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救赎者

    作者:[墨] 恩里克·克劳泽

    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推翻了欧洲殖民者的统治,踏上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彼时,美国正挥舞着干涉主义的大棒对它的后院虎视眈眈,欧洲老牌帝国无不垂涎于大洋彼岸的丰饶资源与广阔市场。身处百废待兴、强敌环伺的历史困境,拉丁美洲该如何找到它的出路?

    在本书中,恩里克·克劳泽以媲美文学作品的笔触,借助九位拉美历史人物的人生线索,勾勒出一百五十年来拉美的政治思想面貌和历史探索轨迹。在这些人中,有为刚刚走出黑暗的拉美点亮民族之光的何塞·马蒂,有在动荡时代的夹缝中传递思想火炬的巴斯孔塞洛斯,有倾尽祖孙三代之力前赴后继投身革命事业的帕斯家族,有写出风靡全球的《百年孤独》,却因与独裁的共谋关系而饱受争议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有一生坚持对抗独裁专制的巴尔加斯·略萨。他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却怀揣着相似的理想:建立一个公正、繁荣、和平的秩序,使饱受落后、贫穷和帝国主义之苦的拉美获得救赎。

  • 英雄

    作者:[英]斯蒂芬·弗莱(Stephen Fry)

    ● 《神话》和《英雄》是英国喜剧大师、有声书领域的国宝级人物“油炸叔”斯蒂芬·弗莱为成人重新讲述的希腊神话。在这套书中,斯蒂芬·弗莱以作为演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重新梳理了希腊神话的脉络,并用戏剧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彻底摒除了希腊神话的生硬感和学术感,为希腊神话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节、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具有吸引力的电影质感。

    ● 如果说《神话》是由希腊众神组成的一个“复仇者联盟”,那《英雄》就是为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单独拍摄的独立英雄电影。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跟随弗莱的讲述看到:

    唯yi得到了善终的英雄珀尔修斯怎样斩获美杜莎的头颅;

    一心当咸鱼的赫拉克勒斯如何在赫拉的诅咒下走上英雄之路;

    历尽艰辛取得金羊毛的伊阿宋,成也女人,败也女人;

    受到伊阿宋被判的美狄亚,亲自杀死自己的孩子和伊阿宋的新欢;

    ……

    这些戏剧性的、有趣的、悲剧性的和永恒的故事都可以在本书中看到。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而斯蒂芬·弗莱就是一位幽默的宝库引路人,带领我们去看它究竟有多迷人、多有趣。

    [编辑推荐]

    ● 写给成人的希腊神话!英式冷幽默,戏剧感爆棚,像看英剧一样读神话!

    本书精心筛选戏剧材料,为希腊神话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节、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具有吸引力的电影质感,让你沉迷情节而又不会因为众多人物名字而混乱。

    ● 用现代性的语言书写,充满英式幽默,自带官方吐槽,彻底摆脱希腊神话的枯燥和学术感。

    ● 梳理出清晰的主干结构和时间线,用戏剧线索串联起来,告别希腊神话的混乱逻辑!

    ● 英国喜剧大师、《哈利·波特》有声书朗读者“油炸叔”斯蒂芬·弗莱重述希腊神话!

    作者斯蒂芬·弗莱是著名喜剧演员、英国喜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也是《哈利·波特》英文版有声书的朗读者;他还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其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可以说,作者将电影的戏剧张力和作家的凝练笔力都凝聚在了本书中。

    ● 著名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绍刚,著名演员任素汐,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观念摄影师马良,知名摄影家严明,知名话剧演员刘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联袂推荐!

    ● 从词源方面入手,带你了解希腊神话与现代社会和生活千丝万缕的关系!

    ● 湛庐文化出品。

  • 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

    作者:[美]戴维·弗罗姆金

    中东,当今世界的战略要地,也是纷争之地。战争、宗教冲突、恐怖主义、大国干预、族裔对抗……100年来在这片土地上轮番上演。而所有这些,都可以追溯到“一战”期间和战后,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大国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和决定。

    “一战”爆发前,奥斯曼帝国,这个曾经兵锋直指维也纳的大帝国已经没落。它在欧洲的领土大多已经丧失,而名义上属于帝国的埃及也沦为了英国的附庸。野心勃勃的英国驻埃及总领事基钦纳伯爵已经着手在中东谋取更多利益。战争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与英、法、俄等协约国作战。协约国并不把这个老气横秋的帝国放在眼里,以为能够很快战胜它。1915年,英法两国发动加利波利战役,企图直取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然而,整场战争竟然演变成了持续250多天的壕堑战,最终以英法两国撤军告终。

    战争期间,看到胜利无望的英国政府调整了自己的中东政策。主导英国中东政策的陆军大臣基钦纳伯爵派手下马克•赛克斯与法国和俄国谈判。三方秘密达成了《赛克斯—皮科协定》,大致划分了三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同时,英国政府积极支持麦加的统治者发动阿拉伯大起义,试图从内部瓦解奥斯曼帝国。1916年底,劳合•乔治成为英国新任首相,他在中东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政策,不到两年,英军相继攻下巴格达、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战败投降。

    “一战”结束后,温斯顿•丘吉尔成为中东问题解决方案的“总设计师”。然而,中东问题的解决却困难重重。许多地方爆发了反对英法统治的动乱,英法俄三国之间的矛盾又显现出来,美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也要插上一脚,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一战”的血腥后,西方各国人民更渴望休养生息,对帝国主义扩张已经兴味索然。1922年,一系列中东问题解决方案才艰难出台,英法两国强行将西方政治体系移植到了中东,并自行为中东各国划定了边界,丝毫没有考虑当地的政治现实和人民的要求。纷争的种子已然埋下。列强声称可以给中东带来和平的解决方案,成了“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

    【编辑推荐】

    ●揭秘现代中东的起源,追溯中东百年动荡的根源,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十年磨一剑的力作

