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登月
1968年,人类首次在太空拍摄地球的照片;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完成了“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的壮举。
《登月》是美国宇航局登月探索的图文编年史,航空航天作家皮尔斯•比索尼搜索了美国宇航局的哈苏照片档案库,披露了许多首次公开的珍贵照片,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为读者全景呈现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整个过程,最终著成了这本太空迷的必备书籍。
-
奇迹地图
你从未正确感受过这个世界,直到海水在你的血管里流动,直到你以夜空为衣,而满天的星辰点缀成你的冠冕。
——托马斯·特拉赫恩
——————
这是一本关于奇迹的地图,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凭借他的好奇心和热情为我们精心绘制的地图。
当然,这里的奇迹不是什么古埃及的金字塔或者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而是在大自然中,在你我身边,甚至是存在于你我身上的奇迹。
作者以优美的文字带领我们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寻找、解释、感受并思考这些奇迹。作者将光、生命、心脏、大脑、自我、世界和未来列为七大“奇迹”,并利用其渊博的学识,从科学、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同时还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呼吁我们保护环境,善待每一个群体和每一个人,并对我们的未来负起责任。
——————
清晰、优雅、广博。这是一封写给人类心灵的情书,也是这非凡且丰盛的人类心灵创造的杰作。
——《卫报》
[这本书]犹如一栋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华美夺目……令人惊奇、动人心弦且值得铭记……[它]无疑是成功的,在你释卷之后仍会长留在你的心间。
——《华尔街日报》
这本书是科学、历史和纯粹喜悦的绝妙佳酿。阅读它,惊叹它。
——萨拉·贝克韦尔(英国作家)
《奇迹地图》是给人希望的解药,它能让我们在这里创造出一种神奇的、真实的东西,让我们想起世界上所有的奇迹都是了不起的礼物。
——菲利普·鲍尔(英国作家)
-
5G+:5G如何改变社会
2019年6月6日中国移动等四家运营商获得5G牌照,中国的5G进入产业全面冲刺的重要阶段。本书以中国移动“5G+”为主线,介绍了5G三大场景、九大指标、系统架构和基础原理,并首次系统性地向业界阐述中国移动“5G+”的实质和内涵,以鲜活的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详细描绘5G给生活、各行各业、社会治理等方面带来全新变革的蓝图和愿景。
5G不是简单的“4G+1G”,其将更具革命性、呈现更高价值,能够为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基础设施,充分释放数字化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中国移动通过全面实施“5G+”计划,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信息消费需要,为经济发展打造新动能、拓展新边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致敬来时路,整装再出发。5G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产业变革机遇。我们希望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读懂5G、读懂中国移动“5G+”,并加入5G创新产业中,将5G硬核能力与自身行业应用充分融合,主动跨界创新,探索新应用、新模式、新机遇,铸造科技创新硬实力,力争在全球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对美好数字生活的需要,为信息通信技术惠及全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
“AI失业”时代生存指南
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在“工作消失”之时,白领的很多行业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将在未来20年中剥夺人类一半的工作,但现在大多数人对此警戒心不强。日本百年咨询顾问公司董事长铃木贵博在本书中预测了严酷的未来:由人工智能造成的劳动环境变化已经开始,尤其是白领,将在未来五年遭受残酷变化的冲击。书中提出并解答了诸多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工作一年比一年忙,收入却没有增加?
工作岗位将以怎样的方式消失?
今后应该怎样择业?
未来十年间,能够生存下去的岗位有哪些?
我们的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现在应该怎么做?本书在即将到来的“AI失业”前夕,从专业视角为你做彻底的预测和解读,帮助你提前改变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大冲击。
-
生命与新物理学
大开眼界的跨学科前沿探索之旅
-
重新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奇迹
-
弥合生物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巨大鸿沟
-
运用全新视角破解生命谜题
-
信息引擎、生物电路、量子计算机、癌症基因、表观遗传学、地外生命……聚焦前沿成果,阐释宏大议题,解读生命秩序的隐秘动力,剖析复杂世界的内在逻辑,启迪思想、提升智识,一本不容错过的深度好书!
