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贸易打造的世界(第4版)
编辑推荐
一块1896年铸造的墨西哥银元,辗转成为江西山区革命根据地流通的货币
更卖力、更长时间地工作,对糖、烟草等非必需品的欲望促生了“勤劳革命”
口香糖的国际大流行,靠的是墨西哥采树胶的玛雅人和其他劳动者付出的血汗
稀土金属作为日益重要的战略物资,其市场为何由中国支配且难有真正竞争者
92篇小史|40年研究精髓|热销20余年|新版增修15万字
世界历史协会最佳著作奖、费正清奖、汤因比奖得主——彭慕兰
拉美史、全球贸易史专家——史蒂文·托皮克
不平等、罪恶税、谷物全球化、能源转型、生态破坏……
梳理当今世界纷乱来源,剖解“全球化”积累效应
梁小民、李伯重、林满红、何帆等重量级学者一致推荐
内容简介
贸易如何兴起?以什么方式传播?又将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个体命运?贸易常常给全球化和商品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突变,新观念革命都与贸易相关。贸易将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人联结在一起,促成了全球化,同时也改变了各地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贸易打造了今日的世界格局。贸易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世界史。
本书以“贸易”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从市场的形成、运输手段、致瘾性食品、移植、暴力、现代市场、世界贸易工业化及去工业化等方面论述了贸易与法律、文化、革命、技术科技等等之间的关系,并描绘出一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画卷。
本书由彭慕兰与托皮克在《世界贸易杂志》(World Trade Magazine)写给读者的小文章精心编选、集结而成。彭慕兰精通中国史、东亚史,托皮克精通拉美史,本书综汇了他们蕞新的研究成果,如书中对什么时候由商人发动战争效率蕞高、贸易如何使鸟粪变成黄金、拥有蕞大舰船的明朝为什么未能赢得海上霸权、华尔街如何使美国的金融霸业落空等问题,都提供了别具洞见的答案。语言风趣生动,引人入胜。
本书自出版以来,已常销20余年。第4版增订了近10万字内容,译文也经全面修订,新增章节主要涉及印度洋商品回路、罪恶税、烟草、世界史浪潮、早期旅行家、谷物、口香糖、勤劳革命、稀土金属等当下热门话题。
-
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
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是否是孙中山支持和指派?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到底有哪些,有什么特征?
“五四运动”名称究竟如何而来?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什么时候撰写,又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清末民初,新旧交替,东西碰撞,一大批先锋人物顺势而起,在那个激荡的岁月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那些具体的事与人,如何展开,如何被塑造?
总有很多历史的真相值得被厘清,细节值得被抒写。
从甲午到五四,是中国近代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这本文集正是对这一时期重要人物与事件的探讨。
作者深入那个活生生的时代与社会,在一些看似小却极其关键的问题上,系统考察,为理解当时的思想与文化做出了新的尝试。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清末民初重要思想人物研究的学术论集。晚清中国,中西交冲,新旧消长。时势逼迫下,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得风气之先的人士直面内忧外患的交迫,数十年强毅力行,行走在中国人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蹒跚路程上。全书共收入十余篇文章,涉及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近公布的档案、书信、日记乃至国内外报刊,解决了许多史学界关注却未作深入研究的问题。长篇考证发掘出大量沉睡的历史秘辛,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丰富了今人对晚清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清末民国人口贩卖与家庭生活
☆
两度入狱的程黄氏仍愿重操旧业继续卖人,良家之女陈氏经她丈夫、父亲的手辗转被卖四次,军阀纳顺洪的遗孀利用地下军事网络在天津建立起自己的人口贩卖集团……
人丁就是投资,而妇女、儿童和穷人最容易出手。乱世中的小人物命运如何?
新法更替旧律,当约定俗成的做法成了犯罪,妻子、奴仆、小妾、童养媳,在这个处于过渡之中的法律环境里,哪些人是一个家庭的合法成员,哪些人不是?
由晚清民国的人口贩卖切入,追踪华北地区的人贩子与家庭生活。从传统中国家庭结构到社会法制的变化,探索处于戏剧性变革时期的民间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意识。
————————————————————
☆
清末,中国北方的人口买卖市场十分活跃,仆人、妻妾、童养媳、妓女、学徒、养子等,那时候社会各个阶层的家庭都依赖人口贩卖满足家庭所需。本书研究的正是这种人口交易是如何实现的,以及使其成为可能的社群和亲属网络。作者对警局和法庭档案的使用相当创新,以富有细节的个体故事做串联,展示了当时的社会如何接受人口贩卖作为一种普通的交易事件。在审视关于奴隶和人口贩卖的法律辩论和精英话语的同时,也深入到了人贩子和受害者个体的世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全面且立体的处于历史变革中的底层人口流动图景。
————————————————————
☆
任思梅巧妙地串联起零散的史料,对晚清民国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人口买卖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挖掘了人贩子与受害者的个体世界,生动鲜活地展示了人口贩卖者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意识之中扮演的角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夏晓虹
人口贩卖,是令人痛恨之事。然而,在传统中国的底层社会,又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故事,描述了清末民国形形色色的人口贩卖与家庭结构的复杂关系,从而揭示出在传统等级秩序之中,这一现象的内在逻辑。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许纪霖
-
你的夏天还好吗?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
第十八届韩戊淑文学奖获奖作品
老舍文学奖得主 文珍 作序《在悬崖尽头抓住热带鱼》
“去看里面八个如热带鱼一样残忍而发光的故事吧。去亲身感受金爱烂美丽又凶险的夏天吧。——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多读几遍。”
《你的夏天还好吗?》是金爱烂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八篇作品。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多面临绝境,赤裸裸地暴露在现实之中,却试图寻找渺茫的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五篇作品聚焦于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细腻地描摹了她们在爱情、友情、婚姻、工作等方面的心理状态,或许会激起中国女性读者的共鸣。作为韩国文坛最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金爱烂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品主人公的力量。
-
刺青
* “异端者”谷崎润一郎恶魔主义时期高峰之作
* 荒谬人生中的真挚挣扎 通向自我之路的一条幽径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1958年三岛由纪夫以《食蓼之虫》等作品推荐谷崎润一郎候选诺贝尔奖。
本书收录了谷崎润一郎早期的八部代表作品:《刺青》《麒麟》《少年》《恶魔》《恶魔(续)》《异端者的悲哀》《褴褛之光》,创作于1910年至1918年间,这些早期作品为他赢得了“恶魔主义者”之称.
