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阎学通

    历史就是一种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看透这个世界,你需要有一种历史惯性的思维。 这是一部预测10年内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作品。未来十年,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东亚能否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欧盟、俄罗斯、日本将风采尽失?“金砖国家”将成为历史? 中国应放弃不结盟政策吗?中国应采取何种外交方式?中国的周边国家,孰敌、孰友?中国该以何种思想引领世界? 本书深刻对比、剖析了中美未来十年的实力变化,提出了2023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两极格局也随即形成的大胆预测,同时还将世界主要大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阐述,探讨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作者还结合国内情势以及中国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 罗马史(第四卷)

    作者:[德] 特奥多尔·蒙森

    第四卷内容主要涉及自公元前154年至公元前78年罗马的历史,包括西班牙战争,迦太基的灭亡,格拉古兄弟的改革,马略的统治及一生,意大利同盟战争,辛布里人的战争,米特拉达特斯六世的崛起及与罗马的战事,苏拉的统治及其政体改革。此外还叙述了这一时期罗马的经济,文学,教育,宗教和艺术等等。
  • 中国历史图谱

    作者:孙占铨 编著

    《中国历史图谱》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时间上力求更为准确,并以时间为主线,横向以图的形式在有时间刻度的横坐标上铺展开来,犹如时间隧道展现在眼前;纵向以年为单位对历史事件加以描述,可收到一书在手纵观历史全程的效果。 《中国历史图谱》具有如下特点: 1.以时间为主线,主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生卒时间都能在图谱上反映出来。 2.国家、政权和民族的存在时间及变化过程都通过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形象,易形成感性认识。 3.图中每个刻度上对应记载的是本年度发生的大事,事件大小及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不做横向比较。 4.帝王的更迭、政权的演变、所用年号都能通过图反映出来,并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配以文字说明。 通过时间主线和连续的彩色图形,一部不间断的、漫长的中国历史画卷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时间轴线追溯历史,构思和想象若干年前我们先人的生活场景。
  • 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

    作者:[英] 爱德华·吉本

    本书详细的讲述了几次大规模的入侵、帝国在西部的终结、意大利概况、查士丁尼的时代五、神学的影响、伊斯兰教的来临、东部帝国的衰亡、十字军东征、罗马帝国的终结、中世纪的罗马和文艺复兴的曙光等内容。
  • 治史三书

    作者:严耕望

    《治史三书》作者严耕望享誉国际史坛,是钱穆最欣赏的学生,胡适、杨联陞一致称许的史学大家,余英时誉之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本书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系著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著者不矜其能,不放言高论,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对初学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那就是严耕望的《治史三书》,特别是其中的《治史经验谈》。严先生文如其人,甚少“惊人之语”,亦不弄玄虚,所论处处针对学子所需,实在而具体。 ——罗志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是一本值得向所有有志于中国文史研究的学者推荐的书。谈论治学经验的书并不少见,但切实周到如本书者则不易多得。 ——傅 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严耕望的特长,在于同所有具备朴实品格的历史学家一样,能够把这个议题通过自身的治学经历以及深厚经验讲述得惟妙惟肖……可让读者感受到“充实而有光辉”的魅力,金针度人、沾丐后学自然不在浅显。这些措施和办法也极为切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勤奋读书而已。 ——李洪岩(《历史研究》副主编)
  • 当图书成为武器

    作者:〔美〕彼得•芬恩 〔荷〕彼特拉•库维

    * 入选2014年《华盛顿邮报》年度50部最受注目图书(非虚构类) * 入选2014年AMAZON.COM年度100部最佳图书 * 精神气质与近年来的苏联题材优秀图书《苏联的心灵》、《倒转红轮》等一脉相承,可读性更强 1956年5月,一位意大利书探专程拜访俄国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他带走了帕斯捷尔纳克首部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原始书稿。帕氏相信该书不可能在苏联出版,因为官方认为此书攻击1917年革命,是一株无可救药的毒草。 从意大利开始,《日瓦戈医生》的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出版;与此同时,帕斯捷尔纳克则在苏联国内遭遇了疾风骤雨般的舆论抨击。这部巨著也引起了中央情报局的注意。后者秘密印刷了一批俄文版《日瓦戈医生》,偷运进苏联。《日瓦戈医生》由此被卷入冷战双方意识形态斗争的漩涡。 时过境迁,这段不同寻常的轶事,终于在半个世纪之后,由本书的两位作者发掘整理,公之于世。
  • 欧洲中世纪史

    作者:Judith M. Bennett,C.

