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金陵刻经处大事记长编(1864—1952)

    作者:金陵刻经处

    1866年,“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1837—1911)刻成《净土四经》,标志着金陵刻经处的创立,其刻版印经事业一直延续至今;经过欧阳竟无(1871—1943)、吕澂(1896—1989)等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已成为海内外闻名的文化机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陵刻经处不仅是一个出版(雕版、印制、流通)机构,也是一个研究、教育机构,先后创办“祗洹精舍”和“支那内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佛学研究人才。近现代杰出人物谭嗣同、梁漱溟、熊十力、蒙文通、太虚大师等都曾在此求学,汤用彤、梁启超、章太炎等都曾到此问学讲学,陈三立、蔡元培、沈曾植、赵朴初等社会名流都与此有因缘。

    本次出版的是《金陵刻经处大事记长编》上册,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从1864年杨仁山居士专心研究佛学到1952年“支那内学院”停办这近九十年的大事。一部金陵刻经处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百年兴衰史的一个缩影。再者,本书的出版也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修昔底德的路标

    作者:任军锋 编

    修昔底德是一位具有过人哲学头脑的政治史家,亦被视为西方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人。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最生动鲜活的历史语境中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困顿,是进入古希腊人精神世界的桥梁。而他对雅典与斯巴达战争的论述,常被后世挪用于分析现代世界。

    本书为国内修昔底德研究的高水平呈现。上编“学脉源流”选译“霍布斯论修昔底德”“安提丰辩护辞”“吕西亚斯演说词”等十篇文献,展现修昔底德文本丰富的思想脉络,尤其是他继承的智术师、修辞家传统。下编“问题视域”集合了国内治西方古典哲学、古希腊史、文学和古典学的多学科学者,对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进行全方位解读。

  • 传播理论导引

    作者:[美]理查德·韦斯特(Richard West) / [美]林恩·H.特纳(Lynn H. Turner)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用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绍传播理论。本书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论,提供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实例与应用,帮助读者学到传播理论的基本知识,并且爱上传播理论。本书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对传播理论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具备传播理论背景的读者。作者用30章的篇幅,将传播理论分成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修辞学)、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六类加以详细介绍,对传播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做了实用、有趣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探索。阅读本书后读者将了解,理论化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我们的经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

  • 近代知识考古学

    作者:[日] 子安宣邦

    本书以子安宣邦出版于1996年的《近代知识考古学——国家、战争与知识人》(岩波书店)为基础,选入《日本民族主义解读》中四篇相关论文,新编而成中文版,是“子安宣邦作品集”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中,“知识考古”最能体现作者多年来坚持的批判性视野和话语分析式思想史方法。正如福柯研究历史时注重“知识”“话语”“观念”的产生机制及与权力的关系一样,本书注意在特定的思想史空间中确定某一概念或思想学说出现的“事件”性及其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联。对于柳田国男“一国民俗学”、战前京都“支那学”、近代与近代化论、“日本民族”概念、人间伦理学和“种的理论”等所做的剖析,均非一般概念学术史的考镜源流,而是解构主义意义上的话语分析和知识考古。作者对“近代”日本的深度反思,贯穿其著作系列的始终,而以此书为发端。

    也就是说,《近代知识考古学》的出版在子安宣邦先生的学术生涯中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预示了他此后二十余年的批判视野和思想史方法论路径。对于要全面了解他的研究的中国读者来说,可以视此为一本导论性质的著作。

  • 无影犯人

    作者:[日] 坂口安吾

    ★战后“本格派”坂口安吾短篇侦探推理小说全作品集

    ★多重推理与诡异手法的日本战后初代本格经典

    ★特别收录早稻田大学推理俱乐部赞誉名篇《暗号》

    ★与太宰治齐名的“无赖派”旗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推崇备至的文学大师

    ★日本超人气动漫《文豪野犬》原型人物

    ★内容简介:

