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找不回的故乡
《找不回的故乡》 (全国总工会前副主席周玉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倾情作序并郑重推荐) 这部研究故乡风(南风)、土(热土)、人(斯人)、情(乡情)的著作,是作者人文历史类文章的集锦。近50篇文章,篇篇考证扎实、品评公允、文采飞扬。原以为枯燥无味的地方乡土历史,被作者垒成诗意化的文字,引人入胜,趣味盎然。许多篇章,都呈现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纵横捭阖散开去,精准集聚收拢来。 《找不回的故乡》是一部有分量、可品味的好书,不仅湖南人、邵阳人应该读,其他任何有故乡情结的人都可以读。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默默注视、认真品读故乡的窗口,许多精辟的见解会给我们的人生许多思想的启迪。我们祝愿作者情溢故园,佳作频出。 李勇,才情可羡,令人感佩。 ——全国总工会前副主席周玉清 这些文章不是历史学者的学术论文,而是一位离乡游子饱含情感的寻路歌、招魂曲,他想替故乡消逝和正在消逝的美景良俗招魂,他想让那些被遮蔽的故土人物被更多的现代人了解被记住。从这部书,我读出了浓浓的“黍离之悲”,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今作者打捞他的故乡那些消逝的人与事,或许可以触动我们去思考:今天发生在中国大地特别是广大乡村的一切,是有来由的。历史就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无法切断。我们打捞乡村的往昔,也就能够更加明白地看清楚我们乡村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 纵故乡渐行渐远,在每一位游子心里,她却是一条永不断流的长河,流淌在思念深处。 这是一部游子在遥远的异乡寻觅故乡往昔的文集。写作的缘起,乃是因为时间和空间上我与故乡渐行渐远,害怕有一天和故乡相互遗忘。 曾国藩、左宗棠、宋教仁、蔡锷、沈从文、马英九、宋楚瑜、蒋廷黻、廖耀湘……书中有风云际会的大人物、大历史。 长工爷爷眼里的地主,老辈人讲述的“走长毛”与“走日本”,一座乡村小庙在大时代中的盛衰,政权更迭引起的校名更改,被乡人敬为英雄的官家贼匪……他们不被历史记录,仅仅活在这片土地上,长辈们茶余饭后的故事里,最终归于尘土。而现在,他们活在这本书中。 -
拷问法国大革命
长久以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直被禁锢在意识形态的坚冰中:完全的赞美或彻底的憎恶成了看待它的两种思维定势,而关于它的神话则世代流传。 半个多世纪之后,法国政治生活的变化以及大量学者的工作为这段历史带来了新的视角,它不再被过度地神圣化或妖魔化。著名近代史专家雅克•索雷展现了这些新颖的观点及其引发的争议,他洗清了覆盖于大革命之上的意识形态尘垢,让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以本来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 正如理查德•伯恩斯坦在《纽约时报书评》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版封面文章上说的:“索雷的拷问,问对了方向。” 借由一种开门见山的问答形式,本书为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发展、影响,以及人们于此所做的激烈争论,提供了一个概览。革命为何会发生?是否受法国民众支持?是否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它是否遵循着一个可预见的进程?它如何为拿破仑的崛起铺平道路?它对现代世界和后世革命的影响又是如何?雅克•索雷教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出人意料的解答。 从未有过比法国大革命更伟大、更源远流长、更酝酿成熟但更无法预料的历史事件。 ——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法国大革命既使20 世纪的欧洲成为一个革命的欧洲,又使其成为一个无休无止的反革命的欧洲……大革命几乎像圣经似的瞩望着20 世纪。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本书包含了关于法国大革命所有你想知道和所有你想问的事。索雷知道有一个法国经历了大革命,另一个法国则只是从中幸存下来。他的论证方式绝无偏袒。阅读其文字实属一种享受。 ——尤金•韦伯(Eugen Weber) 一本卓绝的作品。对大革命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人手一本。 ——《历史》(L’Histoire ) -
故宫退食录(上下)
《故宫退食录》一书按性质归类分为十二组,大致是: 一、在故宫工作与碑版书画等的鉴定; 二、珐琅、牙角、雕漆、书籍等器物的研究; 三、先世遗泽; 四、书序; 五、清宫礼俗; 六、有关宫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误; 七、宫廷和贵胄演戏情况; 八、四时府邸园林; 九、记先贤; 十、有关故宫博物院诸事; 十一、京剧及一些名演员; 十二、方言及饮食。 内容记琐闻于备掌故之外,颇多风趣。书中涉及的门类很多:书法、名画、碑帖、法琅、瓷器、掐丝法琅、漆器、木器、图书、古砚、古建筑、明清室内装修陈设、园治、明清历史、戏曲史、饮食等等,篇篇开卷有益。 