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夜长梦多
全新的写农民的小说
莫言、阎连科特别推荐
首届中国长篇小说年度金榜作品
历时十七年完成的长篇力作
◎ 编辑推荐
☆本书视野开阔,虽从乡村、小镇着手,所展现者却是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以此为舞台,交错搬演不同时代的事件,诸事件间又有着微妙、神秘的关联,自然与历史融合一处,其中可见对于人之处境与立身根本的深刻省察。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部,第一部写的是一座村庄、一个群体的历史,写其中发生的种种奇事;第二部写了一个人的历史,即主人公翅膀的心灵史。前者丰富、魔幻、宏大,后者深入内心的挖掘,二者互相映现,表现了大时代下个体的命运,残酷环境中纯洁心灵的挣扎、成长,以及乡村变革给人心、自然带来的巨大冲击。
◎名人推荐
☆中国历来不缺写农村写农民的小说家高手,周立波、赵树理、孙犁、柳青、浩然、陈忠实,名字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却从来没有过一个小说家这样子写过农村,这样子写过农民。赵兰振开了先河,中国从此有了全新的写农民的小说,如同美国的考德威尔的《烟草路》,如同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马原
☆读懂了中国的小镇,就读懂了中国。而阅读赵兰振的小说,就是阅读中国的小镇。——李洱
☆赵兰振的小说,对生命个体拔节生长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深度观察,并进行了精微独到的呈现,他不断地让我们猜谜,又隐藏起了谜底。他的作品有着凝视深渊的力量,也有着向着文学本真进发的姿态,因他所创造的文学世界如此诡异,绵密而生动,证明了他是当代非常优秀的小说家。——邱华栋
☆作者奇谲诡异的想象力赋予乡村大地丰厚久远的生命力,万物有灵,各自喃喃低语,非常迷人。小说内部空间复杂、多向,力图展示现实世界的辩证存在。——梁鸿
☆赵兰振的叙事亦幻亦真,抒情别具气象,藏刀锋于幽暗间,篇章隽永而各生光彩,有大器晚成的厚味。——陆源
☆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中,赵兰振的《夜长梦多》也许是最为着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受拉美文学影响,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的魔幻成分不绝如缕,但许多属于猎奇、点缀、炫技或哗众取宠的,并未魔幻到骨子里,实验的价值也不若初衷。《夜长梦多》却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品,阅读中,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作者的严肃、真诚,以及他在把握表达方式上显示的才具。——胡平
☆诺贝尔已将奖状发给吉他手,答案却并不在风中飘荡。文字仍旧如病毒般繁殖不尽,故事胡作非为,而阅读却让人疲惫不堪。《夜长梦多》从天而降,南塘如此迷人,我们忽然领悟,原来我们仍旧是那个拥有故乡、可以做梦的“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李潇潇
☆正是《夜长梦多》这部作品,改变了我对文学经典的看法。不知从何时起,在人们心中,文学经典已然成了外国作品的代名词,当下中国文学不在此列。然而,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中国不乏经典,不乏潜心写作的伟大作家。——孟丽萍
-
何以为我
✦ 普利策奖得主、非虚构作家——阿列克斯·提臧(Alex Tizon)唯一自传体图书。
✦ 1964—2014,从亚洲到美国,漂流、移民、冲突、生存,寻找作为亚洲人的自己。
✦ 关于漂泊异乡,关于寻求更好的生存,亚洲人在美国经历了什么?歧视、不 公、人口买卖,用调查揭露种族歧视的真相。
✦ 普利策获奖记者、《洛杉矶时报》西雅图分社社长、俄勒冈大学教授——阿列克斯·提臧走遍亚洲,寻找作为亚洲人的自我认同和文化之根。
✦ 这是一本敢于坦诚自己生存困境并且对当代美国文化进行了毁灭性批判的书。
——《西雅图时报》
-
【内容简介】
作者自我撕裂式地检视了作为亚洲人试图融入美国社会时的内心的复杂、耻辱和小胜利,从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出发,揭露了美国种族歧视的种种形式和问题,真实呈现了亚洲人在美国的生存困境。
从最初试图融入美国社会时身为亚洲人的自卑感,到获得美国社会认可后的胜利感,以及最后真正找到属于亚洲人自我认同感的经历让这本书真实且充满了说服力。作者的足迹遍布世界,从美国到中国,日本、菲律宾,他用双眼看清世界,也感受真实的自我。
-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敢于坦诚自己生存困境并且对当代美国文化进行了毁灭性批判的书。
——《西雅图时报》
《何以为我》是一本观点新鲜又非常诚实的书。”
——纽约时报
《何以为我》的内容令人信服,也让人大开眼界,感触深刻。
——书单
“普利策奖获奖记者亚历克斯·提臧将历史、回忆录和社会分析结合在一起,在主题、背景和凝视之间流畅的叙述,使本书节奏流畅,引人入胜。”
——出版人周刊
一部分是坦率的回忆录,一部分是精辟的文化研究,《何以为我》解决并揭露了对亚洲男人的刻板印象。阿列克斯·提臧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勇气写作,这是一本既具有启发性,又具有解放性的书。"
——彼得·何·戴维斯,《财富》的作者。
-
【作者简介】
阿列克斯·提臧(Alex Tizon)
