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企鹅哲学史(上下)
A.C.格雷林教授以洗练、精确、睿智的笔法,指引读者穿越横跨东西、纵贯2500余年的思想丛林。《企鹅哲学史》上承刘易斯、罗素等哲人著哲史的传统,系统性地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哲学的脉络,又续写了自杜威以降、20世纪下半叶直到今天的哲学版图与前沿思考。
尽管自己身处西方分析哲学传统,但格雷林对欧陆思想的了解和介绍同样清晰深刻。此外,他还大胆地将印度、中国、波斯、非洲等传统上游离于西方哲学主流话语之外的思想也纳入哲学史的视野。在格雷林笔下,哲学史不再是冷僻艰涩的苦旅,他的“铁口直断”让人不再迷惑于传统哲学教材的曲折论述,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各个更为专精的哲学分支的大门。
★ 《企鹅哲学史》不仅值得购买,而且值得在书中随处勾划、折角。对于一部学术著作,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
——迈克尔·迪尔达(Michael Dirda),《华盛顿邮报》
★ 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是针对那些试图忘记、甚至想毁灭思想遗产的自我仇恨文化的解毒剂。我们很容易将当下的狭隘关注与真正恒久重要的东西混为一谈。格雷林提醒我们:哲学是持久的,它的过去并不遥远。事实上,它将继续以它的方式与我们相伴。
——约翰·卡格(John Kaag),《攀登尼采:关于成为你自己》(Hiking with Nietzsche: On Becoming Who You Are)的作者
★ 在这份全面的哲学史调查报告中,格雷林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印象深刻、包罗万象的伟大思想与思想家的清单......也许格雷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对复杂思想进行分类、对比和澄清的能力。这本佳作是如此优雅、清晰、精确,无疑是任何“研究思想的严肃学子”所不可错过的宝藏。
——《出版商周刊》星级评论
《企鹅哲学史》(上卷)以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家为起点,一路穿行过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最终将脚步停留在了世纪末的尼采、布拉德雷与杜威。上卷以哲学史的时序为轴,伟大的哲人、纷繁的学派、涌动的思潮、冲破思想桎梏、颠覆旧学的创新思想者们在原本恢弘却又混沌的思想画卷中渐次浮现,在作者提要钩玄的笔下,深邃幽隐、盘根错节的哲人哲思显得明快畅达。
《企鹅哲学史》(下卷)主要书写19世纪末之后的哲学思想。由于分析哲学的兴起,下卷按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分庭抗礼的哲学史发展态势,以平行结构逐一解析两套体系的思想发展历程。无论是胡塞尔、海德格尔这样的欧陆哲学权威巨擘,还是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这样的分析哲学执牛耳者,都在作者的娓娓道来间变得面目清晰。此外,本卷视野还兼及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非洲等地区的哲学传统,勾勒出迥异于欧美传统的、异质文明的哲学视域。
-
火鸟之地
【编辑推荐】
★ 一本包罗万象的书。
关于传统俄罗斯的建筑、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民俗,关于传统俄罗斯的社会变迁,艾尔米塔什、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夏卡尔、《春之祭》等等熟悉的名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 一本热情之作。
唯有像苏珊娜·马西这般热爱俄罗斯传统文化之人,才能用自己的了解与热情做出这本精美的作品。
【媒体推荐】
一本以洞见、想象力、温暖和热情写就的迷人图书,带有一种将非凡的“传统俄罗斯”织毯编织到一起的见解。
——赫德里克·史密斯
在读了这本非同寻常的书之后,我再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了。
——简·莫里斯
苏珊娜·马西关于俄罗斯艺术和文学的非凡综合著作《火鸟之地》,为俄罗斯艺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它成功地给了各种俄罗斯艺术一种新的精彩视角。它是一部需要被写出来而现在恰恰被写出来了的书,而且写得非常好。
——克莱夫·巴恩斯
它以东斯拉夫创造性的丰富、多样和美让读者惊叹。
——欧文·韦尔《芝加哥论坛报》
【内容简介】
本书与一片非凡的土地有关,描述了987—1917年的俄罗斯文化,内容涵盖艺术、文学、舞蹈和音乐等诸多领域。
在这部插图丰富、论述严谨、文字优美的书中,作者追溯了俄罗斯艺术和建筑的发展,从基辅诸多大教堂和宫殿的建造,到莫斯科的崛起和克里姆林宫的兴建;精巧地重塑了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对俄罗斯的影响;生动讲述了19世纪俄罗斯惊人的艺术成就;描述了在20世纪的先锋派运动中,夏卡尔、尼因斯基、季阿吉列夫、斯特拉文斯基等艺术家对整个世界审美的改变。
-
人类学家如何写作
【编辑推荐】
民族志是一种知识,致力于回答“人类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恒久的问题
民族志不仅戏剧化地描述生活,还将分析生活
【内容简介】
为什么两位研究兴趣不同的人类学家要写这样一本阅读指南?
