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书
-
玫瑰之书
一部蔷薇属植物的千年文化史
一本堪比艺术品的植物科普书
精选英国皇家园艺学会4个世纪珍藏插画
高颜值插图搭配详实的植物学家解读
从中世纪到近现代,全方位呈现玫瑰如何成为花中之主
◎ 编辑推荐
发起玫瑰战争的两个家族的徽章上分别是什么品种的玫瑰?
在粉色这个词汇出现前,粉色的蔷薇竟然用“肉色”来形容?
不同颜色的蔷薇是如何被培育出来的?
玫瑰为什么会成为情人们的暗语,语义又发生过哪些变化?
☆收录40幅世界上最大的园艺图书馆——皇家园艺学会林德利图书馆内举世无双的植物艺术画,另附100多幅烟画、园艺杂志插画,以绚丽的色彩和细致的局部刻画带领读者领略蔷薇属植物的风情
·
☆ 一部涵盖蔷薇习性、特征、演变史、相关文学、相关文化,跨越近4个世纪的蔷薇属植物科普书,权威性与艺术性并重,作者旁征博引,甄选与蔷薇属植物有关的传说、诗歌戏剧、种植及培育轶事,将蔷薇属植物在欧洲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
·
☆ 按时间线讲述,从中世纪到近现代,展现不同时代蔷薇属植物形态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以及与人类文化的连接,涵盖欧洲、亚洲、美洲等不同地域的特色品种,时间脉络清晰,且便于对不同地域的蔷薇品种对比研究
·
☆知名园艺博主考据多方资料所作译本,其中部分物种和品种的中文名为首次译出
·
☆匠心独具,随书附赠一套大尺寸蔷薇插画明信片,可单独装裱,收藏送礼俱佳
◎ 内容简介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珍藏瑰宝,
积累近四个世纪的非凡植物版画与经典文本,
于卷帙浩繁中抽丝剥茧,
寻踪蔷薇属植物的前世今生。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林德利图书馆是全世界最大的园艺图书馆,馆内藏有举世无双的植物学珍稀书籍与植物艺术画。馆长布伦特•埃利奥特博士借本书向备受人类喜爱的蔷薇属植物致敬,他带我们穿梭时空、横跨古今,见证蔷薇属植物的传奇育种历程。作者甄选出与蔷薇属植物有关的远古传说、育种轶事和戏剧诗歌,其间穿插多幅手工彩色版画,全方面展现蔷薇属植物的美丽风情。
◎ 媒体推荐
布伦特•埃利奥特博士所著的《玫瑰之书》引人入胜地剖析了英国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的过去。在这本华丽的书中,他讲述了蔷薇属植物的历史,共计40种最受欢迎和最有趣的品种,并用大量令人惊叹的插图和版画,按时间先后顺序展示了蔷薇属植物在欧洲的育种历程。
——《英国花园》(The English Garden)杂志
-
过劳悲歌
获奖社会学家揭露过度工作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剖析资本家控制工作时间的全新技术手段,追溯“有意义的工作”思潮起源
亚马逊拣货工、零工经济从业者、硅谷创业者……全面展示各类劳动者面临的过劳危机
基本收入、全民基本服务、机器人征税……探讨夺回对工作时间话语权的方法
为什么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人们的工作时间却越来越长?
从美国锈带的仓储业,到加州的高科技产业,各类劳动者都在经历过劳导致的种种危机。过度工作的危机,可能正在摧毁普通人的“美国梦”。
大多数的美国人工时太长、工作太努力,而有些美国人则是工时与工作安排很不稳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年工作时间在不断下降,而到20世纪70年代,工时却又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本书追溯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被新的工作形态所束缚,我们又应该如何夺回对工作时间的话语权,建立一个更公平的社会。
毕竟,时间不仅是金钱或权力,它还是正义。
随着美国经济愈发不平等,大部分人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且他们对此无能为力。本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比尔·麦克基本(Bill McKibben),《深度经济》(Deep Economy)的作者
麦卡伦可能是唯一一个曾在西雅图码头当工人的……社会学家。凭借丰富多彩的经历和深入的学术研究,他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美国人正在失去对工作时间的控制……他对渗透在美国人工作中的准奥威尔式策略进行了发人深省的分析。
——《柯克斯》书评杂志(Kirkus)
-
乐园之丘
女性身体到底由谁说了算?独属于女性的身体部位,又一直在被谁审视和评价?