-
-
-
-----------------------------------------------------------------------------------------------
★生物物理学点睛之笔——全新的视角,开拓性思考
★对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绝妙回应——融合生物学、物理学、计算科学、认知科学等前沿研究
★《物种起源》+《自私的基因》,达尔文进化论2.0——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
★《今日简史》+《十问》,关于未来的“大问题”——科学家对人类命运的前瞻性思考
★生命领域的《规模》——解读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展现尺度不同带来的巨变
-
-
-
【内容简介】
生命是什么?
194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薛定谔提出了这个划时代的问题,他指出:我们需要新物理学来给出答案。
-
这本书从这个经典问题出发,结合香农的信息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将量子力学应用于生物学、计算科学等领域,超越各个学科的界限,用全新视角探究生命的本质。书中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观点:生命=物质+信息,分子组构是生命的“硬件”,信息组构则是生命的“软件”。生物体中含有大量高效的微型机器,它们聪明地处理和控制着信息,像变魔术一样从混沌中获得秩序。进化让这张隐形的信息网络不断升级。
-
保罗·戴维斯将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化学、信息科学、医学和哲学等领域融为一体,引领了极具洞见的全新交叉学科。这种新科学涉及信息引擎、生物电路、癌症基因、量子计算机等众多前沿科学领域,用信息的观点重新解读生命之谜。
-
这是一本探索生命起源及内在逻辑的生物物理学普及读物,也是一次让人大开眼界的跨学科前沿探索之旅。
-
让智力探险,思想旅行,一起寻找生命秩序的隐秘动力!
-
长城绘
这是第一本信息图式的长城百科全书。关于长城建筑、军事、文化、地理、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海量信息被浓缩为33个长城的信息可视化专题,用现代的形式阐释古老的长城。本书在设计和绘制上充满细节和趣味,护封展开后的背面还藏有一个迷你棋盘游戏,阅读之余,你可以与朋友玩上一盘,回顾长城的点点知识。
本书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持。
-
冥王星沉浮记
一颗不同凡响的太阳系星星
一个天文馆别出心裁的安排
一次天文学联合会的投票
一场万千人参与的争论
一次科学和社会、理性与情感的撞击
曾经的行星——冥王星,其模型没有出现在海登天文馆的太阳系天体间相对大小展区。这一“降级”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海登天文馆成为了舆论的焦点,馆长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被卷入这场风波。
然而,新天体的发现还是危及到了冥王星的地位。经过投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将冥王星定义为“矮行星”。面对这一结果,公众并不买账,天文学界内部也存在争论。
围绕冥王星的降级事件,报纸上出现了有趣的报道,漫画家绘制了别出心裁的漫画,作曲家创作了富有深情的歌曲,立法机关通过了相关法案,占星师也纷纷发表意见,人们甚至为冥王星举办了葬礼……
距地球几十亿公里的冥王星,却折射出当代社会热点,引发了理性与情感的碰撞。不过无论人们如何定义,冥王星都将拥抱着“爱心”,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行。
-
水的密码
“倘若世上真有魔法,它一定隐藏在水中”
一本从池塘里看见太平洋的奇妙指南,一趟趣味无穷的探索之旅
包含700个与水有关的现象,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推荐
▼内容简介
水是我们身边再常见不过的存在,却鲜有人真正了解。英国探险家特里斯坦·古利醉心于研究各种与水有关的迹象,在《水的密码》中,他总结自己“行走江湖”的经验,整理多年自然观察心得,从厨房台面上溅落的水滴,到海洋中令人称奇的罕见现象,哪怕在家门口的池塘里也能看到浩瀚太平洋上奔腾的涌浪。奇闻趣事的背后隐含着不为人知的读水技艺,引领我们探寻与水有关的科学谜题。
▼媒体专家推荐
水是这部书的主体,但对水的认知、解读不限于水化学、水物理学或者水利工程学。《水的密码》是地道的当代水博物书。它吸收了各门科学,但超出了科学,它尝试从各种角度了解水。阅读它,用书中描述的态度和方法观照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我们对世界定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刘华杰
古利拥有比尔·奥迪的观鸟水平和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在这个使用GPS导航的时代,他以一己之力复兴了自然导航技艺。他会让你觉得,你的前半生不过是半睁着眼走路而已。这一次,他用这本奇妙的读水指南,带你从花园里的池塘一直走到太平洋。
——《电讯报》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大型自然类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推荐版本
