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了不起的面包

    作者:[德] H.E.雅各布

    很少有一本面向大众的书展示出如此详尽的学术证据……雅各布先生发掘出的新资料能令读者耳目一新。

    ——《纽约时报》

    这本书并不会教你如何制作面包,这是一本关于面包作为个人和历史变革的象征的书。

    ——彼得·莱因哈特

    在这个壮丽的史诗故事中,雅各布先生以面包的形式描绘了民俗、宗教、迷信和瘟疫的世界史。

    ——《华尔街日报》

    人类6000年面包文化史,它是古埃及人的货币,是罗马人的权杖,是神的血肉。洞悉政治、宗教、民俗、战争与文明的兴衰,人类文明就是一场争夺面包的游戏。

    《了不起的面包》以面包为线串联人类6000年的大历史,以生活化的视角洞悉人类的政治、宗教、民俗、战争与文明的兴衰,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段奇妙而刺激的旅程。作者搜索整理了《圣经》故事、古埃及传说、希腊神话以及文学诗歌、战争史、农业史等各方面的大量史料,写就一段段生动的历史,详尽地阐述了面包——这一由酵母、水、面粉构成的食物,是怎样引起了战争、瘟疫、政变、革命……

  • 治愈的屠宰

    作者:[美] 琳赛·菲茨哈里斯

    一本讲述攻克术后感染难题的医学史

    带你回到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见证无菌手术操作的诞生

    编辑推荐

    ◎ 揭秘外科手术的往事:借麻醉止痛肆意“屠宰”,医患与天赌命。

    1846年12月,著名外科医生罗伯特·利斯顿在英国成功施行首例乙醚 麻醉截肢手术,至此,自古以来“外科手术三大难题”中的出血、疼痛已解决。但在那个没有“消毒”概念的时代,医疗环境肮脏不已,坏疽、败血症、丹毒在医院肆虐,病人死亡率居高不下,医生们对此一筹莫展。救人性命的手术如一场“屠宰”,也是医生和患者与命运的一场赌注。

    ◎ 攻克术后感染的医学史:奠定外科医学的里程碑,手术死亡率急转直下。

    不同于已经习惯高发的术后感染与高手术死亡率的同行医生,约瑟夫·李斯特无法接受这一宿命论。同情与悲悯的情怀激励他在困境中坚持探索,受路易斯·巴斯德提出的“微生物致病学说”的启发,李斯特尝试选择石炭酸作为消毒剂,在一位被马车轧断腿的11岁男孩身上,他的试验获得了成功。李斯特不断改进消毒术,于1867年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这种消毒手术的方式,奠定了外科无菌手术的雏形,自此,术后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外科手术也真正成为具有治愈意义的操作,从而拯救更多生命。

    ◎ 困境后见证的曙光:李施德林漱口水的起源,促成无菌手术用品诞生。

    在质疑和批评中,无菌手术凭着不争的事实——降低术后感染率与死亡率,最终逐渐被大部分医生接受。李斯特利用消毒术成功为英国女王治疗脓肿,他的知名度也随之提升,随后前往各地演讲。他的演讲对许多人产生了启发,劳伦斯制造了一款手术用消毒剂,这就是李施德林漱口水第一代产品;罗伯特与他两个弟弟制造了第一批批量生产的无菌手术绷带和手术缝合线。人们对清洁消毒的意识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清洁用品走入公众的生活。

    内容简介

    1846年12月,在医学生和好奇观众的见证下,著名外科医生罗伯特·利斯顿成功施行英国首例乙醚麻醉截肢手术。至此,自古以来“外科手术三大难题”中的出血、疼痛已解决,只剩最后一项:术后感染问题。在那个没有“消毒”概念的年代,从手术器械到医生们的服装,一切都肮脏不已;坏疽、败血症、丹毒在医院肆虐,病人死亡率居高不下;医生们对此一筹莫展,消极地认为只能听天由命。在这外科学的至暗时刻,低调的主角登场了:约瑟夫·李斯特——虔诚的贵格会教徒,从小玩显微镜的天才科学家,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医学生……

    本书将带你回到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认识参与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外科学历史的医学先驱、罪犯和普通百姓,并参观笼罩在死亡阴影中的手术室、解剖室和墓地。

    推荐

    ◎ 名人推荐

    琳赛·菲茨哈里斯就像是但丁,引领我们走过19世纪外科手术的恐怖地狱。她讲述了约瑟夫·李斯特如何解决医学界艰巨、致命的难题的故事,带着我们看他如何揭开让手术沦为慢性处决的凶手的真面目。警告:这是一位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作者!