在《厌女》基础上更进一步!从人类起源追溯厌女根源及父权制的底层逻辑,重现女性权力诞生与被剥夺的历史。
性别偏见、身体暴力、母职惩罚、生育困境……女性为何总是遭遇不公?又该如何突破性别困境?一部揭示女性有关自身的观念如何被父权社会所误导,并逐渐失去权力的跨文化研究之作。
【内容简介】
性别偏见、身体暴力、母职惩罚、生育困境……即便到了21世纪,女性仍然不得不背负着这些“原罪”,艰难前行。而这一切,都源于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以及试图以此控制女性的古老社会机制——父权制。
本书博引大量案例,从人类的起源追溯父权制的形成历史,讲述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如何使其拥有权力,最终又因此被无情剥夺。失去权力的女性被污名、被降级,不平等成为社会常态和难以跨越的障碍,女性也因此常常遭遇不公。这背后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在新的时代,意识觉醒的女性又将如何突破性别困境,一一拆解屡屡反扑的性别歧视力量?本书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本书看点】
1.在《厌女》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度梳理厌女的根源及世界范围内父权制的形成历史。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提出,父权制社会正是以厌女症为核心机制的社会。那么厌女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呢?以厌女为核心机制的父权制又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米尼克•希珀教授在这本书中做了精彩的回答。本书内容不仅是对《厌女》一书的呼应,而且补充回答了诸多《厌女》中没能进一步展开的问题,且更具世界性的视野。
2.揭示了女性关于自身的观念如何被男性话语所误导,并逐渐失去自我及权力的历史。
女性的身体,由谁说了算?独属于女性的身体部位,又在被谁审视和评价?在女性看似已取得对自身话语权的现代社会,以男性视角为中心的观念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影响和误导。作者为我们系统梳理了这段历史,并提醒女性,重新掌握有关自己身体的话语权。
3.解释了社会上诸多不平等现象的深层原因,具有广泛的话题性及重要社会意义。
2021年里,因性别不平等造成的社会事件不断,一再引发有关性别暴力、性别偏见、生育困境、家庭主妇无价值感等问题的广泛讨论。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作者从世界各地的起源神话切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为女性精准辨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一一拆解屡屡反扑的性别歧视力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支撑。
4. 2021年第六届中欧国际文学节重点推荐作品,作者的分享视频获得了广泛关注。
【名家推荐】
米尼克•希珀(Mineke Schipper)的《乐园之丘》是关于女性的社会性别以及性别特质的一部现象级著作。本书检视人类文明史上各种有关女性身体部位的图案,从古代的各种谜团到当代社会文化话语中的图案都包括在内。作者敏锐地指出,一些关于女性的信息是从男性的角度被提供和收集的,而女性对自身社会性别和性别特质的观点,其表达则被长期“消音”。女性的特性被物化为私人财产。本书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观念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被强化和巩固而成为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的。它还揭示了女性自身如何被关于女性身体的男性话语所误导,这一点也十分引人注目。对于女性身体的情感混杂着权力、恐惧和不安,这种情感深深渗透了人们关于这一话题所述说、书写的一切。有关女性身体的男性角度的机制和形成,其过程贯穿人类历史。本书十分精彩地揭露了这一过程,并借此熟练地展现和探索了两性的权力与无权。通过这一有力而充满启发性的方式,本书不仅修正针对女性身体部位的父权偏见,也重新申明,性别特质是赋予女性权力和女性赋予自身权力的源泉。
——张晓红,深圳大学副校长
我最近读了这本书,认为它对男性和女性都是很有批判性的读物。我一直向周围所有的女性朋友推荐它,它已经成为我们在家庭餐桌上常常讨论的话题。
——睿墨涵,第六届中欧国际文学节主持人
-
走出帝国
汹涌的排华浪潮中,他孤身鏖战,誓死捍卫中国人的尊严。
★编辑推荐
◎ 哪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权利,沉默换不到公平,唯有抗争才能赢得尊重!
