進如何對排版造成衝擊,進而對今日的字體排印設計造成重大影響。

  • 设计思维手册:斯坦福创新方法论

    作者:【德】迈克尔·勒威克 帕特里克·林克 纳迪亚·兰格萨德

    我们借助俄罗斯方块来说明如何使用《设计思维手册》。首先从“理解设计思维”的各个阶段开始,然后在“变革”这一主题模块中,讨论塑造框架的最佳方法,以及战略性远见如何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宏大的愿景。最后一部分“设计未来”,侧重于探讨数字化设计标准、生态系统设计,以及系统思维与设计思维的融合,还有如何将设计思维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各种方案。

  • 创意选择

    作者:[美] 肯·科钦达

    乔布斯曾宣称苹果核心是一家伟大的软件公司,而创造苹果卓越软件的关键方法就是“创意选择”。苹果核心产品工程师科钦达,从业务一线的视角总结了产品创新的七大要素——灵感、协作、技术、勤奋、决断力、品味、同理心。

    这本书将使你看到卓越软件从一堆草稿纸中逐步诞生的过程,以及苹果工程师团队是怎样赋予它们灵魂的。他们自然而然地运用创意选择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团结合作、影响彼此,并传承着苹果富有创造力的企业文化。作者认为,这种传承自上而下,缘于最顶层毋庸置疑的权威——永不妥协的史蒂夫·乔布斯,也自下而上,始于一群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和程序员。

    在本书中,你还会了解苹果iPhone、iPad 等产品的软件和Safari 浏览器背后的开发故事和细节,以及创造苹果独特软件的神秘技艺。

  • 装饰的法则

    作者:[英]欧文·琼斯

    ◆2143种原始纹样图解世界20大装饰艺术风格

    ◆基于英文首版,专业学者无删节全新译本

    ◆现代设计理论奠基人欧文•琼斯解读装饰艺术的毕生代表作

    ◆112帧华美全彩图版,2143种原稿装饰图样,涵盖20个历史时期与地域文化的艺术设计精华

    ◆19世纪以来,所有设计大师的基本功必读书!

    ——————————————————★——————————————————

    《装饰的法则》是人类设计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本书首次出版于1856年,作者是当时的先锋设计师欧文•琼斯。丰富的插图(112帧图版,逾2000种图案)、对世界20种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深刻全面的考察,以及独到的37条设计基本原理,是本书的三大卖点。

    琼斯曾在欧洲和近东地区广泛游历,对大量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作品展开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他的研究范围涵盖古埃及、古希腊、中国直至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作品。他把这种观察所得运用到设计实践中,从而推动了西方艺术设计的革命,同时也为设计师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创新之道,奠定了其在西方设计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

  • 纸神

    作者:[日] 大平一枝 / [日] 小林纪雄

    日本作家大平一枝抱着“纸这一介质是否会消失会被替代”的疑问,深入与“纸”相关的各行各业,采访各类设计师、收藏家、民艺家,满含深情写下的与纸有关的人生百味。全书由日本百年品牌竹尾的六种特种纸打造,既是内容精良的图书,又是视觉与触感兼美的艺术品。

    近三十位日本重量级艺术家×六种竹尾特种纸打造全书!

    有多少种纸,就有多少种与纸相关的情感与信念,

    就有多少爱纸之人在这个乏味时代的有趣生活。

    ★殿堂级设计师、资生堂设计总监仲条正义;开启日本一整个装帧时代的平野甲贺;享誉国际的日式庭园设计师枡野俊明;种树抄纸的和纸艺术家 森田千晶……近三十位艺术家、设计师讲述的人与纸的深情故事。纸业大国写给纸与爱纸之人的一封情书。

    ★日本百年品牌竹尾,六种特种纸打造全书。不同观感,不同手感;从里到外都奢侈,中文版限量发售。

    ★每一种纸,都是一种真真切切生活过的痕迹。

    这里有各种形态的纸,明信片、包装袋、书、名片、纸币、广告海报……

    这里也有各种形态的人生,儿子悄悄写给父亲的信;平民生活区里的活字印刷所;徘徊于人生低谷的画家在冷清画材店偶遇的人生导师;平野甲贺的独创字体;仲条正义引领的资生堂设计革新……

    纸的尊严,就是人的尊严。

  • 理想的工作间

    作者:【韩】金霞娜

    【编辑推荐】

    实地探访韩国32间低成本、小而美的创意工作室。

    亲手打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小工作空间,在这里做热爱的工作,过喜欢的生活!

    --------------------------------------

    从5平方米到31平方米——

    如何在有限的面积里,打造实用的工作空间?如何让工作室的风格契合自己的审美及使用需求?庞杂的物品如何合理收纳?二手物品如何再利用?如何进行简单的装修DIY?

    32家主题不同的创意工作室——

    绘本馆、丝网印刷工作室、咖啡馆、花艺工作室、手工艺品商店……不同主题的工作室,催生出不同格局的工作空间!

    最多1500万韩元(相当于8.7万元人民币)的装修装饰成本——

    从工程费、软装费,到设备及原材料成本全部计入,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经济条件有限的普通人也能拥有自己的工作空间。

    从上班族到创意工作者——

    采访32间工作室的主人,听他们讲讲如何开起现在的工作室、如何走上创意工作之路。摆脱了朝九晚五的“社畜生活”之后,他们的一天以及一周,又是如何安排的?

    【内容介绍】

    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访了32间面积不足40平方米、装修费用低廉却独具个性的“小而美”工作室,其中包括陶艺工坊、咖啡馆、银饰品店、香薰工作室、插画教室、摄影工作室等,介绍了它们的设计风格、装修过程及理念,也讲述了这些工作室主人们自己的故事。

    作者希望传达这样的观点:无论工作空间采取何种风格设计,只要从实际状况出发,能满足工作内容的需求,契合自己的个性与审美,就是理想的工作空间。

    自己动手装饰,甚至装修一个工作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选择一种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方式,或许就从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工作空间开始。

  • 椅子与身体

    作者:黑川雅之

    黑川系列的《日本八个审美意识》,雅信第二版销量为28000册。

    《椅子与身体》为日本建筑名家兼设计师黑川雅之设计系列图书的第四本,是关于椅子的设计哲学书。椅子可看作很小的设计空间,本书是由人体机理与椅子设计而引发的对于日式美学的深层次探讨,更进一步带领读者进入哲学的世界。很多建筑师在人生中都会设计一把椅子,究其原因,是因为椅子能够体现建筑师的哲学。为什么人要坐在椅子上?黑川雅之认为,椅子不仅仅是为了休息而坐的存在,人类是为了创造而坐在椅子上的。人类是什么?人体又是什么?在本书中,黑川雅之指出,只有了解了人本身,才会更好地了解椅子的构造。而反过来悟透了椅子的设计,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类本身。椅子是一件物品,也如同一个空间,它具有很强的两面性,和人类一样。通过这本书对于椅子设计的诠释,了解人类本身,追溯文化设计的源头,领悟日式美学的理念与其中蕴含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