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清代的合同

    作者:俞江

    本书在《徽州合同文书汇编》影印本、点校本的学术成果基础上,利用大量的第一手合同文书资料,结合前人研究和其他相关资料,对清代合同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导论部分论述合同的起源、合同文书的统一性及合同关系的类型。其后,分七编(分家合同、家族合同、邀会合同、管业合同、调处合同、禁约合同、应役合同),每编讨论一种合同大类,或两三种意义相近的合同种类。从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出发,一步步向外,探讨同姓家庭的联合组织(如家族),以至异姓家族的联合组织(如会、禁约、里甲或保甲),从而展现传统基层社会的整体面貌。

    类型化整理了古代的合同,将古代合同整理区分为七类合同(分家合同、家族合同、邀会合同、管业合同、调处合同、禁约合同、应役合同),并加以详细讨论。利用大量的第一手合同文书资料,结合前人研究和其他相关资料,对清代合同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法制史、社会史研究领域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读者认识古代合同以及传统民间社会、经济、法制、民俗、信仰等各方面提供了有益参考。

  • 巴巴罗萨行动

    作者:[法]让·洛佩 / [格鲁吉亚]拉沙·奥特赫梅祖里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最猛烈的炮火。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全方位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绝对战争”。

  • 黑皮肤,白面具

    作者:[法国]弗朗兹·法农

    【内容介绍】

    法属海外省的法国人,尤其是安的列斯人,在法律层面上是法国公民。他们鄙视非洲的其他黑人,而作为黑人,他们在面对白人时,内心又存在着自卑感。他们在潜意识中承认了白人的优越性,以白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一切。本书就是从他们的这种精神迷惘和由此导致的精神痛苦入手,揭露长期的殖民统治在黑人的心理上留下的伤痛。

    【编辑推荐】

    作为20世纪一名研究殖民主义精神病理学的思想家,法农用他那字字泣血的语句替被殖民统治的黑人群体发出了一声强有力的呐喊。自问世以来,这本书唤醒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凭借着对殖民者以及被殖民者的精神分析,对于那些想要了解数百年来殖民政策的影响及后果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不读的佳作。

    本书对世界各地的民权、反殖民和黑人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对白人世界中的黑人心理无与伦比的研究,于1952年出版时就因其科学的分析,富有诗意且优雅的语言而受到欢迎。如今这本书仍然是研究革命斗争、种族差异和殖民主义的一部力作。

    【名人评价及推荐】

    作为一名作家,他展示了种族、肤色的问题是如何隐秘地与一系列的文字和图像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是法农作为人的一面,使我们无法放下这本书,而非他的医学专家或知识分子身份。——《纽约时报书评》

    一个奇怪且令人不安的分析、革命宣言、形而上学、散文诗和文学批评的混合体,但也是人类赤裸裸的呐喊。——《新闻周刊》

    一部复杂且具有原创力的著作,在如今有关种族主义本质的所有讨论中,仍然是至为关键的文本。——《文学评论》

  • 纸的文化史

    作者:[德]罗塔尔·穆勒

    【编辑推荐】

    ★关于纸张的全球文化史,全面介绍从纸张的诞生到它在全球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带来的文明浪潮和文化冲击。

    ★2000年获得阿尔弗雷德·科尔文学批评奖,2008年获得约翰·海因里希·默克奖,入围2012年莱比锡书展专业书籍奖。

    ★作者罗塔尔·穆勒是德国文学与 历史专家,柏林洪堡大学荣誉教授,曾任柏林自由大学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讲师。

    ★大量引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贯穿古今,充满文化底蕴,多方面呈现出纸张这一文明象征物的演变轨迹。

    ★深入广泛地探索纸张在世界文明中扮演的角色,全面感受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风起云涌。

    ★纸在世界文明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白色魔术,亦是神的艺术;它不只是历史,更是文明的大未来。

    ★让你经由帝国君主、商人、纸厂工人、作家和媒体人的引导,穿越时间长河,体验一段充满趣味又有着迷人内涵的历史和文化旅程,见证纸张的优雅与魔力。

    【内容简介】

    《纸的文化史》是一本全面介绍纸张从诞生到它在全球的发展历程的文化专著。全书以纸张的原材料和技术演变为线索,巨细靡遗又饶富兴味地探究纸张所及的各个领域,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详细描绘了人与纸张的关系,思考这些关系背后的关键价值。它不止是一部技术史, 同时也是经济、政治、艺术和庶民的历史。在电子媒体当道的今日,本书将帮助你重新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文化本质。

    【媒体推荐】

    “全面而宏观的文学历史作品。”

    ——《华盛顿邮报》

    “这本书阐述的白色魔术让读者醉心仰慕。”

    ——《出版者周刊》

    “就算是喜欢电子书的人,也会十分乐见本书能够付梓。”