◎ 在美国汹涌的排华浪潮中,中国人在美国社会被排挤到了人下人的地步。绝大多数人听天由命,王清福却誓言抗争到底。他写文章,办报纸,宣扬中华文化;他在 各地巡回演讲,与反华分子辩论,捍卫华人尊严;他在美国国会作证,成立民间组织,争取华人权益。他是我们不应忘记的华人平权运动先驱,是当之无愧的“黄皮肤的马丁·路德·金”。
★学者推荐
◎王清福是美国早期引人注目的华人权益倡导者,但现在知之者甚少。苏思纲将王清福的生平呈现在世人眼前,并将其置于更大的背景之下,包括近代中国的经济、美国的排华立法和新闻媒体。苏思纲是一位细致的研究者和出色的作家,曾旅居中国多年,通晓中文。他查阅了大量此前未被人重视的史料,为我们献上了这本生动有趣的著作。它将大大丰富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华人历史的认识。
——陈国维,纽约大学亚太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应该感谢苏思纲,他使王清福不再被人遗忘。他从历史的故纸堆中翻捡出大量材料,写出了一本内容翔实、可读性强、鼓舞人心的传记。通过本书,我们终于听到了美国华人的真实声音。它不仅是给华裔的礼物,也是给所有美国人的礼物。
——王灵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休教授
◎苏思纲在对中英文资料详尽研究的基础之上,讲述了这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人的精彩故事,以及他入籍美国的历史背景。苏思纲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很好地说明了王清福对美国建国原则的信念、对华人身份的认同,以及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为公平和平等进行的顽强斗争。这是一本引人入胜、值得一读的书。
——于仁秋,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美国华人民权运动家王清福为同胞争取平等权利而不懈奋斗的精彩一生。19世纪末,美国经济下滑,失业率高企,部分美国人将此归咎于华人劳工,排华势力逐渐抬头,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排华法案》。王清福为了捍卫华人权益,在美国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四处演讲,同反华人士公开辩论,积极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纠正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偏见。他是美国华人平权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华人的马丁·路德·金”。
-
与屠刀为邻
★ 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经典作品,屡获国际殊荣和读者赞誉
★持续十四年实地调查,关注屠杀惨剧的第一现场和劫后余波
★集合数十位当事人的口述文字,同时记录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声音
★ 还原不含杂音的事实真相,直面人性的幽微之处
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 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这期间的每一天,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4点,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有的胡图人前一天还曾和图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开屠杀。一部分图西人钻进沼泽、树林和山上,每天像猎物躲避猎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浆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杀结束。然而,当他们回到镇上,却发现刽子手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得像从前一样,和这些胡图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名家推荐」
哈茨菲尔德笔下那些独一无二的声音迫使我们去直面不可想象、不能想象之事。弄清卢旺达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可我们没有权利就此逃避它,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有道德的成年人理应肩负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哈茨菲尔德的这本书。
——苏珊·桑塔格
哈茨菲尔德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卢旺达大屠杀刽子手们的声音,读来令人痛心。它又一次提醒了我们:人类完全有可能做出毫无人性之事。
——菲利普·古雷维奇,《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作者
让·哈茨菲尔德的“卢旺达大屠杀三部曲”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了卢旺达东南部一个小镇的幸存者与屠杀者在屠杀之后的记忆与生活。作者堪称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法国作家之一,他的身影虽然很少出现在书中,但他的文字足以彰显他那伟大的灵魂。这部作品以微妙的语言,运用口述史这种看似古老原始的方式,使人性剥去一切掩饰,显露出最核心、最幽暗的角落。