    —— 埃里克·拉森,畅销书《白城恶魔》《死亡航迹》作者

    凭借对历史细节的敏锐眼光和生动流畅的文笔,琳赛·菲茨哈里斯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是医学史上里程碑之一 —— 无菌手术的诞生。《治愈的屠宰》是一本好看的书 —— 既阴森恐怖,又趣味横生,读起来扣人心弦。你会想一口气读完它,一边读一边有点害怕,但却舍不得放下它。

    —— 埃德·扬,“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我包罗万象》作者

    《治愈的屠宰》是一部直观且生动的医学史。读完它,你将永远感激约瑟夫·李斯特,他把人类从消毒法出现前的恐怖手术中解救出来;你也将永远感谢琳赛·菲茨哈里斯,在她笔下,十九世纪医院里地狱般的痛苦场景、气味和声音跃然纸上。

    —— 凯特琳·道蒂,畅销书《烟雾弥漫你的眼》(又译作《好好告别》)作者

    ◎ 读者评价

    亚马逊4.8分,goodreads 4.3分。读者评论精选 ——

    “这本书渲染了一种阴冷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各种骇人听闻的画面,其中一些让我感觉有点发怵,但最终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我敬佩李斯特与他超前的思想,以及当他受到攻击时,他的思考和坚韧不拔的态度。”

    “有没有哪个词是“大屠杀”的反义词?那就是李斯特所做的。”

    “如果没有他的坚持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方法,现代手术将会陷入困境,即使是轻微的伤害也会导致死亡。琳赛·菲茨哈里斯撰写了一篇经过深入研究的文章,它具有很强对可读性,讲述了李斯特如何改变世界。”

    获奖记录

    《出版人周刊》2017年秋季科学类图书TOP10

    《卫报》2017年最佳历史类图书

    2018年美国笔会E. O. 威尔逊科学文学写作奖

  • 海上收藏世家

    作者:郑重

    生动细致地书写了20世纪活跃于大上海的40位收藏世家的历史故事。

    吴湖帆、张珩、庞莱臣等名家,还有潘祖荫到潘达于、顾公雄沈同樾夫妇、丁福保与丁惠康父子和等收藏世家,他们历经艰辛,甚至以命相保,使各种珍稀国宝得以流传与保存。

    作者不但借助书信、日记、照片等个人资料为依据来写此书,更可贵的是,他几乎采访了这些收藏大家本人或后人,以第一手采访材料呈现了大盂鼎、大克鼎、三希帖、怀素《苦笋帖》、董元《夏山图》,等等;读来有名品琳琅满目、名家故事曲径通幽之感。

    --

    这是一部融鉴赏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为一体的收藏家传记。书中共收入20世纪活跃于大上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40位收藏大家的逸事。他们有的上承祖荫,有兴趣有资本,走上收藏之路,成为一代大家,如吴湖帆、张珩;有的因家族使命而走上收藏之路,如潘达于;有的创业后有一定资本,渐渐走上这条路,如谭敬;有的出身寒门,但因嗜痂成癖,甘愿倾其所有也要收藏,如孙伯渊……无论是何种原因,他们对所爱的收藏都倾尽一生的财富、精力与智慧,更在时代浪潮的变幻跌宕中,与钟爱的文物一起经历了坎坷的人生之路。这些人如作者所说,多已成为人间“过客”,但那些沾有他们气息的珍宝却得以留存。

  • 东亚的开国

    作者:[日] 波多野善大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详实有趣;语言平易通俗;论述视野广大,角度独特。

    日本权威历史学家 , 以宏大的视角,为读者讲述东亚各国陆续开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内容简介】

    19 世纪中后期,沉睡中的东亚各国陆续遭遇西方列强的入侵,由此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展开了的一场激烈的碰撞与交锋。东亚各国在剧烈的冲击下,被迫开始沉痛的蜕变,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本书由日本知名东洋史专家组织编写,将清末中国、日本等国的锁国状况与欧洲同时期历史做对比,再讲述西方国家入侵,东亚各国被迫陆续开国的过程,最后浓墨重彩地介绍了东亚国家做出的一系列反抗斗争与应对措施。

  • 论语绎读 卷一

    作者:王曦

    《论语》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原乡,尽管回不去了,但总也忍不住要回头望一望我们来时的路。

    三十年学术积累,《论语》注本迭代之作

    以《论语》解《论语》,揭开原始儒学之新面相,清理湮没已久的大逻辑

    ★ 内容简介

    本书把历来对《论语》的误读和误解清洗一过,力图造作出一种既能在学术上有所树立,又不失普及价值的新读本。在文本层面,经由细读的功夫,直达文字和意象背后的幽隐之境;善用以《论语》解《论语》之利器,使若干散乱的章句串联为一体,并形成回环互证的关系,从而为诸多向称难解的篇章确立达诂。在思想层面,颠覆陈言,发明新旨,不但击穿某些传统认知,还孔子以素颜,并且替原始儒家揭开出若干未曾示人之新面相,清理出一系列湮埋已久的大逻辑。同情之了解,以达致与孔子心意相通;滋味之绎读,以重返我们的精神原乡。

