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欢迎来到一个充满神秘感和人类未来可能性的新世界。
某年某月某日,女高中生梨乃发现自己的记忆变得断断续续。同样的现象席卷全世界,人类陷入恐慌……几十年过去,失去记忆能力的人类过上了离不开“脑外记忆装置”的生活。
在记忆与心灵可以完全分割的世界,“我”经历了好几辈子的离奇人生。那些记忆都是“我”的吗?“我”到底是何方神圣?
-
【编辑推荐】
1.一次有关人格、记忆、大脑与灵魂的思想实验奇谈。
2.日本星云奖得主、知名科幻大师小林泰三科幻悬疑大作
本书延续了小林泰三以往的风格,采用了“人格只取决于记忆而不取决于大脑本身”的假设,建立了一个后核难时代的新世界。
3.“记忆操纵大师”小林泰三解剖记忆的神作:直击记忆与人格的本质。
在记忆与心灵可以完全分割的世界,“我”经历了好几辈子的离奇人生。那些记忆都是“我”的吗?“我”到底是何方神圣?
4.一口气读完!当全人类集体丧失记忆,只能依靠插入记忆装置为生……
颠覆认知的新奇世界观,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性超强。当记忆装置可以任意插拔时,人们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奇妙的交互?
-
荒原
【编辑推荐】
《荒原》一书分析研究了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英格兰荒原观念的变化史。作者维多利亚·迪·帕尔玛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副教授,本书出版后荣获了多种奖项,包括美国十八世纪研究学会设立的路易斯·戈特沙克奖,该奖项明确规定旨在奖励相关领域的杰出作品,获得此奖充分证明了《荒原》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维多利亚·迪·帕尔玛采取了“反风景如画”的态度,对传统上令人恐惧和蔑视的荒原风景进行了描述。她认为,18世纪英格兰的信仰、技术、制度和个人的融合导致了一种有关“厌恶”的文化态度的形成,该文化态度直至今日依然在塑造着我们评估景观的方式。
本书包含的大量插图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涵盖了景观研究、艺术和建筑史、地理、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等多个不同的领域。通过这些材料,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将沼泽、山脉和森林视作“敌对领土”的概念,她认为这些荒原不是出于任何基本的物理特征,而是由它们所激发的厌恶反应而被归纳在一起的。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这部构思绝妙、文笔优美的著作借鉴了一系列学科的知识,审视了自早期现代以来一直被忽视的荒原概念。迪·帕尔玛将荒原理解为自然的荒野和被人为开发后又废弃了的荒地。在农业改良和市场关系大幅变化的背景下,作者敏锐地描绘了对景观的审美反应与不断发展的中央国家权力和新调查技术所带来的压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美国历史学会
维多利亚·迪·帕尔玛的作品结合了艺术史、景观学、园林研究、科学史以及其他许多学科的资源,这一学术杰作综合了从土地圈地到审美崇高等不同主题的研究,为揭示当代生态环境挑战的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拥有精美的插图和令人回味的文字,《荒原》是一部原创的、信息量丰富的、优雅的学术作品,它在关于土地使用的美学价值和道德辩论之间建立了强大而令人惊讶的联系。迪·帕尔玛在众多学科之间自由穿梭,展示了荒原概念是如何长期而多样地塑造了我们的工业现代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
——美国十八世纪研究学会
-
复辟
当旧秩序卷土重来……
焚烧教皇肖像的篝火照亮了伦敦的夜空,
辞藻华丽的忠君献词犹如雪花涌向宫殿。
复辟政权自然不是一帆风顺,但它的覆灭难道就是命中注定的吗?
——————————
【内容简介】
《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国,1660—1685》是蒂姆·哈里斯“斯图亚特王朝三部曲”的第一部,描绘了17世纪末英国这段异常动荡的时期。在经历了内战、查理一世被处死和克伦威尔的共和政体之后,查理二世的回归虽然一开始几乎受到了所有群体的欢迎,但这只是暂时掩盖了英国在意识形态、地理和宗教方面的持久分歧,因此表面的稳定不过是在等待裂变的过程。
在这本书里,哈里斯打破了人们对英国复辟时期的普遍印象——在一位风流快活的君主统治下,人们从清教徒的肃杀统治中解脱出来——而重新构建了王权复辟下的社会悲剧:二十年的内战和共和统治结束之后,人们紧接着在一个残暴政权的控制下备受折磨。
——————————
【编辑推荐】
英国史权威学者蒂姆·哈里斯代表作“斯图亚特王朝三部曲”第一部
蒂姆·哈里斯是英国研究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家,布朗大学芒罗·古德温·威尔金森欧洲史教授,擅长对各类历史材料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挖掘被世人忽略的关键信息,将纷繁复杂的历史场景重现在字里行间。
本书荣获2006年约翰·本·斯诺基金会奖,该奖由北美英国研究会议颁发,以表彰北美学者在英国研究的任何领域所撰写的有关中世纪到十八世纪这段时期的佳作。
报纸、大字报、布道言论、酒馆杂谈,多角度再现英国17世纪末的动荡局势