    ——《纽约书评》

  • 魔龙之书

    作者:[澳] 乔纳森·斯特拉罕

    ◎本书荣获2021年度轨迹奖最佳选集

    同时,本书中刘宇昆短篇新作《一抹蓝》入围2021年度轨迹奖最佳短中篇。

    ◎作者阵容强大

    集结了一大批活跃在当今文坛一线的幻想作家,有“美国安徒生”简·约伦、《喝月亮的女孩》作者凯莉·巴恩希尔、《最后的独角兽》作者彼得・毕格,以及华裔 作家刘宇昆、匡灵秀等。

    ◎获奖科幻编辑严选

    本书编者乔纳森·斯特拉罕是世界奇幻奖获得者,入围2021年度轨迹奖最佳编辑。

    ◎以“龙”为主题的幻想短篇集!

    收录了近三十篇与龙息息相关的、有趣的短篇故事,其中不乏大家所熟知的西方奇幻世界观中的恶龙,让人意想不到的、情感充沛的可爱龙,以及与龙关系紧密的驯龙人和屠龙人等。

    ------------------------------------------------

    ★内容介绍

    《魔龙之书》,顾名思义“以龙为本”,是一本较为少见的、以各式各样的龙为主题的名家奇幻短篇小说合集。全书集结了一大批活跃在当今文坛一线的幻想作家,如“美国安徒生”简·约伦、《喝月亮的女孩》作者凯莉·巴恩希尔、《最后的独角兽》作者彼得・毕格、澳大利亚国宝级奇幻作家加思・尼克斯、《绅士盗贼》作者斯科特・林奇,以及华裔作家刘宇昆、匡灵秀等。

    全书共收录了近三十篇与龙息息相关的、有趣的短篇故事,其中不乏大家所熟知的西方奇幻世界观中的恶龙,让人意想不到的、情感充沛的可爱龙,以及与龙关系紧密的驯龙人和屠龙人等。

    ------------------------------------------------

    ★媒体推荐

    在斯特拉罕收集的二十九篇关于巨龙的故事和诗歌中,篇篇精彩绝伦……这本包罗万象的选集是一个奇迹的宝库。——《出版人周刊》

    这本选集无懈可击,每一篇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值得注意……堪称文学瑰宝,龙的粉丝们肯定会把这本书珍藏起来。——《柯克斯评论》

    将本书强烈推荐给对科幻和奇幻感兴趣的粉丝和新读者。——《书单》

  • 紧急救援

    作者:[美] 玛莎·威尔斯

    你以为是你设定了我,其实是我选择了你

    一个杀手机器人的自我觉醒

    -

    世界科幻奖大满贯得主玛莎·威尔斯作品

    “杀手机器人日记”系列横扫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

    -

    【编辑推荐】

    ☆ 本书形式新颖(日记独白),角度独特(机器人第一视角),主角有料(深受娱乐节目荼毒、轻微社恐),打破读者对科幻小说的刻板印象。本书主角是一个破解了自己系统的机器人,它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如何与人类对抗、合作、相处的爆笑故事,使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沉浸式阅读。

    ☆ 紧贴社会热点,具有警示意义。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是否会衍生出自我意识”“人类和地球是否会被AI控制”等问题引发了众多讨论。该系列通过机器人的反思与成长,对类似问题作出了积极探索,同时触及了人类一直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争夺、人性的善与恶等话题,能够引发读者广泛的思考。

    ☆ 作者硬核,拿奖拿到手软,作品版权销售至多国。海外主流媒体推崇备至,goodreads超10万好评。套装附赠特制手册,带领读者全面了解这位横扫世界科幻大奖的女作家。

    -

    针对谋财害命的“灰泣”公司的诉讼正在艰难进行,曼莎博士正面回应将加入对米卢事件的调查。如果那个仿地形设施只是一个成功的幌子,那“灰泣”公司背后的企图究竟是什么?倘若曼莎博士能够拿到这些证据,那事件的调查便会变得非常有趣。

    杀手机器人很讨厌关心其他的人和事,宁愿这些问题永远消失。不过很明显,一旦它开始关心,就停不下来了。

  • 撤离战略

    作者:[美] 玛莎·威尔斯

    没有人能阻止我成为自己的英雄

    一个杀手机器人的自我觉醒

    -

    世界科幻奖大满贯得主玛莎·威尔斯作品

    “杀手机器人日记”系列横扫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

    -

    【编辑推荐】

    ☆ 本书形式新颖(日记独白),角度独特(机器人第一视角),主角有料(深受娱乐节目荼毒、轻微社恐),打破读者对科幻小说的刻板印象。本书主角是一个破解了自己系统的机器人,它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如何与人类对抗、合作、相处的爆笑故事,使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沉浸式阅读。

    ☆ 紧贴社会热点,具有警示意义。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是否会衍生出自我意识”“人类和地球是否会被AI控制”等问题引发了众多讨论。该系列通过机器人的反思与成长,对类似问题作出了积极探索,同时触及了人类一直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争夺、人性的善与恶等话题,能够引发读者广泛的思考。

    ☆ 作者硬核,拿奖拿到手软,作品版权销售至多国。海外主流媒体推崇备至,goodreads超10万好评。套装附赠特制手册,带领读者全面了解这位横扫世界科幻大奖的女作家。

    -

    杀手机器人并没有被设定关心他人的程序,当它决定帮助唯一一个尊重它的人,这一定是系统故障,对吗?