典藏级国民植物书
全解说词精编+丰富史料+高清美图
董卿、王石、曾孝濂、史军倾情推荐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同名图书由纪录片主创团队编写,本书在精编解说词基础上 增加了丰富史料和30 0余幅高清图片,是典藏级国民植物科普书。
全书力图把跨越了46亿年历史长河,在中国境内形成的异彩纷呈的植物图景通过图文形式展现给大众。全书系统、完整地讲述了水稻、茶叶、竹 子、桑树、大豆、柑橘、杜鹃等数十种植物是如何塑造中国文明,又如何影响世界的故事。这是一次对中国植物的朝圣之旅,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寻根行动,是一次对自然生灵的致敬,是一次对大众自然知识的普及,是一次关于生命之间如何平衡的思考。
文字,是经久不衰的艺术;图像,是佐证经典的方式。全书将纪录片以饱满的图文形式定格,这不只是一场植物的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植物带给人类的灵魂震撼。以植物生命为尺度,渴望人们对生命做一次沉思。
-
追捕祝融星
一颗不存在的行星
见证从牛顿力学到广义相对论的科学革命
入围 2016 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名单
⭐ 编辑推荐
☆ 当前唯一一部讲述这颗人类想象中的行星的作品
☆ 从天王星到祝融星,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相对论,从细微之处洞察科学如何进步
☆ 步入爱因斯坦的世界,跟随爱因斯坦的视角,从头开始理解相对论,打开对宇宙的新认知
☆ 记述了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日全食事件,回到历史现场,使读者切身感受人类在科学道路上永不畏惧、永不停息的精神
⭐ 内容简介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 1859 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开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但除了一位乡间业余天文学家声称目击了它之外,没人能再次证实它的存在。1915 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体系构建完成,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解释水星轨道的扰动现象。自此证实:祝融星并不存在。
⭐ 名人推荐
一部兼具可读性与启发性的作品,戏剧性地讲述了科学家如何寻找一颗不存在的行星,以及爱因斯坦如何用科学史上最美丽的理论解开了关于这颗行星谜团的传奇。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它关乎人们对探索的追求,以及在理解宇宙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获得的喜悦。
——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追捕祝融星》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科学作品。作品架构精美,历史背景丰富,并且调研极具深度。最重要的是,它所讲述的故事很棒。利文森讲述了真实的科学事业图景,其中既有好的假设和坏的假设,也有一厢情愿的想法,还有激情、人类的自我价值,以及对于认识并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奇异而壮丽的宇宙的渴望。
——《偶然的宇宙》作者艾伦·莱特曼(Alan Lightman)
被遗忘的祝融星的故事再也不会不为人知了。托马斯·利文森告诉我们:它来自哪里,它如何消失,以及,为什么它的神韵在今天仍暗藏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如何运作——无论成败。
——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
作为一名作家,托马斯·利文森的高超之处在于,将科学思想的演变放入适当的历史背景中,让我们看到它更为广泛的影响。在这本引人入胜、信息量丰富的书中,利文森优雅地让我们学习了物理定律和在物理学进步中不那么循规蹈矩的方法。
—— 莉萨·兰德尔(Lisa Randall)(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暗物质和恐龙》作者)
《追捕祝融星》是科学写作中的代表性作品。利文森向我们揭开了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和现在被人们遗忘的祝融星背后的物理学,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发展的。在此过程中,他还揭示了我们在努力时——即便是经验十足——无法避免自欺欺人对我们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知识丰富、充满激情,并且诙谐风趣——这也是它的深刻之处。
—— 朱诺·迪亚斯(Junot Díaz)
托马斯·利文森精彩地讲述了牛顿、爱因斯坦和失踪的祝融星的故事,展现了在决定宇宙命运时观测和计算之间的冲突。
—— 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宇宙终极粒子》作者
⭐ 媒体推荐
精彩!这是一个迷人的故事,讲述了科学史上一个被人遗忘的事件。
——《华尔街日报》