1679年,英国《许可经营法》失效,出版前审查制度瓦解。与此同时,不从国教的牧师们开始在秘密宗教集会上布道,提醒听众警惕天主教和专制统治的威胁;教诲普通人不要参与动乱的官方大字海报贴满了大街小巷,而酒馆和咖啡馆开始流传各种政治讽刺文章。
这些浩如烟海、甚至互相矛盾的大量文献材料往往让人无从下手,而作者蒂姆·哈里斯则用他过人的天赋,捕捉材料背后的草灰蛇线,将英国17世纪末复杂而生动的历史场景还原到读者眼前。
摒弃“英格兰中心”视角,将苏格兰与爱尔兰共同纳入英国命运交响曲
斯图亚特王朝不仅统治英格兰,也统治苏格兰和爱尔兰,因此任何事关王位继承的事件或危机都会对这三个王国有影响。英格兰的骄傲,苏格兰的血肉,爱尔兰的游离……宗教与政治分歧不会自动消失,溃烂伤口依然流血不止。
作者蒂姆·哈里斯在本书中批判了以英格兰为中心的英国史研究方法,强调斯图亚特复合君主制之下的三个王国面临的问题是共通的,其反应也各有不同、相互影响。除了考察当时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事件对彼此的作用,本书及其续作还会用单独的章节来分析每个王国
深度聚焦托利党与辉格党的舆论争夺战,一语道破政治斗争的本质
有关近代早期大众政治煽动的历史研究,长期以来一直纠结于“真不真诚”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实“舆论动员”才是关键所在。
面对民众叛乱,查理二世及其托利党同盟不仅涉险渡过了危机,还在危机面前重建了君主制的权力与权威。如何在诸事不利的情况下绝地反击,引发公众舆论转向?蒂姆·哈里斯用大量篇幅忠实地还原了托利党与辉格党你来我往争夺舆论的全过程,峰回路转、惊心动魄,从根本上揭示现代政治斗争的本质。
——————————
【专家推荐】
“哈里斯所采用的证据,特别是小册子、布道言论和报纸,表明了在大范围内,甚至跨越了三个王国,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是共通的。然而,正如关于政治立场与行为的社会学很难建构一样,对地区变化的评估也同样困难……尽管有更多的研究要做,但这本书分析了1681年至1685年间意识形态与行动相互交织的作用,这是我们所拥有的颇为完整和专业的陈述。”
——托比·巴纳德(Toby Barnard),《议会历史》(Parliamentary History)
“英国历史过去很大程度上是英格兰历史加上一些装饰,有时甚至是毫无装饰。从查理二世复辟到革命期间的政治几乎完全是以英格兰的政治为讨论对象。单现在的趋势是在三个王国的背景下讨论它们,讨论发生在爱尔兰和苏格兰的事件与发生在英格兰的事件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是《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国,1660—1685》和《革命:王朝的危机与变革,1685—1720》两卷书的核心。在一些人手中,这种方法处理起来可能不太容易,但哈里斯对此得心应手。”
——威廉·斯派克(William Speck),《英国历史评论》(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哈里斯构建了一个感觉出乎意料地当代的政治时刻。在这个时期,政党分裂开始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的词汇从贬义词汇逐渐变为普通的描述——但忠诚却明显是上下浮动的。人们似乎参与其中,但经常不确定立场。”
——大卫·杰斯(David Jays),《观察家报》(The Observer)
-
点燃理性的火焰
★ 陈嘉映推荐!“集异璧”作者侯世达七十岁之际英译力作!
★ 史蒂芬·平克赞其为“真正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本书”
★ 拥有一个普遍宽容和尊重科学的真正开放的社会
——————————
★ 茨威格关注的欧洲,曾从科学进步速度惊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富于启蒙精神的辉煌时期迅速转变为非理性和狂热的梦魇时期。我们今天又重蹈覆辙,不过,是在全球的尺度下。科学进步从未如今天般令人印象深刻,信息和知识从未如今天般唾手可得,独裁政权和专制政府力图愚弄人民从未如此困难,一个人的思想从未如此便捷地被全球的听众听到。
★ 本书源于作者在21世纪的头20年对理性和启蒙的关切。在这20年里,宗教激进主义、伪科学、文化相对主义、后真理相对论、阴谋论和其他反科学的态度像野火一样在全世界蔓延。
★ 本书对理想主义的表达非常清楚、具体、令人愉悦。克里斯特喜欢用例子(包括故事)来表达他的观点,他在本书的每一章中都很好地运用了这些例子。希望克里斯特的梦想——一个普遍宽容和尊重科学的真正开放的社会——能成为现实,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他自己的贡献,尤其是这本令人惊叹、颇具个性的著作,把梦想变成现实。
——————————
【大咖推荐】
★ 克里斯特这本书的气息深刻呼应了我一生对理想主义的感知和对科学的信念。
——侯世达
★ 在瑞典,斯图马克为维护理性和人性化的批判性思维做出了非凡的努力。
——理查德·道金斯
★ 侯世达是中国读书界颇为熟悉的作者。他的书是严肃著作,同时畅销。对哲学、科学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他有自成一体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一般读书界广有影响,也常引发专业讨论。这本由他从瑞典语翻译成英文的《点燃理性的火焰》,对当今问题的思考也颇有见地。
——陈嘉映
-
中国龙的发明
“中国龙”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创造出来的?
“龙”是如何从帝王专属过渡为全民共享的?
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龙”的?