    现代中东是如何形成的?叙利亚、伊拉克、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这些国家是怎样出现在世界地图上的?中东为何至今动荡不断?这些问题都源自“一战”后英、法、俄、美等国对战败国——奥斯曼帝国——的处置。处置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各个战胜国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东各国的边界是如何划定的?犹太复国主义是如何出现的?巴以冲突源头何在?最终的中东解决方案为何埋下了纷争的种子?作者埋首于档案和文献之中十年,为我们逐一解答这些关乎现代中东命运的问题。

    ●精彩的大国博弈,牵动来自五大洲的多方势力,一部外交与战争交织的史诗

    “一战”期间,中东不仅是协约国与同盟国厮杀的战场,也是协约国内部各国相互博弈的舞台,在欧洲结成盟友的英、法、俄等国,在中东却互相猜疑、防备和排斥,有时甚至走到了冲突的边缘。国家间的外交活动充满了猜忌、误判,甚至欺诈,情节不断反转,条约签了又改,敌友关系随时变化。美国在加入“一战”后也开始在中东问题上指手画脚,意大利和希腊也试图在中东分一杯羹,而来自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队则成了英国在中东战场的主力军。中东一个地区的问题牵动了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神经。

    ●大英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伦敦、埃及、印度三方围绕中东政策的博弈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但它是大英帝国的中心吗?伦敦、开罗、德里(西姆拉)之间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博弈?哪方是英国中东政策的主导者?作者的行文穿梭于伦敦、开罗、印度和伊斯坦布尔之间,为我们展示了伦敦中央政府、英印政府、英国驻埃及当局,以及一些英国外交官在中东问题上的分歧与协调,详细记录了官员的决策过程,使我们可以一窥大英帝国的权力结构,并帮我们厘清了官僚政治的来龙去脉。

    ●丘吉尔、阿拉伯的劳伦斯等历史名人在现代中东的形成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几个英国政府的中级公务员为何能决定世界上一个地区的命运?

    我们所熟知的丘吉尔是英国在二战中的首相,其实丘吉尔在“一战”时已经在政坛崭露头角,战后担任殖民地大臣的他是英国中东政策的“总设计师”,那么,丘吉尔究竟做了什么?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促成阿拉伯大起义的英雄,还是言过其实的、被包装出来的明星?巴黎和会三巨头又是怎样规划中东命运的?马克•赛克斯等几位英国政府的中级公务员,竟然基本决定了现代中东国家的边界,这又是为何?书中登场人物众多。全书在描写人物决策过程的同时,也关注决策者背后的价值观和他们对“一战”后新世界的期许。可以说,本书不仅是关于现代中东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更是关于20世纪的世界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独特的从“大中东”、“大博弈”视角考察现代中东形成的创新之作

    以往书写现代中东形成的史书大多只关注英国,至多是英国和法国,在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而作者将这一问题置于一个更加广阔的框架下考察。他将俄国统治下的中亚作为“大中东”的一部分加以考察,认为现代中东的形成过程也是英俄两国从19世纪开始的“大博弈”的高峰。视野宏大,观点颇具创新性。

    ●全面呈现奥斯曼帝国最后的8年岁月,刷新对晚期奥斯曼帝国的既有认知

    奥斯曼帝国为何选择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被讥讽为“西亚病夫”的奥斯曼帝国为何没有在战争开始后被迅速击垮,而居然能与英、法、俄等世界列强打得有来有回,甚至还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这是为何?而这些胜利为何没能最终拯救帝国,使其免遭覆亡的命运?在作者笔下,帝国的最后岁月不只是充满了内忧外患,也有高光时刻,帝国并非像我们传统上认为的那么不堪。

    ●多方赞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国际国内知名人士和学者推荐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要求他手下每位处理中东事务的官员都要阅读的作品;普利策奖提名作品,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提名作品;美国海军陆战队“专业阅读项目”指定书目;美国陆军、美国国务院、弗吉尼亚大学、堪萨斯大学、罗格斯大学、斯沃斯莫尔学院推荐书目;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思考未来人类处境所需要阅读的50部书”之一;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昝涛、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王三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天社等国内专业学者推荐。

  • 给樱桃以性别

    作者:[英] 珍妮特·温特森

    她丑陋,粗鄙,体型庞大,没有人愿意在她身边多待一秒,除了她那群同等凶悍却异常忠诚的狗。直至偶然的一天,在臭气熏天的泰晤士河边,她捡到了一个弃儿,并为他取了一条河流的名字,一个不受束缚的名字,约旦。

    河流是他的名字,河流也是他的命运。在简单平稳的生活中,他渐渐体悟航海的奥秘,开始向往河岸另一边的世界。十九岁那年,他跟随国王的园丁前往温布尔登,踏上了一段纷繁绝妙的旅程,见证着平行世界中的奇幻异景:爱是席卷村落的瘟疫,公主不爱王子,话语向上飞升、化作密布的云朵……在童话般的冒险中,他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可能。

    在这本大胆奇特、新颖有趣的书中,温特森带我们感受爱情与亲情,看见历史与真理,并最终寻获那面照映自我的镜子。

    ————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姐妹篇

    ★ 英国天才女作家珍妮特 · 温特森重磅代表作

    ★ 炫目、迷人、诚挚、温情的成人童话

    ★ 生活是危险的航行,这本书便是一艘倾覆之船的安全气囊。

    ★ E. M. 福斯特奖获奖作品  /《泰晤士报》“六十年六十佳图书”

    ★ 作者珍妮特·温特森入选 BBC 100位杰出女性 / 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

    ★ 张悦然、蒋方舟、刘瑜、任晓雯一致推荐的当代天才女作家

    ★《给樱桃以性别》将历史、童话故事和元小说融合进了一种水果里,有着回味无穷、令人惊艳的味道。 ——《纽约时报》

    ★ 温特森在过去与现在、幻想与现实之间穿梭游走,创作了一部如此新颖有趣的小说,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时间的认知。——《星期日泰晤士报》

    ★ 奇异与惊叹、神秘与平凡交织相叠,共融在这部新颖绝妙的小说之中。——《纽约时报》

    ★ 温特森是超级文字魔术师。她让我们相信,想象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感知的方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鲜活。——英国《独立报》