    《无影犯人》是“无赖派”旗手坂口安吾的短篇侦探推理小说全作品集,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共收入了《投手杀人事件》《无影犯人》《金表杀人事件》《选举杀人事件》等10篇侦探推理小说,其中特别收入了早稻田大学推理俱乐部赞誉名篇《暗号》。此外,还收入了2篇作者关于侦探推理小说的核心思想评论文。作者坂口安吾通过悬念和圈套的设置对战后的本格推理做出了不同以往的推理写作探索,将推理小说的重点更加集中在斗智推理的过程。本书同名篇目作品《无影犯人》中的侦探只推断出两名嫌疑人,却缺乏物证指出犯人,似乎表现作者希望与读者互动,请读者帮助小说主人公来指出谁是真凶的意图。作为日本战后本格推理小说的经典作品,整部小说集注重推理纯味,因此是喜爱推理小说读者的入门佳作。

    ★编辑推荐

    ·首次以全新精装版致敬日本文豪坂口安吾,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其推理短篇全部10篇作品

    ·特别收录早稻田大学推理俱乐部赞誉名篇《暗号》

    ·以筑摩书房《坂口安吾全集》为底本,北大日文系博士、北科大副教授倾力翻译

    ★知名推荐

    我未有机会见过坂口安吾先生,但我一直很欣赏他的作品。在战后的一段时期,他通过混乱来表达混乱的方式来贯穿其作品和生活,且他从未被虚假的安宁所欺骗。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讽刺作家,他与时代的关系是冰冷的。    ——三岛由纪夫


    坂口安吾的文学作品都很有意思,因为显示了他对事物不受约束的看法和活泼的个性。与太宰的文学是现代青年的文学相比,坂口的文学是未来的成年人的文学。  ——佐藤春夫


    安吾的文字就如大坝开闸,奔流滚滚,直击读者诸君灵魂深处。高雅与通俗,深邃与浮夸,文学之精髓化为混沌,尽在书中。每一卷,都是安吾在纵情大笑;每一章,都是安吾在扼腕长嗟。   ——石川淳

  • 躁动的解析

    作者:[英]布鲁斯·查特文

    早在成为举世闻名的旅行作家之前,查特文就已经定期通过专栏写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打磨风格,广泛涉及《星期日泰晤士报》《时尚与美容》《今日历史》《纽约时报书评》等杂志。从艺术品专家到考古学者,从译者到作家,在他职业生涯的每次转折与变迁中,他都始终坚持写作,直至一九八九年逝世。

    这些先前被忽略或未曾出版过的查特文遗珠——短篇故事、旅途闲笔、散文、报道和评论——自书评、文档、文学刊物和杂志中选取出来,首次齐聚于此。这些作品涵盖了作者职业生涯的每个时期和方方面面,反映了其作品恒久不变的主题:寻根与漂泊,浪迹与异域,拥有与放弃。

    从这些数量充裕的“闲来之笔”中甄选出佳作结集成这本文集,旨在向读者提供一本关于布鲁斯·查特文的阅读手册,一本洞悉作者人生与作品的珍贵“导览”。

    ----

    布鲁斯·查特文出的书没有一本普普通通。

    每一本都带有令人目眩的独创思想的印记。

    ——《新闻日报》

    他最好的篇章读起来像是完美的小虚构作品,里面有惊人的人物。

    ——《纽约时报》

    他那个时代旅行故事讲述者的典范。

    ——《时尚芭莎》

    一位具有罕见技巧和召唤力的作家……

    他那简洁、雕琢、反讽的语言经久不衰。

    ——《芝加哥太阳时报》

  • 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

    作者:[美] F.S.菲茨杰拉德 /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少年天才→负债累累的中年“打工人”

    海明威的著名CP×村上春树的文学偶像×张爱玲推崇的文学大师

    一个青春期女儿的父亲

    ✉️  内容简介

    本书由菲茨杰拉德的传记作者和生活中的朋友——安德鲁·特恩布尔编辑,收录了菲茨杰拉德写给独生女斯科蒂(1921-1986年)的书信,从1933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去世,贯穿了他女儿12岁到19岁的青春期时光。

    ✉️  编辑推荐

    ◎ 他原本是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本杰明·巴顿奇事》等多部经典的文学天才,文坛处处是他的传奇:

    ★ 海明威的著名CP——来自亲老婆(泽尔达·菲茨杰拉德)的“官方吐槽”:

    我丈夫和海明威他们两个人!哼,他们俩在一起的样子简直就像是一对情侣!