    ★ 编辑推荐

    ★★ 《论语》注本迭代之作

    推倒成说,自出机杼,证成诸般新解,与郑玄、何晏、皇侃、邢昺、朱熹、刘宝楠、程树德、钱穆、杨伯峻、李泽厚、李零等经典注本遥相争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正之。

    本书是对时下流行注本的大升级。一洗万古凡马空,我花开后百花杀。

    ★★ 三通

    绎者,理也。抽丝剥茧,探骊得珠,以体贴的方式与孔子连接,打通《论语》的文句,打通孔子的逻辑,打通思想史的脉络!从此孔子以通明而自洽的思想者形象卓立于历史。

    乾嘉学派奉“训诂明然后义理明”的理念为不易之法,本书从反向证明,义理通然后训诂明的原则同样成立,实际上古今注疏中的诸多训诂不明恰恰是因为义理不通而造成。

    ★★ 三不主义

    全书奉行三不主义:不熬鸡汤,不抒情,不联系实际。

    部头虽大,但了无废话,端上来的都是硬菜和干货。

    语言亦庄亦谐,风格泼辣酣畅,接地气,有妙趣,但不失厚重。真个做到了“既能在学术上有所树立,又不失普及价值”。

    ★ 评论推荐

    王曦先生的《论语绎读》的献辞是献给任继愈先生,在我读来,王曦已经青出于蓝。这是我的同龄人向孔子和文明人生致敬的作品,一个五四之子有这样的用心可算是参赞先贤们的事业,我相信,五四和孔子的合题是当代人的责任。全球化下的人生将会分为两类,读过孔子的人和未读过孔子的人。——余世存,学者、作家、诗人

    在传统文化存亡的秋冬之际,要保留传统的谷种,不是抱残墨守,更不是推陈出新,而是应该做一些因应时代的“翻译”工作。这其实也正是历代先儒的重要工作……“翻译”是创作,是一种针对时代问题、接续传统的对时代问题的回应。《论语绎读》正是这样的作品。……我颇为佩服的是本书中一以贯之的强调孔门重视实践的态度。如“不违仁”一章,王曦敏锐地从朱子强调“见得透”“自不能已”入手来讨论程朱一派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偏颇,强调孔门“行动、只有行动”、“仁学是实践之学、不讲理之学”的本质特点,这既回到了孔学的本质,又实际上针对我们时代的核心问题,这可能就是传统在当代发光的上佳方式了。——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公布了一项投票调查,被认为应该阅读的中国古代图书,一是《论语》,一是《史记》。古往今来,《论语》的注释蔚为大观,然而研究者也未必读通、读懂了一部《论语》。本书以“绎注”为名,绎,理也,如抽丝般的注释却晓畅易读,亦庄亦谐,其中接地气的话,更是俯拾皆是,读之令人会心一笑,忍俊不禁。同年王曦先是随任继愈先生读书,后创办书店,浸淫书海久矣。“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套一句《论语》中的话,正是斯人也,而有斯书也。——刘蔷,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十年前曾有机会参加过王曦老师的论语读书班。倏忽十年,当年读书的朋友早已四散,音书不闻。重要的是,王曦的《论语绎读》出版了……读王曦的《绎读》,感觉他在掀桌子,钱杨二李皆不是。但他自有底气,这源自王曦多年揣摩出来四个《论语》读法:一是对读法,看版本优劣;二是细读法,审字词、审标点、审句式、审句意;三是还原法,还原思维方式、还原文化传统、还原对话场景、还原底层思想;四是语境法,以论语解论语。四条读书法可谓说尽古今论语之读法。《论语》乃历代学术思想“兵家必争之地”,《绎读》一扫旧说,期待久矣。——梅剑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

  •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作者:【美】约瑟夫·奈

    这是一部关于国际关系研究的专著,有助于读者理解美国的全球战略如何一步步陷入今天的道德深谷。

    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自一战前后从伍德罗•威尔逊至今美国总统外交政策的演变轨迹,重点聚焦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的14位美国总统,以道德推理的三个维度(意图、手段和后果)作为方法论,研究道德在美国历任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发挥的作用,并为评判美国未来的总统提供了参考标准。