    杀手机器人穿越银河系的各个角落搜寻犯罪证据,以彻底扳倒贪婪无厌的“灰泣”公司,就在它准备将证据交给曼莎博士时,曼莎博士却被指控从事商业间谍活动,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事令“灰泣”如此惊慌?杀手机器人这次能否再次成功脱险?

  • 人工条件

    作者:[美] 玛莎·威尔斯

    你可以毁灭我,但我决不妥协

    一个杀手机器人的自我觉醒

    -

    世界科幻奖大满贯得主玛莎·威尔斯作品

    “杀手机器人日记”系列横扫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

    -

    【编辑推荐】

    ☆ 本书形式新颖(日记独白),角度独特(机器人第一视角),主角有料(深受娱乐节目荼毒、轻微社恐),打破读者对科幻小说的刻板印象。本书主角是一个破解了自己系统的机器人,它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如何与人类对抗、合作、相处的爆笑故事,使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沉浸式阅读。

    ☆ 紧贴社会热点,具有警示意义。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是否会衍生出自我意识”“人类和地球是否会被AI控制”等问题引发了众多讨论。该系列通过机器人的反思与成长,对类似问题作出了积极探索,同时触及了人类一直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争夺、人性的善与恶等话题,能够引发读者广泛的思考。

    ☆ 作者硬核,拿奖拿到手软,作品版权销售至多国。海外主流媒体推崇备至,goodreads超10万好评。套装附赠特制手册,带领读者全面了解这位横扫世界科幻大奖的女作家。

    -

    我之所以自称“杀手机器人”,是因为大约35000小时前,我在执行任务时暴走,杀掉了几十个人类。但我自己对此印象模糊。为了寻找大屠杀的真相,我伪装成强化人类,走上了研究船“阿特”,重返事故现场。然而,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危险却接踵而至。在与危险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大脑中有些东西正在发生变化。

  • 忘忧十二夜

    作者:李仑

    张孤单有一个早年帮她逃避了家庭冲突的艺术世界,但也让她变成了一个难以扮演妻子与母亲角色的小女孩;

    权灵感是个有些社会理想主义的公号编辑,却对女性有一些拯救情结,有时分不清关心与爱情的界限;

    高热忱是一名非常敬业的社区工作者,但她慢慢发现,自己在通过放大别人 的使命来回避自己的人生任务;

    董英才是高效干练的职场女性,对情感表达保持高度的节制,空姐般的微笑背后有一种悠长的悲伤……

    带着不同的人生困惑,有着不同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人生追求,又性格迥异的八个人,组成了一个名叫“八仙”的团体小组。

    在带领者引导的团体聚会的十二个夜晚中,组员们逐渐从自己的烦恼中跳脱出来,开始了人与人之间真正自由的表达。通过这些自由声音的彼此交织,大家的关系逐渐建立、发展;

    对其他人生命困惑有所了解,自己的人生好像也变得更加清晰了;而在命运安排的偶然的相遇中,在彼此产生的共振中,成员们如何演绎出全新的人生?

    编辑推荐

    关于创伤——遗忘、原谅、接纳、怨恨,哪个才是最好的选项?

    关于梦境——梦境如何体现了潜意识,投射了我们的心结?

    关于人际——互动中有哪些面向与动力去影响一段关系?

    关于亲密——是什么阻碍了长久、稳定、幸福的亲密关系?

    关于角色——如何在各种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关于自由——追求自由或逃避自由,都要付出代价?

    关于孤独——孤独的解药,是回归内在还是发展关系?

    关于意义——非要做出什么贡献或成绩,人生才有意义?