《故宫退食录》目录 序/王世襄 我怎样干上文物工作的 碑版鉴订问题举例 从旧藏蔡襄《自书诗卷》谈起 元人书《静春堂诗集》序卷 宋高宗付岳飞救书和批答 大米和小米 从旧藏沈周作品谈起 清高宗南苑大阅图 关于雍正时期十二幅美人画的问题 来自避暑山庄的一件画屏 《国子监敬思堂补植丁香图》诗卷小记 旃檀佛像和复制品的下落 清代画珐琅器制造考 牙角器概述——《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 元明雕漆概说 明代漆器概述——《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明代漆器卷序言 清代漆器概述――《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清代漆器卷序言 清雍正年的漆器制造考 雍正年的家具制造考 龙柜 漫谈椅凳及其陈设格式 铜掐丝珐琅和铜胎画珐琅 故宫所藏明清两代有关西藏的文物 王世襄和他的《髹饰录解说》 读《说葫芦》说葫芦 顾二娘制菌砚 故宫藏禁毁书录 足本《唐音统签》全帙 两种《全唐诗》 《崇祯历书》与《新法历书》 萧山朱桐轩先生 萧山朱氏宗谱 朱文端公遗札 朱文端公遗像诗 敬跋父母遗墨 我家的藏书 《凡将斋印存》序 《明式家具研究》序 《中国古代家具》序 《旧京返照集》序 《明清帝后宝玺》弃言 《朱子遗墨》序 《国宝》导言 《西安碑林全集》序 《帝京旧影》序 《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序 《清代后姬首饰图录》序 《两朝御览图书》弃言 《故宫藏珍本图书丛刊》序 《华夏诸神》序 漫谈假古董 研究清代宫史的一点体会 关于清代宫史研究及原状陈列的几个问题 明清宫殿内部陈设概说 太和殿的宝座 坤宁宫原状陈列的布置 咸福宫的使用 太监往谈录 清代外官生活方式 关于毓祟穿的盔甲 慈禧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清代皇帝怎样避暑 清代皇子对皇帝的称呼 清代礼俗杂谈 禀报的规矩 《红楼梦》作者对建筑物描写中的真事和假语 对《我的前半生》部分史实的订正 德龄、容龄所著书中的史实错误 为影片《倾国倾城》订正史实 为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答窖问 为电影《谭嗣同》答客问 堂会戏 记恭王府堂会戏 清代内廷演戏情况杂谈 升平署时代昆腔七腔乱弹的盛衰考 清代乱弹戏在宫中发展的史料 升平署的最后一次承应戏 《万寿图》中的戏曲表演写实 清代的戏曲服饰史料 乐善园和三贝子花园的有关史料 漫谈叠石 北京城内旧宅园闻见录 博多勒噶台亲王府 北京步军统领衙门的遗址 旧京第宅 什刹海梦亿录 要保护山水和文物古迹 回忆陈垣、沈兼士两位先生 忆朱益藩先生和他举办的赈灾书画展览 记溥西园先生 我与张伯驹道兄 我所知道的于善浦 一个参观者对故宫博物院的印象 我青年时代经过的院庆 有关易培基冤案的一些情况 观真迹展览小记 故宫博物院的国剧同乐会 闲话《青石山》 杨小楼的《湘江会》 杨小楼的《夜奔》 学余随笔 余叔岩的一组珍贵舞台剧照 梅兰芳年谱未定草 梅兰劳与昆曲 梅兰芳的歌唱艺术 梅兰芳谈戏曲舞台美术 李世劳印象记 《京剧谈往录四编》序 提倡文武昆乱不挡 我说票友 忆偶虹兄 抢救保存第一 再谈京昆的抢救保存 释北京方言“包桩”“找牢”“龙汉” 饮食杂说(一) 饮食杂说(二) 此书曾由北京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14125/)。 -
历史深处的民国贰共和
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 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一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 第二部《共和》着重描述了1911到1925年前后,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为代表的北洋势力和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势力为推动中国走向何方而先合作后斗争的故事。 重点关注了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成功、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推动清王朝倒掉的北洋势力从内斗走向灭亡以及革命派为理想中的共和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不同群体在那个时代的不同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媒体推荐 ●这本书,很有意思。 ——央视著名主持人阿忆 ●以别样的视角读一读这样的书,或许,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平静我们的心灵,会有好处。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记者詹国枢 ●本书历史材料非常丰富,对历史事件的反映客观充分,并且对不少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做了梳理、研究和探讨。 ——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副总编杨跃进博士 ●此书内容丰富,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楚明了,足见作者花费了很大功夫。 ——社科院专家马平安博士 -
古拉格:一部历史
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的《古拉格:一部历史》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 《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 -
欧洲史(上下)
