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哈扎尔辞典
每个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能成为亚当之躯的一部分,那是他获得启示的那个刹那。只有这一小段时间是光明,是属于人自己的,其余时间均为黑暗,并为他人所用。这个获得启示的刹那,即为哈扎尔人所称的“梦”,哈扎尔捕梦者的目的,就是把这些瞬间收集起来,拼凑出亚当之躯来……
-
海边
★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古尔纳代表作
★ 入围2001年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
★ 两颗孤独冰冷的心 两个无助绝望的异乡人 在海边小镇完成自己的血泪救赎
★ 特别收录古尔纳获奖演说未删节全译,一睹跨越两个大陆、多种文明交融下的成长与写作之秘密
《海边》是2021年诺奖作家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20世纪末从桑给巴尔来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的中年人萨利赫·奥马尔的遭遇。抵达英国后,奥马尔被安排暂住在一个海边小镇,由于入境时使用了昔日家乡仇敌赖哲卜·舍尔邦的名字,其子拉蒂夫找上门来,由此引出了两家人的恩怨情仇。一同身处饱受敌视的异国他乡,奥马尔和拉蒂夫渐渐敞开心扉,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小说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交代了主人公奥马尔背井离乡的原因,由此引出种种记忆,小到家族恩怨,大到桑给巴尔的殖民独立史。叙述角度的不断变化,回忆与遗忘相互交叠,形成了古尔纳独特的叙事艺术。《海边》展现了古尔纳对难民处境的深切关注,尤其是对于身处不同文化夹缝中的难民。
-
沉默的校园
★ 职业记者翻阅尘封档案,多年采访调查,讲述数百年来被迫沉默的孩子们的故事;英国教育体系的亲历者,为我们揭开顶尖贵族中学在璀璨光环后不为人知的灰暗面。
★ 英国有无数首相、政要、高级将领都出身自军事化管理的精英公学,世界各地的家长也花费巨资、费尽心思要把孩子送进这些高级学府;但父母们或许没想到,他们大费周章,却是把孩子推进了痛苦的渊薮。
★ 打破沉默,让我们直面寄宿学校中孩子们的孤单与悲伤,看看他们眼中的欺凌、势利、精神虐待和体罚,切身理解未成年人在面对成人控制时的恐惧与无助。
★“一本提出了所有父母不可忽视问题的重要图书”“极具阅读价值”“令人震惊且深省”
你是否知道孩子在学校中是怎么生活的?吃得苦中苦,真能培养出人上人吗?严酷的精英教育,在给孩子许以远大前程的同时,或许也给他们带来了一生难以磨灭的伤痛。《观察家报》《星期日电讯报》《每日快报》《每日邮报》《金融时报》等高度评价。
英国大部分首相都曾有在寄宿制公学求学的经历,数不清的上流社会与中产阶级的父母也费尽心机想把孩子送进公学。这些学校,如伊顿、哈罗,是英国公认的顶尖中学,素以“绅士文化”“精英摇篮”而闻名世界。校内采用军事化管理,毕业生大多是体格强健、成绩优异的男孩,他们之后会进入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在未来成为政界领袖、军中将领、律所精英与金融家。
然而寄宿公学中的生活真像校园小说或招生短片中呈现的那么缤纷精彩吗?迎接孩子的究竟是令人心动的魔法学院,还是无助压抑的残酷牢笼?本书作者,作为记者,也是自八岁起就入读寄宿制学校的亲历者,在整理翻阅诸多尘封档案,并对大量前寄宿生进行采访后,来为我们揭开英国精英校园的神秘面纱,讲述真实的公学生活。
-
软盘的秘密
斩获安古兰、朗代诺两项欧洲漫画大奖
以复古电子游戏画风致敬90年代
一个超时空无厘头悬疑探险故事
浓浓的落伍科技风和滑稽紧张感:
千奇百怪的职场生态
波澜诡谲的商海角逐
扣人心弦的地下奇遇
职场一条虫化身拯救公司一条龙
上演办公室夺宝奇兵!
编辑推荐
无厘头故事情节搭配复古电子游戏画风,把只此一份的“让式”幽默进行到底!
菲利普·瓦莱特的创作自由随性,风味独特、恰到好处的神经质幽默贯穿故事始终。让•杜和其他各个角色的外貌和性格特点经过夸张处理,略带孩子气,奠定了全书的幽默基调,场景也采用了与人物形象统一的简约画风,色彩鲜明直接,整体画面颇有复古电子游戏的风格。
故事里充满了离谱到令人哑然失笑的情节,为了找到隐藏在公司的原型碎纸机而苦心奋斗20年建立庞大的商业帝国,却因为录音机里几句骂人的话功亏一篑;为破解软盘的秘密忍痛用豪华崭新办公椅行贿,却因为与同事的恶作剧撞车而毁于一旦;面对反派可以仅凭一堆旧椅子做武器而出奇制胜……
情节之外,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都冠以“让”的名,而人物本来的名字也因谐音或者含义奇特而与角色设定发生巧妙的呼应。不仅如此,甚至连同事的小狗都拥有一个“让-汪汪”的名字;作者在文末还送出了“非常让式感谢”,被感谢的各位对象也难逃冠以“让”之名的命运。
将动态的动画分镜手法运用于纸上漫画,带来“不止于漫画”的阅读体验 !