    本书是欧洲中世纪史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为美国数百所高校采用作为教材。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C·沃伦·霍利斯特清晰的历史观和动人的教学法,现经朱迪斯·本内特精到的修订而成第十版,覆盖了更多关于拜占庭和伊斯兰的内容,包含了经全面修订的系列地图、一组新的关于中世纪传说的短文等更多内容。在第八版的序言中,霍利斯特教授述及他在大学时意识到当今世界“是中世纪的产物”。《欧洲中世纪史》一书向今天的学生全面介绍了我们当前社会的中世纪根源。
  •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

    作者:黄苇町

  • 历史深处的民国壹晚清

    作者:江城

    这是一套关于中国近代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全面解读民国正史的长篇历史力作。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一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 们并不熟悉的事…… 从来没有一本关于民国的书籍,能像《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全面、真实、透彻、有趣地将民国这段历史讲明白说清楚。因此,《历史深处的民国》是当下中国数千万“民国迷”了解民国、认识民国的首选读本。 第一部《晚清》全景勾勒了从1840到1911前后近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点描述了清王朝内部改革力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清朝统治者慈禧、光绪,在野力量革命派、立宪派三方,围绕该挽救清朝还是推倒清朝重来而展开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重点突出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晚清革命,晚清立宪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以轻松的笔调、严谨的态度认真探究了为何封建帝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以及共和的曙光在中国显现的原因。
  • 文白对照史记

    作者:司马迁

    《中华经典必读:文白对照史记》内容简介:《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记载了上起传说时代的黄帝(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约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面地叙述了纵贯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发展,完整地再现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画卷。
  • 历史,不规矩

    作者:张鸣

    《历史,不规矩》是著名学者张鸣教授的最新作品。这本历史文化随笔文风犀利,举凡历史史迹和掌故,俯拾所得皆学问。 在这本佳作中,上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下至中华民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丰富多彩,一股鲜活的灵气贯穿全书。通俗幽默的述说、入木三分的剖析、犀利深邃的评论,以及众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将五彩斑斓的往事以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别样的历史画卷,表现出“个人化的历史”和“细节化的历史”的趣味。
  •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

    作者:任彦申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是任彦申同志数十年工作经验和人生体悟的感言集。作者以在北大清华生活工作的经历为基础,用凝练的笔法、精妙的话语,对领导哲学、人才理念、大学精神、思潮学潮等都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其中不少段落可作人生的箴言,读来令人击节,掩卷让人深思。书中所论的大学管理、人才理念、领导哲学、思潮学潮等诸多问题,都是时下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其观点切中时弊、令人深思。全书共分九篇:一、我观北大清华;二、谈谈人才理念;三、关于领导哲学;四、一把手的艺术;五、大学管理的误区;六、思潮的困惑与出路;七、学潮的风险与对策;八、大学何去何从;九、十年的记忆。
  • 中国通史(上下册)