《欧洲史(上下)》是一部从冰河时代延伸到原子时代的历史类精品著作,为欧洲历史设计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统,表现出一种难得一见的整体史印象。《欧洲史(上下)》以时间为主线由快到慢逐渐推进,第1章覆盖了长达百万年的史前时期,而在最后一章讨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欧洲史(上下)》出版当年为止的46年间的历史。 诺曼·戴维斯捕获了所有的历史事件:罗马的崛起与衰落,阿拉里克人和阿蒂拉人的大举侵略,诺曼征服,罗马教廷的权力斗争,文艺复兴和改革,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欧洲崛起为世界权力中心以及它因陷入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而走向衰落。这是第一部给予欧洲东部和欧洲西部同等分量的欧洲史。 《欧洲史(上下)》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内容的选择、重新安排和表现方式,它把传统的叙述体与独特的特写结合在一起,使鲜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跃然纸上:299个讲述各个时代方方面面的“概要介绍”(知识窗)散步于整部书,介绍的傗题跨越了各章的界限,描绘了各种奇特的事物和思想,这些通常是过于严肃的历史学家们忽略的;12幅“快照”从最佳视点俯瞰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欧洲的全景,如同对时间推进和领土扩张的迅猛进程叫一声暂停,帮助读者松一口气并审视这些重大历史变革,并如棱镜折射出欧洲历史丰富多样的变化;100幅地图和图表、72幅图片覆盖了整个欧洲的历史。所有这些说明,戴维斯的《欧洲史》是近几年出版的最具价值、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读物之一。 -
文明之光(第一册)
人类的历史,是从野蛮蒙昧一步步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创造出多元的文化,它们有着各自的特长。要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终极理想,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并且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吴军博士写作《文明之光》系列,希望能开阔人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类文明。虽然今天不同的地区发达程度不同,文明历史的长短不一,国家亦有大小之分,但是文明之光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出,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影响,并且成为了奠定我们今天发达世界的基石。 吴军博士从来不坐在书斋里编书。为了创作《文明之光》,他走遍世界各地寻访当年文明的遗迹,并到各大博物馆参观了大量的文物。加上他在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下科研工作的积累,这一切赋予了他难得的史料厚度和相关知识底蕴;而从科学家向投资家身份的成功转型,使得他常常能道出超越同侪的见识。 书中文字轻松优美,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一本在今天快速消费时代,适合人们拿在手上慢慢欣赏品读的好书。 -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本书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所著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译出。全译本。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斯蒂文•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累计重印达18次之多。 本次出版,从正文、附录到索引、原注,均忠实于原作。 译者马千现为高校教师,出于个人喜好,费数年之力,对原书细致考证,对译稿精心打磨。考虑到国内读者时空隔膜,译者倾注大量心血为本书加入译注,并补录最新资料;在保持语言自然生动以外,亦尽力还原了原书雅正庄重之风。国内拜占庭史权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为本书指导,并推荐作序,在此深致感谢。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教授、《卫报》(The Guardian)、《历史》(History)推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阅读过斯蒂文•朗西曼的多本作品,其中包括这本书,作为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初学者,当时便深有感悟。 最深的感悟是作品具有的浪漫情调,远非学院派著作可比,不仅读起来平实无华朗朗上口,毫无学究气,而且内容易懂贯通性强,凸显学养之厚重。他的作品在国际拜占廷学界浩繁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不是独树一帜的话,那也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相信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联想到这位睿智的作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拜占庭史专家)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过人的历史叙事功底,这段精彩的传奇在他雍容高雅的文笔下,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历史》(History)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一位以其权威著作改变了我们对拜占庭、中世纪教会及十字军认知的历史学家。——《卫报》(The Guardian) -