瓦莱特早年曾学习动画电影制作,拥有数年动画从业经历,他原本设想把《软盘的秘密》这个故事拍成一部动画。接触到漫画后,他认为这是更加灵活便宜的创作形式,因此选择将熟悉的动画式分镜运用于漫画创作——选择了不太常见的横开本来呈现故事,每页四个画格,矩形画框有如电影幕布,人物、视角、距离像电影镜头般移动切。而且读者在乍看起来相同的画格中往往能发现细节的递进变化和场景动作的连续流动,仿佛是在观赏一部影像。
用画笔创造出一个“复古世界”,一秒穿越回90年代
《软盘的秘密》力图再现上世纪90年代,画风直接借鉴了90年代的电子游戏风格,而故事场景中的一砖一瓦也无不带有年代痕迹。不论是书中出现不止一次的电子产品:正文第一页独享大幅特写的计算器手表、作为故事线索的初代8寸大软盘、检索失踪员工的迷你终端机和录下揭露反派身份信息的磁带答录机等电子产品,还是散落于各处的时代细节:第一代Windows OS操作系统、活跃于当时的美国名模辛迪•克劳馥的照片、法国风靡一时把领带系在高领毛衣外的时尚潮流、在圣诞舞会跳起的抽筋舞jerk、法国最后一版纸币法郎,都渲染出浓浓的复古氛围,是令人会心一笑的时代写照。
从影视、游戏、漫画等多形式艺术作品汲取灵感,集搞笑、悬疑、探险等各种风格于一身
故事寻找原型碎纸机的基础设定来自系列动作电影和游戏《夺宝奇兵》,主角让•杜就像其中的印第安纳•琼斯,在公司的封闭空间展开了一场超时空探险。作者坦言在创作期间曾数度打开《夺宝奇兵》的游戏。而让•杜佩戴粗框眼镜、穿粉色衬衫和背带长裤的形象,则借鉴了1999年的美国电影《上班一条虫》中软件公司老板兰伯格的形象。对于行政管理、交通堵塞、强迫性的准时到岗等问题的讽刺则是参考了法国著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 马修的《梦之囚徒》。此外,让·杜的探险故事还被作者制作为同名网页游戏(https://www.jeandouxthegame.com/)。
一场小职员的办公室超时空探险,管窥职场生态和办公室政治
作者把探险故事设置在一家生产碎纸机的公司,破解秘密、拯救公司的行动纠结缠绕在职场生态和办公室权力政治中。当作为公司法律顾问的让•杜已经迟到重要会议的时候,他没想到冲往会议室的路还有这么长:要帮忙修理永远在卡住的碎纸机,要签掉整整15份文件好给食堂卡续期,要听同事讲啰嗦无聊的整蛊笑话……所有人都是这场公司收购悲剧的受害者,但同时,也正是大家拖拉随意却习以为常的办事风格和行政程序贻误了让•杜识破收购阴谋的最后时机,让每个人都变成自己命运的加害者。
内容简介
小职员让·杜在一家生产碎纸机的公司担任法律顾问,某天早晨,让·杜因迟到错过了一场重要会议,却在公司杂物间意外发现一张古早软盘。软盘打开了让·杜好奇心的大门,也打开了办公室被隐藏的空间,并牵连出一位神秘失踪员工和原型碎纸机的秘密;与此同时,公司被竞争对手收购,陷入危机……小小的办公室将发生怎样的探险故事?失踪员工、原型碎纸机和收购事件又有怎样的关联?公司困境能否出现转机?
媒体推荐
“评审团几乎一致认为《软盘的秘密》是一部令人捧腹、引人入胜的作品,我们喜欢他在书中创造的 ‘复古’世界和不断带来惊喜的叙事风格。我自己完全被故事吸引,忍不住一直读到结尾。当我们合上这本书,心中会留下惊奇,脸上会带着微笑。”
——朗代诺漫画奖评审团主席、“黑猫侦探”系列绘者胡安霍•瓜尔尼多
一个关于现代企业的引人发笑又充满讽刺的故事。
——法国新闻广播电台文化频道
强烈推荐!童稚的画风造就独特的幽默感,是一部不循常规但充满魅力的作品。
——专业漫画评论网站Sceneario.com
成功营造出解谜的悬疑感,像间谍故事一般充满意外和惊奇。
——专业漫画评论网站Planete BD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而且趣味非常的故事。正是有了菲利普·瓦莱特这样的艺术家,漫画才不会落入常规,而是充满无限可能。主角让·杜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堪比儒勒·凡尔纳或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大冒险。
——知名评论网站Babelio读者评价
菲利普·瓦莱特带着一种近乎荒谬的幽默感,讽刺现代职场生活和所谓的“企业精神”。虽然作者还是一位漫画新手,但对服饰、装饰、家具、电子产品等日常用品的发展有着敏锐深刻的观察,并将之巧妙融入连贯的剧情里。作者获得安古兰漫画节侦探漫画奖可谓实至名归。
——亚马逊网站读者评价
获奖记录
2018年安古兰漫画节侦探漫画奖(Fauve Polar SNCF du Festival d'Angoulême 2018)
2017年朗代诺漫画奖(Prix Landerneau BD 2017)
-
数字断联
【内容简介】
本书的核心关注是:资本主义、互联网和美国的治理危机,三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数字革命这一带有进步色彩的技术革新,在现实中如何一步步褪去其梦想光环,给美国带来深刻的时代危机?作者基于政治经济分析,展现互联网被资本主义塑造和驯化的历史过程,以及其中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政策斗争。
【编辑推荐】
●美国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知名学者迈切斯尼(McChesney)剖析互联网被资本塑造和驯化的过程,阐述资本、技术和治理的深层逻辑。
●一部简明美国互联网发展史。数字革命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危机?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创新过程如何在现实中落地?