因为通常没有人教读者如何阅读民族志,而是指望他们自己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传统的民族志导读要么介绍主题概念,要么归纳理论观点,但本书作者们希望传递一种开放式对话的感觉,在提供分析文本技巧的同时,还能引导人们一探人类学知识的特质,并培养出读者自己的人类学想象力。
这本书从巨量的民族志文本中选取精彩节选,并进行评论和论证,为读者构造了一个启发式的布局。各种视角被组合起来,提供了一个改进后的理解民族志的方法。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民族志成了理解人类处境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不是唯一途径,但作为一种知识,它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名家推荐】
凭借真正的制图天分,作者带领我们穿越民族志的迷人地带,以及它的不同对话者。本书将一些重要的新视角带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的导游一如既往地坚定和敏锐,让我们在旅途中停下来了解旅程的方式,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动力。
——史翠珊,英国剑桥大学
这是一本好书,也是阅读民族志文本的绝佳指南。作者对世界上许多时代和地区的民族志进行了明智的抽样,成功地揭示了人类理解每一篇文章的复杂特性,并激励人类学家以全新的方式思考比较的概念。
——迈克尔·D.杰克逊,美国哈佛大学
作者们为阅读和理解民族志提供了一条迷人的途径,它赋予了民族志适当的创造力……它常常令人兴奋,当然也很复杂,是一本介绍重新思考该学科主要问题有益方法的著作。当作为教材使用时,肯定会带来令人满意的参与度和课堂讨论。
——《皇家人类学学会杂志》
-
超文化
因新技术而加速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去远”文化空间,由此产生的“切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实践和表达形式。全球化进程起到了积累和集聚的作用,异质的文化内容簇拥到一起。不同文化空间相互叠加,相互渗透。时间同样失去边界。簇拥起来的林林总总,不仅让不同地域,也让不同时段失去了遥远性。更准确地反映当今文化之空间性的,不是感知上的跨、间、多,而是超。文化发生了内爆,也就是说,文化被去除了遥远性,成为超文化。
超文化性产生了一种特殊形式的旅行者。超文化旅行者去往的不是反世界,也不是彼处,实际上,他居住在此处与彼处成对称关系的空间里,他就在这儿,“内在空间就是他的家”。在景观的超空间里冲浪或浏览,与朝圣者以及浪漫主义的旅行者的行进方式都截然不同。超文化旅行者从一个此处去往另一个此处,超文化因而是一种关于此在的文化。
超文化旅行者在向文化观光敞开大门的事件的超空间中旅行,因此,超文化旅行者对文化(Kultur)的体验就是文化—旅行(Kul-Tour)。
--------------------
韩炳哲作品(第2辑)
《山寨:中国式解构》(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2023年3月即将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禅宗哲学》(2023年3月即将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权力》(2023年3月即将出版)
Was ist Macht?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2023年3月即将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2023年5月即将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大地颂歌:园艺之旅》(2023年5月即将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2023年5月即将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时间的香气:逗留的艺术》(2023年5月即将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编辑推荐】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当下社会情状和个体心灵,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东方式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成为现象。韩炳哲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包括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称赞,巴迪欧亲自为其代表作《爱欲之死》作序。
(5)在国内学界和读者群体中迅速觅得知音。韩炳哲作品第1辑共9种(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出版后,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政治学界、传播学界、文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爱欲之死》《倦怠社会》《他者的消失》《在群中》等书尤受欢迎。
(6)中文世界较系统和完整的韩炳哲作品集。韩炳哲作品第2辑共11种,预计2023年5月出齐,与第1辑图书共同囊括了作者主要的和代表性的作品(计20种)。
(7)《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在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文化和个体处境的诗意思辨,在回归古典的意义上重释友善的现代价值!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表达越来越与地域无关,而在一种超域的模式上循环往复,与本土/外来、遥远/切近、熟悉/陌生这些概念都失去了真实的联系。
文化失去了源初意义上的家园之感。没有边界,没有限制,没有头绪,却有强烈的杂交、融合和公共性质。人们成为带着静美微笑的超文化旅行者,行走在多姿多彩的超文化空间里,随意捡拾并拼凑着自我的身份认同。
如何理解超文化?如何实现超文化个体和谐共存?相较于莱布尼茨诉诸上帝的单子,韩炳哲回归古典希腊哲学传统,揭示出一种更有价值、更具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情感——友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他人、通向世界的窗。
【精彩书评】
韩炳哲摆脱了繁琐的哲学论证,他将哲学洞见直截了当地切入当下。这种植根于法德传统的批判视角,剥开了现实的面纱而暴露出它残酷的真相。这不是快乐的知识,而是发人深省的知识。
——汪民安,清华大学中文系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阅读韩炳哲,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他用短小精悍的文字,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不风,中山大学哲学系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敏锐、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韩炳哲这套语言文字炼金术,对概念的追根溯源,无论对于外语学习者还是哲学爱好者来说,都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
——安尼,首都师范大学德语系
就算不懂得海德格尔独创的那些术语体系,仍然不会影响对韩炳哲本人想要讨论的话题的把握,这也正是韩炳哲的批判哲学小册子之所以厉害的地方。
——毛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媒体评论】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杂志》(Das Magazin)
超文化这一概念是对全球化、赛博空间和大数据时代文化现象的一种令人振奋的探索。
——《晨星报》(Morning Star)
-
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
【亮点推荐】
★备受霍布斯鲍姆、托尼·朱特推崇的历史学家,犹太“虚构三部曲”作者,对知识分子前辈及同仁的尖锐点评。一部让众多“文化生产者”无地自容、汗颜不已的锋芒之作!以冷峻犀利的目光,剥去知识分子的光鲜外衣,于历史的检验和道德的拷问中,淬炼出真正的“知识分子内核”。
★字字珠玑的知识分子功过书,幽暗尽显的法国百年文化人物像:于“恐犹”浪潮中挺身而出,高呼“我控诉”的左拉;虽有瑕疵,仍被奉为知识分子楷模的萨特、加缪、波伏瓦;或许是巴黎最后一位伟大的社会学家的布尔迪厄;桑德口中水准堪忧、狭隘自大的维勒贝克、芬基尔克罗、泽穆尔……
★回望19世纪末至今的法国知识分子史,洞察其群体构成、思想特征的演变历程,剖析知识分子与统治阶级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撕开大众媒体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假面。在20世纪的诸多考验下,有谁未因各种主义思潮而迷失,不为权力利益所折腰,始终冷静判断、认清方向,秉持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理性?
★见证思想“启明星”光辉的黯淡和法兰西文化的迟暮。当右翼势力在各处抬头,当保守排外取代了开放包容,我们是否还能相信理性的力量和知识分子的“灯塔”之光?这个时代是否还能造就“伟大的知识分子”?
---
【内容简介】
法国知识分子因“恐犹症”而兴起,是否将在右翼转向中迎来衰亡?
