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陀思妥耶夫斯基讲稿
约瑟夫·弗兰克(1918—2013)可能是他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作者、研究者和评论家。他在斯坦福大学就这位俄罗斯小说家的主要作品开设了讲座,而其从未发表过的讲稿则为这些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伟大杰作提供了无可比拟、简单易懂的入门导言。
本书首次呈现了这些富有启发性的讲稿,它首先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和他受到的文学影响,然后探索了他广博的作家生涯——从《穷人》《分身》《死屋手记》到《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本书以讲谈风格写就,将文学分析与文化史相结合,从而将小说及其关键人物、场景置于丰富的背景之中。这本了不起的著作将约瑟夫·弗兰克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著作的无与伦比的知识和理解带给新一代的读者,将会吸引所有欲求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时代的人。
本书由布兰戴斯大学埃迪塔·梅西·格罗斯人文教授、俄罗斯和比较文学教授罗宾·福伊尔·米勒(Robin Feuer Miller)作序,书中还收录了弗兰克最喜爱的一篇对其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的评论——由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撰写,初刊于《村声》上的《约瑟夫·弗兰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
巴别塔
❤️我渴望被世界理解,哪怕徒劳无功
♀️27岁华裔女作家匡灵秀斩获科幻界诺奖星云奖,轨迹奖,英国国家图书奖
语言即魔法,翻译即背叛
设定新颖的银条奥秘,小人物撼动帝国根基
♂殖民主义、身份认同、语言翻译、暗黑学院……堪称“工业革命时期的哈利·波特”
【内容简介】
19世纪20年代,瘟疫席卷广州,男孩罗宾全家惨死,而他死里逃生,神秘的洛弗尔教授出手相救,把他带往大洋彼岸的英国伦敦培养成人,只为使他有资格进入巴别塔内学习。
巴别塔是这个世界的翻译中心,也是魔法的中心。塔中精通多门语言的学者借助翻译使魔法生效。翻译不可能完美,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丢失或扭曲的含义就被银条捕捉并展现。刻字的银条是帝国力量的源泉,它使英国的舰队所向披靡,促使白银工业革命诞生,还帮助英国把全世界的白银卷入囊中。
随着学习的深入,罗宾沉醉于翻译魔法,却不知道自己和同伴即将卷入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当中……消失的学生,诡秘的社团,当恶意、嫉妒、贪婪和暴力充斥这座理想之塔,是忠于自己母语与故土,还是在异国他乡继续苟活,他们必须做出抉择。
【编辑推荐】
一、语言即魔法。设定新颖的魔法奥秘,它来源于翻译时丢失的语义,只要一个词翻译出来与原意有所差异,魔法就会在银条上生效。
咒语:囫囵吞枣/To accept without thinking。
效果:甜腻滋味充斥着他的口腔。他快要被蜜枣噎死了。喉咙堵得严严实实,他无法呼吸——
咒语:无形/invisible。
效果:他们没有了形态,飘荡着,扩张着。他们是空气,是砖墙,是鹅卵石地面。
二、史诗般的恢宏叙事,真实还原的牛津古老校园,渺小的人物如何撼动帝国的根基,孤独无助的时刻只有依靠友谊。
电报的发明、照相机的诞生,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白银魔法息息相关。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背后推手,是协助帝国殖民扩张的帮凶。当人物的选择与历史的走向相互重叠,小说的厚重由此显现。作者参照牛津史与过往学习经历,还原了古老的牛津校园。《巴别塔》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人物塑造,尤其是对主角罗宾的塑造。在小说结束时,试着回顾一下小说的开头,你会发现罗宾的变化有多大。他的悲伤、愤怒、进退两难、挣扎、善良以及相对短暂的幸福时刻都让人感觉如此真实。他要战胜的嫉妒、贪婪、人物的善良一次次遭受着考验。幸运的是,罗宾还有陪伴他的三个小伙伴。
三、翻译即背叛。语言不是涵盖一整套普世概念的术语表,翻译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是戴着镣铐舞蹈,是遗憾的艺术,是巴别塔的诅咒。
翻译意味着对原意的损毁,还意味着对母语的欺骗。当罗宾发觉自己所钟爱的翻译魔法,成为帝国侵略的帮凶,他陷入迟疑与犹豫。是遵循内心的道德指引投身反抗,还是苟且偷生享受荣华富贵?