  • 异国事物的转译

    作者:张宁

    为了探究文化移转时可能发生的诸多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动力,本书以“异国事物的转译”为题进行探讨,且另辟蹊径将考察重心由文化的复制与移植,移至其间“看似相同、实则有异”的暧昧转变,希望借由近代中国的案例,探索不同文化互动时的若干原则。全书主要以当时鼎盛的英帝国与力图振作的中国为载体,以中西往来频繁的上海为地理空间,借检视具有丰富文化意涵的跑马、跑狗、回力球赛这三项西式运动,分析文化移转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 慢慢微笑

    作者:[英] 德里克·贾曼

    【编辑推荐】

    ★ 与疾病共生,与爱人共舞,与死亡共欢宴

    天才导演贾曼的最后岁月,伟大的艺术灵魂于陨落前的竭力燃烧。

    .

    ★ 爱过,战斗过,绝望过,创造过——

    身兼导演、诗人、艺术家和园艺家等多重身份的德里克·贾曼,在绝症之中写下遗书般优美的日记,惊世骇俗又饱含深情,这本书是贾曼最温柔的袒露与最缓慢的告别。

    .

    ★ 在病痛中与偏见斗争,在世界尽头建造末日花园,在人生落幕前,用鲜花与爱人抵抗死亡。

    作为当时极少数公开艾滋病情的名人之一,贾曼一边怀着对生命的热忱与疾病抗争,一边奋力发声以消除大众对性少数群体的偏见。伴侣和朋友成为他生命终章里最坚实、温暖的后盾,在核电站旁建造的美丽花园则成了他的灵魂归宿。

    .

    ★ 永恒不灭的爱与痛,艺术家灵魂的翕动与挣扎,并记录下《维特根斯坦》《蓝》等经典影片构思、诞生全过程

    电影和图像是贾曼永远的热爱,即使在病痛缠身甚至几近失明的情况下,他仍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在这本最后的日记中,可一窥这位世界级先锋导演的创作过程,追溯其灵感与爱的源泉。

    .

    ★ 英国国宝级女演员演员蒂尔达•斯文顿 、知名电影学者毛尖  感动推荐

    德里克•贾曼以一种天才般的明晰投身于他的人生和生活细节之中,尤其是在经历了疾病带来的顿悟之后。这种顿悟不仅是挑衅,也是救赎。

    ——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

    .

    贾曼英俊、幽默,拥有水银般光亮的个性,天生的智慧令他甜蜜、愤怒又充满激情……他对同性和异性产生的强大引力一直是英国艺术界的一大传奇。

    ——毛尖

    .

    贾曼就是那种善于“制造麻烦”的预言者,或许某一天能与威廉•布莱克相媲美。

    ————约翰•吉尔(John Gill)

    .

    ★ 新锐青年设计师山川担纲设计,独特红色PVC外封双面丝网印白,使书籍整体装帧设计极具先锋艺术感,同时也是对贾曼的病痛岁月和艺术激情的一种隐喻。

    .

    【内容简介】

    -

    “我不想以悲伤结尾,

    如果可以的话,

    我想歌唱。”

    -

    《慢慢微笑》是英国导演德里克·贾曼生前最后一部日记,记录了他在身患重病后,在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创作能力日趋衰减之时对生活、艺术、疾病、爱情的深刻思考。他以优美又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日常中的种种艺术思考和实践,回忆了与朋友交游的青春时光,记录了病榻之上的肉体与灵魂经受的煎熬,同时抒发对英国社会动态和艺术创作环境的深深忧虑和愤慨,文字中同时充盈着欢欣与痛苦、愤怒和宁静。

    这本书是贾曼的墓碑,艺术家的灵魂栖息其上,至今仍在轻盈地翕动双翅。其所有呼喊与耳语,自省与告白,都凝聚为一行字:

    “我活在爱中。”

  •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

    作者:[法] 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

    ★ 所有人都挣扎在秘密的旋涡里。

    你的秘密是什么?

    ★ 我们的宇宙是一枚硬币,不知道哪一面会最终着地。

    我们所看见的世界,或许只是想象中的世界的映射。

    ★ 一场真正的爱情,是无法痊愈的。

    ★ 法国国民作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六年蝉联法国畅销榜,在法国读者心中,他的作品与《圣经》《小王子》有相同的地位。

    ★ 龚古尔奖得主兼评委,巴黎高师哲学博士,斩获三项莫里哀戏剧大奖。

    ★ 施米特“对人道主义的重构正好符合我们这个有些无助的时代的需求”。

    ★ 它散发着神秘和浪漫的气息,但也有一丝恐怖的威胁,它触及了悲伤的本质。

    ★ 大地无非群星的倒影,迷途犹如归途。

    幻觉虽不真实,但却足够诚实。

    ------

    ※内容简介※

    人生虚实莫辨,秘密层层叠叠,要求一切确凿无疑的人,要么愚蠢,要么粗暴。想象构建人生,书写欲望的真相,表达灵魂深处的呐喊。生活的关键所在,就是带着多于答案的问题一直往前。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所收录的五个短篇,正是由“秘密”贯穿,每个人都在秘密的旋涡里挣扎:爱玛女士不能言说的炽热爱恋;加比藏在墙洞里,折磨加布多年的收藏品;拥有众多情妇的病患,他赤诚的赞美所带来的神秘力量;混淆了真实与虚构的迂腐教授;以及在苏黎世站台等待15年的优雅女子。他们全都是我们的镜像,是我们被秘密包裹的人生。

    ------

    ※媒体评论※

    童话般的浪漫、感伤和宿命。它散发着神秘和浪漫的气息,但也有一丝恐怖的威胁,它触及了悲伤的本质。

    ——Mostly Fiction书评周刊

    充满力量、精炼的故事……施密特对短篇小说的娴熟处理使他稳稳跻身于伟大作家之列,从莫泊桑到福楼拜和埃德加·爱伦·坡都曾尝试过这一体裁。短篇小说是拥有预设规则的微妙技艺,而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密特完全掌握了它的代码。悬念,反转的艺术,它们都在浑然天成地发挥作用。阅读这些故事就像沉浸在一盒巧克力里,每一枚巧克力都散发着自己独特而精致的味道。

    ——《时尚女性》杂志,莎拉▪格兰狄罗特

    想象才是真正让你暴露的东西。想象由你的欲望写就。想象是萦绕在你心头、让你为之疯狂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想象更能说明问题了。

    ——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

  • 防风林的外边

    作者:黄启泰

    黄锦树、言叔夏、林燿德鼎力推崇的台湾文学经典

    沉寂三十年重新面世

    分裂又混合的意识,繁殖又消失的自我

    心灵黑洞的探索者黄启泰

    以破碎的书写呈现人类的心灵图像

    .