法国知识分子曾被世人视为效仿的楷模,无数次体现了文人勇敢介入公共空间的责任担当。然而,从左拉时代的知识分子到当下的维勒贝克之流,历经了法西斯主义、反殖民主义、种族冲突等层层冲击后,著名以色列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看到的是法国知识分子的不断衰落和“伟大”的终结。
桑德从19世纪末左拉等人公开对抗“恐犹”氛围开始,细致梳理了“知识分子”概念的形成及其结构,揭秘文化领袖们鲜为人知的思想人格“幽暗面”,并借助伏尔泰、卢梭、托克维尔等代表人物剖析这一群体的本质。知识分子凭借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和社会介入行为累积声望资本,追求独立自治的同时,又难以摆脱“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的角色。在社会科学领域不断细分,信息碎片化、知识浅薄化、娱乐至上,知识分子与权力所有者关系已然改变的当代背景下,似乎再难产生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法国知识分子已死?知识分子精神已亡?”这是桑德面向现代社会的两大叩问。
---
【作者简介】
施罗默·桑德(Shlomo Sand,1946— ),国际著名以色列学者,特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教授,曾任教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为波兰裔犹太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民族与民族主义、法国知识分子史等。其犹太研究相关论著被称作“虚构三部曲”,在西方学界引起广泛讨论,赢得了巨大的赞誉。另著有《知识分子、真相和权力:从德雷福斯事件到海湾战争》《词语和土地:以色列知识分子和民族主义神话》。
译者:
樊艳梅,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理论。译有《W或童年回忆》等作品。
---
【相关评论】
施罗默 • 桑德是熟谙法国知识分子前世今生又兼具“旁观者清”优势的知识分子史专家。他的这本专著,不仅是探究法国的特殊性及其“伟大”知识分子消亡与否的知识分子史佳作,更是他这位早就立志充当“知识分子”的专业历史学家,以自身方式直面所处时代、“介入” 当今世界的见证。纵观全书,谋篇布局立意高远,别具一格;内容表述张弛有度,洞见迭出;文字叙说鲜活生动,雅俗共赏…… 不难想象,移译这部于法国知识分子史研究热潮消退有年情势下推出的新作,将使中国读者对法国知识分子重新投去更多关注目光。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吕一民
桑德这部有关知识分子的研究专著以丰富的视角进入了近代以来法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世界和精神世界,同时又以真切和多元的学术脉络开启了何为知识分子精神的学术对话。作者有着广博的学术视野、敏锐的批判性精神和诚挚的生命体验,从而将现代知识分子史里最具魔幻魅力又最具复杂性的法国一脉揭示了出来,这无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知识、理性和自省精神在当今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唐小兵
很少能有作品将缜密的历史研究与热情的政治介入相结合,而这正是桑德在这本博学又见解独到的书中所达成的……通过重新检视“法国知识分子”的长期历史,桑德对我们的现状提出了有力的批评,能够帮助我们构想未来政治智识显现的形式。
——巴黎索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 拉兹米克·科伊兴扬(Razmig Keucheyan)
-
家庭·乡里·朝堂
因为游学、科举、仕宦的需要,北宋士人长期远离家人及乡里,从而无法履行他们神圣的家庭职责:对父母尽孝。可以说,很多士人实质上成为“不孝之子”。本书则将北宋士大夫群体追求世俗抱负与履行家庭责任之间的紧张关系置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在考察了2000多部墓志铭和大量其他官方或私人写作后,本书发现,北宋士人面临的上述困境,既未减少他们尽孝,也没有妨碍他们应举和奉公。相反,北宋朝廷及士人自身努力调和这一矛盾,进而促成了“禄养”模式在北宋的发扬光大。
士人的长期远游,同时使乡里的含义变得淡薄而不稳定。这一方面导致父母死后久而不葬,产生大量摈弃祖茔、建立新茔的“不孝”现象,另一方面又直接促成了一种新孝行的“流行”。这场自下而上,由士人发起,以维护壮大家庭、宗族、乡里为目标的运动,与当时的儒学复兴汇成一股潮流,促成了理学的最终胜利。换言之,北宋时期对士人孝道的重新界定,不仅标志着政府对士大夫“私人”家庭事务的大规模干预,而且直接影响了宋代及后世家庭、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变迁。
【专家推荐】
《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两个最具特色的现象——对孝道的推崇和以仕宦为荣——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孝子,又孜孜以求于登科入仕,常常使作为人子的士人在赡养父母并为之守孝和远离亲人家乡、光耀门庭之间挣扎。
通过细致深入分析北宋士大夫有关其父母、亲人和自身的书写,这本书从多个角度阐明了这两个互相抵触的追求如何塑造了北宋士人的行为,以及他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书中对这些精英人士自身经历和内心情感的生动描述,为我们了解宋代士大夫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 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大数据和量化分析日益塑造历史写作的时代,张聪却逆流而行。她采用了一种传统人文学科方法研究宋代官员自身所处的一个艰难困境:在照顾父母与频繁离家远宦之间取得平衡。
这是一本异常感人的学术著作……讲述了北宋时期背井离乡的士人们如何履行孝道理想,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官员对他们纪念父母和记录历史的责任的理解。我们不应对这两个问题如此紧密交织而感到意外:毕竟,对父母的记忆正是我们理解过去的核心。
——韩森(Valerie Hansen)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
烟霞里
魏微全新长篇小说
致敬《喧哗与骚动》《光荣与梦想》心力之作
四十年(1970-2011)记忆绽放,如烟霞
总有一段路,你我曾与她同行
《烟霞里》是作家魏微酝酿多年的长篇小说,它以时间为经线,以主人公田庄的经历为纬线,用编年体的方式,逐年检视和回顾了一个女人繁茂又寂静的匆匆一生。田庄出生于1970年代的一个小山村,然后读书,上班,结婚,生子,直至英年早逝于广州。作为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她的一生,亦与整个国家在这四十多年中的发展变迁同步。改革开放,南巡讲话,市场经济,深圳特区,下海经商,股市风潮,香港回归,一国两制,城市化,农民工,国企改革,下岗工人,再就业…这些从田庄身上漫过去的时代浪潮,也都同时灌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由此,田庄个体的生命经由这些体验与她所走过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完全融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里面有时代声音的回旋,有人们内心沟壑的纵横,也有各式人物命运的漂泊和浮沉,更有默默见证了所有这一切的街道、建筑和风俗。流淌在《烟霞里》的这一段生活,曾经并且依旧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魏微平静又深情地将所有这些滔滔的浪,灌注在田庄的生命历程中,灌注在小说的情节中。于是,小说在吞咽咀嚼这些资源之后,成长为它自己,并且敞开大门,告知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烟霞里》有你,有我,有我们的来处。
-
人生借阅室
阅读一本书,打开一种人生。
日本“书店大奖”第2名,日亚4.5星好评!