四、封面沿用美版封面,主视觉巴别塔气势恢宏。书名采用烫金工艺,内封专色印金工艺,封面魔法能量线往塔尖汇聚象征着巴别塔在这个世界魔法中心的地位。
【名人推荐】
韩松、姚海军、何平、苗炜、陈楸帆、肖鼠击掌推荐
《巴别塔》的作者是出生在广州的匡灵秀,敏锐捕捉到了语言学习和帝国贸易及战争的关系,她安排男主角罗宾前往牛津学语言,然后安排另一位主角来劝诫罗宾——你要认识到殖民者与帝国的不公正与非正义,你要反抗。罗宾陷入两难境地,他不想破坏平静的学习生活,也不愿违背良心。小说前两百页可能有太多关于语言学习的内容了,读者期待看到更多魔法,可作者偏偏不停地讲语言学习和翻译理论。但如果你有耐心,会发现这个故事的迷人之处,语言不就是魔法吗?这本以牛津大学为背景的小说,会激起你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作家 苗炜
《巴别塔》如同一件自我指涉的精巧艺术品,展现了一个以翻译为魔法的架空世界,同时又无比犀利地借助充满代入感的角色与扣人心弦的剧情,揭露了语言作为一种强大的权力武器,如何被帝国主义用于殖民、操控、混淆并创造新的现实。匡灵秀完美地平衡了现实与虚构,学术与通俗,野心勃勃地打破类型界限,堪称杰出。
——科幻作家 陈楸帆
匡灵秀笔下奇妙的魔法设定,开启一段关于贸易和殖民、文化和技术的另类历史。跟随主人公在学术体制中的成长之路,读者也被那些经典问题不断敲打:知识生产和权力运作拥有怎样纠缠不清的关系?巴别塔为拥有边缘身份和语言天赋的年轻人提供的学术舞台,也正是逐渐觉醒的主人公和他的伙伴们不得不痛苦正视的庇护所。无疑,这庇护是由暴力的砖瓦严丝合缝地构筑而成。从何反抗?正如所有“弑父”的动作一样,主人公必然从他所处的巨大结构的内部找到缝隙,进而引爆——而人内心最本真的愤怒和屈辱,则是这结构中早已暗藏的引信。
——科幻播客“惊奇”主播 肖鼠
-
变成树的亚沙
《变成树的亚沙》由三个短篇小说组成,讲述了三个边缘化女性角色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亚沙想让别人吃她给的食物,可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不接从她手中递出的食物,最后亚沙变成了树,终于如愿以偿了。七未想被打中一次,童年里的橡子、水气球等都没能将她打中,长大后机缘巧合,她在射击游戏中 被失散多年的儿子打中了。真由美从车祸中醒来后,那个在商店街遇到的和她一样爬着走路并带她回家的男人就只是她某个夜晚的回忆了。
1.日本纯文学新人奖三冠王今村夏子获芥川奖后重出江湖的首部作品。
2.电影《花束般的恋爱》男女主挚爱作家全新力作。
3.《人间便利店》作者村田沙耶香称它是一直在寻找的宝藏故事。
4.小而美,一个下午就可以读完的“下午茶图书”。
5.打破纯文学小说的阅读门槛,简单易读,轻松进入作者描绘的奇妙世界。
6.用一个很难被分类的视角为它打上独特的标签。
7.人间真实派,写出人世的无情与无常,写尽现代人的孤独与疏离。
8.给人惊喜的故事,不是推理小说却有意想不到的结局。
9.今村夏子手中仿佛有一面不可思议的镜子,映照出世间的疯狂和哀伤。在讲述脱离常轨的人物的故事时,只有她能够用如此幽默的笔调,描绘出人们视线之外的奇妙世界。
——芥川奖评委小川洋子
10.原版封面精美插图+新配色,申请加入你的“多巴胺书单”。
-
华太平家传
张爱玲赞誉,白先勇、阿城、莫言、戴锦华、张大春激赏的文学家
朱西甯生命压轴之作 大陆首次出版
一部未竟的世纪之书,华氏家族百年史
清末民初缓缓铺开的原乡长卷,古典与现代化交响的史诗
【作品看点】
★唯有文学,不能平凡。张爱玲赞誉,白先勇、阿城、莫言、戴锦华、张大春激赏的文学家,朱西甯生命压轴之作,大陆首次出版。一部梦土之书,一场未竟的文学梦。——《华太平家传》是朱西甯长篇小说遗作,也是其毕生最重磅的作品。历时十八载,七易其稿,八度启笔,待冲破三十万言大关时,全部纸稿却遭白蚁蛀空,而他只说,这或许是上帝的旨意,之前写得不够好,继而另起炉灶从头再来,终成五十五万字言。对于这位专注打造梦土的书写者,时间也只好叹息着站在一旁。“再给我十年,把《华太平家传》写完。”
★一部未竟的世纪之书,清末民初缓缓铺开的原乡长卷,古典与现代化交响的史诗。一个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来临时的自我成长与选择,一部以家史写民族史的大河小说。——以多事之秋的一九〇〇年为起点,自义和团、八国联军、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遥想一段并不太平的“太平”盛世。回到现代化的原点,个人的命运、爱情的失落、时代的动乱、现代文明与古典田园的冲撞,面对这一切,该如何抉择?家族史与民族史交错叠合,一部为中华民族祈求太平之书。“《华太平家传》不只是一部文学小说,更是一份遗愿,一种追怀,用来敬悼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光明单纯的信念和那个时代里自负或卑微的活着的所有人。”
