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后翼弃兵

    作者:[美] 沃尔特·特维斯

    《后翼弃兵》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肯塔基州一名8岁孤女贝丝·哈蒙偶然接触国际象棋,并最终成长为国际象棋顶尖大师的故事。性格安静的贝丝依靠自身天赋与纯粹热爱,一路杀入由男性主宰的竞技世界,如同棋盘上不起眼的小兵一步步升变为皇后。本书情节紧凑,展现了天才棋女璀璨的职业人生与孤寂焦灼的内心世界,也刻画了一位孤儿如何实现自我教育。

    另附青年作家、翻译家、本书译者于是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本书技术顾问侯逸凡的精彩对谈“棋局之外”。

    如果你曾感到失落、不被接受或认可,同时默默渴盼深埋内心的力量能以某种方式拯救自我,那你就会喜欢《后翼弃兵》。——《纽约客》

    女主人公贝丝跨越了人类社会中传统的、刻板的界限,我相信这是很多当代读者喜欢她的原因。——于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证言》《云游》译者

    《后翼弃兵》小说中文版备受广大剧迷和棋迷朋友们的期待,相信会助力国际象棋在中国的推广。——侯逸凡,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 艺术的起源

    作者:[日] 杉本博司

    ★ “艺术的起源,其实就是想尝试追溯人类的精神史。”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随笔集,从科学、建筑、历史、宗教等层面,展开对人类意识起源的探讨,对人类精神史的追问。于是,我们有幸得见当代艺术与过往人类意识活动交织的吉光片羽,并一窥杉本博司所勾勒的人类精神史面貌。

    ★ “与其说我的作品是通过语言进行解释说明的,不如说它们是因语言而引发触动,并在混沌的意识中呈现出的形式。”杉本博司以文字记录触发摄影的意象,回溯自我创作的因缘际会,将思索与创作历程全然呈现于我们面前。

    ★ “我,是被耽误了千年光阴才出生的。”杉本博司作品系列重版出来,《直到长出青苔》《艺术的起源》《现象》同步上市。

    ***

    “人类的想象力一直是通过艺术来加以表现的。……艺术的起源,其实就是想尝试追溯人类的精神史。”《艺术的起源》并不是探讨人类艺术之起源历史,而是杉本博司以摄影为媒介,追溯人类精神史的尝试。他追溯人类科学精神的起源,以实验重现放电现象、光学原理等科学发现,以此创作出《放电场》《法拉第笼》《偏光色》等经典作品。

    他以烛光呼应人类在靠灯火度过漫长黑夜的集体记忆,创作系列作品《阴翳礼赞》。他拍摄人类制作的现成物,串联起由史前至今的历史连环画。他探讨人类意识的起源,以光学玻璃塑造五轮塔,探究人类宗教情感的来源。他将自己的摄影、建筑设计与收藏结合起来,效法杜尚,创作出“杉本式”装置艺术。他还将自己制作的“作品”、收集的“藏品”与语言和意象联动起来,构成不同寻常的艺术实践……

    杉本博司的创作由语言而触发,又以文字将思索与创作历程全然呈现于我们面前。当杉本博司对人类处境的思索越发明晰,我们也就能看见他涉足更多人们未企及与尝试的全新领域,并以执著的探索精神将它们诠释得淋漓尽致,令人激赏。

  • 中国美术五千年

    作者:杨琪

    读懂中国美术,就是读懂中国人审美语言。24个朝代,50位名家,300幅传世画作,构筑上下5000年的风雅传承。

    本书按照时间线,讲述中国美术的风格演变、技法沿革、题材变迁,解析历代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中看见对天人和谐的祈盼,从商周青铜器中看见对礼乐制度的坚守,从敦煌壁画中看见慈悲天下的佛家精神,从山水画中看见寄情高远的文人情怀……美术里的中国,既淡雅、悠远,又庄严、宏伟。

    看见中国人古今相连的审美情趣,也看见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美术中见中国。

  • 建造

    作者:[印] 罗玛·阿格拉瓦尔

    ◎编辑推荐

    百米高楼晃动导致集体恐慌

    高层爆炸导致大楼大面积坍塌

    双子塔被撞之后由火灾引发的多米诺悲剧

    ……

    新加坡对雨水的回收利用

    从达尔文树皮蛛身上获得的筑桥启发

    加入细菌从而可以“自愈”的混凝土

    ……

    建筑的浪漫表现力背后,是工程学对实际生活问题的朴素回应

    工程师面对不可预料之风险的黑匣子思维,以及对未来建筑的野心与想象

    ——我们敢想的,工程师都能实现

    ◎内容简介

    结构工程师罗玛·阿格拉瓦尔从专业角度,带领我们解析建筑的成形过程。她从最基础的结构和材料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在水下开凿隧道,如何在最宽和最深的河流之上架起桥梁,某些地区又如何驯服大自然中宝贵又难以捉摸的水资源。她生动地讲述了历史中充满野心和想象力的有识之士,介绍了万神殿的混凝土穹顶是如何完成的,摩天大楼如何一步步拔地而起,人类如何以更高的高度突入天际线。罗玛不逃避失败的案例,审视了多个建筑事故悲剧,反复强调工程师从灾难中学习的重要性。她与我们分享了见证自己第一个有形贡献的喜悦,也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工程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朴素导向。书中还收录了罗玛的手绘说明图。