治愈系宝藏作家青山美智子,以书籍舒展心绪、书写人生!
5个关于“书与人”的故事,5段属于“人与书”的羁绊。
人生与书,我们皆不辜负。
数百家日本书店店员真诚力荐,Bookmeter关注人数超过15000+!
日本持续畅销,好评如潮!
---------------------------------------
终其一生,你在找寻什么?
要找一本书?一份工作?还是一种人生?
看上去不怎么和蔼、友善的图书管理员,经常置身于狭窄的图书借阅室的柜台里,用针扎着一团一团的毛线,做着似乎是羊毛毡般的小手工活儿。
实际上,她非常善于倾听别人讲诉自己的故事与困惑,并为每位来访者精心推荐一本出人意料的书,那些亲切备至的言语和书籍的字里行间,正以温柔的方式,鼓励并改变着他人的人生......
---------------------------------------
金句叠出,平凡的点滴中开出温柔之花,暖流浸润人心。
“这些事情,靠的都不是临时抱佛脚。所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心一意地做好眼前的事。做着做着,之前的努力就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花结果,或者结下新的缘分。”
“我只是在这个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的世上,用心做着此时此刻的自己能做的事。”
---------------------------------------
喝一杯青山美智子酿造的《星期四,喝可可》,
逛一逛《镰仓旋涡咨询所》,
祝你在《人生借阅室》里收获加倍的幸福和感动!
-
古都
◎《古都》(2022版)是为纪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全·新推出的川端康成小说精选集。
◎《古都》(2022版)是川端康成家人惟一正式授權的版本,由学者止庵领衔选编,川端康成家人亲自审定。本书收录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古都》,以及《花之圆舞曲》《骏河的少女》《蝗虫与金琵琶》《温泉旅馆》《春景》等6部代表作。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得以从人性、青春、自然、艺术、传统等多方面,感受川端文学清丽活泼、洋溢着蓬勃生命力的一面,进一步阅读和理解川端康成。
◎《古都》(2022版)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孙容成、中国人民大学日语系戴焕联袂翻译。在贴近原著、致敬经典的同时,力求为读者带来更符合当下语感、贴近时代的川端康成文集。
--------------------
深度阅读川端康成,不可错过《古都》!
--------------------
■故事梗概
京都,织锦商家的独女千重子出落得美丽而坚忍。她有着自己的少女心事,也为老店的继承与自己的身世而苦恼。
衹园祭夜里,她偶遇了一位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山村少女。
外貌相同,身份悬殊——这样的相遇,是命运的恶作剧,还是惊喜呢?
■编辑推荐
从樱花盛开到白雪纷飞,写尽青春蓬勃、人性温柔;
描绘京都的诗意与深邃,编织生命的热烈与纯粹;
情愫潋滟,灵魂激烈。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精选集,风靡世界的不朽名作
50周年特别纪念,川端康成家人惟一正式授權版,名校学者全新译本
***************************************
【权威版本】
诺奖大师川端康成50周年特别纪念,惟一正式授權版
【精华集结】
学者止庵领衔选编,川端康成家人亲自审定!
★收录诺奖获奖作《古都》及《温泉旅馆》《花之圆舞曲》等6部代表作
【焕新译本】
特邀名校专家学者,联袂翻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日本文化研究&近现代文学学者孙容成、戴焕
★双人互译互校,对照日文底本精心打磨,还原原著的纯美与诗意,呈现出贴合时代的焕新译文
★两人另合译有川端康成《雪国》、三岛由纪夫《假面的告白》、井上靖《敦煌》等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进阶之选】
深度阅读川端康成,不可错过《古都》!
★“正因为花期短暂,所以才要拼命去绽放。”——写尽青春蓬勃、生命热烈、人性温柔
★从青春、自然、传统、艺术等多方面,感受川端文学清纯活泼、洋溢着蓬勃生命力的一面
★京都是日本的故乡,我想写一部小说借以探访。古老的都城中逐渐消失的东西,我想好好用笔写下来。——川端康成
★在川端康成的所有小说里,《古都》给人留下了蕞深刻的印象。他以一种温柔谦恭的方式,描绘了古都的诗意,但并不多愁善感,自有一股动人的魅力。——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口碑之作】
百年经典,全·球万千读者挚爱
★深刻影响余华、莫言、王家卫、冯唐、三岛由纪夫
★梁文道节目推荐,被誉为日本文学的明信片,先后四次被搬上银幕!
★川端康成向往的主题始终如一:生而为人的孤独永恒之美的对比。这种美在爱的一瞬间闪现,仿若闪电在暗夜中骤然照亮满树繁花。——三岛由纪夫
★《古都》展现了京都几乎所有的风貌,从春天到冬天,带我们一一穿过这座城市的四时。了解京都,不妨从这本书开始。——梁文道
【典雅装帧】
★外封采用日本传统【友禅染】花纹,凸显古典之美
★内封采用日式传统色【水色×薄樱色×藤色】渐变渲染,展现古都清纯优美
★内文精选优质胶纸,触手柔顺,轻巧装订可平摊,带来舒适阅读
-
未婚妻
◈ 阿乙最新长篇小说
◈ 你从未得到,又谈何失去?