2017年最受欢迎的非虚构作家No.1,普利策新闻奖获奖记者,曾任《洛杉矶时报》西雅图分社社长和《西雅图时报》的长期撰稿人,并在俄勒冈大学任教。他制作了一个关于亚洲第三世界邮购新娘的《60分钟》节目,作品Big Little Man(《何以为我》)曾获得J. Anthony Lukas Prize Project颁发的著名作品奖。
他的作品《我家的奴隶》原刊于《大西洋》杂志2017年6月号,收录于读库Mook《读库1706》。
-
合金男爵2
《圣山》《鼹鼠》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编剧
一部武侠风骨的太空歌剧
一段铁马金戈的家族史
糅合日本武士道、欧洲骑士精神
古希腊悲剧主题和重金属内核的科幻漫画
编辑推荐
◎ 空前强大的主创阵容:《圣山》《鼹鼠》导演,离经叛道、天马行空的科幻怪才佐杜洛夫斯基编剧,欧漫大师墨比斯担纲人设,阿根廷天才画家希门尼斯作画。
◎ 一部具有武侠风骨、莎士比亚式的太空歌剧巅峰之作:《合金男爵》的宇宙是一个雄浑瑰奇、逻辑自洽的架空世界,它以“侠”“义”二字精神打底,以“合金男爵”五代家族史为主线,刻画了佐氏宇宙中第一冷血、高效、战无不胜的赏金猎人。在茫茫星辰大海间创造了一个等级森严、权力斗争激烈、血雨腥风的江湖武林。
◎ 一段铁马金戈、笑傲江湖的家族史:以随伺当代合金男爵“无名”的仿生机器人“铜头”口述为线索,串起了“家至大者”(Les Castakas)一族五代人的兴亡。从第二部开始,开创了合金男爵最重要的传统:弑父。
◎ 一部糅合蒸汽朋克风格、日本武士道、欧洲骑士精神、古希腊悲剧主题和重金属内核的科幻巨著:仿生机器人需要人类的体温维持线路不致锈蚀;每代合金男爵的选拔要经历以自残肢体,甚而弑父弑母为代价的砺炼礼;但是,深藏于科幻表壳下的永恒价值,仍然是人类不变的爱、勇气和忠诚。
️ 内容简介
为了逃避仇敌追杀,二代合金男爵阿格纳不得不手刃生父,由此开启了合金男爵弑父的传统。
在蛮荒星球韬光养晦十年,阿格纳终于追查到仇敌的下落,带着爱妻欧妲踏上了复仇之路。与神女修会一战,阿格纳终于亲手为父报仇,却也连累欧妲,使她香消玉殒,从此孤身一人。
合金男爵一脉的传承,终将何去何从?
名人与媒体推荐
“《合金男爵》的篇幅之浩瀚、创新之果敢,令人手不释卷!每页都承载着全新的疯狂想法。”
著名美漫编剧沃伦·艾利斯(Warren Ellis)
“《合金男爵》是一部悲壮的太空歌剧:它集饱满的情感张力和完美的创作技巧于一身,令人爱不释手。”
All-Comic.com
“太空歌剧巅峰之作。”
http://www.figures.com/
-
神武军容耀天威
明朝积极利用了各种媒体塑造并传播军事大典壮观场面,在信息科技尚未发达条件之下,皇帝希望借此与外界接轨,利用文臣诗赋的平台来传播圣君形象。虽然在政治上皇帝与廷臣之间冲突层出不穷,但是至少在明初时期,在颂扬军事大典这个问题上,他们的利益关系比较一致。到了明中后期随着政治文化变迁,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就排斥了大规模军事大典,将其描述为极其虚伪、毫无实质意义之举,军事大典很难起到展现皇帝魅力、彰显王朝军事力量的作用了。明朝军事大典同时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意义和功能,它是一种消遣方式、一种运动爱好和军事训练,也是一种政治符号、宫廷典制等。
——鲁大维
【内容简介】
与大多数帝国一样,明廷为展现王朝实力和军事力量,赞助了盛大的尚武活动。在明朝的头两百年,皇室田猎、马球比赛、射艺比武、骑术表演、校场阅兵和皇室兽苑数次激起争议,构成一个充满张力的领域。围绕它们,皇帝与重臣就统治者权力、君臣关系、尚武元素的作用等问题,展开明暗博弈,提出矛盾主张。鲁大维充分挖掘明朝的诗歌、散文和画作,在亚欧大陆近代早期历史的大背景下,以尚武活动为立足点,剖析明朝宫廷文化的变迁,并揭示了明与帖木儿汗国、莫卧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共性。
【本书荣誉】
《神武军容耀天威》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关于明代的君权、君臣关系,以及明在亚欧大陆统治模式中地位的认知。为检视明廷统治中的这个重要但长期遭到忽视的方面,鲁大维令人印象深刻地搜罗了大量史料,包括朝鲜关于明的记录,并把它们合理地组织起来。他致力于消除学术界中的“长城心态”,把明朝带入欧亚历史研究者的视野,促进了关于明廷和其他近代早期宫廷间的比较研究。
——施珊珊(Sarah Schneewind),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神武军容耀天威》把明朝放在亚欧历史的大框架下,强调了尚武文化对明廷统治权维系的作用。鲁大维阐明了尚武文化为何在历史记录中并不明显——因为现存文本大多出自持反对态度的文官之手。这种情形要求我们在每一个案例中都仔细阅原始资料,并深入理解相关政治语境,而就此方面来说,鲁大维的博学和知识面之广值得推崇。这本著作填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空白,极大地增进了我们对尚武展示活动,以及其对明朝武力展示——无论这种展示针对的是国内还是国外观众——的重要意义的了解。
——石康(Kenneth Swope),南密西西比大学
书中的叙述生动形象,又一次展现了鲁大维对中文原始史料和东亚学术成果的出色掌握。他清楚而具有说服力地提出了观点,让读者进一步认识了明朝朝堂和文人精英之政治生活,以及明廷所处的历史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
——韩慕肯 (Kenneth J. Hammond),新墨西哥州立大学
-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
【编辑推荐】
现实版《神探夏洛克》《非自然死亡》
坐上时光机,进入《贝克街的亡灵》解谜游戏——真相只有一个!
