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人类之旅

    作者:[以] 奥戴德·盖勒

    【编辑推荐】

    1. 堪比《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简史》的大历史视角,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进程中,找寻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共同特点,探索人类历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 爱因斯坦希望有大统一理论来解释整个物理世界的运转,本书作者利用独创的“统一增长理论”来描述人类经济发展的全程。因开创“统一增长理论”,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潜在候选人。

    3. 技术水平、人口规模、人力资本(教育)构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型齿轮,其背后是制度和文化的深层作用,而终极影响因素则为地理特征和人口多样性。国富国穷、分化收敛、兴衰更替、转型相变……在这一逻辑之下,均是历史洪流的浩荡结果。

    4. 作者对未来抱持更乐观的态度,认为“对财富与全球不平等起源的探究将引导我们设计出促进全球兴旺繁荣的政策”,最终实现人类共同富裕。

    5. 诺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国内知名学者钱颖一、蔡昉、巴曙松、张军、秦朔等力荐此书。该书已在全球售出30种语言版权。

    【内容简介】

    世界亿万生灵中,独有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全球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古往今来,无数有识之士力图探究这背后的原因,尝试解答增长之谜的终极问题。

    本书作者将利用独创的“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最终决定了各个社会和国家跨入现代文明的时机和方式,形成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

    历史的影响深远悠长,未来却不是命中注定。历史齿轮将继续运转,因地制宜地采纳合适的政策措施和价值观,将帮助实现人类的普遍繁荣。

  •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作者:[丹麦]博·雅各布森

    在可能的地方创造,在必要的地方忍受。

    活在此时此地,感受从容快乐的平静。

    存在主义心理学很少用来诊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它更多是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生命活力,探索特定的人性维度,反思自身,更勇敢更辩证灵活地看待幸福与痛苦、爱与孤独、成功与逆境、死亡焦虑与生活投入、选择与责任、混乱与意义等议题,坦然地接纳生命里的好与坏,从而更加自由开放地与世界 相遇,实现潜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 贪婪已死

    作者:[英]保罗·科利尔 / [英]约翰·凯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私、物欲横流的社会,怎么能说“贪婪已死”呢?

    四十年前,“经济人”概念和个人主义在西方方兴未艾。人被视为天生的趋利动物,每个个体都会为自我实现而争取自身利益。同时人们相信,“经济人”能获得理解世界所需的一切知识;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国家就能达到善治,人民就能获得幸福。贪婪,各种形式的贪婪—对知识、财富、繁荣的贪婪,被认为是人类奋发向上的源动力。

    数十年后,一场金融风暴和一场大流行彻底改变了一切。傲慢的“经济人”概念破产了:人类掌握的知识并不足以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随着不平等日益加深、个人主义走向极端,社会陷入了严重撕裂。由贪婪精神开辟的进取道路走入了死胡同。

    在本书中,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与约翰·凯从社群主义的角度,围绕极端不确定性和社会凝聚力这两个相互交织的主题,回顾了西方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商业发展脉络,探问今日世界纷扰动荡的源头与出路。他们提出,我们需要明确国家、市场与社群的角色和关系,重拾人类的社会属性,恢复社群功能,方能共渡难关。

    「编辑推荐」

    ★ 两位杰出经济学家联袂创作,反思个人主义何以将人类社会导向极化与撕裂的陷阱

    本书由两位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与约翰·凯合作撰写而成,针对等盛行于当代的个人主义、相关观念传统及其引发的社会和经济行为,分析它何以成为人类社会日益走向贫富差距加剧与极化撕裂的罪魁祸首。

    ★ 重新审视个人主义背后的观念传统,拷问当代思潮之中的关键概念

    两位作者回顾了个人主义崛起背后的观念传统,批评性地分析这一传统下的“理性经济人”、财产权、绩优制、身份认同、权利话语等当代社会热议不断的概念,以及它们随着时代演变而产生的变化和偏离后果。

    ★ 细数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兴衰过程及其背后的政治、政策与观念因素,回溯今日世界之源头

    作者从政治局势变化、政策方针以及绩优制盛行带来的观念变化等角度,讲述了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兴衰过程,解释战后繁荣与平等的西方社会,何以一步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 来自经济学家的社群主义倡议,用务实的行动方案尝试唤醒人的社会属性

    两位经济学家站在社群主义的立场上,借助众多哲学家思想中的社群主义成分,从哲学角度阐释人类的社会性本质,同时结合经济学的具体实例,指出倡导社群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可行性与紧迫性,呼吁人类的共同行动和通力合作。

  • 战安庆

    作者:周䘵丰

    安庆之战是清王朝和太平天国命运的转折点,战前清朝有亡国之忧,战后清朝逐渐掌握军事主动,最终一鼓作气攻下天京,消灭太平天国!本书选取安庆会战这样一个转折点,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场大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曾国藩在天下大乱之际,非常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陷绝境。47岁时更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低谷。蛰居老家两年,他反思自我,终大彻大悟。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对赌,最终战胜了安庆之敌——陈玉成,一生功勋奠定于此!

    本书围绕湘军与太平天国会战安庆来布局谋篇,深入地解读了咸丰皇帝、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清军政名人在大变局中的选择与行动,堪称一部翔实的晚清军政史。同时它也是一部关于人情世故的博弈史,表面上写的是战争,实际上写的是背后各种人情世故和各种势力之间的博弈。

    翻开本书,看曾国藩如何以一种拙诚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路,一个敢于担当者的觉醒历程!