迷人!这本来是一个关于科学如何发展的故事,但在托马斯·利文森浪漫的笔触下,它几乎成了小说。
——《华盛顿邮报》
作者精彩地讲述了祝融星的故事 —— 从艾萨克·牛顿开始,贯穿科学史,优雅地揭示了科学思想进化的本质和爱因斯坦所创造的革命性奇迹。
——《自然》
本书抓住了人们不懈追寻这个天体的激动人心之处。
——《科学》
这部作品是一个结构严谨、节奏明快的科学写作范例,精彩而又通俗地记述了数学和物理学与天文观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利文森巧妙地吸引读者去探索科学家是如何思考和争论的,以及科学是如何发展的。
——《出版商周刊》
-
海错图笔记·叁
《海错图》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是浙江人聂璜绘制的一部海洋生物图谱。聂璜把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海洋生物都画进了这部图谱。书中记载亦真亦假,妙趣横生。清雍正年间,此书传入宫中,深受历代皇帝喜爱。现第一、二、三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四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4年,北京故宫出版了前三册,我买了一本,开始系统地了解这部书;2015年,正式考证书中的生物。2016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考证了36幅《海错图》原图。2017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贰》,考证了40幅《海错图》中的原图。
在第三册中,我考证了63幅《海错图》原图,而且每篇文章的字数比前两册有显著增加。写第一册时,我都挑简单的写。第二册挑战了一些有难度的物种。到第三册,那些考证困难的物种,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解决掉。这是需要时间的。有些问题不是多看两本书就能解决,必须自己亲手去做。考证的物种多了,考证难度大了,要说的话自然也就多了。
——张辰亮
-
过敏大流行
现代医学让我们拥有了抗生素和卫生学,因此而使得难以计数的生命得到了拯救。然而,这也生发出了不少新的问题,使得我们的身体与寄居其中的生物之间微妙的平衡发生了改变,这些生物就是我们身体里的病毒、细菌、真菌和蠕虫,在过去的千百万年之中,它们曾使我们的祖先饱受困扰。本书极为深入地研究观察了这一医学革命所带来的后果:所有人类的免疫系统都受到了破坏。无论是医科生、科学家,还是外行人,读本书都会兴趣盎然,因为作者本人还就这些研究发现提出了颇有启发的洞见。
-
诗意的宇宙
真实世界与我们看到的不同:
存在的事物比我们看得到的事物多20倍;
手被锤子砸到会感到疼,但构成锤子的原子内部几乎是空的;
两个相距几千米远、看似毫无关系的粒子,其实或许正在相互“感应”……
当物理学一步步揭开微小如粒子、宏大如宇宙的谜,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并非真相,而《诗意的宇宙》正带我们越过表象一探究竟。
有人担心,科学会把诗意的世界变得呆滞无趣——浮动的朝雾会被看作分子的布朗运动,人类会被解码成几页基因信息。然而《诗意的宇宙》告诉我们,科学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诗意。
斯特凡·克莱因是物理学家中的诗人、诗人中的物理学家,他的这册小书如同写给宇宙的情书。在他笔下,宇宙像蔷薇一样美丽,这美丽以科学为依傍——他从蔷薇生长所需的阳光讲到光子与强核力,从滋润了蔷薇的水讲到撞击地球的彗星和小行星,从蔷薇扎根的土地讲到暗物质。量子纠缠、暴胀理论、弦论等抽象的思索变成了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精妙的比喻。
20世纪堪称物理学的黄金时代,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20世纪那些划时代的发现,还能看到最近20年间的新进展——沿着历代大师的足迹,21世纪物理学正在勾勒出这个世界的新地图,改变我们对世界与自身的看法。
而要踏入这个神奇的世界,你需要的不是多么深厚的知识储备,当你凝视一朵蔷薇或仰观群星时,你已经做好了准备。
--------------------------------------------
【编辑推荐】
1.优美到令人屏息的诗意科普!从一朵蔷薇中读出万物的关联,从一块大理石看到宇宙的诞生,在诗意的笔触下,光子如同阵雨、原子仿佛空旷的音乐厅……原来,物理可以比诗歌更动人。
2.一个公式都没有,文科生也能一口气读懂!用诗般的语言读懂量子、暗物质、引力波、时空,用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读懂量子纠缠、暴胀理论、弦理论。
3.一个光怪陆离、远超想象的物理世界:你相信眼见为实,但存在的事物比看得到的事物多20倍;手被锤子砸到会感到疼,但锤子几乎是“空”的……这本书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看到一个光怪陆离的真实世界。
4.斯特凡•克莱因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科普大咖,物理学家中的诗人、诗人中的物理学家。他的这册小书如同写给宇宙的情书,其中洋溢的热情会感染读者也爱上宇宙。他的粉丝遍布全球,作品被译为超过25种语言、占据多个国家的畅销榜。
5.薄薄一册小书,带你直击21世纪物理学的前沿,看物理新发现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即使是挑剔的专业读者也能读有所获!
