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吃和远方

    作者:程磊

    美食,是生命不可或缺之物。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它除了直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其中所蕴含的关于人生和远方的回忆与温暖,才是世间至为珍贵的味道。

    《吃和远方》一书中,有家乡,有江湖,有四季,有远方,从令人拍案叫绝的臭鳜鱼到风靡江湖的小龙虾,从别有风味的腊肠到消夜的世界。只要跟紧作者的笔触,天南海北的地道美食,任君品味。

    作者除了将吃到的味道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怎么吃和怎么做也行云流水般呈现出来。在寻找美食的同时,他将有关美食与人、文化、家乡、亲情和生活的所见所感水乳交融地穿插在行文之中,让吃不止于“吃”。

    《吃和远方》是一本有想象力的书,在阅读的同时,我们不仅能与作者一起“吃”到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更能跟随他的脚步寻找味道的记忆,到达远方。

  • 长路

    作者:邓小南

    本书作者是著名宋史专家,在宋史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本书汇集了她关于史学研究、 教学的思考,也收录了她对不少师友的深情回忆,勾勒出一幅丰富而生动的学术面貌,文字清晰,细节丰富,读来让人娓娓忘倦,对于史学研究很有启发。

  • 一个人生活

    作者:[日]谷川俊太郎

    ◆为一个人的生活辩护

    ◆一个人生活≠孤独、寂寞、无聊、无所事事

    ◆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睿智大方谈诗人的独居生活

    【编辑推荐】

    1.谷川俊太郎是日本的国民诗人,被誉为日本现代诗歌的旗手,《一个人生活》是他的随笔代表作,长年入选新潮社经典100册。

    2.本书收录谷川俊太郎的日常随笔与独居生活日记,字里行间坦露一个人生活的自在与随性、朴素与优雅。

    3.谷川俊太郎的随笔文字短小精炼、无始无终,贯穿前后的是他对生活与生命的赤诚,给人坚守自我与热爱生活的勇气。

    如果我是天才的话, 谷川俊太郎就更是天才。——荒木经惟

  • 信仰与理性

    作者:[英]斯温伯恩

    《信仰与理性》是斯温伯恩有神论哲学三部曲中的第三本著作,该系列在哲学界引起极大反响,使斯温伯恩“一炮而红”,更激发了宗教哲学不少新的研究路向。本书内容丰富、横跨不同学科,是一本不同于一般谈论信仰的著作,它探讨的是理性在宗教信仰中的位置,介绍的是如何判别宗教信条是否理性的方法论。 在本书中,斯温伯恩力图证明用理性研究宗教信仰是可取和可行的做法。在他看来,重要的是花时间调查不同的宗教提供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哪些目标是*值得追求的。他以严谨的理性分析,论证了基督教目标的价值及其信条的可能性。

  • 信仰與理性

    作者:斯溫伯恩 (Richard Swinburne)

    《信仰與理性》分析理性的多重意義,探討理性在宗教的位置,並交待如何判別宗教信條是否理性的方法論。作者更用分析哲學的方法去研究基督教的教義,如啟示、三位一體、救贖論等。此書內容豐富、橫跨不同學科,包含當代的知識論、神學、宗教哲學和比較宗教的討論。盼望漢語學界可藉此書更了解斯溫伯恩的哲學世界,從而發展出更豐富的神學及哲學研究。

  • 认得几个字

    作者:张大春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认得几个字》是作家张大春的汉字家庭课堂,89篇散文经典,记录他教两个孩子认字的亲子时光。他抓住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能的机会,用心良苦地教一对儿女识字,传承汉字所承载的身世历史、文化蕴涵与深厚教养,启发孩子感知用文字印证大千世界的乐趣。 汉字从古典当中走来,不断发展演变,走向我们的生活。张大春以渊博的文字学功底、浓厚的人文关怀,让这些汉字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饶有趣味又发人深省。《认得几个字》既是有趣有益的汉字文化课堂,更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与生命教育课堂。