    作者:傅乐成

    【各种版本的通史著作,为什么选择傅乐成版《中国通史》(上下册)?】 一、台湾史学界与大陆史学界 1949年之后,史学界因政治而分化为大陆和台湾两部分。大陆连年的政治运动让史学研究停止乃至倒退。相比较而言,台湾史学界则少了许多政治的干扰而显得平静,从而取得斐然成就。台湾学界称傅乐成为继钱穆之后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由此可见其学术地位。 二、各种通史版本进行对比 史学界认为,20世纪写作的中国通史主要有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和范文澜的长部头《中国通史简编》,张荫麟未全部完成的《中国史纲》。但这几部通史,对于一般的史学爱好者都不够通俗晓畅,读起来有些难度。 然而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上下册)无论内容、质量和篇幅,都有突出的价值和地位,在台湾史学界影响颇大。该部史著文笔俱佳,学、才、识足备。书成之后,在学术圈里影响巨大,既是史学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甚至史学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 三、《中国通史》(上下册)获得学界、著名史学家们一致好评、赞誉如潮 历史学家黄仁宇求助本书——在研究中国历史遇到诸如“辽金关系之改变”、“金国侵宋的原因”等问题搞不清时,就去读傅乐成的《中国通史》。 史学家许倬云为本书写序——盛赞《中国通史》堪比钱穆《国史大纲》。 日本史学界评价傅乐成——“为一不可忽视的史学家。” 四、傅乐成史学研究的特色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 2.对已出成果,能在听取读者反应与新近认识基础上,严格自审反思,认真进行修改。 3.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搜集查证,强调历史的研究著述要做到“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 4.实行学术民主,百家争鸣。在学术同仁之间,既十分尊重他人,又能据理争辩,唯真理是从。 -------------------------------------------------------------------------------------------------------------- 【内容简介】 傅乐成撰写的《中国通史》一书,在台湾史学界影响颇大,日本史学界评价他“为一不可忽视的史学家”。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写序推荐:“在中国通史之中,公认最好的一部作品。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而两者也正可以在几十年教条主义的框架下,提供另外一些读史的角度,对读者绝对是有益处的。” 《中国通史》(上下册)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较为清晰而客观的概念。全书重心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近代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均不予采用。 百幅插图,重点在战争地图,方便读者进行深入了解。 读者阅读傅乐成《中国通史》(上下册)有感: 首先是新颖,材料非常新,参考了许多新出土的文物,并将当代学者的新观点融汇其中,超越了其他通史的呆板与陈旧。 第二是持中,作者超越了“历史就是政治史”的传统认知,更多关注了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等,抛弃了用政治解释一切的偏执,本书没有太多的故事冲突,没有脸谱化的人物,更没有历史评判的伪激情,只有“理解之同情”。 第三是广博,本书观点密集,似乎漫不经心,却包含了史学中的重大课题,而作者往往能找到最谨慎的表达方式,将各方意见融汇其中,这种有穿透力的广博,值得细细品味。 ------------------------------------------------------------------------------------------------------------- 【名家推荐】 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 ——许倬云
  • 二战全史大全集

    作者:思不群

    二战全史大全集,ISBN:9787511311382,作者:思不群 编著
  • 中国古代史第5版上册

    作者:

    《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主要内容简介: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十院校编写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从1979年作为试用教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作为正式教材出版以来,到现在已有2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内,这部教材先后重印16次,总发行量达一百多万册,至今尚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在使用。使用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实为始料所不及。应该说,这是广大高校师生对我们的极大信任、鼓励和支持,也是鞭策我们继续改进的动力。
  •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