历史研究(上下卷)
在本书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本书依托丰富的实物及图像、壁画、墓俑等形象资料,与相关的文献记载互见发明,为三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绘出清晰的轨迹,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的演绎和各兄弟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有极好的史料价值。 -
文明之光(第二册)
京东购买链接: 文明之光(第一册+第二册,套装全2册,附赠吴军博士亲笔签名精美明信片)http://item.jd.com/11480837.html 亚马逊购买链接:http://t.cn/RvOISRR 当当网购买链接:http://t.cn/RvOIpoG 人类的历史,是从野蛮蒙昧一步步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创造出多元的文化,它们有着各自的特长。要实现人类 和平发展的终极理想,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并且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吴军博士写作《文明之光》系列,希望能开阔人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 人类文明。虽然今天不同的地区发达程度不同,文明历史的长短不一,国家亦有大小之分,但是文明之光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出,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影响,并且成为了奠定我们今天发达世界的基石。 吴军博士从来不坐在书斋里编书。为了创作《文明之光》,他走遍世界各地寻访当年文明的遗迹,并到各大博物馆参观了大量的文物。加上他在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下科研工作的积累,这一切赋予了他难得的史料厚度和相关知识底蕴;而从科学家向投资家身份的成功转型,使得他常常能道出超越同侪的见识。 书中文字轻松优美,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一本在今天快速消费时代,适合人们拿在手上慢慢欣赏品读的好书。 内容提要 第二册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和纵横捭阖的文字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有机地复原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貌。 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文明之光》系列第二册讲述了从近代科学兴起,到工业革命时代,以及原子能应用这一历史阶段,共八个专题。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中国近代史作品。这本书主要写的是1840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建设情况,并以此为主轴,穿插着写了中、美、俄三国斗法的趋势。本书试图告诉读者,我们国家能从1840年被英国狠揍一顿后,发展到现在逐渐走向昌盛的原因。 -
甲午海战
内容介绍: 一场战争惊醒千年大梦,一部历史引发百年反思。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一战之耻,铭记百年。从沉睡中惊醒的中国,从此走向全新的强国之路。在甲午海战120年之后,甲午战争史研究专家陈悦权威解读甲午海战全过程,带我们正视失败中的耻辱与勇气。 陈悦在本书中以海军史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独家资料档案,揭秘清朝海军在这场惨烈海战中的技术战术状况,以大量详细细节和数据,还原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实际军事力量对比以及战术运用情况,深刻揭示了120年前北洋水师惨败的真相和奋力一搏的无畏勇气。作者赴日本搜集了众多第一手史料,包括震撼的老地图、老照片、战舰解析图等,以众多细节还原历史,澄清事实。当我们重温历史,昔日的衰败和没落,必定是今日重建和振兴的起点。 ------------------------------------------------------------------------------ 看点: 1、国内甲午战争史研究最前沿,作者作为海军史研究会会长并在相关机构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一些还是不为人知的,使书稿的可读性、独特性很高。资料上,作者多次赴日本、韩国、欧洲等地收集资料,用比较历史学的方法,去解读这场战争,澄清迷雾,还原真实的甲午海战与北洋海军。 