    无论是谁,无论活在怎样的人生里,我们都要面对这些相似的人生课题。

    于是,名叫“八仙”的小组,

    一起走过了十二周,十二个夜晚的彼此陪伴。

    当你处在安全的旁观位置,

    体验“八仙”的冒险与挣扎、勇气与领悟,

    自己内在的智慧就会浮现出来。

    希望走出十二夜的你可以:

    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度,

    理解自己与他人所处的各种环境、组织,

    审视自己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

    在人生每个阶段,拥有调整关系与自身位置的能力。

    故事从不仅仅是故事,问题也从不仅仅是问题。

    穿行其中,既是探索,亦是疗愈。

    名人推荐

    李仑理解和改变团体动力的功夫,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心地善良、天资聪颖,是他在团体中得以灵动地融入与超越,让团体兼具表达、滋养和成长的多重功能。

    我请他策划了这个团体治疗的小说,也邀请你来观赏一下“人在人群中的故事”,感受一下里面的千般滋味、万种风情。

    鉴赏团体,就是鉴赏自己也身处其中的《清明上河图》。这一次,开封市景的图画,幻化成了耳边略带鲁国风采的声音。

    ——曾奇峰(心理学家)

    实践出真知,李仑对团体工作的直接已经出神入化了。他有着非凡的创造力与对他人的同理心。

    这部团体治疗心理小说,能帮我们调试自己与所处团体的关系。小说的形式,避免了理论的枯燥隔离感,对团体过程的解读,这不仅对于大众有很好的疗愈探索的效果,也对有兴趣往团体发展的同行有所帮助。

    ——付丽娟(UM心理创办者)

    认识李仑许久了。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对团体治疗如此投入,对团体动力如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里更是如此的用心。

    当他在团体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他是整个生命都投进去的。就像弗洛伊德与荣格都说过,敢深入自己无意识深处的人,是需要有进入地狱一般的勇气。李仑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团体必然也是无比的冲击和随之而来的许多收获。

    ——王浩威(心理学家)

    李仑一直泡在团体中,泡出哲思与美感,泡出许多滋味来。他找到了一个好的载体——心理小说,终于可以放开手脚,醉墨淋漓,肆意挥洒,引我们去看他一路领略到的风景。李仑幸甚,读者幸甚。

    ——吴和鸣(心理学家)

  • 大转折

    作者:[英] 马克·莱文森

    1973年经济危机何以成为当今世界秩序的起源?

    比尔•盖茨盛赞的经济史家马克•莱文森重磅新作

    解密繁荣为何不可持续,美国因何不能“再次伟大”

    ◎ 编辑推荐

    ★ 本书以1973年为立足点,全景式复盘战后世界经济起落的50年。深度解析战后世界经济空前繁荣,及其未能持续和再现 的原因。对滞胀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政策的分析具有颠覆性。

    ★ 1973年是一个至关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时刻,那场危机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乃至社会情绪。自此,战后经济奇迹走向终结,经济缓慢增长成为新常态;凭借劳动致富愈发困难,贫富差距扩大;焦虑情绪全社会弥漫,政治走向极端。1973年可谓西方国家发展道路上的转折点,聚焦于此,战后的世界历史将被全面重估。

    ◎ 名人推荐

    “据说,经济史是一门垂死的艺术。好吧,在马克•莱文森手里就不是了。这本关于1948—1973年的光辉时代如何陨落为平庸时代的书,内容全面,巨细靡遗,且极具艺术性和说服力。这是相当大的成就。”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联储前副主席、畅销书《当音乐停止之后》作者

    艾伦•布林德

    “马克•莱文森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困境以及决策者的反应做出了引人入胜的敏锐描述。在战后的繁荣终结于动荡,美国和其他国家极力应对滞胀和失业时,减税和放松管制成了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他们是如何找到出路的?这本恰逢其时的著作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困局。”

    ——达特茅斯学院教授、美联储经济学家、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

    道格拉斯•欧文

    ◎获奖情况

    ◆《华盛顿邮报》年度*佳经济学书籍

    “莱文森是经济学家,也是记者,他兼有这两种身份的优点——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大局的理解。”

    ——《华盛顿邮报》,2016年*佳经济学书籍

    ◆《战略与商业》年度图书

    ◎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5年,世界见证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然而就在1973年,喧嚣戛然而止,繁华惨淡落幕。西方各国经济大幅下滑,长期在“滞胀”的泥潭中挣扎,此后即便有所回暖,也是短暂和不稳定的。经济停滞不前、贫富差距扩大、工薪阶层陷入困境、社会普遍焦虑、政治极端主义盛行……我们眼前的世界,正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直接遗产。

    在本书中,经济史家马克•莱文森以1973年为立足点,抽丝剥茧,全景式复盘战后西方经济起落的50年。经济奇迹由谁缔造又因何破灭?它为何不能持续也不可再现?1973年那场危机如何奠定了当今世界格局?学术和政治精英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经济现实?以事实为据,马克•莱文森将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 双重冲击

    作者:李晓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主要大国之间的博弈日趋复杂、多变且合作竞争并存,其另一个特征便是大国间力量对比的消长。中国经济如何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开新局、树新机?中华民族如何在美国霸权的战略封锁下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李晓教授作为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著名经济学家,在这部著作中对当下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进行了全面论述,对美国霸权、美元体系的金融逻辑与金融权力、美国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不同有清晰的论断,从新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探究了一条在兼顾“以开放促改革”的同时,突出未来中国应强调“以改革促开放”的可持续性崛起之路。