    作者:(日) 盐野七生

    写作缘起: 写完《罗马人的故事》之后,很自然考虑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总的来说,是没有了“法”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许多拥有不同想法的人,每个人都要遵守最低限度的规则。比如“不能伤害他人”,“不能因为有矛盾就杀人”等等,那些有政治思想的人会明确地做出这些规定。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这种规定在整个社会中消失了,中世纪就是一个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律也没有伦理的时代。地中海的海盗开始日益猖獗,和平与安全毫无保障人民生活在极度恐惧中,发展几近停滞。这就是这次的作品中海盗成为最大主题的原因。 “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究竟是什么,以及政治的作用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成了这本书。 -------------------------------------------------------------------------- 内容简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地中海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右手握着宝剑,左手拿着古兰经”,擅长掠夺和绑架的萨拉森海盗,在地中海肆虐。地中海秩序被打破,他们的野蛮行径让地中海人民饱受掠夺之苦。随后奥斯曼帝国利用北非的海盗作为自己进入地中海的踏板对基督教世界步步紧逼。 与之相对,基督教世界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卡洛斯率领的西班牙,弗朗索瓦一世率领的法兰西以及威尼斯共和国等,不同的国家及领导者的想法、利益交织在一起,大国之间相互抗争。为了对抗伊斯兰的海盗,基督教世界的军事力量集合到一起,出身于热那亚的老将安德烈•多利亚,反抗土耳其的马耳他骑士团团长让•德•拉•瓦莱特等英雄挺身而出,与魅力非凡组织能力一流的海盗首领屡屡对决。盐野七生带你纵览罗马灭亡后地中海世界1000年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 关于地中海: 在古代,地中海南北两面属于同一个文明圈,是罗马人创造的罗马世界。直到7世纪以后才开始分离。罗马世界灭亡于地中海不再是内海之时,消失于地中海不再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途,而变成隔离人与人的界海之时。以后的地中海变成了这样一片海洋,海边崖顶必定建有通知人们萨拉森海盗来袭,让人们逃难的的萨拉森塔,海面上还航行着满载着十字军士兵东去的船只。公元1000年逝去的时候,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这些意大利海洋城市国家与东方伊斯兰世界的交易日益兴旺,地中海渐渐变成了贸易船只往返的航行之海。再后来,地中海又成为高举古代复兴与人权复兴大旗的文艺复兴时代之海。 ---------------------------------------------------------------------------- 看点: (一)这是《罗马人的故事》之后的故事,盐野七生又一部极具冲击力的作品。“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究竟是什么,以及政治的作用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成了这本书。 盐野七生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说,写完《罗马人的故事》之后,很自然考虑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总的来说,是没有了“法”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许多拥有不同想法的人,每个人都要遵守最低限度的规则。比如“不能伤害他人”,“不能因为有矛盾就杀人”等等,那些有政治思想的人会明确地做出这些规定。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这种规定在整个社会中消失了,中世纪就是一个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律也没有伦理的时代。地中海的海盗开始日益猖獗,和平与安全毫无保障人民生活在极度恐惧中,发展几近停滞。这就是这次的作品中海盗成为最大主题的原因。 (二) 地中海用1000年的黑暗孕育了文艺复兴,看文明如何在罗马废墟上绝地重生。 罗马时代,地中海是罗马的内海,是连接人与人的通途。罗马灭亡后,海盗成为地中海的主人,地中海不再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途,成为隔绝人与人的界海,欧洲陷入了长达1000年的黑暗。直到地中海重新成为贸易之海,欧洲文艺复兴成为可能。文明为何能在罗马废墟上绝地重生?也许,读懂了地中海,才能更好的理解曾经的的欧洲和现今的世界。 (三)站在地中海的心脏看两岸,为理解现代世界和两种文明的和解与冲突提供一种可能。 罗马灭亡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种一神教在地中海的两岸隔海相对。 地中海成为两种文明碰撞的前哨。盐野老师之前的作品舞台都是以地中海周边为主。这次朝着地中海的中心更近了一步。站在地中海的心脏同时看两岸,帮助读者体验难以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和理解文明的全新视角。 (四)盛世看策略,乱世看什么? 首次从肆虐海盗的角度作为认识中世纪的一个侧影。生活在海盗侵扰掠杀的恐惧中,地中海沿岸将人置于绝境,激发行动与思考。一般人对于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有适当的处理能力。但对于国家的安全保障和治安维持,单纯的个体就无能为。政治是终极的基础设施。 和平与安全对于民众意味着什么? 乱世中领袖的责任是什么? (五)深切的现实关怀,呼唤和平与秩序。站在被海盗袭击的平民的立场上写地中海。32页精美图片四色印刷,亲临地中海中心,感受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情。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日本只有历史研究和历史小说。但盐野七生却走了两者中间的一条路。 ——司马辽太郎 我认为读历史应该时刻牢记和自己现在的时代所区分。因此,我不想写“历史小说”。另外我对自己的想象力也没什么信心。我更喜欢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进行思考。完全排除自己的主观意见,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去感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会有怎样的心情。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尝试之后才终于领悟到这一点的。 ——盐野七生 这次作品是以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地中海为舞台,主人公变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撒拉森海盗,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资料非常少。虽然欧洲方面有关于“巴巴里海盗”的资料和文学作品,但伊斯兰方面对于海盗的历史却鲜有官方文件和资料。不过盐野老师的作品,内容都非常丰富。实在很难得。 ——日本学者 盐野之前的作品舞台都是以地中海周边为主。这次朝着地中海的中心更近了一步。现在盐野老师的视角就分成了三个。只站在意大利沿岸或者只站在北非沿岸都是无法完全描写地中海的。有时候必须站在地中海的中心这样一个危险的位置同时看向两岸。在资料稀缺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创作,敢于接受这样的挑战实在非常了不起。因为这段历史实在是太难研究,连我都没敢尝试。但在读了您的作品之后感觉内容真是十分有趣,坦白说这让我很受刺激。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池内惠 关于中世纪有很多切入口,但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这次创作的是其中之一。与其说“想了解”不如说是想稍微填补一下空白。这次选择了“海盗”这个切入口。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刷新了我对中世纪的看法,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去认识欧洲和两种文明,实在太好看了。 ——普通读者
  •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