◈ 再造人生,用:记忆、书写、野心和孤绝赤诚的爱
《未婚妻》是中国当代最有经典气质的青年小说家阿乙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以县城青年的初恋为主线,捕 捉蓬勃的爱情袭来所引发的家庭波动。阿乙发挥他擅长写县城伦理的特长,发挥他擅长自我反省、自我审判的特长,用炼字炼句的经典式写作,从情感入手,写县城的改革开放和流动变迁,由此写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流动带给青年的命运改变。
同时,他也写未来尚未展开的青年被困在病与死中,用美善和爱向命运挥出铁拳,向不朽张开怀抱的过程。在爱的甜蜜温暖中,生命展现了又蓬勃又狰狞的一面。
阿乙用现实激活记忆、用阅读激活记忆,用记忆激活记忆,面向经典、打造经典。
书里有可拥抱的温暖,也有无结局的虚无;它世俗、狡黠、骄傲,也漫漶、散逸、妖冶……这美好的、过渡的、暧昧的“未婚状态”,像极了人体验活着的全过程。
-
卡夫卡的朋友
【内容简介】
《卡夫卡的朋友》是辛格出版的第五本短篇小说集,包含了21个故事。这个集子里的短篇小说大多写于20世纪60年代,讲述了波兰犹太人的奇特生活。饱受折磨的拉比、胆大妄为的异教徒、野蛮命运的受害者,这些孤独者的故事在生活的河流中激起的无非是一些涟漪而已,但在他们生命的躯壳下却暗藏着某种幽灵……在这本书中,辛格将事实、幻想和民间传说融合在一起,让故事变得极富感染力。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巴·辛格经典短篇小说集,简体中文版首次面世。
★ 我们都在与命运下棋,我们知道自己赢不了,但就是要和他大战一场。
★ 从旧世界到新大陆的吟游诗人,游走于现实与梦境之间,讲述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爱与痛。
★ 同名短篇《卡夫卡的朋友》记叙了卡夫卡的一段情感轶事,疯狂地爱上了一个犹太女演员契西克夫人……
★ “中国图书界的诺贝尔奖效应”肇始者,影响和感动了几代中国作家,备受余华、苏童、格非推崇。
★ 欧文•豪、哈罗德·布鲁姆等大神级评论家专文推荐。
★ 译自辛格亲自参与翻译、编辑的FSG出版社版本,保有辛格本人的创作意志与风格,力求呈现其作品的原本面貌。
★ 知名设计师陆智昌倾情设计。
【名人推荐】
绝妙的世界,一个可怕而美丽的辛格的世界,祝福这个名字!一个令人发狂的作家,如果你能听出潜在的旋律、背后的意义……
——亨利·米勒
他的风格如此鲜明,与其他的作家迥然不同,也无人超越。
——哈罗德·布鲁姆
没有一个在世的作家像辛格那样完全、彻底、毫无顾忌地诉诸人类的想象力。
——欧文•豪
在卡夫卡和舒尔茨之后,辛格是我选择的第三位来自犹太民族的作家。与前两位作家类似,辛格笔下的人物总是难以摆脱流浪的命运,这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命运。不同的是,卡夫卡和舒尔茨笔下的人物是在内心的深渊里流浪,辛格的人物则是行走在现实之路上。这也是为什么辛格的人物充满了尘土飞扬的气息。
——余华
辛格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专注于描述人类灵魂境遇的少数作家之一。自从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之后,只有诸如卡夫卡、加缪和博尔赫斯等少数几个作家深入到这个层面来体察二十世纪人类人性的处境。
——北村
十多年来,我很少与人谈论过辛格,那是因为,凡“高度”的东西,可谈论的不多,这就像一个人的心事,除了自己去琢磨,没什么好谈的。在这漫长的回想中,我自己也并没有开始写小说。仅仅是因为喜欢,就像回想一个喜欢的朋友一样。
——何小竹
中国图书界的诺贝尔奖效应,大概就是始于辛格。
——陆建德
【媒体评论】
辛格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展现了普遍的人类境遇。
——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终极纽约客”……是一位波兰出生的作家,成年后来到此地,用外语写作,并在佛罗里达度过生命中最后的几年,这可能有点反常,但对我来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代表了纽约所有的荣耀、痛苦、天赋和矛盾。
——斯蒂芬·坎弗,《城市》
这是辛格第五部短篇小说集,也可能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部……一个阅历丰富的天才,似乎随着岁月更替而变得更加犀利。
——《柯克斯书评》
【作者寄语】
这个集子里的短篇小说都是我近些年写的,有的是这两年写的。大约三分之一写美国移民的故事,如今,我在美国生活的时间已多过了在母国波兰生活的时间。在合作者的协助之下,我翻译了这些故事,结果我在翻译的过程中做了许多修改。不夸张地说,这么多年来英语已经成了我的“第二”语言。而且,我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的外语译本从英译本译出,也是事实。
译者的名字出现在书中每一篇的末尾。译者不只是我最早的读者,也是我最早的建设性(我希望是)批评者。我成年后一直是个译者,我认为翻译是文学最大的问题和挑战。译入的“他者”语言消化不了含混、双关语和浮华的文辞。这使得作者明白,要处理的是事情,而不是事情的解释,要让事情自己说话。“他者”语言常常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有机会看见有着各种缺陷的自己,并且,要是可能的话,纠正我们的一些错误。
这些故事当中,至少一半是雷切尔·麦肯齐编辑的,她是《纽约客》的高级编辑;整个集子由罗伯特·吉鲁编辑。我把本书献给我的译者和编辑。
-
寻找救生艇
第32辑《单读》重启世界文学之旅,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之后,来到文学传统丰厚且依然富有文学活力的爱尔兰,在旅行限制还未完全解除前,先用文学进入爱尔兰这片充满苦难但人们以无与伦比的方式向外敞开自己的土地。本辑邀请曾旅居爱尔兰、现居英国的作家颜歌和群岛图书出版人彭伦客座主编,译介在本 地文学读者里受到推崇但在中文世界介绍得还很少的、独具一格的十二位当代爱尔兰小说家及其作品:
凯茜·斯威尼、露西·考德威尔、温迪·厄斯金、妮科尔·弗拉特里、约恩·麦克纳米、科林·巴雷特、莉萨·麦金纳尼、凯文·巴里、路易斯·肯尼迪、丹妮尔·麦克劳克林、简·卡森和梅拉图·乌切·奥科里。
他们的写作关注大时代阴影下漂泊着的个体命运,以文学的眼光进入历史,将“北爱尔兰问题”、移民议题和晚期资本主义图景化为故事背景,刻画底层劳动人民、每个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经历的伤痛,对尊严和救赎的渴望;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描绘当代人心灵困境上入木三分,那种在空虚的人生中无从找到自己存在意义的颓丧,那种想要与人相拥却发现人与人之间无法跨越的隔阂的无奈,我们都是命运相似之人,正在寻找一艘救生艇。