  • 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

    作者:[美国] 彼得·布鲁克斯 / 希拉里·杰维特 编

    【内容介绍】

    在许多人看来,人文学科是一种日益丧失力量和地位的职业。阐释性的人文学科所倡导的专注而诚恳的阅读,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的阅读能否代表或生成一种伦理规范?本书汇集了一群杰出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探讨人文学科对于公共伦理的承诺。他们的交流表明,人文学科中的阅读训练应当被引入公共领域:在一个思维和心灵日益被操纵的世界里,批判性地阅读席卷我们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文学、哲学、政治理论、法律、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杰出学者对于人文阅读与公共伦理的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与真正的跨学科交流中,具有洞察力地阐发了人文学科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名人评价及推荐】

    本书对人文学科价值的公共讨论做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令人振奋的贡献。布鲁克斯召集的每一位学者都是一流的,且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分别代表了文学、哲学、政治理论、法律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他们颇富洞察力的论文是在激烈的讨论与真正的跨学科交流中形成的。本书提供的视角范围之广、质量之高,独一无二,对学者和非学者都会有所启发。——玛莎•C. 纳斯鲍姆,芝加哥大学

    在《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中,彼得•布鲁克斯发起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对话,探讨了人文学科对于跨国界、跨学科公共领域发展的重要贡献。作者们从一系列角度讨论“阅读伦理”,生动地描述了语言和行动在定义安置政治与人格之关系的新方法中的作用。——霍米•K. 巴巴,哈佛大学

    《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不仅是一本充满智慧的论文集,还为杰出的参与者之间的讨论、对话和分歧留下了充分的空间。这本书充满智性的能量。强烈推荐给任何关心阅读伦理与人文的公共善好的读者。——芮塔•菲尔斯基,弗吉尼亚大学

  • 源赖朝

    作者:[日]元木泰雄

    源赖朝(1147—1199),日本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初期武将、政治家,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家政权——镰仓幕府,开创了日本长达近700年的幕府时代。1180年,源赖朝以一介流人的身份从伊豆举兵,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打倒仇敌平氏一门,击败族内对手义仲、义经以及强敌平泉藤原氏,作为胜者实现上京,登上了武士世界的顶点。源赖朝为何能以流人的身份成功起兵?镰仓幕府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本书讲述了源赖朝九死一生,最终建立武家政权,却于53岁早逝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作者:[日]川村元气

    ★新海诚、岩井俊二、松浦弥太郎、星野源都推荐过他的小说,处女作《如果世上不再有猫》感动无数人。

    ★他是日本电影制片人奖“藤本赏”最年轻获得者,你可能看过他的《你的名字。》《天气之子》……

    ★编辑部人见人哭的感人故事。献给不在父母身边的你,将为父母的你,已懂得做父母的甜与苦的你,带着原生家庭伤痛的你。也许长大意味着离家独立,但不可否认,我们最期望的仍是拥抱爸爸妈妈。

    ★亲子间复杂的关系,这次都坦率讲出来:生育就是会牺牲事业和身体;准父母不一定欢喜,也可能不安;亲子间不只有爱,也互相伤害,且爱总被遗忘,伤却能记很久;在一起就忍不住吵架,分开又彼此挂念,心结和感激都不说出口,永别后又必定后悔……

    ★妈妈是我们认识最久的人,却也可能是我们最不了解的人。是时候把一些疙瘩解开了。

    ★也许父母和孩子永远有时差。当我们在恐惧加班和吵架,他们已在恐惧死亡。父母可以等,但不会一直等。趁还来得及,给爸妈打个电话吧。

    ————————

    为什么和解,总是比死亡慢一步?

    快过年了,很少回家的葛西泉回到母亲家,却发现独居的母亲失踪了。脏乱的厨房,枯烂的插花,发霉的冰箱。母亲在公园秋千上痴痴地看着夜空,她开始失去脑海中的记忆。

    为了照顾母亲,母子间原本疏远的平衡被打破了。不要一直买面包,护工没偷你东西,我太太叫香织不叫美久,厕所在这里……母亲带来的麻烦和负面情绪越来越多,但遗忘多年的回忆也如海啸般席卷了他:在游乐园故意迷路的自己,通宵为自己缝衣服的母亲,在雪屋里吃红豆汤结果第二天双双发烧在被窝里哈哈大笑……同时袭来的,还有母子间绝不能触及的那道旧伤。

    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少,泉心里的话却始终问不出口。母亲到底怎么想的呢?她是不是也不想聊?看着妻子日益隆起的肚子,泉渐渐理解了当年的母亲。而偶然发现的母亲的日记,也让他看到了母亲另一面的人生……