    虽然只是几个字,却含藏了丰富的文化,我们的世界,都在里面。

    【编辑推荐】

    ★ 作家张大春的汉字家庭课堂,10万家庭的汉字教养启蒙书,莫言、阿城、钱文忠、梁文道、蔡朝阳赞誉。一生也许只有一次机会,陪孩子一起从头学认字。一位用心良苦的父亲,一对童言无忌的儿女,89堂温馨逗趣的汉字课,一段生命中至为宝贵的亲子时光。虽然只有几个字,都是父亲对儿女的深情馈赠。 首次出版以来,已为两岸汉字启蒙教育的经典。

    ★ 认字,从来不只是语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89个好玩的字,有体温的文字学,给孩子更好的汉字教养。有故事的字、会变身的字、难学的字、失而复得的字、很怪的字……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选字,由易到难,深入浅出,从字的身世履历、字形演化到文化蕴涵,从识字到情感教育与生命教育,教孩子透过一个简单的字,认识更大的世界,成为更好的我。

    ★ 畅销十周年珍藏版,内容与工艺全新升级,更适宜亲子共读。新版增加“送给孩子的字”知识板块,张大春手书200个汉字,让孩子赏书法之美,识字形演变;彩色家庭照片还原亲子日常与识字场景。全文双色加四色印刷,营造温暖美好的亲子阅读体验。

    ★ 荣获多项图书大奖,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曾获新浪十大“中国好书”、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等。

    【名人推荐】

    你认得字吗?我只认得几个字,不过,还在学习。这些和孩子们在认字过程中的记忆,是我最重要的家庭记忆。我想我不应该只是为了教会孩子写出日后老师希望她能运笔完成的功课而已,我应该也能够教的是这个字的面目、身世和履历。这些玩意儿通通不合“时用”,也未必堪称“实用”,但却是我最希望孩子能够从文字里掌握的——每个字自己的故事。

    ——张大春

    这是一本有体温的书,文字学的体温。目录上看起来无一字不识,翻开来是父亲教儿女认字,但其实是小学。即使是最熟悉的字,也有你完全想不到的意义在其中。这是一本成人之书,而且是一本颇深的成人之书。但很有意思的是只要你翻看这本书,就会一直看下去,因为这里有两个小孩子,一个叫张容,一个叫张宜。

    ——阿城(作家)

    这本书的用心绝不在书名所谓“认得几个字”那么谦虚,张大春对“字”的重新认识是一种拯救汉语的尝试,一种试图恢复汉语文字的鲜活力量的尝试。我们现在的汉语教育已经把大众的语言能力弄得如此贫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都应该感谢张大春写了这样一本关于“认字”的书。

    ——梁文道(媒体人、作家)

    读《认得几个字》,是让我们明白只要愿意,只要付出时间跟心力,可以透过一个简单的字来思考自己跟世界的关系。这本书让我们感受到随时有机会可以重建我们跟中文字之间的热情的关系,假如你是父母亲那更要读了。你自己就看到任何一个字,就可以思考它背后的世界,还有思考这个世界跟你之间的关系。那到最后就真的可以达成我们一直强调的“更大的世界,更好的我”这个目的。

    ——马家辉(媒体人、作家)

    书中让我伤怀的地方,都是写父子情深的章节。这是一本最好的亲子书。他说他只是教几个字,我以为他在阅读孩子、怀念父亲,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

    ——潘采夫(专栏作家)

    《认得几个字》是我最喜欢的育儿书。张大春谈论一些汉字的来龙去脉,跟一对子女的成长故事结合在一起,又有趣,又有知识,让人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并开始建立一种在审美之上的对汉字的爱,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蔡朝阳(“麻辣语文教师”)

    十年前我在做汉字产品开发时,读到大春老师的《认得几个字》,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自己读完也推荐给同事读。识字竟然可以成为一段难忘的亲子时光,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做“小象汉字”就是受到了《认得几个字》的启发,我是这本书的“头号”粉丝。

    ——刘良鹏(汉字启蒙教育者)