永井荷风称赞道:“谷崎润一郎成功开拓了明治文坛至今无人涉足的一个艺术领域。他完全具备了当今所有作家都没有的特别的素养和写作技能。”阿刀田高评价道:“所谓的文学,描绘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而谷崎润一郎把男女之间的关系写到了极致。谷崎始终在描述那些拥有审美意识、拥有自我的优秀女性。”
谷崎润一郎奇特的审美观——“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强者,丑的东西都是弱者”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奇诡陆离的异世界。作为“异端者”,作者用短篇小说这种轻盈小巧的形式,细致入微地通过对人的内心欲望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有奇异感的、非常态的美。
-
空心爱
90后作家周苏婕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收录其2015年以来的八个短篇,其中六篇刊登于韩寒主编的「ONE•一个」App。
以小说《溏心爸爸》和《一个女人的死亡之谜》为基础改编的话剧《溏心爸爸》,受邀参加2021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同时已改编成电影剧本,预计2023年筹备拍摄。
这些短篇把触角伸向原生家庭、两性关系、社会阶层等现实主义议题,试图剖析当代人的精神困境,辩证挖掘多维度的复杂人性。
作者创作视角刁钻,叙事克制,语言生猛。尤为擅长讽刺,捕捉生活中无法言说又无处不在的情感。
读者评价:
你怎么这样残忍?可是我深深被你打动。你的笔是滚烫的冰渣子,使我痛苦而深深着迷。
——「ONE •一个」App读者 长颈鹿
苏婕的文字,像一把冷不防刺过来的刀子,佯装漫不经心却精确笃定,你以为是对准你,其实她笑一笑,朝自己的心脏过去了。
——微信读者 Sloane
-
神奇的连接组
《华尔街日报》2012年十大非虚构图书。
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家为你讲透连接组,帮你改善记忆,摆脱大脑疾病困扰,更好地成为自己。
蒲慕明、仇子龙作序推荐,刘嘉、薛贵、孙沛、陈立翰、万维钢、阳志平、姬十三联合推荐。
◎编辑推荐
☆“大脑绘图师”、连接组学领域先驱、普林斯顿大学知名神经科学家承现峻教授作品,为你揭秘连接组这一神经科学前沿。
☆中国科学院蒲慕明院士、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高级研究员仇子龙博士作序推荐,刘嘉、薛贵、孙沛、陈立翰、万维钢、阳志平、姬十三联合推荐。
☆《华尔街日报》2012年十大非虚构图书,被译成几十种语言。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一次生命,以及一颗大脑,伴随我们度过整个一生。而人生中所有重要的目标,归根结底都要从改变大脑开始。我们虽然有自然的改变机制,但它的局限性令人失望。除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外,神经科学到底能不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启发和技术,让我们改变大脑?
好消息是,连接组学带来了希望。作为连接组学的主要倡导者,普林斯顿大学知名神经科学家承现峻认为,连接组其实是由先天基因和后天经历共同塑造的。连接组理论相信,我们的连接组可以由我们的行为与思维来塑造。换言之,我们能够通过影响大脑的连接结构,来塑造我们的大脑。
在本书中,承现峻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连接组学、连接主义、基因对连接组的影响、如何找到连接组,以及如何利用关于连接组的一切发现去改造连接组。这些内容回答了,我们为何与众不同。同时,它们将帮我们改善自己的记忆、摆脱大脑疾病的困扰,甚至将一些科学幻想变成现实。
◎名家推荐
在这本书里,神经科学家承现峻宣称,我是860亿个神经用树突和轴突编织而成的连接组。20多年前,当承现峻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宣扬这个猜想时,很多人将其看作异端邪说。今天,这个“异端邪说”正成为破解大脑奥秘的方法基石,正成为下一代人工神经网络的生物基石,正成为人类永生之梦的理性基石。
——刘嘉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我们怎样感知并理解世界?大脑如何学习并存储记忆?每个人为何都与众不同?人类能否实现意识永生?这一切的答案都可能源自大脑复杂的连接模式。在过去20多年中,我们见证了大脑连接组研究的巨大飞跃。承现峻通过深刻的洞察、巧妙的对比和幽默的表达,阐明了为什么大脑连接组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薛贵 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书告诉我们,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不断被重塑,换句话说,事在人为。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大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
——孙沛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研究员
历史和未来相望,先天和后天相遇,大脑拓扑特性与可解释人工智能之间相知,尽在脑科学的前沿——“连接组”。
——陈立翰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脑神经元连接是当代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观念,本书用非常漂亮的方式讲解了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