    ◎媒体推荐

    阿格拉瓦尔是罕见的人才……她将激励那些正在考虑进入工程行业的年轻女性。人们可能羞于承认他们对某些事物的天然喜好,而她在解释不起眼之物的魅力时大放异彩。

    ——《纽约时报·书评》

    阿格拉瓦尔有一种天赋,她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现象……阅读这本书真是一种享受。

    ——《金融时报》

    本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提供了个人洞察的生活和广泛成就的女性结构工程师的成就,并以平易近人和引人入胜的方式教授关键的工程概念。

    ——《科学》杂志

    ◎名人推荐

    太棒了!这本有趣的书剖析了我们身边的结构,揭示了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结构背后的故事。

    ——盖亚·文斯(Gaia Vince)

    作者用清晰的解释和引人入胜的插图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复杂的结构工程原理,这本书让我突然开始用一种新的视角关注我路过的那些建筑!

    ——埃伦·斯托芬(Ellen Stofen),NASA前首席科学家

  • 未竟的依恋

    作者:[西] 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

    西班牙殿堂级心理学家,浓缩50年研究成熟佳作。

    那些未曾释怀的过往与心结、生活的种种境遇,如何影响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探索是为了更好的疗愈,每个人都有超越创伤的能力,只要你下决心选择它。

    ◆ 内容简介 ◆

    人类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共同之处: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

    我们早年受过的心理创伤有明显的侵犯,如身体虐待;也有隐形创伤,如在要求严苛的环境中长大、毫无预料地被羞辱、一部分性格或需求被完全禁止、情绪被忽视,等等,在成长过程中重复发生并累积起来,逐渐摧毁我们的安全感和自尊心。

    曾经压抑的创伤和没能释怀的过往,在相似的情境下会被唤醒,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这时我们的行为或话语,很容易伤到我们最亲近的人,包括我们的孩子。我们会不自觉地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作者指出,人是关系性的存在。他在探讨人类关系复杂性的同时,从深度的自我探索开始,修复内在的依恋模式,进而提高心智化的程度与认知自信,培养共情能力,让我们在当下与未来更好地经营关系。重要的是,你要相信,每个人都有疗愈自己的能力。

    ◆ 编辑推荐 ◆

    ※【西班牙殿堂级心理学家,浓缩50年临床经验与研究,成熟佳作】

    ※【集合成人依恋访谈(AAI)、镜映思维、心智化等心理学理念,以及关系探索·创伤疗愈·依恋修复·情感关怀·重建自信等议题】

    我们如何被周围的人与环境影响,成为今天的自己?

    生命早期的情感联结如何影响我们日后的关系模式?

    那些未化解的创伤,未解开的心结,会悄悄跟随我们吗?

    当我们为人父母,如何给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

    本书是一本探讨人与自我、朋友、孩子,乃至这个世界,

    如何有正向的互动,并建立更好的关系的书。

    通过检视我们的生命历程,你会有很多惊喜的体验。

    你将有机会去重新面对内在未曾修复的隐形创伤与心结,

    也有机会发现自己身上被压抑过的需求、愿望、潜能,

    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更好地经营家庭与社会关系,

    从内在的整合,走向外在更广阔的未来。

    人的一生是不断收集自我的过程,

    愿读罢本书的你,可以整顿身心,

    与这世界拥有更多的互动,

    活出自信、洒脱、丰富的人生。

    ◆ 作者简介 ◆

    [西] 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

    卡洛斯是心理学博士,大学教授,也是大学家庭研究所的成员,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提供私人心理治疗。

    8年来,他一直在负责“第一联盟:修复早期的依恋关系”,这是一个专注于与弱势家庭以及幼儿园和学前学校建立联系的干预项目。

    他是《第一联盟:加强和修复早期依恋》(Gedisa, 2008)一书的合著者。

    他是《开放精神分析》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发表过关于早期关系创伤、以情感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与家长团体的治疗工作,或在风险条件下养育子女的知识性和研究性文章。

  • 大脑传

    作者:[英] 马修·科布(Matthew Cobb)

    漫漫几千年

    人类对脑的认识走过了哪些里程碑?

    积淀数十载

    有关脑的关键思想正在等待何种变革?

    -----------------------------

    【内容简介】

    我们的感觉和身体活动的指令来自何方,情绪、意识、学习与记忆等认知活动的居所又在哪里?自有文字记载起,人 类对这些问题就从未停止过好奇。漫漫几千年来,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从朴素、粗浅的心灵中心观,走到了精细、深入的脑中心观。脑,这个“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吸引了人类历史上无数最聪颖的头脑去破解它的秘密。

    在认识脑工作机制的过程中,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隐喻,这些隐喻无一不受技术、时代以及人类当时对脑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会被新的隐喻所取代。在《大脑传》中,作者马修·科布以脑的隐喻为切入点,介绍了人类脑的认识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以及那些做出伟大发现的科学家。从心智源自心脏的观点到把脑视作机器的机械观,从电与神经活动的关系到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学说,从神经信号如何表征信息到脑功能的局域化定位与分散式分布之争,从把脑看作一成不变的电路到把脑视作一个具有可塑性的网络,作者历数了人类对脑认识的曲折演进历程,讲述了脑科学研究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勾勒出了一部群星闪耀、波澜壮阔的科学史诗。

    -----------------------------

    【编辑推荐】

    ★ 根据能够查到的资料(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做过检索确认),本书是首部简体中文通俗脑科学全史