    .

    编辑推荐

    ☆  黄启泰被作家杨丽玲称为“心灵黑洞的探索者”,作品聚焦人类内在的感受与意识;精密的结构、分析性的语言,他的小说如同处在密林间隙中的冷静凝视,痕迹隐秘地划下心灵的横切面。

    ☆  林燿德曾推荐有潜力的“新世代”作者,黄启泰即为其一,并因此在1990年出版《防风林的外边》。本次再版,增收未发表篇章,也邀请黄锦树、言叔夏导读,从“内向世代、后设小说”各种角度分析,全面呈现黄启泰的创作。

    ☆  随书制作一款精美明信片,图像设计结合文字摘录,四种独家样式随机赠送,供读者使用、收藏。

    .

    .

    内容简介:

    站在防风林里,黄启泰凝视外边的风景,将内心的感受写成11篇小说,折射出性别倒错、欲望冲突、精神分裂等片段;并借由运用后设形式,以及将故事建立在主观臆想与客观现实的边境,让这些作品蕴含独特氛围。这部特殊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一份处于濒危边缘的文本。虚构与真实互相渗透,角色与创作者彼此侵犯,一切仿佛处于危地自持的状态;但最终文本接近崩解的极限时,小说家在不可能抵达的心灵尽头,召唤出“书写”最原始的面貌。

    .

    .

    名人推荐

    ☆  黄启泰以量少质精的心理小说建立他的书写特质,性别与角色认同问题在他充满魔幻和梦呓色彩的笔调下,出现了精微的观察与描写。

    ——林燿德(台湾作家)

    ☆  在黄启泰的早期书写里,书写的可能、表达的可能比同时代人更为激烈地扣紧了存在的可能,并且有一股向不可能逼近的强大驱力。

    ——黄锦树(马华文学作家)

    ☆  黄启泰的小说在在僭越了那些以意义作为链结的防风林边界,越渡到文本的外边,展现了一种对写作本身的自我凝视。

    ——言叔夏(台湾散文家)

    ☆  日愈冷锐谨静的文字语言、随意识纷乱流动的形式设计,黄启泰的小说特质,每篇痕迹辗转,均企图碰触人类心灵幽闭的一隅。

    ——杨丽玲(台湾作家)

  • 伦敦六百年

    作者:[英]马修·格林

    ◎ 编辑推荐

    ★ 企鹅出版集团出品,一部沉浸式的城市历史传记。

    伦敦从18世纪起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本书回溯伦敦社会历史的六个重要时期——中世纪时期、莎士比亚时期、大瘟疫时期、工业革命前的乔治王朝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大轰炸和战后复苏期,重温大瘟疫、伦敦大火、戏剧 文化风靡、新闻产业兴起、二战大轰炸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再现了一座超级大城市的沉浮变迁、城市面貌与风格文化的演变成形。

    ★ 深入历史的微观层面,放大历史大事件下鲜为人知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历史的真相。

    城市的历史由无数普通人的生活写就。作者没有从政治时代、王朝更迭的角度入手,而侧重于城市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兴起,城市与人的彼此塑造。城市风景、古老建筑、文化风气、阶层冲突、社会问题……生活被录写成了文字,你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将成为剧中人。

    ★ 深入伦敦的街巷,找寻城市表象下的历史传奇,尽现伦敦的多元、包容与矛盾。

    戏院、酒肆、咖啡馆, 法庭、监狱、疯人院……走过伦敦的大街小巷,观看五行八作的生活日常,时代的传奇故事逐一上演。城市文化兴起的过程中伴随着野蛮、愚昧,大都市的华彩乐章之下隐藏着丑恶、阴暗,我们将看到人性的复杂多变,真相的盘根错节,以及历史必然与偶然的纠结。历史被赋予生动的色彩,残酷而又精彩。

    ★ 文学笔法与历史讲述相结合,呈现出纪录片式的画面感。

    关于历史,本书提供了一种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同时严谨深入的呈现方式。全面的史实考据,再现历史的真实细节;引人入胜的精彩描写,令人身临其境,伦敦的形、色、声、味扑面而来。作者的文字风格独树一帜,吐槽优雅而又犀利,评论含蓄又带着薄凉,尽显伦敦人特有的骄傲、幽默和睿智。

    ◎ 内容简介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你若厌倦了伦敦,便是厌倦了生活,因为伦敦拥有生活所能赋予的一切”。

    《伦敦六百年》记录了伦敦六个时期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生活,引领我们无限走近这座城市。

    从中世纪圣保罗教堂广场的私人书摊到舰队街现代新闻业的摇篮,从白教堂区的贫民窟到二战后各处拔地而起的摩天楼,从千人一面的妆容到追求个性的时装店,我们将看到伦敦逐渐挣脱中世纪罗马教会的枷锁,在维多利亚时期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都市。

    伦敦不断地被时代改变,同时也改变着时代,它的过去也变成了当下的一部分,编织进了21世纪。

  • 阿鼻剑:第一部 寻觅

    作者:郑问

    “漫画宗师”郑问首部长篇杰作,开水墨武侠之先河

    畅销港台三十年,郑问美学刷新亚洲漫画高度

    《无间道》导演刘伟强不断续约,誓要将其搬上大银幕

    周星驰《功夫》灵感来源、五月天阿信深受震撼

    暌违十年,中文简体版重新问世!

