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论《独立宣言》

    作者:[美] 卡尔·贝克尔

    《论独立宣言》是卡尔·贝克尔最为知名的著作之一。美国《独立宣言》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论<独立宣言>》论述了《独立宣言》的起草、理论基础、文学特色和后世影响等方面的内容,重点阐述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最为重要的基本理论——自然权利论。作者认真分析《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斟词酌句的种种细节,让我们具体而微地看到一个政治文本是如何在涂涂改改中逐渐成形的。全书文辞机智而优美,理论阐述生动而富于洞见。

    《独立宣言》的文学特色和政治哲学讨论经典政治文本的文学性,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胆新颖的想法。这本书既考察了《独立宣言》这一近代重要历史文献的起草、修改和定稿的过程,又着重阐发了自然权利(“天赋人权”)论在思想史上的内涵和影响。主作为对独立宣言出台历史的权威解读,值得一读。

  • 反利维坦

    作者:罗伯特•希格斯

    本书介绍了美国政府权力扩张的历史,及其在经济、军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和后果,对美国政府权力的无限制扩张进行了分析与批判。

    作者收集了大量史实,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现在的美国政府是一个利维坦似的政府(利维坦是《圣经》中出现的一种怪兽,用来比喻不受限制的、权力过大的政府)。全书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食品药品管理局的专利政策、对毒品的战争、政治领导力、公民自由、国家的监视行为、政府对一连串危机的反应、国内经济政策、美国在国外的冷战与热战等。

  • 科学、文化与现代国家的形成

    作者:【英】帕特里克·卡罗尔

    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主要探索科学、文化与政府之间的深远关系,是对欧洲现代文化的新见解。作者从17世纪罗伯特·玻意耳的实验科学说起,提出了“工程科学”这一概念,认为新兴的机械哲学的精髓是工程实践和技术,继而考察了工程科学被引进爱尔兰殖民地的历程,并通过剖析在爱尔兰开展的绘图法、统计学和地质史、公共卫生等工程,形象地展现了科学在现代国家形成中的作用。爱尔兰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表明,科学在政治中的中心地位越来越突出,这是科学-国家网络结构发展的必然结果。

  • 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作者:[加拿大] 诺林·里普斯曼

    本书主要构建了一种国际政治的新古典现实主义研究路径,为研究者提供在外交政策、大战略调整以及国际体系结构演变等方面理解的新视角。与结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相比,新古典现实主义对于国家行为的理解更加多元。本书系统地明确和发展了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研究议程,讨论了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研究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范围问题,同时将新古典现实主义与其他研究路径区分开来,提供有关国际政治的方法论和研究设计的指导。

  • Media Politics in China

    作者:Maria Repnikova

    Who watches over the party-state? In this engaging analysis, Maria Repnikova reveals the webs of an uneasy partnership between critical journalists and the state in China. More than merely a passive mouthpiece or a dissident voice, the media in China also plays a critical oversight role, one mo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liberal democracies than with authoritarian systems. Chinese central officials cautiously endorse media supervision as a feedback mechanism, as journalists carve out space for critical reporting by positioning themselves as aiding the agenda of the central state. Drawing on rare access in the field, Media Politics in China examines the process of guarded improvisation that has defined this volatile partnership over the past decade on a routine basis and in the aftermath of major crisis events. Combined wit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dia politics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contemporary Russia, the book highlights the distinctiveness of Chinese journalist-state relations, as well as the renewed pressures facing them in the Xi era.

  • 中國何以穩定

    作者:閰小駿

    本書是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的最新著作,也是他歷經十餘年在中國基層社會進行田野調查研究所積澱的學術成果。

    本書試圖回答這一問題:中國何以能夠在經濟社會大變動的時代保持國家基本政治秩序的穩定?

