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有去无回

    作者:[英] S.J.莫登

    七名身怀绝技的终身囚犯,一场精心策划的火星谋杀。谁能活着回来?

    即使在一亿公里之外,我也会击垮他!!

    -

    英国火箭专家、行星地质学家、菲利普·K.迪克奖获得者S.J.莫登太空悬疑

    入选海外亚马逊年度优秀科幻奇幻书单

    《卫报》《出版人周刊》《轨迹》杂志等盛赞

    -

    《有去无回》的主人公弗兰克是个终身囚犯,本以为在监狱了此一生,不想被芝诺选中参与火星任务,同行的还有另外六名重刑犯。他们身怀绝技,在火星展开工作,意外接踵而至,恐慌、绝望笼罩着整个火星。人一个一个死去,弗兰克历经重重危险,终于发现这不是意外,而是一个惊天骗局。为了活下去,他假意与幕后黑手合作,迎来了航天局的工作者。但阴谋并未终止,队友失踪、秘密基地、爆炸开关……威胁着整个科研团队。为了活着回地球,为了见儿子,弗兰克再次与幕后黑手展开了搏斗。

    -

    【编辑推荐】

    ★口碑之作,高分好评,入选亚马逊年度好书、“编辑推荐”书目,《卫报》《出版人周刊》等海外媒体盛赞推荐。

    ★硬科幻与悬疑的完美融合,满足科幻爱好者对太空的所有幻想!严酷的空间、有限的资源、接二连三的谋杀,究竟谁在背后捣鬼?火星版密室逃生,比《火星救援》更惊险更刺激!

    ★作者硬核。S.J.莫登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火箭专家,拥有地质学学位和行星地质学学位,本书是专业知识与想象力的碰撞,作者对于火星、飞船以及太空的描写真实细致,令人震撼,读者可谓大饱眼福!

  • 飞毡

    作者:西西

    【内容简介】

    肥土镇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镇。在这里,住着做荷兰水生意的花顺记花家、开酸枝铺的叶家、卖莲心茶的陈家二老、为街坊救火救灾的斧头党人,还有将尾巴伸进鱼缸里垂钓的猫咪。

    有一天,花里巴巴住的阁楼上,一幅地毯的流苏好像风吹动树叶那样飘舞起来。啊,原来我竟拥有一幅古老的飞毡。花里巴巴惊喜极了。飞毡要常常放它出去飞翔,它心情才会好,才会健康。于是,子夜时分,花里巴巴牵着梦游的花艳颜,坐上飞毡,翩翩飞上了天。这么长的岁月,花里巴巴仍是数十年如一日般警醒,每个夜晚守护着花艳颜。在空中,他们宛若一片奇异的幽浮,俯瞰着肥土镇的万家灯火……

    《飞毡》是香港作家西西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以花氏家族的百年兴衰作线,将肥土镇的世俗生活娓娓道来。肥土镇曾寂寂于一隅,机缘巧合,它竟学会了飞翔。

    【编辑推荐】

    ▲西西长篇小说代表作,继王安忆、陈映真后又一部世界华文文学奖作品。

    ▲莫言、余华诚挚推荐,梁文道《一千零一夜》栏目深情荐读。

    ▲但愿镇长久,千里共婵娟。花家三代人的家族往事,温柔道来一座城市的记忆与性格,轻盈呈现香港百年生活史。

    ▲读完《飞毡》,心里住了一大家人:永远不会责怪孩子的花顺水夫妇,整天莫名研究这研究那、并不介意是否有所成的花家二傻、爱猫如命的叶重生,梦游的花艳颜,数十年如一日守护花艳颜的花里巴巴……

    ▲肥土镇世俗风情画卷:荷兰水店、酸枝铺、莲心茶坊、痘症医院、半山别墅……

    ▲豆瓣8.7分口碑之作!

    如红楼闲话、陶庵梦忆;又像小时候听阿婆讲完一个童话;令人想起《麦兜故事》与《岁月神偷》。 ——豆瓣读者

    ▲台湾知名设计艺术家黄子钦装帧设计,其作品多次获得金蝶奖等设计大奖。

    【名家推荐】

    西西是我的老朋友和老师,她对我的帮助很大。

    西西先生飞扬跋扈的想象力和勇往直前的先锋精神,在上世纪的华语文学写作中独树一帜,她的学养、阅历以及她宽博仁慈的胸怀,使她的著作具有了独特的人文价值。我向读者朋友推荐她。——作家 莫言

    一直以来,我们都惊愕于西西的成功之中。西西的写作方式建立在两个世纪以来的让作家们感到危险的写作上。——作家 余华

    西西的《飞毡》是以家族史为线索演绎出的一部另类的城市史。她是以卡尔维诺式的“轻盈”处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式的厚重历史宣叙。与此同时,多少类似港片《岁月神偷》的一种对香港平民生活的温情体贴仍流贯其间。——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余斌

    曾经有一段日子,每有人问起,香港有文学吗?香港有了不起的小说家吗?我就说:有,西西。——作家 梁文道

    西西是香港的说梦人。——作家 王安忆

    谢谢她无穷的好奇与热情,谢谢她渊博的才气,谢谢她的良善与天真,让我,还有千千万万读者,见证了文学确实可以让人世变得更美好。——作家、广播人 马世芳

  • 热牛奶

    作者:[英]德博拉·利维

    那天,我开车带母亲上了高速公路。

    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我把车停在路旁,将她连同轮椅一起搬出来,推到马路中间,把她留在那儿。

    不远处,一辆白色卡车正朝我们驶来。

    ----------------------------------------------------------------

    《热牛奶》是一部奇异、梦幻、令人不安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的故事,她为自己平庸的生活感到羞愧,感到绝望。