    ️ 编辑推荐

    ⚔️ 武侠风骨 水墨神韵

    郑问首部水墨武侠长篇漫画

    一纸一笔描绘出刀光剑影、飒沓流星的武侠世界

    郑问,生于 1958 年,著名漫画家。1990 年在日本发表作品即造成轰动。《朝日新闻》称赞他是漫画界二十年内无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异才”,日本漫画界誉其为“亚洲至宝”。

    1989 年,初露锋芒的郑问创作了武侠漫画《阿鼻剑》,气贯长虹的武侠故事与飘逸隽永的水墨画风巧妙地合二为一,让《阿鼻剑》从此一统江湖,将武侠类型漫画开辟至出神入化的全新境界。

    作为第一部极致的黑白水墨作品,郑问将水墨技法在《阿鼻剑》中挥洒至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正是凭借《阿鼻剑》,郑问成功进军日本漫坛,成为首位在日本主流周刊连载的中国漫画家,“漫画宗师”地位无人可撼。

    ⚔️ 日式漫画技法、现代分镜叙事和中国水墨的完美融合

    效果线、视觉残像、网点纸等现代漫画技法,烘托出意气盎然的江湖,细腻流动的情绪;表现动势的效果线与视觉残像营造出力透纸背的浩然气魄,让畅快淋漓的动作拥有惊天动地、横扫千岳的磅礴;

    亭院高楼、黄沙大漠、青衫碧血、侠骨柔情,俱在郑问笔下栩栩如生。

    如果说在《阿鼻剑》开初几话尚能见到《带子雄狼》日式硬朗饱满画风的影响,那么随着故事的推进,郑问先生越来越舒展自信,越来越大胆地加入水墨技法。凝练与充满诗意的留白,开创了一片全新的天地,令《阿鼻剑》成为中式武侠漫画的新标杆。

    ⚔️ 郑问水墨风格代表作

    挥洒出中国漫画的独有的深邃美丽

    拈叶飞花,俱可成画:传真机中的墨水、破布、牙刷,竹片、打火机……万物俱可化作郑问手中的“武器”。

    未经洗涮、不受控制的毛笔,辅以逆锋的运行,“吴带当风”的质感油然而生。

    线条密集的超写实画面后“突兀地”插入整页大面积留白,荡气回肠,如同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一样,郑问开创了一片意气盎然的武林。

    ⚔️ 以武释道 以佛入侠

    玄妙哲思树立漫画思想新高度

    “传说,每当武林出现黄金盛世,阿鼻大尊者将从火里现世,手持阿鼻之剑,在一夜间将武林变成地狱。”

    一把剑,映出武林众生相,人间百态。

    不伦之恋诞生的私生子,背负深仇的少年何勿生,也像一把剑,历经磨砺,淬火重生,历尽世态炎凉,冷暖悲欢。

    贪、愚、痴、嗔……四种欲望,四种地狱,人世即阿鼻,阿鼻即人世。

    阿鼻是为佛教用语,意为“无间断”。在“阿鼻地狱”中,地域、时间、痛苦都没有间歇,罪人要无休无止地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地受苦,无从摆脱。在《阿鼻剑》中,既指主人公何勿生日复一日地遭受气血倒错之苦,又暗指表面名门辈出、义气千秋的武林实则是血雨腥风的地狱。

    这个经典的武侠故事中巧妙地糅合进了佛教中因果、轮回等思想,使得这部武侠漫画有别于一般武侠的刀光剑影,有了更深的哲学式的内涵。

    ️ 内容简介

    《阿鼻剑》是一个以日本漫画为皮、中国武侠为骨、中国传统水墨技法为血的故事。

    背负着私生子命运的主角何勿生,亲眼目睹生父于景被练成“阿鼻剑法”的史飞虹所杀;何勿生杀父之仇未报,反而受剑法之害,每天要遭受一次气血倒错的凌迟之苦……

    ️ 名人推荐

    “他所有创作出来的故事,是非常庞大的世界观,非常深邃美丽……华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师。”

    ——五月天乐团主唱 阿信

    “无数石火电光积累的巨大美感正面袭来。亲眼见到的感觉是极为震撼的!……或许就是《一代宗师》所说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音乐唱作人 陈珊妮

    (1991 年郑问获得日本漫画家协会优秀赏)“之所以把奖颁给郑问,原因一是他的画是日本人喜爱的;二是,他画的是日本人做不到的。”

    ——《假面超人》作者, 时任日本漫画家协会会长 石之森章太郎

    “(观展时)每一个作品都裱框展示,却完全不会被展示用的裱框压过去,这是因为画作明显地更为杰出。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日本有哪位漫画家的作品禁得住裱框展示呢?我想应该没有吧。”

    ——《沉默的舰队》日本漫画家 川口开治

    “他太厉害了,没有一个漫画家做过他做到的事。”

    ——《风云》系列作者 香港漫画家 马荣成

  • “民主”与“爱国”

    作者:[日] 小熊英二

    本书考察了战后日本关于民族主义和公共性的论说,梳理了其从战败到1970年代初的变迁。所用史料涵盖了日本战后主要政治学者、政治党派、政治运动的观点,不仅探讨了丸山真男、大塚久雄、竹内好、吉本隆明、江藤淳、鹤见俊辅等战后知识分子的思想,还涉及了宪法问题、旧金山媾和、战后史学运动、战后教育运动、安保斗争、全共斗运动等领域。展示了日本人在战后如何面对自己的战争经历和记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怎样的思想和政治。

  • 春山好

    作者:苏枕书

    “这是一个我期待看到的京都。它从被美术馆化的描述中醒过来,它挣扎、焦灼、困惑,在昨日与今日之间摇摆。”——知名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

    “枕书擅长通过风物习俗去写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让这种生活方式能活下去的人。”——写作者淡豹

    《春山好》是苏枕书在京都十余年间的生活体验与求知历程,记录她有关东亚历史、社会的见闻与思索。她关心日用饮食、走访名山古迹,始终怀着纯粹的热情,追寻历史与现实的关联。读者可以透过她一贯沉静细致的笔触,领略异国的往昔与当下,文化与人情。她长居京都北白川畔的山中,从避居春山,到怀抱春山,书题不仅是写实,更是某种隐喻。

  • 古罗马的笑

    作者:(英) 玛丽· 比尔德 (Mary Beard)

    什么会让罗马人发笑?谁在笑?什么时候能笑,什么时候不能笑?谁在制定笑的规则和文化?笑在罗马人生活、权力和意识层面扮演了何种角色?