    作者認為,中國得以維護政權安全和政治穩定,有賴於政權吸納和預防式管控。前者即是國家的「彈性」,本書剖取的四個截面是:中國共產黨對致富能人(新社會階層)的吸納、人民政協制度、統一戰線制度和基層參與式治理實驗;而後者則可稱之為國家的「剛性」,即大學校園政治秩序安定,以及基層社會面管理和防控體系。正是基於這兩個因素,中國得以在實現經濟奇蹟的同時亦能保持穩定。

  • 《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

    作者:[美]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成名之作。1919年,凯恩斯作为英国财政部的谈判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主张对德宽容,试图减少协约国对德国的巨额赔款要求,因言不见用辞职,退而著此书。本书一经出版即风行全世界,凯恩斯把凡尔赛会议上缔造的和平称为“迦太基式的和平”,也引起了很多争议。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凯恩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声誉。1944年,在建立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方面,凯恩斯作为主要参与者汲取了《凡尔赛和约》和大萧条的教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对欧洲进行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的影响。

  • Mobilizing without the Masses

    作者:Diana Fu

    When advocacy organizations are forbidden from rallying people to take to the streets, what do they do? When activists are detained for coordinating protests, are their hands ultimately tied? Based on political ethnography inside both legal and blacklisted labor organizations in China, this book reveals how state repression is deployed on the ground and to what effect on mobilization. It presents a novel dynamic of civil society contention - mobilizing without the masses - that lowers the risk of activism under duress. Instead of facilitating collective action, activists coach the aggrieved to challenge authorities one by one. In doing so, they lower the risks of organizing while empowering the weak. This dynamic represents a third pathway of contention that challenges 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s of mobilization in an illiberal state. It takes readers inside the world of underground labor organizing and opens the black box of repression inside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authoritarian state.

  • 自由主义传

    作者:[美] 埃德蒙·福赛特 (Edmund Fawcett)

    本书是一部颇具水准的政治思想史著作。原版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推出,现已成为英美多所知名院校相关课程的指定参考用书,我国的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亦将其列入推荐阅读书目,而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所国内名校课堂上,此书也被频频提及。 自由主义塑造了欧美过去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今天依然是在西方世界占据支配地位的政治理念与实践指南。本书作者以流畅的笔法综述了现代自由主义思想诞生以来的两百年历史,检视了众多政治思想家的观点、主张与实践,既从中厘清他们政治思想的传承关系,也探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个人立场。全书既有犀利的剖析,也有引人入胜的描述;既展示了自由主义政治传统取得的积极成就,也直面这一理念如今遇到的种种问题。

    本书堪称一部令人眼界大开的自由主义史,全面扫描了自由主义这一主题,介绍了纷然多样的人物与理念,发人深省地重新思考了众所熟悉的紧张关系。 作者埃德蒙·福赛特运用无比流畅的笔法,以轻快利落的叙述,展示了指导政治实践的自由主义原则近两百年来的沿革,检视了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迄今众多重要思想家,探明他们政治思想的传承关系,其中既有锐利剖析,也有对诸位先哲生平与思想引人入胜的描述。全书仿佛一道适时的提醒,让世人明白如此处处受困的一项政治传统取得过何种成就,又面临何种问题。

  • 马基雅维里与文艺复兴

    作者:[意] 费代里科·沙博

    西方思想史研究名著。全书收入了作者所撰写的4篇学术论文,其主题分别为: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导读;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研究;马基雅维里的方法与风格;文艺复兴的观念。而贯穿全书的线索则是探讨马基雅维里与文艺复兴之间极其深刻的关系。本书可谓是马基雅维里的意大利式研究方法的典范,也是马基雅维里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 起火的世界(第二版)

    作者:[美] 蔡美儿

    过去二十年以来一个相当盛行的观点是,自由市场与民主的结合能够给第三世界带来改变,能够扫除与欠发达俱来的种族仇恨及宗教狂热。在这本书中,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通过她敏锐的观察与实地研究,出人意料地告诉我们,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了自由市场民主之后,实际上却成了种族暴力的牺牲品。蔡美儿让我们看到,在全球的非西方国家,自由市场如何让财富高度集中在激起民愤的少数族群手上。这些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比如东南亚的华人、前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人、拉丁美洲及南非的白人、西非的黎巴嫩人及后共产主义俄国的犹太人,最后都成为暴力仇恨的标靶。与此同时,民主又赋予贫困的大多数以力量,因而放纵了种族纷争、掠夺甚至种族屠杀。作者还指出,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惹眼的主导市场的少数群体,这也是反美主义在世界各地兴起的原因之一。