你将变身侦探与法医,参与科学和迷信的角逐,揭开层层迷雾,在隐秘的角落窥探沉默的真相!
-----------------------------------------
★2007年度爱伦•坡奖获奖作品|Goodreads高分高人气好书
-----------------------------------------
★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犯罪纪录片——
维多利亚时代,咝咝作响的煤气灯,藏污纳垢的欧洲街巷……
让人背后发凉的死亡现场,扑朔迷离的案情,魅影般闪现的凶手……
-----------------------------------------
★一部重口味的极简法医史——
血迹、指纹、脚印在诉说什么?死者眼中能呈现凶手的脸?
医生与盗墓者有生意往来?犯罪会遗传?
-----------------------------------------
★一部好玩的博物学小百科——
苍蝇是重要证人?真的有狼人和吸血鬼?人死后头发和指甲会继续生长?
-----------------------------------------
★收录多幅珍贵史料图片,真实再现一两百年前的法医学面貌。
-----------------------------------------
★装帧由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
=======================
【内容简介】
乘坐一辆双轮马车,开始一段不羁旅程,沿着夏洛克•福尔摩斯铺就的路,领略19—20世纪的医学、法学、病理学、毒理学、解剖学、血液化学,以及当时新兴的法医学。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不逊于任何一件福尔摩斯谜案,令人大开眼界。E. J. 瓦格纳以大侦探福尔摩斯的非凡冒险为出发点,将那个时代真实发生的疑案(如开膛手杰克案)娓娓道来,不断穿梭于小说与历史之间,为理解福尔摩斯的故事和现代法医侦查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格林童话初版全集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注解本,英语世界恢复格林童话原貌“了不起的版本”。
◆“很多美好的故事都是被逐渐剔除掉的。”重新发现格林兄弟未经西方文化审查的原始故事。
◆更绝妙,更变换,还原辛辣、生猛、天真的原味,这才是真正的格林童话。
◆涵盖动物故事、荒诞故事、寓言、传奇、轶事及魔幻故事。
◆资深童话学者为原注作注解,纽约艺术家独家绘制全新版画。
——————
两百多年前的1812年,《格林童话》出版第1版第1卷;1817年出版第1版第2卷。此后,经过多次删改、增补,这部经典著作于1857年出版格林兄弟生前最后的第七版,从最初质朴的多元化民间实录,被基督教文化改造成中产家庭读物,许多原始的民间故事被删除或替换。本书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最新版,以1812与1817的初版全集为底本,恢复格林童话初版全集的原貌,被誉为“了不起的版本”。
——————
“经典之作,宛如以珍贵碎片镶嵌的马赛克艺术,每一片都闪耀着独特的色彩和个性。”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
“如在引诱魔鬼来重读这些童话故事,震惊于英雄主人公的厚颜泼辣,迷失于小径分岔的森林。”
——美国《现代世界文学》
“这是首次以英文出版的初版格林童话,揭示了那些被讲述了200年的睡前故事匪夷所思的另一面……该版本156个原始故事……展示了这部广为人知的童话截然不同的另一面,全新的增补也令人毛骨悚然。”
——英国《卫报》
“了不起的版本……富有启迪意义……这是未删节的格林童话:令人震惊、趣味盎然,而且有时又彻头彻尾地神秘荒诞。”
——英国《独立报》
-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打捞《史记》中消失的《今上本纪》,追寻汉武盛世的真实面貌
★还原司马迁作为历史见证人的视角,看尽大时代中的个人命运
★刘勃最新作品,论文般的历史考据,侦探小说般的阅读快感
这本书写汉武帝时代,但不是全面介绍汉武帝时代。作者刘勃从《史记》的叙述之中,还原司马迁的处境,理解他对许多事件的视角。
在司马迁的见证下,汉武时期的儒臣、名将、酷吏、后宫、游侠、平民命运各异,他个人也成为舞台中的角色。
今人可能怀疑司马迁的视角和书写不够客观,但一个生逢盛世的品格正直、才华横溢、感情充沛的优秀人类的私人记忆,也仍然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
正义与微笑
★太宰治的反“失格”的少年青春小说
★日本第六届新潮社文艺奖提名作品
★《人间失格》台版译者高詹灿再度翻译太宰治作品
★真实再现太宰治逆行于人世的少年意气
★无赖派”旗手太宰治笔下的青春希望
★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称的日本作家
★以日本旺文社《正义与微笑》为底本翻译,以精装出版致敬经典
-------------------------
内容简介
《正义与微笑》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人物太宰治的少年青春小说。本书收入日记体小说《正义与微笑》和书信体小说《潘多拉之匣》两部作品。小说风格明快、平和,有趣。书名作品《正义与微笑》讲述了主人公芹川以“正义与微笑”的信条,追求当演员的人生梦想。《潘多拉之匣》则讲述了得了结核病的富家公子小柴利助在疗养院的有趣生活。《正义与微笑》是太宰治继《女生徒》中少女的生活与心境变化之后,首度以日记形式描写一名少年历经怀疑、苦恼,最终奋斗达成梦想的青春小说。面对理想与现实人生的巨大落差,以太宰治自身为原型的主人公少年进在日记中写下对自身的迷茫 对俗世的轻蔑,对黑暗的反抗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
哲思与海
由于偏爱内陆的安全感和思维方式,哲学家日益放弃了对海洋的探寻,转而将它交给了海洋生物学家、探险家和诗人。但是,诗人偶尔会连同精神分析学家一起,将我们带回万物的本源——海洋。
人性、神性、悲剧性、无边的灾难之海与有限的生命,伴随这些主题,读者可以跟随作者在泰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荷尔德林、梅尔维尔、伍尔夫、惠特曼、尼采、海德格尔、谢林、费伦齐、弗洛伊德的论述中探寻人类与海洋的复杂关系,揭示我们的冲动、焦虑、死亡和爱。
-
加斯顿
轻易不动手工作,动则搞砸一切!