    作者:(日) 盐野七生

    写作缘起: 写完《罗马人的故事》之后,很自然考虑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总的来说,是没有了“法”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许多拥有不同想法的人,每个人都要遵守最低限度的规则。比如“不能伤害他人”,“不能因为有矛盾就杀人”等等,那些有政治思想的人会明确地做出这些规定。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这种规定在整个社会中消失了,中世纪就是一个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律也没有伦理的时代。地中海的海盗开始日益猖獗,和平与安全毫无保障人民生活在极度恐惧中,发展几近停滞。这就是这次的作品中海盗成为最大主题的原因。 “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究竟是什么,以及政治的作用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成了这本书。 -------------------------------------------------------------------------- 内容简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地中海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右手握着宝剑,左手拿着古兰经”,擅长掠夺和绑架的萨拉森海盗,在地中海肆虐。地中海秩序被打破,他们的野蛮行径让地中海人民饱受掠夺之苦。随后奥斯曼帝国利用北非的海盗作为自己进入地中海的踏板对基督教世界步步紧逼。 与之相对,基督教世界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卡洛斯率领的西班牙,弗朗索瓦一世率领的法兰西以及威尼斯共和国等,不同的国家及领导者的想法、利益交织在一起,大国之间相互抗争。为了对抗伊斯兰的海盗,基督教世界的军事力量集合到一起,出身于热那亚的老将安德烈•多利亚,反抗土耳其的马耳他骑士团团长让•德•拉•瓦莱特等英雄挺身而出,与魅力非凡组织能力一流的海盗首领屡屡对决。盐野七生带你纵览罗马灭亡后地中海世界1000年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 关于地中海: 在古代,地中海南北两面属于同一个文明圈,是罗马人创造的罗马世界。直到7世纪以后才开始分离。罗马世界灭亡于地中海不再是内海之时,消失于地中海不再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途,而变成隔离人与人的界海之时。以后的地中海变成了这样一片海洋,海边崖顶必定建有通知人们萨拉森海盗来袭,让人们逃难的的萨拉森塔,海面上还航行着满载着十字军士兵东去的船只。公元1000年逝去的时候,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这些意大利海洋城市国家与东方伊斯兰世界的交易日益兴旺,地中海渐渐变成了贸易船只往返的航行之海。再后来,地中海又成为高举古代复兴与人权复兴大旗的文艺复兴时代之海。 ---------------------------------------------------------------------------- 看点: (一)这是《罗马人的故事》之后的故事,盐野七生又一部极具冲击力的作品。“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究竟是什么,以及政治的作用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成了这本书。 盐野七生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说,写完《罗马人的故事》之后,很自然考虑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总的来说,是没有了“法”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许多拥有不同想法的人,每个人都要遵守最低限度的规则。比如“不能伤害他人”,“不能因为有矛盾就杀人”等等,那些有政治思想的人会明确地做出这些规定。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这种规定在整个社会中消失了,中世纪就是一个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律也没有伦理的时代。地中海的海盗开始日益猖獗,和平与安全毫无保障人民生活在极度恐惧中,发展几近停滞。这就是这次的作品中海盗成为最大主题的原因。 (二) 地中海用1000年的黑暗孕育了文艺复兴,看文明如何在罗马废墟上绝地重生。 罗马时代,地中海是罗马的内海,是连接人与人的通途。罗马灭亡后,海盗成为地中海的主人,地中海不再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途,成为隔绝人与人的界海,欧洲陷入了长达1000年的黑暗。直到地中海重新成为贸易之海,欧洲文艺复兴成为可能。文明为何能在罗马废墟上绝地重生?也许,读懂了地中海,才能更好的理解曾经的的欧洲和现今的世界。 (三)站在地中海的心脏看两岸,为理解现代世界和两种文明的和解与冲突提供一种可能。 罗马灭亡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种一神教在地中海的两岸隔海相对。 地中海成为两种文明碰撞的前哨。盐野老师之前的作品舞台都是以地中海周边为主。这次朝着地中海的中心更近了一步。站在地中海的心脏同时看两岸,帮助读者体验难以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和理解文明的全新视角。 (四)盛世看策略,乱世看什么? 首次从肆虐海盗的角度作为认识中世纪的一个侧影。生活在海盗侵扰掠杀的恐惧中,地中海沿岸将人置于绝境,激发行动与思考。一般人对于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有适当的处理能力。但对于国家的安全保障和治安维持,单纯的个体就无能为。