  • 历史与现实

    作者:濮文起

    追溯中国民间信仰历史演变与依存逻辑。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中,除了儒、释、道三教之外,还有一种在下层社会盛行的民间信仰,且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甚至至今仍在部分地区的乡村社会流传,形塑着民众的思想与行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宗教信仰研究成为宗教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围绕着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实,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视角,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探索。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文集,记录了作者的学术研究轨迹,代表了作者的学术研究思想,反映了作者的学术研究追求。

    本书共分为九个部分:

    一、民间宗教史的宏观阐述与民间宗教断代史、地域史的特色揭示。

    二、民间宗教教派的考镜论证。

    三、民间宗教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介。

    四、民间宗教组织体系的揭示、民间宗教张扬女性价值的发掘彰显、民间宗教运动异化物“神圣家族”的辨正论述。

    五、民间宗教宝卷文本的深耕解读与民间宗教思想的理论探讨。

    六、当代民间宗教活动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建议。

    七、以妈祖信仰为中心的民间信仰试析。

    八、佛教、道教文化探微。

    九、地域宗教史与青少年宗教信仰研究。该书观点明晰,论证严谨,对中国民间宗教史研究者有指导作用,也能够让普通读者了解中国民间宗教史的发展过程、发展源流,认识民间宗教历史人物。该书的出版对学术界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贡献和作用。

  • 西汉经学与灾异思潮

    作者:馮鵬

    全书以灾异思想为切入点,以西汉经学灾异思想与思潮为中心,结合先秦至西汉间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氛围,在细致考察与解读相关文本的基础上,对西汉经学灾异思想的观念来源与理论先导、创立过程与时代特色、理论形态与建构方法,以及灾异思潮与现实政治的互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经学灾异思想何以会在西汉建立、经学灾异思潮缘何会在西汉爆发、经学灾异论造成了怎样的历史影响,以及如何评价灾异论氛围中的西汉儒学与儒生群体等问题,本书也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见解。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 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 当代建筑22讲

    作者:[黎巴嫩]埃利·G.哈达德 / [美]大卫·里夫金德 主编

    理想国《现代艺术150年》系列又一力作

    100+经典案例 200+细部插图

    看建筑如何化解中东宗教冲突,非洲热带气候,印度人口爆炸!

    ----------------------------

    【编辑推荐】

    1、跨6大洲20多个地区的全球当代建筑实例,一本书包揽!

    ——一趟纸上全球当代建筑之旅;除去西方地区,非洲、中东、南亚、苏联、中国与日本等等这些在过往现当代建筑史书写中“不太重要的地区”重新被看见,全球主义终于在建筑领域发出了呼喊!

    2、近50年建筑领域30多个最新概念、重要艺术家,一本书说清!

    ——一本权威的现当代建筑理论词典;拒绝碎片化的概念讲述,通过平实、直白的语言,系统和透彻地梳理现代、后现代以及当代建筑领域的新兴理论、关键词以及重要建筑师,“高技派”“结构主义”“新陈代谢派”库哈斯、哈迪德、贝聿铭……不再晦涩难懂。

    3、286幅高清插图,全景、细部、结构,一本书看尽!

    ——一次丰富的全球建筑视觉盛宴;不止高清的建筑内外部图景,更包含稀有的建筑设计图纸、细节与局部放大、以及柯布西耶手稿,图文对照紧密,身临其境式阅读。

    4、详实的参考文献,海量的拓展书目,一本书远不止一本书!

    ——一系列浓缩的当代建筑讲座;为突破单一写作视角,本书精心编排了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建筑学者的著作,感受讲座现场般的思想碰撞。每讲附严谨详实的参考文献与海量拓展书目,无论是学术研究或兴趣阅读,都供读者继续延伸与拓展。

    ----------------------------

    【内容简介】

    2022年,普利兹克大奖终于迎来了首位非洲建筑师。他使用本土材料,化解极端气候,并告诉全世界人“非洲也有当代建筑!” 有人质疑:非洲建筑真的能当代吗?到底什么建筑才算当代?能不能把一座伦敦的当代大楼直接移植到刚果的小村子?

    回答这些,我们急需一本这样的当代建筑史:为突破西方中心视角,两位权威编者集合全球不同地区20多位理论学者的多元立场;为排除复杂建筑术语的障碍,本书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说明白“解构主义”“新陈代谢派”等当代流行的命题;为展开全球视野,本书逐个解剖在6大洲20多个国家,建筑如何解决各自在当下面临的历史困境与社会机遇。

    100多个经典建筑解读,200多幅随文细部插图,邀请你一同踏进不仅西方,还有非洲村落、伊朗小城、前苏联政府、印度贫民窟……这些西方之外,不再遥远和陌生的版图。

    喧闹在远方!

  • 中国金银器

    作者:扬之水

    精装典藏︱扬之水名物研究二十年力作︱器物定名并逐一详解

    ︱中国首部金银器通史︱贯穿先秦至清四千年辉煌文明︱

    ︱古典文学与工艺美术视角︱讲解海内外博物馆馆藏珍宝︱

    ︱一场文化史意义上的考古发掘︱重临历史深处生命岁月︱

    --------------------------- ----------------

    共五卷

    ◎ 卷一 远方图物: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 卷二 别树鸟同声:隋唐五代辽

    ◎ 卷三 自一家春色:两宋金元

    ◎ 卷四 繁华到底:明代

    ◎ 卷五 曲终变奏:清代

    -------------------------------------------

    【内容简介】

    《中国金银器》是我国首部完整展示金银器在工艺美术领域流变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部纸上的人类生活史,囊括了先秦至清的金银器皿与金银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和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全书依历史朝代和器物功用,于两千页篇幅内,将金银器这一西风东渐之物在华夏之邦的落地、嬗变、融合直至自生光华的过程,以真实可见的图像影写一一作注。作者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金银器的系统性研究,图文互见,可说是其一贯追求的研究方法与呈现形式,将沉睡于书典中的名目与往昔埋于地下而今重见天日的器物或重建连结,或直观再现,这也是名物研究的要义所在。

    全书为精装五卷,中式翻身,内括九十万字,图逾四千幅:卷一呈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二讲解隋唐五代辽;卷三分陈两宋金元;卷四宣明;卷五详清,并附录极具资料价值的图片来源总览。这部廿年来耕耘不辍的心血之作,除珍贵的学术和史料价值之外,书中的图片和文字也极富审美价值,启卷之际,仿若亲临一条通古接今的步道,可见流散于历史时空中的斑斑璀璨,亦可聆听古代载籍中的娓娓解说。