    她见证了母亲的期许与梦想是如何在这个对她不利的世界中随风消散的。她想要挣脱那种命运,那种确定的,可预知的生活,编织另外的故事,属于她自己的故事。

    她决定为自己渴望的生活奋力一搏。

    —————————————————————

    ★ 布克奖决选作品,《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 “当代英语小说领域最激动人心的声音之一”德博拉·利维长篇代表作

    ★正如加热过头的牛奶会烫口,伤害往往也以爱的名义进行。

    ★一本深刻探讨亲密关系、原生家庭和个体困境的共鸣之书,大胆炙热,才华横溢

    ★ 真实再现当代母女关系的幽微复杂之处,无数女儿和无数母亲的共同故事

    ★ 对于渴望离家的女儿来说,有时母亲比海里的毒水母更令人窒息

    ★ 悬浮在希望和绝望之间的那样东西,我们称之为生活

    ★ 精美双封设计,随书附赠“悬浮生活”双色主题杯垫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盛赞: “利维的魅力在于她的思想和表达的独特性。”

    ★ 只有《我的天才女友》的作者才能以同等的洞察力记录家庭中的疾病渗透和女性身份认同。——英国作家莉萨·阿皮涅西

    ★ 德博拉·利维探索了母亲身份这一奇异而可怕的特质,她考验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结,并使我们看到其行将断裂的一面。——布克奖评审委员会

    ★ 利维出色的想象力,她诗歌般的语言,她每天发现奇迹的方式,使这本书如此迷人。 ——《纽约时报》

    ★ 利维的书是一幅达利式超现实主义风景画。它以一种看似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对母女前往西班牙,为自己、为对方寻求治愈之道的故事。但覆盖在“现实”之上的是一部心理剧,它通过利维散文中那不可归类的、催眠般的怪异感,将小说中的人物、场景带入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神话的领域。 ——英国作家乔安娜·沃尔什

    ★ 这不是一部篇幅很长的小说,但其语言的密度不亚于诗歌语言,简单的文字中交织着丰富的意蕴。关于内心活动的一部有力的小说,利维生动的创作使人想起弗吉尼亚•伍尔夫……令人着迷。——《卫报》

  • 科幻精神

    作者:[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科幻迷波拉尼奥文学宇宙的地基,媲美《荒野侦探》的青春诗篇

    ☆对波拉尼奥而言,科幻不仅意味着宇宙航行、外星生物,或对未来科技的预言,更意味着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一抹对抗暗淡生命的明亮激情

    ————————————————

    波拉尼奥的早期作品,既充满幽默感又有溃败潦倒的青春悲情,日后出现在他作品中的诸多元素以及叙事结构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小说虽以科幻为题但并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故事围绕21岁的雷莫和17岁的扬·史瑞拉展开,他们在皮诺切特政府掌权后移居墨西哥城,一起租住在一间小阁楼里。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间里,给他崇拜的科幻作家们写抒情又谵妄的信,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困扰、梦境。雷莫则同形形色色的诗人朋友一起在墨西哥城中游逛、调查、聚会……


    ————————————————

    虽然并非科幻文学,但科幻文学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仍是波拉尼奥招牌的以诗人为主角的故事,在巧妙编织起的三重叙事时空里,讲述他们如幽灵般漂泊的生活,充满了独属青春岁月的荒唐潦倒、激情与执着、反思与反叛。——陈楸帆

    《科幻精神》是一把打开波拉尼奥小说珠宝盒的钥匙,是一份关于他所沉迷的图景的索引。波拉尼奥的忠实粉丝无疑会喜欢这杯熟悉的、混合着悲伤与狂喜的鸡尾酒。——《巴黎评论》

    《科幻精神》以非常规的结构吸引读者去解开它的奥秘。……(这本书)是波拉尼奥宇宙的地基。一部有趣的、情感充沛的、完成度极高的小说。——《华尔街日报》

    波拉尼奥绘制了一幅迷人的蓝图,从他的诗延展到了威廉·巴勒斯和杰克·凯鲁亚克所代表的垮掉派文学。——《纽约客》

    充沛的情感、冷幽默、对文学与生活交错的激情,可以看到波拉尼奥卓越才华的草图。——《科克斯书评》

    《科幻精神》是一封31岁的波拉尼奥写给17岁的自己的长信。——NPR

    一枚小小的宝石……波拉尼奥对艺术、文学、女性以及墨西哥城的旺盛激情在这本小说里有了具体的形态。——《华盛顿邮报》

    两位年轻作家耐人寻味的梦幻画像,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追寻共同热爱的文学,也以不同的方式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出版人周刊》

  • 忠贞之夜

    作者:[美国] 露易丝·格丽克

    本书获201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这部诗集展现了继《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和《月光的合金》这两本诗集后格丽克的写作风格和成就。

    诗集包含24首诗,以奇异的想象、灵敏的观察和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有关亲情、爱与创伤的故事,其中透露出诗人强大的思辨力和建立内心秩序的能力。

    诗的主题大多是亲人的缺席、离去,未能对亲人投注足够关注的歉疚。除了诗人自身,格丽克还虚构出一个男性画家作为叙事者,借助这位画家的口吻讲述艺术创造和日常生活的关联。整部诗集的语调是清冷、低沉而富有智性的,更显示了“钻石般的冷光”的质地。

    -----------

    格丽克的新诗集,在散文性的段落和更加令人熟悉的对于家庭、丧失、时间变迁的抒情性探问之间切换,通过一种深刻的个人化的观察视角获得了电影般的叙事画面。她掌控着自己已知的东西,与之匹配的是她面对不确定性时的轻松自如,使其诗歌打动人心、质地丰富。