    ★ 村上春树的写作偶像 × 张爱玲推崇的文学大师。

    ★ 定义了美国历史上传奇的“爵士时代”。

    ◎ 妻子精神崩溃,女儿年纪尚幼,他成了“一根两头燃烧的蜡烛”

    ——在琐事中消耗,在重负中挣扎,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天才”跌入中年“崩溃时代”。

    ◆ 24岁从文坛横空出世,挥金如土,纵情享乐,直抵人生巅峰;

    ◆ 34岁负债累累,疾病缠身,被迫和妻子女儿分居三地,变身“好莱坞打工人”;

    ◆ 44岁心脏病发,猝然离世,代表作尚未获得认可,举办“最便宜的葬礼”。

    “他给了我一个金色的童年,直到这个世界开始令他不堪重负,那时我刚满十一岁。”

    —— 女儿斯科蒂

    ◎ 当“中年崩溃”父亲遇上“青春叛逆”女儿——“愁肠百结”的父亲该如何应对?

    贴近生活,情感真挚,金句频出,令人忍俊不禁。

    ★ 时而风趣宠溺:今天头脑空空,似乎从起床开始就只为给《星期六晚邮报》写一则小说。我想起了你,而且一想起你,我就满心愉快。

    ★ 时而操心忧虑:关于90%的事情,我们都想法一致——除了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

    ★ 时而唠叨无奈:“预言家老爸!”我能听到你的嗤笑。天知道我多希望自己别总能将你的未来看透。

    ★ 时而诚恳相告:我认为,你应该带着一定的朝气,去接受我们身处的世界有哀伤与悲惨。

    ◎ 收录真实照片,搭配手绘插图,牛皮纸档案袋结构护封设计,带领读者沉浸式体验菲茨杰拉德父女书信的世界。

    ✉️  名人推荐

    菲茨杰拉德的才华就像蝴蝶翅膀上缤纷的图案,完全是天生的。

    —— 厄内斯特·海明威

    当菲茨杰拉德同时代的许多著名作家渐渐被人们忘却之时,菲茨杰拉德依然还会是人们喜爱的一位大作家,因为他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和新的一代人。

    —— 格特鲁德·斯泰因

    倘若让我挑选一本人生必读书,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如果没有与这部作品相遇,我甚至觉得自己写出来的小说会跟现在的作品完全不同。

    —— 村上春树

    菲茨杰拉德是我最推崇的美国作家,他是个天才,写作技巧高超,他的作品有强烈的时代特性,叙述清晰,文风优雅,词句多姿多彩。

    —— 张爱玲

  • 满是温柔的土地上

    作者:[日]阿伏伽德六

    “瞄准人类,清除开始。”

    近未来世界,地球因战争遭到严重污染,人类转移到避难所中生活。此时,已冷冻睡眠数十年的天才科学家八津苏醒了,等待他的却是机器人和人类敌对的世界。

    为了和平,八津继承了同伴小七的遗志,研制出可以清除战争污染的“地球清扫机器人”,并为此付出了生命。当地球终于恢复原状,机器人却将枪口瞄准了他们眼中的垃圾——人类;而八津以自己为本体制造的克隆人,却沦为人类的战争工具……但在漫长残酷的战争中,始终有一群人相信,机器人、克隆人和人类可以一起活下去,在这片满是温柔的土地上。

  • 小顾聊中国画

    作者:顾爷

    ★ 一场有梗有料又新潮的国画艺术脱口秀,一本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中国画通史,让你忍不住爱上中国画。

    ★ 这本书是顾爷首部以通俗讲通史的国画艺术普及读物,从中国存世最早的汉墓帛画,到被称为传说级的艺术品《辋川图》;从现存唯一的隋代手卷到唐朝贵妇日常生活图景……顾爷在书中选取了《清明上河图》《马王堆T形帛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游春图》《辋川图》等十几幅颇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画进行讲解。他以一贯的幽默表达和脱口秀般的解说,结合当下流行文化,形象刻画出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命运及传奇性,多维度地呈现传统艺术的魅力和点睛之处。

    【编辑推荐】

    ★ 有梗有料又新潮的国画艺术脱口秀,一本书让你爱上中国画!