从域外视角开启寻龙之旅
了解“龙的传人”的来龙去脉
洞悉文化符号的深邃意涵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龙,既是我们的身份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将龙视作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在龙前冠以“中国”二字,只有在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当中,才有可能被生产出来。
“中国龙”究竟是由何人、在何时、如何生产出来的?“龙”是如何从帝王专属过渡到全民共享的?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龙”的?是不是只有五爪的才是“龙”?“龙”对应的英文翻译“dragon”是怎么来的,这个译名是否合适?……你都能在本书找到答案。
借由龙年的契机,开启寻龙之旅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著名民俗学家施爱东先生多年来深入研究龙文化,悉心爬梳丰富的历史文献,对龙形象的起源与传播进行了考证与祛魅。从上古的集合名词,到被赋予象征意义的抽象动物,再到龙在御用纹样及龙袍中地位的变化、人们对其态度的转变,讲述龙是如何逐渐演变成封建帝王的权力象征又过渡到全民共享的。揭开龙的神秘面纱,发现龙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从域外角度看中国形象的变迁
16世纪起,许多传教士、商人的到来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汇,门多萨、利玛窦、基歇尔、安文思等人向西方介绍中国时还注意到了中国的龙文化。龙从最初的被混淆、有多个译名,到后来成为时尚风靡欧洲,再到一度沦落为被外媒戏谑的符号,对应的是中西关系的变化和相互认知的动态发展。“龙形象的美丑变异,只是帝国荣衰的晴雨表,国强龙美,国弱龙丑。”
以珍罕图片审视域外文化的复杂
全书收入了200多幅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罕见图片,既有象征地位的皇家符号、时尚元素,也有讽刺、攻击东方古国的惯用素材。由不同的文化符号析出中国形象在域外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面貌,揭示出龙形象背后含义的复杂性。“祥龙还是恶龙,崇龙抑或屠龙,不是由龙自身的内涵或外延决定的,而是关乎人的态度和需求。”
回望历史,重拾文化自信
在遭受侵略和欺侮的那段岁月,中国的形象与屈辱和落后相关联,而这一印象在西方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时至今日,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仍停留在片面化和元素式的层面。深入了解历史,重新审视和解读自己的文化符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扯断民族不自信的枷锁。只有国家强盛、民族自信了,我们才能卸下过往屈辱的历史包袱,让龙重拾荣耀,重新绽放光彩。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溯源龙是如何成为帝王专属,又是如何过渡到全民共享的,考证了不同时期龙形象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变迁。
在探讨近现代域外视野中龙形象的问题时,作者梳理了200多幅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罕见图片,从象征地位的皇家符号、时尚元素,到讽刺、攻击东方古国的惯用素材,揭示出龙形象及其背后含义的复杂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温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旧话题,不仅给我们一个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新视角,更能脱离时代局限审视域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以史为鉴,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求现代文化困境的破解之道。
-
北魏时代的名号变迁与政权转型
本书以北魏一朝对名号这种政治符号的利用与反馈为中心,讨论了北魏一朝诸多别具特色的名号,深入发掘了名号背后的历史信息及政治文化。这些名号主要包括代国时期的代王号、单于号、可汗号等代表着不同制度的名号,北魏早期道教、谶纬等带有神秘色彩的名号,孝文帝时代华风浓郁的名号,北魏时代的外戚、女主与权臣所使用的特殊名号,以及南北互动中所使用的各类名号等。书稿广泛利用各种史料,对史事进行深入考辨,澄清了学界许多争论已久的重要问题。书稿对名号所涉政治与社会语境之分析研读,构建了一种以讨论政治理想的表达与权力关系的宣示来揭示北朝国家转型的研究理路,为拓展中古史的研究空间提供了可能。
-
理性的反讽
◆ 编辑推荐:
甘阳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讲席教授)
阎克文 (浙江大学“马克斯·韦伯著作翻译与研究中心”主任)
李猛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元培学院院长)
联袂推荐
★抽丝剥茧,深入浅出,韦伯专家领读社会科学名著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 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韦伯在其中对早期现代西方以营利为天职的“资本主义精神”及其潜在的新教禁欲主义伦理渊源做了匠心独具的妙笔钩沉。
重庆大学李放春教授以多年的研究与教学积淀,细密导读这部社科名著。从问题的提出,到历史回溯,再到理论推演,进行逐章逐句、有点有面地解读,以清晰的脉络还原“韦伯命题”的思想理路,为初读韦伯者提供思想津梁。
★ 穿越重重译解,判析关键概念的本来面目
收集并梳理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各个英译本和中译本,以及各方学者阐释,在错译和差异之间回顾对韦伯的接受史,由此精确定位核心表述的实质含义与系统价值。
★聚焦研究方法与问题意识,厘清资本主义的文化血统
特别关注韦伯展现的论述技艺与方法,勾勒以谱系学眼光梳理资本主义精神之“文化出身”的研究进路,并强调历史的非理性结果,在归因和悖论的交错之处,展示历史的反讽。
◆ 学者推荐
与大多数涉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关系的专题研究相比,这个小册子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值得细读。