    女儿快六岁了,我没有急着教她认字,她倒经常指着些不认识的字问我。我希望她对这些字的第一印象,我向她所作的第一次解释,是原汁原味、生动有趣的。当我看到《认得几个字》,更感深得我心。这本书就是张大春教他两个孩子认字过程的“记录”。不光有趣、有文化,而且,诚如阿城在序中所言,还有“体温”。

    ——谭庭浩(媒体人)

    张大春在《认得几个字》里趣味、幽默的讲述,其价值不仅在于吸引孩子对某个“字”的关注,更是对中国文化传承、生命万物周而复始的思考和书写。

    ——2009年度新浪“中国好书”颁奖辞

  • 我的牧羊日记

    作者:[瑞典]艾克瑟・林登

    一名逃离都市的瑞典学者,“半路出家”成为牧羊人,记录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心境转变。1021个牧羊的日子,133篇充满感动、哲思与诙谐的日记。牧羊需要全心投入,无法当作兼差来看待。日子一天天过去,艾克瑟・林登开始觉得不是他在养羊,而是羊儿们在守护着他……

    通过与 羊儿的相处以及 自己在日常中的观察,艾克瑟・林登在现代城市生活的喧嚣之外找到了内心的和平,同时对世界上的小奇迹进行了敏锐而有趣的沉思,引导读者观察生活、感知自然界自发的一切,同时也教会我们认识关于我们自己和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

    【本书看点】

    一本小书,133篇长短不一的日记,但带给人的震撼却胜过众多的大部头。

    作者讲述他与羊儿的相处之道。他怎样观察他们,怎样与他们互动,怎样通过牧羊来放慢生活节奏,放松身心。

    他带着一种既有趣又迷人的可爱的心情来看待他的羊群,并把这些温暖的感情记录下来。

    他谈到自己起初牧羊时的无知、缺乏经验和缺乏干劲,也谈到了他的羊群,以及他们对他的影响。

    那些有关农场的描述,充满诗意。“出逃”的羊儿飞过牧场上栅栏的画面就像一首曲子的五线谱。

    我想,即使那些对牧羊生活一无所知的人,也会喜欢这本日记。

    每个人或许都有当一个牧羊人的梦,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活在对未来惶恐不安的日子里。

    在现代城市生活的浮躁、喧嚣之外,我们该如何找到内心的和平?

    或许,我们要关心的不仅仅是活着?还有“如何活着”……

    【媒体评论】

    当你身处喧哗人世,你觉得孤独异常。相反,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一个都市男人,放逐自己的内心在牧场,选择与羊群为伴。那些日子被他用如隽永的俳句般记录下来。这个荒诞如一场行为艺术的决定,最终却让他的内心找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宁静。羊儿好似静默的禅师,牧场像是道场,过往和现在始终在他脑海中思辨,他最后会怎么做?他反思到什么,又收获了什么?翻开这本书吧,也不用急着寻找答案,咩咩声真的很治愈。

    ——比尔·波特(美国作家、翻译家、汉学家,著有《空谷幽兰》等)

    将近三年的时间,1021个牧羊的日子,133篇充满感动、哲理与幽默的日记。一个满身疲惫的都市人,在青草、星光与悦耳的咩咩声里重新打下了自己生命的地桩。在寂静里让内心回归宁静,在孤独里让内心回归充盈。这是一本你想一口气买五六本当礼物送人的书。

    ——英国《观察家报》

    如果你想要从现代城市生活的喧嚣之外找到内心的和平,或许可以从林登的《我的牧羊日记》中找到灵感和力量……羊儿是本书的灵魂,最后连作者艾克瑟・林登似乎都想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如果说梭罗的《瓦尔登湖》适合过去的时代,那么这本书,正好适合我们的时代。