-
江户艺术论
日本文豪永井荷风美学代表作。
梦回江户,在浮世绘中发掘东洋人独具的悲哀之美。
理解浮世绘、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经典。
周作人再三称赏引用。
李长声、刘柠、潘力、苏枕书、止庵诚挚推荐。
* * *
《江户艺术论》一书收录了永井荷风关于浮世绘、歌舞伎和狂歌的十篇文 章,其中尤以对浮世绘的研究最为精深隽永。周作人曾深受其影响,在自己文章里反复引用荷风的文字,共鸣于荷风所谓的“东洋人的悲哀”。
与西方人对浮世绘在形式上的新奇之美的推重不同,荷风对浮世绘的赏鉴有其文化与审美的特别寄托。浮世绘诞生于锁国的江户时代,出自与虫豸同然的町人之手,制作于穷街陋巷的出租屋中,与官家崇尚的艺术相去甚远,却以其暗沉优雅的色调,反映出专制之下庶民生活的悲欢与浮梦。
荷风在本书中勾勒了浮世绘的起源、传承、高潮与衰落,对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浮世绘大家及其代表作做了精审、体贴的分析,仿若导览人,带读者通过浮世绘的画面,重回江户时代,领略歌舞伎演出的盛景、吉原不夜城的欢乐,以及郊野与都市风景的闲雅。
荷风构建出的江户世界,映射出他对庶民生活勃发的生机的礼赞,对日本传统风物风俗的追念,对柳巷花街隐藏的悲哀颓废之美的欣赏,由此形成独属于他的唯美世界,而在其中,暗自寄寓着他对当时日本西化的浅薄与政治高压的批判。
* * *
本书收录280多幅精美浮世绘作品,紧贴永井荷风的论述,从欧美博物馆上万作品中精心遴选而出,与文字相互辉映。收录了全套的葛饰北斋《隅田川两岸一览》、铃木春信《坐铺八景》,以及歌麿、广重、国芳、北斋等人的代表作。并以浮世绘作品和图说,解说浮世绘工艺的发展。
内文采用日本进口高档纸张,追摹印制浮世绘原作的奉书纸的质感,精心印制而成,色调优雅沉着,力争还原出永井荷风所谓的:“俨然褪去一层色彩,浅淡而无有光泽……望之暗淡有若行灯般影绰……我俨若听闻到了娼妇隐忍的啜泣,而无法忘怀这背后的悲哀而孤苦的色调。”
圆脊精装,180度打开,方便阅读及图片展示,具有收藏价值。
* * *
荷风从当时日本人无限崇仰的欧洲回来,重新审视日本的文学艺术,发现东方之美。日本当今所谓传统,大都成型于锁国的江户时代。当你觉得现在太多书不值一读,就该读这本书了。——李长声
现代日本的性格,相当程度上是江户时代的遗留,文化上,形塑痕迹尤为明显。这不仅指涉“和”的要素,也包括“洋”的面向——和洋混搭,交互辐射,非自明治维新始。而能把这种文化淬炼过程追根溯源、条分缕析捯清楚者,百年来寥寥数人而已。其中之集大成者,非荷风莫属。《江户艺术论》作为扛鼎之作,实在是太醒目了。——刘柠
江户艺术与江户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浮世绘是江户艺术的最好载体。永井荷风的《江户艺术论》以他特有¬的文字风格,对浮世绘作了独到的解读。尤其是对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的比较,为我们生动展示出日本文化的本质。——潘力
浮世绘原是庶民的艺术,其价值得以认识与评价,最初离不开西方人的东方趣味。而深切领悟浮世绘“嘉孺子而哀妇人”之精神的,非永井荷风莫属。荷风出身学者之家,精通和汉传统学问;青年时代远游美欧,归国后跻身文坛,见过无数繁华盛景。学贯东西的素养与天才的敏感,加之游荡市井的放浪形骸,使他具备剖解浮世绘的多重视角。他将爱与挽歌藏在笔底远逝的风景与人情中。——苏枕书
在二十世纪日本的大作家中,永井荷风是少有的集“新”与“旧”于一身,且两方面造诣均极高者,他既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又对日本文化,尤其是其中民间的那一部分颇有理解,加之特具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他来谈论江户艺术,每每能道及一般学者所忽视或无感之处,其深入与微妙实在令人叹服。——止庵
-
不是你,是你的荷尔蒙
荷尔蒙影响女性一生,主宰女性的样貌、思维、情绪与健康。从青春期、怀孕到分娩,再到之后人生的各个阶段,荷尔蒙让女性成为现在的自己!