    ——《波士顿环球报》

    露易丝·格丽克写得越来越更好。我们当代最好的诗人之一。这些年来,她改变了审美策略,不再改写希腊罗马神话,而是发展出一种属于她自己的新的神谕般的语调。其效果是炫目而令人震撼的,扣人心弦、充满神秘,但和以前一样,通过一种充满情绪的简练措辞表达出来……在《忠贞之夜》中,格丽克的写作呈现出超越时间的品质,它发生在期待的边缘,等待着迷雾中显现某种启示,那广袤无边黑夜中的信号。她丰沛的思想、节制而忧伤的声音传递着破碎心灵的节奏:在寂静的荒芜中勇敢跳动。她是迷失了的朝圣者,无法确定她人生经历中这静止的小小凸起,究竟是峰顶还是平地。

    ——《威奇塔鹰报》(Wichita Eagle)

    这本书唤起了被遗忘的过去的记忆,那原本在我脑中只是一团迷雾的记忆。它让我对当下的生活状况产生反思,并怀念我失去的东西。它刺痛了现实。

    ——Goodreads读者

    一位敢于处理那些真正重大的概念和生命意义的美妙诗人。

    ——Amazon读者评论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作者:莫言

    或许只有莫言这么大的脑洞,才能带你去人性深幽处探险!

    莫言亲自参与编选的中短篇集,收录莫言笔下最奇怪的18篇故事!本书充满了瑰丽的想象,读来仿佛在听爷爷奶奶讲述民间的精怪故事和奇人奇事。比如邻居赵三大爷的鬼魂来还生前欠我们家的债;鳖精化成人形考取功名,还会往家里写信;女子不愿嫁给父母指定的对象,成亲当天张开手臂飞上了树梢……奇奇怪怪,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翻开本书,莫言带你一起去人性深幽处探险。

    我与你们不一样,你们童年时用眼睛阅读,我在童年时用耳朵阅读。我们村子里有很多人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满肚子都是神神鬼鬼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父亲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这样精彩的故事不写出来实在是浪费。

    ——莫言

    独家收录:莫言手稿、莫言新书书法题词

    特别收录:莫言漫像、莫言演讲稿《恐惧与希望》《从学习蒲松龄谈起》

    特别附赠:全彩插画,还原书中美妙怪异的场景

  • 幻灭三部曲

    作者:[巴西] 马沙多·德·阿西斯

    巴西文坛公认的伟大作家阿西斯代表作

    影响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被伍迪·艾伦、桑塔格、布鲁姆盛赞

    在最微妙的绝望中,对讽刺性幻灭的研究

    编辑推荐

    ◎ 马沙多·德·阿西斯,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的伟大作家,巴西文学院的创建者,为卡洛斯·富恩特斯、苏珊·桑塔格、萨尔曼·拉什迪、 菲利普·罗斯等众多作家称赏的巨擘。

    ◎ 《幻灭三部曲》,巴西文学界的“不朽三部曲”,阿西斯最重要代表作,由先后出版的《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金卡斯·博尔巴》《堂卡斯穆罗》构成,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里约热内卢,围绕主人公的爱情生活、政治抱负展开,写法新颖,极富妙趣。

    ◎ 远超出版时代的前卫小说,天马行空的想象,毒舌睿智的品评,常被与塞万提斯、斯特恩、乔伊斯、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作品相比,启发了世界各地数代的作家。深刻影响了大导演伍迪·艾伦的世界观和创作。

    ◎ 中文世界唯一的三部曲全译本精装重版,再现被遗忘的大师杰作。

    内容简介

    《幻灭三部曲》由先后出版的三部小说构成:《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1881)、《金卡斯·博尔巴》(1891)、《堂卡斯穆罗》(1899)。

    (1)《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小说通过主人公死后回忆的方式,以第一人称回顾生前的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分析,先是叙述他在弥留之际和死去时的情景,然后再以倒叙手法,回忆了他一生所走过的道路:为玛尔塞拉豪掷钱财、和维吉丽亚的爱情经历、担任议员竞选部长的野心以及最后的幻灭之感……

    (2)《金卡斯·博尔巴》,博尔巴(在第一部中出现过)在小镇身染重病,去世前将巨额遗产赠予了鲁毕昂。这笔遗产改变了鲁毕昂的生活,他开始追求商人帕利亚的美貌妻子,而索菲亚的反应则是不置可否……

    (3)《堂卡斯穆罗》,“堂卡斯穆罗”是别人给他起的绰号,形容人孤僻、沉默。叙述者本托在小说开头已步入暮年,孑然一身,陪伴他的仅有一个仆人。他自述生平,他的爱情经历、政治抱负。他怀疑妻子不贞,与他的好友私通,还怀疑孩子并非亲生……

    媒体推荐

    有史以来最机智、最俏皮……最有活力和不朽的作品之一。

    ——《纽约客》

    伊壁鸠鲁式讽刺的杰作。

    ——《纽约时报》

    这(《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是一本我们称之为“权威版”的书。它就在那里,完整地完成了:在最微妙的绝望中,对讽刺性幻灭的研究。

    ——《纽约时报书评》

    马沙多·德·阿西斯……因为他迷人的离题风格、狡黠的幽默和对虚伪和自命不凡的无情揭露,被许多人认为不仅是巴西最伟大的作家,而且与亨利·詹姆斯、福楼拜和哈代齐名。

    ——《卫报》

    在所有外在的平顺得当之下,他的散文具有根本的独创性。自1881年马沙多的第五部小说《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问世以来,它以其高妙的讽刺和对传统的蔑视让读者感到惊讶。小说令人振奋的风格,以及其种族和社会不公正的背景,使其成为这个病态而不平静的夏天的理想读物……小说在玩闹和文雅的洪流中摆脱了周围的压迫。故事中穿插了附言、梦境、插科打诨和旁白,挑逗、舞动又给人愉悦……(马沙多)世故、沧桑的声音,以其悲伤的喜剧性和啼笑皆非的感性,触动了今天的读者。