-
万物发明指南
美国漫画艾斯纳奖得主好评佳作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8年年度之书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作者兰道尔·门罗倾情推荐
————————————
如果你忽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只在历史书中读到过的古代,你该怎么办?
-
面对陌生的原始社会,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具,你该如何生存下去?
-
别担心,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
从钻木取火到发明蒸汽机、计算机,以你的名字命名元素周期表和物理定律,
从 时空穿越到再造人类文明,你只需要这一本书。
这是一本时光机维修手册,更是你成为人类文明主宰的秘籍。
快开始新奇的文明创造游戏吧!
这是一部穿越人类发展时空、图文并茂的科普作品,
追溯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发明发现,带领读者重新感受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
本书编排精妙,切入点新颖有趣,是为一位不小心“被穿越”的旅行者而打造的生存指南,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脑洞,搭乘时间机器返回那些曾经在传说中听过的时间、地点,根据具体的情境思考自己该如何生存。
-
请乘坐时光机,展开一场别具一格的时空旅行和文明创造游戏吧。
-
时间的螺旋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段段贝壳与人类文明交织的趣味故事。全书以贝壳为切入点,勾勒出贝壳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里面的穿行痕迹。
软体动物在地球生存已超过5亿年,它的外壳(贝壳)从旧石器时代起就介入了人类的生活,例如:作为先民的信仰、性与权力的象征,价值超过黄金的货币;随着贝壳退出货币体系,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例如全球性美食、装饰品、收藏品、精美织物等;它们的形状启发着数学家、艺术家、建筑家的作品灵感;到如今,人们更是在医学上发现了它们的巨大价值,例如提取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替代吗啡的无瘾止痛药等。
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故事,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教会我们如何领略地球生命的神奇之处。
◉权威评价
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家 史军
与很多朋友一样,童年的我也执着于收藏各种贝壳,去海滩的唯一任务就是捡贝壳。可以装进海风的海螺,可以舀起海水的贝壳,每一组凸起,每一道螺旋,满满的都是历经风雨打磨之后的时间记忆。而这些记忆,化作本书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文字,从时间的长河中一涌而出。时间的螺旋就是我们走进生命的阶梯。
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家 孙亚飞
软体与硬壳的完美结合,远古与当今的错综交织。不断进化的生物,让我们能够领略蓝色地球的美,而我们所要做的,是让这个时间的螺旋,永远地旋转下去。
独立贝壳学家 冈瓦纳
任何生命,只要你仔细观察,总会引起强烈的兴趣和思考。贝壳是种特别便于观察的生命留存形式,因此被更多的人热爱。收藏贝壳赏玩贝壳已经是很多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这个人群还一直在快速扩大。对于贝壳爱好者们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更广的观察和欣赏贝壳藏品的角度,也提供了从自然史到文化史的进阶路径!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透过一枚小小的贝壳,海洋生物学家海伦•斯凯尔斯窥探出一片广阔而复杂的天地……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自然史……令人叹为观止。
《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
斯凯尔斯展现出了广博的知识……一段迷人的、通俗易懂的贝壳世界之旅,揭示了贝壳在自然界的处境和意义。