★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上河图》,传统民俗百科全书,淳美人情风俗画卷。田园牧歌的原乡,纯纯粹粹的中国,尽展“老中国的抒情传统”。——勤奋正直的华父、睿智慈祥的华祖、助人为善的李二老爹、德艺兼具的大美……展现一个革命时间表以外的、民间的中国。“读《华太平家传》,好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天子下殿走、西南雨、望门妨、神拳、清明早露、粮草、老棉袄、躲伏、乘凉烤火、地瓜翻秧、风水、马窝、黄河见底、鱼鹰、打野、年三十儿……历历在目,好看极了。”四时物语、民俗礼仪、庶民细事、方言土语,无不蕴藏着说不尽的绵绵情意与隐含的热情,让叙事呈现为现在式——永恒的现在,旷古的当下,建构出一种现代人已经无法想象无从经历的田园生活。而华父与大美姑娘一段没有结果的纯真爱情,更是令人魂牵梦绕。
★“要说中国有一本书是可以跟《追忆似水年华》比美的,那么就是这一本书。”王德威、唐诺、黄锦树、虹影、张瑞芬、骆以军诚挚推荐。用一支眷恋之笔细绘少时记忆中的故国风景,一部用记忆写就的梦土之书,镌刻生命深处的永恒乡愁。——“怀乡作家的最后一程,是回到千百页的纸上文章。朱西甯的写作,出实入虚,反而直透‘想象的乡愁’最深沉的一面。”“朱西甯的文字是一种绝美的白话文。朱西甯式的语言,不易模仿,不易复制。他离去后,也带走了独门技艺。他的语言,他的风格,成为台湾文学的绝响。”
★附朱西甯珍贵手稿与照片,刘慕沙、朱天文、朱天心专文领读。开卷好书奖·年度中文创作。侯孝贤监制、朱天文导演电影,口碑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之《愿未央》,即以《华太平家传》一书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
【内容简介】
“我有一点愿意,把当代人生活细微地留下来,让后代子孙知道祖先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怎样地生活。”
《华太平家传》为台湾文学家朱西甯的长篇小说遗作,也是其创作生涯最重磅的作品。全书原计划三百万字,作者倾其毕生功力,七易其稿,八度启笔,完成五十五万言后因病谢世,成为一未完成的交响史诗。全书共分三十五章,故事起自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遥想一段并不太平的“太平”盛世,以华氏一族百年家史为主轴,细述山东省乡下面临新与旧、中与西等时代冲撞时的种种风云变化。回到现代化的原点,家史与民族史交错叠合,个人的命运、爱情的失落、时代的动乱,《华太平家传》是一部未竟的世纪之书,亦是一曲古典与现代化交响的史诗。
作者的语言高度淳熟圆畅,叙述不厌精细,四时物语、民俗礼仪、庶民细事、方言土语,如清末民初缓缓铺开的原乡长卷,极具地方色彩与民间风情。仿佛一幅《清明上河图》,随着卷轴缓缓开展,一幕幕饱满有趣的庶民百态在字里行间娓娓流淌。并附朱西甯珍贵手稿和照片,以及刘慕沙、朱天文、朱天心的专文导读。
【名人推荐】
这里有我早年读父亲小说时的充实感,饱满,有趣。他是用我们这个“实然”世界的材料,在打造他心目中那个“应然”世界的熠熠梦土了。晚年的他,当他说“我是写给上帝看的”,我亦才忽然明白,对这位专注打造梦土的书写者,时间也只好叹息着站在一旁。
——朱天文
读《华太平家传》,好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好心情好风日好优闲时,可展全尽览,若不,打开多少看多少,并无碍于赏读的乐趣。其实从十九世纪开始,但凡有志之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现代化的问题。他其实是在用他的信仰回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他在其中投入了所有的过往,是他一生思想的总结。
——朱天心
本来《华太平家传》是要写出朱老师这样的家族,最后一个人莫名其妙因为时代的变迁,流落到南方的小岛,在那边成家,种种,直到当下。应该是一部世纪之书。
——唐诺
我称《华太平家传》为一本梦书。在现代开始的彼端,朱西甯俨然有意回到时间的原点,重新来过。朱西甯的叙事典雅细腻;他唤停时序,转而娓娓道出人事刹那风景,每有旧小说的笔意。在他迤逦展开的原乡长卷里,朱西甯借心中典范人物,点染理想历史图式。他的一片民国江山,最后落实在乡野、民间、日常生活的实践上。这是他抒情的极致了。而这抒情的极致,借用沈从文式的话来说,就是生命“神性”的显现。
——王德威
如果要了解中国文明和艺术的传承,我认为《华太平家传》必须看。要说中国有一本书是可以跟《追忆似水年华》比美的,那么就是这一本书。
——虹影
-
幻梦中涌动的海
布克奖得主 理查德·弗兰纳根 最新作品
她觉得自己的心比一部手机更小,他明白她这是什么意思吗他明白吗他真的明白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的、睡梦般的旋涡中,半梦半魇。我想尝试与之对话,尽我所能地描述这个世界。”
我们手中,并不是空无一物。还能找到语言,诉说可能,诉说爱和尊严。
在那些感到脆弱的时候,你能更好地感受这本小说
正视那些灭绝的事物,在我们仅剩之物中找寻意义。当我们划动屏幕,当我们迷失在幻梦中,当空气是烟草般的褐色时,我们永远无法解决人类目前的失败。比我们看到、接收到、发送出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那些我们能观察、思考、触摸的生命与风景。——《纽约时报》书评