-
玻璃海绵
是枝裕和、坂元裕二挚爱的脚本家,“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挚友
日本电视编剧界女王、直木奖作家向田邦子遗作,简体中文版首度面世
一场家庭解体的危机,一部人类观察轻喜剧
巧妙刻画滚滚红尘,不动声色写透人性
编辑推荐
◎是枝裕和、坂元裕二挚爱的脚本家,“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挚友
·20世纪旷世才女、令日本人永生难忘的女作家向田邦子,持续启发众多知名创作者:是枝裕和、坂元裕二、侯孝贤、朱天文、角田光代、小川糸……逝世40年,经典剧本仍然一再重拍。高仓健、山口智子、田中裕子、树木希林、冈田准一,都曾主演她的剧作。
·28岁编剧出道,50岁收获直木奖,剧本、散文、小说三栖型超人创作者,一生作品上千部!向田邦子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如张爱玲于中国文学史。
·每年到她的8月忌辰,必有某家杂志刊发“向田邦子特集”。这样的待遇,就连三岛由纪夫也少有。
◎日本编剧界的金字招牌、直木奖作家向田邦子遗作,简体中文版首度面世
·一位父亲竟然与女儿的外遇对象对酒当歌、相知相惜?父女、母女、夫妻、父亲与女儿不伦对象的修罗场一一拉开帷幕,召唤出读者共鸣不已的私密经验。“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在于会控制心中蠢蠢欲动的‘蛔虫’,一边克制着,一边活下去。”
·《杨照谈书》节目特别推荐,数度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影视版由黑木瞳、石原里美主演。
·一场家庭解体的危机,一部人类观察轻喜剧,巧妙刻画滚滚红尘,不动声色写透人性。向田邦子就像是浑身长满触角,面对沉重又明媚的万千人情,她都能“打蛇打七寸”娓娓道来。
◎内外双封,日系配色,米白纯净质感
·内封选用小说关键线索——一张“双人床”,如同卧躺在房间漫读一部日剧般放松。
内容简介
“玻璃海绵”——
偕老同穴,一种海洋生物,因造型优美像玻璃,又名“玻璃海绵”。在这“玻璃屋”中生有一雄一雌一对俪虾,自幼便一起生活,长大后却无法逃离,只得同“青梅竹马”靠吃玻璃海绵的排泄物生活,直至死亡。在日本,“玻璃海绵”通常被用作结婚礼物,祝福新人白头偕老。
一张双人床引发的“家庭乱局”——
一板一眼的公司部长古田修司,计划与即将辞职的女下属来一场一生绝无仅有的幽会。在他准备赴约之时,妻子金子突然来到公司,告诉他女儿盐子订了一张双人床要送到不明公寓去。原来,盐子瞒着父母与有妻儿的中年男人石泽租了房子,想要开始同居。古田大发雷霆,为了拆散二人,他数次冲向那所秘密公寓,原本平静的古田家也乱作一团。
一次次的冲突、纠葛和懊恼之后,父亲竟与女儿的外遇对象惺惺相惜,建立起奇妙的“友谊”……在寻常而深刻的对话之中,一幅笑中带泪的家庭绘卷缓缓展开。
名人推荐
在我心目中,向田邦子胜于小津安二郎和成濑巳喜男。看过她的剧本后,我的志向才从小说家变成了编剧。向田邦子笔下的幽微日常是我美学的启蒙。她的价值观不单一,这点非常重要。
——是枝裕和
向田邦子是我年轻时的作家榜样。她的作品总是从滑稽可笑的闹剧猛然直指人心,令人猝不及防。
——日本文坛重要作家 角田光代
这部小说轻松易读、非常有趣。向田邦子延续了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经验,刻意写成了喜闹剧,也展现出向田邦子特别的笔法:在细节处透露出特殊的情感,内里又充满了温暖。
——《杨照谈书》
向田邦子写男女,不会执拗于编织剪不断、理还乱的情节,表达方式非常清爽。在她的作品中,你能看到她对人性各个方面更为公平坦诚的展示,没有多余之物,尽是精华。无论什么时代读她的作品,都会感觉很新鲜,每次重读我都有新的体会。在追求非黑即白的风潮之下回看向田作品里的那些“灰色地带”,你可以在她对于人性的包容和爱中得到缓和、解脱。她的作品里头到处是散落的宝藏。
——日本治愈系作家 小川糸
向田邦子有本事把俯拾皆是的小事转化成创作的好材料。她的写作手法,拿书法来打比方,是遒劲纤细,却又饱含墨汁。这一点真是她特有的绝活!
——小说家 水上勉
作品几近完美,创造了一个独立的世界。向田邦子观察女性的视角与男性截然不同,笔触细致入微,刻画入骨三分,遣词造句也自成一派。
——第83届直木奖评委评语
在男女的不伦恋里,女子的执着和舍弃,都比男人决绝百倍,毅然断然,如石如金。
——马家辉
我喜欢向田邦子远高于张爱玲,在于前者文本中的尽是凡人,而不是聪明人的机关数尽挖空心思,而且她对当中人物均可见不缺同情共感之心。无论小阴险还是微私心,全属普通人的寻常人生毛病。所以在嗔怒之后,小说中可见的仍是徘徊在爆发边缘的温婉,因为这正是我们身处的世道人间。
——日本文化研究者、中国香港影评人 汤祯兆
故事节奏很棒,丝毫不会厌腻,只想一口气读到最后。
——日本亚马逊读者
获奖记录
日本直木奖作家
-
雪国
◎《雪国》(2023版)是为纪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全新推出的川端康成小说精选集。
◎由学者止庵领衔选编,川端康成家人亲自审定。收录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雪国》《千羽鹤》、短篇遗珠《渔火》《母亲的初恋》《水月》,共6篇作品。本书基本覆盖了川端康成的创作生涯,囊括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走近和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首选。
◎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日语系教师、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者戴焕,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教师、日本文化研究者孙容成联袂翻译。对照权威日文底本精心打磨,在还原原著唯美空灵质感、致敬经典的同时,力求为读者带来更符合当下语感、贴近时代的川端康成文集。
--------------------
从这本《雪国》开始,品味川端康成的爱与美!
--------------------
■故事梗概
穿过长长的县界隧道,就是雪国。夜的底色变成银白。
迷茫的青年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在那里,他与两位性格迥然的少女相遇了——热烈的艺伎驹子,温和的少女叶子。
各怀愁绪的三人,渐渐陷入无法道明的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
■编辑推荐
穿过长长的县界隧道,就是雪国。夜的底色变成银白。
****************************************************
◎【入门之选】
从《雪国》开始,品味川端康成的爱与美!