    ——瑞典《西博腾通讯》

    很多城市中生活的人都怀揣一个诗和远方的乡居梦,但能把这个梦想变为真实生活,并享受其中乐趣的,却寥寥无几。艾克瑟・林登在这本日记中,记录的是一个都市人变为牧羊人最真实的故事——看似简单、琐碎、周而复始的工作,看似孤独、单调却乐在其中的生活。这不是网红标榜“生活方式”的秀场,而是真真实实的不同选择的人生。

    ——曾焱冰

  • 不安之书

    作者:[葡] 费尔南多·佩索阿

    《不安之书》是葡萄牙知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用十几年书写的几百个随笔片段,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由众多研究专家搜集整理而成。

    《不安之书》是一本深入灵魂的随笔集,佩索阿虚构出多个形象、个性迥异的异名者,让这些异名者代表自己思考、写作,书写出现代人内心的种种感受。这是一个远离人群的人忧郁而又柔情、自由而又纯净的内心世界,前所未有地展现了人性的孤独和决绝之美,充满诗意和哲理,被赞为现代人的心灵圣经。

    每一个有价值的灵魂都渴望过极致生活,每一个热爱独处的人都在最大限度地活出自己。而只有拥抱孤独,才能做到。

    ******************

    ★ 葡萄牙国宝级作家、欧洲现代主义大师费尔南多·佩索阿代表作

    生前寂寞,死后轰动,以遗稿《不安之书》震惊欧洲文坛。作者生前孤独的呓语,令人不安,发人深省,直抵内心深处。

    ★ 用生命书写的孤独,献给每一个孤独者的枕边书

    佩索阿一生孤寂,生活单调,内心敏感,他用优雅而富有哲理的文字创造了一个精神宇宙,带领自己超越庸常的生活,拥抱通透与澄澈的世界。

    ★ 企鹅兰登初次国内授权Richard Zenith权威底本

    《卫报》:Richard Zenith翻译的英译本十分出色,是我们很长时间以来见过的最佳版本。Richard Zenith 译本2015版根据佩索阿手稿最新研究成果修正了早期葡语原版的讹误

    ★ 佩索阿高分译者、青年翻译家刘勇军倾情翻译

    豆瓣8.7分好评,历时一年修订2000余处,用心呈现佩索阿遗作原貌

  • 读库1905

    作者:张立宪 主编

    《读库1905》共包含五篇文章:《弄堂、广场和小镇》《白河攀岩》《鏖战中途岛》《中国剩余定理平话》以及《冷眼看水浒(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岗潮席卷大江南北,浙江湖州菱湖镇的菱晓当时在上小学,镇上的工厂纷纷倒闭,父母陆续下岗,只能另想办法挣钱,两年后举家搬迁到城里。二十年后,菱晓回忆童年的生活,记下弄堂、广场、街坊、工厂等这些跟自己生活相关的碎片,只因一切都已剧烈地改变了。

    如果说优胜美地是美国攀岩者的乌托邦,那么白河就是中国攀岩者的乌托邦,它像一个游离于都市之外的异想世界。《白河攀岩》的三位作者走访多位中国早期攀岩爱好者,回顾二十余年来北京郊区白河岩场的发展,也可以看成是一部中国民间攀岩史。

    《读库1901》里刊发了徐辰老师的《东京上空三十秒》,《鏖战中途岛》可以看作此文的姊妹篇,更为详细地复盘中途岛海战这一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1942年6月4日凌晨,美日双方都还不知道这一天的战斗意味着什么,上午十点二十分开始的六分钟,一系列的巧合、失误和时机,使太平洋战争的天平奇迹般的发生翻转。

    翻看西方数学史时会发现,满眼都是欧几里得、牛顿、欧拉、高斯这些名字,很少有中国数学家侧身其中;以中国或中国数学家命名的定理、公式、方程、常数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硕果仅存的例子是秦九韶和他的“大衍总数术”。后者现在被数学史著作称为“中国剩余定理”,被广泛应用到密码学、多项式插值计算、抽象代数等多个领域。继《无穷大平话》和《黎曼假设平话》之后,贾辉军老师带来新作《中国剩余定理平话》,抽丝剥茧带读者认识和领悟这一精湛绝伦的算法。