社畜快乐摸鱼指南
欧洲幽默漫画经典
几十种语言译本 畅销全球
五册合一,重磅袭来
承包大半年的笑料!
▼编辑推荐
◎加斯顿:欧洲“垮掉的一代”形象代言人,欧洲文化重要符号
加斯顿于1957年横空出世,迅速风靡欧洲且势头经久不息。在法国Fnac书店和《世界报》联合评选中,幽默漫画《加斯顿》与《尤利西斯》《存在与虚无》等严肃作品并列20世纪百强图书榜上。这部漫画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动画、游戏;加斯顿上过谷歌首页doodle,进过蓬皮杜中心的图书馆展览;有他的街头雕像,乃至有以他命名的街道,有纪念他的邮票,有研究他的专著……如今,这位喜剧巨星首度访华!
◎安德烈·弗朗甘:欧洲幽默漫画标志性的存在,首届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得主
安德烈·弗朗甘是著名的比利时漫画家,他在1974年成为安古兰国际漫画节的首位大奖得主,两度荣获圣米歇尔漫画节大奖,1980年瑞典漫画学院为他颁发蕞佳国际漫画作者奖。安德烈·弗朗甘是欧洲幽默漫画标志性的存在,《丁丁历险记》作者埃尔热多次表达对他的钦佩,他曾说:“我每读到一部弗朗甘的作品,都会对自己说:‘这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在他身边,我只是一个蹩脚的画师。’”
◎坏孩子、差生、摸鱼之王、糟糕员工的守护神,
加斯顿在可有可无的岗位上干出了自己的价值。是或曾经是熊孩子、差生、糟糕员工的人一定能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同时是发明家、化学家、音乐家、机械师、烹饪家、鸟语学家……的人更能找到共鸣:他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咋想咋做,做啥毁啥,犯错之多令人瞠目(据好事者统计,他共闯了913个祸),吓跑同事气疯上司的能力令人咋舌,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闯祸的“匠人精神”更是令人高山仰止。
◎大道至简的哲学化身,社畜的快乐指南
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论你做什么工作,是什么“家”,都可以生活得快乐。
作者的人生哲学是“人应该像小孩子玩耍一样生活”。尽管有不少评论家对加斯顿做出过多种高深的解读,但其实本书的内涵很简单,“我画加斯顿只是为了自己画得开心和逗读者一笑”——加斯顿可以说就是没心没肺的快乐的代言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加斯顿》系列漫画五册合订本。
加斯顿和丁丁一样,是比利时家喻户晓的明星公民。他是一个办公室小职员,有两个,或者三个特点:一是懒,无所事事;二,是(在工作之外)鬼点子多,爱发明,爱创造,勇于尝试;三,他的发明创造总是以失败告终。所以,他总是犯错、添乱、闯祸。事实上,他的姓氏拉格菲(Lagaffe)分开读就是La gaffe——蠢话、蠢事的意思。
加斯顿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饱受拉格菲之苦,但没有人会讨厌他,因为他还是个超前的环保主义者、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平爱好者,而且说到底,他就是个天真、有趣、有激情、有创意的小孩!