    【编辑推荐】

    中国首部金银器通史

    贯穿三代文明初兴至清末四千年历史

    历代出土器物逐一考证解说,唤醒历史中沉睡的奢华世界

    启卷之际, 一起“回到历史现场,复活古典记忆”——

     观览文物——金银器纯属奢侈品,历朝历代尚俭戒奢,限制乃至禁断金银器制作是经常的举措。金银器更是施展手工技艺的作品,或有造型之美,或有纹样之美,或二美兼具。它多半为实用之器,理想的效果便是有实用与装饰合一之美。

     倾听物语——物的造型、工艺与纹饰如何呈现它所要表达的艺术语言?如何理解人对物的命名,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念?艺术语汇的发生与演变可于书中细加观察分析,着力捕捉。

     辨识纹样——由两汉魏晋云气纹,到大唐卷草,再到各种各样的耍花儿……在柔条蔓卷、密叶娇花的聚合中挥洒线条之魅,有时为主人,有时为宾客,或热闹喧阗,或清宁温婉, “野草花叶细”,“绵绵相纠结”。细辨其纹样于此,闻见彼风采其中。

     领会风尚——器皿之外,金银首饰于全书占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财富与艺术的合一,也因为所具展示性而成为生活时尚不可忽略的风向标。当日工艺品的流行题材大都出现在金银首饰上,虽方寸之地,却是一时代流行纹样之聚珍。

     解悟文学——金银器里有“文学”。长沙窑器上的唐诗,磁州窑器上的宋词,还有宋元墓室以诗歌饰壁,不仅见出时代风气,而且显示了工匠的造诣。从诗词与绘画的意境中汲取设计灵感,创造新的造型与纹样,文学是器皿首饰设计的重要蓝本,形成从容自在、意趣盎然的本土美学。

    察知历史——从尘封多年的出土金银器中发掘关于设计、制作、使用、传承的信息,进而考察它们的发展脉络。在这个由沈从文开启的研究传统中,扬之水通过融“物”入“文”入“史”的书写,赋予金银器生命的气息。它所承载的文化史意义,如西谚所谓:“堪值等重之黄金”。

  • 安乐侦探

    作者:[日本] 小林泰三

    ◇你永远不知道,那些致命的恶意,来自你身边的哪个人。

    ◇日本知名科幻小说家、星云奖得主小林泰三短篇连作集

    ◇极端奇怪的委托人×超级懒惰的名侦探。侦探极其懒惰,从不离开办公室,他的推论是什么? 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虽然你小心翼翼地避免被骗,但在你发现真相之 前,你就会落入他们的陷阱!

    这条街名气最大的天才侦探,接到很多奇怪的客户委托。他和他的助理在不离开房间的情况下破解了一个个神秘谜团,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找出真相。

    人气偶像讲述了被狂热中年男粉丝执着模仿的恐怖。

    一个减肥狂女人控诉自己被某人灌了胖药。

    …………

    一步都不愿离开自己事务所的懒散侦探,一个个巧妙的陷阱圈套和黑色幽默贯穿整个故事,一桩桩离奇的谜案,真相究竟是什么?

  • 生者的眼睛

    作者:[韩国] 金琸桓

    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故事背景,讲述心灵的破碎与重生

    那天以后,人生不可扭转地改变了

    但伤痛过后,还要继续前行

    编辑推荐

    《潜入谎言之海》姊妹篇

    那一年,在春天的大海上,年轻的生命被弃置不顾……

    本书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因沉船事件而发生重大人生转折的人们 在哀痛中前行的八个故事。作家金琸桓采访诸多相关人员,倾听微小的声音,记录守望的姿态,用小说抵御“强制遗忘”。

    “要承受巨大的悲痛,不一定需要同等的喜悦。一个小小的喜悦,也能熬过巨大的悲痛。”

    作者如实呈现了相关人员承受的巨大伤痛,同时展现了主人公在与其他人的联结中彼此抚慰、在黑暗中相互照亮的可能。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当时船上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然而悲痛过后,生者还要继续前行。

    饱受创伤的船难生还者偶然遇到在沉船上见过的一双眼睛;承受丧妻之痛的海关工作人员接到为死者盖出境章的请求;船难的生还学生如今成为教师,带领学生乘船出海旅行……

    本书收录八篇与世越号沉船事件中的人有关的短篇故事。作家金琸桓以温柔的笔触书写无法挽回的灾难,亦让微弱的希望之光照临哀痛的人。

    名人推荐

    哪怕是现在才仔细阅读他的作品,想必也可以从书中看到关于这个时代的激烈譬喻。再者,金琸桓选择了与同时代其他作家不同的路,应该可以成为他在世越号之后做出耀眼“献身”的线索。

    那天之后,很多作家感到苦恼和悲痛,却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去行动,去写作。

    若用一句话来形容世越号之后才认识的金琸桓,他就是“世越号的人”。

    —韩国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

    本书在写作上,采取了相当了不起的策略:他把同一件事所弥漫的涟漪,派分给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腔调、口吻、声调诉说。读者于是洞见了,从船难中幸存的那些人,何尝不是行入另一道幽谷。

    金琸桓在此的调度相当完美,八位主角的身份、功能均不同,一定有一位的声音,跟我们是近似的,一旦感到近似,在那瞬间,我们也钻进了角色的内心,体悟到身为罹难者家属、生还者,以及 协助生还者的相关人员的痛苦,而若我们理解了这份痛苦,也不难同理,为什么至今仍有人在光化门广场进行悼念与抗争,因为这份痛苦尚未得到应有的正视。

    ——作家 吴晓乐

  • 致电蜃景岛

    作者:栗鹿

    某年夏日,少年黎是维回到故乡雾岛度过暑假,这里住着他的太奶奶、两位姑姑、表兄妹,以及邻居兰婆和玩伴苏夜。一个岛上夏夜的故事散点式展开,所有涉入者的人生如同光线般向新的角度再次折射。千禧年到来前的最后一周,九岁的表妹安彼离奇失踪。孩子们渐渐长大,生命的轨迹不断交叠又离散。多年后的一天,安彼却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仍是当年的模样。黎是维和苏夜在船上偶遇,约定再次回到雾岛,寻找这个令大人们缄默不语的、有关安彼的秘密。

    大雾弥漫。所有的人、所有的过去、所有的记忆,笼罩着整座岛屿……

  •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作者:[智利]本哈明·拉巴图特

    ◆编辑推荐:

    ★二〇二一年国际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短名单作品!