    赵瑜老师刊发在《读库1904》里的《冷眼看水浒》引发读者热议,有人认为写得是老生常谈、意气用事,有人觉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们启示。在《冷眼看水浒(续)》里,作者继续用其独特的视角剖析这些梁山好汉们的行事风格,作者认为,《水浒传》可能是一部正面歌颂,而暗地里讽刺其“忠义精神”的作品。

  • 少有人看见的美

    作者:熊逸

    如果没有艺术,生活会是一种失误。

    当代著名思想隐士熊逸的艺术文化随笔经典力作!

    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名画之美与画家之魂 | 神奇意义与时代价值 | 文化阐释与哲理反思

    -

    ★一部多维度交织叙述的当代文化艺术随笔

    多个跨领域范围的知识讲述,满足多领域读者的综合阅读需求。

    ★隐士作家熊逸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以艺术随笔为主题写作的著作。

    该作品以艺术品为具体切入点写作,延伸的边界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诸多方面,十分有力地呈现了当下非常新奇的复合型写作手法,阅读性极高。

    ★该作品远非一本常规意义上的美术读物,更增加一些智力情趣在其中,对于渴望新知通识领域的阅读群体有精准的覆盖性。

    -

    【编辑推荐】

    1.当代思想隐士熊逸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运用哲学、社会学等角度为写作角度,复合型展示了艺术作品背后所隐秘包含的深刻文化意义。

    2.艺术类图书在近年来逐步从小众类读物成长为显性分种类读物。目前多以艺术史讲述和图画作品解析为主,本书的叙述解读方式属于少数,直接选取从思想性和社会学等维度切入,在该图书类别中有很明显的差异性。

    3.作者文体叙述的密度大,可读性极高,阅读人群极为精准。

    -

    【内容简介】

    《少有人看见的美》是当代著名思想隐士熊逸的唯一一部艺术文化随笔,有极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它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学术读物,它无意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如果你恰恰和作者一样,也是一个对智力趣味情有独钟的人,并且对美术史怀有几分兴趣的话,那么你就是这本书所要寻找的读者。

    这本书以绘画为主题,作者以强烈的个人视角为切入点,从思想角度解读艺术名作,进而剖析伟大艺术作品背后指涉的社会问题,从而让艺术在社会学和哲学的维度更增添了新知色彩。

  • 蜂房之神

    作者:[美] 劳拉·金

    死亡这个字眼重重地落了在我的心里,难以置信却又无可逃避,迈克罗夫特死了。

    接受莱斯特雷德总督察的询问之后,福尔摩斯的哥哥迈克罗夫特失踪了。刚刚救回儿子的玛丽·罗素和福尔摩斯,又陷入了寻找哥哥的漩涡之中。

    然而,一则讣告令他们的世界天昏地暗。

    漫长的追凶之路最终指向了一个巨大的阴谋。英国几大情报机构在一战前后的分裂与融合、对立与争夺渐渐浮出水面。

  • 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日]新井一二三

    本来,我的世界只是东京都新宿区的小巷,不仅很小,而且很矮,

    过一条大久保通的小马路,就是最大的冒险。

    二十岁的夏天,在北京火车站国际列车月台我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从那里可以到莫斯科,再到柏林、巴黎、罗马、伦敦、阿姆斯特丹……

    这是一场寻找世界入口的成年礼,

    但是为了进入 世界,首先你得一个人离开家。

    旅行磨练的真谛不在于去了哪里,而在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条路。

    人去旅行,为的是回来。

    我认为,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乡,并用双手紧紧拥抱它。

    走再远,终究要回到家,

    否则,我们不是旅行,而是自我放逐了……

    ************************************************************************************

    年轻的时候,新井一二三写《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而在《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里新井一二三则告诉读者,拥有了旅人精神以后,就能过一辈子的旅人生涯了。培养了旅人精神后,阅读、美食都会带来类似于旅行的满足感;在日本国内,甚至东京市内的移动也都会成为印象满深刻的旅行经验;她也告诉读者如何把旅行经验融入于日常生活,把每天的日子当旅行过下去;最后,她把几个曾游之地的记忆缝合起来,做成自己独特的旅游回忆。新井一二三认为,旅行磨练的真谛不在于去了哪里,而在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条路,而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乡,并用双手紧紧拥抱它。