——《纽约客》
书中的每一段讲述都同样痛彻心扉,每一个声音都独一无二。若是在别人手里,它们可能只是一些零散收集的故事,但哈茨菲尔德把这些故事汇聚起来,赋予它们以力量,迫使人们对这个时代的种族灭绝做出积极的回应。
——《出版人周刊》
-
仪礼与佛教研究
作为中国宗教史、敦煌文献研究的专家,作者在本书中对丝绸之路沿线及敦煌写本中有关佛教仪典的文本做了与以往不同取径的研究。对佛教仪礼的历史传承轨迹,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了跨学科、跨文化的探讨。作者具体考察了敦煌文献中用于疗治病人的写本“患文”,通过对“患文”的文式、文体、措辞和实施场所以及参与者等文献资料的详细分析,梳理出本土化仪礼中贯穿的佛教基本观念及仪礼逻辑和仪礼结构。
-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
沛然的异质化想象 高密度的诗性语言 无尽生命力在十一个故事间升起
怀揽斑斓物种、馥郁植被与轻柔叹息,我的体内流动着自由,向齐物之境走去
渡澜的文字令人惊讶:蓬勃与衰败混杂、坚硬和鲜活并存。她明亮激越又冷郁沉着,藏污纳垢又洁净纯粹。——林白
“我的房客乌尼戈,在一个 鼬鼠满世界跑的春季消失了。但只要我愿意让自己的思绪驰骋在一条回忆的轨道上,他便无处不在。”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是青年作家渡澜的首部短篇小说集。
十一个故事,根植于自然,茂然生长在草原的风里,奇异想象乘风而来,更有异族的神秘气息、诗似的分辨洞察连缀其间,跃动着生命力。
渡澜虚拟了自然之子、畸零族裔乌尼戈,庞大陋异却充满温柔宽宥之力的多足怪物莫德勒图,亦人亦兽不为世所容的初生儿嘎乐……“有异—抵牾—复归天然”,这是人物们的命运,也是小说流动的叙事循环。当“异类”成为主人公,被收束的一切为自己发声,声音电光一般地灼闪在字里行间,呼出众生生死存活的平等意志。
渡澜笔下初生的混沌是纯粹的,犹如异香缭绕于草叶,灰烬里钻出生机,万物浑然一体,迎向广博的宽容和自由。
【推荐语】
大致说来,渡澜目前全部的作品都可视作是一种“变形记”——在气质和境界上更接近奥维德而不是卡夫卡。这是渡澜最让人惊叹的地方,她以一种毫不造作的方式让笔下的人与物享有了平等的权利——生的权利、死的权利以及生活的权利——这来自于对一种可见的社会规则的蔑视和不以为然。也或者说,渡澜有一颗极端自由之心,她编织的是她的童话,在这个童话里,人的死亡不过是一次长长的呼吸,如果你听到了这呼吸,她虽死犹生。
——杨庆祥(评论家)
万物有灵与诗性更相通。感觉和想象力过于丰盛溢出,诗歌无法容纳,才灌注到叙事文体中。《声音》让我想起洛尔迦在一滴水中寻找他的声音的哑孩子。法国诗人瓦雷里评价天才诗人兰波说,歌德一生追求的东西,兰波靠直觉就抓住了。渡澜的出现,让我们再一次确认文学天赋的存在。
——顾建平(评论家)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渡澜小说中不经意出现的一个词语“cosmopolitan”——世界主义、世界主义者或世界性。她的写作可以称之为有一种“细小的雄心”与“不拘一格的宏大和伟力”。渡澜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写作者,她的作品充满了敏锐的情绪与富有诗意的意境,在不经意间对日常俗世的点化中,铭刻着她从容且自然的态度,印刻着她带着天真与幼稚的纯挚与良善,是一种过滤掉了虚伪的直白,也是经历了洗涤之后的澄明。
——谢尚发(评论家)
渡澜小说真正打动我的,还是奇诡想象力重重包裹下的故事内核。她有强烈的主题意识,也即每一个故事,她都要呈现带有哲学意味的主题思考。
——安宁(作家)
----
本书系“未来文学家”书系第三部作品。
“未来文学家”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旗下一套产品线,旨在发掘、培养优秀的青年写作者。我们以文学为名,以无限为标准,看到青年作家身上的异质性与潜力,将独特、优质的文学作品带到读者面前,成为青年作家的“梦工厂”。
未来代表无限,是∞,是无穷无尽的宇宙,拥有无数种可能性。属于我们的文学未来不需要被定义。每一位作家,都是完美的创造者。每一个文学世界,都有独一无二的美与价值。
-
R先生的甜品时间
甜品研究家R先生与大胃王助手K
为你献上25款赏心悦目、好吃好做的甜品
甜蜜时光,一年四季不停歇!
“甜食控”不可错过的绘本食谱
全彩短篇漫画+烹饪步骤详解
缤纷绚丽,香气四溢,开卷收获幸福!
*首刷附赠全款甜品贴纸
------------------------------------------------
★内容介绍
每日操劳后,来点甜品犒赏自己吧!银发绅士甜品研究家R先生和“大胃王”年轻助手K,为你献上他们的25款独家甜品:草莓浓汤泡泡松饼、梅子刨冰、德罗姆费卡曲奇、塔西提双层椰子布丁、杏仁豆腐、栗蓉饭团、黄油格雷派……满足不同时令的味觉,色彩缤纷,香甜可口。食材用量、制作步骤详解和过程图一应俱全,在家也能随心制作。搭配著名漫画家描绘的甜品师的可爱日常以及各种相关小知识。无论春夏秋冬,都能令人身心获得治愈,“甜食控”更不可错过这部内容丰富的绘本食谱。
【R先生】
年逾半百的甜品研究家。在别墅里过着独居生活,夫人长期生活在国外。本人穿衣考究,笑起来融化人心,举止充满绅士风度,说话有点毒舌。喜欢喝酒。
【K君】
R先生的助手。最初来应聘园艺师,受到青睐成为R先生的家政助手,同时跟随R先生学习甜品知识。一个大胃甜食党。
【A先生】
R先生的御用摄影师。除了拍摄食物,有时候还会受命拍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对R先生唯命是从。
-
天才职业者访谈录
平淡日常中鲜为人知的职业故事
10位天才职业者
10段新鲜带劲的真实人生
根据线上播客“天才捕手FM”音频节目整理成书。
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着各种不为人知的小众职业,我们听过很多传说,却不了解真相:遗体美容师会见鬼吗?DNA鉴定师心里藏了哪些秘密?睡眠医生如何让人睡个好觉?...