    这本书是顾爷首部以通俗讲通史的国画艺术普及读物,从中国存世最早的汉墓帛画,到被称为传说级的艺术品《辋川图》;从现存唯一的隋代手卷到唐朝贵妇日常生活图景……顾爷以一贯的幽默表达和脱口秀般的解说,结合当下流行文化,形象刻画出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命运及传奇性,多维度地呈现传统国画的魅力和点睛之处。

    ★ 顾爷:畅销书作家,超百万粉丝拥趸,开启艺术新型解读的第一人

    ★ 兼具复古与新潮的设计装帧,高品质精美印刷,随书附赠童年折纸游戏“东南西北”

    ★ 自2020年5月开始公号连载,每篇阅读量10万+

  • 美国的痼疾

    作者:[美]蒂莫西·斯奈德

    2019年12月底,由于阑尾破裂引发肝脏感染,蒂莫西•斯奈德不得不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医院度过一年的最后几天,在推动他思考的“愤怒”中迎来被新冠疫情缠绕的2020年。在一连串轻率、敷衍又被新型冠状肺炎搅扰的就医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自己身处的国家一直将医疗护理确立为基本权利,其医疗护理系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问题重重,甚至积重难返。病愈后,他结合自身生命经验,对比过去在他国医疗系统的体验、观察与反思,对美国利润至上、效率低下,专业意见被轻视,科学逻辑不断被政治左右的医疗体系,写下犀利而沉痛的呼吁。

  • 中国绘画

    作者:[美国] 巫鸿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第一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佛教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宗教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

    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世绘画,考古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期、地域和画手的风格变化,使得这段绘画史具有了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格。

    本书是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的最新著作,脱胎于《中国绘画三千年》中作者负责撰写的《旧石器时期到唐代 》一章,重新梳理结构框架、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讲述了从远古时代至唐代末期的早期中国绘画的发展、不同时代绘画的风格和特点。作者在本书中有意识地突破卷轴画的范围,把“中国绘画”的概念扩大,在材料上把彩陶、壁画、屏幛、贴落和其他类型图画都包括进来,以其敏锐的图像分析能力全面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改变既有的绘画史叙事模式,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平面上的不同图像之间的内在勾连。

  • 泪之地

    作者:[美]罗伯特•哈姆斯

    【编辑推荐】

    ★全球著名非洲历史研究学者的权威著作;

    ★重现赤道非洲混乱而残忍的开发过程;

    ★全球化背后,被人遗忘的残酷殖民、贸易史;

    ★亚马逊编辑精选最佳历史图书。

    【内容简介】

    三位最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

    三段交织着猎杀、奴役、欺诈和掠夺的探险旅程;

    赤道非洲残酷血腥的全球化进程。

    本书通过三位最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的旅程,展现了欧美殖民者对赤道非洲地区残酷掠夺的历史。外部力量的介入,使赤道非洲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雨林分权统治)分崩离析,代之以殖民酋长制度、自治邦等殖民统治方式,殖民者以科学和人道主义的名义,利用贸易、欺骗等手段对原住民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剥削。全球化使西方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却使赤道非洲变得面目全非。迄今这一区域仍然是全球最贫穷、最混乱的地方之一,还在饱受内战、恐怖主义、极端贫困和海盗的困扰。

    【媒体推荐】

    我们过去的这段经历听起来可能令人沮丧,贪婪或自我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正义的确令人震惊,但康涅狄格州对钢琴键的渴望如何会导致半个地球之外的阿拉伯商人之间的枪战,也令人着迷。我们可能会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现代综合征,但《泪之地》证明,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利润的行为已经跨越了全球几代人。

    ——亚马逊书评

    在这本详细描述中非殖民化的书中,罗伯特•哈姆斯借鉴了四十年的学术经验,写出了一部既具有区域性又具有真正全球性的历史。这本书讲述了士兵、奴隶贩子、俘虏和国王的故事,一个原则遭到背叛、社会遭到破坏的故事。对于任何对资本主义和帝国感兴趣的人,本书至关重要。

    ——玛雅•贾萨诺夫(Maya Jasanoff,《黎明守望》作者)

    本书证实了罗伯特•哈姆斯是非洲历史最激动人心的叙述者。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戏剧性,也是对20世纪初刚果河流域史学的一次批判性干预。哈姆斯以生动的散文展示了欧洲统治在当时的赤道非洲意味着什么,在我们这个灾难性的时代它仍然意味着什么。他以令人兴奋的方式解读新档案,引人入胜,令人不安,具有启示性,令人愤怒,而且永远不会无聊。这是一部应该书写的历史。