  • 道连·格雷的画像

    作者:[英国] 奥斯卡·王尔德

    【内容介绍】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代表作,也是他wei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道连·格雷是位性格单纯的贵族少年,在朋友亨利勋爵的诱导下逐步走向堕落。画家霍尔华德为其创作了一幅肖像,道连许愿希望自己永远如画般保持美貌,甚至不惜付出灵魂的代价。他的愿望实现了,悲剧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编辑推荐】

    ★代表作品,贴近生平

    王尔德wei一长篇小说,成为其被判入狱的“罪证”之一,是了解王尔德生平与思想的一面镜子。

    王尔德曾说:“巴兹尔·霍尔华德是我心目中的自己,亨利勋爵是别人对我的印象,而道连·格雷是我希望成为的人。”

    ★曲折离奇,震撼人心

    小说矛盾冲突强烈,多年来不断被改编成多部影视作品,享誉盛名

    ★言辞犀利,金句频出

    “毒舌”王尔德点评婚姻、艺术、时尚,直指人生真相

    ★名家译本,反复修订

    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源深经典译本,多年间反复修订,成为外语教学与翻译蓝本

    ★全新装帧,艺术珍藏

    新锐设计师山川担纲装帧设计,国际知名画家绘制封面,原创内文插图,唯美收藏

    【名人评价及推荐】

    我读完了这本书,很少有什么书能这样吸引我,因为它在内心幻想和灵魂的最奇特芬芳中激起了一阵风暴……你创作了一个奇迹,它必然汲取了一切作家的艺术。——马拉美

    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尔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他的作品仍然年轻,就像写于今天上午。——博尔赫斯

    我从未见过一个人像王尔德那样言谈高雅遣词完美,仿佛这些语句都是他连夜费功夫写好然而却好像当场流露那般自然。——叶芝

    来生最愿交心的人,便是王尔德。——丘吉尔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中,只有王尔德还在被众人阅读。他是那么辉煌、壮观、摇摇欲坠。——理查德·艾尔曼

  • 四重奏

    作者:坂元裕二

    第92届日剧学院赏最佳编剧奖作品——

    日本编剧之神坂元裕二

    悬疑、爱情双线并行

    关于抉择、逃离与理解

    ————————————————

    我们是世界上优秀的音乐诞生过程中产生的多余东西

    尽管如此,人生有上坡道,人生有下坡道

    欢迎来听——“甜甜圈洞”四重奏的失败者之歌

    ————————————————

    故事简介:

    命运的安排下,四位个性迥异的提琴手相遇了。

    优雅美丽的真纪、古灵精怪的小雀、喜欢挑剔的谕高和循规蹈矩的司,为了共同的演奏梦想,组成了“甜甜圈 洞”四重奏。在轻井泽的别墅里,四人逐渐成为彼此最亲近的“家人”。就在他们为梦想挥洒汗水之时,不和谐的乐声陡然出现,小雀刻意掩藏的过去被揭露,真纪丈夫的失踪也谜影重重……

    在冬日洁白的雪地上,一桩闹剧已拉开帷幕,接踵而来的是阴谋、谎言还是诈骗?真相大白后,背负沉重往事的四个人,还能弥合为一支完整的乐队吗?

    ————————————-————

    “音乐就像甜甜圈里的洞,欠缺了点什么的人去演奏,就会成为音乐。”——摘自原书

    “我没见过单纯的人。因为人物都很复杂,所以故事就老是写不完。”——坂元裕二

    “坂元裕二是我尊敬的当代编剧之一。自己生存着的这一刻,正在被什么事情所牵连着,这一点和我非常相似。”——是枝裕和

    “他描写的都是可怜、寂寞又痛苦的人们,台词中有非常多贴近他们的痛苦的暖心话语,努力生活的人一定会喜欢他的故事。”——满岛光

    “坂元先生的故事功力和世界观非常纤细、充满勇气,他的故事是一个让人感到美妙的世界。”——高桥一生

    “坂元裕二的剧本像林夕的词那么通透,意味深长透彻心扉,总是夹杂着人性的光和残缺的美,如果此生没有看过一部坂元裕二那该多遗憾。”——豆瓣网友剧评

  • 艰难时世

    作者:[英] 狄更斯

    主人公葛擂硬是个退休的五金商人,也是个功利主义的信徒,无论教育自己的子女或举办社会教育,都叫人信奉“事实”,并把人生看作是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钱交易”。在他的这种教育之下,女儿路易莎被迫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三十岁的资本家庞得贝,婚后精神上备受折磨;儿子汤姆赌博成性,竟沦为窃贼而逃往海外。身为工厂老板兼银行家的庞得贝,捏造身世,吹嘘自己是白手起家,以此来麻痹工人,最后弄到众叛亲离。作者通过对葛擂硬和庞得贝两个典型人物得刻画及其家庭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对资产阶级做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狄更斯影响力巨大的一部作品,现实主义小说的传世经典。