在这本书里,你会了解10种小众职业,认识10个天才从业者,他们将自己职业里的见闻和故事、知识和秘密,分享给你。
为3000名海啸遇难者辨识身份的DNA鉴定师
在羊肉串摊前上演无间道的卧底警察
生死一线调度掌控局势的120接线员
满世界搜寻“外星快递”的陨石猎人
给《大话西游》里的紫霞仙子配音的配音女王
掌握好好睡觉密码的睡眠医生
……
每个故事都是一位职业人独一无二的冒险,甚至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高光时刻。希望这些故事会陪着你,做你的后盾,在遇到困难的时刻为你增加一些勇气。
>>>>>>>>>>>>>>>>
不只是猎奇,去认识一些我从来没有听过的职业(例如传销解救师),也不只是丰满我们对于某些职业认知的细节(例如警察在混浊河水裡捕捞尸体的办法);我在这本书裡读到的,更是职业与人相互塑造的过程:一个人如何被他的职业塑造出一份动人的个性,他又如何把抽象的职业角色活成了立体的人格。——梁文道
-
穷忙纽约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推荐
“汉堡工”不觉得自己干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他们始终认为,工作就等于尊严,没人应该不劳而获
纽约这座大都市里
财富、科技、文化
一路高歌猛进
小人物却无立足之地
回看新经济来临前夜
美国底层人民的奋斗与挣扎
这是一部酸楚而有力的民族志,凯瑟琳·纽曼把目光投向了最容易被大众和媒体忽略的生活困难人群——工作穷人,那些整日为工作奔波却始终只能生活在温饱线上的群体。
穷忙族做的都是苦差,比无业人群更辛苦,却得不到医疗等社会保障。可他们还是不遗余力地奋斗,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对其中大部分人来说,“梦想成真”永远不会发生。
有些人可以逾越就业的障碍,而有些人不能,造成这种局面的种种原因都遭到了无视。最终,这些真相在美国文化里都被一笔勾销,社会被简单地一分为二:尊贵与卑微、上班族与懒汉。
两年之内,凯瑟琳·纽曼在纽约哈莱姆区追踪了300位穷忙族,记录他们的人生片段,看他们在酸楚的人生底色下如何找到自尊、努力工作、保护家庭。
本书对内城区的工作穷人进行了研究,令人深受启发……堪称社会学经典著作。
——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 Merton)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对贫困问题的叹息失望、对自力更生观的反复灌输已屡见不鲜,而纽曼的这本书……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熊会滑雪吗?
资深阅读推广人粲然推荐。用一句“爱的谜语”,给孩子跨越障碍的“超能力”。英国听障诗人根据童年经历创作,帮助孩子成长为勇敢、包容、有同理心和责任感的新一代。附赠电子版导读册。
◎ 编辑推荐
☆ 英国屡获大奖的诗人根据童年真实经历创作,听障儿童跨越障碍、重拾自信的温暖治愈 故事。
作者与绘者都是听障人士,他们笔下的细节真实可信,情感真挚动人。荣获2021艾兹拉·杰克·季兹荣誉奖。
☆ 关注弱势群体,让孩子认识并尊重“人”的多样性,成为包容、正义、有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
尊重个体差异,平等对待他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课,即便生理上没有“障碍”,我们也不希望孩子成为冷血、利己、对他人的苦难毫无想象的人。
☆ 积极的障碍观教育,为遭遇“困境”或“障碍”的孩子点亮指路明灯
让遭遇困境的孩子意识到困难和障碍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找回自信、接纳自我。
☆ 用第一人称的儿童视角讲故事,用“爱的谜语”制造悬念,让孩子对小熊的处境感同身受,深入听障儿童的内心世界。
☆ 榜样性的父亲形象,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
熊爸爸用耐心、包容的态度帮小熊逐渐走出听障的阴霾,为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的父母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适合亲子共读、讨论、表演,尤其适合爸爸给孩子读。
◎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诗人根据童年经历创作,讲述听障孩子在爸爸与的帮助下收获勇气、接纳自我的感人故事。
小熊有听觉障碍,只能靠自己的方式感受世界——爸爸喊他起床时,他能感觉到床在簌簌发抖;老师跺脚时,他能感觉到地面在晃动。可惜他还是会错过很多,比如朋友讲笑话时,他完全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奇怪的是,他还经常听到身边的人问他:“熊会滑雪吗?”