小说讲述了一个黯淡无光、正在消亡的世界,谈论人们的失落与悲伤,陈说被家人误解、被社会忽视的感受。但其中也不乏幽默的元素,表现了一个荒谬、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其内核仍充满希望。这就是它的玄妙之处。——《卫报》
弗兰纳根的小说各具特色,仿佛出自不同的作家之手;每部小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纽约书评》
他的语言严丝合缝,对行文节奏的把握无可挑剔,从未错过任何一个节拍。《幻梦中涌动的海》极具创造力,也充满了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将要去往的那个世界的沉思。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哈佛评论》
--------
医院窗户之外,野地正在燃烧。大火成了唯一的新闻,只有使人窒息的烟雾,席卷而来的余烬,笼罩一切的烟尘。
而病床上,安娜的母亲病入膏肓,跌入零碎的幻觉中,既没有死,也并不真正活着。
烟雾灼烧着喉咙,安娜捂住嘴时,发现她的手指消失了。然后是膝盖、乳房和一只眼睛。
她的身体,她的母亲,她的国度,以及她所精心构筑的现代生活,都从指间一点一滴流逝了,和这加速毁灭中的世界一起,融入烟尘、噪音和幻觉涌动的海洋。
-
西线归来
战火已经熄灭,硝烟却弥漫我的余生
······
★伟大续篇——反战文学天花板、遭纳粹封禁焚毁的经典《西线无战事》的伟大续篇,中文版首译92年后终于重译面世!
★最大成就——1931年《西线归来》上市仅6周,德国本土销量超过200000册,上市一年内即被翻译为25种语言,畅销 全世界,因此获得“欧洲亘古以来书业的最大成就”。中文版曾被抢译7个译本,最终出版4个版本。
★新旧双版——1931年,雷马克曾极力要求合作的21家出版社等他修订完《西线归来》再出版,却直到1959年才修改完。这一版中译本就根据雷马克1959年做过大幅修订的新版《西线归来》的德语直译的,并将作者删掉的1931年原版故事片段“遗落的故事”附在书后,编辑加了注解,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大师推崇——茨威格、鲍勃•迪伦、海因里希•曼、巴金、林语堂、木心、王朔、王小波、周国平等文学大家都对雷马克推崇备至,他被称为“德国海明威”。
······
《西线归来》是著名德裔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也是其成名作《西线无战事》的伟大续篇。1931年出版后仅6周,德国本土销量就超过200000册,一年内被翻译为25种语言,取得了“欧洲亘古以来书业的最大成就”。
《西线归来》讲述的是“一战”结束后从战场活着回来的士兵的脱轨人生。1918年,持续了四年的战争终于画上了休止符。二连仅存的32名战士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回到祖国,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无尽的冷漠与疏离。失业、伤病、饥饿、心理问题……他们在混乱的生活中努力打捞被战争打断的生活与青春,然而战友的同室操戈,好友的自杀身亡,伤残老兵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政客们的尸位素餐,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通往和平的道路远比想象的更加危险、艰难。看得见的战争结束了,但他们的心里依然硝烟弥漫。
······
《西线归来》中文译本自1931年出版后至今已绝版。而此新译本以雷马克1959年修改后的《西线归来》为蓝本,并在书后《遗落的故事》中将雷马克在1931版曾写作、却在1959版删除的段落一一列出,对雷马克的读者和研究者来说有很强的文献价值。
《西线归来》不仅仅是《西线无战事》的续集,更是其必要的完结。它比上一本书更充分地展示了人们在战争中失去的远比记录下的要多。它平静的悲伤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这本书中美好的人性真理具有感人和悲剧的价值。
这是一部崇高之书,与《西线无战事》一样,它值得全世界的读者拥有。——克里斯托弗·莫利
不需劝诱,你就会被他(雷马克)的作品征服;无须夸张,他就能震撼你的心灵。
——斯蒂芬·茨威格
世界上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埃里克·马里亚·雷马克。他无疑有一流的文笔,能让语言臣服于他的意志。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无生命的自然,他的笔触都是敏锐、沉着和坚定的。
——《纽约时报书评》
雷马克对现代战争残酷性刻画的威力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有丝毫减弱。
——《泰晤士报》
悲悯,技巧精湛,以不动声色的冷峻道出巨大的悲伤。
——《时代》
-
监禁
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上天一定会原谅我们!
▶▶▶▶▶▶
☛超百万销量“叙诡女王”
《圣母》作者 全新诚意之作!
☛知名杂志《小说推理》《达·芬奇》盛赞推荐!