——万维钢 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脑科学领域近20年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人们越来越关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式。也许,比约1000亿个神经元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形成的约100万亿条连接。如何理解神经网络领域中的发现及其意义,这本书将给你启发。
——阳志平 安人心智董事长、“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让我们成为我们的,不仅有神经元本身,还有来自约1000亿神经元之间连接形成的结构。所有影响我们的浩瀚事物,最终都被这种叫作连接组的结构铭记。
——姬十三 果壳创始人、CEO
-
手机废人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今天每个人不可或缺之物,它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弊端。你可能知道手机屏幕蓝光对眼睛有害,但你可能没有想到你对手机依赖的危险更大于蓝光。你可能为了填满业余时间而开始玩游戏,但最后可能本末倒置,反被占去工作和私生活的时间……本书作者采访了对手机产生成瘾依赖的诸多案例,年龄段覆盖从幼儿到老年群体。比如,很多年轻母亲在育儿阶段为图省事,过早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不少母亲自己也是重度手机使用者,沉迷于各种APP而无暇顾及孩子需求,孩子在最需要情感培养的阶段却无法与活生生的人产生足够互动,造成其成长后的个性冷漠的缺陷;进入校园后,不少孩子为了融入同学间以聊天软件和SNS组建起的社交圈而费神,而正是这一社交圈决定了校园内隐秘划分不同群体等级的差异;迈入社会工作以后,个人行程也因为GPS监控而能被领导掌控到,必须应付客户需求随叫随到,筋疲力尽;进入养老院后,还会有老人因为沉迷麻将之类的手机游戏不可自拔,甚至有陷入网络诈骗的危险……
文明的工具像一把双刃剑,被手机无孔不入渗透的生活背后,是个体失去对自己人生掌控权,陷入异化而不自知,这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需要警惕的。本书警示读者重新思考自己与智能手机的互动方式,避免成为一个“手机废人”。
-
幻夜奇行
【图书简介】
大卫·林奇,《穆赫兰道》《双峰》的导演,享誉国际的好莱坞鬼才,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过去三十年里,没有导演能够拍出比林奇作品更引人入胜、更具争议、更令人困惑的电影,也没有导演比林奇更不愿谈论自己的创作。
《幻夜奇行:大卫·林奇谈电影》收录二十三篇重要的林奇访谈,时跨三十多年,多篇首译中文。这些也是林奇为数不多敞开心扉、直言不讳的访谈,涵盖他创作与人生的方方面面,记录了他对自己电影的独特解读、他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对暴力、恐怖、城市、欲望、女性、生老病死、现代人的焦虑等议题的深刻探讨。电影、绘画、音乐、家具设计;现代却令人不安的纽约、衰败污秽却古老美丽的费城;童年的回忆、荒诞的故事、超现实主义的意象……一切都在林奇难以捉摸的谈话与静默中攫住人心。
----------------------------------------------------
【编辑推荐】
★大卫·林奇访谈合集重磅面世,《穆赫兰道》《双峰》标配读物,精选二十三篇重要访谈,多篇访谈首译中文。
★他是享誉全球的鬼才、好莱坞的清流,屡获国际大奖,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接地气的市井表达,充满哲理的人生洞见,洞察现代人的欲望与焦虑,畅谈暴力与恐怖、城市与自然、生命与死亡。
★采访林奇就像尝试抓住一条非常健谈的响尾蛇。
★二十三堂好莱坞大师电影课,展现林奇的创作观与电影梦,收录林奇的电影与文学私人清单。
跟林奇探秘他的电影迷宫:具有三重梦境、极其挑战理解力的《穆赫兰道》,揭露诡异美国图景、让人欲罢不能的《双峰》,颠覆传统美学的《橡皮头》,堪比萨德作品、疯狂笨拙的《蓝丝绒》,惨败的《沙丘》……
跟林奇学拍电影:抓住飘浮的灵感,坦诚自由地表达自我,相信影片中的真实,相信讲故事的重要性,遵循电影世界的规则,和观众一起看试映……
跟林奇标记必看电影和必读文学:希区柯克、库布里克、费里尼、比利·怀尔德、卡夫卡;《日落大道》《洛丽塔》《绿野仙踪》……
★二十三部林奇式电影,畅游林奇人生的穆赫兰道。
内心疯狂如亚马孙丛林,日常简洁如混凝土墙壁。
童年美好却诡异,渴望父母吵架,害怕大城市与地铁,做疯狂的梦,总是做和事佬,见证女儿出生,深刻体悟性爱、衰老和死亡,喜爱冥想,拥有三幢房屋却常常哭穷,亲历费城枪击事件,喜欢肢解动物……
★二十三次林奇亲自导游的地狱之旅,探险神秘诡异的自然、暴力腐朽的城市,侵入人类潜意识,窥察人类内心的原罪。
★二十三次面对面畅谈,寻找通往林奇另类世界的缺口:黑暗、邪恶与梦境。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画面中的大路上标有“穆赫兰道”字样,两侧路标上是林奇电影名,封面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
鸟瞰古文明
聚焦神秘的古犹太王国一处
以集残暴狡诈与忠勇慷慨于一身的大希律王为线索
展现其覆灭前最后的灿烂与辉煌
法国罗马史专家让-米歇尔·罗达兹与古代城市复原图巨擘让-克劳德·戈尔万强强联手
用详实的资料、精彩的解读与美轮美奂的城市建筑复原图
重现犹太、希腊、罗马文明的冲突融合史
·
编辑推荐
★暌违三年,“鸟瞰古文明”系列再启动,用水彩复原图重现古犹太王国最后的辉煌。
本书是“鸟瞰古文明”系列丛书的第二本,如果说第一本《鸟瞰古文明》是对地中海文明3000年的概览,那本书《鸟瞰古文明:大希律王治下犹太王国建筑》便是聚焦于古犹太王国覆灭前的最后一段兴盛史。
·
★以大希律王为线索,讲述罗马转型帝制过程中对地中海东岸的影响。
传说中大希律王为权力六亲不认、残暴屠杀异己与亲人,但史书又记载他忠勇无双,完成了犹太王国的复兴。罗马史家让-米歇尔·罗达兹在本书中将尝试解读这位“双面人”的一生,并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罗马时期犹太王国的历史画卷,带读者走进那个动荡不安、枭雄迭起的年代。