——阎克文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作者从尼采的“道德谱系学”入手对韦伯经典研究中的历史技艺所进行的新锐思考,也通过对这一经典研究跨越二十年的文本解读,展现了现代中国思想与韦伯持续不断的对话,本身就是一份具有精神史价值的文献。
——李猛
【内容简介】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新教的禁欲主义之中,挖掘出“资本主义精神”的文化出身,继而阐发了“理性主义”的渊源和“现代文明”的特点,是最常被引用的社会科学名著之一。
本书脱胎于重庆大学李放春教授开设的人文通识课程,历经五年打磨。对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五章内容,分为五个章节分别讲解,完整、清晰、深入浅出地还原了韦伯命题的提出和推演过程。同时收录了两篇研究性论文,特别注重对韦伯研究方法的阐释,讨论了韦伯“历史的文化科学”与尼采“谱系学”的亲缘关系,并由此深化,探讨了“理性的历史与历史的非理性结果”。
-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 编辑推荐 -
···学者汪民安思想访谈与随笔集
···将哲学放回生活的坐标系,让思想具体地着陆于日常
···身体·爱欲·空间·友谊·劳动·技术·艺术
···一部生命之思的交响乐:既饱含着理论的激情,又展现了批判的锋锐
- 内容简介 -
此书是学者汪民安的思想访谈与随笔集,从2006年到访巴黎寻踪法国理论,到2023年的当下对社会与技术的一系列思考,时间跨度正好是21世纪的这二十多年,综合呈现汪民安在知识与经验、理论与现实之间所进行的探索。
-
谎言与真相
讲述美国假新闻的历史,深入发掘其成因,并历数其造成的影响,夹叙夹议,包含大量案例。本书共10章,由从17世纪美国新闻诞生讲起,一直讲到2021年,专注讲述假新闻在美国的起源、发展及影响。作者考证,假新闻伴随着美国新闻业的诞生而产生,并不断发展至今,是美国新闻业无法摆脱的现象,被新闻大亨普利策之子拉斐尔·普利策斥作“堕落又扭曲的怪物”。从早期为博人眼球而造假,到为争夺市场而造谣诋毁其他媒体,再到战时控制公共关系的工具,时至今日,假消息则成为党派之争,资本之争的武器,使公众的生活中充斥着“有毒”的虚假消息。
-
叙事本能
☆ 把你的人生,活成一部你喜欢的故事
☆ 好读新知书,串联脑科学、心理学、文学,揭开叙事对群体、国族和个人的塑造和影响
————————
☆ 萨特:人总是不断说故事,生活在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中。
☆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
你能相信吗?我们永远无法还原一件事情的原貌。
·
事情首先被我们看到或经历,接着被认知和解读,最后被讲述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事情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它融入具体生命,印上个人色彩。我们由此理解世界、定义自我。
·
这便是叙事的力量。本书作者还指出,大脑的叙事区与社交区相连,人类在婴儿期就能通过讲述表达和互动。这种天生的能力深刻影响我们的思维和情感,构建我们的认知框架和行为模式。
·
通过叙事,我们释放内心的困惑,调整态度与行动。而积极的叙事更是一种强大的能量,帮助我们走出悲伤,减轻焦虑,摆脱困境,重新出发。
·
叙事的功用还远不止于此。琐事和国事,现实和虚构,传统和信仰,制度和规则,无一不是通过叙事穿越时空,将不同的个体联结成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群体。可以说,叙事构建了人类的文明意识。
·
本书中,作者借助人脑科学的新研究,以及心理学、文学等相关理论,说明叙事为何是人类本能、何以影响文明演进,并揭示了叙事的无穷力量——从疗愈自我,到创造和平的世界。
————————
☆ 胡思乱想是人类成功的秘诀。说故事和听故事会产生一种社会联结,这种联结使我们更坚强。叙事本能让我们得以生存,而且活得有声有色。这是一本绝妙好书!
——2004年德国物理学会自然科学出版物奖章获得者恩斯特·彼得·菲舍尔
·
☆ 这本描写叙事本能的书精彩纷呈,值得一读……生动描写人类的思考方式,十分具有启发性。
——德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迈克尔·雷曼-帕伯
-
裙子的宣言
裙子,讲述着女性角色×命运×自由×理想的变化
★ 虽然二十世纪女性解放的故事往往被认为围绕着裤装的普及而展开,但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时尚主角仍然是裙子。裙子是女性主义叙事中被忽视的部分。
★ 裙子,讲述着女性角色、命运、自由和理想的变化。作品对二十世纪裙子的演变进行了有趣而富有洞察力的审视。
★ 《财富》《出版者周刊》《书单》、VOGUE 英国版前主编、多位设计师时尚史作者力荐。
★ 作者金伯利·克里斯曼-坎贝尔,时尚史学者、策展人、记者和获奖作家。曾在博物馆和大学担任顾问。出版有多部时尚史作品。
★ 插图丰富,并有32页彩插,附赠藏书票。
虽然女性解放的故事常常被定格在 20 世纪人们对裤子的日益接受上,但那个时代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时装仍然是裙子。女权运动者身着裙子游行和表达诉求。随着女性在投票权、劳动力市场和整个世界的地位上取得长足进步,她们的衣着也随之改变。她们不需要用裤装表达强大或进步。福图尼、香奈儿、帕图等设计师从历史中汲取灵感,同时融入新的品味和技术,设计的裙装重新定义了20世纪的女性气质。
作者坎贝尔通过讲述小黑裙、酒吧套装、裸裙等改变游戏规则的款式,或者的士裙、紧身连衣裙等不起眼的创新,审视了 20 世纪女装的历史。这些极具影响力的服装让读者看到它们诞生的时代和穿着它们的女性,同时继续塑造着当代时尚,甚至为未来裙子的性别融合打开了大门。
这部闪耀的社会史,通过最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裙装:德尔斐长裙、网球裙、小黑裙、无肩带连衣裙、酒吧套装、裸裙、迷你裙、迷笛裙、紧身连衣裙……追溯了20世纪女性角色的转变,记录了女性自身不断变化的命运、自由和理想。
-
什么是学科知识史
学科知识的“援西入中”,奠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调。这涵盖知识的“传播”与“接引”两类相互联系的问题,前者牵涉“西学”(“东学”)传入中国的基本路径及译介的相关著述,后者则关乎“分科知识”成长的制度和社会环境。通过展示中国学科知识成长关联的从学科术语到学科史书写等不同的面相,以及所关涉的基本史实与相关史料,本书简要说明了如何在中国开展“学科知识史”的研究。
-
从数学到哲学
近代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哲学代表作,正面集中阐释其哲学思想,循着从柏拉图到哥德尔的“数学-哲学家”传统,展开一场从数学到哲学的智慧之旅。
叶峰、郝兆宽、杨跃联袂推荐!中译本首次出版,专业译者精心翻译!