比如黄海海战中的历来为世人所诟病的北洋海军的战术问题,实际上北洋海军使用的是最适合他们的“乱战”战术,因为北洋海军船型复杂,船只老旧;同时甲午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对决,无前例可循。同时,同时通过附录也能知道,北洋海军是当时中国最近代化的精锐之师,其败不在战术而在战略。 2、在文风上,不以学术语言来讲史话,风格通俗易懂,有史有据,既有专业写史的严谨,又有草根写史的易懂。 3、附录附以重头资料,完整呈现。本书附录 由5部分组成: 附录一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阵亡将士名单 附录二 黄海大东沟海战日本海军军舰中弹情况图 附录三 甲午战争时中日双方海军军舰 附录四 北洋水师军旗军服图式(彩图) 附录五 日本海军军旗军服图式(彩图) ----------------------------------------------------------------------------- 名家点评: 陈悦早年对近代军舰发展史所做的扎实研究,使得他在研究海战时就能有效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同时,他注重认真阅读史料,并认真发掘史料,加上他善于思考,许多早已广开发表的档案文字,在他的研究之下,生发出新鲜的意境。 ——中国近代海军史专家姜鸣 海军是科技性高、变化幅度大且速的兵种,研究某时段历史者自当熟悉该时段的海军专业知识,而不应仍采用过去的手法,继续让海军史屈居为政治史、工业史、文化史、教育史等等的附庸。 推动新境拓展的功臣就是“北洋水师”网站站长、中国海军史研究会发起人陈悦。凭他快捷无比的写作速度,著述争相出炉,源源不绝;广泛而专业的兴趣容其纵横照料整体海军史,无一项不悉力追探,从不托辞回避;寻觅资料无远弗届,务全务齐,只要保持这股冲劲和活力,必会替国内的海军史研究带来深广兼足的持久革新。 ——海军史专家、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马幼垣 百余年来,人们不断对甲午之战进行反思和讨论,其目的就是希望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发现,新的方法的采用,新的研究力量的成长,甲午战争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讨论也更加深入。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陈悦先生运用近代工业和军事科技知识,对甲午海战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新的探索,推动了研究的深入,颇具新意。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原馆长、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副主任戚俊杰 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谁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 ——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论》 -
从华夏到中国
继《民国纪事本末》后,刘仲敬又一本“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的力作。 本书是一系列历史快门的镜头,讲述了从殷周到清末民初的历史演变脉络,并兼及考察欧洲诸国的重要历史节点,将中国文明的演化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探讨历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人物、事件、思想,以此呈现出“从华夏到中国”的历史脉络——华夏各邦的塑造、从封建多国体系到官僚帝国、衰亡与重建、西欧秩序如何产生世界秩序、近代中国建构的若干关键路径。 如果将这些快照联接起来,就会产生文明—秩序之流的万古江河。其中,华夏川流、世界秩序、形态与背景、激荡的百年(包括正在发生的历史),这四种元素相互衬托,构成彼此的解释和整体的意义。如果拆散,解释和意义就会丧失其完整性。只有这些元素的配置恰到好处,我们才能理解自己在意义世界当中的位置,理解产生我们的生命川流,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秩序。 √ 如果说,是《民国纪事本末》使我们初识刘仲敬;那么,《从华夏到中国》将告诉我们:为什么刘仲敬殚精竭力的知识谱系,出版界只了解极小一部分;为什么在高度同质化的中国社会,刘仲敬会异于大多数学人。 √ 《从华夏到中国》成一家之言,冷静而敏锐,精到犀利评点俯拾皆是,浸透作者大才大识,透过流俗之见和文宣辞令,呈现出“从华夏到中国”的历史脉络——华夏各邦的塑造、从封建多国体系到官僚帝国、衰亡与重建、西欧秩序如何产生世界秩序、近代中国建构的若干关键路径。 √ 《从华夏到中国》从事的是播种的工作,通过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使前因后果活起来,以理解产生我们的生命川流,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秩序。 -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这是一种双重的失去。 ——冉云飞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一书,是作家冉云飞有关巴蜀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主要以明末清初红苕入川为开端,试以时间为线索,将看似微渺的个体事件一以贯之,见微知著,倾力于揭示近代文明与蜀地之间的冲撞,并进一步以蜀地为缩影,反映中国的特殊历史境况。 