    本书既是一部“笑史”,又是一部罗马社会文化史。作者在广博的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语言学、考古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幽默诙谐但又不失严谨的笔触讨论了古罗马“笑”的关键主题——从开着玩笑的演说家、弄臣,到可笑的猴子,重现了古罗马社会运作方式和权力体系,揭示笑在古罗马的核心地位和文化意涵。本书不但为了解古罗马的社会与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跨文化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洞见。

    媒体推荐

    (比尔德)让罗马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并借此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类最基本、最独特的能力——笑。了不起的比尔德女士写就的又一部佳作,我认为这是她最棒的作品之一。

    ——《独立报》

    对于一向在我们心目中雄伟庄严的罗马,她让喧闹的笑声幽幽重现。……极尽敏锐,又不避其繁。

    ——《每日电讯报》

    她的论述给了人们新的视角,乃至能以此看待她未探讨的作品。

    ——《纽约书评》

    《古罗马的笑》就像一部考古学巨著,让我们透过古老文化一面有裂缝的镜子,瞥见自己的模样。

    ——《华盛顿邮报》

  • 常看电影的人们

    作者:[英] 戴维·洛奇

    ★内容简介

    欢迎来到帕雷迪姆电影院!这里曾经是泰晤士河南岸最大的剧院,吸引着伦敦西区名流驻足观赏。现在,破败的大厅里只有爆米花、意志消沉的电影院经理和一群性格迥异的常看电影的人们,他们互相触动,也互相塑造着彼此的命运。其中有马克,一位愤世嫉俗、追寻感官享受又渴求精神的知识青年;马克的女朋友克莱尔,失去信仰,却找到激情的原见习修女;将电影院视为“贪欲之地”的吉卜林神父;还有哈里,一个在无人知晓的角落发泄恶意的男孩……

    在他的第一部小说中,戴维·洛奇以敏锐的观察,描述了17个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生活。他们的希望、困惑、挫折、梦想、欢喜和忧伤与大银幕上的梦幻世界一起在帕雷迪姆电影院上演。

    ------------------------------------------------

    ★媒体评价

    戴维·洛奇是英国首屈一指的小说家。——《Time Out》杂志

    一部优秀的处女作小说……前途无量。——《泰晤士报》

    《常看电影的人们》对读者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作品本身的品质,还在于其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沉浸。——英国《独立报》

  • 新大陆

    作者:童末

    青年作家童末全新实验文本首次推出

    越出教条化的现代小说美学原则

    走向文学精神的交锋地带

    以原创性的想象力、批判性和动人的叙述力量,关注新世纪的生命境况

    编辑推荐

    青年作者童末,首次正式出版实验小说集《新大陆》。

    自觉的国际情境参与意识,高超的文本编织技艺,对景观社会的有力描述, 令文本呈现出精致的陌异感。

    作者常以不同寻常的内倾角度重新审视现实世界和少数族群,关注“人称之为人”的其他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尽管未成现实,却打开了另一种关于语言、文明、他者、生死观等当代主题的思考维度。

    以新颖独特的手法运用文字,在语言内部缔造不同的表现形式,致力于建构一个流动、开放的现代文本空间,因而带给读者的既有文本语言自身的愉悦享受,也有视点上的开拓与启发。

    内容简介

    《新大陆》收录小说十二篇。作者关注人物的内在经验在遭遇外界之后的可重构性和二者的动荡关系,从而进行“自我”的种种发现,并通过自觉的语言意识和实验性笔法加以呈现。

    区别于从“新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等等归纳出的某些现代小说美学原则(这些美学原则先是对汉语文学环境具有批判性,但却逐渐成为教条化的崇尚),童末较早转向文学传统与个人才能的关系的一种新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正被这个已过去五分之一的新世纪的生命境况所揭示。

    在《洞穴》和《拉乌霍流》等作品中,作者从人类学经验向历史中的赤裸生命经验过渡,且绝不把人类学作为自我类型化的工具,而是径直表现出,从人类学材料向更为非理论性的文学主题转化的敏感。《拉乌霍流》是个区别于作者之前所有写作的短篇,也仿佛后来的作品的序曲。写于近年的《新大陆》和《全蚀》等,则是完全个人化的开启,专注于一个在广大的离散者和广大的利己主义者之间剧烈变异的后全球化社会。

    童末在语体、文风方面不追求别致,有朵丽丝·莱辛的风范,与一些在行文造句方面致力于地域特征、并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小说作者相比,更适合在一种整体性的“心脏的语气”和思想视域中,认识童末的风格。

    * “心脏的语气”,语出泰德•休斯对阿米亥的评论。

  • 不方便,但很幸福

    作者:[韩] 洪渊植 编绘

    “今日漫画奖”“伊格纳兹奖”(提名)

    ※“逃到大山里的我,是不是一个失败者?”