  • 我和中文谈恋爱

    作者:[日] 新井一二三

    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以一个外国作家的身份写中文的有趣,读来新鲜好玩。

    新井一二三在《我和中文谈恋爱》中讲述了自己学习中文、爱上中文并因中文带来的种种生活经历。

    她曾为学好中文勇闯天涯,去中国坐火车旅行;因为中文,她在加拿大打入华人艺术圈,去纽约唐人街拍摄纪录片,在香港开设专栏,当特约采访;因为中文,她在台湾每年出书,连续十年以上,让她的中文创作,引起大陆和港台读者的回响。

    ***************************************************************************************

    内容简介:

    新井一二三在《我和中文谈恋爱》写的,可以说是很个人的故事:一个日本人如何跟中文谈恋爱。

    和中文谈恋爱,刚开始的一年是全靠耳朵和嘴巴。中文听起来很悦耳,说起来简直跟唱歌一样舒服,而且由大脑里分泌出快乐荷尔蒙多巴胺,令人特别高兴。真没有想到世上竟然有这么好玩的语言!

    新井一二三把中文当作日本护照以外的另一本通行证,或者说哆啦A梦的任意门,大胆地走世界各地。她曾在中国坐火车旅行;在加拿大打入华人艺术圈;在纽约唐人街拍摄纪录片;在香港开设专栏,当特约采访。

    同时,因为她来自中文世界之境外,始终处于远离中原的边缘上,谁料到那位置偶尔给她带来旁观者清的眺望。从学习中文到成为作家的路上,曾有过难忘、有趣、悲惨、倒楣的经验,但如果生命里没有中文,新井一二三根本不认得自己,哪里会出现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人呢?

  • 带着故乡去流浪

    作者:林东林

    《带着故乡去流浪》是作家林东林的一部全新散文集,讲述了作家对故乡的感官记忆。每个人都在远离故乡,或在空间里,或在时间上,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异乡人。但是,故乡烙在我们身上的感官记忆却永不消散。我们永远忘不了儿时的饮食记忆,摆脱不掉骨子里的故乡身份,尽管我们一生都在与故乡为敌 。作家以文学的方式重新认识故乡、书写故乡、回归故乡,提出了异乡和故乡的和解之道。

    编辑推荐:

    1.故乡不是一个地方、一段时间,而是它烙印在我们身上的感官记忆:每个人都是异乡人,故乡就是我们自己。

    2.从饥饿、疼痛、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角度,呈现我们的困境,重新打量故乡和每个人之间的深层关系。

    3.你没有故乡,你只有身体这个唯一的故乡!你走到哪里,就把故乡带到哪里!

    4.从形而下的感官生活,到形而上的感觉体验,重估孤独、缓慢、安静、落后、行走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

    5.以文学的方式重新认识故乡、书写故乡、回归故乡,提出在这个时代里异乡和故乡的和解之道:带着故乡去流浪,重新恢复故乡为我们形成的感官记忆。

    名人推荐:

    以前我以为走出去了的人,反过来看自己的家乡,它才能称为“故乡”,在林东林身上也确实是合适的,他像一只鸟儿天南地北地飞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心深处的牵绊很大的那一块一定是人最初出发的地方,这个“故乡”在地理上是不动的,但是却被一个个人背在背上。东林的文笔我是熟悉的,难得的是他笔触的细腻,枝枝叶叶都从深情里长出来,像一棵树护佑着他,也引导着他长成一棵树的样子,这些东西化成文字脉脉地淌出来,便也是面对故乡的一次反哺。