    ◎F.沃克和莫里斯•格里芬哈根精彩插图

    ◎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讽刺辛辣,具有复调小说的艺术特质。

    上海译文出版社获企鹅-兰登独家授权装帧,通过原版装帧、传世插图和经典译本,以真正配得上其文学地位的版本,逼真还原一代英国文学巨匠狄更斯神韵雅趣。

  • 不再等待戈多

    作者:[法] 迈利斯·贝瑟里

    本书以爱尔兰荒诞派作家贝克特本人的视角还原了他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生活,追溯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住进巴黎一座养老院的贝克特罹患疾病,行动不便,且自知行将就木,于是不断追忆往昔的岁月。与之相伴的是一个又一个与贝克特相关联的名字,恋人、朋友、亲人、工作伙伴、文学生涯的导师……一段段尘封的人生往事在主人公的独白与絮语间被搬到了读者面前。

  • 大国重器

    作者:王晋康 / 江波 / 赵海虹 / 房泽宇 / 七格 / 苏莞雯 / 康尽欢 / 昼温 / 靓灵 / 赵垒 / 苏民 / 刘天一 / 万象峰年

    人类的科技力量,在现实中已经实现的奇迹,是许多普通人一生中都无法窥见和想象的。许多科幻小说带给我们的震撼人心的感受,其实是直面这些奇迹时,心灵体验的复现和延展。这些小说,是科幻作家们参观体验了中国当代先进和宏大的科技工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他们将那些已经到来却尚未普及的未来景象,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刘慈欣

    “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的活动以及文集的出版,仅仅是一个开始。它表明科幻就是一种以未来主义手法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形式,它是要着力反映宏阔的现实生活和时代进步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处于巨大变化中,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进。

    ——韩松

    本书为2019年上半年,由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环球网、果壳、未来事务管理局、微博共同发起“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活动的成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世界将会呈现何种面貌? 人类将如何改造世界? 社会将出现何种变化? 每个人应该如何应对生活的挑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国内优秀科幻作家亲历国有企业科研生产现场,探访大国重器的“智造”之路,以此为灵感,创作出本书的科幻作品。

    本书一共收录了13篇优秀的科幻作品,许多以中国科技工程项目中的工作人员为主人公,聚焦当代历史和不远的未来,通过这些科学家、工程师、基层工作人员的生活经历和命运选择,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人生画卷。

    这些作品既有丰富的知识密度,也凝聚了国企科技工作者的思考,对科研技术从业者、科普教育工作者思考相关问题具有启发意义,在科普宣传、科技教育和文化表现领域,也具有独特的创新价值。

  • 远大前程

    作者:[英] 狄更斯

    孤儿匹普从小由姐姐抚养,受雇于贵族郝薇香,并且爱上了她的养女艾丝黛拉,一心想成为“上等人”。他小时候好心搭救的一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救命之恩,巧妙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进入上流社会。然而命运并不与匹普的希望接轨:艾丝黛拉另嫁他人,逃犯被擒,遗产充公,匹普的“远大前程”转眼化为泡影。整部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希望由萌生而至幻灭的过程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不少西方评论家将其推崇为狄更斯最出色的作品。

    ◎狄更斯晚年技巧炉火澄清之作,金句频出

    ◎《笨拙》杂志名画家哈利•福尼斯插图

    ◎BBC评选“英国小说百强”位列第四

    ◎名翻译家王科一先生经典译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获企鹅-兰登独家授权装帧,通过原版装帧、传世插图和经典译本,以真正配得上其文学地位的版本,逼真还原一代英国文学巨匠狄更斯神韵雅趣。

  • 我要活下去

    作者:金琸桓 김탁환

    ★我不是怪物,不是“传播病毒的人”。我和你一样,只是一个被莫名其妙的厄运砸中,拼命想回到平淡日常生活的普通人而已。

    ★以2015年韩国流行传染病MERS为事件背景,以三位普通患者的经历为主线,还原冰冷数字背后,一个个真实而有尊严的生命的容貌。

    2015年5月20日上午11点,首尔京畿道W医院,三名流行病学调查员抵达八楼。他们戴着内外双层手套,仔细检查病床、窗框、天花板,连一根毛发也不放过,试图找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踪迹。

    那时,整个首尔都还在熙熙攘攘中运行,在MERS席卷的前夜,这座城市没有任何防备。淋巴癌初愈回诊的牙医金石柱、刚刚在病床前见癌症晚期的父亲最后一面的实习记者李一花、身为一家人经济支柱的图书仓库管理员吉冬华,他们在同一间急诊室擦肩而过,却不知日后将迈向同样的命运。他们中有人肺功能永久受损,短短半个月内失去20公斤体重,失去自己热爱的工作,却无人向她道歉。有人失去了自己挚爱的父亲,却也因此又失去了来见父亲最后一面的亲人,被孤零零地留在这个世界。有人在隔离病房备受病痛折磨,却始终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被称为“微笑男孩”。