☛曾获Yahoo!JAPAN文学奖、入选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短篇部门、日本年度推理小说BEST 8、日本推理小说年鉴收录、纪伊国屋书店年度销量TOP 10!
☛护士由纪惠的生活看似幸福美满,稳定的工作、可爱的女儿、体贴的丈夫,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身边有多少满怀恶意的目光正在目不转睛地窥伺着她。
……
疯狂的病人柿沼幻想由纪惠和自己“心意相通”,为了能一直注视着心爱的人,他不惜数度自残入院,吞钉子、砸折大腿,甚至……
最终,为了拯救“陷入不幸婚姻”的由纪惠,柿沼决心除掉那个碍眼的男人,成为这个家的新任男主人……
发生在由纪惠身边的诡异事件越来越多,为了守护女儿,她不得不奋起反抗,在名为“家”的战场中,与变态凶手斗智斗勇。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人。上天,一定会原谅我的……
☛后半段令人震惊的反转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一扫我对这本书的初印象。希望大家也能尽情享受从惊吓背后浮现出的故事全貌。
——细谷 正充《小说推理》
☛越读越令人心跳加速,当你忍不住与女主角产生共鸣,开始为她的家人忧心忡忡时——恭喜,你已经成功掉进了作者的陷阱!
——五十岚 大《达·芬奇》
▶▶▶▶▶▶
我已经重生了,没错,这就是奇迹。
僕は生まれ変わったんだ。そう、クリスマスの奇蹟、最高の贈り物。
-
富种起源
“一本出自经济学者之手的《人类简史》。 ”
——兰小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直到工业革命的前夜,人类的物质生活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这引出了两个谜题:
· 以前为什么穷,即所谓“马尔萨斯陷阱之谜”;
· 后来为什么富,即所谓“现代增长起源之谜”。
这本书涵盖了经济学界解答以上两个谜题的最新理论。
与传统解释截然不同,作者认为前工业时代贫困陷阱的主因并不是人口增长,而是族群间的技术、文化和制度竞择。在四两拨千斤的竞择压力下,族群存衍压倒个体福利,封锁了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
要摆脱陷阱,关键在于打破这个逆向竞择。幸运的是,竞择天然具有两面性。一旦时机成熟,竞择效应会自发逆转,从“竞穷”转至“竞富”,开启平地惊雷般的现代经济增长。
按照这一理论,增长之所以启动,是因为“生存”与“文明”这对长期矛盾的目标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暂时的统一。凝视未来,我们无法将这种统一视为天经地义。增长纪元随时可能终结于下一次黑暗时代。
-
每一天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
《每一天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是近藤麻理惠的生活类经典图文图书。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系列鼓励上百万读者,运用心动就留下、不心动就丢弃的简单辨别法,不仅整理房子,连工作、人生、感情生活……也都彻头彻尾的改变了!适合每天练习的怦然心动居家魔法,让每一天都过着怦然心动的生活。 本书从具体的整理顺序,到折叠衣服的方法,都以简单易懂的全彩图文解说,更能一窥这位坚持生活品质的日本新一代整理教主,如何彻底实现了她心目中的理想生活。请一起来亲身体会,整理之后,你可以拥抱何等幸福的人生。
-
焦土故事
人类正处于数字时代,更准确地说,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当所有人都惊叹于互联网的快捷便利,却很少有人思考过它如何被发明出来,受到何种控制,以及对人类的真正影响。
乔纳森·克拉里说出了数字资本主义中显而易见却从未被正视的社会病症,戳穿了人类因科技而快乐的假象。“焦土”意味着一个富有生机的地方退回到贫瘠的状态,同时丧失复苏的能力。人的异化、社会凝聚力的涣散、自然资源的枯竭……这些问题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前所未有地加剧。作者怀着赤子之心,极富洞察力地深挖这个时代的病源,并邀请所有人加入寻找未来出路的队伍!
-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一言不合就拉黑
观点不同就反驳
遇到冲突就回避
......