作为人体所有生理活动的内在指挥官,荷尔蒙深入细胞层面调控人体的运转法则。情绪问题、体重增加、睡眠障碍、免疫屏障脆弱、疲倦、脑雾、经前期综合征、皮肤问题、更年期不适等女性不得不面对的健康风暴,从根源上都始于失衡的荷尔蒙。因此,深度认知女性身体最亲密的伙伴,是每位女性的必修功课。
本书是国际数十万女性受益的功能医学经典,是“英国最佳女性营养专家”、“2017全球卓越奖”得主的口碑之作。作者基于营养学和功能医学的前沿科研成果,深入剖析了全生命周期的女性荷尔蒙运作规律,科学解构了女性健康的底层逻辑。作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荷尔蒙平衡方案,通过精准营养、管控压力、排除毒素、合理运动,能够开启女性身体的深度修复模式,从根源上重铸健康。
与自己身体的关系,是女性最重要的亲密关系。掌控荷尔蒙,是我们能为健康所做到的最好的事。
-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
把夜晚的时间,献给你真正想做的事
两个月养成习惯,半年卓见成效,三年人生进阶……从“躺平大师”到“精力王者”,作者改变实绩掀起“晚间计划”热潮,YouTube频道累计观看突破400万次!
1个盘活人生的观念,3大系统步骤,4款好用表格,6种危机应对秘方, 高亮重点,节末插画问答、章后实用TIPS……干货满满,诚意满满
从改变观念到打造日程,从确定目标到收获副业,一套系统的、具体的、好上手的时间管理术,帮你建立坚实自我,平衡工作与生活、兼顾收入与爱好
打开本书,用一样的夜晚4小时,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
◎ 内容简介
上班摸鱼,下班焦虑?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刚结束热血的就业准备,就已经累到想退休?作者曾经也是这样,直到她不再把自己的身份局限于公司职员,而是多方发掘自己的用处,努力活出更加丰富的人生。
本书是一本无需钢铁意志也能轻松实践的时间/精力管理手册。作者提供了看待每一天的新视角:晚上并非为明天做准备的时间,而是属于今天的我的时间。她主张把工作日晚上等待上班、等待周末的躺平时间,换成更有意义的充能时光,让人不再带着后悔与遗憾入睡。 从检视自身价值观、学会定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开始,她带领读者重新配置工作、娱乐、自我学习、业余项目、日常杂务的比例,利用心理学及简单具体的工具,规划每天晚上的固定日程,设定对应的目标,通过反复练习将自己想做或必须做的事变成反射习惯,轻松、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此外,作者还分享了自己曾经尝试过但失败了的计划,分析当初不再继续坚持某些计划并选择放弃的原因,并贴心地提出了一套战胜薄弱意志的方法,不打鸡血,不反人性,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和实践。
¨¨¨¨¨¨¨¨¨¨¨¨¨¨¨¨¨¨¨¨¨¨¨¨¨¨¨¨¨¨¨¨¨¨¨¨¨¨¨¨¨¨¨¨¨¨¨¨¨¨¨¨¨¨¨¨¨¨¨¨¨¨¨¨¨¨¨¨¨¨¨¨¨¨¨¨¨¨¨¨¨
◎ 读者评论
· 大部分人的生活被加诸在身上的责任所绑架,不休息会累,休息了怕做不完。想不想要变得更好?要如何变得更好?作者不加班、不耍废,用独门的时间管理术,再造自己的生涯、拓展收入。让你的一天24小时,无限延长。
· 把时间花在自己的成长上,就是最值得的投资。成就自己也好、疼爱自己也好,那段专属的时间,只为了自己。书上提供了不同观念的冲击和思考,也分享许多发展第二专长的方法,很值得参考。说不定一个转念,可以让人生从此不同。
· 很欣赏作者的时间管理原则:不求做得好,但求做得久。以及工作哲学:喜欢的事认真去做,讨厌的事让它变得简单。如果希望在后疫情时代跨领域发展,又想做好时间管理,推荐这本好书。
-
无罪者
◎在价值崩溃的年代,没有人是无罪者
★
用宛若艺术品般的精妙结构与诗性笔触
探问价值真空时代的精神状况
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米兰·昆德拉、乔治·斯坦纳一致推崇
与卡夫卡齐名的“中欧四大小说家”之一
20世纪德语文学巨擘 赫尔曼·布洛赫 经典代表作
中文版首次译介!