    ——丹尼尔•马加齐纳(Daniel Magaziner,耶鲁大学教授)

    本书生动地描述了“争夺非洲”之前的时期,当时欧洲探险家疯狂地为帝国扩张和瓜分赤道非洲打造滩头阵地,罗伯特•哈姆斯揭示了全球贸易网络相互交织的利益,这些网络掠夺并破坏了非洲大陆的刚果盆地。

    ——奇•迪迪埃•贡多拉(Ch. Didier Gondola,《刚果历史》作者)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非殖民历史上一个关键时刻的精彩而优美的书。罗伯特•哈姆斯揭示了19世纪最后几十年非洲社会复杂变革的全球和地方背景,特别关注雨林生态系统和强大的非洲本土文化反抗,是一本博学、平衡、及时、引人入胜的书。

    ——弗里茨•安德森(Frits Andersen,奥胡斯大学教授)

  • 结社的艺术

    作者:张艺曦 主编

    一部研究士人社群的突破之作,呈现明清士人的日常生活与学术活动。以结社为题,跨越中国、日本、越南等地,看文人社集如何彰显士人流风,影响东亚世界的汉字文化圈。

    1. 著名学者王汎森作序,李孝悌、吕妙芬、巫仁恕、左东岭一致推荐

    2. 突破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将改变学者对社集活动,尤其是16—18世纪的东亚知识分子社集活动的理解。过去关于文人社集的研究,多偏重在晚明的江南。本书全面地处理了明清时期各个地区诗社、文社及以科举为主但扩及经义诠释的制艺文社,并将探讨的区域从中国扩及日本与越南,改写了过去对16—18世纪东亚学术思想史的理解;

    3.跨学科式写作,从多元面向进行探讨。结合文、史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明清士人各类社集活动,从政治、社会、宗族、空间、文学、思想、医学、宗教等多元面向进行探究,呈现明清士人日常生活与学术活动的多元性,以及社群网络间复杂的关系;

    4.精细化,多角度,不执着于单一性质的社集。本书将社集作为一个总称,从城市空间、地方家族、身份阶层、书画医学与科举等议题进行个案研究,就“社集”提出了不同观点,多面展现了明清文人丰富的社群生活;

    5.史料详实,书中尝试运用大量地方志、家族族谱等资料,建构地方社集的发展史,同时附上作者自制的图表,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6.呈现一种有效的学术运作方式。历史的实际本是浑然一体的,由于近代学科细化的格局划分,学者常常固守于各自的疆域而精耕细作,却颇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本书以“结社”作为主题,邀约各领域的研究专家施展各自的学术优势予以聚焦式的研讨,为相关的学术领域带来诸多启示,并为以后的学术运作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明清士人社群的突破之作。书中结合文、史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明清士人各类社集活动,围绕社集与城市空间、地方家族、身份/阶层等,从社会、宗族、空间、文学、思想、医学等多元面向进行探究,呈现明清士人日常生活与学术活动的多元性,以及社群网络间复杂的关系。同时,还研究了十八世纪日本与越南的文人社集情况,有助于从东亚的视角深化明清思想史、文化史与社会史研究。此外,书中呈现的各种跨界交接与多元问学的现象,也为以后的学术运作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名家推荐】

    过去关于文人社集的研究,多偏重在晚明的江南。本书突破了以往所有相关研究的成果,全面地处理了明清时期各个地区诗社、文社,以及以科举为主但扩及经义诠释的制艺文社。除了学术、思想、文学,这些文章进一步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社集与地方家族、社集与身份/阶层,以及社集与书画、医学等方伎的课题;并将探讨的区域从中国扩及日本与越南。这些视野新颖、成果丰硕的研究,完全改写了我们过去对16—18世纪东亚学术思想史的理解,是研究明清思想的必读之作。

    ——李孝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委员)

    本书结合文、史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明清士人各类社集活动,从政治、社会、宗族、空间、文学、思想、医学、宗教等多元面向进行探究,呈现明清士人日常生活与学术活动的多元性,以及社群网络间复杂的关系。本书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明清士人社群的认识,书中呈现的各种跨界交接与多元问学的现象,也挑战了我们现代学术分科与专业的狭隘。