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师约瑟夫·布尔戈依据30余年的从业经验,总结了人们在抵御痛苦情绪时常用的10种心理防御机制。他强调:心理防御是人生体验中不可避免的、必要的部分。在面对困难时,心理防御机制会保护我们并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是当它们变得僵化或根深蒂固时,可能就会损害我们的人际关系,限制或扭曲我们的情感,并伤害我们的自尊。
约瑟夫博士在书中将心理动力学的基本方法改编为自我探索的指导练习,带你深入探究潜意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你理解心理防御及其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带你认识10种主要防御机制,通过练习识别自己的心理防御;第三部分探讨如何解除无益的心理防御,用更有效的方法应对痛苦情绪。
-
浪漫机器
浪漫主义与工业文明曾被认为是对立的两端。本书揭示了在19世纪早期的法国,科学与艺术是如何交织在一起,使社会从长期动荡中恢复过来。作者特雷希致力于现代早期历史与科学社会学研究,大胆讨论了以复合蒸汽机、银版照相机为鲜花的“浪漫机器”与以机械时钟、杠杆为泥土的“古典机器”,及其背后的政治、道德、美学和认知论。书中也涉及催眠术、透视画和全景图等大众魔术和舞台艺术。
-
知其所止
本书是作者在上海交大历史系开设课程“中国文化史”的基础上重新结构撰写而成。全书取用思想史的视角,采用“典籍选讲”的方式,按照先秦儒家、道家、道教、佛教、理学、明清之际思想及清代三教混融的次第,选钞《论语》《孟子》《庄子》《抱朴子内篇》《佛遗教经》《佛说阿弥陀经》《坛经》《朱子语类》《语录》《传习录》《明夷待访录》《阅微草堂笔记》的部分内容,以学术笔记的形式,分设若干条目进行讨论:一方面贴近文本,在具体的语义、范畴辨析中,呈现经典的主旨与原貌;另一方面,又把对作者、著述、相关思想的阐绎,放置在时代思想的宏观视域中加以考察,试图在“总体史”的关照下,打通“文”“史”界划,探索古代思想的内在紧张及外在局限,并由此窥见中西文明的根源性差异。
全书最独特之处,便是取用了传统文史之学中常见的“笔记体”,而非时下源自西学的论文式写作。笔记的开合自如、灵活跳跃、回环掩映,照顾到了传统思想方方面面的细节,也在细节中寄寓了对整个中国思想发展轨迹的全局式理解。
-
大汉帝国在巴蜀
北大历史系教授张帆、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推荐
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三国史著
用“讲政治”打通三国乱局的蜀汉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媒体推荐
文笔优美,读之使人忘倦,同时又出自职业历史学者之手,没有坊间通俗历史读物常犯的虚构、夸张、过度演绎之类毛病。——张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大义所在,情怀所在,终究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拿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历史来说,就包含了这么一条主线。让我们跟着饶胜文先生的《大汉帝国在巴蜀》回到历史现场。——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
-
三国人物风云录
推荐语
继《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宋杰教授又出力作,第三本三国主题专著《三国人物风云录》即将推出。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各种故事与传奇,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三国人物风云录》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三国人物群像。
---------------------------------
内容简介
《三国人物风云录》分为“曹魏雄风”“魏晋风云”“蜀汉英烈”“东吴豪俊”“用兵之道”“外交谍影”“乱世庸才”和“巾帼贤淑”八个专题,收录文章101篇,记录和点评了汉末三国不大为人知晓的珍闻轶事,与《三国演义》传统叙事有所不同的真实史迹,并从特殊的角度揭示了曹操、曹丕、司马懿父子、刘备、诸葛亮、孙权等诸多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平经历,以及当时战争、文化、制度的某些重要方面,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三国的历史事迹。
-
金钱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金钱的精神分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金钱,在精神分析过程中用以支付费用的货币,人们处理金钱的方式、态度,以及金钱如何作用于人。货币的符号性根植于其社会属性,而精神分析中用来支付费用的货币不仅具有符号性,更有着超越经济学领域的意义,它的价值体现了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我们与金钱的关系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和他者的关系。
作者帕特里克•阿夫纳拉将读者熟知的文学作品融入精神分析,如左拉的《金钱》、莫里哀的《悭吝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徒》和茨威格的《变形的陶醉》等,探讨了吝啬、贪婪、虚荣,以及金钱引起的羡慕、嫉妒和种种焦虑,既为我们理解经典文学作品和生活现实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生动地阐释了精神分析的理论精髓。
◎ 编辑推荐
你是吝啬还是挥金如土?慷慨还是斤斤计较?是否容易被羡慕嫉妒恨左右?你对金钱的态度,隐藏着原生家庭对人格的深刻影响,隐藏着焦虑得以萌生的温床,和你自己意识不到的人格秘密。