    ★入选二〇二一年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十大好书!

    ★入选奥巴马二〇二一年夏季阅读书单!

    ★《纽约客》《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卫报》等推荐作品!

    ★ 科学与道德、天才与疯狂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 打破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创造出一种迷幻而冷峻的叙事风格。

    ◆我很痛苦,又感到很无助,眼睁睁看着我的时间观念、我坚定的决心、我的责任感和分寸感都被一并摧毁! 这美妙的地狱,除了你们,还能归功于谁呢?请您告诉我,所有这些疯狂是从何时开始的?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就不再理解这个世界了?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内容简介:

    智利当代作家本哈明·拉巴图特的代表作,收录了五则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小说文本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全书主要讲述了“毒气战”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史瓦西、得了肺结核的埃尔温·薛定谔以及天才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巨匠,是如何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取火的。

    ◆媒体推荐:

    拉巴图特将哥特式小说的光芒投射到了二十世纪的科学上,在五个自由而浮动的小插曲中,讲述了知识与破坏、光辉与疯狂的血缘关系……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本书与温弗里德·塞巴尔德或奥尔加·托儿卡丘克的作品有着家族关系:一系列叙述歪曲传记,但也冒险进入想象领域。这本书里的故事相互嵌套,它们与现实的联系点几乎不可能完全确定。

    ——《纽约客》

    黑暗而耀眼!拉巴图特展示了恐怖与美丽、拯救生命与毁灭生命之间难以割断的联系。这本书——尽管博学而令人难以忘怀——顽固地坚持将科学进步的奇迹与历史的暴行联系起来。

    ——《华尔街日报》

    拉巴图特提供了一种修饰的、异端的、彻底引人入胜的描述,讲述了引发二十世纪一些最伟大科学发现的个性和疯狂的创造性。作品的主题是人类探索的全部动力和其中的危险。

    ——《出版人周刊》

    拉巴图特写了一部反乌托邦非虚构小说,背景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卫报》

  • 寻获与失落

    作者:[美国] 厄休拉·勒古恩

    创世者的目光,亲历者的叙事,太空浪荡儿不安的心灵。

    所有的世界都必须被再次讲述,直到变得足够陌生。

    ☄️

    故事从来都不是真的,但谎言确实是沉默的孩子。

    在越来越暗的大地上,她远远望见窗户里的灯光。

    是谁点亮了灯火?你是谁的孩子,谁是你的孩子?谁的故事将被传述?

    我说 ,我与你 同名。

    “科幻教母”厄休拉·勒古恩中篇作品整体回顾:

    汇集十三部中篇,囊括五种世界观,一书纵览勒古恩写作全景

    二十世纪中后期,在经济萧条、美苏冷战、核战威胁、太空竞赛、生物实验、环境污染等阴影的笼罩之下,一路高歌的科技进步幻觉被打破,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科技发展,以及并不一定光明的人类未来,科幻文学的书写方式也随之一变,为“黄金时代”的“硬”科幻注入了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

    厄休拉·勒古恩便是这场“科幻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地海传奇”系列、“海恩宇宙”系列闻名于世。《寻获与失落》是勒古恩的中篇作品合集,汇集十三部中篇,囊括五种世界观,既有长篇的恢弘,又有短篇的轻盈,每部均可独立成篇,又与其他作品遥相呼应,极为全面地展现了勒古恩的文字风格与思想深度,由此可纵览勒古恩写作生涯的整体图景。

    “中篇是一种我尤其喜爱的小说形式,很开心能把它们都收在一起。这的确是一本大书,恐怕比韦氏词典还要厚重,但好在大家还是拿得动的。”——厄休拉·勒古恩

    ‍‍‍

    在读者眼中,勒古恩最擅长的便是“创造世界”,并在这些新世界中进行“思想实验”。性别会流动的人、随时可以化作人形的动物、植物形态的星球意识、四人一组的婚姻模式、一比十六的男女比例、生物基因被改造过的殖民星球希望重归联盟、一艘要飞六代人的飞船上的信仰危机、失去平衡的魔法世界……这些陌生的世界看似奇异,实则只是被修改了部分参数的“我们的世界”。在饱览奇观之余,我们也难免会反观自己,反思我们世界中宛如原始设定的参数,诸如性别、种族、宗教、阶级,其存在是否真的那么天然合理。

    但勒古恩认为,自己不是在“创造”虚构世界,而是在“发现”真实世界与人类自身,她秉持探险家的姿态,深入常识的死角与每个人内心的森林,挖掘出我们陌生但并不为之惊恐的新世界,目睹它们一次次地破碎与完整。

    在《寻获与失落》中,她便开宗明义地讲到:

    “我无意描摹动作或冒险,而力图展现心理上的趣味。我已倦于写冒险故事,除非角色的动作展现了其内心的活动,或其举动反映了人本身的样子。实际上,往往故事中的动作越多,真正发生的事就越少。而我显然更热衷于描写人心深处的变化,描摹那根植于我们心底的广阔世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森林,这森林广袤无垠,未经涉足。每一晚,我们每个人都将迷失在这森林中,孤身逡巡。”

    《寻获与失落》中的许多故事虽然发生在太空,但并非我们熟悉的星球大战叙事,而更像是一部星际口述史或新大陆考察笔记,散发着浓郁的“后冷战”气息:

    仿佛曾经有过某种伟大的建构,如今已然崩毁,烟消云散,而我们还要在世界的废墟里继续生活,因为也没有别的“家”可以回,只得不断追忆“世界尚年轻时”,徒劳地反思与重述我们所能理解到的一切,以图在茫茫宇宙中,确认我们这一渺小族群的坐标,重建自己的世界:

    “你为了讲故事而从中挑选的,就是一切。

    你用以搭建自己世界的基础,那个局部的、可理解的、理性的、连贯的世界,就是一切。

    所以所有的选择都是任意的。所有的知识在本质上都是不完整的,只是无穷小的碎片。理性就像扔进大海的一张网,它所带回的真相是全部真理的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片火花。所有的人类知识都是局限的。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人都是局限的,都是任意的,都是一瞬间极为微弱的反光……”

    内容简介:

    “勒古恩的每一部中篇都是文学经典”,但在此之前都散落各处,从未完整呈现于人前。

    《寻获与失落》是勒古恩中篇的首度结集与整体性回顾,汇集十三部中篇,囊括五种世界观,由此可纵览勒古恩写作全景。

    其中,《比帝国还要辽阔,还要缓慢》《赛格里纪事》《另一个故事,或<内海渔夫>》《宽恕日》《族民之子》《一名女性的解放》《古乐与女奴》属于“海恩宇宙”世界观;《寻查师》《高沼上》《蜻蜓》属于“地海传奇”世界观(部分专有名词的译法参考自蔡美玲、段宗忱译“地海传奇”系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水牛城女孩,今晚相约吧》《赫恩家的人们》与《失落的诸乐园》则分属三个不同的世界观。

    该合集中的作品6次提名雨果奖,4次提名星云奖,3次提名世界奇幻奖,12次入围轨迹奖。其中《水牛城女孩,今晚相约吧》获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宽恕日》《寻查师》获轨迹奖;《赛格里纪事》获否则奖;《一名女性的解放》获阿西莫夫读者选择奖。

    众译者谈:

    十位译者以作家、评论家、研究者的身份在科幻领域深耕多年,与此同时,也几乎都是勒古恩的读者,此次在理想国的邀请下合作翻译,更是逐字逐句地将勒古恩这部九百页的合集接引到了中文世界。

    年轻时总觉得厄休拉的科幻不好看。

    别人的科幻要么有个让你大开眼界的点子。

    要么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爽快。

    只有厄休拉是晦涩的,委婉的。

    总是在讲一些难以捉摸的东西。

    她似乎不是在讲故事。而只是看到了一个新奇有趣的东西,抑或是对某个东西,有了个新奇有趣的视角,就碰到手心,举给你看。

    而到了三十岁上,我才明白了她的领先。

    当别的科幻作者还在讲述宇宙的广阔,时间的辽远时、她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人们自身。

    她不是在向远远处张望,而是在向深深处探寻。

    不是在讨论我们能看到,想到多么遥远,多么伟大的东西。

    而是在讨论我们自己内心的幽微曲折。

    在她的小说里,人不为什么伟大或高尚而活。而就只是存在着。

    她先是照亮角色的心灵,再为角色画出形体。

    描绘角色站立着,或者行走着的姿态。

    让读者知道,人的意义不在于去成就什么伟大。而在于真正的存在着。活着。

    科幻源于对生命和自然的征服。

    而最终,却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身为人的存在和意义上。

    从这一点来说,厄休拉领先了半个世纪。

    ——周华明,科幻作者、译者,热衷游戏、幻想、互联网技术交叠领域的内容创作。1999年首次发表游戏相关的幻想小说。02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06年出版作品《基因战争》。(《比帝国还要辽阔,还要缓慢》《水牛城女孩,今晚相约吧》)

    我读厄休拉·勒古恩——走在时代前面的作家,她在作品中讨论的种族与性别议题,不仅给人震撼,也令人深思。

    在《古乐与女奴》里,一名奴隶儿童得了一种病,只要有药有医生,是可以治愈的。但奴隶们无法获得救治,于是善良平和的奴隶母亲只能静静地等待孩子死去,并将死亡看作是“获得自由”。

    《一名女性的解放》里,年轻的庄园主解放自己的所有奴隶,然而这些获得“自由”的奴隶仍然免不了被其他庄园主屠杀。

    《赫恩家的人们》是勒古恩的少数非幻想类作品之一,以跳跃的时间线记叙了小镇上赫恩一家四代女性的经历,每一段故事都像是箴言。

    ——胡绍晏,居于新加坡,科幻作家、译者,著有《地球重生》,译有《冰与火之歌》系列、《遗落的南境》系列等。(《赫恩家的人们》《古乐与女奴》《一名女性的解放》)

    简体中文世界对于勒古恩的译介不多,除了《黑暗的左手》《一无所有》《倾诉》《变化的位面》《世界的词语是森林》和“地海”系列以外就只有散落杂志的短篇。读到她的作品前,我已有十余年科幻奇幻阅读经验,但还是一下子被击中,将她奉为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也是我在写作方面努力的目标。她宽广、包容、不评判,用故事来传达信念和理念,用思想实验来构建假想世界。

    《寻获与失落》是勒古恩的自选中篇集,我很荣幸能够以译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这是我第一次翻译小说,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翻译勒古恩的作品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借此机会,我得以逐词细读她的两篇小说,并重新认识到她的深刻和隽永。我翻译的两篇作品《赛格里纪事》和《宽恕日》都讨论了性别议题,却又不止于性别,在今日更值得我们重新阅读。一直以来,我想创作的是能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作品,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汝之蜜糖是否是彼之砒霜,这其中的复杂性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幸好,勒古恩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路径。

    ——王侃瑜,作家、学者、编辑,奥斯陆大学CoFUTURES项目博士研究员,出版有个人小说集《海鲜饭店》《云雾2.2》,编有《春天来临的方式》《中国科幻新声音》《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英文版等。(《赛格里纪事》《宽恕日》)

    翻译与阅读勒古恩的作品,就好像从词语的缝隙掉进了另一个时空,感受到一种宏大、细腻、深邃的精神之美,她所追求的平衡圆融,与东方哲学息息相通,因此她的故事极其具有世界性,又分外贴近我们的文化血脉。

    ——陈楸帆,科幻作家,翻译。译作包括《十二个明天》《银带》《奇马蓝》等。(《另一个故事,或<内海渔夫>》)