【编辑推荐】
1.赫尔曼·布洛赫是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米兰·昆德拉对他极为推崇,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对他有专门论述。托马斯·曼、汉娜·阿伦特、乔治·斯坦纳等文学名家也对他推崇备至。
2.《无罪者》是布洛赫的代表作之一,以独一无二的诗体框架和诗性笔触,描写了“二战”前的德国小市民——一群有罪的无罪者——如何在传统价值崩溃的时代,陷入孤独、麻木与痛苦之中,从而导致了纳粹的崛起。《无罪者》是反思欧洲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
3.本书是首次从德语翻译为中文,译文优美晓畅, 完美还原布洛赫的诗性笔触与道德思辨。
【内容简介】
《无罪者》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之一的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发生在前希特勒时代的德国,以钻石商人A和W男爵夫人一家为中心人物,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生动地呈现了小人物在价值崩溃时代的孤独、麻木与痛苦。
小说炉火纯青地运用了多种文学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章节中分别呈现出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等风格,各部分被统一的诗体框架天衣无缝地缝合在一起,成为一件绝妙的艺术品。《无罪者》对人性的洞察极其深刻,是反思欧洲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本次是首次翻译为中文。
【名人推荐】
赫尔曼·布洛赫是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乔治·斯坦纳
赫尔曼·布洛赫以几乎超出认知的方式改变了19世纪经典小说的艺术形式。
——汉娜·阿伦特
-
想象的全球化
▼文化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关于全球化的经典论著,借此书思考后疫情时代,全球化何去何从
▼知名阿根廷思想家、世界文化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内斯托尔·加西亚·坎克里尼,秉持拉丁美洲国家立场,运用跨学科之道,立于实证研究之基,结合隐喻与叙事,从艺术与哲学的角度思考全球化,探索全球化对拉美、欧洲、美国三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加西亚·坎克里尼呼吁重塑全球化话语,使之远离单纯的经济政治视角,跳出欧美中心主义叙事。他提议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及个人都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不平等现象、与彼此及他者互动,携手共创一个真正多元化的世界,勿使全球化沦为市场扩张、霸权横行的托词与工具,让不同群体都能共享全球化果实。
▼从曾经的地球村展望,到如今的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呼声,关于全球化,还有什么未被论述与分析,或者说还有什么值得期待?作为全球化研究的经典论著,《想象的全球化》旨在探讨:面对全球化这样一个对一些人来说充满希望,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意为末日的未来,文化工作者可以做些什么?
▼《想象的全球化》的独特与重要之处在于,一,立足拉美思考全球化,消解西方叙事中心论。此书的引进无疑会给原本熟悉西方全球化理论的国内学者带来一份来自拉美的异域“惊喜”,让我们得以聆听更加丰富、多元的全球化声音。
二,突出文化与艺术的作用,构建理解全球化想象体的诗学视角。面对难以把握、模糊不清的全球化概念,加西亚·坎克里尼认为,隐喻与叙事有助于我们跳出自己的认知框架进行想象,因而,他关注那些为填补理论和政策的缝隙和不足而形成的叙事与隐喻,那些弥补数字与预测之失真的叙事与隐喻,以及在关于移民和流亡的故事里涌现的叙事与隐喻。
三,强调个人和群体能动性,提出实力较弱的群体也有可能利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加西亚·坎克里尼相信,只需各个主体在文化产业中不放弃对艺术的想象,在经济交流中接受政治、社会的多元化,在文化运动中开启磋商新形势,全球化便有可能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进程,使不同群体共同受益。
-
搞科学
◎内容简介
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探讨科学研究的成果,但大都忽视了它们的哲学前提,例如理性论和实在论。虽然这些前提大多是默会的且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它们却极端重要,因为其中有些有利于科学研究,而另一些则阻碍科学研究。例如,主观论导致意守丹田和不着边际的幻想,而实在论鼓励我们探索世界并检验我们的猜想。
本书考察了发展中的科学,即以许多自然、社会和生物社会科学的实例显示的过程。集中注意研究过程及其哲学前提,主张哲学前提构成了构思和孕育科学研究计划的某种母体。
◎媒体、名人推荐
本书的原创性在于它逆转了所有当下哲学学派的倾向,在他们那里哲学同形而上学是分离的,并与科学相隔绝。而邦格的主张是,一切知识领域的实践者都需要采纳适当形式的形而上学,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科学研究的成果。
——《马克思与哲学》
马里奥•邦格是罕见的卓越学者,他能够引导读者顺畅并明晰地处理复杂问题。他的著作对所有学科中那些对因果性及其对基础科学的蕴涵有兴趣的学者都有广泛影响。读他的书,总是一场灵感的盛宴。
——帕•门洛夫•维克斯特罗姆(Per-Olov Wikström),英国剑桥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
马里奥•邦格多年来使他自己成为关于人、社会和自然的富有科学信息的哲学的主要创导者。
——尼古拉•雷舍尔(Nicholas Rescher),美国匹茨堡大学杰出哲学教授
跟马里奥•邦格互动,有多么荣幸。我总是对他的明晰性、好奇心、创造性有深刻印象。他从不回避我们人类所面临的任何问题。
——恩斯特•帕佩尔(Ernst Pöppel),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系医学心理学荣休教授
所有社会科学家都不能忽视马里奥•邦格的系统论、突现论的唯物论哲学,他提供了无可估量的标准,对于它,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和社会研究所遇到的棘手问题,都能够得到评估。