▼媒体推荐
我每读到一部弗朗甘的作品,都会对自己说:“这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在他身边,我只是一个蹩脚的画师。”
——《丁丁历险记》作者埃尔热
加斯顿已经和丁丁、高卢英雄一起成为第九艺术殿堂中的圣像。
——蓬皮杜大众信息图书馆馆长热罗姆·贝西耶
无所事事的办公室职员、业余化学家、公司签署合同的灾星、闯祸精,加斯顿·拉格菲已成为漫画史上蕞著名的反英雄形象。
——法国《美术》杂志专题文章
-
法国大革命思想史
以激进的启蒙思想为基础重新定义法国大革命
以思想的交融和碰撞再现跌宕起伏的峥嵘岁月
◎ 编辑推荐
☆以时间为脉络,深入探讨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冲突不断的各种政治思想和派别,并由此详细分析了它们对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造成的诸多影响;
☆内容扎实又富有独创性,论述大胆而精辟,勾勒出了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出色地总结了前人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学术成果,提供了革命主要领导人物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又启发推动了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论辩;
☆本书作者乔纳森·伊斯雷尔长期深耕政治思想史,在欧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任职,学术影响力和地位不言而喻,著作等身;
☆2015年美国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欧洲和世界历史类获得者
◎ 内容简介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或许没有哪段时期比法国大革命时期更加炫目。然而,最近几十年来,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学家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社会力量激发和塑造的,忽视了自由、平等这些抽象概念。在本书中,作为研究启蒙运动重要历史学家的乔纳森·伊斯雷尔,以革命思想为立足点,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各种思想和流派作为解释和探讨法国大革命起源、发展及终结的基础,为读者展示了革命思想如何从18世纪的激进思潮中生发而出,又如何将革命的领导者分化成激烈冲突的阵营,乔纳森·伊斯雷尔对秉持不同革命思想的法国政治精英之间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人类思想的交融、碰撞,共同勾勒出了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 媒体推荐
伊斯雷尔作为研究18世纪启蒙运动的权威学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精辟的论点,即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由支持或质疑启蒙思想的新政治学说之间的冲突推动的。 ——《金融时报》
这本书生动地描述了塑造法国大革命以及大革命时期的民众的革命思想,政治思想所能释放的社会力量和抵抗变幻无常的民意时所需的领导力,将会为本书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新政治家》
一部杰出之作,一本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作品,这本书带领我们去思考和挑战公认的智慧。
——《欧洲史季刊》
令人印象深刻。
——《泰晤士报》
这本书有着丰富的细节,伊斯雷尔用这部作品为启蒙运动,特别是他所说的激进的启蒙运动,镀上了一层新的光芒。
——《新鹿特丹商报》
本书博学而充满热情,这是一部激动人心、大胆、有价值、有勇气的作品,应该让更广泛的读者看到。这本书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法国大革命的概念。乔纳森·伊斯雷尔辩称,革命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推动了大革命向前发展,并构成了大革命的精髓。伊斯雷尔提供了大量关于革命领导层激进派中鲜为人知但令人着迷的人物的细节。
——海伦娜·罗森布拉特,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
没有哪本书可以和这本书相比。这本书既出色地总结了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也开启了新一轮关于这场重要革命的讨论。 ——威廉·道尔,《牛津法国大革命史》作者
-
混沌
《阴阳师》作者梦枕貘与《星之子》作者松本大洋强强联手,以《庄子》中的神话故事为基础,打造奇幻绘本。
传说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间的帝王叫“混沌”。倏和忽在混沌的地方相会,受到热情招待。倏和忽想报答混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而混沌没有七窍,于是决定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混沌死。
你喜欢一直向着天空微笑、神秘又软萌的混沌吗?
梦枕貘与松本大洋根据《庄子·应帝王》中的寓言,以相映成趣的文字与图画,给读者描绘了充满奇幻与想象的故事,让古老的中国神话以鲜活的生命力为世界所知。
-
日本权力结构之谜
从二战战败到21世纪的今天,究竟是谁在统治日本?
政党、官僚、财阀、司法、黑帮……还是无处不在的“日本文化”?
继《菊与刀》之后,剖析日本社会运作机制与文化本质的经典
深度解读日本战后历史与未来走向
呈现一个我们未曾真正理解的日本
这本书已经影响欧美对日政策的制定
------------------------------------------
现代日本,似乎已经跻身世界主要强国行列。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以战败国的身份,以恢复经济实力为唯一国家目标全速前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然而,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爆发,应对事故时的拖延与隐瞒,安置灾民的不周与迟缓,将日本政府的无能软弱,暴露在世人面前。
日本,这个国家让我们看不明白。政府做不出果断的决策,首相是随时可以下台的“替罪羊”,不同的党派只是操纵选票的机器,那么究竟是谁在统治日本?政府、党派、财阀、司法系统、媒体和有组织的黑帮……这其中为什么很难一个找到真正掌握权力的核心,一个值得人们去问责的对象?