政治是终极的基础设施。 和平与安全对于民众意味着什么? 乱世中领袖的责任是什么? (五)深切的现实关怀,呼唤和平与秩序。站在被海盗袭击的平民的立场上写地中海。32页精美图片四色印刷,亲临地中海中心,感受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情。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日本只有历史研究和历史小说。但盐野七生却走了两者中间的一条路。 ——司马辽太郎 我认为读历史应该时刻牢记和自己现在的时代所区分。因此,我不想写“历史小说”。另外我对自己的想象力也没什么信心。我更喜欢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进行思考。完全排除自己的主观意见,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去感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会有怎样的心情。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尝试之后才终于领悟到这一点的。 ——盐野七生 这次作品是以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地中海为舞台,主人公变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撒拉森海盗,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资料非常少。虽然欧洲方面有关于“巴巴里海盗”的资料和文学作品,但伊斯兰方面对于海盗的历史却鲜有官方文件和资料。不过盐野老师的作品,内容都非常丰富。实在很难得。 ——日本学者 盐野之前的作品舞台都是以地中海周边为主。这次朝着地中海的中心更近了一步。现在盐野老师的视角就分成了三个。只站在意大利沿岸或者只站在北非沿岸都是无法完全描写地中海的。有时候必须站在地中海的中心这样一个危险的位置同时看向两岸。在资料稀缺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创作,敢于接受这样的挑战实在非常了不起。因为这段历史实在是太难研究,连我都没敢尝试。但在读了您的作品之后感觉内容真是十分有趣,坦白说这让我很受刺激。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池内惠 关于中世纪有很多切入口,但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这次创作的是其中之一。与其说“想了解”不如说是想稍微填补一下空白。这次选择了“海盗”这个切入口。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刷新了我对中世纪的看法,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去认识欧洲和两种文明,实在太好看了。 ——普通读者
  • 论历史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内容简介: 《论历史》是现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艾瑞克·霍布斯鲍姆80高龄之时编撰的重要著作。经过50多年的学术磨炼和人生积淀,霍布斯鲍姆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全部融入其中,反映了这位世界级伟人毕生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怀。 在这本书中,他关心社会与政治两方面对历史的运用与滥用,以及历史学家的责任;讨论历史对当代社会的作用,历史学对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学科)的价值;检视各种历史的趋势与潮流,并予以批判评估;探讨马克思与当代历史潮流的关系;讲述欧洲历史、底层历史、俄国革命和破坏文明发展的全球性野蛮主义……通过本书的论述,霍布斯鲍姆引领读者一同思考历史的理论、实践和发展,以及历史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这些文字展现了霍布斯鲍姆对于历史书写重要性的坚定信念,同时,展现了他精辟的分析、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观点。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之所以享誉世界,的确名至实归。 除了记住其他人已经忘记或想要忘记的事情之外,历史学家的主要宗旨,就是尽可能从当代的纪录中后退,而以更宽广的脉络和更长远的视野去观看与理解。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 编辑推荐: 托尼·朱特、余英时、何顺果、陈文茜,联袂致敬推荐。 从希特勒崛起到911恐怖袭击,和世界大潮交织纠缠一生的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思索百年,见证苏联式共产主义、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灾难性的失败之处,以及其中的残酷、血腥、骚动、沉沦和麻木…… “年代四部曲”之后,霍布斯鲍姆晚年最重要的综论性著作,收录22篇历史研究心得和体会的重要文章,触及了我们时代的重大问题,以才华横溢的书写 “赋予历史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温暖、激情而敏锐,《论历史》是霍布斯鲍姆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遗产,任何关注历史应该如何被书写、记忆和理解,以及这为何重要的读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延伸阅读: 在躁动的时代,读霍布斯鲍姆!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从1789年到1991年,从法国大革命到冷战结束,全面展现200年来的世界史和全球化。 