——万毓泽,台北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广泛和深刻的邦格哲学,不仅揭示了现代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失败,还提供我们一些工具,使我们可以用批判的、实在论的和系统的方法来面对今天的压迫、剥削和不平等。
——安德烈亚斯•皮克尔(Andreas Pickel),加拿大特伦特大学教授
-
不被定义的女性
当女性从种种“定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之时,男性将一并自由。
TED演讲人给女性的内在觉醒之书,抛开患得患失,体验人生不同可能。
大胆地争取,踏实地付出,洒脱地接受!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个女性社会角色发生着巨大变革的时代。现代的女性,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的发展自我的机会,但我们既不能复制男性,又无法沿袭母亲祖母的经验。该成为怎样的女性,我们缺少范本。
很多女性依旧被限定在各种规则里——总在默默努力,焦虑自己不够聪明、漂亮、贤惠、独立;在很多场合用听代替说,有意无意隐藏起自己的想法;即便拥有足够的能力,却也很少去挑战什么。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集体潜意识对女性的影响,从女性心理困惑、自我、爱与关系、工作事业、疗愈五个维度出发,陪伴我们慢慢告别那些限制人生可能性的规则,走出既定的人生脚本,战胜前进过程中内心的恐惧和冲突,拥有向生命深处发展的自由和活出自我的勇气。
每一位女性,都可以在这本书中看见自己,找到共鸣。愿读罢本书的你,可以学会倾听内在真实的声音,并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有选择权、可以靠自己定义自己的人生的。
你可以付出、牺牲、追求事业,也可以面对得失、承认脆弱、投入家庭,无论你选择的是什么,都应该是你自己的选择。
◆ 编辑推荐 ◆
1. 现代的女性,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的发展自我的机会,但我们既不能复制男性,又无法沿袭母亲祖母的经验。该成为怎样的女性,我们缺少范本。
2.TEDx演讲《为什么中国女性会隐藏自己的力量》演讲人马晓韵博士,为现代女性量身打造。
3.当我不扮演谁的女儿、谁的爱人、谁的母亲、谁的员工时,我到底是谁?抛开患得患失,你其实永远都有下一个想要完成的梦想!
4.当代女性的内在觉醒:
“在博士、司机、高管前加个‘女’字,怎么听都是贬义”;
“女性的事业心不可信,结婚有孩子就回归家庭了”;
“男人不喜欢女强人,男人需要的是小鸟依人”;
“我敢在数千人面前演讲,却不敢跟男友提一个要求”;
……
身为女性,我们听过太多来自社会的限制的声音,
以至于女性每次想要突破自己时,
脑海里都会冒出一个声音——“一个女孩子,差不多得了”。
如果你的人生没有观众,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当你从一个惴惴不安的小女孩,变成一个饱满地体验着人生的成熟女性时,蓦然回首,一切的束缚,都是救赎。
-
精神病学的权力
米歇尔·福柯的《精神病学的权力》课程,既延续了《古典时代疯狂史》中对精神病人与非精神病人的区分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计划:绘制一个精神病学的谱系、一个它所构成的“权力—知识”形式的谱系。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从关于精神病的医学知识出发,因为这种知识在实践中是无法操作的。我们只能从皮内尔、夏尔科等精神病学家围绕着精神病治疗所组织的各种权力配置和技术出发,来解释对精神病的验证问题。精神病学的诞生,并不是因为对精神病的认知有了新的进步,而是强加各种惩戒装置的结果。
福柯经常质疑精神病学家话语的虚妄,而这却在当代的司法鉴定中仍然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精神病学的权力》仍旧继续着人文“科学”考古学的计划。
19世纪末,在神经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师之间散布着对疯癫的双重的“去精神病化”。课程的内容终止于此。但米歇尔·福柯所撰写的课程概要,包含了他没有时间在这门课上要阐发的精华。因而甚至可以说,《精神病学的权力》提出了一个成为“1960年代”标志的反精神病学运动的谱系。
-
鲍德里亚访谈录
让•鲍德里亚是世界知名的后现代理论家。但在访谈者和听众面前,他又成了一位优秀的演说家,饱含热情与哲思地分享自己关于理论、现实、人生的看法。本书首次收录了涵盖他整个职业生涯的25篇访谈,时间横跨了从1968年到2008年这40年。这些访谈的主题广泛,既涉及《消费社会》《致命策略》《论诱惑》《拟像与仿真》等主要作品,也涉及他的学术生涯、美国之旅、摄影实践等丰富人生经历,更涉及他对恐怖主义等当代话题的回应。我们不仅能在本书中一窥这位学者思想生涯的全貌,亦能与这样一位真挚而深刻的老友对话。这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报纸、杂志和期刊中的访谈,可能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生动的鲍德里亚思想录。
— 关于本书 —
☆是访谈,更是人生游记
☆25篇真挚而深刻的访谈,40年批判而追寻的人生
— 关于作者让·鲍德里亚 —
☆社会思想大师,后现代主义的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
☆农民心灵的群山之子,炙手可热的学术之星,踏上旅途的流浪之人
☆深邃冷静的批判者,真挚幽默的受访人,人生长河的舟上客
— 编辑推荐 —
鲍德里亚是一位深邃冷静的批判者,更是一位真挚幽默的受访人,一位人生长河的舟上客。
作为批判者的他已为我们所熟知:他运用拟像、仿真、诱惑等概念,揭示了后现代世界中现实消失后的虚拟、冷漠和空无。当我们失去了独有的特性,失去了主体的感觉,他自己则把这种冷漠和空无作为策略,以便看到真正在运作的形式的浮现。这是他所独有的乐观主义。
作为农民之子,他继承了慵懒和反抗的习性。他没有走上一条十分传统的学术道路,亦在学院中拒绝知识分子的角色和立场。他开始玩跨界,玩摄影,又因一场心灵之旅在大洋彼岸声名鹊起,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偶像。“二十岁时是啪嗒学家,四十岁时是乌托邦主义者,五十岁时跨界,六十岁时成为病毒的与转义的。这就是我的整个故事。”
而这40年来的思想和人生,都由这位后现代大师在这25篇访谈中对你娓娓道来。
-
一起品尝法国
纸上的法国美食博物馆
美食历史、文学轶闻、食材产地和独家食谱
“色、香、味”俱全,让你读得津津有味、看得饥肠辘辘
◎ 编辑推荐
法国人对于吃,到底能有多执着?