    ——吕妙芬(“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系学界最新、最全面的关于文人社集的研究,指出明中叶以后,社集几乎成为知识分子的全民运动,不但与地方家族结合,更跨越不同的城市网络,反映当时的士风转变,牵动地方与中央的政治局势;流风所及不仅是其他职业如医者,更影响到东亚的汉字文化圈,如日本与越南之风气。

    ——巫仁恕(“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以“结社”作为主题,邀约各领域的研究专家施展各自的学术优势予以聚焦式的研讨,是一种有效的学术运作方式。由于近代学科细化的格局划分,学者常常固守于各自的疆域而精耕细作,却颇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但历史的实际本是浑然一体的,世事变迁,人际纠纷,乃是各种势力聚合而成的结果。哪怕是作为独立性很强的诗文创作,离开复杂的历史整体也很难言说清楚。“结社”本身便是明代人文活力展示的窗口,而明清之际又是人文精神变化的纠结点。由此,本书的学术内涵,将会为相关的学术领域带来诸多启示,并为以后的学术运作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许倬云十日谈

    作者:许倬云

    【内容简介】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围绕时代特色、思想与文化变迁、多元文化的融合、科技智能的进步转变、中外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选择各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节点,以对话的方式,还原鲜活案例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源流,生动展现许先生作为史学大家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史学观念与关注时下的人文关怀。

    【名师名家推荐】

    有学问的专家不谓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家实在太少,而许先生,就是当今 在世的大智者之一。

    ——  许纪霖  历史学家、华东师大教授

    许倬云先生以博古通今的学问,关切民族与国民的境遇,思考人类文明的 命运。他的洞见、忧思与告诫凝结着非凡的智慧和良知,值得我们每个人 倾听与思索。

    —— 刘擎  政治学者、华东师大教授

    许倬云先生是当世学问大家,治学严谨,而又能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 别出一格。老先生饱经忧患,而家国情怀不改,他的话里悲天悯人的胸 怀,令人感佩。

    —— 施展  外交学院教授

    许倬云先生是当世史学大家,老先生尤其难得有一颗爱普通人、为普通人 寻求安顿的心。

    —— 罗翔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许倬云先生以他宏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史学功力,在历史和现实的世界 中纵横驰骋。让人感佩他精深的学问、睿智的见识之余,也深深地感动于 老人家对中国文化深沉的热爱和对中国未来真切的期待。

    —— 余新忠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医学社会史专家

    在这本“十日谈”中,许倬云先生涉及了广泛的现象与议题,始终持有中 西比较的眼光与意识。他以“易”为前提来建立思考,来观看世界范围内 知识与思想的变化与融合,来使我们将自身的存在历史化,并由此相信 “并不存在历史决定论,历史只能永远追寻、矫正和改进”。

    —— 李伦  《十三邀》出品人、腾讯新闻副总编辑

    许先生是当代难得一见的大家,有幸聆听过许先生的直播课,受益匪浅。 这十堂课横贯古今中西,学识渊博,对当今世界形势判断准确,高屋建 瓴,让每一个希望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未来的人都有所收获。

    —— 郝景芳  童行学院创始人、科幻作家、第七十四届雨果奖得主

  • 三个吻

    作者:[法] 卡特琳娜·班科尔

    《三个吻》是一个色彩斑斓、如同万花筒般迷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复杂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承受生活给予他们的悲和喜。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在途中渐渐迷失,也有人的命运轨迹变得越来越清晰。父亲的突然离世使这个家庭开始分崩离析。

    斯泰拉不仅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处在青春期的儿子,还有男友的工作也需要她来费心;

    奥尔唐丝处在事业发展初期,一心扑在服装设计上,想干出一番成绩;

    汤姆在升入中学后陷入早恋,他新鲜而奇妙的青春期才刚刚开始……

    野心与恐惧交织,爱情和欲望关联,每个人彼此之间命运相连,却在特殊时刻展示出人性复杂的一面。

  • 终场故事集

    作者:[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 短篇小说是一瞥的艺术。——威廉•特雷弗

    ★ 威廉•特雷弗,“爱尔兰契诃夫”,被《纽约客》誉为“当代英语世界最好的短篇小说作者”,也是迄今在《纽约客》上发表短篇小说最多的作家

    ★ 众多小说家推崇:希拉里•曼特尔、约翰•班维尔、安•恩莱特、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罗迪•多伊尔、李翊云……