  • 帝国主义

    作者:[英] 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

    本书开启了古典帝国主义理论本书是霍布森较为著名的一部著作,他第一个把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联系起来,首先系统批判了近代帝国主义,提供了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系统的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此书多次再版,影响巨大。

    本书主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帝国主义近三十年的政策实践,试图挖掘和探讨构成帝国主义政策基础的一般原则。本书第一篇追溯了帝国主义的经济起源。第二篇研究了帝国主义政治的理论与实践,揭示了其对其他民族的影响,以及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反噬作用。

  • China's Party Congress

    作者:Guoguang Wu

    Nominally the highest decision-making body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Party Congress is responsible for determining party policy and the selection of China's leaders. Guoguang Wu provides the first analysis of how the Party Congress operates to elect Party leadership and decide Party policy, and explores why such a formal performance of congress meetings, delegate discussions, and non-democratic elections is significant for authoritarian politics more broadly. Taking institutional inconsistency as the central research ques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new theory of 'mutual contextualization' to reveal how informal politics and formal institution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Wu argues that despite the prevalence of informal politics behind the scenes, authoritarian politics seeks legitimization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olitical manipulation and the ritual mobilization of formal institutions. This ambitious book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all those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China, and an innovativ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 最后的武士

    作者:[美] 安德鲁,克雷佩尼维奇(Andrew Krepinevich) / [美] 巴里‧沃茨(Barry Watts)

    2015年,美国珀修斯集团基础书局首次出版英文版。

    201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首次出版中文版。

    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是五角大楼的一个传奇。他任净评估办公室(五角大楼内部智库)主任一职逾40载,辅佐12任国防部长和8任总统,始终位居美国战略思想前沿。在兰德公司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马歇尔帮助确定了美国核战略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直到今天仍然适用。赴五角大楼任职后,他又率先提出了“净评估”的概念和方法,由此构建了分析美国与苏联之间长期军事竞争的新的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马歇尔通过“净评估”成功预测了军事方面新兴的颠覆性转变,包括新军事革命和中国作为美国重大战略竞争对手的崛起。

    马歇尔之前的两位部下安德鲁‧克雷佩尼维奇(Andrew Krepinevich)和巴里‧沃茨(Barry Watts)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采访了马歇尔本人,掌握大量一手史料,同时还得到史密斯基金会的资助,获取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本书首次通过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关键的事件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来讲述马歇尔的故事。从大萧条时期在底特律的成长经历,到*终成为有影响力的美国

  • How Democracies Die

    作者:Steven Levitsky / Daniel Ziblatt

    Donald Trump’s presidency has raised a question that many of us never thought we’d be asking: Is our democracy in danger? Harvard professors Steven Levitsky and Daniel Ziblatt have spent more than twenty years studying the breakdown of democracies in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 and they believe the answer is yes. Democracy no longer ends with a bang—in a revolution or military coup—but with a whimper: the slow, steady weakening of critic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judiciary and the press, and the gradual erosion of long-standing political norms.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re are several exit ramps on the road to authoritarianism. The bad news is that, by electing Trump, we have already passed the first one.

    Drawing on decades of research and a wide range of historical and global examples, from 1930s Europe to contemporary Hungary, Turkey, and Venezuela, to the American South during Jim Crow, Levitsky and Ziblatt show how democracies die—and how ours can be saved.

  •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pulism

    作者:Cristóbal Rovira Kaltwasser / Paul A. Taggart / Paulina Ochoa Espejo / Pierre Ostiguy

    Populist for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levant across the world, and studies on populism have entered the mainstream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discipline. However, so far no book has synthesized the ongoing debate on how to study the populist phenomenon. This handbook provides state of the art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on populism, and lays out, not only the cumulated knowledge on populism, but also the ongoing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 gaps on this topic.