    他们不只是被编码的患者,疾病风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爱,也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说出不会遗忘、会永远记住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应该记住什么,必须找回“人”,而非“数字”。——金琸桓

  • 猫眼

    作者:[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透过这颗猫眼弹珠,我看到了我的整个人生。”

    画家伊莱恩从来没有想过,时隔多年会再次回到家乡。

    等待着她的不是故地重游的喜悦,而是挥之不去的“童年的鬼魂”——科迪莉亚,她的挚友与敌人,她源源不断的痛苦的制造者。

    孤立、敌视、精神暴力,曾让伊莱恩生不如死;而只需要一次妥协,暴行就会步步升级。

    成年后的伊莱恩,仍旧无法走出童年的阴影,只能不断逃避那段至暗的岁月。

    其实,只要狠心反击一次,就能挣脱虚假的友谊。

    ★只要狠心反击一次,就能挣脱虚假的友谊。

    ★《使女的故事》作者阿特伍德代表作!

    ★深入女性友谊中虚假的一面,以致命的准确性揭开了女性成长过程中共同的伤疤。

    ★60年来,阿特伍德一直引领世界文学

    ★炙手可热的诺奖候选人:诺奖赔率领先村上春树,石黑一雄因她没有获奖而向她道歉!

    ★横扫140多项世界重磅文学奖:2次布克奖、2次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卡夫卡奖、英国代顿和平奖……

    ★作品被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50余国,与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起进入名校教学提纲。

    ★《纽约时报》盛赞:《猫眼》比《使女的故事》更加真实!

    ★阅读阿特伍德,就是阅读所有女性共同的命运。

    没有比《猫眼》更好的描写女孩间互相霸凌的小说了!——《卫报》

    噩梦般的、令人回味的、令人心碎的。——《纽约时报》

    相比《使女的故事》中女人的未来,《猫眼》直面女人的过去,描绘了一个更有血有肉的故事。——《纽约时报》

    自格雷厄姆·格林和威廉·戈尔丁以来,还没有一位小说家如此有力地捕捉到校园霸凌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阿特伍德的权力游戏是由小女孩玩的!——《倾听者》

    阿特伍德的所有优点都在这本书里:狡猾的幽默、不留情面的观察、尖锐的散文风格。《猫眼》是一本会让无数读者着迷的小说。——《科克斯书评》

    我一直认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很快就能获诺贝尔奖,且我现在仍这么想,仍希望她得奖。——石黑一雄(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特伍德非常擅长切换视角、调用各种各样的叙事者,推荐所有人阅读她的小说。——厄休拉·勒古恩(传奇科幻作家)

  • 有一年

    作者:天然

    《有一年》是知名插画师、畅销漫画作品《生活蒙太奇》作者天然的插画作品集。

    这是一个生活观察者对美好生活无时无刻的记录。同时也是一个关于美的创作试验:连续365天每天3小时的生活速写,700多幅作品合集,呈现如诗如画的有一年。

    这一年里,天然的画笔带我们光临了生活中无数的美好场景和温柔角落。在冬日的书店,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有慵懒的猫咪和温暖的错觉;在半梦半醒的清晨,大家步履不停地梦游着奔向远方;儿时的旧物不经意地展现在眼前时,被冻结的时间似乎躲藏在弹珠里的气泡中;而猫咪们的慵懒,总是幸福得迷迷糊糊……

    天然说:“有一年,有多彩的音律,有诗歌和细语,以及追逐时光时洒下的点点斑斓。”《有一年》,不只是画笔记下的那一年,更是我们所有人的任何一年。期待与各位一起回首这《有一年》的漫漫时光。

  • AI未来进行式

    作者:陈楸帆 / 李开复

    李开复博士联手科幻作家陈楸帆,预测无限接近真实的科技未来

    解析未来20年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趋势,思考科技落地对人与人类社会的冲击

    刘慈欣、杨立昆、萨蒂亚·纳德拉、瑞·达利欧、贝尼特·米勒等强势推荐

    .

    AI时代已经开启,在我们面前,机遇与挑战并存!