    ——《经济学人》

    名人推荐

    一位如此伟大的作家尚未获得他应得的地位,我对此感到震惊。

    ——苏珊·桑塔格

    我被它(《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的魅力和有趣程度所震惊。我无法相信作者是那么久以前的人,你会认为他是昨天写的。它是如此现代,如此有趣。这是一部非常非常新颖的作品。

    ——伍迪·艾伦

    一位超前他的时代一百年的作家……如果说博尔赫斯是造就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家,那么毫不夸张地说,马沙多·德·阿西斯就是那位造就了博尔赫斯的作家。

    ——萨尔曼·拉什迪

    马沙多·德·阿西斯是一种奇迹,又一次证明了文学天才在时间和地点、政治和宗教以及其他那些被错误地认为会过度决定人类天赋的背景方面的自主性。

    ——哈罗德·布鲁姆

    一个伟大的讽刺者,一个悲剧性的喜剧演员……在他的书中,在最滑稽的时刻,他通过让我们笑来强调痛苦。

    ——菲利普·罗斯

    布拉斯·库巴斯把自己的生平过往和现在的死亡传给了读者,饱含着塞万提斯、斯特恩和狄德罗的幽默,但也有尖利,偶尔还有愤怒,这在像布拉斯·库巴斯这般甜美的人物和马沙多这样的作者中是令人震惊的。

    ——卡洛斯·富恩特斯

    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具有不可模仿的幽默感。

    ——若泽·萨拉马戈

    另一位卡夫卡。

    ——艾伦·金斯堡

    巴西古典文学大师。

    ——《大英百科全书》

  • 量子传

    作者:[英] 曼吉特·库马尔 (Manjit Kumar)

    清华大学、首师大物理系教授 赞赏推荐

    入围2009年BBC塞缪尔·约翰逊奖非虚构类短名单、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长名单

    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

    ※全景式展现 量子物理学从萌芽到改变世界的辉煌历史 ※

    ※为参与量子革命的科学巨人们绘就生动群像 ※

    ※重现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现实本质的精彩论战 ※

    1927年10月,第五次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讨论有关新量子力学的问题。受邀参会的29人中,后来有17人获得了诺贝 尔奖!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泡利、普朗克、玻恩、海森堡……在这些家喻户晓、光芒耀眼的名字中,有20世纪那场关于量子物理学的伟大论战的两位主角——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关于“究竟什么才是现实”的一系列争论,推动了量子物理学的迅猛发展。

    这本书全景式回顾了量子物理学从萌芽到改变世界的精彩历程,讲述那个时代科学巨人们之间的智力较量,既展现了火花迸射的争论和竞争,也诠释了这些智者之间动人的友谊,以及他们各自的人格魅力。你会了解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棋逢对手的争论始末,也会看到普朗克的勤奋自律、泡利的犀利和毒舌、海森堡的聪慧和惶恐、薛定谔的多情和天赋……

    这本书就像一幕精彩纷呈的大戏,一打开它,你就不会舍得放下。读完它,你会明白为什么玻尔说“任何不为量子理论撼动的人都还没有理解它”,而爱因斯坦在提到量子时会激动地说这对于他来说是恶魔,他甚至承认自己“对量子理论的思考百倍于对相对论的思考”。

    【赞誉】

    在近代科学发展的交响曲中,量子物理无疑是最神奇的乐章之一。作者以通俗易读的笔法,将量子论重要奠基人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卢瑟福等科学巨匠当年的精彩故事,一一串讲,娓娓道来,让我们从历史发展的维度,追随伟人的思想足迹,得以领略更易懂、更生动、更有味道、更深入的量子现象。

    ——薛平(清华大学物理系 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 副主任)

    作者以详实的科学史料、细腻生动的文笔,全景式地描绘出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20世纪量子物理学发展史。各放异彩的人物性格与人格、社会动荡中的境遇、成功与失败,纯真的对话与激辩,以及友情与师生情谊,读起来津津有味、发人深省,我们不得不怀着深深的敬意仰望这些耀眼的量子群星。

    ——尹晓冬(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这本受众广泛的书是写给那些对量子理论很好奇,但又想回避其数学复杂性的读者的……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不属于任何流派——它是历史、是科学,也是传记、是哲学。

    ——《卫报》年度读者图书

    库马尔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知道怎么从有时显得难以理解的数学中剥离出追寻理想的兴奋感。

    ——《金融时报》

    曼吉特·库马尔的这本书堪称图书界的粒子对撞机,熔诸多物理学家天马行空的思想为一炉,追踪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

    ——《独立报》

  • 没有工作的世界

    作者:[英]丹尼尔·苏斯金德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在本质上都为人类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然而科技也确实裹挟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工作越来越少的世界。丹尼尔-苏斯金德基于过去数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认为,很多过去远远超出计算机能力的任务现在都可以用普通计算机来完成,科技性失业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之前的技术变革是互补型的,而这次的技术变革是替代型的。同时将会带来三个新问题。首先是不平等,即如何在传统薪酬机制不如过去有效的情况下分享社会繁荣。其次是科技垄断,面对大型科技公司的崛起,应该如何决定由谁来控制那些对繁荣负有责任的科技。最后是寻找生活的意义,即如何在一个工作不再是我们生活中心的世界里赋予它新的意义。针对这些问题,丹尼尔·苏斯金德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自下而上的教育;成立针对科技巨头政治、经济权力的监督机构;以及自上而下的政府层面的解决方案,即提供有条件的基本工资(CBI)。

  •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

    作者:[美] 娜塔莉亚·霍尔特

    ◎ 获奖记录

    美国亚马逊年度图书,《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畅销书

    ◎ 编辑推荐

    电影《隐藏人物》(Hidden Figures)是否曾令你对参与太空探索项目的女性深感兴趣?身处科技领域,或有志于从事科技领域工作的你,是否好奇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一群年轻女性相似的成长经历?