    ★ 这是我一生中出版界出版的所有关于脑的图书里最好的那一本(没有之一)。——理查德·C. 阿特金森,美国五院院士(会士)、加州大学系统荣休校长、美国科学促进会前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前主席

    ★ 如果你对神经科学一无所知,并且希望快速了解这门科学,不妨试试这本精彩的书。——《科学美国人》

    ★ 入选六家英美著名媒体年度图书书单:《泰晤士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每日电讯报》《科学新闻》《大众科学》《新政治家》

    ★ 唯一入围英国最具影响力的非虚构图书奖贝利•吉福德奖2020年决选名单的科普图书

    ★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陈嘉映、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仇子龙联袂作序

    ★ 全院士英美专家推荐阵容;神经科学家、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鲁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联合推荐

    -----------------------------

    【媒体、学者推荐】

    这是我一生中出版界出版的所有关于脑的图书里最好的那一本(没有之一)。——理查德·C. 阿特金森,美国五院院士(会士)、加州大学系统荣休校长、美国科学促进会前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前主席

    对人类探索脑如何发挥作用的浩瀚历史做了精湛的考察,其范围之广、程度之细、见识之深令人叹服。——迈克尔·加扎尼加,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思想深邃、发人深省,真希望我能写出一本这样的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一直思考这本书中的内容,其中一些将是未来脑研究的起点。——玛丽娜·皮乔托,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神经科学杂志》总编、耶鲁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学术性和奇妙性兼具的有趣指南,介绍了推动人类对脑认识的科学进展,以及取得这些进展的非凡人物。——克里斯·弗里斯,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一部智识的力作,出色地展示了历史方法往往是解释科学难题的最佳方式。——亨利·马什,神经外科医师、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

    一部雄心勃勃的思想史。——《自然》杂志

    科布的博学和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带我们踏上了一段迷人的旅程。——《科学》杂志

    如果你对神经科学一无所知,并且希望快速了解这门科学,不妨试试这本精彩的书。——《科学美国人》

    如果你想只读一本书来了解脑科学的过去与现状,这本书大概是不二之选。——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

    这是一部有趣而又引人思考的科普著作。它用有创意的手法描述了人类对大脑认识的历史,不仅展示了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理解自己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还启发了我们未来该如何做脑研究。作者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对大脑的工作机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常常迸发出一些闪光的思想。——鲁白,神经科学家、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

    一本精彩绝伦的科普书,描绘了西方科学界认识大脑的历程。作为一个演化了五亿多年的器官,脑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就像一个内在的小宇宙。对脑的探索与对宇宙的探索一样震撼人心。人类素有用已知“隐喻”未知的习惯,“脑是机器”就是一个例子。在历经液压动力、发条装置、电报网络、电话交换机和当前的计算机后,这个“机器”隐喻已近强弩之末,下一步该向何处去?这本书教诲我们,科学中最重要的五个字是“我们不知道”。由未知生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证能力,在我看来,正是人类大脑的卓绝之处。——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评人

  • 肖邦:生平与时代

    作者:[英]艾伦·沃克(Alan Walker)

    【内容简介】

    基于长达十年的研究和来自华沙、巴黎、伦敦、纽约和华盛顿特区档案馆的大量一手资料,艾伦·沃克的重要著作《肖邦:生平与时代》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对这位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论述得最为全面的英语著作。这是一部去伪存真的传记,旨在澄清长期以来围绕肖邦的诸多错误说法与传闻。《肖邦》对作曲家戏剧性的一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特别关注了肖邦在波兰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以及他和乔治·桑共同度过的九年感情生活。沃克在这本权威传记中以前所未见的清晰笔触对肖邦及其音乐进行了解读,使这位19世纪最为神秘、最受人们喜爱、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

    【媒体评价】

    一座真正的里程碑。对于“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它是一部无与伦比的著作;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它澄清了一些荒诞不经的说法和令人惊奇的发现;对于音乐家来说,它包含了大量的深刻见解……为寻求肖邦生平的真相,沃克不遗余力地翻遍了所有资料。这本书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是一部深刻的编年史,开卷阅读,读者仿佛与作曲家共度了一生…… (《肖邦》)是多年来最重要的一部肖邦传记,未来也将被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珍视为权威著作。——杰西卡·杜琴(Jessica Duchen),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艾伦·沃克让人们对肖邦生平的许多方面有了新的了解,并澄清了一些错误的说法……虽然内容十分严谨,但这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传记依然引人入胜、精彩好看。 ——《经济学人》

    以其代表作《李斯特传》中的广阔视角、丰富细节和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艾伦·沃克推出了一部关于弗里德里克·肖邦的巨著,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传记很可能将成为关于这位波兰音乐大师的最重要著作。沃克以生动的文笔讲述了肖邦在华沙时快乐的童年和青年时光、他离开祖国后不幸但高产的成年生活、他的爱人、他与肺结核的斗争以及他最终在39岁因肺结核而殒命的经历。本书还深入探讨了肖邦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必备读物。——哈维·萨克斯(Harvey Sachs),著有《托斯卡尼尼:有良知的音乐家》(Toscanini: Musician of Conscience)

    (一本)内容丰富的权威传记……包含了肖邦主要作品相关的大量信息和深刻分析,不仅适合专业音乐家阅读,非专业人士也会被沃克精彩的叙事和优美的文笔所吸引。 ——《出版者周刊》(星级书评)