正如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所说:“焦虑是一种处处流通的货币,当它所伴随的表象内容受到压抑时,就被换成或者能够换成所有的情感活动。”可以说,我们都在用金钱支付内心的压抑,而本书正是从精神分析角度,探索着货币、信任与焦虑之间的关系。
博览群书的阿夫纳拉总是善于通过大量文学和艺术作品来丰富和深化精神分析实践。在本书中,从左拉到莫里哀,从莎士比亚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阿夫纳拉解析的经典文学形象,映射着我们每个人和金钱的日常故事。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阿夫纳拉厘清了精神分析家、货币和分析来访者三者之间的关联,以巧妙的构思把精神分析的精彩之处呈现于笔端。
本书属于“我思万象•阿夫纳拉作品系列”。这个系列每本单独成书,各本书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引领读者在文学和艺术之旅中获得精神分析的真谛。本系列已出版的另三本为《倾听时刻:精神分析室里的孩子》《房子:当无意识在场》《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
◎ 推荐语
在阿夫纳拉的作品中,他是精神分析家,也是作家。他的写作有这样的特点:把我们的生活用精神分析的方式融入文学,又把精神分析用文学的方式写进我们的生活。
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分析费用,超越了经济学领域,在保证符号性功能的同时,在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闪耀着平等与尊重之光。
——严和来
在精神分析关系中,无论是从移情还是反移情的角度考虑,用以支付费用的货币的动力学意义都值得重视。
——秦伟(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精神分析家阿夫纳拉的文字灵动轻盈,但人性的重量从未在那里缺席。
金钱,是财富的想象性载体,保留着童年的气息。它是精神分析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对它的理解越深刻,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就越了解,从而可能与无常的命运抗衡。
——姜余
阿夫纳拉先生除了是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家,也是一位学养深厚的文学评论家。在他的笔下,文学材料总是焕发出精神分析的独特魅力。
阿夫纳拉很少直接谈论精神分析的概念,他擅长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文学经典来揭示精神分析的妙处。
通过阿夫纳拉对一个个生动的临床片段和文学作品的巧妙编织,读者往往会在个人与社会、个体与文化的来来回回之间,收获一种豁然开朗的领悟。
——乔菁
以精神科医生的精准和畅销书作家的文采,精神分析家阿夫纳拉分析了众多文学艺术作品和临床个案,生动剖析了金钱在精神分析中的含义,以及对于精神分析家乃至对每个人的意义。
——华璐
-
妈妈教授
是追逐学术还是组建家庭,是成为学者还是成为妈妈?本书告诉你,你可以两个都是。
《妈妈教授》是一部学术界生活指南,以两位作者的自身经历和众多“妈妈教授”的经验教训,帮助女性学者在取得学术成功的同时,还能享受做母亲的乐趣。本书讨论了女性学者在学术生涯不同阶段会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几个;何种学术机构对家庭最友好;人们对学术生活的认知是否真实等等。两位作者还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助力学界女性兼顾家庭生活与学术工作的重重挑战。同时,《妈妈教授》也是对时代和职场问题的一种呼吁:你可以选择什么,你不必放弃什么——在未来,我们是否能建立更为友好的政策和环境支持,让每个人都能更从容地面对工作与生活。
-
她之所以为她
爱我所爱, 且用我的方式去爱。
想象一下,化妆品、高跟鞋、塑身衣、公主裙、蕾丝胸罩、珠宝首饰、名牌包包……这个丰盈的物质世界和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期许和塑造;当你生儿育女成为母亲,你感受到“母性”带给你的“痛并快乐着”的充实和满足……这一切的一切是如此自然,如此理所应当。
即使是那些最有独立意识、最具女性主义倾向的女性,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她们享受男性对她们投来的具有征服意味的目光,她们渴望成为伴侣怀中一只温顺的宠物,相比那些看上去更能让她们绽放自我的工作,她们更愿意去干干家务活儿,从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为家人精心准备的早餐中获得小小的乐趣。这些欲望和乐趣同女性的独立是否矛盾?这些下意识的顺从是天性使然吗?
然而,当我们回到日常生活,关于女性问题的暧昧和矛盾随处可见:人们呼吁女性应该独立自由,应该追求自己的事业,不应该接受男性高高在上、对她们颐指气使;与此同时,社会中又充斥着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性感娇娃、一个贤妻良母的建议和准则。女性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一种“女性天性”?这样的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作为哲学禁忌和女性主义的盲点,女性顺从在经验层面上的复杂性从来没有被抽丝剥茧、细细分析。追随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脚步,本书作者玛侬•加西亚致力于研究这一现象,研究社会中存在的性别等级是如何深刻影响女性的生存体验,因为理解女性为何顺从是走向一切解放的必由之路。如果这个世界希望女性“成为自己”,那么女性首先要找到“自己”之所是。
-
大莫纳
—编辑推荐—
★一段少年世界的奇幻之旅。萨特、波伏瓦、艾略特、马尔克斯都喜欢的成长小说。