★ 一本收录川端康成最精华作品,含诺奖获奖作《雪国》《千羽鹤》、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以及短篇珠玉《渔火》《水月》《母亲的初恋》
★ 从邂逅、初恋、订婚,到结婚、失去、死亡——搭乘雪国专列,踏上一场关于爱情的人生行旅
★ 云雾般的朦胧和阴翳般的微妙感觉,宛如绘卷般徐徐铺开。脉脉深情隐于无限留白,是独属于东方的含蓄表达
◎【口碑之作】
★ 深刻影响余华、莫言、王家卫、冯唐、三岛由纪夫等几代创作者
★ 入选哈佛、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推荐阅读书单;部分篇目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
★ 我对文学的觉悟,就得之于对川端康成的阅读。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的一句话,如同暗夜中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莫言
★ 我喜欢日本小说,尤其喜欢《雪国》和《睡美人》,川端康成对我影响深远。——王家卫
★ 我喜欢川端康成的沉静、收敛、准确、简要。他的《千羽鹤》,一百页出头的文章,一上午读完,天忽然阴下来,云飞雨落,文字在纸面上跳动。——冯唐
★ 《雪国》是那样高大,渺小的我唯有像牧童一般,仰望憧憬着遥远的阿尔卑斯那葱茏的高峰,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攀上那座大山。——三岛由纪夫
◎【典雅装帧】
★ 外封源自川端康成挚爱的日本画家、大正浪漫代名词【竹久梦二】名作
★ 内封采用日式传统色【空色×白练】渐变渲染
澄澈通透的晴空之色,古来为人喜爱,近代以来更是被作家们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脱去黄色、最纯净的绢色,历来被视为神圣高洁的象征,让人联想到雪中造就的纯净绉纱。
从空色向白练的渐变呈现于高克重素棉艺术纸之上,一派天方破晓、晨雾朦胧时的景象,恰如《雪国》作为川端文学世界永恒的黎明。
★ 内文精选优质胶纸,触手柔顺,轻巧装订可平摊,带来舒适阅读感受
-
我不能放下的一切
丁丁张阔别四年,全新长篇小说
直抵都市人心,年度感动之作
“我这个人,孤独,假装成熟,
对什么事都无所谓,还有一个特长是隐藏真心。”
每个人,终将面对自己内心虚空、脆弱、不堪一击的部分,
或者通过时间,或者通过一个人。
————————————————
“活得体面、坚韧、正常只是看起来的样子吧,只有我自己知道,心里还有填不上的空洞,一到夜里,就从那里透出冷风来。”
冷淡、沉默、生活秩序井然的男作家丁本牧被突然空降到自己家生活的侄女打乱了节奏,他看似密不透风的各种关系也被一并掀开。二十岁的她和四十岁的他,将如何相处?丁本牧又如何重新整理和看待生活、爱情与自我?
-
脑髓地狱
★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首!出版八十余年,始终雄踞日本推理小说巨峰,传奇推理作家梦野久作倾尽毕生精力,构思十年,执笔十年,著成超越时代的震撼之作!
★全新译本,资深日语译者吕灵芝翻译;独家收录(1)资深推理人天蝎小猪撰写的小说解读 ,(2)推理宗师江户川乱步追忆文章《梦野久作及其作品》,(3)梦野久作年谱,深度了解这部旷世奇作的内涵与传奇作者梦野久作的生平;青年插画师特别绘制小说封面,覆触感膜,华美精装本,一个值得收藏的版本!
★我,究竟是谁?一场必须由失忆者解开的离奇谜案!环环相套、层层相因、不断翻转,幻怪妖丽之极的雄大构想,挑战读者理智的极限!疯狂、怪奇、异色、前卫的奇书,集推理趣味、猎奇趣味、科学趣味、神秘趣味于一体,带来绝对独特的阅读体验!
★影响京极夏彦、村上春树、筒井康隆、三津田信三、森博嗣、有栖川有栖、山口雅也等作家作品,《脑髓地狱》不仅仅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独特的异端文学!变态美学爱好者在其中看到了三岛由纪夫,存在主义笃信者在其中看到了萨特,表现主义崇拜者在其中看到了卡夫卡,广大的推理小说迷们则在其中看到了众多推理大师!
★霸占推理小说榜单的不朽经典巨作!
2013年东西推理BEST 100 第4位
入选日本读者票选的推理小说BEST 100
入选《知日•了不起的推理》评选的极具影响力的50部日本推理小说
入选《新京报•书评周刊》推荐的超值得阅读的50部推理小说
★我保证,如果将《脑髓地狱》读五遍,每次都会给您带来不同的感受。——梦野久作
————————————
一部“寻找自我的推理小说”。——鹤见俊辅(日本思想家、大众文化研究者)
“脑髓”这个词比起单纯地用“大脑”来形容,确实更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震撼力,所以在这部小说中是非用“脑髓”不可的。——养老孟司(日本医学家、畅销书作家)
《脑髓地狱》是一部呈现出迷宫般结构的长篇小说,具有神奇的魔力——就像一场过于浓厚而鲜明的噩梦,仿佛要吸走读者的气力。这是一部可怕的小说。所以尽管我被迷住,也仅仅重读过三次。——中野翠(日本专栏作家)
梦野久作是达到日本人想象力极限的作家。——荒正人(日本文学评论家)
梦野久作拥有比推理小说家更丰富的文学可能性。——平野谦(日本文学评论家)
在我知道的范围内,村上春树是梦野久作最深刻的应答者之一。《1973年的弹子球》注意到主人公意识中的“二重化”,《寻羊冒险记》明确意识到了现实与梦想的关系。——百川敬仁(日本文学研究者、前明治大学教授)
尽管我没有重读过《脑髓地狱》,但这本书明显地影响了我的作品。一部长篇小说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文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筒井康隆(日本科幻作家)
我理解了《脑髓地狱》,并以同样的结构写了《心的法则》。——森博嗣(日本推理作家)
-
河图