沃尔夫伦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日本,结合30多年来在日本的采访工作、与商政要人的私人对话,全方面剖析日本社会的运行机制,深度解读日本战后历史与未来走向,呈现了一个我们未曾理解的真实日本。
政府、党派、商界财阀、警察和法院、大众媒体,甚至是有组织的黑帮与新兴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掌权者,建立了绵密的人脉关系网笼罩全国。权力分散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也造就了温顺的国民——全身心奉献给公司的男性工薪族,只适合待在家里的女性,还有缺乏创新能力、应试机器般的学生。他揭开人脉关系维持的巨大网络,戳穿了将权力压迫伪装成传统文化的“日本文化”外衣,也打破了30多年来有关“日本第一”的梦幻神话。
-------------------------------------------------------------
前所未见的真正的日本论,以细腻周到的笔法和力求解明的态度,逐渐揭开对外界来说超乎想象的“日本”之谜。
——大桥爪三郎(社会学家、东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
西方学者解读日本政治困境与现实的一本首选之作。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沃尔夫伦的《日本:权力结构之谜》,如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和查默斯·约翰逊的《通产省与日本奇迹》那样,将与其他外国作者阐释日本社会与政治的经典齐名。
——《纽约书评》 New York Books
一位在日本长期生活的荷兰记者,对日本政治体制、文化与社会,做出入木三分、直言不讳的描绘。
——《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
-
草叶集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惠特曼奠定世界声誉之作
美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标志
毛姆、卡夫卡、博尔赫斯挚爱之书
传奇翻译家赵萝蕤倾十年译出的全译本
随书附赠英国艺术家绘制插画笔记本
▼编辑推荐
◎ 1855年,《草叶集》印行出版,当时的美国文坛领袖爱默生写信给作者沃尔特·惠特曼说,“我祝贺你在开始一桩伟大的事业。”时间拨回到1831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美国旅行时却说“美国至今还没有产生卓越的作家,没有伟大的历史学家,连一个杰出的诗人都没有。”于此可见《草叶集》的划时代意义,惠特曼凭借全新的内容和全新的语言形式,登上了文坛,此后直到去世,惠特曼又多次增补修改,终成名著,可以说自从有了《草叶集》,美国才有了自己的大诗人。
◎ 在《草叶集》中,惠特曼歌唱自己,歌唱每一个普通人,歌唱广阔的生活,歌唱现代人,歌唱全世界每一个无畏的叛逆者;一扫以往的韵律格式,把诗歌从当时的习俗中解放了出来。从初版的十二首诗,到临终版的包含四百余首的大著作,《草叶集》也在不断成长,正如诗句所说,“伙伴啊,这不是一本书,/ 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
◎ 译者赵萝蕤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为中国基督教新教神学家赵紫宸,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学生时代因译出艾略特的《荒原》而蜚声文坛,留美时得艾略特亲炙。1948年底,在战火中兼程回国,晚年花十二年时间,首次独力译出了汉语世界的《草叶集》全译本。对此翻译壮举,《纽约时报》作了头版报道,译者又获得芝大百年纪念专业成就奖、中美文学交流奖、彩虹翻译奖。
◎ 《草叶集》对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众多诗人深受启发,如D.H.劳伦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哈特·克兰、博尔赫斯、聂鲁达、佩索阿、郭沫若、艾青等。在文学界之外,更激励各地的普通群众追求自己的生活。还是梵高绘制《星夜》的灵感、是玛丽莲·梦露最爱读的休闲读物。还影响了众多影视作品,比如《死亡诗社》《绝命毒师》等。
◎ 随书附赠一个笔记本,内含英国艺术家玛格丽特·C·库克绘制的24幅稀有的插画,取自1913年登特版《草叶集》。
▼内容简介
《草叶集》首版于1855年,作者生前多次重加编排增添内容,直到第九版,也称临终版,从最初的十二首诗到最后的四百余首。全书共分十二辑,外加三个补编。诗集得名于书中的诗句“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集出版后,极具创新的自由体诗歌形式和广阔的题材,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时代,并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诗人,比如智利的聂鲁达,葡萄牙的佩索阿,土耳其的希克梅特,英国的戴·赫·劳伦斯等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媒体推荐
一位中国学者竟能如此执著而雄心勃勃地移译我们这位主张人人平等的伟大民族诗人的作品,真使我们惊讶不已。
——《纽约时报》
名人推荐
我祝贺你在开始一桩伟大的事业,这无疑是从一个长远的背景出发的。我擦了擦眼睛,想看看这道阳光是不是一个幻觉;但白纸黑字的书摆在我面前,它是千真万确的。它有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能够加强信念和鼓舞人心。
——爱默生
《草叶集》如东方诗歌一样美妙。
——梭罗
你读过惠特曼的诗吗?……我极力推荐你读一读,他的诗真是很美妙。
——梵高
19世纪末叶,惠特曼的诗歌深受英国读者的欢迎,特别是诗人对普通人的深厚感情,收到各个时代的重视,因为他令人信服地证明“美国最重要的发展”在于精神方面的勇敢和顽强。他以文学或诗歌形式毫不掩饰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因此,惠特曼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诗人。
——《大英百科全书》
在你们背后有个伟大的先驱者的声音,从他的信息中你们可以找到你们未来事业的几乎传奇般的预兆——他就是你们的荷马:沃尔特·惠特曼。
——罗曼·罗兰
他的力量是如此宏伟和明显,我们只能体会到他的雄浑。
——博尔赫斯
惠特曼比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给了我更多的教育。
——聂鲁达
惠特曼之于我的祖国,犹如但丁之于意大利。
——埃兹拉·庞德