    ———著名诗人 余秀华

    出走故乡多年,忘掉故乡多年,背叛故乡多年,现在又回过头来与故乡相见,与故乡相认,并通过文字重建一座故乡。东林在《带着故乡去流浪》中所写的其实也是每一个当代人都应该做的,唯其如此,我们才能与故乡真正和解,也才能与城市真正和解。只有不被城乡二元对立的现实所割裂,只有不被我们偏执的己见和情绪所左右,我们才能真正回得去故乡,也才能真正进得去异乡。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王祥夫

    东林是诗人。看他的散文,常常觉得他在诗里没说完(也不必说完)的话,自然流畅出来。非常朴素。朴素是难得的,那是一种锤炼之后的所得。深情唯朴素才能更有力量。故乡事,故乡人,非得如此,才能靠近。

    ——著名作家 桑格格

    这一年,山河岁月沉重,因此东林笔下的田园和回忆会让人觉得格外难舍,想要特别珍重。从田野出发的乡愁,对于有相同经历的人来说,是蓦然回首的默契;对于只有城市记忆的孩子而言 ,卻也是灯火下一场温暖的相逢。感动其实是一样的,在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当中,我们拥有的不过是一幅血肉之躯,值得珍惜的是胸中的那一点温暖。东林的文字记录下人间的常情,流年中的丰盛与荒芜。来时路上点点滴滴,且走且化作了必要的怀念,饱满而且有趣。

    ——著名作家 闻人悦阅

    故乡会在无形中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文化DNA,溶进作家的血液之中。它会对写作者的思考方式、认知能力、观察事物的角度甚至是审美倾向都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从故乡与流浪的对立中,我还能进一步联想到返回与出离,漂泊与归根、少小离家与乡音无改等。但无论沧海浮沉,月落月升,当故乡成为一种文学胎记,它便能让作家的文字在卷帙浩繁的抒写中获得第一时间的指认。《带着故乡去流浪》,这是在对立中寻求兼容的可能,而“故乡”一词在当下文学语境中似乎缺席已久,感谢东林给与它再次被召唤的机会。

    ——著名诗人 王单单

  • 学做妙人

    作者:蔡澜

    1.内容简介:

    何为“妙人”?拥有“洞明而真情的处世智慧,有趣而不可多得的灵魂”的人。蔡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妙人”,他是作家、美食家、生活家,他活得透彻又饱含真情,提到有趣二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蔡澜”。

    这本《学做妙人》是蔡先生的最新散文集,文章包含了蔡澜先生“如何成为妙人”的“ 奥妙”。

    书中谈人生,谈生死,谈男人,谈女人,谈自己,篇幅短小,一朵花里见世界,有心人自会从蔡先生的文字里感受到妙人之妙,也有可能帮助到有心人走上成为妙人的道路。

    2.编辑推荐:

    ★老顽童”蔡澜写给你的“成为妙人”之书!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开讲啦》特邀讲师、《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顾问、《新周刊》年度生活家蔡澜享有盛誉,微博粉丝1000万+。《学做妙人》是蔡先生最新散文集,文章包含了蔡澜先生“如何成为妙人”的“奥妙”所在。

    ★拥有洞明而真情的处世智慧,有趣而不可多得的灵魂!

    书中谈人生,谈生死,谈男人,谈女人,谈自己,篇幅短小,一朵花里见世界,有心人自会从蔡先生这本文字里感受到妙人之妙,也有可能帮助到有心人走上成为妙人的路途。

    ★ 金庸作序推荐,汪涵、大张伟赞赏的“师傅”,薛兆丰在《奇葩说》感人推荐!《新周刊》《开讲啦》集体盛赞!