【本书看点】
1.还原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华裔天才哲学家王浩。
王浩是近代著名数理逻辑学家,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数学系,后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又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
他是“人工智能之父”明斯基崇拜的天才、“图灵奖”获得者库克的导师、蒯因的得意门生、库尔特•哥德尔的忘年挚友……
他在数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超高天赋和开拓性成果,是人工智能重要研究领域“机器定理证明”的奠基人,是“王浩机”模型、“王氏悖论”命题的提出者。1952年他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1983年获得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与美国数学会共同授予的“定理证明里程碑奖”。
他一生都痴迷于哲学研究,是对世界哲学作出过深刻贡献的华裔学者,《从数学到哲学》循着从柏拉图到哥德尔的“数学-哲学家”传统,是作为哲学家的王浩留在世界的宝贵精神遗产。
2.王浩哲学代表作,一部正面集中阐释其哲学思想的作品,囊括王浩思想的精华。
首次对实质事实主义一般立场进行长篇阐发;
广泛、深入地讨论数学哲学的诸议题;
探索心灵与机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与生活等话题;
考察逻辑和数学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自然数、连续统、机械程序、集合和逻辑真等。
3.中译本首次出版,专业译者精心翻译,忠于原文,精准流畅。
本书的翻译历时数载,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高坤、北京大学哲学系邢滔滔教授精心翻译,斟字酌句,以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浩的数学哲学思想。
4.叶峰、郝兆宽、杨跃联袂推荐,一场从数学到哲学的智慧之旅。
权威深刻、富有启发、精湛翻译。这既是一本很权威的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方面的普及性读物,又是分析哲学研究者的必读专著,值得每一位想要深入理解王浩数学哲学思想的读者阅读。
5.装帧精美,版式舒朗,便于阅读。
封面的“楼梯”元素代表书名“从数学到哲学”的动态寓意;“王浩机”元素作为王浩的代表性成果也被巧妙使用;局部烫银、质感细腻、牢固耐翻、便于阅读。
【内容简介】
近代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在数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超高天赋和开拓性成果,他一生痴迷于哲学研究,是对世界哲学作出过深刻贡献的华裔学者。
本书是王浩的代表作,是其正面集中阐释自己哲学思想的作品。循着从柏拉图到哥德尔的“数学-哲学家”传统,王浩在书中首次对实质事实主义一般立场进行了长篇阐发;广泛、深入地讨论了数学哲学的诸议题;探索了心灵与机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与生活等话题;还重点考察了逻辑和数学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此次中译本首次出版,由专业译者精心翻译,以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浩的数学哲学思想。
【名家推荐】
王浩无疑是在国际哲学与逻辑学界最知名、最有成就的华裔学者。他在数理逻辑、数学基础的技术领域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他也在哲学方面对分析哲学提出了深刻的批评。他的这部著作,一边深入浅出地介绍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的基本概念与成果,一边借此阐述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因此,这既是一本很权威的,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方面的普及性读物,又是分析哲学研究者的必读专著。
——叶峰(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
王浩是哥德尔之后最能善待数学自主性的哲学家,这使本书具有了超乎寻常的深刻性,这种深刻性如美酒般清澈而醇厚,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郝兆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王浩先生的著作既深刻又富有启发性,值得向每一位关心数学哲学的读者推荐。
——杨跃(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教授)
我们的人生道路迥然不同,王浩是对我思想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何兆武(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
王浩在《从数学到哲学》第6章探讨了关于集合的直观迭代概念,以及这种直观概念如何启发并核证了集合论公理。所有寻求对于这个问题的成熟的哲学理解的人,都应该把这篇文字当作第一读本。
——查尔斯•帕森斯(Charles Parsons,哈佛大学哲学家)
【编辑推荐】
王浩是近代享誉国际的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是人工智能重要研究领域“机器定理证明”的奠基人,是“王浩瓷砖”模型、“王氏悖论”命题的提出者,是“定理证明里程碑奖”获得者。
王浩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数学系,师从金岳霖、沈有鼎、王宪钧、杨武之等明师,与杨振宁是室友,与汪曾祺、何兆武交好。后在哈佛大学哲学系完成博士学位,又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他是“人工智能之父”明斯基崇拜的天才、“图灵奖”获得者库克的导师、蒯因的得意门生、库尔特•哥德尔的忘年挚友……天才王浩轻松拥有在旁人看来“一路开挂”的人生。
尽管在数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开拓性成果和突出贡献,王浩却痴迷于哲学,立志成为哲学家,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数学哲学的研究和写作,是对世界哲学作出过深刻贡献的华裔学者。《从数学到哲学》是王浩的首本“大部头”,是一部循着从柏拉图到哥德尔“数学-哲学家”传统不断探索的哲学思想专著,是其代表作,也是正面集中阐释自己哲学思想的作品。