小熊开始接受治疗、学唇语,戴上了助听器。开始恢复听力的小熊终于明白了“熊会滑雪吗?”的真正含义……
◎ 媒体评价
《熊会滑雪吗?》为听障孩子和有过其他生理障碍的孩子描绘了一个温柔明亮的故事。生理障碍会给人带来孤独感,带来隔绝,但你仍然能感受到亲人朋友的善意,感受到来源于内在、你自己源源不绝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你仍然可以有所相信和期待,并成就你自己——-我也有一位听障家人,孩子们,我可以保证,这本书里说的都是真的。——知名童书作家 粲然
小读者都会想知道“熊会滑雪吗?”的答案。这意味着了解听觉障碍会让孩子受益良多,包括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听障人士交谈。——《科克斯书评》
在每一个场景中,爸爸与孩子之间的爱都显而易见。——《儿童图书中心会刊》
邓巴笔下线条清晰、色彩明亮的图画,像一扇窗户,或者一面镜子,将小熊的情感历程准确地传达给小读者。对于有听觉障碍的孩子来说,这本书更是意义非凡,因为他们或许从未看到过自己被如此清晰地描绘出来。——《书单》
-
民族的神话
本书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内容囊括从古代希腊到20世纪南非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印欧语文学和民族考古学等看似中立客观的学术工具共同创造了滥用和曲解历史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族群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书中, 格里不仅考证了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族群演化,还阐述了民族主义史学在1800至1900年形成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影响。作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巧妙深刻的论证,向公众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媒体/名人推荐
在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纠缠混融的当下,这本有关欧洲中世纪早期族群演化的经典著作,在探索真知、道德警省和学科责任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一本极为出色的通俗作品。书中勾画了现代欧洲国民国家的源头,以及演化过程,再次证实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有关国民国家的命题:它们是想象的共同体。它们的形成,罗马和基督教是两个关键因素。“蛮族从帝国里消失了,所以罗马人也绝迹了。”作者这句精彩的总结,试图说明,虽然现代国民国家其来有自,但它们与祖先的“家族相似性”都非常可疑。——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
这部极具原创性的著作,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现代学术圈中的热议话题,同时又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到这些争论与现代欧洲史的密切联系上。在思路的清晰度方面,这本书堪称典范,值得广泛阅读,它必然会引发学者间的一番热烈讨论。——彼得·布朗(普林斯顿大学荣休历史学教授)
-
雨林里的消亡
20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嘉普恩,记录一门濒临消亡的当地语言——泰雅博语。到达后他就深深领悟到,如果不理解说这种话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门语言: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如何争吵、八卦和开玩笑。在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时光中,他反反复复拜访当地,每次都停留数周到半年多的时间不等,亲眼见证了语言环境日渐稀薄,记录下他所能学习到的一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嘉普恩村民的生活与世界,与他们的悲欢和命运产生了交融。
本书英文版出版当年,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当季必读书目和《美国国家地理》当季最佳旅行类图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读者好评。
-
美国的分裂
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肯尼迪总统的特别助理、美国重量级历史学家小阿瑟•M. 施莱辛格作品简中版首次引进
战后美国最擅长叙事的严肃史学家,作为时代和事件的亲历者,提供全局性和独到性的历史眼光
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调和身份认同和政治正确之间的矛盾
“大熔炉”或是“巴别塔”,到底哪一个才是美国?
(1)小阿瑟•M. 施莱辛格具有多重身份,作为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同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丹尼尔•布尔斯廷、埃里克•戈德曼旗鼓相当,获得过两次普利策奖、两次美国国家图书奖和一次美国历史学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同时他还是肯尼迪的白宫特别助理,一位将学者与公职人员的身份很好地在自己身上统一起来的典范。作为学者,作为“一线”观察员,小施莱辛格十分勤奋,留下十几部重要的史学专著以及数量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小施莱辛格的作品至今尚无完整中译本,小阿瑟·M. 施莱辛格史学经典系其作品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
(2)起初是作为学者,后来是作为“一线”观察员,有时还作为亲身参与者来探究美国的内在矛盾。小施莱辛格是为数极少的能让你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的历史学家之一。小阿瑟•M. 施莱辛格一直处于美国政治的核心圈,他的作品反映出的是一个历史学家对政治权力运作和政治事件变幻的独特观察、记录和思考。
(3)严肃史学家中最擅长叙事,作品可读性强,适合大众读者。小施莱辛格的写作手法十分高明,有着文体家的那种自然的热忱和19世纪小说家对景致和人物的专注,故事感强,有面向大众读者的质地。从内容上看,小施莱辛格的作品涉及我们长期以来关注的美国政治、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对总统制的研究,提出“帝王总统”的概念,对多元社会、美国认同、种族和族裔问题的关注,对美国政治周期论的观察等。
(4)《美国的分裂》聚焦美国移民史和种族、族裔问题,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以调和身份认同和政治正确之间的矛盾。
“大熔炉”或是“巴别塔”,到底哪一个才是美国?