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著名学者爱德华·萨义德 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 最清醒、深睿、无畏的思想家之一——巴西前总统卢拉 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 媒体评论: 所谓人生,就注定得历经主义的残酷;所谓成长,就是目睹大革命一一背叛他的信仰。……他一路拥有那么多学术界的政治敌人,却无人能阻挡他成为史学巨擘。他的笔那么动人,他的热情那么召唤众人,而他的史家技艺与那个极端主义的岁月如此环环相扣。 ——陈文茜(作家、媒体人) 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他的史学著作是最高等级的学术作品,但又充满了深刻的同情和正义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动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英国前首相) 任何他所涉猎的领域,霍布斯鲍姆都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因为他的阅读量更大,具有更宽广和精确的理解。……其散文化的行文风格完全没有爱挑剔的理论癖,和某些年轻的英国同道身上那种夸张做作的理论自恋,文体干净利落、明白易懂。 ——托尼·朱特(Tony Judt,著名历史学家、《战后欧洲史》作者) 霍布斯鲍姆从来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的奴隶……他的作品具有非凡的知识宽度和深度,优雅、明晰,同情小人物,喜欢讲述细节。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迷人的历史书写……总是让人获益良多。 ——《观察家》(The Observer) 《论历史》有着霍布斯鲍姆一贯的品质……权威可信,非常重要。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让霍布斯鲍姆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透彻地理解、讲述整个现代世界转变的性质。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作为一位见证了希特勒崛起和共产主义衰落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拥有无人能及的宽广视野。这本书的敏锐洞见和坚定信念,更多的是基于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而非其理论推断。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基于霍布斯鲍姆非凡的睿智,在历史学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论历史》对于我们领略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心灵的魅力非常有价值。任何关注历史应该如何被书写,以及这为何重要的读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卫报》(The Guardian)
  • 中国现代史

    作者:王桧林 编

    《中国现代史》是力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当然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种充分的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写信史,这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优点。科学的生命在创新。如果科学工作者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但历史科学有它的特点和难处。史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过去的资料,整天跟故纸堆打交道,怎能创新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识和功夫。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观主义的“自由创造”,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逐步做到。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社会现实要求史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当然,对历史资料,史学工作者只能给以新的解释,而不能加以抹杀或歪曲。并且这种解释只能是历史资料中所含有的,而不是史学工作者硬加的。史学研究上的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中国现代史》的作者注意到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在全书的体系上,在具体史实的分析和结论上,都有不少新的处理和看法。
  • 北大历史课

    作者:经典课程编委会

    《北大历史课》包括中国与世界历史两部分,以北大著名历史教授们的教学指导为方向,按照时间顺序,精编了华夏文明上至盘古开天的历史传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长达五千年的浩瀚长卷。世界史部分则展现了从古文明时期到二战后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历史概况。在选材上反映了各个时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以典型事例为题,通俗易懂。站在大师的高度看世界,读历史,一书在手,谈古论今,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