《从数学到哲学》于1974年在美国出版,是王浩的首部哲学著作,也是其重要代表作,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有中译本出版。近年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学界对“机器定理证明”开山鼻祖王浩的怀念和研究的文章增多,学界对本书的出版呼声也日益增高。此次中译本首次出版,由专业译者精心翻译,斟字酌句,以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华裔学者王浩的数学哲学思想,了解他对世界的贡献。
-
琐言赘语
著名历史学者李孝悌的文化史代表作,揭示明清以来城市、文化与思想的多个面向,展现隐藏在城市深处和历史尘埃里的生活真相。
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
【本书亮点】
1.著名历史学者李孝悌的文化史代表作,从明清讲述至近代,横跨500多年,揭示城市、文化与思想的多个面向。
2.从笔记、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内容包罗万象。以解读“笔记双星”《白下琐言》和《客座赘语》为主要切入点,探讨上至统治阶层,下至个别士大夫对崇祀制度、神怪传说、风土人情等的观念和思想。
3.通过“志怪”这一明清文化的重要面向,揭示奇谈怪论背后的文化现象和价值功能。通过剖析不同群体对神仙鬼怪、命理占卜等明清文化中的重要面向的记载,反映帝王、士人及下层群众的心理活动和价值追求,展现“志怪”在接续和传播思想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
4.为了解明清的城市生活,提供了有趣的细节。无论是洞察明太祖将超自然力量纳入到统治以提升治理的合理性,还是描绘南京街头巷尾那些魑魅魍魉传说,或是讲述举人占卜问卦求取功名的奇妙经验,都生动有趣地揭示了那些潜藏在历史尘埃之中的生活真相。
5.征引详实,除了《皇明典故纪闻》《国朝典汇》等正史官书,同时参考引用了《歧路灯》《大公报》等小说、文集和报纸资料,对明清城市文化作出极为严谨的考证与相当透彻的分析。
6. 装帧典雅。封面设计融合了《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十二月月令图》《仙山楼阁图》《金陵图》等元素;内文精选近10幅精美插图。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者李孝悌的社会文化史代表作,揭示明清以来文化、城市与思想的多个面向,展现隐藏在城市深处和历史尘埃里的生活真相。
全书内容横跨五百多年的历史,从明代洪武年开始延续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涉及城市社会、思想启蒙与文化等多个议题,为了解明清以来的近代中国,提供了有趣的细节。作者运用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立足于御制文集、经世文编、戏曲民歌等材料,通过“志怪笔记”“历史掌故”“城市风貌”等主题,呈现了帝王、士人、知识分子以及下层群众的众生相,构建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故事感很强,跨度很广,读起来如同在看万花筒的社会文化史佳作。一开始,便被那些流窜于庙堂与江湖的神奇鬼怪吊足了胃口,而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已经置身于一个活色生香的近代世界!
本书的书名取自书中所讨论的《白下琐言》的“琐言”和《客座赘语》的“赘语”,“能以祸福轮回之空谈,警劝于人,可以化导愚昧”,这是琐言赘语的意义。
文如其名,本书研究的对象多是在正统历史中被认为是荒诞不经、无足轻重的边缘事物,如崇祀、祷告鬼神、占卜算卦、叫魂祝由,它们被看作是见不得光的魑魅魍魉,只能寄生于无人问津的柴门小巷。事实真是如此吗?从明太祖将超自然力量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从而提升治理的合理性和持久度,再到举子依靠关帝灵签获得考取功名的心理支持,再到士人批判妇人不能参加龙王祈雨的习俗来表达对妇女的同情……我们看到了这些琐碎、边缘、下层的巨大潜能,情难自已地进入了“什么是文化史”“什么是城市”的深沉思索。
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贯穿本书始终,每一章节都可以看作是新文化史理念的具体实践。导论部分包括作者对过去几十年美国和中国研究的简单评述,从“西方与中国”“乡村与城市”两组对比出发,清晰地梳理了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转向和发展进路,是非常优秀的研究综述范本。相信读者阅读后,会对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范式创新有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当我们跟随着文本把眼光向下、向琐碎去凝视的时候,反而更能理解什么是中心和不可切割的历史整体,也更能看到那些情感满溢的芸芸众生,这或许就是新文化史研究的魅力所在。
-
人类学写作工具箱
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并通过《国防教育法案》。美国政府认为,为了赢得冷战,需要支持学术生产。于是,在1957—1970年间,美国的大学和图书馆获得补贴,用于资助科研出版与购买学术书籍,市面上的纯粹学术图书随即指数增长。到了60年代末,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减少了,学术专著轻易便可出版的日子一去不返;编辑开始考量作者写出动人文字的能力,这使后者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训练写作。
然而,长期以来,社会科学家养成了花费数年时间掌握学科知识,却很少打磨交流所用语言的习惯;民族志为生活经验提供了一种记录方法,启发读者思考各种文化的独特之处,然而它的书写却充斥着新词和冗长的理论,枯燥乏味,过于专业。
在此,克里斯汀•戈德西将就如何书写人人可读的民族志提供循序渐进的指导,它们源自作者二十年的学术经历与田野经验;所有民族志作者甚至非虚构写作者都可以在其中发现有用的东西,无论他属于什么学科,或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
--
民族志记录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但大多数人类学学者的著作却充斥着普通人无法理解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和入门者在尝试书写民族志,针对如何写好它的训练却十分稀少,甚至没有。
《人类学写作工具箱》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克里斯汀•戈德西是一名优秀的民族志作者,曾获得美国人类学协会民族志小说奖、威廉•A. 道格拉斯欧洲人类学最佳图书奖。她从二十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中为我们提出并解决了民族志书写中的常见问题:从如何遣词造句到怎样结合理论与材料,从如何有效嵌入对话到怎样避免因过度引用与注解而分散读者的注意力等。她在书中旁征博引了大量具有示范意义的写作案例,并提供了一份涵盖近百本民族志杰作的书目。
-
声音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达契亚·玛拉依尼,聚焦性别暴力的重磅作品
️斩获那不勒斯文学奖、西比拉·阿莱拉莫文学奖
️罪魁祸首,究竟是父权制社会根深蒂固的厌女症,还是人性的普遍邪恶?