    ☆《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2021年度图书

    ☆ 惊艳的科幻小说+深刻的科技分析,预测并描绘未来20年科技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突破性创作

    ☆ 洞察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发展,当深度学习、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量子计算等技术走向成熟,

    以及颠覆性新技术出现并发力之前,人类应做好必要的角色转换和应对准备。

    ☆ 打破时空局限,置身于境思考人类与科技的未来,审视科技与社会变迁下人的情感、思考和理想。

    .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与科幻作家陈楸帆创造性合作,畅想了 20 年后在人工智能等科技影响下的人类世界。书中 10 个引人入胜的短篇故事,展示了一系列令人大开眼界的未来场景——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娱乐方式、自如使用人类语言的虚拟伴侣、 没有“司机”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能够以假乱真的照片和视频,以及基于量子计算、计算机视觉和其他 AI 技术的展开应用。

    在这些故事给读者带来惊奇体验的同时,每一个故事之后的科技评论则让我们进行突破性的深度思考——人工智能能否帮助人类从根源上预防疫情?人们该如何应对未来的职场挑战?在人工智能主导的世界中,该如何确保文化多样性?人们如何教导下一代适应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新社会?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其所隐含的人性拉锯战?……

    通过阅读这些有关未来的技术蓝图与分析,相信你我将能更真切地看到人类未来将要前进的方向。

    欢迎进入 AI 未来进行式!

    .

    【赞誉】

    本书有着开创性的结构,用前所未有的跨越文本的多视角,展望人工智能构造的未来,让我们从理性上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从感性上触摸未来的质感和温度。生动逼真的科幻想象与严谨深入的技术论述完美结合,让本书无论是从科幻还是从技术现实的角度,都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 刘慈欣 《三体》作者、雨果奖得主

    .

    有胆识之士才敢于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科技界先驱和洞悉未来的科幻作家携手打造这本开创性的书,对科技如何改变人类未来生活这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做出了大胆而深远的预测。

    —— 杨立昆 图灵奖得主、元宇宙(脸书)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

    陈楸帆的创作实力,加上李开复的科技功底,建构出令人好奇又担忧的AI 未来新世界。通过阅读这本引人入胜的好书,就能明白那些前沿领域的科技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完成优化并走向成熟,理解它们对人类的意义。

    —— 萨蒂亚·纳德拉 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一本难得的未来学佳作,读来扣人心弦,趣味盎然,又发人深省。

    —— 瑞·达利欧 桥水基金创办人、畅销书《原则》作者

    .

    这是一本让人难以释卷和大开眼界的书,帮助人们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 马克·库班 美国著名投资人

    .

    人类决意创造一个新世界,可是这个不一样的世界适合我们吗?冲击我们想象力的变化正在发生,这些变化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尚不确定。通过这本书,李开复和陈楸帆对即将到来的人类未来做出了极其深入细致的思考、洞察与展望。

    ——贝尼特·米勒 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导演(《点球成金》、《狐狸猎手》)

    .

    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我们到达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本书以令人赞叹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描绘了这一关键时期,堪称同类书中的翘楚。

    ——阿里安娜·赫芬顿 Thrive Globa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

    这本书把科学和科幻完美地结合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描述了我们在塑造惠及全人类的科技未来时所面临的挑战。

    ——马克·贝尼奥夫 Salesforc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人类的善意

    作者:[荷]鲁特格尔·布雷格曼

    试着想象一下,有一架飞机失事紧急降落,着陆后断成了三截。机舱里浓烟滚滚,飞机上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必须离开这里。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在A星球上,乘客们纷纷询问邻座的人有没有受伤。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第一时间被救出了飞机。人们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去救助他人,哪怕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人。

    在B星球上,大家为了自身安全各自匆忙逃离。于是恐慌爆发,出现了推搡和踩踏现象。一些儿童、老人和残疾人被踩在了脚下。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今天生活在哪个星球上?

    在《人类的善意》中,鲁特格尔·布雷格曼告诉我们,大约有97%的人认为我们生活在B星球上,然而真正的事实是,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都生活在A星球上。

     如果说有一种信念将左派和右派、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古代思想家和现代思想家团结在一起,那就是人性本恶这一心知肚明的假设。这个概念驱动着报纸头条,指引着塑造我们生活的法则。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从弗洛伊德到平克,这种信仰的根源深深扎根于西方思想中。我们被教导说,人类天生自私,主要受私利支配。

    但如果这不是真的呢?布雷格曼为过去20万年的人类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旨在证明我们天生良善,更倾向于合作而不是竞争,更倾向于信任而不是不信任。事实上,这种本能有着坚实的进化基础,可以追溯到智人的起源。

    从现实的蝇王到战争后的团结,从津巴多的监狱实验到曼德拉孪生兄弟的故事,布雷格曼向我们展示了相信人类慷慨与合作的现实,慷慨与合作对社会运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我们把人想得更坏的时候,政治和经济似乎也会变得更坏。但如果我们相信人类的善良和利他主义的现实,它将成为实现社会真正变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