他们为长棍面包制定了特别的法规,一份可颂面团要有 730层;逃亡中的国王为了一块布里奶酪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被 誉为“文坛火枪手”的著名作家大仲马,终其一生钻研烹饪艺术,《美食大词典》成为其临终之作。
350个主题、1250种美味、375道食谱、260张美食地图,425页垂涎欲滴的可口文字,数不尽的插绘、地址、小贴士和趣闻逸事一起仔细咀嚼法国的文化与美味。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法国美食文化的一次深度巡礼。为了一窥法国美食的精髓,作者秉持法国人对美食毫不妥协的精神,花费两年多的时间,拜访不同领域的专家,请教各种关于法国本土美食的话题,包括主持人、记者、料理职人、厨师、面包师、历史学者、侍酒师、画家、摄影师、漫画家,以及普通法国人家。书中不仅有独特的法式美味和料理技艺,还有令人大开眼界的食材历史和逸闻趣事。翻开这本书,让140余位与美食密不可分的法国人,为您详细盘点法国的美食资产。
◎ 名人推荐
一部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法国美食风情纪录片,在二维画面与三维想象之间碰撞出四维味道,一场跳脱于传统美食类书籍的感官旅行。
—— 王宽,美食节目导演、鲸鱼先生吃东西主理人
-
最后的西南联大
传奇的西南联大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00多位人文大师,170多位院士。
本书作者、著名记者丁元元从2014年开始,以近乎侦探的方式,通过新闻报道、历史档案、联大校友录等,找到20位在世校友,进行抢救式采访。
第一颗原子弹研造参与者、联大化工系毕业生赵仲兴;蒋经国铁血救国会骨干、联大政治系毕业生陈志竞……他们亲口讲述的大量课堂细节,让作者触摸到联大精英教育的本质:通识教育、作坊式教学、去官僚化等,为当代高等教育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参考。
就在这本书采访、写作的过程中,这批最后的联大学子仍在不断逝去。这让本书几乎成为最后一份以亲历者集体口述形式,保存联大教育细节的珍贵资料。它同时还补充了很多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新鲜史料。
-
一种正确的可能
政治上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政治有对错可言么?
政治里有理想么?抑或只有赤裸的利益?