    I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pulism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presents the main conceptual approaches on populism and points out how the phenomenon in question can b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second focuses on populist forces across the world and includes chapters on Afric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East Asia, India, Latin America, the Post-Soviet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 The third reflect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pulism and various relevant issues both from a scholarly and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Amongst other issues, chapter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ism and fascism, foreign policy, gender, nationalism, political parties, religion, social movements and technocracy. Finally, the fourth part includes some of the most recent normative debates on populism, including chapters on popu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constitutionalism, hegemony, the history of popular sovereignty, the idea of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The handbook features contributions from leading experts in the field, and is indispensible, positioning the study of popu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 兰德公司(1989-2009)

    作者:[法] 让-卢普·萨曼

    兰德公司毫无疑问是世界智库界的一个传奇,有无数个新成立的智库立志把自己建成第二个兰德,但是这样的宏愿鲜有成功的范例。本书不仅回溯了兰德公司对确立二战以后美国军事科学的贡献,而且聚焦冷战结束以来兰德公司与美国军事战略理论和军事管理工程学重新建构的关系,详细探讨了兰德公司对美国军事准则的理念变化、战略学重大主题的变迁、军事思想的全球传播和军事现代化形象塑造等议程的重大贡献,揭示了兰德公司在后冷战时代美国战略学重构和美国“军事-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复合体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本书对研究当代美国智库、当代美国军事科学和战略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德] 恩斯特·康托洛维茨

    对嗣后的思考是人类最基本的思考,政治体亦然。

    “国王的两个身体”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自然之体”,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另有一个“政治之体”,永远存续、不可朽坏。然而,政治体世俗化的下发展历史塑造了超越时间的“祖国 ”和“人民”这样的观念,并自然地引向这个身体的“头”,即国王的永久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古今政治体的根本问题。

    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研究,深入探索了“两个身体”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二体”有关联的思想谱系——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政治体永久性,即人民政体的“头”的永久性问题。他精心雕琢自己一生的巅峰之作,试图用历史材料本身散发出的魅力,抵御激进主义的思潮,揭示现代国家的生成问题。

    必须指出:英国剑桥史学派和法国年鉴史学派所建构的西方史学强大话语权,让《国王的两个身体》作为政治思想史经典的谱系,被某些意识形态的蜘蛛网所遮蔽。《国王的两个身体》会让今天的读者想到这样的道理:斩首作为政治体的人民身体的“头”,无异于斩除一个人民国家应该景仰的高贵精神——这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文明传统的珍珠彻底破碎。

  • 美国最高法院

    作者:[美国] 格林豪斯

    【内容简介】

    普利策奖得主、专事美国最高法院事务报道达三十年之久的琳达•格林豪斯,在书中向读者介绍了该院事实上是如何运作的:在美国,官司如何打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如何判决?首席大法官的地位有何特别?法官助理如何发挥作用?贯穿全书始终,作者检视了许多具体个案来阐明所讨论的 要点,并且将美国最高法院与他国法院进行了有益的对比。

    【学者推荐】

    这样一个有意思而极关键的美国政府机构,要了解它,第一步就是了解它的基本来龙去脉和概况细节。“牛津通识读本”里的这本小册子是首选。它不仅是一本入门的基础读物,作者格林豪斯更是一位几十年的最高法院专家。

    ——旅美学者、“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著者 林达

    化繁为简地传播常识,与呈现事物本身的复杂和纠结,其实并不对立。相反,复杂本身亦是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格林豪斯这本介绍美国最高法院的小册子,就是传播常识、呈现复杂的绝佳范本。

    ——法政学者 何帆

    【编辑推荐】

    美国最高法院手中既无刀剑,又无钱袋,却守护着公正,被称为美国社会的“定海神针”。为何它能扮演如此角色、受到如此尊崇、身负如此重任?普利策奖得主琳达•格林豪斯,基于报道美国最高法院事务三十年之积淀,将该院最为重要的面相娓娓道来,化繁为简、举重若轻,使本书堪称呈现这个机构的绝佳范本。

  •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

    作者:[美]小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 / [加]戴维·韦尔奇(David A. Welch)

    在这部影响越来越广泛,在西方国际关系教材中独树一帜的教科书中,作者沿古典均势时期、一战、二战、冷战,到冷战后的全球化、信息化的历史脉络,介绍了主要国际关系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探索世界政治的有效途径,而且使相关读者亦能从中受到启发,堪称一部优秀的国际关系教材。

    本书简明扼要、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它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今国际事务的框架。