    · 从弗莱登计算器、科学计算机,到微型计算机

    · 从下士导弹、深空网络,到火星 探测任务

    · 从麦卡锡主义、太空竞赛,到壮游计划

    · 见证让火箭起飞的女孩们的快乐与忧虑

    ☆ 多层次的科技领域女性群像:多元背景的她们对数学充满热情,尼龙连裤袜的发明和IBM的新机器都让她们兴奋!走进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将看到火箭研发和太空探索计划的成败得失,也会看到她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个人成长,还能看到她们对生育可能中断职业生涯的担忧和身为在职母亲的分身乏术。

    ☆ 全新视角下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史和人类太空探索史:以人为中心、叙事性强的历史写作;平衡微观与宏观视角,以她的声音写就我们共同的故事。

    ☆ 同样身为女性和科学家,作者娜塔莉亚·霍尔特生动鲜活又不失严谨地还原了诸多历史场景:本书如同一颗封存完好的时间胶囊,使我们浸入半个世纪以来的技术革新、航天事业、美国社会文化和国际关系之中,得以感受与思考人、科技和社会的关系。

    ◎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招募了一群年轻女性来完成所有关键的计算工作。她们打破了女性只能从事无关紧要的文秘工作的固有印象。从计算员到程序员,再到科学家与工程师,她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导弹飞上天空,火箭飞越太平洋,美国第一颗卫星的发射,月球任务和行星际探索任务,都离不开她们的计算和程序。

    同样身为女性的科学家娜塔莉亚·霍尔特敏锐又细致地为读者刻画了她们拥有女性、母亲和科技工作者多重身份的光辉与挑战。基于大量的访谈、档案和文献,以这些杰出女性的人生故事为主线,《让火箭起飞的女孩》既是一部科技领域女性的生命史,也是一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史和人类太空探索史。

    ◎ 媒体推荐

    霍尔特的书描绘了喷气推进实验室许多标志性航天任务(包括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和探索太阳系的“旅行者”探测器)背后的数学和工程,以及女性成员的个人生活与她们在男性主导的职场内不寻常角色的演变。

    —— Space.com

    穿插讲述人物故事之中,霍尔特也阐述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确保火箭能够达到逃逸速度的同时,需要尽量减少燃料重量——以及数学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数学是富有戏剧性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计算是一种运动,甚至是竞技。

    —— 珍妮弗·莱特,《自然》

    这本书是一颗迷人的时间胶囊,刻画了在那个只有20%的女性走出家门工作、仅仅因为怀孕就可能会被解雇的时代,职业女性的生活是怎样的。

    ——《史密森尼杂志》

    霍尔特调查了这些女性的迷人生活和重要贡献。她们挑战了当时的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在让最早的火箭起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美国人》

    我们在历史课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有关男性的故事,但女性对创新和进步同样重要。《让火箭起飞的女孩》通过重新检视太空时代证明了这一点。本书特别关注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身处前沿科技领域的这些女性,是她们让(人类登月时)“个人的一小步”成为可能。

    ——《娱乐周刊》

    霍尔特写作的即时性让读者感觉仿佛与书中的女性一起第一次目睹木星,以及更多。

    ——《图书馆杂志》

  • 世界神话生物图鉴

    作者:[荷] 弗洛泰尔·兹维戈曼 著 / [荷] 路德维希·福贝达 绘

    关于世界神话传说生物的百科全书式作品。

    约100种神秘、危险、耀眼的神奇生物,

    带你回到龙、狮鹫和不死鸟的传奇时代,

    领略不同地域的古老文明。

    ◎ 编辑推荐

    ☆ 荷兰金笔奖作品,两届金猫头鹰奖得主、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大奖得主合力呈现。

    知识性、文学性、艺术性兼备的神话生物图鉴,荷兰著名作家及插画家倾心创作。作者曾获2016年菲特罗文学奖和荷兰银吻奖、两届金猫头鹰奖。绘者是第一位获得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双年展大奖的荷兰插画家。

    ☆ 约100种来自世界各地的传奇生物,为你呈现一幅神奇异兽全景。

    看守冥界大门的三头犬刻耳伯洛斯、神圣优雅的独角兽、英勇又浪漫的狮鹫、奇丑无比的巨魔、云雾里翻腾的中国龙,在日本街道上踱步的豆腐小僧……从天空中到海洋里,从极北地区到非洲,约100种别具传奇色彩的神奇生物,充分满足你的好奇与幻想。

    ☆ 展现神话传说的文学价值,传递古老文明的魅力。

    透过神奇生物的身影,了解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阿拉伯传说、中国民间传说等众多作品的文化背景。你将在探索各类强大、神秘、危险、迷人的神奇生物的同时,感受世界不同地域的古老文明与历史。

    ☆ 富有艺术感的图鉴,带给你神秘浪漫的阅读体验。

    通过本书可以了解神奇生物的历史背景、性情特点和神话典故。每种生物均配有别具艺术审美的插图,再现曾经在《山海经》《荷马史诗》《魔戒》《哈利·波特》等著名作品中出现的神奇生物形象。

    ◎ 内容简介

    关于世界神话传说生物的百科全书式作品。

    本书展现了约100种或奇特、或有趣、或神秘、或危险的动物,它们曾在世界各地流传的神话传说中出现,但人们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它们真实的样貌。来自古希腊神话的飞马珀伽索斯与宙斯一起在天空中驰骋;全世界仅有的一只不死鸟会在500年寿命将尽时浴火重生;集万兽之王和空中霸主于一身的狮鹫勇猛强壮,是中世纪国王们的纹章标志。还有罗马时代智者所著的百科全书《自然史》中提到的众多神秘动物……

    书中详细介绍了神奇动物的历史背景、外貌特征、性情特点和相关神话传说。每种动物均配有插图,视觉效果震撼,呈现出幻想世界中的神奇异兽全景,让读者真切感受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古老文明。

    ★ 获奖记录

    2018年,获荷兰“金笔奖”(即荷兰年度儿童读物奖)。

  • 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作者:[美] 罗纳德·B.阿德勒 / [美] 扬尼·马奎尔特·埃尔姆斯特 / [美] 克里斯坦·卢卡斯

    《沟通的艺术》作者工作沟通教战手册

    行销全美近40年的经典教程

    ◎ 编辑推荐

    ☆ 百万级畅销书《沟通的艺术》作者重磅力作

    ☆ 工作沟通中的百科全书,行销全美近40年的经典教程

    ☆ 基于真实案例,体验式理解沟通模型的原理

    ☆ 涵盖各种场景,健康工作关系的完全指南

    ☆ 提升自我专业形象·管理人际关系·高效完成手头工作

    ◎ 内容简介

    你是否不敢争取心仪的工作机会?