    ★ 《终场故事集》是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遗作结集,出版于二〇一八年,被《纽约时报》选为年度值得关注图书。小说集收录十个故事,延续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描写普通人生活中的戏剧性瞬间,探讨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孤独与失落。

    ★ 这位伟大的爱尔兰作家……轻描淡写地捕捉到个人生活中转折的瞬间。这部看似安静实际如火山喷发般的作品,是他送给我们的最后礼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本书是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遗作结集,出版于二〇一八年,被《纽约时报》选为年度值得关注图书。小说集收录十个故事,延续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描写普通人生活中的戏剧性瞬间,探讨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孤独与失落。在这里,我们会遇到一位家庭教师和他的学生,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遇时,他们的生活陷入混乱;一个女孩发现了她认为已经死去的母亲仍然活得好好的;一名钢琴教师接受了学生的偷窃,以换取他美妙的音乐……这些故事是献给文学爱好者和特雷弗书迷的一份礼物,证实了其作为当代英语世界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的地位。

  • 书与钥匙的季节

    作者:[日] 米泽穗信

    《冰菓》的感觉回来了!推理“四冠王” 米泽穗信写给推理少年!

    我们每天度过的所谓日常,也许就是接连不断的奇迹!

    ----------------------------------------------------------------------

    你不可不读的七大理由!

    ★推理界的得奖专业户,史上首位推理“四冠王”米泽穗信回归初心之作!

    2001年《冰菓》获第5回角川学园小说大奖

    2011年《折断的龙骨》获第64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14年《满愿》获第27回山本周五郎奖,首度获推理“三冠王”

    2015年《王与马戏团》获史上首位蝉联推理“三冠王”

    2022年《黑牢城》获第166回直木奖、第12回山田风太郎奖,成为史上首位推理“四冠王”

    ★6个故事再现《冰菓》般的青春与苦涩,可爱与伤感!

    两个每日沉溺在图书馆的男孩,放学后,他们总是遇到有人带着谜题找来……

    ★校园日常推理高峰之作,米泽穗信亲笔信力荐!

    “堀川和松仓这两位高中生,有时看看书,有时解解谜,就这样渐渐了解彼此,也了解到彼此都有看不到的部分。”

    ★著名声优小野贤章(K酱)倾情朗读,完美还原推理少年的纯洁友谊

    ★著名推理作家青稞老师推荐,日常生活中“灵光一现”的纯粹推理!

    “这本书是一贯的米泽风格,几个看似平常的日常之谜,逐渐牵引出主角内心背后的深层秘密……米泽在描写日常之谜的同时,探讨了更多人性的话题,可以看出米泽在本书中所作出的改变,值得期待!”

    ★日本亚马逊9星好评,国内读者期待的口碑佳作!

    ★知名插画师丹地阳子倾情作画,结伴探案的推理少年,打开友谊的神奇密码!

    ----------------------------------------------------------------------

    两个每日沉溺在图书馆的男孩,

    一个成绩优异经常被人求助、温和敦厚,

    一个擅长运动聪明机敏、个性却冷淡孤僻。

    放学后,他们总是遇到有人带着谜题找来。

    作为图书委员的推理二人组,在平淡而精致的生活中,探寻着若隐若现的谜题与时而沉重的真相。

    每个故事以无伤大雅的小事开头,却能在真相揭晓时爆发出冷入骨髓的恶意。

    “我怀疑别人是因为相信人性本恶,我觉得笑着接近我的人全都是骗子,所以会想尽办法去看穿别人的真正用意。但你不是这样,说你相信人性本善好像也不太对,总之你就算听出对方在说谎,还是会相信这些谎言的背后有些重要的东西。”

    “你是说我太单纯吗?”