为什么种族主义是美国实验的巨大失败?
美利坚何以分裂至此?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为何如此激烈?
(5)《美国的分裂》初版即获《纽约时报》畅销书。简体中文版系列作品邀请复旦大学历史系顾云深教授为丛书书写万字序言,跟着小施莱辛格走近美国核心,理解美国经验。
《美国的分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思考》追溯了美国历史上的三次移民高潮和它们在美国引起的排外主义浪潮,审视了一个又一个多族群国家的经验教训,指出美利坚民族的经典形象——种族、财富、宗教和国籍被“大熔炉”同化——正在被赞美差异和放弃同化的观念所取代。小阿瑟•M. 施莱辛格指出,多样性从一开始就是美国的标志,种族意识的高涨在一个因历史偏见而蒙羞的国家的确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后果,但是种族狂热的兴起可能会危害社会团结,使美国社会分裂到危险的程度。
-
明智光秀与本能寺之变
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日,在京都发生了一宗改变日本历史走向的事件——本能寺之变。即将结束乱世、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被其亲信明智光秀率兵突袭,寡不敌众,最终在本能寺的烈焰中自杀,享年四十九岁。然而,在接下来的十日里,明智光秀陷入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境地,其后更是被赶来为主君报仇的同僚羽柴秀吉击溃,光秀据传在山科小栗栖村遇袭身亡。
命运的轮盘悄然转动。为信长成功报仇的秀吉辗转建立了丰臣政权,而本为织田盟友的德川家康也间接得到机会独立,为日后创建德川幕府设下伏笔。
时至今日,明智光秀发动政变的原因始终不明。是积怨已久的爆发,还是利欲野心的驱使?是为了匡扶正统、替天行道,还是有幕后黑手推波助澜、操纵时局,抑或另有因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是首部华人学者探究这桩历史悬案的专著。
-
伟大的考古学家
编辑推荐:
多位享誉国际的考古学大家联合执笔,辅以大量历史图片与珍贵画作
重现70位对现代考古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传奇考古学家的传奇人生
梳理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脉络与重大成果
带领读者重新认识考古学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70 位对考古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考古学家的小传,勾勒出考古学自19 世纪中叶以来的发展轨迹。本书忠实地为读者们呈现了这些考古学先驱的坚守与执着,睿智与远见,困惑与不甘……他们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也呼应了世界历史的一些重要时刻:科学兴起、进化论被广泛接受; 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与去殖民化运动;女性的觉醒与女性主义的兴起;上世纪70 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本书无论作为考古学普及读物还作为考古史、科学史著作,都具有极高的可读性。
一部由70 位考古学家的精彩人生交织而成的考古史,带你领略考古学300 年间的风云变幻,见证考古学与人类历史的伟大时刻!
一部考古学的《史记》,通过70 位考古学家的人生故事,带领读者走进考古学、认识考古学、喜爱考古学!!!
通过这些富于才智、充满想象力且个性鲜明的人物,不但让我们了解到成为考古学家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更让我们认识到考古学之于人类认识自身的贡献。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插图的选配让阅读本书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其文字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不列颠考古》
不论你对乌尔遗址还是对挪威海湾中的维京沉船感兴趣,这本图文并茂的读物都是你不二的选择。——《密涅瓦》
-
探寻与阐释
本书探讨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六个问题: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抗日战争前期中共组织的发展与巩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经济政策与经费来源、延安整风是如何发动的、“五四指示”后陕甘宁边区的土地征购、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全书立意新颖,史料扎实,注重史料挖掘与史实考证,是一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术普及读本。
-
证据法检索一本通(上下)
✍️ 编辑推荐
⭐️罗翔老师倾力推荐:《证据法检索一本通》是证据法规范的集大成之作,凝聚了诉讼法学家的思想智慧。本书编著采取“民行刑一体化”的归类范式,方便读者快速定位相关联的民事、行政与刑事证据规范,是法律工作者当之无愧的“好帮手”。
⭐️99%的法律人都在找证据,事实胜于雄辩。
⭐️神探李昌钰博士:让证据说话 ,对历史负责!