    传记作者常常需要对大量的内容进行梳理。在肖邦的权威写照《肖邦:生平与时代》中,作者艾伦·沃克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传记如同一首复调音乐,将各方面的信息巧妙地交织在了一起。  ——科琳娜·达·丰塞卡-沃尔海姆(Corinna da Fonseca-Wollheim),《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理想的作曲家传记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对艺术家生平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深入探讨,并核实所有可获资料进行验证;透彻解读作曲家的个性(如有可能应带有一些感情);对作品的分析应对学者和公众有所启发,促使人们重新去聆听这些音乐作品。艾伦·沃克的《肖邦:生平与时代》成功地做到了这三点……它内容严谨、学术性强,将肖邦的故事娓娓道来,是当今最优秀的一部肖邦传记。——蒂姆·佩奇(Tim Page),《华盛顿邮报》

    这部文学盛宴足以让所有人大饱眼福,很可能入选本年度最佳文学传记……沃克的叙事风格恰恰体现了肖邦的风格:他以轻盈、细腻的笔触进行敏锐的推理,以柔和而华丽的文笔对作曲家进行刻画……沃克对这一课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研究,从他十年如一日地对大量一手资料进行的广泛调查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理查德·霍兰(Richard Horan),《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终于,权威的肖邦传记出现了。这一重要的新研究成果是一部杰作,对于专业人士和普通音乐爱好者来说都是必读佳作。书中充满了具有启示性的信息、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以及通俗易懂的音乐解读。所有这一切都以描写细致的时代背景为基础。沃克的文风优雅、富有文学性、极具感染力,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透彻而权威……沃克深谙叙事之道,不愧为精彩的《李斯特传》的作者……沃克也对钢琴演奏技巧及其音乐效果十分在行。就像绘画类书籍中对颜料和笔触的讨论一样,这些段落有一定专业性,但没有过多术语,因此通俗易懂,从未接触过钢琴的人也能轻松理解。 ——斯蒂芬·沃尔什(Stephen Walsh),《卫报》

  •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

    作者:〔法〕弗朗索瓦·孚雷 / 〔法〕莫娜·奥祖夫 主编

    ※法国大革命史系列压轴之作

    ※一部革命政治的表象史

    【编辑推荐】

    法国大革命在现代中国的历史话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时代各流派代表学者研究法国革命史的经典作品大多被译成了中文。《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作为法国大革命修正派史学的重量之作,是大革命史系列的一部压轴之作,其中译本出版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内容简介】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是法国大革命修正派史学的代表作,亦可谓迄今为止大革命史系列的压轴之作。由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修正史学代表人物弗朗索瓦·孚雷和莫娜·奥祖夫带领的专家团队,对法国大革命做全面梳理和重新评价。

    本书形式乃属首创,名为辞典,词条为目,但并非简单解释。全书精选105个关键词作为词条,每一词条呈现为一篇长文,极具阅读性。辞典共设五卷,分事件、人物、制度、观念、阐释而述之。每词条后皆附参见条目,书末设索引,便于读者关联查考。

    全书具有一种深刻的融贯性:“批判”主旨贯穿全书,打破独断的理论和确定性的解释,将历史话语还原于现场,开拓一条政治文化研究的新路。

    “其他任何历史争论,都没有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争论那样激烈和尖锐。”围绕大革命的争论是否就此终结?大革命是否终结?这部“革命政治的表象史”或是一个极好的出发点。

    【专家推荐】

    各方面而言,这本一千多页的辞典都是一部学术里程碑 ,一部由原创且具启发性的描述、少见的高质量文字构成的精雅之作。

    ——米歇尔·佩罗(Michelle Perrot),法国历史学家

    这是一本精彩的文集,几乎涵盖了法国大革命的方方面面,由目前研究法国大革命史的最有影响力的学者撰写。作为一个整体,该书令人惊叹地证明了政治对大革命的持久意义而言所具有的核心地位。

    其中一些文章——孚雷执笔的“基内”、伊戈内执笔的“无套裤汉”、奥祖夫执笔的“革命宗教”——堪称微型的杰作。二百周年纪念不可能有比它更丰富更启人心智的智识盛宴了。

    —— 西蒙·沙玛(Simon Schama),英国历史学家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法国大革命史专家弗朗索瓦·孚雷观点的代表性宣言。孚雷先生及其合作者重燃对现代民主的哲学性问题的兴趣,并表明了法国大革命在建立现代政治辩论界限方面的重要性。

    —— 林·亨特(Lynn Hunt),美国历史学家,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

    作者:[美] 威廉·夏伊勒

    【名人评价及推荐】

    历史学家夏伊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落败于希特勒第三帝国之过程的目击证词,生动而令人感慨。——《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补全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品,同样卷帙浩繁但可读性极强,再度呈现出夏伊勒的亲身经历和他对大量历史材料的消化吸收。——《柯克斯评论》

    威廉·夏伊勒不仅是法国在二战中失利崩溃这段历史的研究者,还是亲历者。他目睹法国这一欧洲大陆的军事强国面对纳粹德国的入侵毫无抵抗之力,在短短六星期之内就彻底沦陷。这是如何发生的?在对遗留的大量档案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并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首脑、将军、外交官和普通民众做了数百次访谈之后,夏伊勒在本书中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法国亡于内耗。这种内部的分裂与矛盾可以上溯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并不因战争的爆发而稍有减缓。本书记录并分析了二战爆发前后法国国内外发生的各项重大事件,并详细记述了各方人物的思想与行为。