    本书从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的角度展示了未来世界经济秩序的战略图谱,书中关于“债务人逻辑”“全球化分裂”“全球货币超发”“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创新与大国兴衰”等内容与观点,值得各行业领军者、政府官员、外交人员等品味与深读。

  • 少年抑郁症

    作者:真实故事计划 / 于宏华

    孩子失眠、厌学、易怒易哭、甚至自残自伤······

    他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几乎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有抑郁表现。

    但冰冷的数据不一定能真正呈现事情的严重性,本书首度以亲历者口述形式,记录了17 个家庭在孩子抑郁之后的挣扎与蜕变:“鸡娃”母亲,将学霸女儿逼成抑郁症;父母天天吵架,让孩子自认为是累赘……其中好几个故事在真实故事计划上发布时,戳中了上百万 父母的心。

    本书医学顾问,原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于宏华,提出了具体的家庭治疗方案:心理养育。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迅猛期,情绪波动剧烈,如果得不到父母正确的心理抚养,极易诱发抑郁。

    本书为您补上中国家庭始终欠缺的一堂心理养育课。

    【编辑推荐】

    1,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可能抑郁。本书首度以亲历者口述的形式,真实呈现少年抑郁的症状与诱因:“鸡娃教育”、父母关系破裂、校园霸凌、创伤事件、遗传……

    2,北京回龙观医院原主治医师于宏华担任医学顾问,提出具体的家庭疗法“心理养育”:

    与其改变孩子,不如改变教养方式

    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不只是孤立地治疗患病的孩子

    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来治疗抑郁

    家庭成员一起努力解决问题,而非相互指责

    矫正“功利性教育”,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3,少年抑郁症案例中,90%的父母不懂孩子的真实心声,比如:

    父母每次吵架,我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错

    我觉得自己活不过26岁

    因为父母难过得要死,又害怕父母难过不敢去死

    4,随书附赠全国主要城市心理援助热线,如有需求,可就近拨打。

  • 日落大道

    作者:[美]卡梅伦·克罗

    “也许年轻时的比利·怀尔德塑造的最伟大的人物,就是比利·怀尔德自己。 ”

    ★好莱坞黄金时代伟大的导演

    ★十五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七次获奖

    ★首位同时获得三项奥斯卡奖的电影艺术家

    【内容简介】

    比利·怀尔德是首位同时获得三项奥斯卡奖的电影艺术家,好莱坞黄金时代大师级导演。他留下了诸多影史经典,缔造了一个又一个银幕上的“神话”瞬间,多次荣膺国际电影大奖。及至高龄,他依旧是一个对电影与电影业满怀嘲讽的观察者。

    在本书中,比利·怀尔德与卡梅伦·克罗畅谈自己在好莱坞中心三十年的种种,包括创作历程、幕后细节、影坛逸事等,梦露、赫本、杰克·莱蒙等著名影星也在其中悉数登场。前后两代导演的对话,真切展现了怀尔德的电影与人生,以及好莱坞数十年的历史和智慧。

    【名人推荐】

    我想感谢上帝,但是我并不信仰上帝,所以我想感谢比利·怀尔德。——费尔南多·楚巴

    卡梅伦·克罗的这本 访谈录就像怀尔德最好的电影一样,观察敏锐,简洁精确,充满趣味但底色严肃。比利·怀尔德是我们所剩无几的真正的大师之一,来自影史一去不返的黄金时代。这让《日落大道:对话比利·怀尔德》更加珍贵。——马丁·斯科塞斯

  •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作者:(日)小林美希

    【内容提要】

    朝日新闻:2014年,丈夫坦白36年前的出轨后,遭70岁妻子殴打致死

    日本网络:在搜索引擎搜“丈夫”,最先自动显示的关联词是“去死”

    小林美希的采访:虽程度不同,受访者都有过希望丈夫“去死”的念头

    有恨意的妻子们为什么不离婚?

    耻感意识、忍耐美德的束缚,隐形的歧视和不尊重令多少女性对生活失望?

    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在何种程度影响着普通人的生存质量?

    --------------

    小林美希,自2007年成为自由记者。2013年,获贫困新闻报道奖。

    做自由记者14年,她的报道始终聚焦雇用、结婚、生产与育儿、重返职场等问题。

    小林美希用跨十年的追踪调查、案例、数据,描摹婚姻真实的裂痕,透过15位采访对象的遭遇,持续追问:夫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家是什么。原貌记录女性视角,同时补充男性观点,省思固化观念的同时,也向职场文化、社会环境提问,给各年龄段读者一次深入思考婚姻和个人、社会和家庭的机会。

    -----------------------------------------------

    【编辑推荐】

    ◆ 十余年追踪调查,用15位活生生的日本女性婚姻遭遇,帮我们避开婚姻悲剧!