    ※漫画家夫妻告别城市,体验隐居的真实日常

    ※近600页超长篇漫画,展现山间生活一年四季

    ※打破乌托邦式的理想幻象,还原鲜活质朴的田园点滴

    ------

    ◎编辑推荐

    产生逃离城市的念头容易,真正离开却很难

    在大城市里疲于奔命的人,有过逃离念头的或许不在少数。不同于大部分人的逃离计划只停留在空想阶段,漫画家洪渊植和立志成为绘本作家的太太真的离开城市,去往乡下生活了。不仅如此,他还耗时6年,把两人“归隐山林”的生活经历画了下来,变成一部将近600页的山居生活漫画。虽然是大部头,读起来倒是非常畅快,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逃离城市也无法解决一切?真实的乡村生活:乐趣与烦恼并存

    过往有太多作品赋予了我们对于乡下生活的种种美好想象,许多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人一想到乡村生活,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岁月静好的图景。但真实的乡村生活并没有那么容易,而是充斥着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手机没有信号、缺乏取暖设备只能自己烧煤炉、和城里的朋友见一次面要花费几小时……

    当然,乡村生活独有的许多乐趣也是在城市中不可能体会到的。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山林中散步、打雪仗;春天在山上挖野菜、播种;夏天在山涧里游泳、捕鱼;秋天用煤炉做露天烧烤、打理生机勃勃的菜园……这些都是乡村生活才能提供的独特体验。

    终于能自由创作了,却不知道画什么好……创作瓶颈还是来了

    在漫画里,主角过了多年被编辑催稿、反复要求修改的日子,创作的热情被一再打压,这样下去不行啊……鼓起勇气完结连载后,终于到了能为自己而创作的时候了。本应迎来一场压抑许久后的爆发,没想到创作瓶颈却不期而至……

    当理想走进现实,落差可能大到让人无法接受。

    “逃到山里的我是不是一个失败者?”“我会不会其实并没有才能?”……

    被诸如此类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反复折磨着,感到生活暗无天日,这或许也是许多创作者会面临的问题:一部坦诚、明澈、诚实的创作者手记。

    由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伴侣的意义更加凸显了

    每一个看过这部漫画的人都会由衷感叹:“这位妻子真是太好了。”

    书中的两位主角既是生活中互相陪伴的伙伴,也是扶持对方创作的鼓励者;有时一起漫山遍野地疯玩,有时在同一个房间里安静地并肩作画……两人深厚的情谊总能让读者感动。

    无论山里的生活再怎么寂寞,只要有爱人陪在身边就不会太孤单。

    醇熟但兼具童趣的画面表达,亲和又质朴的装帧设计

    基于在学徒生涯和几年连载上积累的扎实作画经验,作者用极简的画面就能表现出十足生动细腻的人物和山林间绮丽的风景,分镜也自然流畅富有节奏感。

    在客观描绘之间,又穿插了许多奇异的想象,如围绕火炉开心地跟地瓜、热水壶手牵手地舞蹈、和可爱的猫猫狗狗一起吃露天烤肉……这些富有童趣的画面,让人的心情也跟着明快起来!

    与画面和故事相匹配的是富于亲和力的装帧,牛皮纸质感的封面设计搭配轻巧的内页纸张,厚厚的一本书,手感轻盈柔软,随手翻阅毫无压力。

    ◎内容简介

    漫画根据作者洪渊植与妻子在山间生活的真实经历改编:因为不堪忍受城市的喧闹,他们把家搬到了连电话都几乎无法打通的乡下。同鸣笛声一起消失的是便捷的生活,夫妻二人一边要处理繁重的家务:搭暖炉、种地、砍柴等等;一边又得应付编辑的频繁催稿和创作的瓶颈。这还是他们原来向往的那种生活吗?

    “做出这样选择的我们,到底是勇者还是懦夫?”发出这样的感叹也在所难免。

    但这本书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其真实性。童话始终是童话,真实的生活是在“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之后才开始的,有欢乐,也有烦恼,有付出,有争吵,更多的是一些琐碎平淡的日常。没有总是好的生活,但也不会一直坏。

    秋天散步时在路上捡栗子、初雪时畅快地打雪仗、春天时去山上挖野菜、盛夏在溪谷中游泳……这些都是生活的馈赠。贫穷的两人有三只猫、一只狗、十几只鸡,最重要的是还有最爱的人陪伴身旁。

    “不方便,但很幸福”,或许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吧。

    ◎媒体推荐

    《不方便,但很幸福》以其十分出彩的黑白画面,从简单的日常生活片段到更错综、更精巧的幻想,描绘了作者的焦虑和关于个人存在的自哀自怜。但除此之外,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很轻快……看着二人互相扶持,油然生出一种平淡惬意的感觉。

    ——GQ丨知名时尚、风格与文化月刊

    任何一个曾遭受贫困和延迟满足的痛苦,跌跌撞撞步入成年的人,或不惧任何外在障碍而最终建立起一段长期关系的人,都会在《不方便,但很幸福》里那些不同寻常的美丽和令人惊叹的诚实中找到共鸣。

    ——Winnipeg Free Press丨加拿大知名报刊

    成年后,我们在亲密关系和事业目标上往往有着归隐田园的畅想,但本书描绘了所谓“理想生活”背后一些现实且困苦的客观情况。

    ——The Comics Journal丨以尖锐社论和对主流漫画的严厉评论而著称美国漫画杂志

    一部非凡的漫画回忆录……作品的每个画格都充满了热烈的情感。

    ——Slate丨主要关注实事和文化的美国在线杂志

    本书讲述了一对艺术家夫妇离开城市的喧嚣和烟尘来到深山独处的迷人故事,时而精致,时而质朴,在画面上既有柔和的田园风格,也有超现实的、令人心痛的抽象刻画。非常棒的作品!