  • 清代刻工与版刻字体

    作者:郑幸

    刻工研究一直是传统文献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本书是迄今为止部对清代刻工作多角度、多层次研究的著作。全书共分五章,分别对清代刻工的题名方式、数量与分布、组织运作形式、代表性刻工的刻书活动及其与出版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写样者、刻工对清代版刻字体风尚的影响等问题,展开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全书一方面立足于版本学、目录学等传统文献学科,搜集与整理了数千条刻工题名材料,从而奠定了比较深厚的文献基础;另一方面,又尝试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出版史、文化史、艺术史、经济史等其他领域,将刻工这一群体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同时始终贯彻宏观与微观两种视角,既有对清代刻工整体情况的全局性把握与观照,又有对具体个案的细微分析与考述,从而使整个研究显得更为系统深入。总的来说,相比此前多局限于刻工名录整理等范式的简单研究,本书实际上是尝试从刻工这一群体入手,对整个清代出版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一定的思考与探讨。

  • 交换之物

    作者:[美]柯浩德(Harold J. Cook)

    本书是作者潜心研究20余年的经典作品,重新解释了科学革命的原因,厘清了近代科学发展与商业全球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作者将焦点放在荷兰的黄金时代。17世纪,远洋贸易的繁荣将“新世界”带到欧洲人眼前,荷兰掀起“郁金香热”。为了得到一颗球茎,有些人甚至不惜卖房卖地。曾被当作洋葱吃掉的郁金香球茎,成为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伴随着商业全球化的发展,人们不仅享受着未知世界的财富,更渴望全面了解客观世界,目光从探索神学的世界转向关注世俗世界,从追问神谕转而追逐利益——靠倒卖商品和信息为生的经纪人出现;东方的药材、香料在欧洲迅速流行;不带任何宗教偏见的新型大学建立;荷兰医生可以和在日本的同事一起研究针灸和艾灸,翻译中医文献……

    贸易与交换不仅让世界各地的商品物资流通,更带动了知识、文化的传播,信息经济兴起,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随之改变,激发了科学的诞生。

    柯浩德将大航海时代的经济史、社会史、医学史、思想史整合在统一的框架内,发现科学革命是由商业、交换全球化引发的,科学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交换的历史。

  •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作者:侯灿

    1979年,乘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之机,中央电视台邀请新疆考古研究所对楼兰古城古道进行调查、考察。1980年3月,楼兰考古队进军楼兰,对古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考察与发掘,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沙漠考古,填补了我国科研工作者以往没能进入楼兰古城遗迹进行考古发掘的空白,并且纠正了既往学者的一些认识。具体来说,本次考古调查与发掘的主要内容与收获包括:寻找城墙遗迹,重新勘定了古城的确切位置;发现了由城内由西北流向东南的古水道遗迹,对城市的用水问题与结构布局有了新的认识;着重考察清理了城中的佛塔与房屋遗址,采集到许多细石器文化标本与魏晋时期的文物,特别是出土了60多枚汉文木简文书;发掘了城郊的平台墓地和孤台墓地,确定墓葬的时代是两汉时期。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之上,丰富了对于楼兰王国的史前文化时期、两汉时代与魏晋时期的历史认识。

  • 圣山来客

    作者:威廉·达尔林普尔

    1994年下半年,威廉·达尔林普尔再次踏上旅途。他沿着古代拜占庭帝国的“丝绸之路”穿越中东地区,循着拜占庭修士、旅行家和口述历史学家约翰·莫斯克斯在公元六世纪时走过的路,探访希腊、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以地区和埃及西北部地区的仍存或已成废墟的基督教堂、修道院乃至洞穴和石柱,偶遇或者专门拜访对相关历史有所了解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人,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对历史的回溯,展现了旅途中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元的文化及悠久的历史,也描摹了战乱之下普通民众艰辛的生活,亦呈现了复杂的教派矛盾、家族血仇和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对中东地区局势的持久影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流离失所的普通民众的悲悯与同情。

  • 滚尘

    作者:亲爱的桂花树

    ★豆瓣阅读长篇拉力赛女性组榜一,评分9.2

    126万阅读,5.4 万票选,1万收藏,好评如潮!

    读者评价:“原来文字真的能让人坚强!”“你凝视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

    ★都市反转版《灰姑娘》,20+独立女性必读情感小说

    在原生家庭困境中学会坚强,在名利场中读懂爱情、婚姻和人 性

    ★金句频出,语言老辣,哲理趣味缺一不可

    没有什么比金钱的烈火更能摧毁人类虚伪的面具了,是不是?