    你是否对团队关系感到棘手?

    你又是否在公开演讲中信心不足?

    本书从三个方面帮助你建立健康的工作关系:

    - 训练个人沟通技能

    - 运用团队沟通技术

    - 提升公开演讲水平

    本书分为“商务与沟通的基本原理”“个人技能”“团队工作”“高效演讲”四个部分。“商务与沟通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了工作中沟通模型的原理以及产生效果的机制;“个人技能”聚焦于训练个人在工作中的底层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常见的沟通困局;“团队工作”侧重于同事关系中良性沟通的方式;“高效演讲”则详尽介绍了演讲的类型以及如何针对性地设计演讲大纲,并通过各种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提升演讲效果。

    本书以真实的案例引入,逐步介绍沟通原理或技能,辅之以大量专业性的图表,新增的大量“专栏”介绍了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具体场景下的沟通方法。关于其中的沟通技巧,都被分解为学习目标、知识点介绍、操作原则与程序、案例解析、角色演练等部分,以精到而实用的方式得到呈现,凸显专业与实用性。而通俗流畅的语言,也增加了读者阅读本书的趣味性。

  • 持续焦虑

    作者:[美] 艾恺

    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大部分近代以来的文学与哲学之勃兴,恰恰源于人们眼见他们珍视的东西被他们想要的东西削弱或者摧毁。每个人对平等、个人主义、科学和现代工业等给予高度评价,然而同时也为传统生活、家庭伦理、与自然相契合大声疾呼。这两组欲求的冲突,不但象征和表达了人类最深的社会冲突,也象征和表达了人性本身的深邃矛盾。

    作者从德国的反现代化论者如哈曼、谢林和赫德、费希特等人的思想梳理开始,继而将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如斯拉夫主义者,印度的甘地、泰戈尔,中国的张君劢、梁漱溟,日本的冈仓觉三和西田几多郎,一直到当代的埃吕尔和马尔库塞等的思想做了全面的梳理。

    作者认为,持续的反现代化批判的贡献与意义是:在批判的过程中,辨明了现代化过程的真正本质,也确定了人类要付出的代价。“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将以二重性模式永远地持续到将来。

  • 猛将还乡

    作者:赵世瑜

    所谓“刘猛将”,是今苏州太湖洞庭地区自宋元以来几乎村村户户供奉的神祇,在每年的正月或七月,各村或单独,或联合,都要举行“抬猛将”的活动。在近代及以前,有很多沿海、沿湖生活的人,他们不住在陆地上,而是住在船上。他们多无籍贯,也居无定所,随着船到处游走,往往处在“编户齐民”的体制外。他们是“天然”的商人。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元明以来国家在赋役方面的需要,这些人不断上岸,变成了定居人群。他们在编撰族谱以及修地方志时,由于不想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水上人”(因为身份低贱),故往往附会为宋以来随宋室南迁。而负载这个历史故事的神话,就是“刘猛将”的历史传说。

  • 近世古琴逸话(增订本)

    作者:严晓星

    关于古琴的百则精彩故事,古琴爱好者常备必读之书

    大时代里馀音袅袅的琴人悲欢,近现代古琴界的“世说新语”

    修订文字增补篇目,收录近三百幅珍贵图片,全彩精印

    导演郭宝昌、古琴家龚一、掌故家赵珩、艺术家陈丹青、学者扬之水联袂推荐

    ☆编辑推荐

    ◎重温历史,开阔眼界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中国的古琴艺术走过了两个甲子一百二十年的光阴,这是与时代大潮联系紧密、与古琴界血脉相连,最为古琴研究者和爱好者重视的阶段。本书收入的一百篇文章,所谈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发生的趣闻轶事和百馀位琴人的悲欢离合。通过文字和图像,在重温历史的同时,力求开阔眼界、慰藉心灵。

    ◎掌故笔法,生动可读

    本书用传统的掌故体裁进行撰写,故事生动,情节丰富。述说叶诗梦避山洪得佳琴的趣闻,谈到管平湖舍命护“清英”的轶事,提及修琴不知音的著名匠人的生平,探讨古琴音量不能扩大的道理。或悲或喜,可敬可佩。作者力求内容严谨,在每篇文章之后都注明了文献出处,并为书中主要人物一一写出小传,便于读者迅速了解。读者固然可以饶有兴味地阅读故事,也可深入感悟人生,进而更加关心中华文化的瑰宝——古琴艺术。

    ◎全彩精印,重装上阵

    本书此次增订再版,为了更好地体现古琴之美和琴人风范,作者搜集了近三百张珍贵的古琴、琴人、纹饰、历史文献图片,其中不乏首次面世或较为罕见的珍秘影像,全彩精印,图文并茂。文字上又对旧作改写、扩写多处,修订错误数十处,并根据新近发现的史料与学术研究成果将文章总数增加到一百篇,整体增加了数万字的篇幅,更为充实、准确。全书最后列明采摭文献、图片目录,并制作各种索引,方便读者使用。