    第一次读勒古恩的作品是在中学时候,因为故事中复杂的背景信息一时放下了,几年后又重新拿起,耐着性子再读下去,竟发现了许多令人喜悦的闪光点。

    在她的文字中,我看到关于性别的反思,对文明现状的叩问,耐人寻味的世界构建,看到生命的美丽在于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她并不着急激起我的情绪,而是像一个同行者,拉起我的手,带我走进一个个新世界。这种宽松缓慢的节奏,反而让我的内心沉静下来,读完后会有一种想要去旅行的冲动,让我想要在我的世界中也去找寻些什么。

    我总是告诉自己可以再看一遍,当我想要暂时抽离,去思索一些仿佛与生活细节无关,却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的事情时。那时候的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她的作品的译者,成为让更多人认识她的桥梁,与有荣焉。

    ——胡晓诗,青年作家、编剧、译者,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作品有《十二个明天》《杜邦的故事》等。(《另一个故事,或<内海渔夫>》)

    来自遥远世界的有趣灵魂

    厄休拉.勒古恩是个很熟悉的名字,然而我并没有读过她的多少作品,这应该是缺憾。这一次翻译她的中篇,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她是个精于建构世界的作者,具有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理清逻辑关系的能力。这是一种属于核心科幻的能力,如果允许我窥斑见豹,我会猜测她的作品磅礴大气,大开大合,至少有一部分作品应当如此。一件作品能够反映作者某方面的气质,我相信这一点我应该不会走眼。

    简单地说一说我所翻译的这个中篇。它描述了一种人类遍布银河的未来图景,这个图景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非常大的可能,是人类在银河中生存的唯一一种方式(假如人类真能实现银河生存)。人类拥有在银河间旅行的能力,但并不经常进行银河旅行,因为旅行所消耗的时间会将人的所有社会属性连根拔起。孤零零的人哪怕能走遍整个银河,人生也缺乏意义。厄休拉对这种困境进行了极为细腻的刻画和描述。她所讲的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故事,甚至很难说这个故事有什么高潮。它是一个男人的游历,透过个体并不那么强烈的介入,折射了整个银河世界的多姿多彩。我喜欢这个故事,虽然故事并没有什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没有所谓的戏剧高潮,但它透着一种逻辑理性的美,在这逻辑理性的世界中,感性的瞬间又总是不期而至。

    茫茫银河间,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灵魂啊!她虽然已经走了,但留下的文字和思想,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江波,中国科幻作家,著有《银河之心》《机器之门》等。(《族民之子》)

    俗话说,读地海长大的小孩儿不会太坏。长大后重读勒古恩,感受和第一次来到圆丘的梅卓颇为类似——“自从踏上那座山,我仿佛又变成了第一次听到《恩拉德伟绩》时的那个孩子,完全迷失在神秘之中。”

    翻完没两天,正好看到了西周的刖人守门方鼎,断了一条腿的小人儿拄着拐杖,守在一扇门边。“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大家都能有口饭吃。想起《寻查师》的结尾部分:

    “那您准备做什么呢,燕鸥大师?”召唤大师问。

    “我可以守门。”梅卓答道,“我的腿瘸了,不会离开它多远。我的年纪大了,知道该对来人说什么。我是个寻查师,能分辨出他们是否属于这里。”

    真的好想念那个各得其所的世界啊。

    ——李特,科幻读者、译者。(《寻查师》)

    众所周知,厄休拉·勒古恩曾与汉学家杰罗姆·P.西顿合作,将老子的《道德经》译为英文。她的文学创作受到东方哲学、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的影响,展现出与其他欧美科幻奇幻作品大不相同的风貌。个人最喜欢勒古恩作品的一个细节是,在她创造的作品中,宽恕与和解一直占着很大的份量。假若世间人多读一些勒古恩作品,是否就能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和平呢?

    ——姚人杰,非专业译者,译有科幻短篇《异星歧途》等。(《高沼上》)

    我是在开始写作后才深入阅读厄休拉·勒古恩的作品的,却很快确信她不只是阅读与创作上的良师,也是我的人生偶像。

    我无法忘记,在她的笔下,饱受世俗眼光非议的灵魂伴侣在茫茫冰原上相濡以沫,充满了欢笑与幸福的城市的全部荣光都系于一个受苦的孩子身上,被抛弃、侮辱与焚烧的小姑娘终于在烈火中展开了龙的翅膀。我也无法忘记,她在公开演讲中嬉笑怒骂,批评当时以白人男性审美为绝对主流的幻想文学创作,更无法忘记她在功成名就之后的耄耋之年,仍会因为他人的苦难,在面对采访镜头时泣不成声。

    我相信,在每一个像她和我一样,面对着变革的时代、全新的挑战,经历了无数偏见、误解与忽视的创作者眼中,那些从经验与智慧中凝结而成的、优美、博大、隽永的文字,就像黑暗中的微光,会照亮我们脚下的未知前路。而在反复阅读、翻译勒古恩作品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她的气息变成了她笔下人物的气息,变成了我的气息,也变成了我笔下人物的气息。在她的笔下,一个人的“真名”只能由洞察了她的天赋的“她者”给予,降临在一个人身上的“他人气息”是我们无法理解、但最终会撼动现实的巨大力量。气息,和双手、名字、森林、影子等等看似简单但有着极深内涵的事物一样,构成了勒古恩笔下看似遥远的无数个世界,却又以一种现实主义作品难以企及的方式触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某些深刻本质。

    “我的想象力使我成为人,也使我成为傻瓜;它给了我所有的世界,也把我从世界中放逐。” 勒古恩给了我许多个世界,也让我拥有了创造无数个世界的能力。希望这部作品集也能给今天的每一位读者,也是潜在的创作者带来同样的力量。“真相关乎于想象力”,“我不关心以后会如何,因为我已在晨风中见过龙的模样。”

    ——慕明,推想小说作者。出版有意大利文短篇小说集《Colora il Mondo(涂色世界)》,即将出版首部中文中短篇小说集《宛转环》。(《蜻蜓》)