·
★52幅历史复原图,112幅各类图片,一瞥大希律王治下古犹太王国最后的荣耀时光。
从耶路撒冷辉煌的所罗门圣殿,到马萨达巍峨的不世要塞,从埃及艳后曾入主为王的耶利哥宫,到献给罗马元首奥古斯都的撒玛利亚城。这些犹太人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背后,无不有着“暴君”大希律王的影子。通过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大希律王的建筑成就,作者将一个不同的大希律王呈现在我们面前。
·
★历史学家与城市复原图大师强强联手,用精美图文展现历史的细节。
本书文字部分由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罗马史教授、奥索尼乌斯研究院(Institut Ausonius)前院长、法国罗马研究院(École française de Rome)前成员让-米歇尔·罗达兹执笔撰写,内容扎实严谨,文笔平实又不乏趣味。历史城市与建筑复原图大师、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员让-克劳德·戈尔万为本书绘制的精美水彩插图,以严谨的历史与考古学知识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法将犹太人第三次大流散前的辉煌王国复活。
·
★既是帝王史,亦是外交史,更是文明的冲突史与发生史。
作者详述了一代枭雄大希律王的崛起史,也将其作为罗马与附庸国交往的典型案例展现,更通过大希律治下犹太王国的城市与纪念性建筑尝试表明犹太-希腊-罗马文明在地中海东岸的冲突与融合,以及欧洲文明的早期发生史。
·
内容简介
希律王之名能在后世广为人知,主要是因为福音书中记载了他为保住王位,屠尽伯利恒两岁以下幼儿的恶毒事迹。这段叙述显属虚构之作,福音书塑造的形象并不能让史学家信服。若要解读他含混不清的面貌,史学家还需研读史料文本,并参考最新的考古成果以便对史籍加以解读。有人称他是周旋于罗马与犹太人之间的双面王;有人称他为暴君,说他大举清除异己,乃至残害家人,祸及亲生子嗣;而其他希律王时代的见证者则盛赞他的功绩,颂扬他的忠勇。
那么在他双面人的面具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人物?为揭示希律王的真面目,本书从“具象事物”着眼,诠释希律王的建筑作品。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包容奇思异想、适合放胆创新的时代,同时也是深受奥古斯都及罗马影响的时代,而希律王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之一。通过还原希律王的建筑,可以更好地品读这位建筑师国王的独特之处。
-
最深切的感觉
——媒体、专家推荐——
★克拉森是一位讲述感官历史的老手,技法娴熟。这本新书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她对工业革命的描述。
——《纪事报评论》
★这是一本睿智的书,充满了引人入胜的观察,每个读者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最深切的感觉》不仅通过关注触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漫长历史,而且通过将触觉引向一些重要的历史对话,实现了新的突破。
——理查德·纽豪斯
★对人类与触觉的关系在历史上的变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叙述,并提供了大量信息。
——《出版人周刊》
★克拉森丰富的描述为她对这种亲密感觉的探索提供了极好的衬托。
——《图书馆杂志》
★克拉森雄辩地认为,触觉是最深刻的感觉,不仅因为它的文化意义延伸到遥远的过去,而且因为它的社会意义仍然嵌入现代性的核心概念中。作者表明,触觉的历史本身是反思性的:尽管它们只能从来源中推断出来,这些曾经可以触摸到的拥抱讲述了我们之间最深刻的联系的历史。
——《美国历史评论》
——内容简介——
从最轻柔的爱抚到最严厉的打击,触觉是我们体验世界的核心所在。现在,这种最深层的感觉首次成为广泛的历史探索的主题。《最深切的感觉:触觉文化史》这本书通过探索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基于触觉的生活经验,充实了我们对于过去的理解。这种亲密而感性的历史研究方法使我们有可能重新发现历史文 化的触觉基础及其塑造社会的特殊方式。
克拉森在书中探讨了各种触觉领域,包括中世纪城市的感觉;圣人遗物的触觉吸引力;痛苦、快乐和感情的社会历史;人类和动物之间的触觉联系;摔跤和比武等运动的剧烈刺激;消费文化的感官吸引力,等等。她深入研究了一系列重要问题,从社会交往中触觉的使用和禁止到现代国家对身体的约束,从城市景观的感觉变化到现代性中触觉的技术化。
通过康斯坦丝的描述,我们发现历史远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主题,它能在顷刻之间触动我们。
-
游世与自然生活
庄子是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他所关心的许多问题仍存在于当代,他的思考仍启迪着今人。
颜世安教授以隐者传统和道家思想为背景,以郭象所注三十三篇本《庄子》为依据,博采庄子研究众家之长,从全新角度解说庄子,阐释了庄子的游世思想和道论。
颜世安教授认为,庄子深刻理解人生天地间的孤弱与卑微,并不相信像隐士一样归隐田园、寄情山水能够解决问题,因此独倡游世,表面上随遇而安、躺平任嘲,内心却冷眼旁观、傲守孤独。揭开嬉笑怒骂的面具,庄子试图剥离世俗对人心的蒙蔽,解除人们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习性,从“为我”走向“无我”,还原生命的清新面貌。
————————————
◎南京大学颜世安教授作品,人文通识经典,重磅再版
◎剖析庄子人生态度与生存哲学,解读庄子游世之言背后的孤傲与认真
◎直抵庄子思想根本,直面人生困惑:面对“黑色偶然之命”,面对人类的孤弱和卑微,应该如何生活?我们如何与不如意的世界相处?在世俗社会中,如何找到个人的出路?