本书大体分为三辑:即“风物”、“故物”、“人物”。其中,“风物”以山川河流,森林植被为引子,极尽展示四川的地理风貌,人文风情,穷“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之要义;“故物”则围绕巴蜀两地从古至今的关系沿革,突出四川的特殊地位,反映四川人“敢为天下先”的鲜明特性,以及蜀地在孕育近代思想文化方面可歌可泣的“自由因”;“人物”更选取隐没于蜀史之中,影响显著而又易为世所忽略之人其事。文中多借入蜀“游客”之视野与笔触,以窥近代中国情状之一斑。 全文处处留情“故乡”,不仅添补了四川史料研究的不足,同时也揭示了文人精神家园沦陷这一实质。本书叙事虽平实,情感却激荡;虽力图掩饰内心之扼腕叹息,却时刻流露出作者历久弥深的乡情,以及对时代之“不得已”的种种挣扎。 作者对故乡沦陷实质力透纸背的见地,异于文人单纯慨叹工业文明冷却农耕文明的质朴乡情,而更多着墨于地情国情,氤氲历史气息,落墨之处,尽显对家国历史的反思。 -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融会作者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万历十五年》英文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好评如潮,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韩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
重说中国近代史
编辑推荐——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 本书源自人大的一门热门选修课,即张鸣老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它靠同学们口碑相传而走红校园,最终使更多的人对这段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历史重新认真审视起来。 这门课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原来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当诸多人物与史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难以用一句简单的是非作判定,在正视一段被扭曲的中国近代史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国人今日问题的精神根源。 基于此,我们将这门课的讲课稿集结成书,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这段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真实历史: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是的,那段历史,除去屈辱与仇恨,还有着太多的内容值得重新去回望和反思。 正如张鸣教授所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就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诚如斯言。 -
中国人史纲(全两册)
《中国人史纲:柏杨逝世三周年纪念版(套装共二册)》是柏杨史学著作的代表作之一,是柏杨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岁月里“埋头整理中国历史”而成的一部巨著。说它是巨著,一是就篇幅而言,全书近八十万字,作者以百年作为叙述单元,先把中国史分成非信史与信史,前者从神话、传说到半信史时代,后者从公元前九世纪开始,一直到晚清;二是就影响力来说,《中国人史纲》自出版以来,一直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通史的重要书籍;三是《中国人史纲》的成就代表了作家写史的一种立场,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察力方面,柏杨先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
旧制度与大革命
1789年法国人以从所未有的最大努力,将自己的命运断为两截,把过去与将来用一道鸿沟隔开。但他们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必须去考察那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 法国大革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似乎要摧毁过去的一切;第二阶段要恢复部分已被遗忘的东西。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 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
蠡园惊梦
本书真实地记叙了无锡王家百年来闯荡上海滩的精彩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二十世纪上半期,民族资产阶级“乱世出英雄”的种种传奇——王尧臣、王禹卿兄弟原本南宋朝廷御林军的后代,岁月潮汐中,他们成了一肩行李到上海的弄潮儿,十里洋场,商海沉浮,几致危殆……命运把他们与荣家兄弟连在一起,共创基业,同挽狂澜,还是亲家,与军阀、官僚、洋人、流氓频频过招,终成为中国最大的面粉企业——福新面粉公司的实际掌控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