    2019年,在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APSFCon)上,我主持了一场厄休拉·勒古恩纪念论坛。在论坛上我谈到,勒古恩的科幻奇幻创作有一个背景非常关键——人类学。她的父亲是人类学开山鼻祖,她从小浸淫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她最初的创作是以“想象的种族”为主题,后来误打误撞进入科幻圈,但其实她在创作中表现出的想象和思维方式依然是循着人类学的方法论。这很明显地表现在她与众不同的世界建构方式——看她的小说,你就像是跟随一个做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家,以内外交织的视角去深入理解和感受一个族群,哪怕时细微隐秘之处也不会放过。而且,虽然她笔下的族群居住在外星,但我们总能看到人类自身的影子。

    对于勒古恩的作品,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短篇集《变化的位面》。这部书中每一篇都以人类学民族志的文体描摹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每一个都是那样新奇有趣,引人入胜,同时又能观照到我们人类自身,发人深思。我一直向朋友们推荐《变化的位面》这部书,这是勒古恩想象世界最好的入口。

    在《寻获与失落》一书中,我翻译了《失落的诸乐园》一篇。用人类学的视角看,小说观察的就是生活在世代飞船上的人类群落,他们是旅行中的一代,此生既不能回到地球,又不能降落在目的地星球。他们形成了怎样的社会结构?其认知方式、意义世界、生命体验又是如何被彻底改变的?在这篇小说中,勒古恩大师级的人类学世界建构能力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推荐大家去读!

    ——三丰,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访问学者,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秘书长,华语科幻星云奖推选委员会主席,《世界科幻动态》执行主编。(《失落的诸乐园》)

  • 失明症漫记

    作者:[葡] 若泽·萨拉马戈

    关于《失明症漫记》,萨拉马戈说: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毫不退缩地写出了一部如此冷酷无情的作品。我的回答如下:我活得很好,可是这个世界却不好。我的小说不过是世界的一个缩影罢了。

    我们正在一天比一天失明,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睁眼去看世界。归根结底,这部小说讲的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

    人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人类走向人性化的道路竟是如此艰难与漫长!为什么生存?为了什么生存?怎样生存?这是我经常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当世界需要批判观点的时候,文学不应该遗世独立。

    【内容简介】

    街上出现了第一个突然失明的人,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在城市蔓延,无人知晓疫情为何爆发、何时结束。

    失明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灾难,一批又一批感染者被集中隔离。

    食物短缺,组织崩溃,文明与尊严变得不堪一击。

    人们逐渐剥离道德的外衣,陷入比失明更绝望的苦难境地。

    在这些人中,只有一个女人还能看见。

    她的眼睛,是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唯一尚存的理智。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院“所有时代百部世界文学佳作”。

    萨拉马戈100周年诞辰纪念版!

    诺奖得主萨拉马戈传世之作,必读永恒经典,已发行300多个版本。

    诺奖授奖词: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

    一旦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蔓延。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检验了人性的一切可能。

  • 永生的岛屿

    作者:潘海天

    【编辑推荐】

    “九州”世界创始人之一、五次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得主潘海天代表作全新呈现

    奇异瑰丽的东方想象×纯真与残酷的交织流淌×超越文字的感官突破,刘慈欣、韩松、今何在一致盛赞!

    潘海天的小说,瑰丽,豪华,灿烂,神秘,我心驰神往,却不能及。

    ——韩松

    本书精选潘海天数篇经典奇幻文学作品,包括《鸦巢决战》《永恒之城》等。其中多部作品曾获中国幻想文学最高奖“银河奖”。

    《偃师传说》曾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为芭蕾舞剧;《鸦巢决战》属于“九州”世界的一部分,“铁甲依然在”的精神贯穿作品始终,为中国的幻想文学写作版图增添灿烂恣肆的一笔。

    新锐插画师枕头绘制封面,《黑暗中归来》与《永生的岛屿》两本一组,书封互相呼应,呈现潘海天作品关键元素,形成从暗到明的梦幻联想。

    【名人评价及推荐】

    潘海天是中国科幻最有创造力的开拓者之一。

    ——刘慈欣

    以一人之力将中国科幻带入了一切定律失效的奇幻时代。

    ——今何在

    潘海天在很多故事里都体现出对封闭环境的运用,例如飞船、修道院、小镇、海岛(《永生的岛屿》)、陶罐(《魔水罐》)。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观被拉开与真实世界的距离,成为观察的聚焦点,各种人与世界的比喻被打开、释放出来。当作者创造这样一个封闭世界时,他就像一个观察着培养皿的科学家,不敢轻易预设任何结果。世界高于个体的那一双眼睛,存在于星空、存在于历史、存在于高塔。

    ——万象峰年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潘海天数篇经典奇幻文学作品,包括《鸦巢决战》《永恒之城》等。其中多部作品曾获中国幻想文学最高奖“银河奖”,《偃师传说》曾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为芭蕾舞剧。

    《鸦巢决战》这个故事则属于“九州”世界的一部分,“铁甲依然在”的精神贯穿作品始终,为中国的幻想文学写作版图增添灿烂恣肆的一笔。

  • 逆转苏格拉底

    作者:[日] 伊坂幸太郎

    ◎ 伊坂幸太郎出道20周年纪念作品

    日本五度入围直木奖、实力派作家给成年人的逆转魔法,让所有最最平凡的人也能感受到最最诚挚、温暖的幸福。

    ◎ 日本1年超20万册×平均每个月2万部

    日本重重再版×国内读者翘首期待!

    日本上市即登上网站排行榜一,日本主流媒体重磅宣传!《达 芬奇》杂志年度小说!

    ◎ 国外读者竞相晒书齐声赞叹:爆哭!杰作!畅快!

    不仅读起来很轻松,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有很多伏笔,我读到最后一个伏笔哭泣了!

    不仅成年人可以读,也非常希望孩子们能看一看,这本书可以成为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

    ◎ 全特别赠送精美书签及短篇新作手册。

    5个逆转成见的故事×5个用力生长的小孩=5倍温暖的奇迹

    〇 我们如何战胜老师的成见?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〇 我们如何摒弃对同学的偏见?

    《教父》说,“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〇 我们如何克服自己的懦弱?