    ◎前辈肯定,师友力荐

    已故著名古琴家成公亮先生为本书旧版作序,曾称赞本书“以严谨的态度、通俗的笔法”写成,“既是爱琴者的谈资,也为今日的琴人提供了近现代琴史研究的诸多线索”。古琴家黄树志为本书增订本作序,亦肯定此书将在未来成为琴史纂修的“必资之史料”。著名导演郭宝昌、古琴家龚一、掌故家赵珩、艺术家陈丹青、学者扬之水等众多师友也倾情推荐本书,徐俊先生特为本书题写书名。

    ▎内容简介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的一百篇掌故,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坛前辈百馀位,选配珍贵历史图片近三百幅。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重温历史的同时,力求开阔眼界、慰藉心灵。

  • 政治与爱的秩序

    作者:[美]埃里克·格雷戈里

    ◆ “当代奥古斯丁政治神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

    ◆ 英国科学院院士、爱丁堡大学荣休教授 奥利弗·奥多诺万

    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查尔斯·马修斯

    芝加哥大学教授 简·贝斯克·爱尔希坦

    杜克大学教授 斯坦利·侯活士

    ——推荐阅读

    ◆《选择》《政治神学》《现代神学》《政治思想史》《基督教世纪》《圣母大学哲学评论》

    ——多本专业期刊好评

    ···

    【内容简介】

    奥古斯丁并不是自由主义者,但他是最早明确提出自由意志理论的哲学家。本书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埃里克·格雷戈里分别以神学、女性主义和政治哲学为切入点,提出了对奥古斯丁主义思想、自由主义公民伦理的全新解读。通过分析以莱茵霍尔德·尼布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程序主义和以小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公民自由主义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奥古斯丁主义及其与如何构想和施行政治间的相互作用,格雷戈里合理重构了奥古斯丁式自由主义。

    通过广泛检视奥古斯丁的著述,以及不同立场的学者对这些著述的接受,格雷戈里确立了两个经典的主题:爱——及与爱有关的关怀、团结、同情等概念;罪——及与罪有关的残忍、邪恶和褊狭的利己。通过详实的论述,本书既拓展了当代奥古斯丁主义者对自由主义的想象,又丰富了自由主义者对奥古斯丁主义的认识。对于关注基督教伦理学、道德心理学和宗教在自由主义社会中的作用的人来说,格雷戈里的这部作品可以激发全新的讨论。

    ···

    【媒体及名人推荐】

    ◆ 作为当代奥古斯丁主义复兴潮流中的力作,本书为人们呈现出了奥古斯丁关于爱的秩序这一独特观念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公共价值。奥古斯丁所代表的伦理传统,对那些关心人文精神与价值的读者而言,将是弥足珍贵的智慧启迪。奥古斯丁所阐发的公民德行,对那些虽活在国家与民粹主义夹缝中,却仍对公义与仁爱心怀理想的读者而言,将是不可多得的实践指南。

    ——路加,爱丁堡大学伦理学博士,旅英学者

    ◆ 埃里克·格雷戈里突破学科限制,从不同的学术之井中汲取水源。他对基督教思想的巨人们有非常充分的理解,而且,他对奥古斯丁的解读也是精准的,有望成为更大的神学主题的一部分。这让这部作品成为一部典范,向我们展示在包括政治学和社会理论的各种主题上,要如何解读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

    ——《政治思想史》(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 南明史(全2册)

    作者:顾诚

    公元1644年,为甲申年。拿纪年来说,在明朝是崇祯十七年,清朝是顺治元年,大顺政权是永昌元年。

    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死;当天,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入北京,明朝覆亡。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大顺政权凭借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清军收取了关外地区,形成了大顺政权同清政权隔关相峙的局面。而明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地方还很大,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各级官员统治之下,他们自居正统,此后更是围绕着立谁为新帝而彼此攻讦,为南明政权埋下了隐患……

    总之,自这一年起,中国历史充满了风云突变、波涛迭起的重大事件,上演着一幕幕可歌可泣、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三种纪年代表着的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也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斗争……

    《南明史》史料扎实,内容丰富,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

  • 格来利斯的遗产

    作者:[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 短篇小说是一瞥的艺术。——威廉•特雷弗

    ★ 威廉•特雷弗,“爱尔兰契诃夫”,被《纽约客》誉为“当代英语世界最好的短篇小说作者”,也是迄今在《纽约客》上发表短篇小说最多的作家

    ★ 众多小说家推崇:希拉里•曼特尔、约翰•班维尔、安•恩莱特、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罗迪•多伊尔、李翊云……

    ★《格来利斯的遗产》是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呈现一个失落的世界。

    ★“威廉•特雷弗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作家啊;他可以轻轻地翻开一个句子,在一瞬间展现出人性的弱点。他的作品总是不动声色而富有同情心。”——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得主)

    本书是威廉•特雷弗于二〇〇四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故事里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与边缘人,游离于现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他们既有悲戚、痛苦、无助、孤独的一面,也有着荒诞、贪欲、狡黠、罪恶的一面。而对于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举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宽容,充满了轸恤与悲悯。

  • 三个女人

    作者:[意]达契亚·玛拉依妮

    【编辑推荐】

    ◆ 女人间的感情每每遭遇绝境,便愈发坚不可摧

    ◆ 当今意大利文坛最知名、最活跃、最受喜爱的女作家之一

    ◆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提名作家/作品译介超25国、销量超百万册

    ◆ 第37届海明威文学奖获得者——达契亚·玛拉依妮,创作于81岁的全新长篇小说:揭示三代女性的生存真相和精神历险

    “达契亚·玛拉依妮以敏锐的洞察力将一个个引人入胜、富有张力的故事编织成小说,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往往比现实更加鲜活。她为身处困境、勇敢无畏的女性群体发出呐喊。玛丽安娜、科隆巴、伊索利娜——这些不朽的角色深入人心,她们生活在男权世界里,成为被喜爱、被贬低、被倾慕,抑或被恐惧的个体。这些女性在不利的社会氛围和陈规旧俗中追求幸福,以爱点亮我们的生活。她们竭力挣脱凝视,寻求解放,期待更多的同行者,最终改变有失公允的社会规则。”(2021年海明威文学奖授奖词)