他充满活力,充满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他感受到生活的缤纷和喧哗,感受到生活的热情和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刺激和欢乐,这就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真正的美国特性。他把诗的艺术交还给了普普通通的人。
——毛姆
或许惟一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诗人就是但丁。但丁超越了所有的人,他代表的是整个中世纪。惠特曼是现代人的化身,但至今我们对现代人的生活的了解还是含糊不清的。虽然不时会有人向我们展示现代人生活的一瞥,但真正的现代生活还没有开始。惠特曼不仅仅是在这种生活的诞生过程中就唱出了它的主旋律,而且就像是这种生活早已在了一般地歌唱它。
——亨利·米勒
如果爱默生是在美国的意识中,惠特曼就是在美国的骨子里。
——舍伍德·安德森
我很高兴收到惠特曼的书,这真是一件伟大的、重要的、的确神圣的礼物。
——托马斯·曼
惠特曼是现代抒情诗最伟大的一位形式革新者。
——卡夫卡
就人这一尺度而言,惠特曼是所有诗人中最伟大的。
——黑塞
惠特曼的诗提供大量的意义,同样也提供跟各种对话者的关联:大众、读者、国家、海洋……由美国文学的对象是在它们之间建立关联在最多样的美国的地理风貌之间——密西西比河、洛基山脉、大草原,还有美国的历史、奋斗、爱和演进。关联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品质上越来越微妙这也就是驱动自然和历史的发动机。
——吉尔·德勒兹
假如惠特曼交给了我任何东西的话——而事实上他交给了我很多,常常是在我并不情愿的情况下——那就是:个人所有的即是人所共有的。
——罗伯特·克雷利
惠特曼异军突起,用全新的内容和全新的艺术替英语诗开辟了一条新的大路,真所谓石破天惊,一本诗集扭转了整个局面。
——王佐良
八十年代初……她又毅然投身翻译美国诗人惠特曼的经典巨著《草叶集》。在她那仅能“容膝”的小屋里,夜以继日一面钻研惠特曼的全部作品、一切有关诗人和《草叶集》的学术著作,一面伏在那张小书桌上,用她那一笔不苟的书法,重铸惠特曼前无古人的诗篇,长达十二年。
——巫宁坤
面对《草叶集》这部开创了世界现代诗歌新纪元的伟大作品,年近古稀的赵萝蕤将自己在文革十年中蒙受的痛苦和不幸置之度外,以极大的热情与顽强的毅力投入工作……研究与翻译这部作品使赵萝蕤前前后后倾注了十二年的时光和精力。……读者在了解了赵萝蕤翻译《草叶集》的背景后,不是也可以从译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其中凝聚着的译者的生命吗!——刘树森
惠特曼是我的启蒙诗人。我经历过这么多个人写作上的诗歌阶段的变化,一直都很喜欢惠特曼。他的《自我之歌》,天啊。
——臧棣
波德莱尔给了现代诗美学法则,惠特曼则给现代诗奠定了“自由体”这一权威形式,并把对人性、生命、文明中积极因素的坚信与斗志,钙质样注入进了早期现代派痨病患者式的脆弱与悲观之中,使得现代诗的精神质素更趋于开放和平衡。
——徐江
可贵的是赵萝蕤将《草叶集》翻译和研究相结合,令诗歌迻译不止停留在诗句赏鉴层面,而是迈向了异域文学和文化的深刻解读,为惠特曼在中国的研究提供学术借鉴。2000年,“惠特曼 2000:全球化语境下的美国诗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惠特曼国际学术会议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也是国际惠特曼研究协会对赵萝蕤先生译介惠特曼的致敬。
——谢志超
-
感谢火
年过中年的拉蒙·布迪纽不仅要“对抗”一个失职的父亲,还要忍受冷漠的妻子以及无法沟通的孩子。他陷入深深的存在主义危机中。在寻求摆脱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的方式时,他回溯以往的人生,试图找到那个出错的时刻,并将自己的生活带回正轨。他知道那个时刻与他的父亲有关,却难以下决心采取行动。他审视当下的生活,不得不面对自身的“原罪”: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父亲给的。拉蒙将如何解决他和父亲之间的问题、实现自我救赎?而他的命运又给依然生活在黑暗里的人们怎样的启示?
《感谢火》写的不仅是两代人之间的恩怨,而是以一个家庭悲剧为切入口,反应彼时乌拉圭的社会状况:社会停滞不前、价值观念扭曲、道德严重堕落。这样的社会将对人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书中揭示的不仅是拉蒙一个人的困惑,更是一代人寻找自身命运时的彷徨与踯躅。
-
正午之魔
写作本书使我成了一名“专业抑郁者”……我感到,抑郁研究领域里,缺少的是综合。很多学科都分别探讨过抑郁的成因,太多有趣的事发生在太多有趣的人身上,太多有趣的事在被讲述——而这个“国度”里仍是一片混乱。本书的第一个目标是共情,真正地理解抑郁的人;第二个目标,也是对我来说更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秩序,尽可能基于经验主义得出秩序,而不是随意用些逸事拼凑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我以自己的抑郁开始本书,然后写别人相似的抑郁,再然后是别人不同的抑郁,最后是处于完全不同背景下的抑郁。我让男男女女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所面对的战争是本书关注的首要主题……就抑郁进行写作,很是痛苦、悲伤、孤独,令人压力倍增。但每当想到我做的事可能对其他人有所助益,我就会精神为之一振;我也不断获得新知,这也帮到了我自己。
现在苛责制药业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我的经验是,这行人既是资本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热衷于利润,但也乐观地相信自己的工作会有益于世界。如果没有制药公司资助相关研究,我们现在也不会有SSRI,这类抗抑郁药挽救了无数生命。我尽可能清晰地描述了我所了解的制药业,这也是本书故事的一部分。
这是一本极度个人化的书。虽然我为一些比较复杂的观点提供了解说和阐释,但本书并不试图取代适当的治疗。
-
李美真
2012年1月,深陷写作瓶颈的小说家K在北京潘家园的旧书摊上偶然发现了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中斜眼女子那神秘而超然的表情对他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吸引,以至于重新激起了他的写作灵感——K决定为她写部小说——而他的一生将由此改变。
故事在名为《李美真》的虚构文本与作者K的现实生活间平行推进。一边是神秘斜眼女子那冷漠到几乎令人着迷的语调,一边是小说家K那浸染着忧郁与自嘲的日常细节。一边是有如新世界开端的1900,一边是光怪陆离的都市万象与末日传言。不知不觉间,虚构与现实开始互相侵入,它们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直至整个世界存在的根基——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开始摇摇欲坠。
也许这个世界就是一部小说?正如一部小说就是一个世界?