    父母是人,因此会愤怒 、消沉;老师也是人,因此会消沉、会懦弱;但擎天柱不是人,但人可以像他一样,从消沉到乐观发生180度的转变。

    〇 我们如何应对人生挑战?

    篮球教练告诉我:“假如你深信自己的话,那就不是赌博,而是挑战。向你的人生发起挑战是你自己的权利。”

    〇 我们要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母亲说:“笑到最后的总是认真又诚实的人。”

    成见就像一道巨大的墙壁,竖在每个人的人生路上。

  • 中国出口之谜

    作者:邢予青

    在过去40多年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增速平均每年高达8%,世所罕见。中国也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大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开放大国。通过改革开放,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强国之路。

    这是第一本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而不是从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经济体制改革和贸易自由化的角度,系统地解读分析中国出口奇迹。

    本书在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框架下, 分析了中国出口奇迹的形成,它专注于中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

    从具体高科技产品生产和加工出口的价值链分析入手,揭示了中国出口与全球价值链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主要从事的任务,以及全球价值链是如何推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机制。

    研究基于大量案例和实证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是中国制造/组装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现象和竞争力,归功于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归功于全球价值链的溢出效应。

    分析中国出口奇迹成因以加工出口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量化了中国出口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度。这种直接测算方法,不仅避免了国际投入产出表方法的技术复杂性,更为重要的是,它保留了全球价值链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这种量化方式,能更准确和直观度地估计中国出口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

    目前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正在发生,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重组的可能轨迹在本书也有前瞻。

    --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三十年左右时间里,就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成长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本书以全球价值链为框架,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出发,揭示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品牌和市场营销网络对中国出口奇迹形成的决定性作用。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与古典的布匹换葡萄酒的贸易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并导致了中美贸易平衡被扭曲。作者以iPhone贸易和美国苹果公司为案例, 详细解析了贸易统计是如何扭曲中美双边贸易的。全球价值链不仅是一种新的贸易方式,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一条新路径。超级全球化时代催生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美之间的技术博弈,以及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泛滥,正在威胁着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的稳定运作。 作者最后对未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重构, 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揭示了中国企业的未来成长之路。

  • 人类之前5亿年

    作者:【英】托马斯·哈利迪

    从两万年前的阿拉斯加,到寒武纪的中国云南,本书是一次跨越5亿年、向远古世界溯源的时间之旅。

    没有哪一块化石是独立存在的,无论它属于动物、植物、真菌还是细菌。200多年来,数以千计的古生物学者们与化石对话,在冰冻的沙土中寻找踪迹,重现了人类之前的“昨日世界”——

    2万年前更新世的阿拉斯加平原上,一只短面熊正伸出宽大有力的前掌,连拔带拽地剥掉猛犸象尸体上的毛。这头巨兽似乎在死后都要对来犯的动物进行微弱的抵抗。

    3200万年前渐新世的南美洲,地球上的第一片草地已经出现。漫天沙尘飞扬之下,一株株青草相继迎风而倒伏,凉爽的风吹遍世界各地,预示着新纪元即将到来。

    6600万年前的古新世是一个浴火重生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岩层中镶嵌着铱元素层,是一种发现于高密度铁陨石中的化学元素,证明地球遭受过来自外太空的毁灭性打击。

    4.35亿年前的志留纪,正在活动的水热喷口管道从大堆石块中拔地而起,犹如闪着矿物光泽的高塔,大群生物聚集在这里,像极了现代生活中色彩单调的城镇景象。

    ……

    这是一部漫步5亿年间的博物学家的旅行日志,只不过旅途中的各地被时间而不是被空间分隔。书中还原了16个远古时代的重要场景,它们是一个个不同而又相连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息息相关。你将看到寒武纪海洋中多细胞生命出现的那一刻,与曾经的巨兽一起行走在远古大地上。

    ————————

    入选——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top10

    《新科学家》“2022年度科学书籍”

    《爱尔兰独立报》“年度受关注图书”

    ……

    重点推荐媒体——

    水石书店、斯坦福书店、英国广播电台(BBC)、 《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 《爱尔兰时报》、 《自然》、《地理杂志》……

  • 热的话就脱掉吧

    作者:(日)吉竹伸介

    【内容简介】

    热的话就脱掉吧。

    坏消息太多,不看就可以了。

    希望付出能得到回报,那就养盆植物吧。

    说不清自己累还是不累,就当是累了吧。

    今天什么事儿都没做成,那就在有136亿年历史的宇宙里神游吧。

    【获奖及荣誉】

    ★第13届MOE绘本书店大奖第1名

    ★乐天童书周榜第1名

    ★honto书店童书日榜第1名

    ★日本亚马逊童书日榜第4名

    ★纪伊国屋书店童书周榜第1名

    ★茑屋书店2020年度榜单第7名

    ★淳久堂书店童书月榜第1名

    ★三省堂书店童书周榜第2名

    【编辑推荐】

    ★吉竹伸介的现象级绘本,教你从各种困境中脱身。

    ★这本书不单单是一本童书,作为一本“人生指南”和“心理咨询书”,引起了所有年龄段读者的共鸣。男女老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幽默又简单的回答,治愈现代人疲惫的心。

    ★我平时总在担心一些事情,是个容易焦虑的人。不过即便如此,我也能找到快乐。比如有的事情做不好,我就放弃不做。如果世界上的问题都能用“热的话就脱掉吧”这样简单的方式来思考,生活一定会轻松很多吧。——吉竹伸介

    ★这是一本让人想舒服地躺下来读的书,仿佛拍了拍我们的肩膀说:“嘿,不用勉强自己。”——纪伊国屋书店店员

    ★读过后好像缠在心上的纷乱的线一下就被解开了。这本书中藏着能让人心情变轻松的力量。——茑屋书店店员

    ★必须这样做,不能那样做……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困住了。这本书温柔地告诉我们,还有另一种思考方式哦。——读者lovecat

    ★严肃认真的人读完,会恍然大悟,原来还能这样来解决问题啊。想把这本书带在身边,累了就看看,告诉自己放轻松。——读者立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