◎深入浅出剖析庄子个性,悲悯挚诚解读人生痛苦的解脱之道
————————————
名家推荐
两千年来,庄子吸引了中国文化史上无数智者、文士,给予他们精神和生活上深切的启迪、抚慰。颜世安教授情、理兼具地尽力贴近庄子,尤其聚焦在他的人生感受和立身处世上,很大程度上在与庄子的对话中构画了一位敏感、智慧、丰富而超越凡尘的伟大智者的形象。(陈引驰)
1980年代世安兄初露锋芒时,余敦康教授对我说:“中国真懂庄子的人很少。他是真懂。”尽管顶尖学者时而“老虎打盹”或假装“老虎打盹”,最到位的评点还只能出自他们之口。(姚大力)
19年前,2003年的暑假,我当时还是一个大学生,就是这样一本书,我一边读,一边抄笔记,一边思考。《庄子评传》这部书中,颜世安老师第一次打动我的,或者说让我陷入沉思的,就是庄子的痛苦意识。庄子对于生命的痛苦意识非常敏感。越是敏感,越是去探究,就越容易产生对于不幸的哀婉和共鸣,所以,《庄子评传》是一部悲天悯人的书。庄子是以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凝重、庄严和严肃,试图和这个不讲道理的世界去讲一番道理。(武黎嵩)
-
《资本论》的读法
真正读懂《资本论》,重新理解被遗忘和误读的马克思
“每一个在当下资本环境中的人,都应当阅读马克思。”
施展、梁捷、梁文道推荐
----------------------------
【编辑推荐】
1. “把马克思还给马克思”:从三个版本、多维度完整梳理《资本论》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为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及其思想一百多年间历经了无数的被误读、神化、扁平化甚至滥用,本书通过整合《资本论》三卷内容,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文化理论三个维度来为《资本论》和马克思祛魅,还原一个丰富而立体的马克思——既是为人所知的革命家,更是严谨深刻的哲学家。作者同时毫不掩饰地点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出现的矛盾与未解决的问题,而只有看见和参与这一哲学层面的思考,才能真正明白《资本论》从来不是神话,不是口号,而是方法。
2. “工人都读得懂的书”:“经典摆渡人”杨照讲述四十年《资本论》研读成果
《资本论》伟大,但为什么难懂?马克思曾计划将其写成工人都能读得懂的书,不过那是对于过往的历史读者而言。于当下读者,时空的剧变产生了理解的隔阂,但本书用兼具理性的逻辑和朴实的语言,铺出一条在当代生活与现象中理解和探究《资本论》关键概念与洞见的路,它充满了实际问题:我能否决定工作多久?职业真的无贵贱?这条路不止是为对马克思思想感兴趣或有理解基础的人而造,更是为所有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每个普通人铺设的。
3. “为弱者而写的辩护书”:除了历史的和当代读法,《资本论》还有一种读法
时代变了,还需要读马克思吗?作者指明了两种关联当下与个人的读法,即历史读法——通过马克思理解资本主义如何从19世纪的残暴不仁到如今的慈眉善目;以及当代读法——借由马克思思想来审思自己对工作选择、生活样态以及生命意义的选择。但全书还隐藏着一种读法,它悄无声息地蔓延在作者讲述中,即把《资本论》当做一种思考方式和棒喝之言,借由知识与深思来质疑流行价值、不沉溺于他人给予的观念,若还有余力,关切自我之外的弱者群体——这是《资本论》永不过时的人文之光。
----------------------------
【内容简介】
源起看理想的口碑节目《你好,马克思先生》,凝聚杨照四十年《资本论》研读成果。这样一部划时代的经典巨著,直到今天仍有挖掘不尽的思想资源,人人都听过,但很少有人真正读过,现在正是时候,告别课本里的“教条”,跟随杨照,真正走进《资本论》复杂深刻的思想世界。
作者认为要理解现代社会,《资本论》是绕不开的话题,它对今日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仍有着重要的解释和指导作用,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概念和工具。作者从《资本论》的社会环境和思想动机出发,试图还原一个兼具理性和前瞻性的《资本论》,带领读者重新认识它的深刻与趣味。
----------------------------
【推荐语】
《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他关于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各种问题的思考都汇聚于此。无论你是否认同马克思,对于他所开创的思想范式的了解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本论》实在是本大部头,非专业人士想把它读下来难度太大,那么,跟随杨照老师的脚步,来体会资本论当中的奥妙所在,就是个非常好的办法了。
——施展(政治学学者)
《资本论》是那种典型的人人都听说过,但很少有人读过的书。今天大家很幸运,有了杨照老师这本书,不用再忍受图书馆的灰尘和霉味,可以跟着杨照老师全面地认识马克思,并且透过马克思和《资本论》来认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和我们当下的境遇。