    ◆ 专业又好读的真实故事,《不让生育的社会》作者、自由记者小林美希纪实力作!

    ◆ 深入案例+数据分析,描摹婚姻真实裂痕!在婚前思考三大问题:夫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家是什么?

    坐在记者小林美希对面,自己讲自己的故事。

    不是谁的妻子,不是谁的母亲,是美幸、志穗、聪子、咲子、友里……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丧偶式育儿、没有爱、出轨、精神虐待、隐性剥削……

    她们“为什么恨”“为什么不离婚”,是值得思考的。

    ◆ 日本现实版《82年生的金智英》:我允许自己在婚姻中失败,但不允许没有成长。

    ◆ 从对家庭生活充满期待,到被疲惫和困惑击败,是时候了,重新思考婚姻的意义。

    ◆ 延伸阅读

    “春潮纪实系列”:《加害人家属》《如果一年后,我不在这世上》

  • 不散的筵席

    作者:[英]吉莉安·莱利

    吃饭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关乎口味,更关乎品位和文化。《不散的筵席:艺术中的饮食文化史》以绘画艺术作为切入点,讲述“吃饭”这件事在人类历史中的演变以及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作者吉莉安•莱利检视了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在各式各样的绘画作品中对于食物的呈现,指出艺术作品补充了大量文字史料所无法提供的信息,比如肉类、鱼类、奶酪和蔬菜如何风干,或者如何使用蜂蜜来保存蔬菜。此外绘画艺术还能展现过去人们耕作、放牧、狩猎、收获以及交易的情景。通过讲述艺术作品中食物与神话和宗教之间的广泛联系,吉莉安•莱利也回答了一系列看似无解的问题:比如引发特洛伊战争的金苹果究竟是哪种果实,以及我们对基督教艺术中出现的果实的误判其实受到其象征意义的误导。

  • 从设计看企鹅

    作者:[英]菲尔·巴恩斯(Phil Baines)

    【内容简介】

    1935年夏天,企鹅第一批10本平装书出版,每本书定价6便士,也就是一包香烟的价格,迈出了实现其出版理想,即以低廉价格向普通民众提供高品质阅读的第一步。这也是英国第一批大众市场平装书,由此在英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平装书革命”。

    如今,企鹅这个经典出版品牌几乎已经成为书籍设计和出版品质的代名词。它在书业艺术领域定义了什么是标准与经典,什么是艺术和美,影响了英国人乃至世界的审美品位、思想、知识和性格。

    本书从企鹅第一本平装书的诞生开始,选取了540个在企鹅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封面,从设计切入,串联起企鹅品牌建构、发展和重塑的精彩故事,并探索了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艺术家和编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之交织在一起的英国文化、平面设计、摄影、插画、印刷技术等的发展流变。从最初经典的三段式网格、颜色编码等,到后来更多地尝试插画、摄影等多种视觉呈现方式和不同风格,将设计与内容完美结合,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更加开放、成熟和自信的“企鹅”。

    在当今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冲击下,实体书出版行业面临着极大挑战。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鹅品牌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并未减退,甚至在内外交困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稳固了自己的出版阵地,并让读者越发坚信“实体书必须存在且无可替代”。那么,设计在多大程度上孵化了企鹅的这种影响力?这些对于现代出版业有何启示与借鉴?关于这些问题,这本书会给我们答案。

    【编辑推荐】

    1. 1座设计博物馆×540个经典封面,呈现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流变

    从最初经典的三段式网格、颜色编码等,到后来更多地尝试插画、摄影等多种视觉呈现方式和不同风格,那只“高贵又亲民”的企鹅越发开放、成熟和自信。

    2. 客观详实的企鹅出版史,给纸质书乃至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企鹅的发展历史中,注重品质、承担社会责任与经济驱动并行;在保持传统和延续性的同时,不断寻求革新与改变;积极与当代多元文化对话;在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时,积极进行战略调整。

    3. 给设计师的企鹅设计大师课: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个经典的系列

    爱德华·扬、扬·奇肖尔德、汉斯·施穆勒、杰尔马诺·法切蒂……

    “企鹅经典”“海雀绘本”“乐谱”“现代诗歌”“伟大的思想”……

    4. 给普通读者的书艺设计鉴赏读本,捧起纸质书阅读,守护实体书阵地

    这本书鼓励你拿起书本阅读,给你带来大于“设计”和“企鹅”的东西,就是阅读实体书带给人的那种专注、平静与安宁。

    5. 全新大开本设计,选用进口特种纸,全彩印刷,呈现纸质书不可替代之美

    透过纸张细腻呈现书籍的装帧设计之美,带你游走于书页和美丽的书封之间,给你纸间看展的独特艺术体验。

    【媒体推荐】

    图书的封面设计是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视觉结果,但是这“简单”的背后,有着异常复杂的思考、争论甚至是厮杀,在《从设计看企鹅》中,你读到的不仅仅是设计,更是这个开启了平装书时代的品牌是如何在阻力中建立自身视觉体系的过程。这本书会让设计师有共鸣,但更重要的是,它为出版者、营销编辑和普通读者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来理解设计的意义。