    ——在这里读懂人性

    自以为真心相爱的人不在少数,但只有在逆境之中还不放手的感情,才有资格被称为爱,其余的那些,不过是命运的随机安排。

    ¬¬——在这里读懂爱情

    婚姻对爱情本身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它是个锁链,把无根而发的华丽情感跟扎实无趣的人生绑在一起,从此两者调和共存,一损俱损,一荣共荣。

    ——在这里读懂婚姻

    一个女人跟一个有妇之夫纠缠这么久,不是为了他的钱就是为了他的肉,爱这两样哪一样都算是爱他。

    ——还有婚外情

    ————————【内容简介】————————

    贫户养女李凤玉和豪门独子刘畅的爱情即将修成正果,却引发了一场逐步扩大的商战,身涉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想利用这场即将到来的婚姻关系获取点什么。

    他们或多或少地利用她,或轻或重地逢迎她,或真或假地亲近她。

    而她,从来都是最顺从的羔羊,最好的命运就是在名利场顶耀眼处的祭台上被献祭。

  • 时间足够你爱

    作者:(美) 罗伯特·海因莱因

    【故事简介】

    他是前无古人的长寿者,从19世纪活到星际殖民时代,活了足足两千年。

    他是智者中的智者,亲历过人类两千年的历史,提炼出逢凶化吉的生存大智慧。

    他是拉撒路·朗,人类独一无二的老祖。

    在一场“一千零一夜”式的豪赌中,他将向你诉说“一千零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他倾听过一个AI柔肠百转的告白,给同父同母、却毫无血缘关系的亲兄妹主持过婚礼,在病床前吻别过深爱却短寿的爱人,为一个最不该爱的人穿越时空……

    当时间终于足够我们酣畅淋漓地去爱,或许我们终于有机会,在时间的尽头一窥爱的本质。

    【编辑推荐】

    ■我活了两千多年,谈了1001场恋爱,或许领悟了爱的本质。

    ■改变现代爱情观的先锋科幻名作

    ■海因莱因一生的集大成之作

    ■海因莱因:科幻三巨头、11次雨果奖得主,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终身大师奖得主

    ■海因莱因遗孀亲自修订,还原多处删减原文,更贴近海因莱因创作初衷

    ■长寿者和短寿者能相爱吗?没血缘关系的亲兄妹能相爱吗?人和人工智能能相爱吗?

    ■翻开本书,识破基因、时间、习俗、形式的障眼法,锁定爱的本质。

    【媒体名人评价】

    ■包括我在内,科幻领域几乎所有作家又一次开始有意识地、彻底地模仿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系列作者)

    ■每一位科幻小说家都会发现,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变得更容易了,因为海因莱因让这个领域变得更受尊重,迟早我们都会从中受益。在海因莱因和原子弹之间,人们很难再认为科幻小说是幼稚和愚蠢的。——艾萨克·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系列作者)

    ■因为海因莱因,我才开始读科幻。——乔治·R·R·马丁(《冰与火之歌》系列作者)

    ■1941年以来,没有人能在不理解海因莱因所建立的理论和实例的情况下写出一流的科幻小说。——罗伯特·西尔伯格(雨果、星云奖得主,科幻小说名人堂成员)

    ■正是海因莱因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塑造了我们那一代的科幻作家,以及当代每一位创作科幻文学或科幻电影的人。《双星》即这一系列小说中的代表作。——康妮·威利斯(11次雨果奖、7次星云奖得主)

    ■海因莱因先生那光芒万丈的文学才华给予了我在战后的废墟中活下去的信念、希望和勇气。罗伯特·海因莱因是我的老师和恩人。——矢野彻(日本战后科幻小说领军人物,日本科幻作家协会主席)

    ■我愿意坐在他的足旁(聆听教诲)。——吉恩·罗登伯里 (《星际迷航》系列之父)

    ■如果海因莱因没有写那些小说,如果我没有读过它们,我很怀疑我是否会有足够的智慧爬出我15-18岁之间的人生低谷。海因莱因的笔下有值得让人奋斗着去争取去讴歌的未来,有热爱生活并想努力改造生活的天才——无论前方有多少荆棘等待。他书中的角色从来都不会拥有安稳的人生,但他们一直都在坚持奋战。——J.尼尔·舒尔曼(普罗米修斯奖得主)

    ■《时间足够你爱》是一本丰富、饱满,某种意义上堪称伟大的小说。——《堪萨斯城明星报》

    ■(《时间足够你爱》是)一部厚重的小说、一部有趣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科幻史上的重要小说。——《巴尔的摩太阳报》

  • 信号

    作者:[美] 蒂姆·高特罗(Tim Gautreaux)

    ◆ 悲悯幽默之笔,写尽底层生存百态

    《信号》收入当代美国南方作家蒂姆•高特罗的十二个短篇小说新作和从他前两部短篇集中精选的九个名篇,代表高特罗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准。

    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他深爱的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些发生在北卡罗莱纳州以及隆冬的明尼苏达州。读 者仿佛置身美国南方炎热与潮湿的氛围, 看到故事中的男女为信仰和各种心事纠结,看到他们的小镇生活、蓝领工作。一台珍贵的收音机,废弃保险柜里的一台神奇的缝纫机,密西西比河上的驳船,纸牌游戏和赌场,祖父母与儿孙……他们的故事走向荒诞、不安或崇高的结局。

    2017年,《信号》被《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公共广播电台评为年度好书。

    ……

    蒂姆·高特罗从不接受随意的文字和简单的讽刺;相反,他有天赋和同情心,能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之处,他的文字具有诗歌的精确和令人难忘的特质。《信号》再次向我们证明,高特罗是美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罗恩·拉什

    长久以来,蒂姆·高特罗是我最爱读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独具风格的文字艺术家,对人心有一种独特的洞察力,细致入微而睿智。他也是那种少有的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的作家。《信号》中的故事无论新旧都同样出色。