————————————————————————
一扇敞开的门,一双蓝色的网球鞋,消毒剂的刺鼻气味——房间里,一个名叫安吉拉的女孩儿被捅20刀而死。
米凯拉是一家私人广播电台的记者,正在制作一档针对暴力侵害妇女的调查节目。当她发现受害者和自己同住一栋楼时,她开始对这起谋杀进行私下的个人调查。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熟悉死者的人们说出了他们眼中的安吉拉,可是每种声音都千差万别,让人迷惑。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妇女被强奸和杀害?为什么她们总是自愿为攻击她们的人开门?为什么她们害怕说出施暴者的名字?只有到最后,这些问题才能有答案……
————————————————————————
玛拉依尼的高超技巧是,她不会以牺牲故事为代价来进行思想探寻,也不会让故事掩盖思想。 ——《独立报》周日版
她的小说圆润饱满、结构完美,她的句子如音乐般吟唱出女人们最隐秘的感觉和心思。 ——《意大利信使报》
女主人公米凯拉在采访录音中捕捉到的声音,在她离开这个故事很久之后,还会继续回响。
——科克斯书评
达契亚·玛拉依尼是“意大利现代文学的女王”。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
原始海
俄语文学大师普拉东诺夫,创作高峰期的成熟之作
收录“技术小说”《原始海》等4部普拉东诺夫代表作品
同名小说《原始海》首次翻译出版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俄语文学大师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中篇小说集,收录《原始海》《波图坦河》《捉摸不透的人》《叶皮凡水闸》4部作品。
◎其中,同名小说《原始海》是普拉东诺夫生前未能问世之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强电工程师尼古拉•韦尔莫深入俄罗斯东南部的草原,在国营畜牧场大展手脚,希望使用电弧技术钻探地下的原始海,用地下水将干旱的草原变成适合畜牧业的富饶土地的故事。主人公和他的同伴意图用技术改变自然规律、改造宇宙,从而实现全人类的幸福。
◎普拉东诺夫怪诞而奇崛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完全独特、难以模仿,也难以企及的普拉东诺夫艺术世界,构成俄罗斯文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名家推荐】
✨普拉东诺夫是与普鲁斯特、卡夫卡、福克纳、贝克特齐名的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是二十世纪唯一继承了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光荣传统的苏联作家。
——布罗茨基
✨普拉东诺夫的才华毋庸置疑。他是一位非常独特的语言大师,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高尔基
✨普拉东诺夫或许是俄罗斯过去一百年最伟大的作家。
——英国学者 罗伯特·钱德勒(Robert Chandler)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还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他是20世纪蕞好的作者之一,可以与卡夫卡和乔伊斯比肩。
——《艺术引线》杂志
✨在俄罗斯,普拉东诺夫越来越被认为是十月革命后蕞好的作家。
——《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
——————————
【编辑推荐】
“令世界战栗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天才”——安德烈·普拉东诺夫
与普鲁斯特、卡夫卡、福克纳、贝克特齐名,
布罗茨基、约翰·伯格、索尔仁尼琴推崇备至的俄语文学大师。
名家权威译本,贴心序言导读,精准呈现“普拉东诺夫奇迹”。
资深俄语文学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振亚,反复钻研打磨的心血译著。
普拉东诺夫怪诞而奇崛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完全独特、难以模仿,也难以企及的普拉东诺夫艺术世界。
“阅读普拉东诺夫的小说,读者将会遭遇一系列感觉,却没有相应的感官——或者这种器官或会,或不会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
——[俄]塔季雅娜·托尔斯泰娅
-
车上的女儿
《偶像失格》作者、当今日本备受关注新生代作家宇佐见铃,东亚新文学闪耀之作!
关于一个东亚女儿的毁灭与救赎,书写所有东亚小孩永远的痛!
·
★现象级畅销小说《偶像失格》作者、当今日本备受关注新生代作家、99年生天才作家宇佐见铃全新代表作!