    ——约翰·波切利诺(John Porcellino)丨伊格纳兹奖获奖漫画家,《医院套房》(The Hospital Suite)的作者

  • 王气黯然

    作者:秦晖

    本书为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三位学术大家主编之14卷《陕西通史》(1997年出版)中秦晖所撰写的部分内容,也即《宋元卷》全卷(秦晖为第一作者)、《明清卷》明代半卷、明清文化一章、清初抗清运动一节(秦晖为该卷第一作者),现将此两卷中秦晖所撰写的内容合为一本,并由秦晖重新撰写序言而成。

    宋元明的陕西,处于辽宋夏金元百年战争的最前线,犹如装满的火药桶,兵戈不断,也因此,这一时期的陕西史,实则辽宋夏金元各政权间的关系史和战争史,当然,更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正如秦晖自己所说,“我写宋元明的陕西,其实也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1.本书名为陕西史,实则辽宋夏金元各政权间的关系史和战争史,当然,更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

    2.陕西作为当时各国纷争的舞台,作者详细刻画了各个时期统治者对陕西的统治政策,如种家将抗夏、狄青的崛起、范仲淹治陕、木华黎经略陕西、廉希宪治陕,甚至还有马可·波罗眼中的陕西,细节完备,考证严密。

    3.正如作者所说,他在写作宋元明陕西史时,“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因此,本书也不仅仅只是陕西的历史,更是各王朝的一个缩影。

    我写宋元明的陕西, 其实也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 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 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中国古代史领域过分突出“断代史”,尤其是各地史学界的“断代史”研究重点随“王气”而转移,这确实是一个缺点。历史是不能切断的,只 讲辉煌不讲衰落,难说是真正的历史。何况王气黯然后,民气仍堪歌。近代以来全球王气不再,历史更加异彩纷呈。帝王缺位,历史便成鸡肋,这种状况也应该改变。

    ——秦晖

  • 囚徒

    作者:[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古根海姆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美第奇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家诺曼·马内阿。

    ◎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君特·格拉斯、奥尔罕·帕慕克高度赞誉。

    ------------------------------------------------

    ★内容介绍

    《囚徒》为作者所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学价值与意义。小说塑造了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一个沮丧的教师,一个自杀嫌疑战犯敏感而孤独的女儿,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小说所呈现的是经历了纳粹大屠杀,又陷入到齐奥塞斯库的极权统治的人们的生活,他们被冥冥中的力量所压制、怀疑和扭曲,变得受伤、软弱、失败。书稿语言的特点是将现实与梦境相结合,亦真亦幻的写作方式像独白又像呓语。本书作为马内阿的第一部作品,基本具备了他成为国际一流作家的文学语言雏形。

    ------------------------------------------------

    ★媒体评价

    “我不知道如今在西方,有哪位作家比诺曼·马内阿更值得翻译和了解。”

    ——海因利希·伯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对于人类做的最恶的事,马内阿给了我们勇气和诚实去面对;对于我们的人性,他则给了善和忠诚。

    ——《洛杉矶书评》

  • 绝不失手的基础料理

    作者:[韩] Super Recipe 月刊志

    畅销7年,再版3次,韩国食谱类书籍销量TOP1

    3000余幅图片+362道料理

    专为厨房新手和韩料爱好者量身打造

    ※编辑推荐※

    ☆ 从选购、洗菜、切菜,到下锅、调火候、调味道,新手必学的厨房基本功以图解的形式详细介绍。

    ★ 经反复实验得出精确的食材分量、火候大小和料理时间。备注避免失败的小窍门及烹饪原理。

    ◇ 看起来简单却难以做出风味的凉菜、天天吃都吃不腻的佐餐小菜、可以做主食的风味料理,362道家常料理,让餐桌天天不重样。

    ◆ 超过3000张步骤图,110个料理小窍门,100位厨房新手试做成功。

    ※内容简介※

    土豆炒得稀碎到得用勺子舀着才能吃,葱饼因为没控制好发面和火候而外煳里生,菠菜焯水时间过久导致结成一团“年糕”……

    为什么许多看起来十分简单的菜做起来却那么难呢?菜谱里经常出现的“适量”“酌量”到底是多少量?什么样的食材最好吃?做菜时的火候怎样控制?用不完的食材如何保存?做失败的菜还有挽救的办法吗?是时候将你从这些困惑中解脱出来了!

    本书由韩国料理月刊《Super Recipe》编写。秉承“做出美味料理的秘诀不在于厨艺,而在于食谱!”的理念,经过料理专家层层筛选和数轮读者试做,选出306道食谱和56道衍生料理。即便是厨房新手,跟着本书也能做出一桌美味的韩式家常菜。

  •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

    作者:[美] 约翰·契弗

    【编辑推荐】

    如果你还能笑得出来,就说明这生活不算太糟。契弗笔下的人物,尽管承受着平庸日常的磨折,却依旧心怀理想中的简单生活。在再晦暗的时刻,碰撞再漂泊的际遇,心中那个纯真善良的少年都没有离去。

    这61个故事,写到人生的各个面相:职场、房租、婚姻、育儿、旅行、看心理医生……每个似乎都在讲述“我”的一部分。相对于卡佛,他没那么阴郁荒凉;相对于海明威,他更加广阔、反讽,而且活泼俏皮。《广告狂人》的创作人马修·维纳说,契弗的声音充满讽刺、喜剧和苦痛,是他一直想要模仿的人。

    书中收录了契弗的经典作品,如《巨型收音机》,也是2020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何伟(《江城》《寻路中国》作者)在网上的写作课布置给学生的阅读作业;如《游泳的人》,被改编成电影《浮生录》,契弗在里面客串了一个配角;如《再见了,我的兄弟》,海明威曾让妻子起床阅读。对于初识契弗的读者,可以从这些名篇入手;对于契弗的书迷,这一千多页的篇幅,也将是一场心贴心的阅读盛宴。

    本书特别收录契弗自序,讲述小说编选背后的故事,契弗《我为什么要写短篇小说》,英国剧作家、编剧、电影制作人、小说家汉内夫·库瑞什导言,契弗传记作者布莱克·贝利所著契弗年表,并随书附赠美国布鲁克林插画师 Patrick Leger独家绘制的契弗三张肖像画书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契弗短篇小说创作的精华,收录61篇,由契弗自己编选。这里,有同来纽约奋斗、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的一对男女,有为老板鞍前马后、*终仍旧被抛弃的年轻人,有房租上涨、不想搬走的女孩,有交给保姆的女儿突然失踪的父母,有陷入家庭琐事、想要寻找人生出口的妻子,还有妻子跟别人私奔、深夜家中又闯入不速之客的丈夫……这些故事所写的,是当代生活的喜悦与不和,契弗的笔充满美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