    ◆ 姥姥、妈妈、外孙女,三代女性迫于生计住在一起,争吵不休也深爱彼此。直到有一天,一个男人闯入她们的生活……

    ◆ 《三个女人》:冲破自我束缚、性别偏见的女性自由之书

    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里,玛拉依妮始终聚焦女性。把自己视为“站在女性角度,为女性权利奋斗的人”。玛拉依妮的作品通过真实、细腻、冷静的书写将女性的种种境遇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此呼唤沟通和理解。——孙双(达契亚·玛拉依妮《三个女人》《小女孩与幻梦者》译者)

    -----------------------------------------------

    【内容提要】

    姥姥、妈妈、外孙女,个性迥异,住在同一屋檐下。

    她们彼此深爱,却又互相憎恶。

    这里没有男人。

    姥姥思想开放,张扬着自己对爱情的渴望。

    妈妈以文学翻译为业,与现实保持了舒适的距离。

    外孙女聪明叛逆,念及未来却常处在迷茫之中。

    圣诞前夕,姥姥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个漂亮的男人……

    这部小说以日记、书信、独白的形式,展现了三个年龄、思想、习惯相去甚远的女人日常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我想要……可我说不出来,因为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没有母亲和女儿,我会孤独到绝望。”

    “我是个自由的人,不是一个固定家庭编制。”

  • 饕餮的巴黎(插图版)

    作者:[法]左拉

    一次政治密谋VS一场群众举报

    法国文豪左拉充满诗意的经典之作

    【名家推荐】

    《饕餮的巴黎》,这是一幅不可思议的静物写生……这是对市场、蔬菜、鱼肉的礼赞。在这本书里,人们可以嗅到渔船返航时的那种海潮味儿,可以嗅到蔬菜的泥土气息和田野的清香。

    《饕餮的巴黎》难道不是一首有关食物的诗歌吗?

    ——莫泊桑

    左拉最富于诗意的一本书。

    ——本书译者、翻译家 李青崖

    杰作令人爱上生活……他(左拉)对于成群结队的、大众的、集体的事物的描写能给我们带来愉悦,比如《饕餮的巴黎》里中央市场内的商贩。他能让肉铺的老板娘也富有诗意。

    ——法国作家 夏尔•丹齐格

    光描写鲜鱼贩子的摊位就花掉几千字,真真是把死鱼都写活了。又有面包师傅的油头粉面,熟肉铺子的肉欲横流……只逼着人感叹:“住在菜市场附近的人,有福了!”

    ——诗人 马雁

    一个人毕生从事一个国家的文学翻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个人毕生只对一个作家付出大部分心力,例如莫泊桑,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四十余年的劳作,二十几位法国作家,四十多部作品,呕心沥血,精心结撰,只为了上不负原作者,下不负读者。

    李青崖先生顺应时代的要求,施展个人的才华,做出了精彩的选择,厥功至伟,堪称第一人!选择,可以说是一个译者成功的关键,李青崖先生做到了。

    ——中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法语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 郭宏安

    【内容简介】

    在路易-拿破仑的政变中蒙冤被捕、流放七年之后,瘦削落魄的弗洛兰逃回巴黎,投奔弟弟。性情憨厚的弟弟葛吕与精明能干的弟妇荔莎在中央菜市场经营一家生意红火的熏腊店,过着安逸富足的中产阶级生活。而弗洛兰仍想改变现有社会秩序中的剥削与不公,暗中谋画一场革命行动。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念在同一屋檐下不断摩擦,菜市场里形形色色的人们都将参与或见证一场激烈冲突……

    《饕餮的巴黎》是左拉二十卷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三部。整套小说通过一个家族再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历史,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第二帝国反动而腐朽的本质。其中《饕餮的巴黎》主要以当时的经济现象与市民阶层为题材,巴黎中央菜市场的饕餮情状即大资本与大企业的象征。

    同时,这也是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罕见的以菜市场为主要环境的长篇小说。左拉以浪漫诗意的自然主义手法,将中央菜市场的蔬菜、熟食、水果、糕点、生鲜等种种食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活色生香,为这座庞然大物般的建筑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被认为是一幅富于诗意的静物写生,是对菜市场的非凡礼赞。

    【编辑推荐】

    ◎中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法语文学研究专家郭宏安导读

    法语文学翻译家吴岳添、余中先、袁筱一作序

    ◎李青崖先生(1886—1969)是我国从法语原文翻译法国小说的第一人,毕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无论战乱还是运动,都不曾让他放弃这项事业。“呕心沥血,精心结撰,只为了上不负原作者,下不负读者。”出版这套《李青崖译文集》,既是为了追怀这位译界先驱,也是向这位曾为一代国人提供文学滋养的优秀翻译家致以敬意。

    ◎李青崖译文集的每部作品均附作者画像藏书票。

    ◎本套书均为插图版。《饕餮的巴黎》共40余幅插图,取自1879年法文版,贴合当时法国社会风貌。

    ◎为了写《饕餮的巴黎》,左拉从各个角度记下菜市场一天24小时、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情况。他还在看守长的陪伴下参观过地窖,爬上过屋顶,并在巨大的市场里过了一夜,以观察凌晨时菜贩是怎样到来的。他还到警察厅了解菜市场的内部组织,抄下规章制度。所以小说才能将菜市场的各个方面写得如此生动传神。

    ◎这是一群安分守己的良民举报一个革命者的故事,集中展现了不同政治观念、时代意识之间的种种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