    ——孙晓曦,平面设计师、PAY2PLAY联合创始人

    企鹅出版社八十多年的封面设计史,你看不到任何僵化和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一直在寻求突破、创新。一个八十多岁的出版品牌,依然生机勃勃,依然在开花散叶,依然是这个产业设计的灯塔。当本土出版业的从业人员尝试从现有市场寻找一些可以参考以及“致敬”的设计范本时,不如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看看那些卓越出版商的设计思考和设计方法。《从设计看企鹅》,是一个非常好的入口。

    ——艾藤,平面设计师

    《从设计看企鹅》是一本书中瑰宝!当然,它讲述了企鹅作为一个标识和出版品牌的深刻发展史。然而,通过欣赏封面了解企鹅,也会给读者一个极好的机会去了解设计,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书籍有着何种影响,以及商业设计和美学理论如何深刻地反映我们的时代——过去的和现在的。

    ——白丽雅,资深出版人

    以企鹅图书为代表的平装本革命将人类从借书时代带入买书时代。便宜的价格、方便的开本、高品质的内容曾经成就企鹅,一代代设计师与时代风潮的激情碰撞则让企鹅长久立于书业浪尖。这只欢脱的小企鹅如何凭借经典作品和设计艺术走过八十多年历程,成为世界第一出版品牌?这背后,几分是神话,几分是时运,几分是数代人的勤奋加天才?《从设计看企鹅》《企鹅75》会从历史与实战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作者、出版人与设计师的相爱相杀。

    ——沈宇,爱书人、编辑

  • 守卫生活

    作者:[美]罗伯特·卡尼格尔

    本书是现代城市思想家简·雅各布斯(1916—2006)的个人全面传记。1961年,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时至今日,在任何有关城市规划的讨论中,她的思想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本书以细腻的讲述,揭开了这位女性非凡的一生。她养育了三个孩子,写了七本书,拯救所居住的社区,被捕两次,参与了数千场辩论而从未落于下风。回溯过往,她还是一个挑战老师的学生,高中时代的“诗人”,初抵纽约后在《时尚》《钢铁纪元》《建筑论坛》等杂志媒体上磨练写作技巧的撰稿人。她在纽约这座多元化的大都市中观察街道生活,吸收知识,直至写出了著名的代表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她积极参与有关城市规划的讨论与运动,对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并亲身抗议。她反对美国城市规划巨擘罗伯特·摩西的纽约高速公路计划,以及城市更新浪潮下的改造计划,这将令其中实实在在的居民生活被迫发生重大改变,她为此挺身而出,组织抗争,一度得到小罗斯福总统夫人等人的发声支持。因为她,邻里居民的个体生活未被摧毁,而纽约这座城市也得以保有今日的街区风貌。

    《守卫生活》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简·雅各布斯在斯克兰顿的童年及少年,在纽约的成长及巅峰时代,以及在加拿大的晚年时光。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始终好奇城市是如何运作,始终将城市中生活的人放在首位,以常识和独立思考挑战权威的杰出女性,同时也将我们带入到20世纪下半叶,那个勇于提出问题、直面挑战、愿为他人利益奔走疾呼的智识年代。

    编辑推荐

    ☆ 这是“美国城市教母”简·雅各布斯的思想历程,更是一位女性的智识人生

    凭借《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等杰出著作,雅各布斯一跃成为20世纪城市思想界的一抹耀眼异色。本书将她对城市生活的思索与热爱从头道来,向我们展现了雅各布斯个人思想的成长传奇。除此之外,作者亦细腻而敏锐地书写了雅各布斯在当时因身为女性所遇到的攻击和她的反抗。她往返于各样家庭杂事,响应他人的需要,在极大程度上没有那些往往支持着男人职业生涯的小支柱和额外补贴作为缓解。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下,她为被损害的群体发声,亦努力开辟自己的独立空间,守卫自己的生活。

    ☆回顾美国20世纪下半叶思潮激荡、勇于反抗主流话语权的智识年代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社会经历着现代主义统治下的城市更新运动、“冷战”格局下的高压政治,以及因越南战争而起的反战精神与反叛思潮。在那个主流话语拥有绝对权威的年代,雅各布斯的反传统姿态犹显犀利。借由她的生平,我们也得以回望那个以独立思考立身、勇于提出问题的智识年代。

    ☆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2016年度优秀图书之一

    《世界建筑》(World Architecture)杂志“2016年度十佳建筑书籍”