超越标题党、假新闻,穿过纷扰的信息与歇斯底里的情绪,
探索从古至今28位伟大政治思想家带来的永恒难题与精彩解答。
编辑推荐
◎ 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古今中外 28位政治思想家,对他们的生平与思想进行了高度浓缩的精准概括,在不长的篇幅中,清晰地勾勒出他们的思想核心,让读者可以快速理解政治思想史中的重要内容。
◎ 直指政治的核心,帮助读者搭建理解政治的基础。作者通过对历史上政治思想家理论的探讨,将“权力与正义是政治的一体两面,一切政治问题都在围绕它们展开”这一观点逐渐剖出,为读者思考政治问题建立坚实立足点。
◎ 语言生动又不乏深度。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领读者,深入伟大思想家们的问题与论述的核心地带。并用他们的智慧成果直面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引导读者尝试用所读所思分析现实,解读当下世界。
◎ 落脚现实,帮助我们用政治智慧面对多元、混乱又撕裂的后疫情时代。在今天,纷杂的信息多于沉思的智慧,片面浅薄的情绪输出要比审慎负责的事实分析更受追捧,了解政治思维,学会政治地思考,有益于我们抵挡极端思维的侵袭,更清楚地理解现实,更好地去生活。毕竟,我们作为政治的动物,无法活在政治的真空之中;毕竟,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却时刻关心着你。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全球化衰退、阶级差距拉大、两性对立加剧、身份政治兴起、“取消”政治流行······面对这样的世界,人们抱怨政客的同时,对政治采取了漠视的态度,似乎政治是无用且恶臭的。然而,事实上,我们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正是政治的。如果我们想了解当今的政治世界,我们就需要了解政治的基础及其设计者,而本书正是两者结合的完美指南。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介绍了历史上28位伟大政治思想家的生平与思考,“授人以渔”,以期带领读者穿越冗杂的政治信息迷雾,直抵政治智慧,帮助读者理解政治运行的基本规律,启发读者对当今动荡的世界进行独立而审慎的思考。
名人推荐
“思想很重要;有人说,当权的疯子从过去几年的学术‘涂鸦者’中提炼出他们的狂热。这是一本关于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涂鸦者’的精彩介绍,充满了清晰的解释和引人入胜的细节。”
—— 史蒂芬·平克,当今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当下的启蒙》一书作者
“作者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们写出了一本普鲁塔克式的书籍。作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使最抽象的思想也变得生动起来。这是一本人人都可以阅读和享受的书。”
—— 史蒂文·B.史密斯,耶鲁大学政治科学阿尔弗雷德·科尔斯教授,《政治哲学》《现代性及其不满》一书作者
“一本为想要将政治生活中的好与坏区别开来的人准备的书。”
—— 迈克尔·D. 吉莱斯皮,杜克大学政治科学与哲学教授
-
东北博弈
【编辑推荐】
本书所考察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国家利益错综复杂的东北地区,体现出国际协作治理环境问题的雏形,对今天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除了还原这一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之外,本书还从医学、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切入,提供了了解这段历史的多元面相。
【内容简介】
1910— 1911年,饱受列强侵犯的中国东北,又面临鼠疫的严峻考验。日俄等列强以治理公共卫生之名,行扩张权力之实;行将日暮的清政府则做出最后的应对。随着伍连德奔赴哈尔滨力挽狂澜,各国医学精英云集奉天,这场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不仅仅是一场环境灾变,还是近代中国应对外侮的历史写照,生态灾害、地缘冲撞和政治交锋相互交织,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事业于危机中借势萌芽,其影响延续至今。
-
科学革命的结构
这是20世纪学术史上极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其影响不仅在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的关键概念如“范式转换”等如今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词汇。
本书自1962年面世以来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至今不衰。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该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新增加拿大哲学家伊恩·哈金(Ian?Hacking)教授所写的导读。青年翻译家张卜天教授精心翻译了新的中译本。
-
东京前传
2022年“福冈亚洲文化奖”获奖者重磅作品;
第27届“山片蟠桃奖”获奖作品;
探寻日本文化命脉,揭秘东京前世今生。
——————————
精选百余幅精美插图,赏心悦目的东京纸上行旅
结合日记、旅游指南和木刻版画等材料
生动详尽地讲述了江户的城市起源与成长史
以探寻东京这座魅力之市的历史基因
江户并不是瞬间消失,而是渐渐远去的,被历史学家称为“一座只有故事的城市”。确实,它只有记忆,很少有实物。作者的叙述将故事之间的空间填充起来,挖掘塑造城市并支配其空间逻辑的力量。
今天的江户已不见踪影,今天矗立着的东京也远离明治时期的魅影,拥有深厚的、多层次的过去,无疑也拥有多层次的未来。
———————————
一部好看、好读的江户城市史,一次赏心悦目的东京纸上行旅。本书主要讲述了德川幕府时期的东京历史。虽然本书名为《东京前传》,却是将景物描绘与史实相结合,以景色、建筑的变迁解析日本历史的变迁,辅以百余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不仅可以作为研究、学习东京前史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去东京旅行的手册使用,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2022年“福冈亚洲文化奖·学术研究奖”获奖者泰门·斯科里奇重磅作品,从艺术、考古、建筑等多方面,抽丝剥茧揭秘东京这座魅力之市的历史基因。本书作者泰门·斯科里奇1961年出生于英国伯明翰,1985年从牛津大学(东方研究专业)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获得艺术史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至2021,他继续在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SOAS)从事研究,2021,他开始担任设于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简称日文研)的教授。2018年,他成为英国学术院(British Academy)院士。泰门·斯科里奇教授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日本学家,知识渊博,尤以研究江户时代的艺术史见长,不断以视觉信息(视觉史料)的形式揭示历史。艺术不仅是他的研究对象,也是他的研究工具。
本书所讲述的,是东京成为现代日本首都之前的故事。在1868年之前,它还不叫东京,彼时这座城市一直被称为江户。江户城始建于1590年,德川家康在这里建立了德川幕府,由此开始了它的繁盛时期。作为日本贸易、经济和城市文明的中心,江户直到1868年才演变成东京,成为日本的现代首都。
德川幕府为何选择江户城作为政权中心,又对江户城有着怎样的城市布局和规划?
江户是如何一步一步确立首都地位的,那些知名的地标和建筑如何建造起来?
德川幕府对江户城两百余年的管辖,给今日的东京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本书精选百余幅精美插图,结合日记、旅游指南和木刻版画等材料,生动详尽地讲述了江户的城市起源与成长史,以探寻东京这座魅力都市的历史基因。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