⭐️张卫平教授帮大家分析、归纳、总结了民事、刑事、行政三大部门法证据规范,专设数个一级标题,实现不同规范的大类组合,方便读者迅速定位检索内容 。
⭐️增设民事证据导读内容,帮助读者深度理解民事证据运用规范。
⭐️增设行政证据法篇,例如,行政机关负担较重的举证责任,刑事与行政互通线索与证据,行政机关在处罚、许可、强制等执法程序须调查取证。同时,行政证据法律规范也有类似民事、刑事领域的共通特征与规则,三者的并列有利于相互间的对照与明晰,在异同之间适应各自的司法实践与需求。
⭐️赠送张卫平教授证据法试听课,封底扫码即可观看。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华大学二级法学教授张卫平老师编著的一本法律工具类书籍,为了更好地帮助法官、律师、教师、学生及其他法律实务工作者系统全面地掌握证据的规范体系,快速、有效地查找证据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权威案例,也是公民查阅、运用法律规范的便捷工具。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全面,涵盖了民事证据、刑事证据和行政证据三个部分,是国内唯一权威的证据法律规范的工具书。本书收集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之前发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司法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对民事、刑事、行政领域的证据规则与证明规范进行了细致的汇编整理。
✍️ 编著者简介
张卫平
⭐️天津大学卓越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授。
⭐️专著《法学研究与教育方法论》获得2021年第七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
⭐️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理论研究 会副会长、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检察院咨询委员、国内14所大学客座教授。
⭐️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独著、合著68部。
-
拜占庭的赠礼
以引人入胜的叙述和较短的篇幅,概述拜占庭帝国对欧洲、阿拉伯世界和斯拉夫世界的文化遗产。
编辑推荐
本书短小精悍,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对拜占庭的诸多文化遗产做了一次极好的调查。
内容简介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一个曾经繁荣昌盛、如今灭亡已久的国家。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占据水陆交通的要津,也因此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财富。但是较少被人注意的是,拜占庭帝国还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古希腊和基督教的文化从拜占庭向外传播,深深影响了西欧、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并由此塑造了世界。
作者以文化传播者的个人活动为线索,讲述了拜占庭的文化遗产如何向外传播,以及接受者对这些遗产又有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将文化传播的过程放在历史大背景之下讨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媒体推荐
这部体现了非凡学识的作品……以极易理解又颇有启发性的方式讲述故事,读者将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被书中的故事引入一段怡人的旅途之中。
——托马斯• R. 马丁,圣十字学院古典学教授
本书对拜占庭的许多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极好的调查……韦尔斯巧妙地综合现有学术成果, 展示了拜占庭人是如何深刻地影响所有邻近的文明的……本书包含历史人物介绍、详细的地图和时间表。
——《出版人周刊》
这本史书提醒了我们,我们的三个重要文明都得益于拜占庭文明。强烈推荐。
——《图书馆杂志》
-
金粉世家
兰因絮果,此意难平。京华一梦,金粉飘零。
● 鸳鸯蝴蝶派标杆作家张恨水代表作
● 现代《红楼梦》,比肩《家》《春》《秋》
● 捧红陈坤、董洁、刘亦菲的同名电视剧原著小说
-
《金粉世家》以京城国务总理之子金燕西与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从恋爱、结婚到反目、出走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世家大族在飘摇岁月的兴衰史,同时也是一部全面展现动荡年代交织在门第、权力与金钱中的中国社会史。
它既有浪漫凄美的爱情、家族的勾心斗角、人性的冷与暖,也有当时政治的相互倾轧、豪门贵族的腐朽没落生活,更有对社会、人生认识的尽力开掘,小说充溢着一种道德理想,以及这种理想被现实击碎后的无奈与感慨。
《金粉世家》全书112回,穿插金家20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色彩瑰丽,散而不乱。故事情节轻松热闹,情调伤感,消闲意味浓厚,集可读性与文学性于一身。
-
【编辑推荐】
●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巨匠。
在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中,张恨水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作家:名气大、作品多、水平高。他创作了中长篇小说120多部,比巴尔扎克还多;他的读者中既有周恩来、张学良这样的大政治家,也有章士钊、陈寅恪、夏济安这样的大学者,还有茅盾、老舍、张爱玲、王安忆这样的大作家;他将中国的通俗小说推向时代的高峰,有人将他比作大仲马、狄更斯,有作家称其是“真正的文人”。
● 张恨水饮誉文坛之作,五次搬上大银幕,感动无数读者的爱情史诗。
该小说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它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憧憬未来的新思想。它以高超的写作艺术、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强烈的社会写实性与批判性,赢得无数读者喜爱,一版再版,经久不衰。
● 分册足本,完整收录,原汁原味;收录感人至深的作者原序,了解张恨水创作背后的跌宕人生;复古裸线书脊搭配烫金函套,精美典藏。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