    蔡澜散文深得明清小品文精髓,短小精炼,每篇文章短则几百字,多则千余字,读起来却轻松有趣,颇具代入感。

    ★装帧精美,双色内文,文艺彩插,品质阅读。

    3.媒体评论: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要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汽车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貌。他教我怎样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肯定比我潇洒得多。

    ——金庸

    ★他是一个有文化、读书、有想法、有追求的人,只不过世事不能够尽如人意,他就选择放开。

    ——鲁豫

    ★比较喜欢有阅历的智者,故买来一看。大师过得很随性、洒脱!希望从中有所感悟。

    ——(读者)宁打死

    ★喜欢蔡先生的文笔,诙谐中却藏着道理!观点跟世俗真的迥然不同,受益匪浅。

    ——(读者)无奈写不出结局

  • 意大利的冬天

    作者:[法国] 儒勒·米什莱

    本书文章精选自法国19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的12部代表著作——《鸟》《虫》《海》《山》《意大利的冬天》《罗马史》《法国史》《人民》《我们的儿子》《女巫》《我的少年时代》,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自然散文和历史散文两部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渊博学识闪现在字里行间。

    不要问我你们该带什么新书去度假,那样我会回答:“没有什么新书。你们就带上《鸟》《虫》《海》《山》,到树林深处重新阅读。我可以肯定,你们会以为还没有翻阅过。”

    ——左拉

    时代需要像您这样的人;每个世纪都有斯芬克司,那么就应当有许多俄狄甫斯。我为我们两个心灵的契合感到喜悦。您所有的著作都是行动。

    ——雨果

  • 考古者说

    作者:郑嘉励

    本书在2016年出版的图书《考古的另一面》之基础上修订而来,新书删去其中与考古工作关系相对疏离的文字,增加了大量主题性和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修订后全书共分四编,分别为:寻墓、语石、读城、格物。寻墓、语石两编,在原书石语、冢书两辑内容的基础上增删修订而成;读城一编,是全新的内容,主要围绕浙江城市考古展开;格物一编,则在原书“观物”一辑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增删,依然主要是考古行旅或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 一个人的阳台

    作者:立雯

    《一个人的阳台》是作者2009年到2019年旅居美国的随笔集,内容丰富多元,主题围绕着人的成长成熟、悲苦快乐,爱情与人际关系的波动,以及自我的清醒稳固。

  • 山居七年

    作者:二冬

    借山而居第七年,终南山里有神仙。

    2014年因借山而居火爆网络的青年诗人、画家二冬,在终南山的小院儿里诗意地栖居七年了。很多人以为他住个一年半载,就又逃离回都市了。他却说,有机会想搬到更深的山里去。为什么借山而居的七年里,二冬把隐居变成了长居?

    山居的日子里,二冬把平凡琐碎的生活过得温暖而丰盈,一个人,两座院子,院外有山,院内有诗。自耕自食,一日三餐,四季轮回;写书画画,耕读酣睡;有猫有狗有鹅有鸡有鸭,也有诗书酒茶云雨雪。

    在这本《山居七年》中,他以诗意的语言捕捉日常事物的闪光时刻,分享一蔬一果、鱼虫鸟兽倾吐的自然秘语,也记录下山居生活的惬意与无奈,以及写诗、作画、会友时的洞察和思考。

  • 走出孤岛

    作者:吴琦 主编

    《单读24·走出孤岛:水手计划特辑》是《单读》在话题、内容与设计上的又一次自我革新。

    集中展示单向街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文学活动“水手计划”的作品成果。刘子超、柏琳、曾嘉慧、冯孟婕、郭爽,五位水手前往帕米尔高原、萨拉热窝、日本长崎、摩鹿加群岛和东南亚等地,发回他们的记录与思考;

    首发晓宇的“疫区日记”系列文章,紧密关注疫情时期人的物理与精神处境;

    与澳大利亚大使馆合作创立的“澳大利亚文学专栏”继续更新,走向更广阔的海外文学世界;

    诗人杨键对母亲的哀思,在这个生命消逝的时刻格外触动人心;

    作者巫昂充满智识的十封信里,洋溢着令人愉悦的洞见;

    青年导演唐棣对于影像与文字两重世界的体验,造就了他独特的审美视野……

    在这个人人坠入孤岛的时刻,我们选择走向他人,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联结

    ——2020年,在宽阔的世界,让我们做一群不狭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