《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斯凯尔斯……用海洋生物学家的专业眼光,以及作为贝壳迷的满腔热忱,对贝壳进行了深入思考……(她)以兼收并蓄的视角对沟通了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这座古老桥梁进行了考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她的好奇心和鉴赏力。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海伦•斯凯尔斯,一位具有海洋生物学背景的科普作家,作了一番充满热情且令人信服的讲述……字里行间洋溢着(她)对贝壳的深刻见解和由衷热爱。
《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 )
海伦•斯凯尔斯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不仅记述了那些小动物们做了什么,同时也记载了人类利用它们做了什么……引人入胜。
《科学》(Science )
海伦•斯凯尔斯……带领我们在奇特而迷人的软体动物世界进行一场美妙的巡游。全书考证严谨,妙趣横生……“狠”有意思。
《发现》(Discover )
海洋生物学家斯凯尔斯以诗人的气质,从司空见惯的海岸景物中挖掘出最迷人的细节,化平凡为不凡。
《卫报》(The Guardian)
对另一个世界的惊鸿一瞥,这里充满了奇特而隐秘的生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纤毫毕现。猜不到后面还会讲些什么。书中的描写让我仿佛看见了海底的奇异生物,它们在斑驳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观察者》(The Spectator )
(本书)就像芋螺发射毒镖一样戳穿了那些假说。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
非常精彩……斯凯尔斯显然对海螺情有独钟——她以巨大的热情对此进行了优雅而完美的阐释……她是现代软体动物研究领域最有才华的集大成者。
《星期日快报》(Sunday Express)
斯凯尔斯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讲述者,拥有无限的热情和敏于观察的眼睛,使得本书的内容充满活力。集生物学、历史学和生态学于一体,这是最动人的自然写作。
《电讯报》 (The Telegraph )
《时间的螺旋》中的故事,包括1770年代在西非用几袋贝壳购买奴隶,以及开创性地将芋螺毒液应用于医疗,这些故事极具吸引力,同时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泰晤士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对这些神奇物种作了详尽的介绍。作者的满腔热忱洋溢在字里行间……本书是暑期的理想读物,海滩的拾获将因它而增添一个新的维度。
-
宇宙奥德赛:穿越银河系
◆两年时间,微博阅读量就超过5.5亿的现象级作品
◆一场始于地球、将环游整个宇宙的空间和时间之旅
◆堪称一部人类探索银河系的史诗
◆文中闪烁着的许多思想之光,值得每个人深究
◆本书成功预测了2019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场关于银河系的恒星世界之旅。我们将游历 12 个位于银河系内、经过精挑细选的景点,依次是半人马座 α、天狼星、飞马座 51b、北极星、猎户座 α、PSR B1919+21、天鹅座 X-1、蟹状星云、鹰状星云、赫尔斯 - 泰勒双星、人马座A* 和银河系全景。
本书为你呈 现的是一个关于银河系的完整知识体系。借由 40 个精挑细选的主题,我将带你了解这12 个银河系景点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过什么重要角色;与哪些重大的科学事件有关;如何改变人类对整个宇宙的看法;又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存在怎样的联系。
我们能看到人类精英智慧的体现、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我们该如何认知这个世界。坚实的科学基础,小说般的真实故事,优美的语言,还有人文关怀。坚实的科学基础,小说般的真实故事,优美的语言,还有人文关怀。
本书主要特色:①问题引导,每一节都在回答一个关键的问题;②故事驱动,书中穿插了海量的科学家的逸闻趣事;③内容可视化,全书几乎没有数学公式,所有知识点都转化成了可视化的物理图像,进而用贴近生活的类比来加以解释。
-
迷人的液体
这是一本介绍液体及其特性的材料学科普书。作者马克•米奥多尼克用专业的材料学知识为我们解读了日常生活里各种各样的液体。在一次飞机旅行中,他看到了从水、胶水到咖啡、葡萄酒、液晶显示屏和洗手液等各种物质的碰撞。从革命性的钢笔和航空煤油,到自我修复道路和计算机的前沿研究,米奥多尼克运用他幽默风趣的科学叙事,揭示了为什么液体能在树里向上流,为什么油是有黏性的,为什么海浪能翻涌那么远,以及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茶,等等。
◎ 畅销全球科普书《迷人的材料》姊妹篇。获2018英国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金融时报》2018年年度图书奖,比尔•盖茨强烈推荐,《星期日泰晤士报》《卫报》推荐!