震惊日本文坛,21岁即包 揽日本文学界各大重磅奖项:文艺奖、三岛奖、芥川奖;被日本媒体一致誉为宇佐见铃“至高杰作”的全新代表作初次引进!
★写给所有“坏女儿”和“坏儿子”。关于一个东亚女儿的毁灭与救赎,书写所有东亚小孩永远的痛!
一次不平静的旅程,一个崩溃边缘的家庭。窒息书写不断内耗、恶性循环的东亚家庭关系永恒困境——他们,是我的父母,亦是我的孩子,我们一边爱,一边伤害。
★打动年轻世代!东亚新文学闪耀之作!呈现当代年轻人的生存挣扎与精神痛苦!
病态的关系、生存的疲劳、责任的束缚、窒息的生活......“写的真好”“太东亚了”引发中日读者强烈共鸣!
·
身体随车摇摇晃晃,脸颊贴在车窗上凉凉的。
佳子微微睁开了眼。每当车外闪过灯光都会下意识压低呼吸。车内充满了人的气息。母亲的气息、父亲的气息、弟弟的气息,以及佳子自己的气息,呼出,交融,又再吸入,如此维持着生存。怎么可能不觉得痛苦呢?
17 岁少女佳子与家人开车前往奶奶的葬礼。伴随着车内密闭的空间,窗外闪现着记忆中的风景,家庭的过去与现在逐渐明朗……
-
哀痛笔记
【编辑推荐】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世界文坛☆受瞩目的非裔女作家、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女性主义者
阿迪契被“非洲文学之父”阿契贝誉为“天纵之才”,曾入列《纽约客》“二十位四十岁以下的小说家” 和《时代》杂志“世界☆有影响力的一百人”。《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称她为阿契贝“在二十一世纪的传人”。她被公认为是☆接近诺奖的70后作家。
阿迪契把自己的声音传到了国际社会的一些公共领域。她不仅是作家,也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以及著名的女性主义者。
写给逝去至亲的回忆录:哀痛,是一种残酷的教育。它逼迫我们蜕壳重生。
阿迪契出版的小说题材很广,内容丰富,包括广阔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等,横跨几十年。但《哀痛笔记》缩小到她个人生活中的这个单一的爆炸事件,其大部分影响位于她自己体内,因为哀痛是一种感觉,而阿迪契精准地描述了它带来的伤害。
阿迪契以个人事件为切入点,呈现出“哀痛”的多重演变,书写了“哀痛”的情感方程式,深度体现哀痛回忆录这一体裁的特点。
她关照离散与迁徙引发的家庭重构、代际差异与交流困境等问题,记录了疫情给移民家庭带来的隔离、失序与伤痛。
精致、细腻、时髦的全彩插画,精巧小开本,舒适的阅读体验
特邀知名插画师任凌云操刀设计和插画,全彩印刷,印制精良。
内文选用优质胶版纸,易于收藏。
【名人评价及推荐】
我们一般不用“智慧”这样的词语形容新人,但这位年轻的作家具有古老的讲故事的人身上的那种智慧……阿迪契拥有天纵之才。
—— 钦努阿·阿契贝
【内容简介】
我正用过去式记录我的父亲。
可我实在无法相信,我竟然在用过去式记录我的父亲。
《哀痛笔记》是对女儿之哀痛的动人描述。阿迪契以个人事件为切入点,细腻地记述了至亲记忆与家族生活,深度呈现哀痛回忆录这一体裁的特点,以及在此类回忆录中,悲伤如何抹去语言,并消除自我身份和时间的界限。作为当今世界文坛☆受瞩目的非裔女作家,阿迪契关照离散与迁徙引发的家庭重构、代际差异与交流困境等问题,记录了疫情给移民家庭带来的隔离、失序与伤痛。
哀痛,是一种残酷的教育。它逼迫我们蜕壳重生。
-
堂吉诃德
如果你曾追求过理想人生而受挫,《堂吉诃德》会给你带来欢笑与眼泪。
◎ 编辑推荐
☆ 出版四百年,畅销五亿册,有史以来卖得最多的小说。
☆ 中国第一个堂吉诃德全译本,六十年后全新校对版。
☆ 西班牙文学的皇冠,西方经典的核心,世界文化的遗产,影响了从歌德到卡夫卡,司汤达到福楼拜,博尔赫斯到略萨等等在内的诸多作家。
☆ 被包括多丽丝·莱辛、萨尔曼·拉什迪在内的诸多作家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 内容简介 四百年前,在西班牙的拉·曼却地方有一位乡绅,他整日沉溺于骑士小说之中,有一天他读得昏了头脑,渴望着成为一名真正的游侠骑士,去闯荡天下,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于是,他决定自称为堂吉诃德,将自己的瘦马命名为洛西南特,将一名村姑想象成意中人杜尔西内亚,找了一名农夫桑丘做他的侍从。他将风车看作巨人,将羊群看作军队,开始了神奇的冒险之旅。
四百年来,《堂吉诃德》不仅成了西班牙文学的皇冠,西方经典的核心,也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堂吉诃德战风车的行为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形象,而“堂吉诃德式”的行为也已成为不顾一切、不切实际的侠义行为的代名词。从司汤达、福楼拜、海涅、歌德、尼采、托马斯·曼、陀思妥耶夫斯基、麦尔维尔、马克·吐温,一直到博尔赫斯、略萨、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他们都是《堂吉诃德》及塞万提斯的仰慕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