——梁捷(经济学学者)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的认识,其实是跟很多后来对于马克思的诠释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之中不同阶段的成果,相混淆了。而在本书中,杨照老师要给我们做的就是试图去看到马克思原来到底在讲什么。但我们并不是要做原教旨主义者,坚持只去读马克思的原意,书中也同样会讲到马克思的合作者恩格斯以及此后的研究者们不断发扬出的内容,了解它们产生的背景以及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
-
现代主义群星闪耀
一场现代主义的流动盛宴
跨越时空,再现半个世纪先锋盛况
毕加索×高更×马拉美×里尔克×马蒂斯×伍尔夫
花神咖啡馆 | 黑山学院 | 蓬塔旺 | 伏尔泰酒馆 | 威尼斯
——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期,现代主义热潮兴起。从城市街道、自然村落到海岸岛屿,从私人住宅到公共咖啡馆,知名艺术聚集地及聚会场所激发了无数艺术家的创造力。
在本书中,资深学者玛丽·安·考斯流连于现代主义诞生之地。卡夫卡与爱因斯坦常去的布拉格咖啡馆,高更及众多艺术家流连的法国阿旺桥,毕加索在巴塞罗那的聚会地……我们看到一场“流动的盛宴”,现代主义大师依次登场,极具先锋色彩的时代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
【编辑推荐】
★寻访现代主义地标性艺术聚集地,重现孤独艺术家的创意集会:以地点为线索,寻访现代主义极具标志性的酒馆、咖啡馆、个人工作室及艺术聚集地,展现了聚会的创造力。
★跨越时空,再现半个世纪先锋盛况:巴比松画派、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形成,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印象派渐次出现,本书截取片段,将不同艺术团体的故事汇聚成一幅现代主义繁盛图景。
★私人化视角结合一手资料与丰富史实,描绘现代主义艺术的黄金时代:故事本身连同故事发生地,都成为后世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抛弃艺术史的艰深,采用漫谈形式,收录200余幅珍贵老照片及艺术画作,全面展现时代风貌。
★全球重量级策展人、艺术馆及博物馆负责人推荐,《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称其“难以被超越”。
-
解体概要
齐奥朗是一位奇特的作者,数十年来,全世界好几个代的文艺青年,在自己最私密的神圣空间里,藉由他的眼睛,重新看待身处的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意义,或是为什么没有意义。《解体概要》是齐奥朗第一部法文作品,于一九四九年发表,随即获颁Rivarol奖(针对以法文写作的非法裔作家)。不久就由他的朋友,诗人策兰翻译成德语。从此之后,齐奥朗拒领各种奖项。 本书是法文世界里首次正面提出“解构”一词,并以其为核心多侧面展开清醒的分析。齐奥朗表现的清醒,源自于他长达七年的失眠。由于失眠者面临的,是对存在、对自我的虚构的质疑。
-
等待周末
罗素强调,我们不应该对休闲有罪恶感——这种罪恶感是现代社会强加、灌输的。罗素之所以歌颂“懒散”,切斯特顿之所以鼓吹“什么都不做”,都是蓄意挑衅视“忙个不停”为最高价值的社会。他们都很同意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是人生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工作,是为了得享休闲。”
《等待周末:双休日的起源与意义》追溯了今天这种“五天工作-两天休息”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来的。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分隔并非自然形成,而人们对“休息日”的理解,也从宗教意义上“禁止从事任何工作的日子”逐渐演变成举行市集、度假、休闲的日子;又变成消费至上,“从事另一些专业技能比如滑雪、跑步、健身等,比工作日还要累的日子”。作者以澎湃的知识量娓娓道来,主题十分契合当下“996工作制”盛行的中国现状。
-
天空之眼
幽默惊悚 辛辣讽刺
透过荒诞的天空之眼
勘破虚妄的人间百态
你身在谁的梦中?
又借着谁的眼,去目睹这个陷入疯狂的世界?
一场经典PKD式的科幻迷梦
菲利普·迪克跻身优秀科幻作家的里程碑作品
“其实和小说中的角色一样,我们都在沉睡。可我们必须醒来,审视、勘破这场梦境,这个拥有独立时间的虚构世界。这样,我们才得以获救,重返当下。”——菲利普·迪克
内容简介
对汉密尔顿来说,这是祸不单行的一天。他刚被公司开除,和妻子前往参观贝伐加速器却又恰逢机器失事,一行八人跌入质子流,当场昏迷……醒转后,他发现周遭一切变得古怪异常:“上帝”行走世间,对渎神之人降下诅咒,对信徒则是有求必应,其真身竟是天空中的一只巨大眼睛……
一番波折后,汉密尔顿一行终于发现了真相:他们并非穿越到了别处,而是深陷某个宗教狂的迷乱梦境,而这人就在他们中间。
他们如何从这个疯狂的梦境中逃脱?梦境之外,等待他们的是否就是真实?