也许那就是这个世界的秘密所在:叙事之外,一无所有。
-
无声的角落
【编辑推荐】
●从没有人告诉我,可以对拥有绝对权力的成年人说“不”。
●日本共同通信社记者10年追踪,揭露让日本全民陷入反思的校园性侵事件。
●一手纪实,独家采访的真人纪实作品。震动日本社会的真实记录,现实版《熔炉》。
●读过才知道应该在意什么,不读就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得 多离谱。
●儿童性侵新闻频发,成为全民关注的刷屏级议题。主流媒体频频发声,三联生活周刊、她刊、丁香妈妈、做书、夜读都曾发相关深度好文,阅读量累计达千万次。本书意在呼吁全社会对于该问题的关注,没有永远的旁观者,可能下一刻我们就会角色互换。
●恶魔总会出现,而比恶魔更令人绝望的是大环境的沉默。池谷孝司在揭露日本校园性侵事件的同时,进一步透彻分析了此类事件的深层原因。
社会方:隐形规则·深层隐患·监控死角
教师方:绝对权力·精神暴力·角色混淆
家长方:性教育缺失·监护缺位·沟通屏障
学生方:成长隐痛·心理危机·二次伤害
●一本值得收藏的成长教育手册。有些伤害本可以避免,却极容易被忽视,告诫每个孩子与恶的距离。给天下父母的完全准备,给每个孩子的安全防备。打破沉默,揭发隐匿,光有爱远远不够,还要给孩子无处不在的保护。
——————————————————————————————————
【内容简介 】
性暴力扼杀的是人的灵魂,它能改变人的一生。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我们总以为老师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空间中,教师又拥有绝对权力。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只能乖乖听话;中学生担心对未来升学不利,只能服从老师。校园里的隐秘暴力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断发生着……
本书整理自共同通信社于2013年发往日本全国各地报社的系列报道《无声的悲鸣——学校里特有的事件》,成书时经过大幅增减修改。书中记录了记者池谷孝司经过10多年的深度考察,与日本专门处理校园性侵事件的非营利组织“防止校园性骚扰全国网络”(SSHP)携手,协助被害人勇于说出真相的过程。
●我们不断地采访,不是为了去了解那些加害者,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大家不要成为旁观者。——池谷孝司
●有人肯倾听,我们才有勇气倾诉。我想让我身边的大人们知道,有必要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一位受害学生
●社会上或许有很多人在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后,放弃了为自己争取公正待遇的机会。但我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只是一味屈从权势、一辈子唯唯诺诺地活着。——一位受害者的母亲
-
蜘蛛女之吻
瓦伦丁,一个追求正义的左派革命青年;莫利纳,一个不关心政治却沉溺于电影的人。两人性情迥异,却一同被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间囚室里。为了缓解孤独、忧惧,他们只能靠没完没了的聊天来打发漫长的时间。在交谈中,莫利纳不断地回忆起他钟爱的电影,而瓦伦丁也逐渐坦露自己的心声……
-
五十岁,我辞职了
★ 日本家喻户晓的爆炸头姐姐、原《朝日新闻》编辑委员稻垣惠美子引发热烈反响之作
★ 单身,告别大公司,没孩子——五十岁的我,现在充满希望
★ 我的目标是建立“没钱也能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五十岁,无夫,无子,无业。
一点也不年轻了,每天都感受到“衰老”这件事,
即使如此,我还是决定离开工作了二十八年的公司,
离开庞大的组织,放弃高薪、社会地位和退休金,
重新以一个人的身份,
思考所谓的“生活”是什么?“在公司工作”又是什么?
而这一切,就从我突发奇想地烫了一个非洲爆炸头始——
于是,我真的辞职了。那么,结果如何呢?为了请读者朋友们继续往下读,在此我只说一句话,那就是“出乎意料,我能行(难道不是吗)”。
《五十岁,我辞职了》描述了作者稻垣惠美子将五十岁作为人生转折点,辞职后开始新的人生旅程的前后经过,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稻垣惠美子从没有怀疑过“好学校”“好工作”“好生活”的黄金方程式,她大学毕业后便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丰厚的退休金,但她在四十岁的时候突然萌生了“五十岁的时候辞职”的想法。
萌生这一想法后,她开始重新思考“金钱”“工作”与人生的关系,最终在五十岁的时候,稻垣女士在周围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决然辞去了工作。脱离公司体制之后,稻垣女士得以以一个自由人的眼光重新看待生活与工作,开始尝试每月只花200日元电费的节电生活,反思“公司型社会”的日本对个体带来的限制、“黑心员工所建立的日本”等等她以前没有注意到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实。
因为辞职,站在公司、甚至是国家机构的对立面,稻垣女士看到了以前根本不会注意到的事情。“公司型社会”的日本、泡沫经济后日本公司的挣扎、趋于欺诈化的消费经济、老年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种种不便、存在不需要金钱也能快乐的生活方式吗……每一点都引发了她的思考。
本书加上前言、后记共有八个章节,循序渐进地讲述了自己从生出辞职的念头到辞职后的日常生活,稻垣惠美子的写作励志又充满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又深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