《河图》是一部填补山东辛亥革命文学叙事空白的长篇小说,它以辛亥革命时期“山东独立十二天”为历史背景,以济南和黄河岸边的泺口镇为地理坐标。通过一个革命者和其家人在历史漩涡中的际遇、一个巡警局长难以言说的家国兄弟情仇、一个在济南泺口铁路桥施工的美国工程师的书信与日记,描摹了一幅革命时期的人间万象图。
作品在历史的碎片中,在偏方、幻术、传说与寓言交互织成的文化记忆中,从乡绅教士到贩夫走卒,每个小人物都深陷生活和信仰的困境,他们的命运共同形成一个时代微缩的云图,也构成了历史的一个个小小漩涡。
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也是一部济南泺口版的“世界史”。
-
秋
★四次入围布克奖,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金匠奖、科斯塔文学奖得主
★阿莉·史密斯“季节四部曲”第一部
★2017年布克奖短名单作品
★2017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榜首
★2019年《卫报》“二十一世纪百佳图书”第8名
----------
英国第一部“脱欧小说”
一段动人的忘年友谊,诉尽普通人无尽的脆弱
【内容简介】
英国大学艺术史教师伊丽莎白在少女时期与年长她许多的隔壁邻居丹尼尔是好朋友,两人经常探讨艺术和人生问题。丹尼尔年轻时是个艺术家,与20世纪50年代英国家喻户晓的政治丑闻模特克里斯汀•基勒是好朋友。
小说从一桩真实的政治丑闻出发,探讨了女性艺术家在时代背景下的天花板问题,将伊丽莎白等一众英国人民在脱欧时期的精神状况投射其中,全书由丹尼尔濒死的梦境和伊丽莎白少女时期的回忆交叉组成,共同交织出一幅当下英国社会生活图景。
◇
伊丽莎白十四岁。她和丹尼尔一起走在这个运河与乡村会合的地方。小路绵延而去,攀上山坡,钻进高低起伏的山体上的那片林子里。天突然就冷了下来,尽管还只是初秋。他们走到山顶的时候,她能看到雨正扑过来,雨拂过大地,就像有人拿着铅笔在天空上刷。
她说,我不喜欢送走夏天迎来秋天的感觉。
丹尼尔抓住她的肩膀,把她转过去。他什么都没有说,但他们身后山脚下的那片大 地,还是阳光明媚,蔚蓝与葱绿交相辉映。
她抬头看着他向她展示夏天还在。
没人像丹尼尔这样说话。
没人像丹尼尔这样不说话。
【好评推荐】
阿莉·史密斯的思路太棒了!这本书幽默、怪异但又很深情地评论了活在这样阴沉的当下意味着什么,太令人感动了!——《纽约时报》
阿莉·史密斯真是个处于鼎盛时期的作家!《秋》很聪明,很有活力,“季节四部曲”接下来的三本都值得期待。——《华盛顿时报》
《秋》是一首美丽的、辛酸的交响曲,包含着记忆、梦想和短暂的现实,是凡人生活中“无尽的悲伤和脆弱”。——《卫报》
-
信任练习
☆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小说,媒体惊叹“天才之作”,《中华读书报》《外国文学》重磅推荐
☆ 艺术院校的隐秘性侵多年后浮出水面,成年后我们能否信任自己的记忆?
☆ 欧美女性小说家的最新声音:小女孩不会永远脆弱,她会变成决绝的女人,给侵犯者致命一击
☆ 探索广受争议的性别议题:教师的权力滥用、性同意界限、身体与记忆
☆《时代》《名利场》《出版人周刊》《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年度好书
☆ 青春期的爱与嫉妒、恶与痛苦,令人惊骇的真实,爆炸性的能量,每一页都混合着糖、盐和荷尔蒙交织的气息
————————
在戏剧艺术专业新生的选修课中,有一门“信任练习”,课程老师、权威的金斯利先生要求学生“摧毁并重建自我”,完全向对方敞开自己,以达成表演者之间的无限信任。
年轻的戏剧学生萨拉和大卫相爱了,青春期的爱混合着嫉妒、欲望、脆弱的自我和成长的痛苦。当叙述的视角转移到萨拉的好友卡伦,故事开始发生扭曲和变形,直至揭开令人惊骇的真实……
————————
【评论】
《信任练习》将后现代写作技巧的智性完美融入一个恰逢其时、引人入胜的故事,带给人莫大的震撼。崔探索了人物性格不同层面,展示了自我的复杂性,也展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叙述如何扭曲、遮蔽其他人物。在语言上,崔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既符合传统的标准,又在非传统的方向上有出其不意的惊喜。——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委会
崔的第五部小说《信任练习》无疑是她迄今为止最耀眼的作品。小说的心理刻画尤为细致机敏,触动心弦,也颠覆认知……崔对师生间的权力关系、性同意等问题进行了熠熠生辉的审视。——《纽约时报》
《信任练习》绝妙展现了学院背景下,少年的自我压力与对长者的迷恋交织,他们的性体验如何被操控,又如何在扭曲的记忆中影响着此后的人生。——《华盛顿邮报》
崔接过Me too的话题,并从更普遍的角度探讨了一个人如何影响他人的生命。小说有炉火纯青的巧思、力量感和敏锐的触觉,崔展示了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我们多么需要女性小说家发出她们自己的声音。——《卫报》
绝妙,富有力量……崔关注的主题:青少年时代经验的长久影响、性同意与胁迫的复杂关系、叙事自身的不可信等等,都是超越时间的永恒话题。小说笔触敏锐锋利,富有洞察力,叙事技巧近乎完美,必将成为经典之作。——《出版人周刊》
《信任练习》闪耀着罕见的文学才华,只有当你读完最后一页,目眩神迷地回味整个故事时,你才会发现,它在不动声色之间隐藏着多么惊心动魄的成就。——《波士顿邮报》
-
通俗小说
“城中村存在主义文学”。
蟑螂一般的生命力,蝴蝶一样的诗意。
♫
《通俗小说》是仁科正式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全书由五十五个精彩的短篇作品组成,是仁科过去十多年文学创作的集结。看看仁科笔下的这些人:走鬼、打工仔、发廊妹、骗子、小偷、啤酒妹、流浪歌手……再看看《通俗小说》故事发生的场景:城中村、握手楼、破旅馆、天桥、小餐馆、士多店、桑拿城、工厂、建筑工地、幻想中的疯马村……这本书为什么值得阅读?一切不言自明!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