    “不是啦……我是说你人很好。”

  • 大叔

    作者:马家辉

    这本书是马家辉在中年之际写下的散文集,亦是关于家与行的漫漫记忆。生活、爱情、旅行••••••马家辉将所思所感所悟尽书于此,既是对人生百态的体悟与评述,亦是阶段性回望岁月的心情写照。从少年到大叔,是一段肉眼可见的成长与成熟。很多人期待成熟又惧怕成长,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模糊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成熟与成长。轻快犀利,幽默生动,全是日常的动人动情之处。

    从少年变成大叔,仿佛瞬间之事,岁月堂堂,步履跄跄,百般滋味上心头。半生已过,岁月于此铭印,而我们跨步走过去,偶尔回望,却仍不忘继续前行。

  • 暗影中的人

    作者:[德]娜塔莎·沃丁

    ◎“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之二,获奖无数的《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姊妹篇。

    ◎乌克兰世纪流离与动荡的民族寓言,人类文明悲剧全景切片。父亲出生于俄国,在乌克兰结婚,战后居于德国,随着冷战时期的到来,夹在两大阵营缝隙中的无数个他这样的平民成为大时代的牺牲品。

    ◎填补空白,聚焦不计其数的战后流离失所者,书写战后东欧日常生活。过去,他们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汗水,现在,他们依旧被肆意摆布,没有国籍,没有投票权,不被允许自行寻找落脚地……

    ◎充斥着沉默、暴力、反叛的畸形父女关系,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故事。双重沉默中长大的女儿,离群索居、三缄其口的父亲,他们只是千千万万个无人理解、籍籍无名的战争副产品、社会弃儿中的一个。

    ------------------------------------------------

    ★内容介绍

    “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你来自哪里。”

    “父亲是一棵独木,离群索居,也是一个张开的拳头,随时可能会攥紧,落到女儿的身上。”

    继《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大获成功之后,娜塔莎·沃丁开启了寻踪父亲的旅程,讲述了1956年母亲自尽之后的故事。

    作者渴望过正常的生活,极力想摆脱自己的流离失所者出身、融入德国社会、逃离俄国血统,父亲却将她监禁起来,禁止她穿红鞋子,打她,想尽办法让她远离德国人的世界。无时无刻不让她恐惧的父亲,出生于沙俄时代,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他的一生对于女儿来说一直是个谜:父亲为何坚决不学德语,他自己只会说两个单词,“要”和“不要”?为什么对自己在俄国的前四十年生涯缄口不提?穿过所有沉默,在暗影中的某处,是一段颠沛流离、骇人听闻的历史。在试图寻找理解的钥匙过程中,娜塔莎借无家可归又无处可去的经历,书写了父亲的沉默,也书写了畸形父女关系的矛盾和挣扎。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融合了《她来自马里乌波尔》的魔幻心碎与“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女性成长的故事。

    父亲对污垢、对噪声、对德语的拒绝,“我”对爱的渴望与爱而不得,成了这本书的基调。

    “每个个体和家族都是国家政治的样本。”娜塔莎在不动声色的隐忍和克制中,一如既往地不动声色揭开边缘群体的伤疤,聚焦那个时代的侧面,那个时代罅隙下的个体。这一次,她自己也在里面。平静的湖水下,依旧有触目惊心的疾流暗涌。继为母亲树立了动人的文学纪念碑后,作者将笔触转向了自己的父亲。

    ------------------------------------------------

    ★媒体评论

    关于过往发生的一切,娜塔莎·沃丁仅向我们展示了冰山一角。然而,她的描写直击人心,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故事。

    ——安德烈亚斯·基尔布(Andreas Kilb),《法兰克福汇报》

    娜塔莎·沃丁笔下那充斥着沉默、暴力和反叛的战后童年……读之令人心碎。

    ——娜塔莎•弗伦德尔(Natascha Freundel),北德广播电视台文化频道

    简明,锋利,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尤为称道的是作者冷静的纪实笔触。

    ——德国文化广播电台

    娜塔莎·沃丁确立了一种既古典又非凡的写作范式。

    ——汉斯-彼得·库尼施(Hans-Peter Kunisch),《南德意志报》

  • 从格致到科学

    作者:张剑

    鸦片战争后,一批批苏醒的中国人跋涉在富国强兵的艰辛之路上,渐渐发出“科学救国”的呼声。从翻译西书敲开近代科学的大门,到推进新教育以促现代大学之诞生;从审定科学名词让科学说中国话,到创建科研机构及社团以促学术之昌明;从建立学术评议机制到科学家社会角色意识的形成,中国传统科学经由这样的途径到达了近代科学的彼岸。

    从“格致”到“科学”的转换,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