◎ “最会讲故事的科学家”又一科普力作,“英国百大影响力科学家”、伦敦大学学院材料科学教授、畅销科普书作家马克•米奥多尼克,再次用有趣的故事和“英式幽默”展示液体的魅力。一趟跨越大西洋的航班,因这些迷人又危险的液体而变得引人入胜、惊喜不断。
◎ “零门槛”材料学科普经典,带你从液体的角度看世界。33种流经我们生命的液体,有着你不知道的多面性和科学故事。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茶?唾液为什么令人感到恶心?空调是怎么利用液体来制冷的?水为什么会在植物体内向上移动,却又从山上向下流?这本书向你展示了液体是如何迷人又危险,自由而多变。
◎ 高清彩图+作者手绘,科普书也可以如此有趣。全书配以大量高清彩图和作者亲手绘制的插画,让科学知识更形象生动。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医学,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现象,既是最新科学技术的主战场,也是人类自我关怀和探寻生命意义的最前沿。人在一生中,难免要面对疾病的来临与生命的诘问,以医学的思维面对自我,以科学的方式关爱家人,才是对自己与家人真正的爱。
作者薄世宁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科副主任医师,在一线工作近20年的他,每天面对的是时间急迫、状况棘手、病症复杂的重症患者,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努力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基于从医多年的经验与思考,他完成了这部医学通识作品,并希望通过这本书普及医学常识,进而探讨医学的本质、医生的角色与生命的意义,并跨越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认知鸿沟。
本书探讨了生命、医学、医生、疾病、治疗、病患等话题。从医学的基础共识、疾病的缘起,到医疗活动的实质、医学的重大里程碑……全书共七大主题,让医生的智慧为你所用。面对疾病,人人都该上一次医学院,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医学院。
-
AI的25种可能
世界上最聪明的网站Edge,每年一次,让100位全球最伟大的头脑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共同解答关乎人类命运的同一个大问题,开启一场智识的探险,一次思想的旅行!
人工智能是今天的神话,也是其他一切故事背后的故事。本书集结了诸多来自人工智能领域内外的重要思想家的对话,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含义。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Edge创始人约翰·布罗克曼携手哲学家与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艾莉森·高普尼克;计算机科学家朱迪亚·珀尔、斯图尔特·罗素、丹尼尔·希利斯;物理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戴维·多伊奇;科技史学家史学家乔治·戴森,以及艺术家、发明家、企业家等多个领域的思想家,给你带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大思考。
作为Edge系列之一,《AI的25种可能》关注的正式人工智能最前沿领域的问题,思想家们交流思想,产生火花,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学识挑战主流的人工智能学说,而所提出的观点,将会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
量子空间
-
没有数学公式的硬核科普
生动鲜活的科学家形象
伟大而令人激动的探索与友谊
扎实的采访和流畅易读的写作
-
这本书讲述了通往量子引力理论目标的一条主要途径——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发展过程。这个故事充满了奇异、宏大、令人惊叹的想法,围绕着时间、空间,以及宇宙的结构。这本书也是两 位物 理学家李·斯莫林和卡洛·罗韦利的故事。这对好友与其他同事已经花了30年的时间,建立了圈量子引力理论。吉 姆·巴戈特在不引入数学公式的情况下向我们阐明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与斯莫林和罗韦利进行对话,捕捉到了理论物理学前沿工作给人带来的强烈兴奋感。
-
这是两位科学家的故事,更是一场引领普通人推翻既定印象,领略对世界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的探索之旅。在这本书中,物质、时间、空间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可能。当然,对于学界仍未有定论的理论介绍,我们无法保证它“完全正确”——毕竟在物理学家的眼里,标准模型也只是“近似有效”而已。不过,认识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索的意义,也是我们探索世界的趣味所在。
-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戈特的生花妙笔,一起踏上这条追寻万物理论的“少有人走的路”吧。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