    ——罗伯特·奥伦·巴特勒

    我在高特罗这些精彩故事写到的各种大小麻烦里,在他笔下的原始森林和衰败豪宅里,在他优美、智慧和雄心勃勃的句子里,发现了我寻找多年的诗人詹姆斯·迪基。仿佛他就在与我握手。还有弗兰纳里·奥康纳,她也在里面,要求我们所有人,别大惊小怪,讲故事就好。高特罗的作品能让他们骄傲。

    ——丽贝卡·李,《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蒂姆·高特罗的故事是微妙复杂、精心描写的世界,在这些世界里,人性得以挖掘呈现,智慧从最不可能的地方涌现。《信号》中的每个故事都很出色,都令人难忘,各有特色,但整部短篇集建立起一种有力的主题呼应,让读者以新的眼光和谦卑的同情心看待生活。

    ——吉尔·麦科克尔

  •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

    作者:[日] 下村敦史

    【内容简介】

    你有没有在网上搜索过自己的名字?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名字,成为全网追杀的猎物?

    一起震惊全国的惨案,幼女被连捅二十八刀。凶手的身份保密,名字却遭到泄露——大山正纪。

    一夜之间,只要与大山正纪同名同姓,就被怀疑为凶手,甚至沦为肆意泄愤的对象。从社交网络到现实世界,他们被逼入绝境,无处可逃。

    便利店店员、足球界希望之星、萌图绘画爱好者……

    为了夺回正常的人生,十位“大山正纪”秘密结盟,发誓要查明凶手的真身。他们渐渐发现,每一位看似普通的“大山正纪”,都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那桩看似水落石出的惨案,实则另有隐情。

    【编辑推荐】

    ◆只是上网搜索自己的名字,却发现即将成为下一个猎物!

    ◆江户川乱步奖得主烧脑推理杰作!

    ◆10个与凶手同名同姓的普通人,11段被同名同姓扭曲的人生!

    ◆登榜“本格推理BEST10”、“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

    ◆登顶日本权威书评网bookmeter人气图书!

    ◆推理大师有栖川有栖力、今村昌弘、芦泽央鼎力推荐!

    ◆倒数80页颠覆整个故事!

    ◆搜索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人,或许无异于寻找自己的分身,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分身,据说遇上就会送命。——摘自本书

    ◆直到翻开《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才发现人肉搜索比想象中更恐怖!

    【媒体及名人推荐】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完成了推理小说最高难度的后空翻!——有栖川有栖(日本推理大师)

    等我回过神来,才惊觉自己深陷重重陷阱!每翻一页,我都在感叹这本书太精彩了!——今村昌弘(日本推理作家)

    这本书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极限!——芦泽央(日本推理作家)

    前70%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样丝滑,后30%狂野飙车,刺激!——读者评价

    这议题太适合当下的网络时代了!——读者评价

    最后几页仍然在反转!你以为真凶是他,结果发现是他,看到最后居然是他!——读者评价

  • 她只说“是的”

    作者:雪莉·杰克逊

    恶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毁灭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斯蒂芬·金和尼尔·盖曼的灵感缪斯

    “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爱伦•坡最佳短篇小说奖”得主

    心理悬疑女王的暗黑作品集

    ✿“一个奇怪的念头掠过她的脑海——她突然很想拿起沉重的玻璃烟灰缸,砸向丈夫的头……”

    ✿“这里面有一栋房子 是她的家,里面住着一个美丽的陌生人,而她却在外面迷路了……”

    ✿小姑娘珍藏的红色笔记本里到底记录着什么不可示人的秘密?

    ✿古老的村庄有一个70年来一直坚持的抽奖传统,幸运儿会得到什么“礼物”呢?

    16部精彩短篇,明媚的开头,跳崖式的的结尾。命运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强行逆转,让人不寒而栗……

    —————————————————————————————————

    【内容简介】

    《她只说“是的”》共收录雪莉·杰克逊的16个短篇小说,除经典短篇《摸彩》外,大部分为首次译介的作品。有“超自然恐怖”(涉及鬼怪和异时空),也有日常生活里由于人性的恶意而导致的失控场景。

    —————————————————————————————————

    【编辑推荐】

    ✷ 无比敏锐地洞察人性中的恶意,让读者精确止步于恐惧漩涡的边缘。

    ✷ 角色常常无意识地陷入某种危险的失控状态,然后在失控状态中分裂和“黑化”。

    ✷将人心的细小缺口撕裂、扩大,静待人物命运急转直下,乃至全盘崩溃。

    雪莉·杰克逊的写作有其恐怖、幽暗、残暴的一面,也有哥特小说惯常的冷峻、写实风格,但她并没有沉浸在惊异、怪诞中,她的作品有强烈的隐喻风格,更关注对历史与人性的解读。

    -

    雪莉•杰克逊说:“我一向热衷使用恐惧,抓住并理解它,让它产生效果,强化我害怕的一个画面,全盘接受,以此作为写作的起点。”她的小说一步步将你带到一个惊诧迷幻的境地,思维之殊异与超越变得越来越不可控。置身于生活的碎片中,挖掘其中的哥特元素。正因为她的故事基于生活,当我们的感知被完全唤醒后,莫名的恐惧悄然而至。

    —————————————————————————————————

    【名人评论】

    这些故事唤醒了我童年时代最原始的恐惧。——詹姆斯•希尔顿

    雪莉•杰克逊是个令人惊叹的作家,我已经谈论过她好几次了。如果你没读过她的短篇小说,那你等于错过了一些奇妙的东西。——尼尔•盖曼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记住雪莉•杰克逊的名字,但所有人都会记得《摸彩》。——乔纳森•勒瑟姆

    【媒体评论】

    雪莉•杰克逊,为文和为人同样的与众不同。她倾听自己的声音,坚持自己的观点,远离知识界和文学界的潮流……她是独一无二的。——《新闻周刊》

    雪莉•杰克逊安静而优美的叙述会让你突然之间不由自主地打个激灵。——Esquire

  • 365天,每天一个好玩的科学启蒙

    作者:(日)千叶和义

    1 一日5分钟,图文讲解生活中无所不在的“365个为什么”,越读越爱科学!