名家推荐
“迪克为我们提供的是关于现实与疯狂、时间与死亡、罪恶与救赎的娱乐……我们有我们自己本土的博尔赫斯。” ——厄休拉·K.勒古恩
“《天空之眼》令菲利普·迪克一举进入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列。”——劳伦斯·萨庭 《神圣入侵:菲利普·迪克的一生》
编辑推荐
“菲利普·迪克从不让人失望,这部作品更是从开头便攫住读者心神。迪克在这部作品中一头扎进人类潜意识的汪洋,将其中的隐秘念头显化为小说中的离奇惊悚之物,在荒诞疯狂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底色。”
-
激情耗尽
◎一句话推荐
超越时空的文学经典,伍尔夫的灵魂伴侣、传奇作家薇塔写给所有女性的人生课,小说版《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的自我觉醒、自我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
◎编辑推荐
1. 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小说讲述了一位女性在人生暮年自我觉醒的故事:过去的七十年里,这个女人对丈夫言听计从,而现在,她决定按照自己的喜好度过余生;这不是一个乏味的老妇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不老的女人的故事。事实证明,地位、财富和家庭都不应成为人们追寻自我价值时的束缚,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2. “它让读者几乎渴望活到八十八岁”
小说主要聚焦在斯莱恩夫人如何在新家中安顿下来,过上自己无比渴望的晚年生活。她感受到的那种“夏末时分,南墙下,桃树旁”的宁静同样也潜入了读者的内心。一切都很安静,还带有一点魅惑、自由、独立、浪漫和对琐事的摒弃。有时,我们也想逃离,也会对这个巨大的世界心生厌倦,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终于可以得到休息。
3. 一位激励所有女性读者的传奇作家
像作品所传达的主题一样,作者亦是女性自我成就的榜样。薇塔在少女时代就开始创作小说、戏剧和诗歌。作为诗人,她两次获得霍桑顿文学奖;作为小说家,她的作品在她那个时代颇为畅销,且流传至今;作为园艺家,她一手设计和建造了英国最著名、参观人数最多的花园之一西辛赫斯特城堡花园,并持续撰写广受欢迎的园艺专栏——在女性直到1918年才获得投票权的英国,薇塔的成就堪称传奇。
4. 伍尔夫的文学缪斯
薇塔曾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亲密伴侣,亦曾是她的灵感源泉。两人密切交往的那十年——1925年至1935年——是双方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期间,伍尔夫创作出了以薇塔为原型的作品《奥兰多》(1928),薇塔也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激情耗尽》(1931),并与伍尔夫创作于1929年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形成了呼应。两人的这段情事亦曾被拍成电影《薇塔与弗吉尼亚》(2018),并引发影迷热议。
5. 经典名作,中文首译
作为薇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激情耗尽》至今仍是许多读者心目中的经典(Goodreads评分4.0,亚马逊评分4.4)。1986年,BBC也曾将小说中的故事改编成迷你剧搬上荧屏。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薇塔的作品首次被译介到中文世界。
--------------------
◎内容介绍
“一部无比优雅、令人惊讶、仍然鼓舞人心的小说。”——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斯莱恩勋爵在世期间,曾任印度总督和英国首相,乃英国政坛的大人物。他去世后,外界都以为他那位八十八岁的遗孀将会一如过去,继续做一只乖巧得体的“花瓶”,并在悲伤中渐渐凋零。可斯莱恩夫人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视子女们自以为是的安排,搬到了汉普斯特德一所租来的房子里,过起了独立生活。在那里,她重新获取了渴望已久的自由,并且结识了几位特别的同伴。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她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志向,并慢慢发现,过去的那些年里,她为了不辜负别人所谓的期望,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
-
诅咒兔
★与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约恩·福瑟、大卫·格罗斯曼一同入围2022年国际布克奖
《素食者》作者韩江之后,离国际布克奖最近的韩国作家!
以黑马之姿闯入国际大奖短名单,与诺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同场“竞技”。
★斯拉夫气质与东亚叙事的跨时空碰撞
作为资深俄语、波兰语文学译者及研究者,郑宝拉长期浸润在布鲁诺·舒尔茨、布鲁诺·亚辛斯基、安德烈·普拉东诺夫、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等不同时代的大师作品中。受此影响,她将斯拉夫文学的特质与东亚社会特有的疼痛、苦难、丧失的经验相融合,写成一篇篇精巧而刺痛人心的故事。
★尼尔·盖曼式的噩梦体验,安吉拉·卡特式的爱与绝望,让人欲罢不能的阅读体验!
欢迎来到诅咒兔与变形人的畸形秀!幕布已经拉开,暗处藏着什么?
兔子灯的诅咒、仿生人之爱、马桶里的头、被历史捆绑的人……
幻想与现实交织,文学性与趣味性兼具,打破类型壁垒的精彩短篇集。
★以荒诞笔触书写东亚父权社会和女性遭遇
被家庭吞噬的母亲、无法独自孕育婴孩的单身女子、遭父兄利用的女孩……
在让人苦笑与后怕的怪诞叙述中,揭示东亚女性最切身的无奈与伤痛。
★扒开生活的褶皱,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细思极恐的日常
台灯、卫生间、汽车、避孕药、居民楼、锁……
你可曾想过,每日陪伴、服务我们的普通事物,也可能暗藏着令人心惊的幽暗面?
幸好故事会结束,幸好噩梦会醒来!
★著名作家、国际读者、评论界交口称赞,《东亚日报》《韩国时报》《出版商周刊》一致推荐!
奇妙的故事聚集在这本书中,就像家人聚集在一个家里。这些故事不仅会报复,还爱你,安慰你。你会彻底喜欢上这部迷人的短篇集!
——申京淑(《请照顾好我妈妈》作者)
一本打破类型的短篇小说集,模糊了魔幻现实主义、恐怖故事和科幻小说之间的界限,并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主义非常真实的恐怖与残酷。
——2022年国际布克奖评委会
《诅咒兔》透露着一种斯拉夫文学的气质,掺杂幻想和现实来创造故事,给讽刺性的文字注入了趣味性的活力。
——《东亚日报》
★新锐设计师汐和担纲装帧设计,精巧单封平装风味
设计师心选精美封图,巧妙演绎本书暗黑、怪诞的奇想风格;110*185细长小开本,单手可握;简洁无负担的单封平装,适合随身携带。
【媒体推荐】
虽然《诅咒兔》中的故事融合了恐怖、幻想和超现实的元素,但每个故事都扎根于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恐惧和压力……一本打破类型的短篇小说集,模糊了魔幻现实主义、恐怖故事和科幻小说之间的界限,并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主义非常真实的恐怖与残酷。
——2022年国际布克奖评委会
我读完《诅咒兔》后很感动,也很兴奋,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一系列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所处世界的“平行宇宙”中。虽然采用了恐怖和幻想元素,但最终还是渗透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探索了丧失和创伤等人类本质性的精神冲突。
——弗兰克·温(2022年国际布克奖评委会主席)
奇妙的故事聚集在这本书中,就像家人聚集在一个家里。这些故事不仅会报复,还爱你,安慰你。你会彻底喜欢上这部迷人的短篇集!