    入选2017年“安德鲁·卡内基非小说类杰出作品奖”长名单

    俞孔坚、戴锦华、侯丽、王军、许知远推荐

    ◆ 名人推荐—————————————————————————————————————

    《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生动地刻画了20世纪深受人们爱戴和敬仰的女性之一简·雅各布斯的人生与个性,让我们看到,雅各布斯是一位天生的逆袭者,一位为平常的城市生活而奋战的勇士。“简·雅各布斯”并非历史,她属于世界,更属于当代的每个城市。

    ——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她的生命洞穿了20世纪的岁月,她的书写铭撰了20世纪的城市。以行动击溃权力的堤防,以言说踏破陈规的象限。她的思想的灼热、智慧而丰富,一个时代、一个领域的领袖与榜样;她的生活平实、饱满而真挚,一位邻家妇人的热诚与力量。这是简·雅各布斯的生命故事,一抹其岁月印痕的显影,一种与她的时代与思想的重逢方式。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一位通过手中的笔、不懈的独立思考,改变了她所生活的城市和这个世界的伟大女性。她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推倒了现代城市规划所信奉的信条,然后又帮助它从一片狼藉中重建。

    ——侯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雅各布斯是书写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不容忽视的里程碑式人物,她视城市的生命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她的真知灼见,成为1990年代以来重演美国大城市改造历程的中国城市的镜鉴。她守卫生活,平凡而非凡。

    ——王军,高级记者,故宫研究院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城记》等

    简·雅各布斯是我心中的英雄,她几乎单枪匹马地改变了我们对于城市生活的看法。如今,这部详实的传记,令我对她的理解更为丰富、生动。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本书对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简·雅各布斯,做了一流的深度解析。比起单纯的个人思想史,卡尼格尔更多地聚焦于雅各布斯这位非凡女性的个人生活,在这些细节中揭示她的思想的形成过程,即便是那些不熟悉雅各布斯和她作品的读者,亦可通过本书了解到,一个有着好奇而顽强心智的人,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看待城市的方式。

    ——《纽约书讯》(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 十四天

    作者:姚鄂梅

    顾名思义,《十四天》的全部情节紧凑地发生在十四天之内;故事背景设定在2020年初,湖北的一座小城宜都。犹如舞台剧一般,一个庞大的家庭组合在一起,他们将一起度过与外界隔离的十四天。没有了工作与社交的距离,日日相对,他们的每一次喜怒哀乐都被放大,彼此艰难地磨合。十四天,既漫长,又短促,一切又重回正轨之后,“十四天”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 天黑以后

    作者:[日] 村上春树

    ◇ 村上春树另类代表作。冬日,东京,深夜 23:56 到清晨 6:52 的故事。

    ◇ 天黑以后,每个人的秘密与孤独逐一展现。正是我们身处的困境,将我们紧紧相连。

    ◇ 一次发现世界的夜间冒险,一段追寻自我的成长旅程。内向而敏感的少女,平凡却坚韧的少年,在黎明来临前迎来各自的蜕变。

    ————————————————

    沉睡两个月后再醒来时,爱丽发现自己就是自己这件事忽然变得靠不住了。她的身体正在发生异变,摇曳的双手逐渐失去清晰的轮廓。迄今为止让她成为她的器官、感觉、肌肉和记忆,正在被某只手巧妙地逐一剥夺。她明白,自己将变得什么也不是,最终沦落为一个便于外部事物贯穿而过的存在。

    —————————————————

    这部小说里彻底放弃了“我”这个词。这是村上春树25年来部完全以第三人称写就的长篇小说。正如人们常做的那样,纪念,往往意味着某种告别、某种结束、某种转换。——《东方早报》

    《天黑以后》讲述了少女在一夜之间获得重生的故事……可以说村上春树运用这种现实的描写,来正视年轻人的莫名其妙和日本社会的莫名其妙。——《朝日新闻》

    “视点”成为一种观念,没有表情的“我们”俯瞰并观察世界,却绝不介入其中。这个厚重的匿名空间宛如压力覆盖在小说上空……本书描写的现象,不是梦境,不是隐喻,正是我们的眼前的现实。——小池昌代(诗人)

    归根结底,主题还是在讲述每个人怀有的秘密,不能诉诸语言的秘密,不能谈论的秘密……那种怀有不能谈论的秘密的悲哀,他人无法拭去,能做的唯有悄悄坐在一旁。这才是村上春树独特的主题、旋律与哲学。——《每日新闻》

  • 陈忠实的短小说

    作者:陈忠实

    本书为一部陈忠实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日子》《两个朋友》《石狮子》《李十三推磨》等十五篇陈忠实经典的中短篇小说。讲述了在那读者熟悉的白鹿原上的十五个故事、十五段人生。故事中的主角都是最为普通的人,字里行间皆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老病死、他们的爱恨情仇。作者通过这一系列故事,塑造了处于该环境下的一整个群体。人往往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是一种样子,好多人聚到一起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