★法国天才的小说家阿兰—傅尼埃,二十七岁阵亡。获龚古尔奖提名,法国经典成长小说,与《麦田守望者》齐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选为法国教材,影响甚大。
★成长文学的经典之作。关于“大莫纳”(Le Grand Meaulnes)的称号,弗兰克•戴维逊的英译本脚注说:“英语没有形容词可以传达grand 一词在故事进程中所呈现的多重含义的弦外之音。Le Grand Meaulnes可以指高高大大的莫纳,能提供保护的莫纳,几乎是成人的莫纳,甚至是伟大的莫纳……掩卷遐思,这个称号让人回想起那样一个形象,不仅身材高大,而且大胆、高贵、悲剧、绝妙。”
★《大莫纳》是法国文学中被翻译得最多、受众最广的作品之一,仅次于《小王子》。
★自1913年在杂志《新法兰西评论》上以连载形式出版以来,截至二十世纪末,《大莫纳》的简装本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销量已经超过了四百万册。
★ 而在《大莫纳》刚刚问世的1913年,便以一票之差与龚古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不过《大莫纳》依然是二十世纪好几代人的青春回忆,也是学校课堂的教材。
★ 1914年,阿兰-傅尼埃为国捐躯,他的继承人享受了“战时延期”的特殊待遇,因此直到2009年《大莫纳》的版权才进入公共领域。
★ 1999年由法国《世界报》和法雅克书店(Fnac)发起的“二十世纪百佳图书排名”中,《大莫纳》名列第九,当之无愧地宣告了它作为二十世纪青少读物的普及读物。
★ 2011年贝尔纳·伽勃(Bernard Capo)将《大莫纳》改编成了漫画,并由比利时老牌漫画出版社“伽斯特曼”(Casterman)出版,2017年由另一家出版社再版。
★ 2020年,阿兰—傅尼埃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带着他唯一的作品光辉地步入了法国“七星文库”——伽利玛出版社的这套丛书素以选材严苛而著称,旨在出版作家全集以纪念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学遗产,而阿兰—傅尼埃则是首位仅以一部作品便被收录于该文库的作家,在他之前还没有任何作家获此殊荣。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莫纳》被多次改编成电影、音乐、戏剧和漫画等形式,1967年和2006年各有两位导演发行了同名电影。
★除了电影版本中的配乐,还有两部交响曲以《大莫纳》命名。法语歌手雷沃(Revaux)、萨尔杜(Sardou)、雷诺(Renaud)、阿蒙(Amont)、巴尔佐提(Barzotti)等人都曾演唱过《大莫纳》同名歌曲。
----------------------------------------
—内容简介—
倔强、憨厚的十七岁少年莫纳来到乡村学校,成为班上的领袖,人称“大莫纳”。一次偶然迷途中,他来到一个神秘庄园,这里有穿戴奇怪的男女,古老的房子,五花八门的马车,简直是童话中的世界!更令他惊奇的是,这儿是孩子们称王称霸的天下!
在庄园,他见到美貌绝伦的少女伊冯娜,一见倾心。她弟弟弗朗茨正准备举行婚礼,新娘却突然不见,随后,弗朗茨也失踪了。第二天夜里,莫纳离开了庄园。
此后,莫纳一心想找到消失的庄园和恋人伊冯娜,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通往庄园的路。
莫纳与弗朗茨重逢,承诺一定帮他找回新娘。世事变幻,阴差阳错,莫纳终于找到弗朗茨失踪的新娘,而他的心上人伊冯娜实际上近在咫尺。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吗?
-
吞噬黑暗的人
21岁英国前空姐从东京街头消失的真实故事,以及吞噬她的邪恶
女孩失踪——尸体被发现——男人受到指控,案件扑朔,牵出更多悬之又悬的案子
2000年5月,21岁的英国前空姐露西•布莱克曼与朋友路易丝•菲利普斯以旅游之名前往日本打工。两个月后的一个下午,露西消失在了日本街头, 自此音讯全无。
“社会经验丰富、具备一定判断力、自信、世故、聪明的女孩”露西去了哪里?加入了邪教,还是故意躲债,抑或被人绑架?并惨遭暗杀?
此事影响之大,甚至惊动了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与日本首相森喜朗,彻令日本警界查办。
身为驻日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前后共用十年时间,还原了露西失踪案的所有细节:路易丝的反常、日本警察的低效、露西母亲娘家被诅咒般的宿命、父亲对女儿失踪的“非正常”反应和之后的“背叛”、露西妹妹索菲不堪悲痛而形成的精神抑郁、家人关系的崩坏……
有关凶手,大量黑洞般的谜题不断涌现:自我中心、冷酷无情、极度缺乏同理心、富有。警方对其豪宅突击搜查后,没有发现与露西相关的信息,但却意外搜查出170盘录像带,涉及超过150名女性,时间跨度达20年之久,都是他对处于意识不清的女性实施猥亵、性侵等内容,受害者之多、内容之下流, 震惊世人……
作为一部非虚构作品,本书犹如一本推理小说。客观叙事之外,凭着对日本社会的深入观察和了解,作者尝试阐释产生此类事件的社会、文化根源,敏锐地发现了西方人的一个常见误区,即把日本表面上的社会范式看作发自内心的礼貌,实际上,日本人普遍的礼貌和服从并不代表其中没有压抑,邪恶和失控。
编辑推荐:
1. 露西失踪案——本书主题,影响之广,全球皆知,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会晤日本首相森喜朗时,就曾当面谈及此案,故森喜朗督令日本警界彻查。中国媒体对此也有海量报道。
2.本书作者为英国著名驻日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堪称日本的何伟,前后投入十余年心血,追踪报道露西失踪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情节曲折、文字耐读,令人手不释卷。
3.作为一部非虚构纪实作品,本书除了完整再现露西短暂的一生外,还追溯了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母亲、父亲家族的历史,从更深的层面来剖析悲剧的原因。
4.当女儿失踪,晴天霹雳传来,已经离异的父母是抛弃前嫌携手共进,还是心怀怨隙互相甩锅?是放下仇恨接收嫌疑人的补偿还是怨恨到底分文不取?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