——申京淑(《请照顾好我妈妈》作者)
跟卡门•玛丽亚•马查多和松田青子的作品一样,郑宝拉的《诅咒兔》如此精彩、奇异而有力,几乎不可能让人放下。简而言之,实际上这本集子很可能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对象。
——凯莉·林克
恐怖、奇幻、怪异得有趣……带有女性意识的荒诞主义恐怖故事。
——美国笔会
比起常见的恐怖元素,登场人物淡然的态度更令人毛骨悚然。《诅咒兔》透露着一种斯拉夫文学的气质,掺杂幻想和现实来创造故事,给讽刺性的文字注入了趣味性的活力。
——《东亚日报》
在超现实的幻想和科幻的设定中,内置了强烈的资本主义批判和女性主义信息。
——《韩民族日报》
郑宝拉的作品可以被定义为借鉴了科幻小说、恐怖和幻想元素的荒诞主义、非现实主义故事集合体,扣人心弦。奇怪的是,它们使读者急于知道更多即将上演的情节,同时又害怕看到结局。
——《韩国时报》
这十篇故事超乎想象:令人赞叹、狂野、癫狂,是我读过的最具原创性的小说……一篇比一篇更令人震惊。
——《出版商周刊》
使这本书真正出众的是其中许多故事唤起的绝对的恐惧感。郑宝拉的作品与布赖恩·埃文森、凯莉·林克的作品相似,这些小说可能会让你做噩梦。
——《文字无国界》
令人不安、脊背发凉、揪心,绝对的天才。我想让她写一个故事,让读者深入了解她不断旋转变幻的奇妙内心。在继续读下一个故事之前,我必须休息一下,喘口气。引人入胜、怪诞,绝对不容错过。
——弗朗西丝·车
我们害怕是真实的东西,与真实存在的东西相遇、分离又重逢,而郑宝拉的《诅咒兔》挖掘了这些交锋之地。由此产生的故事不可磨灭。令人难忘、有趣、恐怖——可当我们看到最后,我们只想要更多。
——亚历山大·池
《诅咒兔》以平静、悦耳的文字讲述了令人恐惧的道德寓言,让人不安。凭借坚定的凝视和狡黠的幽默,郑宝拉构建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其中的真相与我们自己的真相呼应着。
——希如提·斯万米
一本精雕细琢、怪异、令人不安的故事集,读完后久久萦绕在我心头。每个故事都是让人毛骨悚然的珍宝,充满触动人心的恐惧、讽刺的幽默,以及对人性微妙而深刻的洞察。这些故事传达了过去的个人和集体的创伤与越界,并在当下爆发,扭曲和侵蚀我们对现实的感知。郑宝拉是一位极具创造力和胆识的作家。每当我需要提醒自己文字可以多么鲜活、不可或缺的时候,我就会重温这些故事。
——凯特·福尔克
在众多同类型作品中,龙、蛇、马这些动物早就被抢先认领,只剩下羊和兔子。兔子软绵绵的,身上没有一样可以成为武器的东西,是最弱的。所以我想既然是这么漂亮可爱的动物,就让它变得可怕吧!
——郑宝拉
【内容简介】
“他们的生活,不是属于人类的生活,
而是出于动物本能般的生存。”
有诅咒力量的兔子灯、马桶里伸出的一颗头、沼泽地里的离奇车祸、伤口会凝结金子的狐狸、被捆绑在时间中的死者与生者……
韩国作家、翻译家郑宝拉融荒诞故事、民间传说、暗黑童话、科学奇想、历史记忆等多种叙事类型于一体,以十篇想象奇谲的故事书写人类爱欲、女性身份、资本社会等话题,拥有令人毛骨悚然且引人深思的巨大能量。
-
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
◆超人气漫画家拟泥nini首部作品集结,温暖来袭!刷屏微博、公众号、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全网阅读量超500万+!
◆当你脆弱的时候,就看拟泥nini吧!用糖果色的漫画诠释现实世界的烦恼与丧,给正在经历着阴雨天的大人,一个安慰的拥抱。卸下所有的面具和重担,把脆弱的权利还给大人。
◆有时候,上一秒还是小孩,下一秒就已经是大人了。当我们发现有天在世界面前,只能礼貌地笑着,不能哭也不能发脾气的时候,才明白这种打了镇定剂一般的感觉,是被叫做“成为大人”。
◆太奇怪也没关系,不够完美也值得被爱!在循环往复的混沌和疲劳之中,不要忘了生活本身的意义,做一个闪光的人,去守护你所爱的人与事。
◆人生很难,祝你快乐!累的时候睡一觉,心情不好吃甜的,脆弱的时候就去看看花。所谓的大人,都是披着坚硬外壳的柔软牡蛎。Nini的漫画就像是贴在伤口上的OK绷。是你自己的人生,按你喜欢的方式去选择吧!
◆我们和时间一起做的事情,时间也会尊重它。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允许脆弱,更需要耐心和勇气!给总是隐藏情绪、被迫长大的大人们一丝勇气,脱掉坚硬的外壳,短暂“逃离现实”,回到我们出发的原点。
◆312页暖心故事,篇篇治愈!集结长篇代表作《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人气连载《向日葵花园》系列并附特别结局,更收录17个暖萌短篇,其中4篇为全新创作首发。从可爱温暖的故事到疲惫无奈的现实,收录了一些对爱与梦的记录,是一些破碎后的自愈,一些对命运和希望的小小思考,更是对日常生活颇具勇气的复盘。
◆小开本&高颜值!全彩印刷,可180度平摊阅读,臻彩呈现。可随手携带翻读,暖心又催泪!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