    2 每天掌握一页,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

    3 中小学生培养理科兴趣的优良读物:从生命到宇宙,一天破解一个你最想知道的科学大秘密,在趣味中培育好奇心和探索心,获得知晓答案的乐趣!

    4 即便较难的问题,通过看生动可爱的插图也能一目了然,艰涩的科学理论,瞬间变得轻松易懂!

    5 食物、生物、宇宙·地球、身体、自然、事物的构造、发明七大类,从你感兴趣的主题走近科学

    6 可以按照日期来阅读,也可按照兴趣随意阅读。附带阅读日期栏,提升阅读动力

    7 有的问题附带猜谜,快出题让爸爸妈妈猜猜吧!

    8 《十万个为什么》前编辑、科普作家孙正凡审校并推荐

    9 环保印刷,呵护孩子健康

    ——————

    超市的鸡蛋能孵出小鸡吗?为什么感冒时会咳嗽或发烧?

    为什么会有蛀牙?为什么被蚊子叮了会感到痒?

    为什么纸尿裤可以承受那么多尿?为什么飞机可以在天空中飞翔?

    为什么要注射疫苗?打游戏太多,视力会变差吗?

    中小学生培养理科兴趣的优良读物:从生命到宇宙,一天破解一个你最想知道的科学大秘密,在趣味中培育好奇心和探索心,获得知晓答案的乐趣!

    现在就跟着《365天,每天一个好玩的科学启蒙》,一天只要5分钟,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解开神奇的科学奥秘,慢慢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 非常植物

    作者:[法] 弗朗西斯·阿雷

    植物世界的非凡图鉴

    和法国植物学家一起探访非同寻常的植物世界

    以轻盈的诗意唤起人们对热带雨林的保护之心

    从神秘莫测的动植物到

    地球上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

    诗意图鉴用细腻的手绘插图

    和优美的文字带领你探索

    变幻万千的自然万物

    文明古城的前世今生

    和尚未发掘的无人之地

    编辑推荐

    ◎本书是“诗意图鉴”系列(共五册)的第二本,植物世界的非凡图鉴。从神秘莫测的动植物到地球上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诗意图鉴”用细腻的手绘插图和优美的文字带领你探索变幻万千的自然万物、文明古城的前世今生和尚未发掘的无人之地。

    ◎法国植物学家联袂自由插画师,共同呈现不为人知的植物世界

    法国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弗朗西斯·阿雷长期在热带雨林中考察各种植物,在遇到许多外观和习性特别的植物之外,他还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趣事。阿雷和自由插画师卡琳·朵琳-弗罗热一起合作,在摄影技术日益发达的现在依然选择用手绘图的形式进行创作,以期唤起大家对于植物的别样情感。

    ◎四十年深入热带雨林考察,探索令人惊奇的植物集结成书

    本书以生动风趣的文字讲述三十余种“非常植物”的前世今生。你见过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植物吗?你听说过会跳舞的草吗?螃蟹可以在高高的树冠上繁衍生息吗?植物界的变色龙是谁?什么样的植物长得像蘑菇?什么样的植物能长在地下?还有更多神奇的植物在书中等你来探索。

    ◎重点关注植物与人、动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唤起人们对热带雨林的保护之心

    热带雨林是创新之源、多样性之源,也是美之源,本书的灵感正源于此。作为大自然的重要一员,植物与人类和其他动物都关系密切:哪些植物需要动物帮忙传播种子?“空中水族馆”的内部生活着哪些神奇的水中动物?人们采取了何种方法抵御水葫芦等异域植物的入侵?

    ◎全彩印刷,装帧考究,具有收藏价值

    以细腻的手绘插图描绘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富有美感的同时直观体现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120克纸张+优质印刷呈现手绘质感,感受手绘图背后每种非常植物自己特有的个性。

    内容简介

    本书邀请读者走进热带雨林,探访非同寻常的植物世界。法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阿雷手持速写本,探索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四十年往来不辍。他挑选了一些令人惊奇的植物集结成本书,会“走路”的树、会“跳舞”的草、长在地下的树、与蚂蚁共栖的树……这些植物的演化过程和适应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理解范围,激发我们的无穷想象。这些神秘莫测的植物是不一样的生命形式,不经意间唤起人们的好奇心,也唤起人们对热带雨林的保护之心。

    媒体推荐

    阿雷不仅讲述了“克隆”出的森林、地下的树、舞草等植物,他还用趣味十足的手绘插图解释了每个物种的神秘行为、适应性和协同进化。本书是一场植物巡游,它再次提醒我们,地球生物圈的某些部分仍然充满了未知数。

    ——《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